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污水知識 > 連續培養的原理應用於污水生物處理的工藝

連續培養的原理應用於污水生物處理的工藝

發布時間:2021-11-04 18:02:43

Ⅰ 我搞不明白污水處理中的一些工藝

活性污泥法當然是方法了哦
一般的應用技術都不是單一的方法,比如高教版環工上的講活性污泥法里是不是還有曝氣什麼的嘛,CASS工藝,序批式什麼的都是處理工藝了,有的只是劃分不同

廢水的厭氧生物處理方法有哪些厭氧處理的原理是什麼

厭氧消化具有下列優點:無需攪拌和供氧,動力消耗少;能產生大量含甲烷的沼氣,是很好的能源物質,可用於發電和家庭燃氣;可高濃度進水,保持高污泥濃度,所以其溶劑有機負荷達到國家標准仍需要進一步處理;初次啟動時間長;對溫度要求較高;對毒物影響較敏感;遭破壞後,恢復期較長。污水厭氧生物處理工藝按微生物的凝聚形態可分為厭氧活性污泥法和厭氧生物膜法。厭氧活性污泥法包括普通消化池、厭氧接觸消化池、升流式厭氧污泥床(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UASB)、厭氧顆粒污泥膨脹床(EGSB)等;厭氧生物膜法包括厭氧生物濾池、厭氧流化床和厭氧生物轉盤。
一般來說,廢水中復雜有機物物料比較多,通過厭氧分解分四個階段加以降解:
(1)水解階段:高分子有機物由於其大分子體積,不能直接通過厭氧菌的細胞壁,需要在微生物體外通過胞外酶加以分解成小分子。廢水中典型的有機物質比如纖維素被纖維素酶分解成纖維二糖和葡萄糖,澱粉被分解成麥芽糖和葡萄糖,蛋白質被分解成短肽和氨基酸。分解後的這些小分子能夠通過細胞壁進入到細胞的體內進行下一步的分解。答案來自環保通。
(2)酸化階段:上述的小分子有機物進入到細胞體內轉化成更為簡單的化合物並被分配到細胞外,這一階段的主要產物為揮發性脂肪酸(VFA),同時還有部分的醇類、乳酸、二氧化碳、氫氣、氨、硫化氫等產物產生。
(3)產乙酸階段:在此階段,上一步的產物進一步被轉化成乙酸、碳酸、氫氣以及新的細胞物質。
(4)產甲烷階段:在這一階段,乙酸、氫氣、碳酸、甲酸和甲醇都被轉化成甲烷、二氧化碳和新的細胞物質。這一階段也是整個厭氧過程最為重要的階段和整個厭氧反應過程的限速階段。

Ⅲ 簡述好氧和厭氧生物處理有機污水的原理和適用條件。

好氧生物處理:在有游離氧(分子氧)存在的條件下,好氧微生物降解有機物,使其穩定、無害化的處理方法。微生物利用廢水中存在的有機污染物(以溶解狀與膠體狀的為主),作為營養源進行好氧代謝。

這些高能位的有機物質經過一系列的生化反應,逐級釋放能量,最終以低能位的無機物質穩定下來,達到無害化的要求,以便返回自然環境或進一步處置。適用於中、低濃度的有機廢水,或者說BOD5濃度小於500mgL的有機廢水。

厭氧生物處理:在沒有游離氧存在的條件下,兼性細菌與厭氧細菌降解和穩定有機物的生物處理方法。在厭氧生物處理過程中,復雜的有機化合物被降解、轉化為簡單的化合物,同時釋放能量。適用於有機污泥和高濃度有機廢水(一般BOD5≥2000mg/L)

(3)連續培養的原理應用於污水生物處理的工藝擴展閱讀:

在生活污水、食品加工和造紙等工業廢水中,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油脂、木質素等有機物質。

這些物質以懸浮或溶解狀態存在於污水中,可通過微生物的生物化學作用而分解。在其分解過程中需要消耗氧氣,因而被稱為耗氧污染物。這種污染物可造成水中溶解氧減少,影響魚類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長。

水中溶解氧耗盡後,有機物進行厭氧分解,產生硫化氫、氨和硫醇等難聞氣味使水質惡化。水體中有機物成分非常復雜,耗氧有機物濃度常用單位體積水中耗氧物質生化分解過程中所消耗的氧量表示。

Ⅳ 活性污泥法是 什麼採用的什麼原理

活性污泥法是一種污水的好氧生物處理法,由英國的克拉克(Clark)和蓋奇(Gage)於1912年發明。如今,活性污泥法及其衍生改良工藝是處理城市污水最廣泛使用的方法。它能從污水中去除溶解性的和膠體狀態的可生化有機物以及能被活性污泥吸附的懸浮固體和其他一些物質,同時也能去除一部分磷素和氮素。廢水生物處理中微生物(micro-organism)懸浮在水中的各種方法的統稱。因懸浮的微生物群體呈泥花狀態(floc),故名。
原理:
在人工充氧條件下,對污水和各種微生物群體進行連續混合培養,形成活性污泥。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吸附和氧化作用,以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然後使污泥與水分離,大部分污泥再迴流到曝氣池,多餘部分則排出活性污泥系統。

Ⅳ 污水生物處理的基本原理

污水生物處理的基本原理:將水中有毒的大分子有機物,通過一系列生物化學反應,降解成無毒的小分子物質。

Ⅵ 養殖污水生物處理技術

1 畜禽養殖業的污染現狀

畜禽業是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畜禽養殖業大力發展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 不僅影響經濟發展, 而且還危及生態安全, 已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社會問題。畜禽養殖場產生的糞便和污水造成地表水、 地下水、 土壤和環境空氣的嚴重污染, 直接影響了人們的身體健康和正常生產生活。畜禽養殖場未經處理的污水 中含有大量污染物質, 其污染負荷很高, 各類畜禽糞尿排泄系數見表 1 。這種高濃度有機廢水直接排入或隨雨水沖刷進入江河湖庫 , 大量消耗水體中的溶解氧 , 使水體變黑發臭。水中含有大量的 N 、 P 等營養物是造成水體富營養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排入魚塘及河流使對有機物污染敏感的水生生物逐漸死亡, 嚴重者導致魚塘及河流喪失使用功能。養殖污水長時間滲入地下, 使地下水中的硝態氮或亞硝態氮濃度增高, 地下水溶解氧含量減少, 有毒成分增多, 導致水質惡化, 甚至喪失其使用功能, 同時危及周邊生活用水水質。高濃度污水還可導致土壤孔隙堵塞, 造成土壤透氣、 透水性下降及板結、鹽化, 嚴重降低土壤質量, 甚至傷害農作物 , 造成減產和死亡。



為控制畜禽養殖業產生的廢水、 廢渣和惡臭對環境的污染,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發布了《 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准》 , 著手治理畜禽養殖場和養殖區的污染難題。這一標准旨在鼓勵生態養殖, 推動畜禽養殖業可持續健康發展; 促進畜禽場在廢棄物處理過程中考慮資源化利用, 減少末端污染物處理量。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准見表 2 。



2 畜禽養殖廢水的預處理

畜禽養殖廢水無論以何種工藝或綜合措施進行處理, 都要採取一定的預處理措施。通過預處理可使廢水污染物負荷降低, 同時防止大的固體或雜物進入後續處理環節, 造成設備的堵塞或破壞等。針對廢水中的大顆粒物質或易沉降的物質, 畜禽養殖業採用過濾、 離心、 沉澱等固液分離技術進行預處理, 常用的設備有格柵、 沉澱池、 篩網等。格柵是污水處理的工藝流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其作用是阻攔污水中粗大的漂浮和懸浮固體, 以免阻塞孔洞、 閘門和管道, 並保護水泵等機械設備。沉澱法是在重力作用下將重於水的懸浮物從水中分離出來的處理工藝, 是廢水處理中應用最廣的方法之一。目前, 凡是有廢水處理設施的養殖場基本上都是在舍外串聯 2至3個沉澱池, 通過過濾、 沉澱和氧化分解將糞水進行處理。篩網是篩濾所用的設施, 廢水從篩網中的縫隙流過, 而固體部分則憑機械或其本身的重量, 截流下來, 或推移到篩網的邊緣排出。常用的畜禽糞便固液分離篩網有固定篩、振動篩和轉動篩。此外, 還有常用的機械過濾設備如自動轉鼓過濾機、 轉輥壓濾機、 離心盤式分離機等。

3 畜禽養殖廢水的主要處理技術

3.1 自然處理法

自然處理法時畜禽養殖廢水處理技術最傳統的方法。自然處理法是利用天然水體、土壤和生物的物理、 化學與生物的綜合作用來凈化污水。其凈化機理主要包括過濾、 截留、 沉澱、 物理和化學吸附、 化學分解、 生物氧化以及生物的吸收等。其原理涉及生態系統中物種共生、 物質循環再生原理、 結構與功能協調原則, 分層多級截留、 儲藏、 利用和轉化營養物質機制等。這類方法投資省、 工藝簡單、 動力消耗少 , 但凈化功能受自然條件的制約。自然處理的主要模式有氧化塘、 土壤處理法、 人工濕地處理法等。氧化塘又稱為生物穩定塘 , 是一種利用天然或人工整修的池塘進行污水生物處理的構築物。其對污水的凈化過程和天然水體的自凈過程很相似 , 污水在塘內停留時間長 , 有機污染物通過水中微生物的代謝活動而被降解 , 溶解氧則由藻類通過光合作用和塘面的復氧作用提供 , 亦可通過人工曝氣法提供。作為環境工程構築物 , 氧化塘主要用來降低水體的有機污染物 ,提高溶解氧的含量 , 並適當去除水中的氮和磷 , 減輕水體富營養化的程度。土壤處理法不同於季節性的污水灌溉, 是常年性的污水處理方法。將污水施於土地上, 利用土壤 - 微生物 - 植物組成的生態系統對廢水中的污染物進行一系列物理的、 化學的和生物凈化過程, 使廢水的水質得到凈化, 並通過系統的營養物質和水分的循環利用,使綠色植物生長繁殖, 從而實現廢水的資源化、 無害化和穩定化。人工濕地可通過沉澱、 吸附、 阻隔、 微生物同化分解、 硝化、 反硝化以及植物吸收等途徑去除廢水中的

Ⅶ 污水處理工藝的適用條件

2.1 氧化溝
氧化溝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種變型, 其曝氣池呈封閉的溝渠形, 其曝
氣池呈封閉的溝渠形, 污水和活性污泥混合液在其中循環流動, 並因此
而得名。又稱 "循環曝氣池"、"無終端的曝氣系統"[2]。
氧化溝具有獨特的工藝特點, - 般不設初沉池, 通常採用延時曝氣。
污泥負荷和污泥齡的選取要考慮污水硝化和污泥穩定化兩個因素, 一般
污泥齡為 l0d 一 30d, 污泥負荷在 0.05- 0.10kgBOD5/(kgMLSS.d)之間。氧
化溝對有機物的去除效率很高, 其不同工藝組合還具有除磷脫氮功能。
近年來, 隨著氧化溝專用設備的開發研製, 在技術裝備和運行控制上有
了一整套技術, 如荷蘭 DHV 公司與美國 EMICO 公司合作推出的 Car-
rousel2000 氧化溝、丹麥 Kruger 公司推出的交替工作式氧化溝、美國 En-
virex 公司推出的 Orbal 氧化溝、德國 Passavant 公司推出的轉刷曝氣氧化
溝等。
北京燕山石化公司牛口峪污水處理廠曾對氧化溝進行了工程測
試, 該廠主要接納工業廢水及少量生活污水, 結果表明, Orbal 氧化溝處
理效果很好, 出水各項指標均遠遠低於設計值, COD、氨氮的去除率都
超過 90%[3]; 重慶建築大學鄧榮森等[4]應用側渠式氧化溝與厭氧處理方
法相結合, 對高濃度有機廢水(屠宰)進行處理, 研究表明, 組合式氧化溝
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是完全可行的, 厭氧組合有助於提高出水水質, 側
渠合建能實現無泵污泥自動迴流; 目前, 氧化溝以其流程簡單、管理方
便、處理效果好等優點, 在我國中小城市污水處理廠中得到廣泛應用。
2.2 SBR 法
SBR 法是間歇式(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簡稱, 它集曝氣、沉澱池於
一體, 不需設二次沉澱池, 省去了污泥迴流及設備; 該工藝具有工藝流程
簡單, 布置緊湊, 佔地節省, 運行方式靈活, 除磷脫氮效果較好等一系列
優點, 缺點是對自控要求高, 管理較復雜。
近年來, 自控技術的迅速發展為 SBR 法再度得到深入研究和廣泛
應用, 提供了極為有利的先決條件。如今, SBR 法已發展為一種簡單可
靠、經濟有效、頗具競爭能力的城市污水處理技術, 並且以其為基礎出現
了許多變型工藝, 如間歇進水間歇曝氣的 CAST(Cyclic Activated Sludge
Technology)工藝、CASS(Cyclic Activated Sludge System)工藝、連續進水間
歇曝氣的 ICEAS(Inten'nittent Cyclic Extended Aeration System)工藝等。
和占龍、唐永明等[5]採用 SBR 工藝處理獼猴養殖場廢水, 結果出水水質
各項指標優於 GB8978- 1996《污水綜合排放標准》二級排放標准, 達到動
物飼養場廢水達標排放標准; 袁忠等[6]用 SBR 發處理甲醇廢水, 結果表
明, 處理效率高, 沉降效果好, 污泥產量低, 活性污泥不容易發生膨脹; 黃
明等[7]利用 SBR 發去除城市污泥中的重金屬, 結果表明: 對 Cu 和 Zn
的去除率達 78.3%和 77.7%, 對 Cd 的去除率接近 99% , 瀝濾處理後污泥
中的殘余重金屬含量符合污泥農用的國家標准。
2.3 厭氧生物處理技術
厭氧生物處理是利用兼性厭氧菌和專性厭氧菌在無氧條件下降解
有機污染物的處理技術。因其效率高、成本低而成為現代先進的廢水處
理技術之一。
厭氧方法適合處理高濃度的有機廢水。同時, 採用厭氧生物處理技
術時, 每去除 1 kg COD 能產主 0.35m3 的甲烷[8].因此.廢水厭氧處理在
食品釀造和製糖工業中得到廣泛應用。強志民等[9]利用好氧污泥轉厭氧
馴化的方法在厭氧復合床(結合了缺氧生物濾池和 UASB 的優點)內接種
培養, 處理含酚 l g/L 左右的廢水, 處理效果明顯, 苯酚去除率達 98.7%,
COD 去除率達 98.3% 。
厭氧工藝處理城市污水最大的缺點是出水水質通常達不到排放標
准, 因為厭氧處理主要是去除污水裡的 COD, 使得出水水中氨氮和硫化
物濃度較高, 一些感官性指標如色度、氣味也較重。對於處理後出水裡的
BOD、TSS、N、P 和病原體/ 致病微生物等可採取一些生物方法 ( 如穩定
塘) , 物理化學方法( 如石灰投加法等) 和化學方法( 如加入 O3 等去除) 。
在用厭氧處理污水的時候, 值得注意的是污水的處理溫度和濃度, 溫度
會影響溶解性有機物的降解, 在溫度低於 20℃時有機物的水解過程會受
到抑制[10], 而污水的濃度則影響厭氧微生物的生長速度。
2.4 天然凈化系統
自然生物處理法是利用在自然條件下生長、繁殖的微生物處理廢
水的技術。其主要特徵是工藝簡單、建設與運行費用都較低, 但凈化功能
受自然條件的制約。主要的處理技術有土地處理法、人工濕地和穩定塘
等。下面主要介紹土地處理和人工濕地在污水處理中的應用。
2.4.1 土地處理法
土地處理法是利用土壤一微生物一植物組成的生態系統對污水中
的污染物進行物理、化學和生物凈化, 並通過系統營養物質和水分的循
環利用, 使綠色植物生長繁殖, 從而實現污水的資源化、無害化和穩定
化, 是一種高效、節能、經濟並符合生態原理的污水處理系統。
污水土地處理技術有 5 種基本類型: 慢速滲濾、快速滲濾、地下滲
濾、地表漫流和濕地系統。各種類型適用的污水處理范圍見表 1[11]。
土地處理系統工藝類型的選擇, 主要是根據土壤性質、透水性、地形、種
植作物種類、氣候條件和對廢水處理程度的要求等來選擇的。

2.4.2 人工濕地處理系統
人工濕地是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發展起來的。它是一種利用濕地
自然生態系統中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學協同作用, 通過過濾、吸附、共沉、
離子交換、植物吸附和微生物分解來實現對廢水的高效凈化的污水處理
方法[12]。
人工濕地去除污染物的范圍很廣泛 ,包括 N ,P ,SS、有機物、微量元
素、病原體等。彭超英等[13]人對某地人工濕地進行探討和檢測 ,結果表
明 ,其 CODCr 去除率可達 83% ,總氮去除率達 45% ;李亞治[14]等採用水
葫蘆一水草人工濕地系統對再生漿造紙廢水進行了處理。結果表明:
BOD5, CODCr, SS的 去除率分別達到 98%, 93%和 89% ,而且系統性能穩
定。出水水質達到排放標准且可用於農灌。
3. 小結
(1)氧 化溝工藝和 SBR 工藝是城市污水處理的首選工藝 ,首先其
基建費用明顯低於常規活性污泥法、A/O、A2/O 法, 且處理效果又相對
很好 ;(2)厭 氧生物處理技術是一種低成本、低能耗、污泥產量低的技術,
且把廢水處理與能源的回收利用相結合 ,是包括中國在內的大多發展中
國家的首選技術 ;(3)天 然凈化系統作為一種古老的污水凈化系統 ,由於
具有其它污水處理技術所不能比擬的優越性 ,在世界范圍內一直得到廣
泛重視 ,尤其在中小城鎮的污水處理廠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Ⅷ 污水好氧生物處理的基本原理

污水好氧生物處理的原理是,生物反應器中的微生物以懸浮狀態存在,在好氧條件下氧化、分解有機物和氨氮。常見的有好氧活性污泥法,該方法不僅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機物,還能有效的進行生物脫氮除磷。

Ⅸ 廢水生物處理工藝之前一般會設置調節池為什麼,用微生物連續培養法解釋

調節池的作用主要是將污水Ph調成中性,這樣比較有利於微生物的生長,

閱讀全文

與連續培養的原理應用於污水生物處理的工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超濾凈的水含有礦物質嗎 瀏覽:594
拾回雕文怎麼用 瀏覽:889
污水處理池施工碰到的問題 瀏覽:129
宋dm空氣凈化器怎麼樣 瀏覽:605
靜放水除水垢 瀏覽:359
湖北安全小區凈水機加盟多少錢 瀏覽:444
acr樹脂生產工藝 瀏覽:308
污水粘性高 瀏覽:775
污水處理廠會變成自來水嗎 瀏覽:142
02微米過濾水垢 瀏覽:207
電動車電瓶加上蒸餾水就可以充電嗎 瀏覽:186
醫院廢水次氯酸鈉消毒濃度 瀏覽:656
比亞迪f6過濾網在哪裡 瀏覽:459
樹脂橡膠的區別 瀏覽:502
鐵管200過濾器 瀏覽:892
無動力生活污水處理設備多少錢 瀏覽:53
反滲透膜水怎麼換 瀏覽:320
污水管dn20085 瀏覽:960
超純水ph值多少范圍 瀏覽:788
污水出水色度標准 瀏覽: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