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生活飲用水常用的消毒劑為哪些
含氯的化學消毒劑,如漂白粉,漂白粉精,液態氯,氯胺丁、凈水龍等,能有效殺死水中的致病微生物,其中以漂白粉在農村使用最廣泛。
『貳』 常用化學消毒劑有哪些
消毒是養殖場重要且必需的環節,消毒方法的正確與否是預防養殖場疫病感染和控制疫病暴發的重要措施之一,是養殖場高效發展的重要保證。目前農村養殖場戶消毒意識很強,此項工作也在天天進行。但是,真正能夠進行科學消毒的並不是很多,很大一部分養殖場戶對消毒的基本常識不是很清楚,往往是跟從和模仿,消毒的效果並不是很理想。為此對常用消毒劑的種類及使用注意事項做一下介紹。 消毒是指清除和殺滅環境和物體中的致病微生物或使微生物滅活的過程,分物理消毒和化學消毒兩種。物理消毒主要指陽光和紫外線照射等。化學消毒指用化學葯品清除、殺滅和滅活致病微生物的過程。常用化學消毒劑根據化學結構可分為: 1.鹼類:主要包括氫氧化鈉、生石灰等,一般具有較高消毒效果,適用於潮濕和陽光照不到的環境消毒,也用於排水溝和糞尿的消毒,但有一定的刺激性及腐蝕性,價格較低。 2.氧化劑類:主要有雙氧水、高錳酸鉀、過氧化氫等。 3.鹵素類:氟化鈉對真菌及芽孢有強大的殺菌力,1%2%的碘酊常用作皮膚消毒,碘甘油常用於黏膜的消毒。細菌芽孢比繁殖體對碘還要敏感28倍。還有漂白粉、碘酊、氯胺等。 4.醇類:75%乙醇常用於皮膚、工具、設備、容器的消毒。 5.酚類:有苯酚、魚石脂、甲酚等,消毒能力較高,但具有一定的毒性、腐蝕性,污染環境,價格也較高。 6.醛:甲醛、戊二醛、環氧乙烷等,可消毒排泄物、金屬器械,也可用於欄舍的熏蒸,可殺菌並使毒素下降。具有刺激性、毒性,長期會致癌。 7.表面活性劑:常用的有新潔爾滅、消毒凈、杜滅芬,一般適於皮膚、黏膜、手術器械、污染的工作服的消毒。 8.季銨鹽:新潔爾滅、度米芬、洗必泰等,既為表面活性劑,又為鹵素類消毒劑。主要用於皮膚、黏膜、手術器械、污染的工作服的消毒。 根據消毒效果又可分為: 1.高效消毒劑:戊二醛、甲醛、過氧乙酸。 2.中效消毒劑:含氯消毒劑(次氯酸鈉、二氯異氰尿酸鈉、(優氯凈)、碘(碘伏、復合碘,(皮膚、黏膜新型消毒劑)酒精。 3.低效消毒劑:新潔爾滅、洗必泰。 在選擇消毒劑時通常遵循以下原則: (1)在使用條件下高效、低毒、無腐蝕性,無特殊的嗅味和顏色,不對設備、物料、產品產生污染。 (2)在有效抗菌濃度時,易溶或混溶於水,與其他消毒劑無配伍禁忌。 (3)對大幅度溫度變化顯示長效穩定性,貯存過程中穩定。 (4)價格便宜。在使用消毒劑時應注意: 1.將需要消毒的環境或物品清理干凈,去掉灰塵和覆蓋物,有利於消毒劑發揮作用。 2.養殖場應多備幾種消毒劑,定期交替使用,以免產生耐葯性。 3.密切注意消毒劑市場的發展動態,及時選用和更換最佳的消毒新產品,以達最佳消毒效果。
『叄』 生活飲用水常用的消毒劑有哪些
一般飲用水用含氯消毒劑和二氧化氯消毒。
(一)消毒劑含氯(溴) 消毒劑是使用最廣的消毒劑,常用品種有漂白粉、次氯酸鈣(漂粉精) 、次氯酸鈉、二氯異氰尿酸鈉(優氯凈) 、三氯異氰尿酸、氯化磷酸三鈉、二氯海因、二溴海因、溴氯海因等,有粉劑、片劑、液體等多種劑型。含氯(溴) 消毒劑屬於高效消毒劑,對細菌繁殖體、真菌、病毒、結核桿菌(分枝桿菌) 具有較強的殺滅作用,高濃度時能殺滅細菌芽孢,適用於飲用水、餐飲具、果蔬、環境與物體表面等以及污水污物與排泄物分泌物的消毒。
(二) 過氧乙酸過氧乙酸為酸性透明液體,屬於高效消毒劑,可殺滅各種微生物,包括細菌繁殖體、真菌、病毒、結核桿菌(分枝桿菌) 和細菌芽孢,溫度在0℃以下時,仍可保持活性,適用於餐飲具、果蔬、環境、物體表面等的消毒。
(三) 二氧化氯二氧化氯有粉劑、片劑、液體等多種劑型,屬於高效消毒劑,可殺滅各種微生物,包括細菌繁殖體、真菌、病毒、結核桿菌(分枝桿菌) 和細菌芽孢,適用於食品加工工具、餐飲具、飲用水、污水、物體表面等消毒。
(四) 碘伏碘伏是碘以表面活性劑為載體的不定型結合物,屬於中效消毒劑,可殺滅細菌芽孢以外的各種微生物,包括細菌繁殖體、真菌、病毒、結核桿菌(分枝桿菌) ,適用於手、皮膚、粘膜消毒,也可用於物體表面消毒。
『肆』 化學消毒劑有哪些
84消毒液,氯氣都是常用的消毒劑
『伍』 生活中常用的消毒液有哪些
常用化學消毒劑主要包括五大類:(1)醇類、(2)含氯消毒劑、(3)酚類、(4)季銨鹽、(5)含碘消毒劑。
例如:
1、酒精
高錳酸鉀消毒劑
高錳酸鉀具有強氧化性,在實驗室中和工業上常用作氧化劑,遇乙醇即分解。在酸性介質中會緩慢分解成二氧化錳、鉀鹽和氧氣。醫葯中用作防腐劑、消毒劑、除臭劑及解毒劑;在水質凈化及廢水處理中,作水處理劑,以氧化硫化氫、酚、鐵、錳和有機、無機等多種污染物,控制臭味和脫色。還用作漂白劑、吸附劑、著色劑及消毒劑等。
『陸』 生活飲用水常用的消毒劑為哪些
國內、外常用的飲用水消毒劑仍以鹵素為主,尤其是氯消毒劑。
①含氯制劑:含氯飲水消毒劑種類較多,如漂白粉、次氯酸鈣、氯胺、二氯異氰尿酸鈉等。由於水源水質不同,加氯量應根據需氯量試驗來確定,經過混凝、沉澱、過濾的水或清潔的地下水,加氯量0.5~1.5毫克/升。水質較差則加1.0~2.5毫克/升(或1~4毫克/升)。加氯量是否適當,可請求當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予以幫助。
②二氧化氯:二氧化氯被稱為第四代消毒劑,是WHO推薦的處理飲用水最安全的化學葯劑,是消毒劑的更新換代產品。在消毒、去味、除鐵等許多方面都比氯效果好,而且不產生三氯甲烷類致癌物質。它消毒水時,受水溫的影響很小,對劣質水的殺菌效果比氯更好。
③臭氧消毒:臭氧是一種強氧化劑,具有廣譜高效殺菌作用。其殺菌速度比氯快600~3000倍。目前主要用於對飲水的消毒、空氣消毒和食品的保鮮等。臭氧消毒方法,通常多以乾燥空氣或氧氣通過臭氧發生器中的高壓電場制備臭氧。消毒時,將溶有臭氧的吸收液與水充分混合即可。一般加臭氧量0.5~1.5毫克/升作用5分鍾,水中保持剩餘臭氧濃度應在0.1~0.5毫克/升,對於污染嚴重的水,加臭氧量應在3~6毫克/升。近年來有人研製了電解水的臭氧發生器,結構簡單,體積小且重量輕,無雜訊,產物中無有害的氯化物,可直接用於飲用水消毒。
歷史研究表明埃及人首先採用明礬去除水中的懸浮物。估計在文明開始時,人們就推薦將水煮沸後飲用。一份4000年前的古印度文件給出了最早的飲用水標准,指示在飲用不幹凈的水之前應將其煮沸,在日光下曝曬,將一塊灼熱的銅在水中浸泡數次,並採用土製容器過濾和冷卻。據歷史記載,波斯的法規規定飲用水必須儲存在銅器或銀器之內。
希臘醫師Hippocrates指出了水對健康的重要性,但他更著重於選擇較佳的水源而不是對水的處理。公元8世紀,阿拉伯化學家Geber採用蒸餾法來凈化水。公元11世紀,波斯醫師Avicenna推薦旅行者要飲用布過濾後的水或開水。1627年,英國科學家F.Bacon發表了許多凈化水的方法,包括滲濾、煮沸、蒸餾和混凝。
在18世紀80年代中期細菌致病理論建立之前,人們認為臭味是疾病傳播的媒介,並據此假設發展水和污水消毒的實踐。
19世紀下半葉英美出現了許多報道和專利,多涉及用電壓、磁場、電流、氯、高錳酸鉀和次氯酸處理水。人類主動地利用化學葯劑殺菌消毒是從19世紀初開始的。一開始主要是氯系化合物的使用。
如1820年漂白粉被發明後,人們將其用到飲用水消毒和感染創傷治療上,效果良好。這是化學殺菌消毒法的第一個里程碑。此後人們在飲用水消毒劑方面又開發了第二代消毒劑二氯異氰脲酸和第三代消毒劑三氯異氰脲酸,它們目前僅用於小規模的消毒。二氧化氯被稱做第四代殺菌消毒劑。
『柒』 常用的化學消毒劑有哪些
碘類
75酒精
用於皮膚粘膜消毒;
含氯消毒劑多用物體表面消毒
如
84消毒液
泡騰片
『捌』 生活飲用水常用的消毒劑有哪些
生活飲用水常用的消毒劑如下:
1、漂白粉
漂白粉是氫氧化鈣、氯化鈣,次氯酸鈣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鈣[Ca(ClO)₂ ],有效氯含量為30%-38%。漂白粉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或顆粒,有顯著的氯臭味,很不穩定,吸濕性強,易受光、熱、水和乙醇等作用而分解。
漂白粉溶解於水,其水溶液可以使石蕊試紙變藍,隨後逐漸褪色而變白。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可游離出次氯酸,遇稀鹽酸則產生大量的氯氣。
2、含氯消毒劑
含氯消毒劑是指溶於水產生具有殺微生物活性的次氯酸的消毒劑,其殺微生物有效成分常以有效氯表示。次氯酸分子量小,易擴散到細菌表面並穿透細胞膜進入菌體內,使菌體蛋白氧化導致細菌死亡。
含氯消毒劑可殺滅各種微生物,包括細菌繁殖體、病毒、真菌、結核桿菌和抗力最強的細菌芽胞。
3、二氧化氯消毒劑
二氧化氯消毒劑是國際上公認的高效消毒滅菌劑,它可以殺滅一切微生物,包括細菌繁殖體,細菌芽孢,真菌,分枝桿菌和病毒等,並且這些細菌不會產生抗葯性。
二氧化氯對微生物細胞壁有較強的吸附穿透能力,可有效地氧化細胞內含巰基的酶,還可以快速地抑制微生物蛋白質的合成來破壞微生物。
4、過氧乙酸消毒劑
過氧乙酸消毒劑是一種強氧化劑,可以殺滅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白色葡萄球菌等細菌和真菌。主要用於食品加工廠、食品凍庫、肉聯廠、屠宰場、畜禽圈舍、病房、一般物體表面、工具、衣物、茹房、棚架等消毒。
系廣譜、高效、環保型消毒劑。對病毒、細菌、真菌和芽孢均能迅速殺滅。過氧乙酸有腐蝕性,必須稀釋後使用。
5、有機氯殺菌劑
目前最常用於各種物品消毒的是二氯異氰尿酸鈉(優氯凈), 二氯異氰尿酸鈉為白色粉末,有氯臭氣,有效氯含量為60%—64%,性質穩定,易溶於水,溶液呈弱酸性。
但據研究報道有機氯毒性危害程度比無機氯大,且可能有致癌作用,因此,採用有機含氯消毒劑作長期飲用水消毒是不適宜的。
『玖』 常用化學消毒劑有哪些
消毒是養殖場重要且必需的環節,消毒方法的正確與否是預防養殖場疫病感染和控制疫病暴發的重要措施之一,是養殖場高效發展的重要保證。目前農村養殖場戶消毒意識很強,此項工作也在天天進行。但是,真正能夠進行科學消毒的並不是很多,很大一部分養殖場戶對消毒的基本常識不是很清楚,往往是跟從和模仿,消毒的效果並不是很理想。為此對常用消毒劑的種類及使用注意事項做一下介紹。
消毒是指清除和殺滅環境和物體中的致病微生物或使微生物滅活的過程,分物理消毒和化學消毒兩種。物理消毒主要指陽光和紫外線照射等。化學消毒指用化學葯品清除、殺滅和滅活致病微生物的過程。常用化學消毒劑根據化學結構可分為:
1.鹼類:主要包括氫氧化鈉、生石灰等,一般具有較高消毒效果,適用於潮濕和陽光照不到的環境消毒,也用於排水溝和糞尿的消毒,但有一定的刺激性及腐蝕性,價格較低。
2.氧化劑類:主要有雙氧水、高錳酸鉀、過氧化氫等。
3.鹵素類:氟化鈉對真菌及芽孢有強大的殺菌力,1%2%的碘酊常用作皮膚消毒,碘甘油常用於黏膜的消毒。細菌芽孢比繁殖體對碘還要敏感28倍。還有漂白粉、碘酊、氯胺等。
4.醇類:75%乙醇常用於皮膚、工具、設備、容器的消毒。
5.酚類:有苯酚、魚石脂、甲酚等,消毒能力較高,但具有一定的毒性、腐蝕性,污染環境,價格也較高。
6.醛:甲醛、戊二醛、環氧乙烷等,可消毒排泄物、金屬器械,也可用於欄舍的熏蒸,可殺菌並使毒素下降。具有刺激性、毒性,長期會致癌。
7.表面活性劑:常用的有新潔爾滅、消毒凈、杜滅芬,一般適於皮膚、黏膜、手術器械、污染的工作服的消毒。
8.季銨鹽:新潔爾滅、度米芬、洗必泰等,既為表面活性劑,又為鹵素類消毒劑。主要用於皮膚、黏膜、手術器械、污染的工作服的消毒。
根據消毒效果又可分為:
1.高效消毒劑:戊二醛、甲醛、過氧乙酸。
2.中效消毒劑:含氯消毒劑(次氯酸鈉、二氯異氰尿酸鈉、(優氯凈)、碘(碘伏、復合碘,(皮膚、黏膜新型消毒劑)酒精。
3.低效消毒劑:新潔爾滅、洗必泰。
在選擇消毒肌范冠既攉煥圭唯氦瀝劑時通常遵循以下原則:
(1)在使用條件下高效、低毒、無腐蝕性,無特殊的嗅味和顏色,不對設備、物料、產品產生污染。
(2)在有效抗菌濃度時,易溶或混溶於水,與其他消毒劑無配伍禁忌。
(3)對大幅度溫度變化顯示長效穩定性,貯存過程中穩定。
(4)價格便宜。在使用消毒劑時應注意:
1.將需要消毒的環境或物品清理干凈,去掉灰塵和覆蓋物,有利於消毒劑發揮作用。
2.養殖場應多備幾種消毒劑,定期交替使用,以免產生耐葯性。
3.密切注意消毒劑市場的發展動態,及時選用和更換最佳的消毒新產品,以達最佳消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