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青鋼搬遷董家口 投40億搞環保世界領先......甭擔心污染了
新青鋼:環保項目總投資約18億元,各工序按新標准要求配備世界冶金企業技術成熟、裝備先進的除塵、脫硫及脫硝設施,實現生產污水零排放;投資20.5億元配套15項重大節能工程,在節能方面優選節能設備和節能技術,發展循環經濟。不會有污染嗎?
Ⅱ 水雲邊城的設置7個功能區
水城全長4公里,面向大海的一面將全部設置成沙灘休閑區。除了沙灘休閑區之外,還有遊艇俱樂部、主體公園區、酒店式公寓區、度假酒店區、核心商業街及綜合功能區6個功能區。目前水城項目已經開始動工建設。預計2006年年底前基本完成路網、綠化、管線、海灘、環境等建設,2007年項目全面開工建設,2008年區域內剩餘建築開工,主要開發項目竣工。
濱海大道串起新青島
在青島,從膠南泊里,到即墨豐城,從秦始皇登臨的千古琅琊,到500壯士壯懷激烈的田橫故地,青島新的城市組團沿著急劇延伸的濱海大道迅速長大。
城市空間拓展是城市整體提升的重要標志。青島已經歷了兩次大的空間擴張。一次是上世紀九十年代,青島毅然走出紅瓦綠樹的老城區,將市政府東遷,啟動了聞名全國的「東部開發」,將青島市區向東拓展了二倍多。另一次是2001年,青島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挺進西海岸的重大戰略決策,經濟發展重心西移,青島實現了跨灣發展。
這次是青島又一次空間擴張,也是更大的一次。濱海大道從膠南琅琊到即墨豐城啟動之際,把城市大框架由原來的青島、黃島兩點,拓展為青島、黃島、紅島三點布局,沿濱海大道一線展開,七大組團七頭並進的格局。在這當中,濱海大道有紅線穿珠之妙。
從規劃圖上看,濱海大道在大青島的城市大框架中儼然一條「動脈」,綿延282公里,蓄勢待發,橫卧東西,將組團串在一起,同時,組團在空間分布上也不是連續的,而是通過生態間隔帶分隔,既保證了組團間的有機聯系,又實現了時空分割,讓組團間錯位發展,各有特色。
「這個大框架代表了城市發展模式的一種創新」。青島市副市長羅永明如是說。他介紹,雖然在國內有以上海、杭州、寧波三點組成的城市帶,在國外,有美國舊金山、矽谷、波特蘭三點組成的城市帶,但這些都是城市間組團,像青島這樣在一個城市空間內沿海布局七個組團的大框架還未有先例。
新城市主義理論預言,今後城市將進入智慧型增長時代,反對過度開發、無序擴張。青島的濱海大道建設正是遵循這一理論。2004年就由當地政府發布「留白令」,濱海大道兩側500米范圍內土地出讓先行凍結,納入政府土地儲備。這個大膽的「留白」之舉,讓人嘖嘖稱贊。
與之相適應,濱海大道被定位為未來的「城市大街」。道路設計時速由80公里/小時降到60公里/小時,個別路段甚至降低到40公里/小時,道路寬度則被增加到雙向四車道和雙向六車道,起伏較大的坡都設置護欄,還預留了今後發展大容量交通系統的餘地,埋設了雨污水管網。
青島市在濱海大道重要節點規劃建設了景觀工程,讓金項鏈更加突兀奪目。跨海大橋已完成施工,棧橋建設正在進行主體招標,啟動項目融資。濱海大道中的隧道也是一大景觀,裡面雙向六車道。按照總體計劃目標,隧道工程將於今年5月底前貫通。
濱海大道還是一條生態路。為確保青島組團發展的順利實施,構築「城市組團與生態空間相間的生態大青島的城市格局」,青島沿路規劃確定了11個生態間隔區。生態間隔區主要以「自然林地、經濟林、農業用地、水面、草坪」建設為主,形成具有生態、文化、社會、休閑的多功能綠色廊道。
在經濟學家眼裡,濱海大道打通了青島整個城市的脈絡,城市化的內在驅動、產業變局的推動力以及內陸沿海化三股力量形成資本湍流。在資本推動下,大項目沿著濱海大道推進,新興城市組團變得炙手可熱。
在西海岸,琅琊組團與魯能集團達成投資建設董家口碼頭、黃島到董家口碼頭專用鐵路和沐官島水庫等多項框架性協議,其中,董家口碼頭已開始建設。
黃島組團和膠南組團,1000萬噸大煉油、中船重工、招商局碼頭、膠南水城等大項目進入建設高潮。總投資9000萬美元的韓國現代造船公司已投產,海爾工業園則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流媒體電視基地。在東海岸,嶗山組團以數碼科技、朗訊研發等為代表的高新項目和總部經濟項目雨後春筍般湧出,變成一片熱土。
在鰲山組團和田橫組團,總投資逾400億元的30多個大項目扎堆,今年就有10個大項目排隊開工,青島新東部的火熱程度與當年的東部開發不相上下。
按照「十一五」規劃確定的目標,到2010年,青島國內生產總值將達到488億元,綜合經濟實力躍上新台階,主要經濟指標位次前移,而在城市總體規劃中,對2020年的保守預測是,青島市將以市區總人口900餘萬,90%的城市化水平,GDP11000億元,人均GDP1萬美元的城市規模,達到中上等國家收入水平。
實現這樣的目標,新的城市大框架將成為主要發動機。「而濱海大道的意義決不止於青島,也決不止於眼前收益,它向東連接海陽,直通煙台,向西對接日照,深入沂蒙」,濱海大道將成為青島發揮龍頭作用,推進半島城市群一體化發展的作用軸。
Ⅲ 全面放開青島西海岸新區落戶限制!
7月2日,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支持青島西海岸新區進一步深化改革創新加快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措施》提出,全面放開西海岸新區落戶限制。
△圖源:山東省人民政府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支持青島西海岸新區進一步深化改革創新加快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魯政辦字〔2021〕56號,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關於支持青島西海岸新區進一步深化改革創新加快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已經省委、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1年6月12日
(此件公開發布)
內容如下:
關於支持青島西海岸新區進一步深化改革創新加快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支持國家級新區深化改革創新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9〕58號),更好發揮青島西海岸新區示範引領、輻射帶動作用,深度參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海洋強省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推動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現就支持青島西海岸新區進一步深化改革創新、加快高質量發展提出以下措施。
一、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支持西海岸新區牽頭或參與國家「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國家級重點平台引才計劃。對西海岸新區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新型研發機構、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台給予支持,省市聯合對西海岸新區新升級的國家級創新平台予以補助。支持吸氣式發動機熱物理實驗裝置等大科學裝置和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等創新平台建設,打造國家海洋科學城。支持西海岸新區開展技術開發類科研機構市場化、企業化轉制改革試點。鼓勵金融和科創機構在唐島灣區域集聚,發展創投風投業態。實施科技金融和綠色金融改革創新,積極探索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有效模式。(省科技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省市場監管局、省地方金融監管局、人民銀行濟南分行、青島銀保監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加快發展海洋經濟
支持西海岸新區建設海洋特色鮮明的科教產業基地,推進科教與產業一體化發展。支持西海岸新區創建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創新示範區。支持青島華大基因北方中心建設國家海洋基因庫,爭取進入國家基因庫序列。支持西海岸新區建設國家海洋環保大數據中心。統籌近海島礁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創新海島經濟發展新模式,爭取海上能源島建設全國試點。加快建設國家深遠海綠色養殖試驗區和現代化海洋牧場示範區。大力發展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海洋生物醫葯等特色優勢產業,加快中國海洋工程研究院、國家海洋葯物中試基地建設,支持創建省現代海洋產業「雁陣形」集群和國家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支持國家骨乾冷鏈物流基地相關區域規劃建設,打造東北亞水產品加工及貿易中心。建立完善東亞海洋合作平台工作機制,推動平台實體化運作,深度融入國際海洋開放合作。支持董家口港區開發建設納入國家、省相應發展規劃,加快建設世界一流海洋港口。提升青島港國際中轉能力,打造東北亞國際航運樞紐。(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農業農村廳、省能源局、省海洋局、省科技廳、省委外辦、省生態環境廳、省大數據局、省交通運輸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大力發展「四新」經濟
支持西海岸新區建設國內一流的工業互聯網產業園區。開展高端製造業「智變融合」試點,支持創建國家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實驗區、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鼓勵和支持海洋領域的民營企業總部、區域總部、采購中心、研發中心、財務管理中心和結算中心等總部經濟項目優先在西海岸新區落戶。支持靈山灣影視服務管理體制機制創新,高水平建設東方影都,大力發展影視文化產業,打造全省「1+N」影視產業基地布局核心區。支持西海岸新區承辦5G高新視頻產業發展會議,加快推進5G高新視頻實驗園區建設,打造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高新視頻產業示範區。(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和旅遊廳、省廣電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推動一批重大項目先行先試
加強省級統籌,優先安排西海岸新區承擔國家、省級改革試點任務,優先向西海岸新區布局承載國家戰略的重大項目。支持西海岸新區符合條件的重大項目、龍頭企業優先納入全省重點項目和領軍型企業扶持范圍。鼓勵省新舊動能轉換基金、藍色經濟區產業投資基金等在西海岸新區加大投入,服務實體經濟和支持技術創新。支持西海岸新區加快LNG接卸設施和儲氣能力建設。(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能源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創新用人機制
支持西海岸新區功能區探索實施聘任制、績效考核制,允許實行兼職兼薪、年薪制、協議工資制等薪酬制度。支持西海岸新區與省直部門幹部雙向交流。允許西海岸新區在編制限額內,每年自主確定公務員招錄人數,由青島市委編辦報省委編辦備案。在西海岸新區建立機關事業單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業融合的人才流動「旋轉門」機制,支持人才雙向流動。全面放開西海岸新區落戶限制。每年選派一批專業幹部到國內先進城市或跨國公司實踐鍛煉。支持西海岸新區選派幹部赴國境外開展幹部教育培訓。(省委組織部牽頭,省委編辦、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公安廳、省科技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推動全方位高水平對外開放
加快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完善與黃河流域各省(區)海關的協作機制。支持建設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中日(青島)地方發展合作示範區,搭建國際開放合作戰略平台。支持西海岸新區建設國際社區、國際醫院、國際學校,營造國際化「模擬」環境,打造「國際客廳」品牌。爭取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國家級會展在西海岸新區設立分會場。在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儒商大會暨青企峰會、日韓山東周、歐洲商務周、「對話山東」系列活動、山東國際儒商會、新動能·青島展覽洽談會等重大活動中開辟西海岸新區專場或重點進行推介。依託優良港口資源和基礎設施條件,支持在西海岸新區優先布局航運貿易、產城融合、海工裝備等業務板塊,加快現代化港口轉型升級、加快現代流通體系建設,打造國際陸海物流樞紐中心。(省商務廳牽頭,青島海關、省發展改革委、省貿促會、省民政廳、省教育廳、省衛生健康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高水平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
圍繞投資和貿易便利化實施制度創新,在西海岸新區全域率先復制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經驗。支持青島片區開展棉花、油氣、礦石、橡膠等大宗商品交易,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宗商品交易配置平台。支持西海岸新區和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踐行《落實〈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先期行動計劃》。依託西海岸新區保稅物流中心(B型),大力發展跨境貿易。建設區域性離岸貿易中心。加快建設「中日韓消費專區」。支持經青島港中轉出口的貨物實行啟運港退稅,確定青島港成為離境港。支持青島片區開展保稅倉庫與出口監管倉庫「兩倉合一」試點。支持在西海岸新區開展數據跨境傳輸安全模式試點工作,支持推動數據要素流動和培育數據交易市場。支持在青島片區加強國際商事糾紛審判組織建設,支持在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方面先行先試,對於交易環節真實合法性得到確認的境內貿易融資資產跨境轉讓業務,支持以人民幣進行計價結算。(省商務廳牽頭,省委網信辦、省財政廳、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省大數據局、省法院、中國人民銀行濟南分行、青島證監局、青島海關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強化要素支撐保障
推動西海岸新區用海項目列入國家重大戰略項目,優先納入省級以上相關規劃,保障項目用海。支持西海岸新區選擇有條件的區域開展區域評估,入區項目不再單獨評估。支持黃島石化區及周邊區域功能規劃調整,加快董家口經濟區化工園區擴區,發展高端石化產業。在西海岸新區實施碳捕捉技術產業化試點。支持西海岸新區創新生態環境管理制度,開展氣候投融資工作試點。支持西海岸新區在能源、工業、建築、交通等領域開展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探索在西海岸新區建立以產出效益定能源資源使用權的指標分配和交易機制。支持合理安排新區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指導青島市在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編制中對新區建設用地規模予以傾斜。支持申請金融監管「沙盒機制」試點,積極爭取國家支持發起設立民營銀行和批復設立證券等法人金融機構。(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自然資源廳、省海洋局、省生態環境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地方金融監管局、人民銀行濟南分行、青島銀保監局、青島證監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九、著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支持西海岸新區對標深圳、浦東新區、海南自貿港等先進地區,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支持西海岸新區爭創全國營商環境創新試點,發揮示範引領作用。省級業務信息系統或平台向西海岸新區開放相應許可權和埠,深化流程再造和「一網通辦」。進一步加快推行政務服務標准化,對省政務服務系統新建事項,實現逐級認領,打造服務效率最高、綜合成本最佳新區。支持設立中國青島西海岸新區國家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和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業務受理窗口。支持設立破產審判庭,優化市場資源配置,加強債權人權益保護。支持符合條件的駐區銀行由支行升格為二級分行,進一步加大業務授權和資源傾斜配置力度。(省政府辦公廳牽頭,省市場監管局、省大數據局、省法院、青島銀保監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支持重大基礎設施建設
規劃建設青島西至京滬高鐵二通道連接線、青島至日照高鐵等重大交通項目。加快推進董家口港集疏運鐵路規劃建設。加快推進疏港型、園區型鐵路建設,推動西海岸新區和青島膠東國際機場高鐵、高速、客運直達,打造膠東「一小時交通圈」。支持西海岸新區規劃建設面向未來的城市交通體系,預留與周邊地區軌道交通接點。強化青島西站樞紐功能,支持增開部分始發終到列車。(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交通運輸廳、省財政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一、推進高品質城市治理
因地制宜建設地下綜合管廊,系統化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實施污水提質增效和排水設施補短板行動。支持西海岸新區在青島市房地產市場調控「一城一策」框架范圍內,探索實施差異化精準調控政策。建設新型智慧城市,打造區域性「城市雲腦中樞」。深化社會治理改革創新,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在西海岸新區均衡布局,引導省、市屬基礎教育名校在西海岸新區設立分校。爭取省級綜合性和專科醫療機構入駐西海岸新區。(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委政法委、省大數據局、省教育廳、省衛生健康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二、健全協調推進機制
定期在西海岸新區召開山東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聯席會議,集聚各類海洋優勢資源和創新要素,統籌協調推動各項任務落實。健全《山東省青島西海岸新區條例》落實機制。支持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青島片區與西海岸新區建立創新聯動發展機制。省直有關部門按照職能分工,壓實工作責任,在規劃編制、政策實施、資金安排、體制創新、試點示範等方面對西海岸新區予以積極支持。(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直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來源: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Ⅳ 山東最大的煉油廠
濟南煉油廠(中石化的),華星石化、昌邑石化、弘潤石化、安邦石化(中化的)石油加工的兩大分支
石油按其加工和用途來劃分,有兩在分支:一是石油煉制工業體系,即石油(也稱原油)經過煉制生產出各種燃料、潤滑油、石蠟、瀝青、焦炭等石油產品;二是石油化工工業體系,業內通常把以石油、天然氣為基礎的有機合成工業,即以石油和天然氣為起始原料的有機化學工業,稱為石油化學工業,簡稱石油化工。
石油煉制
石油煉制是指把地下開採的天然原油煉制加工成各類油品的整個工藝過程。經過加工處理,得到汽油、煉油、柴油、重質油等產品,成為汽車、飛機、拖拉機、內燃機車、船舶等不可缺少的動力燃料。餾分油經熱裂解、催化重整、蒸汽轉化、部分氧化等加工手段,可製成石油化工的基本原料,如乙炔、乙烯、丙烯、丁二烯、苯、二甲苯、合成氣等。這些基礎原料又可進一步加工成多種中間產品,如苯乙烯、丙烯腈、環氧乙烷、苯酚等。中間產品可生產出合成橡膠、合成樹脂、合成纖維以及其他石油化工產品。
原油加工工藝及其裝置
第一次加工:為原油的初加工,即把原油蒸餾分為幾個不同的沸點范圍(即餾分)。其加工裝置為常壓蒸餾或常減壓蒸餾。
第二次加工:為原油的深加工,即將第一次加工得到的餾分再加工成商品油。其加工裝置為催化裂化、加氫裂化、延遲焦化、催化重整、減黏裂化等。重要性 石油煉制工業和國民經濟的發展十分密切,無論工業、農業、交通運輸和國防建設都離不開石油產品。石油燃料是使用方便、較潔凈、能量利用效率較高的液體燃料。各種高速度、大功率的交通運輸工具和軍用機動設備,如飛機、汽車、內燃機車、拖拉機、坦克、船舶和艦艇,它們的燃料主要都是石油煉制工業提供的。一架波音707飛機飛行1000km要用噴氣燃料6t;一輛4t載重汽車百噸公里耗油約5kg;一輛 4t柴油汽車百噸公里耗柴油約3kg;一標准台拖拉機年耗柴油約4t以上。僅供參考哦
Ⅳ 青島董家口中法水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青島董家口中法水務有限公司成立於2012年10月26日,主要經營范圍為污水處理、中水回用、海水淡化處理及污泥處理,污水處理設備的生產,從事污水處理工程專業技術領域內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環保設備工程運營管理等。
法定代表人:張浩
成立時間:2012-10-26
注冊資本:10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70284410001950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台港澳與境內合資)
公司地址: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泊里鎮集成路1826號
Ⅵ 青島鋼廠如何規劃
一般企業搬遷都是先建新廠,新廠投入運營生產之後老廠慢慢停工,再到完全搬遷
青鋼城市鋼廠環保搬遷項目獲得國家發改委的正式核准,該項目同時也是國務院批復的山東省鋼鐵產業結構調整試點方案的重要內容。青鋼搬遷項目將按照市委、市政府「藍色引領、生態循環」的要求,全面淘汰落後工藝,全部採用國內領先的生產裝備,走質量、品種、效益之路,實現綠色、循環、低碳、高質量、高效益、可持續發展。
環保投入將達18億元
青鋼將由李滄區整體搬遷至位於黃島區的董家口臨港產業區。搬遷後,將按照建設生態企業的原則進行工廠設計,新工廠清潔生產和環境保護水平達到國家一級標准。項目用於環保的投資將達到18億元,占總投資的11%以上。
搬遷後,青鋼的焦化、燒結、煉鐵、煉鋼都將按照新標准要求,配備世界冶金企業技術成熟、裝備先進的除塵、脫硫及脫硝設施,大氣污染物排放濃度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同時建設大型綜合污水處理廠,實現生產污水零排放。
20億元建設節能工程
青鋼在搬遷過程中,將投資20億元,建設CCPP發電、TRT發電、燒結余熱發電、干熄焦發電、轉爐余熱回收利用等15項重大節能工程,占總投資的12%。新工廠投產後,水的循環率將達到97.2%,年節電16.7億千瓦時、回收蒸汽65.7萬噸。
青鋼新工廠將按照國家鋼鐵產業政策及技術准入條件,採用新一代鋼鐵流程設計和行業先進工藝技術裝備,工藝水平和裝備水平實現大型化、現代化和高效化。
打造優特鋼生產基地
據悉,青鋼新工廠建成後,將生產專業化、高端化的優特鋼產品,產品實現替代進口,同時擴大出口,在全球中高端鋼材市場占據較大份額。
新工廠投產後,將成為國內領先、國際知名、具有突出競爭優勢的優特鋼、精品線棒材生產基地,有效帶動周邊下游汽車零部件、輪胎、機械加工、金屬製品等產業升級,對半島區域經濟的發展具有較強拉動作用。
Ⅶ 膠州灣第二海底隧道、地鐵6號線,青島這些項目2020年實施
青島市地鐵6號線一期工程
2號線一期工程調整(輪渡站-泰山路站段)
膠州灣第二海底隧道
環灣路—長沙路立交工程
這些關系重大、令人翹首以盼的基礎設施工程
都將在2020年實施
日前,青島市發展改革委發布了《2020年全市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計劃》,分領域提出2020年重點推進的總投資3521億元的144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將印發全市實施。
青島發布2020年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計劃
一、軌道交通方面:
建設地鐵6號線一期、2號線一期西延工程2個項目,總投資219億元。
二、公路方面:
建設濰坊至青島高速公路、新機場南快速工程等25個項目,總投資464億元。
三、港口方面:
建設青島港董家口港區原油商業儲備庫一期、董家口港區大唐碼頭二期等6個項目,總投資67億元。
四、水利方面:
建設青島市黃水東調承接工程、白馬河改道工程等3個項目,總投資60億元。
五、能源方面:
建設山東液化天然氣(LNG)項目三期項目,總投資22億元。
六、城建方面:
建設新機場高速連接線、膠州灣第二海底隧道等34個項目,總投資503億元。
七、市政公用方面:
建設李村河污水處理廠四期、百發海水淡化二期等6個項目,總投資75億元。
八、社會民生方面:
建設北航青島國際科教新城、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藍谷院區等36個項目,總投資975億元。
九、新型基礎設施方面:
建設華錄海洋大數據中心、5G網路工程等20個項目,總投資632億元。
十、其他方面:
建設臨空國際消費區、嶗山區鄉村振興綜合管線等11個項目,總投資504億元。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Ⅷ 以海洋科技 藍色經濟為題的演講稿 快快快
藍色經濟 海洋經濟 青島地處黃海之濱,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中心城市和對外開放城市。全市總面積 10654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850 萬。2009 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 4853.9 億元,比上年增長 12.2%;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 377 億元, 增長 10.1%;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 2458.9 億元,增長 25.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1744 億元,增長 19.1%;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2368 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9249 元,分別增長 9.3%、8.7%。目前看,今年的形 勢明顯好與去年,1-6 月份,全市生產總值增長 13.9%。 2009 年 4 月,胡錦濤總書記在山東視察時,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海洋經濟,科學開發海洋資源,培 育海洋優勢產業,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這是總書記對山東、也是對青島的殷切期望。市委、市政府 高度重視,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迅速行動,邊研究、邊規劃、邊推動,確保藍色經濟區建設走 在全省、全國的前列。 齊魯網:青島市建設藍色經濟區的優勢? 王書堅:青島因海而生、憑海而興,發展海洋經濟、建設藍色經濟區具有四大優勢: 一是區位和自然條件優越。青島東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經濟腹地延伸至黃河流域大部分地區,擁 有近海海域 1.22 萬平方公里,灘塗 375.3 平方公里,海岸線 711 公里,海島 69 個,天然港灣 49 處。海洋 生物資源豐富,"山、海、城、文、商"完美結合,為海洋經濟的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二是海洋科技力量雄厚。青島擁有海洋科研、教學機構 28 家,佔全國三分之一以上;有海洋領域的兩 院院士 17 位,各類專業技術人才 5000 餘人,我國海水養殖的五次浪潮都在青島發起,是名副其實的中國 海洋科技城。 三是海洋產業初具規模。多年來,我市海洋漁業、港口物流、船舶製造、濱海旅遊等傳統產業穩步發 展,海洋生物製品、海洋葯物、海水淡化等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特別是海洋生物產業迅速崛起,海洋生物 醫葯產值已佔全國的 40%,是我國海洋葯物及海洋生物製品研發和生產基地。 四是基礎設施日趨完善。經過多年的建設,青島港口集群基本形成,港口貨物吞吐量居世界第七位, 集裝箱吞吐量居世界第十位;空港起降能力達到 4E 級標准,已開通 94 條國際、國內航線;全市高速公路 通車里程列全國副省級城市首位。 齊魯網:青島市藍色經濟區建設前期主要工作和成效? 王書堅:一年多來,我市藍色經濟區建設各項工作扎實推進,並取得明顯成效: 一是明確目標任務,強化組織推進。總書記講話後,我們立即組織國內外專家學者和有關方面,立足青 島海洋科研、教育等優勢,研究青島藍色經濟區建設的基本思路,提出了把青島建設成為"我國海洋經濟科 學發展的先行區、藍色經濟區的核心區、海洋自主研發和高端產業的集聚區、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示範區" 的目標任務。加強組織領導和專業指導,成立了藍色經濟區和高端產業聚集區規劃建設委員會、工作推進 協調委員會和專家咨詢委員會,組建了常設專門辦事機構;制定下發了《關於加快推進藍色經濟區建設的 意見》 ,編制了藍色經濟區建設發展規劃綱要;創意承辦了 2009 中國·青島藍色經濟發展國際高峰論壇。 二是堅持高端引領,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按照中央轉方式、調結構的要求,我市全面部署現代服 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大力調整優化海洋經濟結構。2009 年全市海洋產業總產值達到 1238 億元, 海洋三次產業比例由 2005 年的 15:41:44 調整為 10:36:54,三產比重平均每年提高 2 個點;重大海洋 產業項目和園區加快推進,北船重工造修船基地竣工投產,武船重工海洋工程、國家生物產業基地、712 船舶電力等項目加快建設,前灣港區新增 6 個萬噸級集裝箱泊位,董家口港區全國最大的 40 萬噸礦石碼頭 加快建設,前灣保稅港區一期封關運營,高新區膠州灣北部園區初展形象。 三是加大科技投入,增強海洋經濟自主創新能力。2009 年,全市研發投入達到 105 億元,占 GDP 比 重在 2.1%左右,獲國家科技獎 8 項,其中 2 個獲得一等獎。先後成為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和全國首個技術 創新工程試點城市,青島高新區被國家批准為國家創新型科技園區;國家深海基地、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 國家實驗室、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正在加快建設,海洋經濟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 四是加強環境保護,進一步完善藍色經濟區支撐條件。2009 年,實施了 34 項水污染治理再提高工程, 新建排水管網 265 公里,投資額超過前 10 年總和,全市海域生態環境不斷改善。海灣大橋主要結構基本完 成,海底隧道主線全線貫通,2011 年實現通車。青島地鐵一期、環灣大道等基礎設施工程進展順利。 齊魯網:青島市藍色經濟區建設的重點任務? 王書堅:一是開展藍色經濟區建設先行試驗,引領全國海洋經濟健康快速發展。 我們理解總書記關於打造藍色經濟區的重要指示,不同於以往傳統的海洋經濟發展觀念,它更加體現 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更加註重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更加註重促進人與海洋和諧相處,是新時期我們面 臨的一個全新課題,這就要求我們在工作中不斷探索海洋經濟發展的新模式,更好的滿足藍色經濟區建設 發展的需求。我市將爭取國家和省里的支持,承擔起探索藍色經濟區建設發展模式先行試驗的任務,重點 是做好四個先行: 體制改革先行,開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點,探索陸海統籌發展新模式,為全國海洋經濟發展提供經驗和 示範;科技創新先行,在海洋基礎科學、前沿技術和應用技術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提升我國海洋科技整體 水平和綜合競爭力;產業發展先行,以海洋高技術產業為引領,加快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構建海洋高端新 興產業體系;對外開放先行,創新國際區域合作新機制,全面提高青島及半島城市群國際化水平。 二是優化產業發展布局,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核心區。 建設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必須形成具有一定規模和經濟實力的核心,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我市將結 合實施"環灣保護、擁灣發展"戰略,有效利用區位優勢、資源優勢、經濟技術優勢和人才優勢,充分發揮 陸海空綜合交通樞紐、高端海洋科技服務平台和良好產業基礎的支撐作用,不斷加強與半島各城市間的良 性互動,爭取成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的核心區,更好地服務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 我市將構築"一帶、五區、多支撐點"的藍色經濟總體空間布局,作為未來藍色經濟發展的主要空間載 體,重點是推動董家口港口及臨港產業區、膠州灣西海岸經濟區、高新區膠州灣北部園區、膠州灣東海岸 現代服務業區、鰲山海洋科技創新及產業發展示範區五個功能帶動區建設,打造一批現代漁業、濱海旅遊、 裝備製造、石油化工、現代物流、資源綜合利用、科普教育、海島開發等各具特色的產業集聚區,形成以 環膠州灣為核心,東西兩翼展開的藍色經濟帶。 三是培育高端產業,建設山東半島高端產業集聚區。 高端產業代表著現代產業發展的趨勢和結構調整的方向,具有創新性強、先導性突出、成長性好的優 勢,能夠大幅度提升經濟發展的層次和水平,帶動區域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區域經濟發展的核心競爭 力。 我市將按照"優化提升一產,發展壯大二產,突破發展三產"的思路,盡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 的先進技術和產品,培育一批有特色、有競爭力、有較強輻射力的優勢高端產業。一產方面,重點發展水 產苗種業、海水養殖業、遠洋捕撈業、水產品加工業和休閑漁業"五大產業";二產方面,重點發展海洋生 物醫葯、海洋工程裝備、海洋儀器儀表、海洋防腐防污及醫用紡織新材料、海洋船舶、海水綜合利用、海 洋化工、海洋生態環保、海洋礦產與新能源利用、海洋工程建築等十大產業;三產方面,重點突破港口物 流、濱海旅遊、海洋科技教育、海洋文化體育、會展業、金融業等六大產業。同時,圍繞藍色經濟區建設 需要,搞好金融、法律、中介、總部經濟等配套服務,將青島建設成為膠東半島海洋高端產業聚集區。 四是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促進海洋資源可持續利用。 海洋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統的基本組成部分,是一個遵循生態平衡規律的生態系統,人類已經飽嘗陸地 生態環境惡化的苦果,有效保護並逐步改善海洋生態環境,必須成為開發利用海洋資源的重要前提。 膠州灣是青島的母親灣,是大自然賦予青島的寶貴資源,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我市在建設藍色經濟區的過程中,把保護與改善膠州灣海域環境作為重中之重,採取有效措施,確保"十二 五"期間膠州灣海域環境綜合治理取得明顯成效。我市將大力整治入灣河流,實施沿河污水管網建設和截污 工程,逐步完成河流生態廊道建設,恢復河道自然生態功能;加強環灣岸線保護,合理利用岸線資源,統 一膠州灣岸線使用標准和要求;加強綜合治理,建設膠州灣濕地保護區,搬遷改造污染企業,建立環境總 量控制體系,制定完善相關法規,實現膠州灣功能區環境穩定達標。 五是突破深海發展事業,打造我國走向深海的橋頭堡。 進入 21 世紀,深海技術已成為各國重點發展的技術領域,目前,我國深海事業正處於快速發展的大好 時機,抓住機遇,發展深海高新技術是維護我國海洋主權和權益,彌補陸地資源不足的重要途徑和戰略需 求。 青島將發揮海洋科研優勢,立足我國海洋事業發展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依託國家深海基地建設,重 點在深遠海海洋動力環境監測、大洋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深海生物資源開發、深海運載等方面,突破一批 前沿關鍵技術,提高自主研發能力,推動我國深海重大裝備的研製和產業化,打造面向深海科技研發、深 海資源調查、深海裝備研試以及服務深海產業發展的開放式國家級平台,建設成為我國發展深海產業的重 要技術儲備基地。 齊魯網:青島市建設藍色經濟區的重點措施? 王書堅:一是加快創新體系建設。重點是突破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海 洋儀器儀表裝備製造、海洋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等十大關鍵技術,實施海洋生物資源高值化利用關鍵技術與 高端產品開發、海洋新材料開發、海洋工程裝備與特種船舶關鍵技術研發等十大海洋科技創新專項,完善 海洋科技研發投入保障、海洋科技創新基礎平台、"人才強海"戰略等六大保障體系。 二是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強鐵路、公路、空港、管道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構建陸海相連、 空地一體的立體交通網路;加強電源與電網建設,形成布局合理、選擇多元的電網體系;加強水源建設, 努力實現水資源供需平衡;加快"數字海洋"建設,利用中美、環東亞海底光纜青島接入點和高性能數據計 算平台,建設數字信息港,發展數據服務外包,建立面向海洋經濟、海洋開發管理和海洋決策支持的信息 基礎平台和區(市)綜合管理信息系統。 三是研究制定相關政策措施。建立統一協調的決策機制、專家咨詢制度和工作目標責任制;進一步完 善政策體系,建立多元化投融資機制,實施財政稅收支持、土地和海域利用優先、知識產權保護和獎勵政 策;引進和培養一批領軍人才、打造一批龍頭企業、搭建好服務平台。 四是推進一批重大項目建設。以重大項目建設促進藍色經濟區快起步、起好步、早見效,加快培育具 有青島特色的海洋產業集群。引進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新興海洋產業項目,在海水淡化設備製造、海 洋新能源、海洋工程與儀器設備製造、海洋生物醫葯等方面,爭取用 3-5 年的時間,集中力量建設一批國 內一流的生產基地或研發中心。建立重大項目協調推進機制和重點項目庫,實現規劃一批、推進一批、建設 一批、儲備一批,以重點項目支撐藍色經濟區建設發展。
藍色經濟 包括為開發海洋資源和依賴海洋空間而進行的生產活動, 也包括直接或間接為開發海洋資源及空間的相關服務性產業。 2009 年 4 月, 胡錦濤總書記視察山東時指出: 「要大力發展海洋經濟, 科學開發海洋資源,培育海洋優勢產業,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 優化發展一產、 提升發展二產、 突破發展三產, 加快形成以 現代海洋漁業、 現代海洋製造業、 現代海洋服務業、 現代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的現代產業體系。 所謂藍色矽谷,就是最大限度地發揮青島涉海機構集中、海洋 研發人才密集的優勢,推動海洋科技、教育、文化與高新技術產業相 互滲透, 基礎性海洋研究、 應用性海洋研究與藍色經濟研究相互銜接, 國內外學術交流、商務往來與經貿合作相互融合,培育海洋科技的研 發中心、科研成果的孵化中心、科研人才的集聚中心。 打造藍色矽谷,意味著青島將加快培育海洋優勢產業,努力成為 我國海洋經濟科學發展的先行區、 1 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核心區、 海洋自主研發和高端產業的集聚區、 海洋生態保護的示範區, 青島海洋人才雲集,聚集了 全國 30%的海洋科研機構, 50%的海洋高層次科研人才, 70%以上的涉海兩院院士。 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集聚國際一流的高科技創新平台。 二是打造國際一流的高科技人才高地。 三是形成國際一流的科技創新能力。 四是培育國際一流的高科技企業。 五是營造國際一流的投融資環境。 六是建設國際一流的基礎設施環境。 2 青島將抓住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這一難得的歷史機遇, 藉助自身 優勢和條件, 運用世界眼光謀劃美好未來, 按照國際標准提升建設水平, 發揮本土優勢彰顯發展特色, 堅持「科技立谷、 創新強谷、 體制活谷、 開放興谷、 生態建谷」的原則,打造中國藍色矽谷。力爭將藍色矽谷建設成 國際一流的高科技創新平台、人才高地,形成國際一流的科技創新能 力,培育出國際一流的高科技企業,輻射帶動青島藍色經濟又好又快 發展,當好全國藍色經濟發展的排頭兵。 發展定位:爭當中國開發海洋走向深海的橋頭堡 藍色矽谷是以海洋為主要特色的高科技研發及高技術產業集聚 區域。 打造藍色矽谷。青島將加快培育海洋優勢產業, 努力成為我國海洋經濟科學發展的先行區、 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核心區、 海洋自主研發和高端產業的集聚區、 海洋生態保護的示範區, 成為國家科學開發利用海洋資源、走向深海的橋頭堡。 3 空間布局:「一區一園」引領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 按照 「突出重點、 集聚發展、 功能互補、 互為支撐」的原則,藍色矽谷建設實施「一區一園」的總體 布局。 「一區」即藍色矽谷核心區,南起嶗山科技城,北至即墨溫泉鎮沿濱海公路區域; 「一園」即高新區膠州灣北部園區。在核心區重點規劃建設 科技創新驅動區、 科技成果孵化及產業區和 科技創新綜合服務區 三個功能區。 建設目標:集中力量實現四大領域科技創新 打造藍色矽谷,青島將集中優勢力量著力突破 海洋生物、 海洋資源綜合利用與新材料、 海洋可再生能源與環保、 海洋電子儀器儀表及深海勘探設備 四大領域科技創新。 為實現藍色矽谷快起步,大開發,早見效的目標,青島將實施 六大推進工程為藍色矽谷建設營造有力支撐—— 科技研發機構集聚推進工程。 4 創新型企業培育推進工程。 人才培養引進推進工程。 信息化建設推進工程。 公共服務推進工程。 生態環境保護推進工程。 體制支撐:創新管理模式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