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污水處理廠工藝流程圖。以及簡單工藝介紹
污水處理工藝
污水處理工藝分三級:一級處理:物理處理,通過機械處理,如格柵、沉澱或氣浮,去除污水中所含的石塊、砂石和脂肪、油脂等。二級處理:生物化學處理,污水中的污染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降解和轉化為污泥。
三級處理:污水的深度處理,它包括營養物的去除和通過加氯、紫外輻射或臭氧技術對污水進行消毒。可能根據處理的目標和水質的不同,有的污水處理過程並不是包含上述所有過程。
1、一級處理
機械(一級)處理工段包括格柵、沉砂池、初沉池等構築物,以去除粗大顆粒和懸浮物為目的,處理的原理在於通過物理法實現固液分離,將污染物從污水中分離,這是普遍採用的污水處理方式。
機械(一級)處理是所有污水處理工藝流程必備工程(盡管有時有些工藝流程省去初沉池),城市污水一級處理BOD5和SS的典型去除率分別為25%和50%。
在生物除磷脫氮型污水處理廠,一般不推薦曝氣沉砂池,以避免快速降解有機物的去除;在原污水水質特性不利於除磷脫氮的情況下,初沉的設置與否以及設置方式需要根據水質特性的後續工藝加以仔細分析和考慮,以保證和改善除磷除脫氮等後續工藝的進水水質。
2、二級處理
污水生化處理屬於二級處理,以去除不可沉懸浮物和溶解性可生物降解有機物為主要目的,其工藝構成多種多樣,可分成活性污泥法、AB法、A/O法、A2/O法、SBR法、氧化溝法、穩定塘法、CASS法、土地處理法等多種處理方法。目前大多數城市污水處理廠都採用活性污泥法。
生物處理的原理是通過生物作用,尤其是微生物的作用,完成有機物的分解和生物體的合成,將有機污染物轉變成無害的氣體產物(CO2)、液體產物(水)以及富含有機物的固體產物(微生物群體或稱生物污泥);多餘的生物污泥在沉澱池中經沉澱池固液分離,從凈化後的污水中除去。
3、三級處理
三級處理是對水的深度處理,是繼二級處理以後的廢水處理過程,是污水最高處理措施。現在的我國的污水處理廠投入實際應用的並不多。
它將經過二級處理的水進行脫氮、脫磷處理,用活性炭吸附法或反滲透法等去除水中的剩餘污染物,並用臭氧或氯消毒殺滅細菌和病毒,然後將處理水送入中水道,作為沖洗廁所、噴灑街道、澆灌綠化帶、工業用水、防火等水源。
由此可見,污水處理工藝的作用僅僅是通過生物降解轉化作用和固液分離,在使污水得到凈化的同時將污染物富集到污泥中,包括一級處理工段產生的初沉污泥、二級處理工段產生的剩餘活性污泥以及三級處理產生的化學污泥。
由於這些污泥含有大量的有機物和病原體,而且極易腐敗發臭,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消除污染的任務尚未完成。污泥必須經過一定的減容、減量和穩定化無害化處理井妥善處置。污泥處理處置的成功與否對污水廠有重要的影響,必須重視。
如果污泥不進行處理,污泥將不得不隨處理後的出水排放,污水廠的凈化效果也就會被抵消掉。所以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污水處理過程中的污泥處理也是相當關鍵的。
4、除臭工藝
其中物理法主要包括稀釋法、吸附法等;化學法包括吸收法、燃燒法等;生物法包括生物制劑法、生物過濾法、填充塔式生物脫臭法和生物洗滌法,植物提取液霧化噴淋法等。
(1)餐飲廢水的處理工藝流程圖擴展閱讀
未來發展的趨勢。
1、行業整體的績效提高。內部行業的績效成為當務之急,所以國家十二五重大專項裡面,專門有項目要建立國家范圍的行業管理績效體系。
2、服務成為我們行業的核心任務,成為行業的核心環節。這跟發達國家是一致的,發達國家基本上服務業占整個環保產業,設備、投資、建設大概佔50%左右,我國估計佔10%左右,所以有這么大的空間,內部的結構調整面臨從建設到發展的需求。
沒有哪一個運營主體在一個國家層面上能夠占絕對的主導地位,不論是國有企業也好,外資企業也好,事業單位也好,還是股份制公司也好,都呈現了多樣化形式。
所以以資產為基礎的整合機會,這個不容易。這是我們面臨的一個困難。但是另一方面,又提供了很好的契機。如果看國際上做資產整合的話,早期是英國做的比較成功,它先解決整合的問題,然後再解決市場化的問題。
3、從技術層面上看,水資源問題,本身開始出現流域化的趨勢,過去叫「多龍治水」,越來越強調從流域的層面協調,從流域的尺度上,不僅僅是協調水資源,而且協調再生水。只有從流域角度上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才能取得最大的效益。
Ⅱ AB污水處理工藝的流程圖是什麼
AB法的工藝流程如圖:
格柵→沉砂→吸附→沉澱→曝氣→沉澱→出水
目前,AB法在歐洲已經得到廣版泛應用,到1987年止,已經有權22家AB法污水處理廠投產,21家在建設和規劃中。近年來,國內有關單位也對AB法進行了研究,並取得了一些成果,實踐證明該工藝是近代污水處理技術中的一項新發展。AB工藝由A級曝氣池、中間沉澱池、B級曝氣池和最終沉澱池組成。AB工藝的主要特徵是:
1.A級污泥負荷很高,B級污泥負荷較低。
2.A級和B級的微生物群體特性明顯不同,並通過互不相關的兩套迴流系統嚴格分開。
3.不設一沉池,使A級成為一個開放性的生物動力學系統。
4.A級可以根據污水組分的不同實行好氧或缺氧運行。
Ⅲ 怎樣處理餐飲污水
餐飲廢水是指復由餐飲業排制放的未經處理的廢水,主要來源於食品的准備、餐具洗滌、食物殘余的滲瀝液等。
餐飲廢水主要污染物為食物纖維、澱粉、脂肪、動植物油類,各種佐料、洗滌劑和蛋白質等有機物,同時由於就餐人員的復雜性,還存在病源菌污染的問題。
這些物質大都以膠體狀態存在,只有少部分以懸浮物存在,其特點是量少源多,成分復雜,水質變化較大,CODcr一般為500-3500mg/L。由於餐飲廢水污染物成分復雜,濃度高,對城市環境污染嚴重,污水中油脂容易凝結在管道內壁,形成厚厚的油脂層,使管道過水能力減少,甚至堵死,必須經過處理,使之達到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准,才能排入城市下水道或是直接排人其他水體,否則將會對生態環境和人們日常生活帶來嚴重的不良影響。
Ⅳ 廢水處理的一般流程圖
污水處理工藝流程是用於某種污水處理的工藝方法的組合。通常根據污水的水質和水量,回收的經濟價值,排放標准及其他社會、經濟條件,經過分析和比較,必要時,還需要進行試驗研究,決定所採用的處理流程。
一般原則是:改革工藝,減少污染,回收利用,綜合防治,技術先進,經濟合理等。在流程選擇時應注重整體最優,而不只是追求某一環節的最優。
處理方法
1,生物除磷
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我國的主要河流和湖泊由於受磷污染,富營養化嚴重,國家環保局為控制磷污染,對磷排放制定了比較嚴格的標准。化學強化生物除磷污水處理工藝以除去污水中有機污染物和各種形態的磷為主,此污水處理工藝將化學除磷和生物除磷一體化,通過厭氧消化生物系統中活性污泥產生揮發性有機酸,作為聚磷菌生長的基質或稱之為營養物,使聚磷菌在活性污泥中選擇性增殖,並將其迴流到生物系統中,使生物污水處理系統工作在高效除磷狀態;同時污泥在厭氧條件下產生的磷釋放,通過化學除磷消除。這是一種高效市政污水處理工藝技術,滿足了我國現階段,為解決水體富營養化,需要在常規二級污水處理基礎上進一步除磷的要求。
2,循環間隙
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各地相差較大,經濟發展滯後的城市還不能拿出很多資金用於污水治理,因此,怎樣利用有限的資金,降低環境污染,是很多城市政府面臨的問題。在污水處理方面,直到不久前,一些城市還採用一級或一級強化處理工藝技術,出水達不到國家二級排放標准對除去有機污染物的要求。
循環間歇曝氣工藝充分發揮高負荷氧化溝處理效率高的優點,又充分利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污水處理工藝出水好的特點,保證了系統出水達到國家污水排放一級標准在除去有機污染物方面的要求。在投資和運行費用上比通常以除去有機污染物為主的二級生物污水處理系統降低30%左右,是適合我國現階段污水處理要求的工藝技術。
3,旋轉接觸
旋轉接觸氧化污水處理工藝技術是在生物轉盤技術基礎上,結合生物接觸氧化技術優點發展起來的新一代好氧生物膜處理技術。旋轉接觸氧化污水處理工藝技術和成套設備提供了一種簡單和可靠的污水處理方法。整個污水處理系統中的轉軸是唯一的轉動部分,一旦機器出了故障,一般機械人員都可以進行維修。
系統生物量會根據有機負荷的變化而自動補償。附在轉盤上的微生物是有生命的,當污水中的有機物增加時,微生物隨之增加,相反,當污水中的有機物減少時,微生物隨之減少。所以這污水處理系統的工作效果不容易受到流量和負荷的突然變化和停電的影響。運行費用低,只有其他曝氣污水處理系統耗電的八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佔地面積僅相當常規活性污泥法一半。由於生物系統中生長的微生物種類多,能夠高效處理各種難降解工業污水。
Ⅳ 餐飲業污水處理的常用方法及設計
隔油沉澱後接入市政污水管網
Ⅵ 餐飲污水處理幾種方法
餐飲廢水中含有大量的懸浮物質和動植物油脂,而動植物油會阻隔大氣中的溶解氧進入到水體,在處理過程中油類還會包裹在微生物周圍造成其缺氧死亡,影響處理效果。大量的懸浮物質多為食物碎屑,顆粒較大,難以被微生物所利用,而且在處理過程中容易造成處理設施堵塞,給處理帶來困難。因此,酒店餐飲污水處理方法中對餐飲廢水進行預處理成為處理過程中一項很重要的環節和手段。
預處理技術主要採用的是粗粒化法、吸附法、氣浮法及電化學法等。
(1)粗粒化法
粗粒化法又稱聚結過濾法。採用親油疏水性材料,當含油廢水通過時,微小油珠附聚其表面形成油膜,達到一定厚度時,在浮力和水流剪力的作用下,脫離濾料表面,形成顆粒大的油珠浮升到水面,進行油水分離。
(2)SBR法
針對餐飲廢水排放具有間歇性和水質、水量較大的波動性,於金蓮等用SBR工藝,通過室內模擬實驗,考察了污泥濃度及負荷、曝氣時間等因素與處理效果的關系,從而確定其較佳運行周期條件。出水水質達到GB8978-1996二級排放標准,該工藝對餐飲廢水的處理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SBR法應用及其廣泛,其很多變型及其改進工藝已成熟應用於各種領域,並且效果良好,佔地面積小,運行穩定,抗沖擊負荷強。但是其自動化控制要求高,後續處理設備要求高,對潷水器要求很高,由於不設置初沉池,易產生浮渣,不適合農村及低耗能地區的推廣。
(3)膜生物反應器法
膜生物反應器是膜分離技術與生物處理技術有機結合的新型態廢水處理系統。以膜組件代替傳統生物處理技術末端二沉池,在生物反應器中保持高活性污泥濃度,提高有機負荷,減少污水處理設施佔地面積,並通過保持低污泥負荷減少剩餘污泥量。主要利用膜分離設備截留水中的活性污泥與大分子有機物。
(4)電化學法
電化學法是電解質溶液在電流的作用下,發生電化學反應時,溶液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在陰陽極發生氧化還原反應,降低為低分子有機物或直接氧化為CO2和H2O。此法處理效果雖然很好,但消耗能源大,不能被廣泛使用。
(5)生物接觸法
該法的實質是在池中填充填料,已經充氧的污水以一定流速流經填料上的生物膜時被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攝取利用,從而將污水中的污染物得到去除,使污水得以凈化。它是介於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濾池之間的生物處理技術,兼具兩者的優點。生物接觸氧化法具有較強的抗沖擊負荷能力,運行方便、操作簡單,易於維護管理,不需污泥迴流。但是,填料易堵塞,布水和曝氣不易均勻,可能在局部不為出現死角。
(6)其他
高級氧化技術對餐飲廢水進行氧化,確定了較佳反應條件,且本方法能有效降低COD、氨氮等污染物,可作為後續生物處理的預處理。
用厭氧池 人工濕地 人工浮床復合系統進行餐飲廢水的處理研究,結果表明,預處理可將大分子有機物進行水解,人工濕地的處理效果良好,後續人工浮床出水能達到農田灌溉水質標准,總體人工濕地復合系統可行。
Ⅶ 求助:餐飲廢水處理的最佳方案
概述:餐飲廢水是指由餐飲業排放的未經處理的廢水,主要來源於食品的准備、餐具洗滌、食物殘余的滲瀝液等。餐飲廢水主要污染物為食物纖維、澱粉、脂肪、動植物油類,各種佐料、洗滌劑和蛋白質等有機物,同時由於就餐人員的復雜性,還存在病源菌污染的問題。這些物質大都以膠體狀態存在,只有少部分以懸浮物存在,其特點是量少源多,成分復雜,水質變化較大,CODcr一般為500-3500mg/L。由於餐飲廢水污染物成分復雜,濃度高,對城市環境污染嚴重,污水中油脂容易凝結在管道內壁,形成厚厚的油脂層,使管道過水能力減少,甚至堵死,必須經過處理,使之達到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准,才能排入城市下水道或是直接排人其他水體,否則將會對生態環境和人們日常生活帶來嚴重的不良影響。
污水處理工藝流程
工藝採用全生化的工藝,設計為氣浮+厭氧水解+生物流化床+過濾工藝。缺氧採用酸化水解,好氧部分採用生物流化床工藝。工藝成熟可靠,運行操作簡單,投資和維護費用低。
污泥處理:格柵井柵渣、缺氧池、二沉池剩餘污泥排至污泥濃縮池經濃縮及內消化後外運。
污泥濃縮池上清液迴流至調節池。
污水處理工藝流程說明
污水匯集進入格柵井,利用格柵井中的格柵攔截水中較大的漂浮物和懸浮物然後進入調節池(調節池內採取預曝氣)經均化水質後由水泵提升進入引氣氣浮設備,通過氣浮,除去污水中油類和部分懸浮物,而後自流進入A級酸化池,污水在其內進行水解酸化,將難生物降解的大分子有機物分解為易於生物降解的小分子有機物。A級酸化池出水自流進入一體化生物流化床反應器,由於污水經過前面的水解酸化,此時污水的可生化性大大提高,利用大量微生物來徹底去除污水中的有機物。同時,利用好氧微生物在其內進行硝化反應,將污水中的氨氮(NH3-N)轉化為亞硝酸鹽(NO2-)和硝酸鹽(NO3-)。一體化生物流化床反應器出水通過多介質梯度密度過濾器進入排放池。多介質梯度密度過濾器反沖污泥經污泥泵提升至污泥濃縮池進行內消化後定期外運。污泥濃縮池的上清液迴流至調節池。
工藝產品說明
引氣氣浮是一種新的機械碎氣氣浮技術,是專門為除去工業和城市生活污水中的油脂、膠狀物和固體懸浮物所設計的系統,主要用於污水的預處理。目前我國氣浮工藝大多採用溶氣氣浮(簡稱DAF),採用DAF法處理餐飲廢水時,空氣溶解到水中的過程常受到各種因素的限制,而且DAF系統中所用的空氣壓縮機和循環水泵不僅要消耗大量的電能,而且由於釋放器易堵塞,還給設備管理和維護造成困難。
(THK系統簡介:THK系統是美國HydroCal環保公司於1985年發明的新技術,它能有效解決溶氣氣浮(簡稱DAF)存在的問題。由於THK系統採用獨特的技術,簡單地把空氣以微細氣泡狀態(不是溶解於水中)引入系統中,不需要空壓機、溶氣罐和循環水泵,空氣是通過吸氣管自然地進入氣浮系統,也無需釋放器,因而THK系統具有全方位的優勢。
(1)操作簡單,沒有復雜的機器設備,自動化程度高,基本不需要人工的參與。不象DAF溶氣氣浮系統包括壓力容器、空氣壓縮機和循環泵等許多必需設備。
(2)操作彈性大,適應懸浮物濃度范圍廣,由於THK系統產生的氣泡數量為DAF的4倍,因THK系統對廢水懸浮物濃度無特殊要求,適應范圍廣。
(3)運行費用低。THK系統的能耗較低,僅當於DAF的1/8~1/10,,可節省運行成本的40~90%。
(4)配套完整性好,佔地面積小,安裝位較隨意,地面、地下或高處均可安裝。
(5)無噪音。
一體化生物流化床反應器
生物流化床技術是70年代以來興起的新型高效污水處理技術,是繼流化床技術在化工領域廣泛應用後,在污水處理領域的重要應用。
生物流化床反應器將普通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優點有機結合,通過引入流化技術,提高污水處理系統處理效率,是一種新型的生物膜法工藝,在生物流化床反應系統中,載體呈流化狀態,使固(生物膜)、液(廢水)、氣(空氣)3相之間得到充分接觸、傳質、混合,顆粒之間劇烈碰撞,生物膜表面不斷更新,微生物始終處於生長旺盛階段。該技術能使床內保持高濃度的生物量,傳質效率極高,從而使廢水的基質降解速度快,水力停留時間短,運轉負荷比一般活性污泥法高10~20倍,耐沖擊負荷能力強,反應器佔地面積小,基建投資和費用低等優點等優點。
(1)生物流化床小粒徑載體為微生物生長提供了巨大表面積,使反應器生物濃度高,可達4-5g/l,因而大大提高反應器容積負荷,可達3-6kg/m3.d,甚至高達10 kg/m3.d;
(2)反應器內傳質條件好,基質傳遞速率高,因而其生化反應速率快,尤其是對餐飲廢水等可生化性好,有機物濃度高的反應系統,生物流化床混合傳質優勢更能明顯體現,其生物降解速度快;
(3)較高的生物量和良好的傳質條件使生物流化床在維持其處理效率的同時,減少反應池體積,節省投資,節省佔地面積;
(4)與活性污泥法相比,生物流化床具有較強的抗沖擊負荷能力,不存在污泥膨脹問題。
一體化生物流化床反應器是在「三相生物流化床」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和創新,逐步發展而成的最新產品。通過對反應器的結構進行優化,提高了技術集成度,具有處理效率高、能耗低、佔地面積小、操作維護簡單等特點,可廣泛地應用於餐飲廢水、食品、釀造等高濃度、可生化性好的污水處理。
一體化生物流化床反應器具有如下優點:
(1)、在典型城鎮污水進水水質條件下,反應器容積負荷可達7~13kgCOD/m3d,當進水COD為400~1000mg/L,COD去除率為80%~90%;
(2)、佔地為傳統污水處理工藝的40%~50%,並大大降低操作管理強度。
(3)、一體化生物流化床反應器在保持傳統三相流化床所具有的反應器內混合性能好、傳質速率快、生物量大、有機負荷高等優點的同時,解決了傳統三相流化床所存在的生物膜厚度的過度增長、混合傳質不均勻、脫膜困難等問題。
(4)、載體流失量小:由於反應器採用水平環流、中央沉澱區的方式進行固液分離,利用載體和生物膜沉降性能之差異,使載體在整個反應過程中幾乎不流失。
(5)、載體流化性能好:傳統三相生物流化床為保證載體的充分流化,在不進行迴流的情況下必須採用較大的高徑比。而一體化生物流化床反應器採用水體環流形式,通過射流式增氧機的增氧和推流作用,實現良好的載體流化。同時,不存升流區和降流區,因而不存在傳統三相流化床中的載體分層現象,載體流化具有較好的均勻性,這對於生物膜的良好生長十分有利。
(6)、氧的轉移效率高:傳統三相生物流化床內氣體全部從反應器頂部逸出,而在BFBR生物好氧流化器中,液體在反應器中循環流動,使氣-液接觸時間延長,故充氧效率較高。
案例工藝中,一體化生物流化床反應器有效容積為100m3,水力停留時間大約為2h,進水CODcr濃度設計為700mg/L,出水CODcr濃度為100mg/L,CODcr去除率為80%以上。
氨氮的去除效果:一體化生物流化床反應器採用具有缺氧--好氧脫氮功能的反應器,當進水為典型生活污水時,出水NH3-N濃度可達到GB8978—1996一級排放標准。
SS的去除效果:反應器中含生化污泥的出水,通過多介質梯度密度過濾器,實現對SS有較高的去除效率,能夠使反應器出水SS控制在10mg/L以下。
TP的去除效果:反應器對TP的去除是微生物新陳代謝和排泥共同作用的結果。TP去除率的平均值為50%,但在反應器末端增加了多介質梯度密度過濾器,若投加鐵、鋁鹽進行絮凝和化學除磷後,出水的TP平均濃度為0.88mg/L,總去除率為85%;
多介質梯度密度過濾器
污水處理中水回用系統中,過濾設備是關鍵,通過物理過濾的手段,除去水體中固體顆粒物,減少出水懸浮物。目前,我國中水回用水處理過濾系統大多數採用沙濾等簡陋設備,過濾設備以砂缸為主,砂缸是一種典型的顆粒過濾方式,以砂石作為過濾介質,通過顆粒濾料吸附作用和砂粒之間孔隙對水體中固體懸浮物截留作用實現過濾的,比表面積小、截污量小、濾速慢、過濾精度低,並不適合中水回用系統中懸浮物的快速過濾。
多介質梯度密度過濾器採用不同粒徑、不同密度的不對稱纖維束材料作為濾料,兼具顆粒濾料和纖維濾料優點,通過特殊的結構,使濾床孔隙率很快形成上大下小的梯度密度,使過濾器濾速快、截污量大、易反沖洗、特別適合於中水回用系統中固體懸浮物過濾。
二次污染防治
1、臭氣防治
a、污水站各池體均被密閉,以防臭氣外逸;
b、各可能產生異味的池體分別設置空氣管進行曝氣和好氧消化,從而盡可能減少異味產生。
2、雜訊控制
a、系統設施設計在廠區角落,對外界影響小;
b、風機選用低雜訊型,本機雜訊≤80dB,風機進出口均採用消聲器,底座用隔震墊,進出口風管用可撓橡膠軟接頭等減震降噪措施;
c、確保周圍環境雜訊 :白天≤60dB,晚上≤ 50dB。
3、污泥處理
a、污泥處理過程中產生污泥部分排入污泥池進行重力濃縮和好氧消化分解,從而減少污泥體積,提高污泥穩定性;
b、污泥池內剩餘污泥由清潔管理部門定期抽吸外運,從而有效地解決污泥出路避免二次污染的產生。
電氣控制和生產管理
1、工程范圍自動控制系統為污水處理工程工藝所配置,自控專業主要涉及的內容為該污水處理系統中水泵與液位的連鎖、報警、風機的交替動作、電磁閥的定時工作等。
2、控制水平,自動與手動結合。
僅供參考。
Ⅷ 食品廢水處理工藝
食品廢水包括酒精、啤酒、味精、澱粉、乳糖、檸檬酸、蔬菜加工及各種軟飲料加工過程中排出的廢水,如果不對廢水進行及時的處理則會對環境造成極大的污染。
食品廢水中主要污染物有(1)漂浮在廢水中固體物質,如菜葉、果皮、碎肉、禽羽等;(2)懸浮在廢水中的物質有油脂、蛋白質、澱粉、膠體物質等;(3)溶解在廢水中的酸、鹼、鹽、糖類等:(4)原料夾帶的泥砂及其他有機物等;(5)致病菌毒等。食品工業廢水的特點是有機物質和懸浮物含量高,易腐敗,一般無大的毒性。其危害主要是使水體富營養化,以致引起水生動物和魚類死亡,促使水底沉積的有機物產生臭味,惡化水質,污染環境。
食品工業具有規模大、污水排放量多等特點,而且污水中常含有大量糖類、蛋白質、微生物菌體和 N、P 的化合物。因此,食品廢水的水力負荷和有機負荷都較高,對環境的污染非常強烈,尤其會造成水體的富營養化,破壞水體的自凈能力。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目前,食品廢水處理工藝主要有生物化學法、物理化學法,具體如下:
1. 化學處理法
化學處理法是指應用化學原理和化學作用將廢水中的污染物成分轉化為無害物質,使廢水得到凈化。污染物在經過化學處理過程後改變了化學本性,處理過程中總是伴隨著化學變化。用於食品工業廢水的化學處理法有中和、混凝、電解、氧化還原、離子交換、膜分離法等。
食品廢水處理工藝(1)氧化還原
化學氧化還原是轉化廢水中污染物的有效方法。廢水中呈溶解狀態的無機物和有機物,通過化學反應被氧化或還原為微毒或無毒的物質,或者轉化成容易與水分離的形態,從而達到處理的目的。
食品廢水處理工藝(2)混凝法
食品工業廢水處理中所用的化學處理工藝主要是混凝法。混凝法不能單獨使用,必須與物理處理工藝的沉澱、澄清法或氣浮法結合使用,構成混凝沉澱或混凝氣浮,混凝沉澱可作為生物處理的預處理,也可作為生物處理後的深度處理。
混凝沉澱法是水處理的一個重要方法。對於一些膠體顆粒較小、或是一些膠體溶液,難以或不能發生沉降的廢水加入化學混凝劑,使其形成易沉降的大顆粒而去除。廢水中呈膠體狀態的蛋白質和多糖類物質,經加葯混凝沉澱即有較好的去除效果。
常用的葯劑有:石灰、硫酸亞鐵、三氯化鐵和硫酸鋁等。石灰一般不單獨使用,常與其他葯劑配合使用,最佳投葯量和pH值宜通過試驗確定。
食品廢水處理工藝(3)離子交換
離子交換主要是利用離子交換劑對水中存在的有害離子(包括有機的及無機的)進行交換去除的方法。
2. 生物處理法
生物化學處理法是有機廢水處理系統中最重要的過程之一。在食品工業的廢水處理中,生物處理工藝可分為好氧工藝、厭氧工藝、穩定塘、土地處理以及由上述工藝的結合而形成的各種各樣的組合工藝。食品廢水是有機廢水,生物法是主要的二級處理工藝,目的在於降解COD、BOD5。
好氧生物處理工藝根據所利用的微生物的生長形式分為活性污泥工藝和膜法工藝。前者包括傳統活性污泥法、階段曝氣法、生物吸附法、完全混合法、延時曝氣法、氧化溝、間歇活性污泥法(SBR)等。後者包括生物濾池、塔式生物濾池、生物轉盤、活性生物濾池、生物接觸氧化法、好氧流化床等。一般好氧處理對低濃度廢水效果較好。
厭氧生物處理工藝適用於食品工業廢水,主要原因是廢水中含易生物降解的高濃度有機物,且無毒性。此外,厭氧處理動力消耗低,產生的沼氣可作為能源,生成的剩餘污泥量少,厭氧處理系統全部密閉,利於改善環境衛生,可以季節性或間歇性運轉,污泥可長期儲存。
3. 物理處理法
物理處理法是指應用物理作用改變廢水成分的處理方法。用於食品工業廢水處理的物理處理法有篩濾、撇除、調節、沉澱、氣浮、離心分離、過濾、微濾等。前五種工藝多用於預處理或一級處理,後三種主要用於深度處理。
食品廢水處理工藝(1)撇除
某些食品工業廢水中含有大量的油脂,這些油脂必須在進入生物處理工藝前予以除去,否則會造成管道、水泵和一些設備的堵塞,還會對生物處理工藝造成一定的影響。此外,油脂除去並回收又有較大的經濟價值。
廢水中的油脂根據其物理狀態可分為游離漂浮狀和乳化狀兩大類。通常隔油池除去漂浮狀油脂。隔油池對漂浮狀油脂的去處率可達90%以上。如果處理流程中設有調節池或沉澱池,則隔油池可與調節池或初沉池合用統一構築物,可節省投資和佔地。對小型處理系統,可設油水分離器撇油。
食品廢水處理工藝(2)篩濾
篩濾是預處理中使用最廣泛的一種方法。主要作用是從廢水中分離出較粗的分散性懸浮固體物。所用的設備有格柵和格篩。格柵攔截較粗的懸浮固體,其作用是保護水泵和後續處理設備。食品工業廢水中常用的格篩有固定篩、轉動篩和震動篩等,格篩最常用的孔徑是10—40目。
食品廢水處理工藝(3)調節
對於水質水量變化幅度大的食品工業廢水,常設置調節池對廢水的水質和水量進行調節,調節時間一般為6—24h,多為6—12h左右。調節池容量為日處理廢水量的15%—50%。
食品廢水處理工藝(4)氣浮
氣浮主要用於除去食品工業廢水中的乳化油、表面活性物質和其他懸浮固體。有真空式氣浮、加壓溶氣氣浮和散氣管(板)式氣浮。當廢水進入容器氣浮池之前,往水中投加化學混凝劑或助凝劑,可提高乳化油脂和膠體懸浮顆粒的去除率。據資料介紹,氣浮可除去90%以上的油脂和40%—80%的BOD5和SS。氣浮池HRT一般30min。
食品廢水處理工藝(5)沉澱
沉澱是用來除去原廢水中無機固體物和有機固體物,以及分離生物處理工藝中的固相和液相。用沉砂池除去原廢水中的無機固體物;用初沉池除去原廢水中的有機固體物;用二沉池分離生物處理工藝中的生物相和液相,沉砂池一般設在格柵和格篩之後。為了清除廢水中無機固體物表面的有機物,避免廢水中有機固體物在沉砂池中產生沉澱,可採用曝氣沉砂池。採用初沉池可降低後續工藝的負荷。初沉池除去懸浮固體的效果與加工的原料和產品有關。按池中的水流方向分為平流沉澱池、豎流沉澱池、輻流沉澱池。為了提高沉澱池的沉澱效率,可在沉澱池內設置平行的斜板或斜管而成斜板(管)沉澱池。一般沉澱時間1.5—2.0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