⑴ 污水檢查井踏步規范
排水檢查井設置踏步是通用做法,規范和標准圖集均有明示;具體建議查閱《室外排回水設計規范))GB 50014-2006(2011 年版答)、02S515和97s501標准圖集。
一、《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 50014-2006(2011 年版)摘錄:
4.4.3 檢查井各部尺寸,應符合下列要求:
1 井口、井筒和井室的尺寸應便於養護和檢修,爬梯和腳窩的尺寸、位置應便於檢修和上下安全。
4.4.3條文說明:......以往爬梯發生事故較多,爬梯設計應牢固、防腐蝕,便於上下操作。磚砌檢查井內不宜設鋼筋爬梯;
二、97s501標准圖集
⑵ 國家標准污水井是多深
污水井的深度來國家標准要求源中沒有規定。
污水井是船舶污水臨時安置的小型容器,也是船舶艙底水系統的組成部分。艙底水系統是將艦船貨艙和機爐艙等的艙底水或雙層底內的積水和滲進水排出舷外的管路系統。污水井就起到臨時收集機艙中產生的含油污水等艙底水的作用。
(2)污水檢查井做法國標擴展閱讀:
國家標准污水井的要求:
(1)應設有有效的艙底水排放系統,以能抽出及排干任何水密艙中的水,不包括裝有淡水、燃油、液貨並有有效排水裝置的處所。
(2)所有與艙底排水設備有關的分配箱和手動閥,應設在通常情況下可到達之處。
(3)當船舶橫傾超過5°時,至艙壁甲板或至干舷甲板的干舷分別使甲板邊緣浸水,則應設有足夠數量、適當尺度的泄水孔直接將水排向舷外。
(4)所有機艙污水井應設有高位報警裝置。
(5)客船海損後,船舶無論正浮或橫傾,艙底排水系統均應能操作,對形狀特殊的艙室可增加吸水口,艙內布置應能使水流入吸水口。
(6)至少有3台動力泵與艙底水總管相連,其中一台可由推進機械帶動。
如可能,動力艙底泵應置於分開的水密艙內,其布置應使這些艙室不至於因同一破損而同時浸水。
(7)海水進水閥及其直接進水閥的閥桿應延伸至高於機艙平台處。
⑶ 污水檢查井的做法
現代城市內的污水管道施工,主要採用的是頂管的施工方法。
在頂管的施工過程中需要開挖工作坑和接收坑,等管道頂進完成後,工作坑和接收坑內開始砌築(或澆注)檢查井,然後回填和恢復路面,這是頂管施工最普遍的施工方法。
工藝流程及操作要點:放線定點-管道就位-確定開挖尺寸-人工開挖第一段-第二段施工-第三段施工(挖土、綁鋼筋、支模、澆築混凝土)……第n段。
根據接收坑處檢查井的作用和特點,我項目部經過對多個頂管施工工程的摸索和實踐,制定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針對接收坑處檢查井施工的新方法—「改型檢查井——騎馬井」施工方法。
此工藝方法實施後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對污水管道頂管檢查井施工的一次革命。
騎馬井施工原理主要是根據人工挖孔樁的施工原理並參照《排水檢查井圖集》(圖集號02S515)整合而成的。
騎馬井的上半部分(井壁和井筒部分)採用人工挖孔樁的施工原理,挖孔然後澆築鋼筋混凝土護壁。
下半部分(井室部分)參照《排水檢查井圖集》(圖集號02S515)中直線型磚砌污水檢查井井室的樣式進行施工。
(3)污水檢查井做法國標擴展閱讀:
井口、井筒和井室的尺寸應便於養護和檢修,爬梯和腳窩的尺寸、位置應 便於檢修和上下安全。
2 檢修室高度在管渠埋深許可時一般為1.8m,污水檢查井由流槽頂起算, 雨水(合流)檢查井由管底起算,雨水口連接管長度不宜超過25m。
當道路縱坡大於0.02 時,雨水口的間距可大於50m,其型式、數量和 布置應根據具體情況和計算確定。
坡段較短時可在最低點處集中收水,其雨水口 的數量或面積應適當增加。 雨水口深度不宜大於1m,並根據需要設置沉泥槽。
遇特殊情況需要 淺埋時, 應採取加固措施。 有凍脹影響地區的雨水口深度, 可根據當地經驗確定。
⑷ 污水井檢查井國家標准
是不能有存水的。出戶管與檢查井如果是平的,那麼只有一種可能就是到第二井的管道沒有坡度,有倒坡現象。
⑸ 污水檢查井與雨水檢查井埋深各多少
污水檢查井與雨水檢查井埋深應以與其相連的主管埋深確定,主管的管底通常就是檢查井版的井權內底高。
如雨水的管徑不大於DN1000,污水一般是DN500一下,橫斷面上雨水管在污水管的上面。考慮電纜溝,給水管,燃氣,電信,雨水管的覆土一般在1.5m,而雨水管的起端管徑為DN600,則第一個雨水井的埋深為2.1m。污水起端管為DN300,則第一個污水井的埋深應為2.4m。
⑹ 污水檢查井設置距離標准規定是多少
建築小區用塑料檢查井應用技術規程 CECS227:2007 裡面有規定的,200~400的污水管道間距宜為40m,500~700的污水管道間距為60m。
⑺ 污水混凝土檢查井的技術要求
塑料檢查井施工
A、井坑與基礎
1、井坑應與管溝同時開挖,開挖時井座主管線應與管溝中管道在同一軸線。井坑邊坡與管溝邊坡一致。井坑開挖時,不得擾動基土超挖;如基土受到擾動,則應按現行的《給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 50268的有關規定,根據基土土質採取補救措施。有沉泥室雨水檢查井井坑,應根據選用的規格,局部開挖沉泥室深度。井坑開挖應根據選用的規格,考慮井座主管線偏置因素,偏置端得坑壁應與管溝齊平。
2、地下水位較高的地區或雨季施工,應有排水,降低水位措施。
3、檢查井基礎應根據當地地質勘察資料和回填土下拽力經計算確定。當無資料時,可按檢查井基礎圖施工。
B、檢查井接管安裝
1、檢查井井座與管道連接安裝順序,應先從接戶管上游段開始安裝,以井-管-井-管順序安裝,病逐漸向下游支管,干管延伸。
2、井座接頭與管道連接施工方法,應與同類型接頭的管道連接的施工方法一致。
3、井座與匯入管,排出管連接需要變徑,採用異徑接頭時,當匯入管徑小於井座介面管徑時,應管頂平接;井座排出管介面大於下游管道時,應管內底平接。
4、管道採用可變角接頭或球形接頭調整坡度時,當其管徑為315mm,應採用專用工具,不得使用鏈條扳手。
5、附加接頭的安裝,應根據井筒尺寸和連接管道的直徑,採用專用工具在井壁上開孔,孔洞圓周邊緣應平整,安裝附加接頭不得倒坡。
6、在地下水位較高或雨季施工期間,在管道(含檢查井)安裝完成(但尚未進行灌水試驗)時,應採取防止井體上浮的技術措施。
C、井筒安裝
1、井筒的長度應為井座連接井筒的承口底部至設計地面的高度,再減去井筒頂至地面的凈距。當地面或路面標高難以精確確定時,井筒長度可適當預留餘量。
2、井筒插入井座應保持垂直。井筒插接時,不得使用重錘敲打,應採用專用收緊工具。
D、回填
1、回填應在排水管線(含管道和檢查井)驗收合格後進行,並與管道溝槽的回填同時進行。
2、回填前可用砂土袋、鋼釺、木支撐將井座、井筒固定,並應排除基坑、溝槽內積水。
3、回填材料:從管底基礎面至管頂以上0.5m范圍內的溝槽回填材料可用碎石屑、粒徑小於40mm的砂碩、高(中)鈣粉煤灰,中粗砂或溝槽開挖出的良質土。
4、回填土不得採用淤泥,垃圾和凍土等,並不得夾帶石塊,磚及其他帶有稜角的硬塊物體。
5、在當地最大凍土深度大於等於1.0m時,在冰凍層范圍內,應在井筒周圍不少於100m范圍內回填中粗砂。
6、回填應採用人工分層對稱回填,其密實度與管道回填一致,並不得使井筒產生位移和傾斜,嚴禁機械回填。
E、井蓋安裝
1、井蓋安裝前應精確測量井筒的長度,切割井筒的多餘部分。
2、安裝井蓋應按檢查井的輸送介質性質確定,污水井蓋和雨水井蓋等不得混淆。
3、有防護蓋座的污水檢查井的井筒上口還應安裝內蓋。
4、本圖集中的防護蓋座基礎,系採用C20細石混凝土現場澆搗;如需採用鋼筋混凝土預制,需經結構專業另行設計。
F、閉水試驗
應按現行的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術規程進行閉水試驗。
⑻ 排水井國家有什麼標准嗎
有的,請參閱 GB 50014-2006(2011版)《室外排水設計規范》相關部分。
排水井:排水井安裝簡便、重量輕、易於運輸和安裝,性能可靠,承載能力強、抗沖擊性好、耐腐蝕、耐老化、與塑料管道連接方便、密封性好,有效防止污水滲漏、安全環保;內壁光滑流暢,污物不易滯留,減少了堵塞的可能,排放率大大增強;井筒可現場切割、調整,適應各種安裝深度要求,有效降低成本,可全天候施工。大大提高施工進度,施工率是傳統檢查井的10--20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