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機肥畝施肥量是多少
如果是家庭菜園,1㎡的菜園加入3~5升的有機肥。
如果是盆栽,1公斤的有機肥,適合在1~2盆底層基肥,加在底部後覆土。
如果是大田作物,每畝施肥約1.5噸~2噸。
備註:需要參考作物種類,土壤情況,以及肥料肥力因素。
有機肥施肥時,可將有機肥作壟之處或整片田混入有機肥,再用鐵鍬充分混合。
混入有機肥的用量大概為1㎡3~5升,如果是新開墾的田地,可以多混入一些,堅持每年混入有機肥,土壤會變得鬆鬆軟軟。
② 畜禽養殖糞便綜合利用率一般是多少
對畜牧場的糞便和污水進行合理處理與利用: 1、目前畜禽糞便飼料化利用途徑主要有: ①直接 用作飼料.對於雞糞而言,由於雞的腸道較短,飼料 在雞腸胃中通過的時間也短,飼料中大部分營養物 質沒被吸收就排出體外.據測算,排泄的雞糞中蛋 白質含量為20%。
③ 畜禽養殖污水應該怎麼處理才好
畜禽養殖污水處理方法
1、還田模式
畜禽糞便污水還田作肥料為傳統而經濟有效的處置方法,可使畜禽糞便不排往外界環境,達到污水零排放。既可有效處置污染物,又能將其中有用的營養成分循環於土壤-植物生態系統中,家庭分散戶養畜禽糞便污水處理均採用該法。該模式適用於遠離城市、土地寬廣且有足夠農田消納糞便污水的經濟落後地區,特別是種植常年需施肥作物地區,要求養殖規模較小。
優點:一是污染物零排放,最大限度實現資源化,可減少化肥施用量,提高肥力;二是投資省,不耗能,毋需專人管理,運轉費用低等。
其存在問題:一是需要大量土地利用糞便污水,每萬頭豬至少需7hm2土地消納糞便污水,故其受條件所限為適應性弱;二是雨季及非用肥季節必須考慮糞便污水或沼液的出路;三是存在和傳播禽畜疾病和人畜共患病的危險;四是不合理的施用方式或連續過量施用會導致NO3-、P及重金屬沉積,成為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源之一;五是惡臭以及降解過程所產生的氨、硫化氫等有害氣體釋放對大氣環境構成威脅。
2、自然處理模式
自然處理模式主要採用氧化塘、土地處理系統或人工濕地等自然處理系統對養殖場糞便污水進行處理,適用於距城市較遠、氣溫較高且土地寬廣有灘塗、荒地、林地或低窪地可作污水自然處理系統、經濟欠發達的地區,要求養殖場規模中等。
優點:一是投資較省,能耗少,運行管理費用低;二是污泥量少,不需要復雜的污泥處理系統;三是地下式厭氧處理系統厭氧部分建於地下,基本無臭味;四是便於管理,對周圍環境影響小且無噪音;五是可回收能源CH4地。
缺點:一是土地佔用量較大;二是處理效果易受季節溫度變化的影響;三是建於地下的厭氧系統出泥困難,且維修不便;四是有污染地下水的可能。
3、工業化處理模式
工業化處理模式包括厭氧處理、好氧處理以及厭氧一好氧處理等處理組合系統。對那些地處經濟發達的大城市近郊、土地緊張且無足夠農田消納糞便污水或進行自然處理的規模較大養殖場,採用工業化理模式凈化處理畜禽糞便污水為宜。
優點:一是佔地少;二是適應性廣,不受地理位置限制;三是季節溫度變化的影響較小。
其主要缺點:一是投資大,每萬頭豬場糞便污水處理投資約120萬~150萬元;二是能耗高,每處理1m3污水約耗電2~4kW•h三是運轉費用高,每處理1m3污水需運轉費2.0元左右;四是機械設備多,維護管理量大;五是需專門技術人員管理。
畜禽養殖廢水污染現狀
畜禽業是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畜禽養殖業大力發展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根據2010年2月發布的《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公報》中對農業源、生活源和工業源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進行了分析匯總。在農業源中,畜禽養殖業的COD和氨氮排放量分別為1268.26萬噸和71.73萬噸,占農業源COD和氨氮排放量的95.8%和78.1%,佔全國COD和氨氮排放量的41.9%和41.5%。
目前全國規模化養殖場每天排放的畜禽養殖廢水量大、集中,並且廢水中含有大量污染物,如CODcr、氨氮、重金屬、殘留的獸葯和大量的病原體等,如不經過處理直接排放,將會造成嚴重污染,其主要的危害如下:
對水體的危害,對大氣環境的危害,對農田及作物的危害
④ 如何分析農田的糞污承載力
畜禽糞尿中含有的大量氮、磷、鉀等物質可以為植物生長提供養分,內經過處理後的畜容禽糞便是優質的有機肥源,但是並不是可以無限制的使用。由於畜禽養殖規模化程度的提高,在一些地區,畜禽糞尿所攜帶的氮素數量已經遠遠超過當地農田土地能夠消納的氮量,如何確定農田的糞污承載力已經成為畜禽糞污農田利用的關鍵。農田畜禽糞污施用量應以作物預期產量和土壤肥力為基礎,結合畜禽糞便中營養元素的含量、作物當年利用率加以確定,具體計算方法可參考《畜禽糞便還田技術規范》(GB/T 25246—2010)。下表是我國部分地區畜禽糞污土地承載力參考標准。
地區 土地承載力上海 糧食作物:11.25噸豬糞當量/(公頃?年)蔬菜作物:22.50噸豬糞當量/(公頃?年)經濟林:15.00噸豬糞當量/(公頃?年)江蘇 大田:氮40千克/畝,五氧化二磷18千克/畝大棚:氮80千克/畝,五氧化二磷32千克/畝北京 糞肥2~3噸/畝
⑤ 畜禽養殖污水處理有哪些主要模式
(1)能源環保型
畜禽養殖場「能源環保型」污水凈化工程,指的是畜禽場的畜禽污水經處理後直接排入自然環境或以回用為最終目的的工程。該工程要求最終出水達到國家或地方規定的排放標准。此類型污水凈化工程一般用於畜禽養殖場周邊環境無法消納厭氧消化液,必須將其進行處理達標後排放。
模式適用范圍及條件:本模式適用於存欄大於3000頭豬單位的規模化養殖場,污水處理量每天大於50米3;項目建設點周邊排水水質要求高,沼渣沼液無充足農田利用,出水必須達標排放。本模式建設需要配備一定面積的人工濕地和植物氧化塘。
「能源環保型」工藝主要特點:在前處理時盡可能通過物理方法去除污水中固形物,降低厭氧池工作負荷;畜禽舍內清出的糞便以及固液分離的糞渣可製作有機肥或直接外賣;沼氣產量小;污水達標排放,有效防止二次污染;主體工程投資大、運行費用高;操作與管理水平要求高。
(2)能源生態型
「能源生態型」污水凈化工程是指畜禽場污水經厭氧消化處理後消化液不直接排入自然環境,而是作為農作物的有機液體肥料的工程,這類污水凈化工程適用於畜禽場周邊有足夠的農田、魚塘、植物塘等,能夠完全消納經厭氧(沼氣)發酵後的沼渣、沼液。目前,「能源生態型」污水凈化工程已經成為比較成熟適用、以綜合利用為主的畜禽場污水凈化工藝。
本處理模式適用於存欄大於300頭豬單位的規模化養殖場,項目建設點周邊環境容量大,排水要求不高。該模式必須配備足夠的農田能完全消納和利用厭氧消化後的沼渣、沼液。
「能源生態型」工藝主要特點為畜禽場污水、糞便可全部進入厭氧池;沼氣產量大,沼液產量相對較少;運行費用低;操作簡單、管理方便。
(3)生態種養型
「生態種養型」主要是以生態學原理為基礎,利用無害化處理後的畜禽糞尿中的物質作為植物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以沼氣為紐帶的種植和養殖有機結合,就是將經沼氣發酵過的沼液、沼渣用作果、菜、稻、漁和林等生產肥料,實現消納養殖污水、促進農、林、果、漁生產發展雙贏目標的生態種養結合模式。我國目前推廣的「豬—沼—果(菜、稻、漁、林、草)」生態農業模式即屬於此類型。
本模式適用於存欄30~300頭豬單位的畜禽養殖戶和養殖場,糞便污水產生量小,周圍環境要求不嚴,且有足夠農田和土地面積消納小型沼氣發酵池發酵後的沼渣沼液。
⑥ 農業部推進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都有哪些政策支持
新政!未來4年國家在生態循環農業項目至少30億! 來源: 2016-10-15 09:17:20| 查看:2891次 農業部近日印發《農業綜合開發區域生態循環農業項目指引(2017-2020年)》,要從2017年起,集中力量在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推進區域生態循環農業項目建設。如果你正在做生態循環農業,這么好的消息可一定別錯過! 一、總體目標 2017年-2020年建設區域生態循環農業項目300個左右,積極推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和生態保育型農業發展,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標准化生產水平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 二、投入多少單個項目中央財政資金投入控制在1000萬元左右(?地方財政資金投入比例高的省份可適當降低中央財政資金投入規模,?全部財政資金投入控制在1500萬元左右)。地方財政投入比例及項目單位自籌資金比例原則上按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發展項目政策執行。?? 條件基本具備的省份,每年安排項目不超過3個;條件較好的省份可適當增加項目個數,但最多不超過6個。項目建設期為1年。三、誰能申報 (一)扶持區域項目所在區域必須是農業綜合開發縣,並且農業發展思路清晰、主導產業突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育良好、循環模式相對成熟。基本條件如下: 1.縣(市)級人民對生態循環農業發展高度重視,已制定生態循環農業發展規劃或畜禽糞便、秸稈等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稻漁生態種養等相關規劃; 2.縣(市)級人民建立了推進生態循環農業發展的組織協調機制,開展過生態循環農業管理制度創新與探索; 3.對農牧漁業大縣,以及列入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國家農業綜合改革試驗區、國家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的縣市及開展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試點、種養循環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的縣市給予優先扶持,適當向中西部生態保護與建設重點地區傾斜。 (二)申報對象與條件分為兩類: 1.龍頭和農民合作組織 (1)申報方式:申報對象可單獨申報項目或聯合申報項目。 (2)申報條件:申報對象須在工商部門注冊1年以上、具備可持續經營能力;通過信用中國網、中國采購網等查詢,沒有不良誠信記錄或被列入監管黑名單;具有專門從事生態環境保護的專業人員和較強的技術力量;須委託專業作為技術依託單位,協助開展項目區域生態環境監測和實施綜合養分管理計劃等;項目區域為特定行政區域(至少為1個鄉鎮),邊界清晰,相對集中連片;對於不能完成整鄉鎮推進的項目,要求項目覆蓋農田面積不低於1萬畝,畜禽飼養規模不低於1.5萬頭豬當量。 2.縣鄉人民 (1)申報方式:縣鄉根據實際情況,提出項目申報方案,明確實施范圍、循環模式、建設主體、建設內容、運營機制、資金測算、資金來源等。 (2)申報條件及有關要求:申報項目的縣鄉須委託專業作為技術依託單位,協助開展項目區域生態環境監測和實施綜合養分管理計劃等;項目區域為特定行政區域(至少為1個鄉鎮),邊界清晰,相對集中連片;對於不能完成整鄉鎮推進的項目,要求項緝怠光干叱妨癸施含漸目覆蓋農田面積不低於1萬畝,畜禽飼養規模不低於1.5萬頭豬當量。縣鄉自身未被列入監管黑名單。縣鄉只負責項目申報及項目實施的組織和協調,不能直接參與項目建設和運營管理。四、什麼樣的項目能申報項目建設原則上須包括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農副資源綜合開發、標准化清潔化生產等三部分內容,同時兼顧資源利用的多樣化和廢棄物處理的不同方式。在具體項目設計時,項目單位可根據區域和自身條件,在完整設計的項目建設內容中,圍繞關鍵環節、關鍵措施、關鍵技術,進行菜單式選擇和搭配。 (一)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根據養殖場清糞工藝、配套農田消納面積等,因地制宜選擇一種或幾種循環利用模式,實現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達標排放。 1.種養一體化模式。針對周邊配套農田、山地、果林或茶園充足的養殖場,對養殖糞便通過沼氣處理或氧化塘處理,處理後的肥水澆灌農田,實現資源化利用和糞便污水「零排放」。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厭氧發酵裝置、好氧處理設施、沼液或肥水的貯存設施、輸送設備、田間利用管網與配套設施等。 2.「三改兩分再利用」模式。即改水沖清糞或人工干清糞為漏縫地板下刮糞板清糞、改無限用水為控制用水、改明溝排污為暗道排污,採取固液分離、雨污分離等措施,畜禽糞便經高溫堆肥後生產有機肥,養殖污水經過氧化塘等處理後澆灌農田。建設內容主要包括改造雨污分離管道系統,購置機械清糞設備、固液分離設備、固體糞便強制通風好氧堆肥系統、污水氧化塘處理貯存設施、肥水輸送和農田利用設施等。 3.污水深度處理模式。採用污水深度處理技術,通過高效厭氧和好氧相結合的工藝,提高養殖污水處理效果,實現達標排放。建設內容主要包括污水收集和預處理池、厭氧發酵池、好氧處理池、多級生物凈化塘、消毒池、膜生物反應池等設施,以及污水泵、固液分離機、曝氣裝置等配套設備。 4.養殖密集區廢棄物集中處理模式。對固體糞便採用糞車轉運-機械攪拌-堆制腐熟-粉碎-有機肥的處理工藝,提高肥料附加值;對養殖污水採用養殖場污水暫存-吸糞車收集轉運-固液分離-高效生物處理-肥水貯存-農田利用的處理工藝,提高處理效率,實現污水資源化利用。建設內容主要包括養殖場糞污暫存設施、糞污轉運設備、有機肥生產設施、污水高效生物處理和肥水利用設施等。 (二)農副資源綜合開發對農作物秸稈及農產品加工剩餘物等農副資源進行飼料化、肥料化、基料化、燃料化等綜合開發,促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1.農副資源飼料化。因地制宜完善農副資源收集、儲存和運輸體系,針對不同的資源種類,採取脫水乾燥、生物發酵、全株青貯等適宜加工方式,生產養殖飼料、蛋白原料或全混合日糧。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庫房、原料堆場等農副資源收貯設施設備,原料加工廠房、飼料加工車間、成品庫房等農副資源飼料化加工設施設備,及污水處理等配套裝置等。 2.農副資源肥料化。對農作物秸稈採取直接還田、腐熟還田、堆肥還田等技術,實現肥料化利用;對農產品加工剩餘物等採取混合堆漚發酵技術生產有機肥。建設內容主要包括秸稈還田機械、腐熟菌劑,以及原料收集、轉運、粉碎、烘乾、翻拋、包裝等有機肥生產加工成套設施設備等。 3.農副資源基料化。以秸稈、農產品加工剩餘物等農副資源為主要原料,合理搭配牛糞、麥麩、豆餅等氮源,生產為微生物生長提供一定營養的有機固體物料,用於生產食用菌等。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基質原料制備車間、基質生產和儲存車間、菌棚等,以及原料粉碎、菌種制備、滅菌、接種等機械設備等。 4.農副資源燃料化。以農副資源為原料,生產顆粒、塊狀、棒狀等成型燃料,或者轉化為清潔可燃氣體,為生產生活提供優質能源。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原料堆場、燃料生產加工車間、燃氣輸送管道系統等設施,粉碎、成型機械和儲氣、除塵、計量、專用爐具等設備。 (三)標准化清潔化生產重點建設農業標准化生產、農田保育、稻漁生態種養、農化肥氮磷控源治理等設施,實現農業生產的標准化與清潔化。 1.標准化生產設施。圍繞節水、節肥、節,提高使用效率,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條件,推廣水肥一體化、病蟲害統防統治等技術,推進標准化生產,提高質量安全水平。主要內容包括溫室大棚、處理車間、儲藏庫等建設,開展排灌渠系、田間道路、土地平整等田間工程,改造提升輸變電線路、電增容設備、圍牆等輔助設施,配備高效施肥節水設施與病蟲害生態防治設施等。 2.農田保育設施。根據作物種類和肥料用量,建設田間有機肥儲存池,將沼渣沼液、堆漚肥料等有機肥源進行分區儲存,方便施用,解決有機肥施用季節性問題。建設田間化學投入品廢棄物收集池,定點收集廢舊地膜、農和肥料包裝物等,定期回收和資源化利用,解決廢棄物污染問題。推廣土壤深耕、覆蓋免耕、有機無機肥料配合應用等技術,改善土壤環境,豐富土壤生物多樣性,提升土壤微生態功能。 3.稻漁生態種養設施。在水網稻田、冬閑田資源豐富的優勢區域,開展稻-魚、稻-蟹、稻-鱉、稻-蝦、稻-鰍等稻漁生態種養基地建設。建設內容主要包括灌排渠系、溝坑工程、稻田整治、「三防」(防逃、防蟲、防害)設施等田間工程,水產品育肥、暫養、越冬等配套池塘或溫室車間、檢測室、加工車間及庫房等土建工程,及用於產品質量檢測、捕撈、加工、用水用電等方面的儀器設備。 4.農化肥氮磷控源治理設施。因地制宜開展溝渠整理,規范溝渠結構,清挖淤泥,加固邊坡,合理配置水生植物群落,配置格柵和透水壩。實施坡耕地氮磷攔截再利用,建設坡耕地生物攔截帶和徑流集蓄再利用設施,降低農田排水的氮磷等污染物含量。五、怎麼申報 1.省級農業部門根據中央財政資金控制規模以及其他農業綜合開發相關政策要求,牽頭組織項目申報、項目評審工作,嚴格把好項目申報和立項審批關。項目確定立項前要在省級農業部門上公示至少7個工作日;項目確定立項後要會同省級財政(農發)部門聯合上報農業部和國家農發辦備案,及時批復項目實施計劃。 2.項目申報單位要科學制定並認真填報項目績效目標,省級農業(畜牧、水產)部門、財政(農發)部門要加強項目績效目標審核和管理工作,將確定的項目績效目標上報農業部和國家農發辦審定;定期跟蹤監控項目績效實現情況,改進項目管理,確保實現項目績效目標
⑦ 農業項目,一垃圾畜禽糞便秸稈污水處理制肥,二有機農作物種植及加工銷售,三田園善養及文展,資金7百萬
機肥種類繁多,有人、畜、禽糞尿,土雜肥、廄肥、堆肥和綠肥等。
有機肥:主要專指各種動物和屬植物等,經過一定時期發酵腐熟後形成的肥料(其中包括經過加工的菜籽餅)。有機肥含有大量生物物質、動植物殘體、排泄物、生物廢物等物質。施用有機肥料不僅能為農作物提供全面營養,而且肥效長,可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機質,促進微生物繁殖,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和生物活性,是綠色食品生產的主要養分來源。
有機肥根據其來源和製作方法,可分為:
1。堆肥: 以各類桔稈、落葉、青草、動植物殘體、人畜糞便為原料,與少量泥土混合堆積而成的一種有機肥料。
2。漚肥: 漚肥所用原料與堆肥基本相同,只是在淹水條件下進行發酵而成。
3。廄肥: 指豬、牛、馬、羊、雞、鴨等畜禽的糞尿與秸稈墊料堆漚製成的肥料。
4。沼氣肥: 在密封的沼氣池中,有機物腐解產生沼氣後的副產物,包括沼氣液和殘渣。
5。綠肥: 利用栽培或野生的綠、滿江紅、水葫蘆、水花生等。
⑧ 一畝地大概需要多少有機肥
平常的大田地一畝地大概用量在1000kg到1500kg(4-6方)有機肥,像貧瘠的土地大概用量在2000kg到3000kg (6-8方)有機肥。
倘若農戶要提高每畝地產量,農戶必須加大有機肥的投入使用,而且還要注意化肥的使用量(呈減量趨勢化肥使用),每年每畝田的使用有機肥的總量不能少於2000kg。
使用有機肥的好處:
1、肥料的有效期長,肥力持久,緩和,無污染是生產有機、綠色和無公害食品的優質肥料。
2、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疏鬆土壤,改良土壤,形成高標准農田,是化肥使用到頂後唯一能繼續提高產量的重要和必須肥料(在大棚生產中的作用更為突出)。
3、不會造成環境的污染,並且充分利用換可以起到保護環境的作用。
4、減少因生產化肥造成的能量消耗,並能有效的促進植物生長。
5、變廢為寶減少了生活垃圾。
若要使大棚土壤有機質含量逐年提高,每年施入的有機肥料總量應多於1500千克/畝。
⑨ 國家對養豬水污染有那些規定
豬業污染已成為突出的環境問題,地下水和地面水體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由此引發了不少污染糾紛。國土環境資源廳日前發出《關於加強養豬場污染防治有關問題的通知》,就養豬場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具體意見,要求各市、縣督促各養豬業主按要求對豬場進行整改和治理。
相當部分養豬場目前大多採用水法清糞處理工藝,直接用自來水沖洗糞便,導致COD(有機耗氧量)、氨氮、總磷等濃度偏高。環保部門要求養豬場要採用干法清糞工藝,採取有效措施將糞及時、單獨清出,不可與尿、污水混合排出,並將產生的糞渣及時運至貯存或處理場所,實現日產日清。採用水沖糞、水泡糞濕法工藝的養豬場,要限期改為干法清糞工藝。
目前,大部分養豬場未嚴格執行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無完善的污水處理設施,相當部分養豬場污水僅進行簡單處理便外排或用於農灌,對造成部分地表水體污染。
環保部門要求現有的養豬場須完善污水處理系統,養豬過程產生的污水應堅持種養結合的原則,經厭氧等無害化處理後盡量充分還田,氧化塘應採取防滲漏、防溢流措施,實現污水資源化利用。
因養豬糞肥含有蛔蟲卵和糞大腸菌群數,環保部門要求,採取土地利用方式處理糞便的,糞便須經過無害化處理,符合《糞便無害化衛生標准》後才能利用。同時,要充分考慮作物生長的需要,其用量不能超過作物當年生長所需要養分的需求量。禁止未經處理的糞便直接施入農田。對沒有充足土地消納利用糞肥的大中型養豬場和養殖小區,應建立集中處理糞便的有機肥廠或處理(置)機制,防止糞便隨意丟棄污染環境。
⑩ 怎樣處理畜禽養殖污水
1、還田模式
畜禽糞便污水還田作肥料為傳統而經濟有效的處置方法,可使畜禽糞便不排往外界環境,達到污水零排放。既可有效處置污染物,又能將其中有用的營養成分循環於土壤-植物生態系統中,家庭分散戶養畜禽糞便污水處理均採用該法。該模式適用於遠離城市、土地寬廣且有足夠農田消納糞便污水的經濟落後地區,特別是種植常年需施肥作物地區,要求養殖規模較小。還田模式主要優點一是污染物零排放,最大限度實現資源化,可減少化肥施用量,提高肥力;二是投資省,不耗能,毋需專人管理,運轉費用低等。其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需要大量土地利用糞便污水,每萬頭豬至少需7hm2土地消納糞便污水,故其受條件所限為適應性弱;二是雨季及非用肥季節必須考慮糞便污水或沼液的出路;三是存在和傳播禽畜疾病和人畜共患病的危險;四是不合理的施用方式或連續過量施用會導致NO3-、P及重金屬沉積,成為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源之一;五是惡臭以及降解過程所產生的氨、硫化氫等有害氣體釋放對大氣環境構成威脅。
我國一般採用厭氧消化後再還田利用,可避免有機物濃度過高而引起的作物爛根和燒苗,同時經過厭氧發酵可回收能源CH4,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且能殺滅部分寄生蟲卵和病原微生物。國外對畜禽糞便污水還田利用的研究主要側要重於安全性評估以及減少風險的措施。我國該方面研究則主要著眼於畜禽糞便污水厭氧消化液(沼液)的正面影響即改良土壤及增產效果,而對其副作用即長期施用所產生的危害尚未引起足夠重視。
2自然處理模式
自然處理模式主要採用氧化塘、土地處理系統或人工濕地等自然處理系統對養殖場糞便污水進行處理,適用於距城市較遠、氣溫較高且土地寬廣有灘塗、荒地、林地或低窪地可作污水自然處理系統、經濟欠發達的地區,要求養殖場規模中等。自然處理模式主要優點一是投資較省,能耗少,運行管理費用低;二是污泥量少,不需要復雜的污泥處理系統;三是地下式厭氧處理系統厭氧部分建於地下,基本無臭味;四是便於管理,對周圍環境影響小且無噪音;五是可回收能源CH4地。其主要缺點一是土地佔用量較大;二是處理效果易受季節溫度變化的影響;三是建於地下的厭氧系統出泥困難,且維修不便;四是有污染地下水的可能。
我國南方地區如江西、福建和廣東等省也多應用自然處理模式,但大多採用厭氧預處理後再進入氧化塘進行處理,厭氧處理系統分地上式和地下式,氧化塘為多級塘串聯。我國在人工濕地處理養殖廢水方面進行的一些實驗研究和工程應用,主要著眼於植物篩選和處理效果的考察,而在氧化塘以及人工濕地處理養殖廢水設計中,一般參照氧化塘或人工濕地處理其他污水的資料作為設計依據或者隨意設計,但針對畜禽養殖廢水,其氧化塘、人工濕地究竟需要多大面積,出水才能達到標准,季節溫度變化對自然處理系統效果的影響等方面尚缺乏深入研究和規范可依。
3工業化處理模式
工業化處理模式包括厭氧處理、好氧處理以及厭氧一好氧處理等處理組合系統。對那些地處經濟發達的大城市近郊、土地緊張且無足夠農田消納糞便污水或進行自然處理的規模較大養殖場,採用工業化理模式凈化處理畜禽糞便污水為宜。工業化處理模式主要優點一是佔地少;二是適應性廣,不受地理位置限制;三是季節溫度變化的影響較小。其主要缺點一是投資大,每萬頭豬場糞便污水處理投資約120萬~150萬元;二是能耗高,每處理1m3污水約耗電2~4kW•h三是運轉費用高,每處理1m3污水需運轉費2.0元左右;四是機械設備多,維護管理量大;五是需專門技術人員管理。
我國目前已有相當多的養殖場採用該模式處理糞便污水。畜禽養殖糞便污水厭氧處理工藝通常有完全混合式厭氧反應器、厭氧濾池、厭氧擋板反應器、厭氧復合反應器、上流式厭氧污泥床和內循環厭氧反應器等。畜禽養殖糞便污水含有高濃度的懸浮物和NH4+-N,影響r高教厭氧反應器的效率。好氧工藝早期主要採用活性污泥法、接觸氧化法、生物轉盤、氧化溝和缺氧一好氧法等工藝,這些工藝處理養殖場廢水脫N效果均差,其中缺氧好氧法雖能取得較好脫N效果,但需要污泥迴流和高比例混合液迴流,一般還需加鹼。而採用間歇曝氣處理豬場廢水其有機物與N、P去除效果較好,此後以間隙曝氣為特點的序批式反應器廣泛應用於豬場廢水處理中,且絕大多數獲得較好有機物與N、P去除效果。由於養殖場廢水系高濃度有機廢水,採用好氧處理工藝直接進行處理則需對廢水進行稀釋,或採用很長的水力停留時間(一般6d以上,有的甚至長達16d),這都需建大型處理裝置,投資大,能耗高,運行費用昂貴。高濃度有機廢水採用厭氧一好氧聯合處理工藝是公認的最經濟方法。
目前採用厭氧一好氧工藝處理養殖場廢水尚少見報道,且已有的厭氧一好氧工藝處理養殖場廢水報道,其處理效果均很差,主要是好氧後處理對厭氧消化液污染物去除效果差。厭氧一加原水間歇曝氣(簡稱Anarwia工藝)是由我國研製開發的畜禽養殖污水處理新工藝,即將大部分畜禽養殖污水進行厭氧消化後,出水再與小部分未經厭氧消化的養殖污水混合,然後採用問歇曝氣序批式反應器處理混合水,該Anarwia工藝處理效果與序批式反應器直接處理工藝相同,但其水力停留時間、工程投資、剩餘污泥量、需氧量同比分別降低38 6%、11.8%、16 4%和95 9%,並能回收沼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