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海水自凈能力很強,向大海里排放生活污水造不成什麼不良影響
海水的自凈能力再強,也是有限度的
所謂自凈能力,一個是稀釋,一個是微生物分解。
⑵ 海水受到了哪些污染
直接的,石油的泄露~~~ 生活污水(有些遊船什麼的直接將便便排放進水中) 工業廢水(過度的農葯、化肥)
⑶ 我們的生活污水是排到大海里去的嗎
不是的『
污水處理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污水排放越來越嚴重。在這樣的形式下,生活污水處理工藝也在不斷改進,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最新的污水處理工藝流程。
曝氣生物濾池
污水處理工藝流程簡介:曝氣生物濾池,就是在生物濾池處理裝置中設置填料,通過人為供氧,使填料上生長大量的微生物。這種污水處理工藝流程裝置由濾床、布氣裝置、布水裝置、排水裝置等組成。曝氣裝置採用配套專用曝氣頭,產生的中小氣泡經填料反復切割,達到接近微控曝氣的效果。由於反應池內污泥濃度高,處理設施緊湊,可大大節省佔地面積,減少反應時間。
SBR除磷工藝
污水處理工藝流程簡介:水體富營養化主要原因是人類向水體排放了大量的氨氮和磷,磷更是水體富營養化的最主要因素。縱觀國內污水處理流程工藝,除磷技術一直是困擾污水處理廠運行的難題。傳統的物化除磷技術需要大量的葯劑,具有運行成本高,污泥產量大的缺點;前置厭氧的生物除磷工藝具有運行費用低的優點,但是由於完全依賴於微生物的攝磷、釋磷作用,難以達到國家污水處理工藝流程的要求。當考慮中水回用時,則更難以達到要求。
A/O生物濾池
污水處理工藝流程簡介:由於我國小城鎮居住點分散,污水源分布點多量少,城鎮級污水廠的規模多低於10000噸/日。目前國內大中型城市污水處理廠經常採用的污水處理工藝有傳統活性污泥法、A2/O、SBR、氧化溝等,如果以這些技術建設小城鎮污水處理廠會造成由於居高不下的運行費用,無法正常運行。必須針對小城鎮的特點採用投資省,運行費用低,技術穩定可靠,操作與管理相對簡單的工藝。
⑷ 海水會被污染嗎
海水會被污染.中國的好多海邊城市,由於城市污水排入海,已有程度不同的被污染.長江口,珠江口等河六入海口,都被程度不同的污染.
⑸ 海水污染有哪些
1、船舶造成的污染
何謂船舶造成的污染,是指因船舶操縱、海上事故及經由船舶進行海上傾倒致使各類有害物質進入海洋,海洋生態系統平衡遭到破壞。船舶造成污染的特徵:(1)經由船舶將各類污染物質引入海洋。(2)污染物質進入海洋是由於人為因素而不是自然因素,也就是說污染行為在主觀上表現為人的故意或過失。(如:洗艙污水、機艙污水未經處理排入海洋)(3)污染物進入海洋後,造成或可能造成海洋生態系統的破壞。
船舶造成的污染主要表現為:(1)船舶操作污染源,這種污染的產生主要是船舶工作人員的故意或過失造成的。如:有的船舶工作人員故意的將含有有害物質的洗艙污水排入海洋,船舶機艙工作人員故意將含有污油的機艙污水未經處理排入海洋,還有的由於工作責任心不強錯開伐門將燃油排入海洋。(2)海上事故污染源,船舶由於發生海上事故,如:船舶碰撞、擱淺、觸礁等事故使各種污染物質,主要是燃油外溢、油艙由於事故破裂造成的滲漏對海洋造成的污染。(3)船舶傾倒污染源;這種污染源的產生,主要表現在,經由船舶故意的將陸地工廠生產所產生的生產廢料、生活垃圾、清理被污染的航道河道所產生的帶有污染物質的污泥污水,傾倒入海洋。所以說船舶污染是造成海洋污染的原因之一。
2、海洋石油開發對海洋造成的污染
我國海域石油蘊藏量十分豐富,目前多數開發者集中在近海海域勘探開發。隨著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的飛速發展,有的鑽井船和採油平台,人為的將大量的廢棄物和含油污水不斷地排入海洋,因此,海洋石油開發也是目前造成海洋污染的原因之一。在不同的程度上對我國近海海域的自然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海洋石油開發對海洋造成污染主要表現在;(1)生活廢棄物、生產(工作)廢棄物和含油污水排入海洋。(2)意外漏油、溢油、井噴等事故的發生。(3)人為過程中和自然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和含油污水流入海洋中。石油進入海水中,對海洋生物的危害是非常嚴重的,石油進入海水後,使海水中大量的溶解氧被石油吸收,油膜覆蓋於水面,使海水與大氣隔離,造成海水缺氧,導致海洋生物死亡。對幼魚和魚卵的危害是很大的,在石油污染的海水中孵化出來的幼魚魚體扭曲並且無生命力,油膜和油塊能粘住大量的魚卵和幼魚使其死亡。油污使經濟魚類、貝類等海產品產生油臭味,成年魚類、貝類長期生活在被污染的海水中其體內蓄積了某些有害物質,當進入市場被人食用後危害人類健康。
3、工廠對海洋的污染
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政策的不斷深入人心,有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跨越,沿海居民對灘塗養殖利用面積正逐年擴大。從養魚、養蝦、養蟹、到養殖比前述更有經濟價值、更珍奇的水生動植物。這些養殖業的發展,帶動了水產市場的繁榮,豐富了人民群眾的飲食生活,提高了飲食水平。增加了養殖戶的經濟收入,給一部分人創造就業機會。可是,近幾年來,在我國沿海時常發生海水赤潮等海水變質現象。那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除氣侯因素外,再就是人為因素所造成的。除前面所述的兩種原因以外,還有一種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陸地工廠對海洋的污染。陸地工廠對海洋的污染主要表現在,(1)與海相通的河流兩岸的造紙廠、化工廠等利用河道排放污水而流入海洋。(2)含有污染物質的工業垃圾、生活垃圾傾倒河岸或河道,隨河水或漲落潮流入海洋。如,2001年天津海事法院受理的河北省樂亭縣19家養殖戶狀告河北省遷安市書畫紙業有限公司等五單位灘塗污染損害賠償糾紛一案,就是典型的陸地工廠利用通海河道排污造成海洋污染的案例。本案19位原告都是在河北省樂亭縣王灘鎮小河子(灤河)入海口兩岸對蝦和灘塗貝類養殖區從事日本對蝦和青蛤養殖。灤河位於河北省承德市和唐山市境內,從承德流經唐山地區的遷西、遷安、灤縣、灤南、樂亭,於樂亭縣姜各庄入海。灤河在灤縣響螳分流,進入樂亭中部的支流最終流入小河子,在王灘鎮新海庄入海,在小河子入海口兩岸有上萬畝蝦池及灘塗貝類養殖區。2001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因灤河上游排放污水造成在小河子入海口兩岸部分漁業水域污染而引起養殖對蝦和灘塗貝類死亡事故。事故造成小河子入海口兩岸受污染水域的養殖面積共計7056.15畝,其中對蝦養殖水面面積6561.15畝,灘塗貝類養殖面積495畝。5月30日調查人員對小河子閘養殖區的對蝦和灘塗貝類死亡現場進行調查,結果發現67.96%的青蛤死亡,日本對蝦的平均死亡率為51%。造成本次事故的原因系唐山市灤河沿岸工礦企業向灤河排放未經達標處理的污水所致。
⑹ 海水污染主要有哪些
1、船舶造成的污染
何謂船舶造成的污染,是指因船舶操縱、海上事故及經由船舶進行海上傾倒致使各類有害物質進入海洋,海洋生態系統平衡遭到破壞。船舶造成污染的特徵:(1)經由船舶將各類污染物質引入海洋。(2)污染物質進入海洋是由於人為因素而不是自然因素,也就是說污染行為在主觀上表現為人的故意或過失。(如:洗艙污水、機艙污水未經處理排入海洋)(3)污染物進入海洋後,造成或可能造成海洋生態系統的破壞。
船舶造成的污染主要表現為:(1)船舶操作污染源,這種污染的產生主要是船舶工作人員的故意或過失造成的。如:有的船舶工作人員故意的將含有有害物質的洗艙污水排入海洋,船舶機艙工作人員故意將含有污油的機艙污水未經處理排入海洋,還有的由於工作責任心不強錯開伐門將燃油排入海洋。(2)海上事故污染源,船舶由於發生海上事故,如:船舶碰撞、擱淺、觸礁等事故使各種污染物質,主要是燃油外溢、油艙由於事故破裂造成的滲漏對海洋造成的污染。(3)船舶傾倒污染源;這種污染源的產生,主要表現在,經由船舶故意的將陸地工廠生產所產生的生產廢料、生活垃圾、清理被污染的航道河道所產生的帶有污染物質的污泥污水,傾倒入海洋。所以說船舶污染是造成海洋污染的原因之一。
2、海洋石油開發對海洋造成的污染
我國海域石油蘊藏量十分豐富,目前多數開發者集中在近海海域勘探開發。隨著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的飛速發展,有的鑽井船和採油平台,人為的將大量的廢棄物和含油污水不斷地排入海洋,因此,海洋石油開發也是目前造成海洋污染的原因之一。在不同的程度上對我國近海海域的自然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海洋石油開發對海洋造成污染主要表現在;(1)生活廢棄物、生產(工作)廢棄物和含油污水排入海洋。(2)意外漏油、溢油、井噴等事故的發生。(3)人為過程中和自然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和含油污水流入海洋中。石油進入海水中,對海洋生物的危害是非常嚴重的,石油進入海水後,使海水中大量的溶解氧被石油吸收,油膜覆蓋於水面,使海水與大氣隔離,造成海水缺氧,導致海洋生物死亡。對幼魚和魚卵的危害是很大的,在石油污染的海水中孵化出來的幼魚魚體扭曲並且無生命力,油膜和油塊能粘住大量的魚卵和幼魚使其死亡。油污使經濟魚類、貝類等海產品產生油臭味,成年魚類、貝類長期生活在被污染的海水中其體內蓄積了某些有害物質,當進入市場被人食用後危害人類健康。
3、工廠對海洋的污染
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政策的不斷深入人心,有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跨越,沿海居民對灘塗養殖利用面積正逐年擴大。從養魚、養蝦、養蟹、到養殖比前述更有經濟價值、更珍奇的水生動植物。這些養殖業的發展,帶動了水產市場的繁榮,豐富了人民群眾的飲食生活,提高了飲食水平。增加了養殖戶的經濟收入,給一部分人創造就業機會。可是,近幾年來,在我國沿海時常發生海水赤潮等海水變質現象。那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除氣侯因素外,再就是人為因素所造成的。除前面所述的兩種原因以外,還有一種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陸地工廠對海洋的污染。陸地工廠對海洋的污染主要表現在,(1)與海相通的河流兩岸的造紙廠、化工廠等利用河道排放污水而流入海洋。(2)含有污染物質的工業垃圾、生活垃圾傾倒河岸或河道,隨河水或漲落潮流入海洋。如,2001年天津海事法院受理的河北省樂亭縣19家養殖戶狀告河北省遷安市書畫紙業有限公司等五單位灘塗污染損害賠償糾紛一案,就是典型的陸地工廠利用通海河道排污造成海洋污染的案例。本案19位原告都是在河北省樂亭縣王灘鎮小河子(灤河)入海口兩岸對蝦和灘塗貝類養殖區從事日本對蝦和青蛤養殖。灤河位於河北省承德市和唐山市境內,從承德流經唐山地區的遷西、遷安、灤縣、灤南、樂亭,於樂亭縣姜各庄入海。灤河在灤縣響螳分流,進入樂亭中部的支流最終流入小河子,在王灘鎮新海庄入海,在小河子入海口兩岸有上萬畝蝦池及灘塗貝類養殖區。2001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因灤河上游排放污水造成在小河子入海口兩岸部分漁業水域污染而引起養殖對蝦和灘塗貝類死亡事故。事故造成小河子入海口兩岸受污染水域的養殖面積共計7056.15畝,其中對蝦養殖水面面積6561.15畝,灘塗貝類養殖面積495畝。5月30日調查人員對小河子閘養殖區的對蝦和灘塗貝類死亡現場進行調查,結果發現67.96%的青蛤死亡,日本對蝦的平均死亡率為51%。造成本次事故的原因系唐山市灤河沿岸工礦企業向灤河排放未經達標處理的污水所致。
⑺ 海水與海洋污染分別是什麼
海水的化學需氧量又稱化學耗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Mn),是利用高錳酸鉀作為氧化劑,將海水中可氧化物質(有機物、亞硝酸鹽、亞鐵鹽、硫化物等,但主要是有機物)氧化分解,然後根據殘留的氧海水檢測化劑量計算出氧的消耗量,單位為毫克/升。
海水檢測
CODMn和生化需氧量(BOD)都是表示水質有機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標。CODMn的值越小,說明海水污染程度越輕,水質越好,CODMn的值越大,說明水體污染程度越嚴重。相應的,水中溶解氧含量越低,水中需氧生物將因缺氧而死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海水水質標准》(GB3097—1997),我國的海水水質分為四類,對CODMn濃度的限值要求分別為:2毫克/升(Ⅰ類),3毫克/升(Ⅱ類),4毫克/升(Ⅲ類),5毫克/升(Ⅳ類)。
深海環境研究
深海通常是指1,000米以下的海洋,是地球系統中關鍵而又不為人知的部分。那兒面臨高壓、低溫或高溫、黑暗及低營養水平等極端環境,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是一片「荒蕪的沙漠」。早在1960年,美國「的里雅斯特」號載人潛水探測器就在馬里亞納海溝下潛了10910米,並由此拉開了人類深海探險活動的序幕,但最早實施深海環境研究計劃的國家卻是日本。1971年成立的日本海洋科學技術中心JAMSTEC(2004年重組為日本海洋地球科學與技術部)從1991年就開始實施了「深海之星(Deep Star)」項目,專注於研究深海環境的微生物。項目組成員建造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深海科研設備,如載人深潛器「深海(SHINKAI)2000」、「深海(SHINKAI)6500」及1萬米級遙控無人探測器「海溝」號,從深海獲得了1,000多株嗜壓、嗜冷、嗜熱(110℃~150℃)、嗜鹼及耐有機溶劑的極端細菌。1995年,JAMSTEC研究人員成功地探測了世界上最深的馬里亞納海溝,從傳回的圖像中可清晰地看到游動著數條小魚。然而,此前人們一直以為魚兒能生存的最深水深是8,370米呢!在從1萬米深海海底採回的泥漿中,科研人員檢測到180種微生物。
近年來,新一輪的深海環境研究計劃已經開始。
利用海水自凈能力治理海洋污染
城市生活污水通過適當方式向深海排放,在海洋的自凈能力范圍內,並不會對海洋水質和生態功能造成顯著影響,還可節約大量治污資金。因此,污水深海排放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行的。在澳大利亞的悉尼市等沿海城市,大約有80%的生活污水在進行淺度處理後進行深海排放。一些濱海城市採用岸邊排放生活污水的方式是相當不合理的,因為近岸海域對污染物的降解速度遠不如深海快,還會直接污染到海灘和近海的海洋自然保護區、海濱風景名勝區等重要保護對象,對保護近海海洋環境十分不利。
利用海水自凈能力治理污染
當然,為了防止海洋環境污染,深海排放必須經過充分的工程設計和技術論證。《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第三十條規定:在有條件的地區,應當將排污口進行深海設置,實行離岸排放。設置陸源污染物深海離岸排放的排污口,應當根據海洋功能區劃、海水動力條件和海底工程設施的有關情況確定,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我國《防治海洋工程建設污染管理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污水離岸排放工程排污口的設置應當符合海洋功能區劃和海洋環境保護規劃,不得損害相鄰海域的功能。污水離岸排放不得超過國家或者地方規定的排放標准。在實行污染物排海總量控制的海域,不得超過污染物排海總量控制指標。
綠牡蠣事件
1986年1月,我國台灣省高雄縣二仁溪口海域養殖戶發現,自己養殖的牡蠣呈現奇怪的綠色,人稱「綠牡蠣」事件。後經研究表明,附近的廢五金處理廠排放的含銅廢水,是導致牡蠣變綠的主要原因。二仁溪位於高雄縣、台南縣與台南市三個地區的交界處,這里人口稠密,工廠林立。廢五金處理廠在對廢電線電纜、電子零件、電路板等進行酸洗時,所產生的廢液中含有大量的銅離子。這些廢水與其他工業廢水大都未經處理就直接排至二仁溪,順流進入河口附近海域,長期的污染造成海水銅濃度過高,並被養殖牡蠣吸收富集。實測結果顯示,綠牡蠣事件並非台灣地區獨有
該海域的牡蠣含銅量高達4,410μg/g(乾重),富集系數超標50萬倍!一般當牡蠣體內累積的銅超過500μg/g(乾重)時,肉眼看上去呈綠色,但是即使體內含銅量高達4,500μg/g(乾重),牡蠣的生長仍然不受影響。隨後幾年,台灣新竹香山、台南安平附近海域養殖的牡蠣也相繼出現輕微變綠的現象,其銅含量大都介於600~800μg/g(乾重)之間,變綠原因亦和銅污染有關。
綠牡蠣事件並非我國台灣地區獨有,在英國、澳大利亞和美國都曾經因船舶污染或工業污染而使其附近海域的海水銅濃度增加,早在1886年,蘭克斯特(Lankester)就發現了肉體變綠的牡蠣,稱其為「患綠色病(greensick)的牡蠣」。
五日生化需氧量
生化需氧量又稱生化耗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BOD),表示水中有機污染物經好氧微生物分解時所需的溶解氧量(單位毫克/升),是評價水質的常用指標。生化需氧量越高,表示水中的需氧有機污染物質越多。
五日生化需氧量測定有機污染物經微生物氧化分解的過程一般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是有機物被轉化成二氧化碳、水和氨,即碳化階段;第二階段主要是氨被轉化為亞硝酸鹽和硝酸鹽,即硝化階段。第二階段對環境質量影響較小。廢水的生化需氧量通常是指第一階段有機物生物進行化學氧化所需的氧量。
因為微生物活動與溫度有關,所以測定生化需氧量時,一般以20℃作為測定時的標准溫度。這時,一般生活污水中的有機物需要20天左右才能基本上完成第一階段的氧化分解過程,即要測定第一階段的生化需氧量至少需要20天時間,這在實際工作中常常比較困難。目前都以5天作為測定生化需氧量的標准時間,簡稱五日生化需氧量,用BOD5表示。
海洋中的生物泵
海洋浮游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大氣中的CO2,釋放出氧氣,並且成為海洋食物鏈中其他各級生物的有機質食物來源。海洋浮游生物同時產生。
大海中的生物泵示意圖
各種鈣質生物骨骼或殼體,死亡後的殘骸逐漸沉降到洋底——這就猶如一個「泵」,將上層海水中的CO2最終「抽提」輸送到洋底沉積物之中。這個通過光合作用將無機碳固定為有機物,之後在食物網內的轉化、物理混合、輸送及重力沉降等的綜合過程被稱為「生物泵」,其「引擎」受浮游植物吸收碳的速率(光合作用速率)的影響,它的初級生產力是生物泵運轉的「發動機」。
對於各種有機、無機形態碳之間的循環,以及碳從表層向深海的輸送,除了生物泵的作用外,還有物理泵的作用。物理泵的驅動力來自海洋緩慢的環流及冷水中CO2溶解度高於溫暖水體。在高緯度海域,特別是北大西洋和南大洋,冷的、密度較大的水團在沉降至海洋內部前吸收大氣的CO2,這些沉降的水團伴隨著其他海域的上升流流動。水團到達海洋表層時變暖,CO2溶解度降低,因而部分CO2會釋放回大氣中。但其綜合效應的結果是將大氣CO2泵入海洋內部。物理泵和生物泵共同作用,增加海洋內部的CO2濃度。
海洋生物的營養物質
海洋生物的營養物質是指生物需要的能促進細胞或生物體生長、保養、活動和繁殖的物質,這些物質除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和水外,還包括無機鹽等,我們都稱之為營養物質。
海洋生物的營養物質示意圖
在海洋中,許多元素是生物生長所必需的營養元素,如H、C、O、N、P、Si、Mg、Cl、K、S、Ca、Fe、Co、Cu、Zn、Se等。在天然海水介質中,C02、S02-、HBO-3、Mg2+、C1-、K+、Ca2+等的含量很高,它們不會限制海洋生物的生長,通常不將其稱為營養鹽。而一些痕量元素,如Fe、Mn、Co、Zn、Se等,由於在海水中的含量很低,一般稱為痕量營養鹽。N、P、Si是海洋生物生長所必需的最重要元素,也是海洋進行初級生產和食物鏈的基礎,其在海水中的含量高低會影響海洋生物生產力與生態系統結構,反過來,生物活動又會對其在海水中的含量和分布產生明顯的影響,故通常將N、P、Si稱為主要營養鹽(或生源要素)。
海水中營養鹽的來源包括大陸徑流的輸入、大氣沉降、海底熱液作用、海洋生物的分解等。在海洋真光層中,浮游植物在生長和繁殖過程中不斷地吸收營養鹽,它們在代謝過程中的排泄物和生物殘骸,經過細菌的分解,又將一些營養鹽再生,重新回到海水中。從真光層沉降的顆粒組分,在中、深層水體部分中再次被分解,生成無機營養鹽,之後通過垂直平流、擴散作用重新回到真光層,如此不斷循環。
⑻ 海南省的海洋有沒有什麼受污染之類的問題
海省海岸帶和海洋,除了近海和海洋海域外,還有陸地上的部分,即向陸地延伸10千米的范圍,包括海口、三亞等13個市縣的153個鎮、場。海域面積達83.258萬平方千米。海岸帶和海洋的資源非常豐富,污染源少,環境容量大,環境質量高。主要的資源有光熱資源、海洋資源、礦產資源、生物資源、濱海旅遊資源、風力資源等。
1. 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對海岸帶和海洋的開發過程中,由於人們的環境意識薄弱,只顧眼前利益,因而出現了一系列環境問題,嚴重製約了開發和保護的進程。目前,海南省海岸帶和海洋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1.1缺乏統一的開發規劃,仍存在著由環境、海洋水產、林業等部門管理海岸和海洋的狀況,缺乏資源開發規劃與環境保護一體化的管理機構,致使各部門、各行業的不協調,甚至因不同利益而出現管理沖突,矛盾交織,嚴重製約了開發和保護的進程。如文昌市清瀾灣。
1.2沿海防護林遭受嚴重破壞。90年代以來,沿海防護林遭受嚴重破壞,威脅著海岸線的穩定,導致環境惡化。迄1998年4月,全省已有90千米長,面積3113公頃的防護林被破壞,其中因旅遊開發破壞的有22372公頃,因開采鈦礦破壞的有467公頃,因挖塘養殖破壞的有409公頃。
1.3海岸帶和近岸的生物資源屢遭破壞。紅樹林和珊瑚礁遭受嚴重破壞,導致海岸侵蝕。據統計,近50年來,紅樹林面積已減少一半多,珊瑚礁分布面積和岸礁長度分別減少了55.5%和59.1%。文昌市的邦塘灣一段1500米長的海岸,因濫挖亂炸珊瑚礁,致使海岸線後退約800米(1990年為200米)。
1.4內海、瀉湖水質富營養化。沿岸地區因對蝦養殖每年排放入海的污水量達251640萬噸,排放COD達9786噸/年。水產養殖、城市污水和工業廢水共同注入,造成海水水質富營養化,甚至發生赤潮。
1.5環境意識不強,內海和部分近岸海域受到污染。內海和部分近岸海域(個別海口、港灣)已經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海水環境質量開始下降。如,海口近岸海域水質活性磷酸鹽超標率高達75%;海南省近岸海域面臨著潛在污染。
海域受污染的原因一是城市污水和工業廢水污染;二是瀉湖周邊養殖蝦類和網箱養殖的魚類排放高含量的有機物造成;三是大量使用農葯、化肥後,造成內海和近岸海域污染;四是海上石油勘探造成的漏油、油輪卸油洗艙殘油、海上運輸偶發的油品泄漏。
海南省沿海區域石油、化工、造紙等工程項目逐漸增多導致海水污染尤為嚴重
答案補充
在分析海南省海岸帶和海洋資源與環境優勢的基礎上,指出當前存在的5個主要問題,即海洋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缺乏統一的規劃、海洋防護林和生物資源破壞嚴重、水質富營養化、海域污染等,並對存在問題提出今後的對策。
2.對策與建議
2.1建立健全資源與環境一體化管理機構。迅速建立海岸帶和海洋資源開發規劃與環境保護一體化管理機構,改變目前由海洋水產、環境、林業和省、市政府等多方參與管理的狀況,協調各方面的關系,統一規劃和管理。
2.2加強環境保護教育,保護海洋資源環境。加強宣傳教育,提高人們群眾的環境意識。
2.3加強海洋環境保護立法,加大執法力度,鼓勵社會公眾參與監督和管理,嚴厲打擊破壞和污染海岸海洋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
2.4發展近海深水養殖和深海捕撈,制定優惠政策和推廣生態養殖,減少飼料投放,防止海水富營養化,保護海水水質,減少病害,逐步引導養殖企業和專業戶發展近海深水沉箱養殖,發展深海捕撈。
德國科學家目前破譯了一種能吞噬石油的單細胞細菌的基因,利用這種細菌可解決海洋石油污染問題。這種單細胞細菌具有很強的清潔水源的能力。通常這種細菌在潔凈的海水中數量很少,細菌在沒有油污的情況下雖能生存但不繁殖。一旦碰到油污,這種細菌就會急劇繁殖,快速吞噬油污海洋環境受干擾,勢必反作用於人類本身。例如,食用受污染的海產品,會影響人體健康甚至使人中毒致癌和喪命因此,研究各種污染物質入海後在生態系統中的遷移轉化,及其對人體的各種作用,為制定污染物向海域排放的標准,各項衛生和環境標准提供依據。影響海洋環境的因素很多,因此從區域環境整體出發,運用多種工程技術手段和管理手段,系統分析和系統工程的方法,尋找解決污染的員優方案,同時努力發展現代化的監測技術手段,也是海洋環境科學研究的重要任務。海洋保護的任務首先要制止對海洋生物資源的過度利用,其次要保護好海洋生物棲息地或生境,特別是它們洄遊、產卵、覓食、躲避敵害的海岸、灘塗、河口、珊瑚礁,要防止重金屬、農葯、石油、有機物和易產生富營養化的營養物質等污染海洋。保持海洋生物資源的再生能力和海水的自然凈化能力,維護海洋生態平衡,保證人類對海洋的持續開發和利用。
⑼ 海口的海水為什麼這么臟
並不是海南的問題..海口的海水是從別處飄來的...
⑽ 海水中的主要有機污染物有哪些
海洋有機物污染是指進入河口近海的生活污水、工業廢水、農牧業排水和地面徑流污水中過量有機物質(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油脂、氨基酸、脂肪酸酯類等)和營養鹽(氮、磷等)造成的污染(不包括石油和有機農葯).
有機物污染的危害作用,主要取決於入海污水的類型和數量,以及接納水體的凈化能力.其直接或間接的危害作用主要有:
① 覆蓋,遮光.進入海洋的有機物部分漂浮或懸浮於海面,提高海水的混濁度,影響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和魚類的洄遊,破壞產卵場.覆蓋力很強的纖維素等粘稠物,能使海洋動物窒息而死.
② 耗氧.過量有機物在微生物降解過程中會消耗大量溶解氧.據測定每生產一噸紙漿所排出的木質素要消耗200~500公斤氧氣,即可以耗盡2~7萬噸普通海水中的氧,而入海的木質素多數沉於海底,造成近底層海水缺氧,引起硫化物的形成,直接危害生物.大量有機物排放入海,促使水體富營養化,導致生物區系組成簡單化,污水生物大量生長,干擾或破壞海洋生態平衡.
③ 致病,致毒.過量營養鹽排入海洋,成為各種細菌和病毒的養料而使之大量繁殖,進而影響人類活動;海水中的病毒還可以進入魚貝類體內,直接危害魚貝類的生長發育,或通過食物進入人體內,引起各種疾病(見海洋病原體污染).如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由於污水中病菌大量繁殖,曾使該市居民面臨傷寒、肝炎、大腸桿菌、痢疾和腸胃炎的威脅.據20世紀70年代初該市公共衛生組織調查,在22個海水浴場中有7個被污水嚴重污染,曾被迫關閉.過量的營養鹽能使紫菜患癌腫症.具有毒性的糠醛,還能使魚的鰓和肝出血,導致其死亡.含短纖維的造紙廢水能使對蝦苗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