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實驗室廢物,廢液處理辦法有哪些
一、實驗室廢棄物收集的一般辦法
1、分類收集法:按廢棄物的類別性質和狀態不同,分門別類收集。
2、按量收集法:根據實驗過程中排出的廢棄物的量的多少或濃度高低予以收集。
3、相似歸類收集法:性質或處理方式、方法等相似的廢棄物應收集在一起。
4、單獨收集法:危險廢棄物應予以單獨收集處理。
二、實驗室處理廢液的一般原則
在證明廢棄物已相當稀少而又安全時,可以排放到大氣或排水溝中;盡量濃縮廢液,使其體積變小,放在安全處隔離儲存;利用蒸餾、過濾、吸附等方法,將危險物分離,而只棄去安全部分;無論液體或固體,凡能安全燃燒的則燃燒,但數量不宜太大,燃燒時切勿殘留在害氣體或燒余物,如不能焚燒時,要選擇安全場所填埋,不合其裸露在地面上。
一般有毒氣體可通過通風櫥或通風管道,經空氣稀釋後排除,大量的有毒氣體必須通過與氧充分燃燒或吸附處理後才能排放。
廢液應根據其化學特性選擇合適的容器和存放地點,通過密閉容器存放,不可混合貯存,標明廢物種類,貯存時間,定期處理。
三、實驗室三廢處理方法
(一)、廢氣的處理
所有產生廢氣的實驗必須備有吸收或處理裝置。 如NO2,SO2,Cl2,H2S,HF等可用導管通入鹼液中使其大部分吸收後排出;在反應、加熱、蒸餾中,不能冷凝的氣體,排入通風櫥之前,要進行吸收或其他處理,以免污染空氣。常用的吸收劑及處理方法如下:
1.1、 氫氧化鈉稀溶液:處理鹵素、酸氣(如HCl,SO2,H2S,HCN等等)、甲醛、醯氯等等。 1.2、 稀酸(H2SO4或HCl):處理氨氣、胺類等等。 1.3、 濃硫酸:吸收有機物。 1.4、 活性碳、分子篩等吸附劑:吸收氣體、有機物氣體。 1.5、 水:吸收水溶性氣體,如氯化氫、氨氣等。為避免回吸,處理時用防止 回吸的儀器。 1.6、 氫氣、一氧化碳、甲烷氣:如果排出量大,應裝上單向閥門,點火燃燒。 但要注意,反應體系空氣排凈以後,再點火。最好,事先用氮氣將空氣趕走再反應。 1.7、 較重的不溶於水揮發物:導入水底,使下沉。吸收瓶吸入後再處理。
(二)、廢液的處理
實驗室廢液可以分別收集進行處理,下面介紹幾種處理方法: 2.1、 無機酸類:將廢酸慢慢倒入過量的含碳酸鈉或氫氧化鈣的水溶液中或用 廢鹼互相中和,中和後用大量水沖洗。 2.2、 氫氧化鈉、氨水:用6mol/L鹽酸水溶液中和,用大量水沖洗。 含氰廢液:加入氫氧化鈉使pH值在10以上,加入過量的高錳酸鉀(3%)溶液,使CN- 氧化分解。如含量高,可加入過量的次氯酸鈣和氫氧化鈉溶液。 2.3、 普通簡單的廢液: 如石油醚、乙酸乙酯、二氯甲烷等可直接倒入廢液桶 中,廢液桶盡量不要密封,不能裝太滿(3/4即可)。 2.4、 有特殊刺激性氣味的液體倒入另一個廢液桶內立即封蓋,統一處理。
廢液處理注意事項
實驗室廢液不同於工業廢水,實驗室廢液的成份及數量穩定度低,種類繁多且濃度高。所以,實驗室廢液處理的危險性也相對增高。
有關處理時,一些應注意事項敘述如下:
1.充分了解處理的方法:
實驗室廢液的處理方法因其特性而異,任一廢液如未能充分了解其處理方法,切勿嘗試處理,否則極易發生意外。
2.注意皮膚吸收致毒的廢液:
大部份的實驗室廢液觸及皮膚僅有輕微的不適,少部分腐蝕性廢議會傷害皮膚,有一部份廢液則會經由皮膚吸收而致毒,最著名的例子則為高雄縣大樹鄉造成二人死亡之苯胺廢液。會經由皮膚吸收產生劇毒的廢液,於搬運或處理時需要特別注意,不可接觸皮膚。
3.注意毒性氣體的產生:
實驗室廢液處理時,如操作不當會有毒性氣體產生,最常見者列舉如下: (1)氰類與酸混合會產生劇毒的氰酸。
(2)漂白水與酸混合會產生劇毒性之氯氣或偏次氯酸。 (3)硫化物與酸混合會產生劇毒性之硫化物。
4.注意爆炸性物質的產生:
實驗室廢液處理時,應完全按照已知的處理方法進行處理,不可任意混咱其他廢液,否則容易產生爆炸的危險。一些較易產生爆炸危害的混合物列舉如下: (1)迭氮化納與鉛或銅的混合。(2)胺類與漂白水的混合。 (3)硝酸銀與酒精的混合。(4)次氯酸鈣與酒精的混合。 (5)丙酮再鹼性溶液下與氯仿的混合。(6)硝酸與醋酸酐的混合。 (7)氧化銀、氨水、酒精酸種廢液的混合。 其他一些極容易產生過氧化物的廢液(如:異丙醚),也應特別注意,因過氧化物極易因熱、摩擦、沖擊而引起爆炸,此類廢液處理前應將其產生的過氧化物先行消除。
5.其他應注意事項:
實驗室廢液因濃度高,易於處理時因大量放熱火反應速率增加而致發生意外。為了避免這種情形,再處理實驗室廢液時應把握下列原則: (1)少量廢液進行處理,以防止大量反應。 (2)處理劑倒入時應緩慢,以防止激烈反應。 (3)充分攪拌,以防止局部反應。 必要時於水溶性廢液中加水稀釋,以緩和反應速率以及降低溫度上升的速率,如處理設備含有移設裝置則更佳。
(三)、固體廢棄物的處理:
3.1、 沾附有有害物質的濾紙、包葯紙、棉紙、廢活性炭及塑料容器等東西, 不要丟入垃圾箱內,要分類收集。 3.2、 廢棄不用的葯品可交還倉庫保存或用合適的方法處理掉。 3.3、 廢棄玻璃物品單獨放入紙箱內;廢棄注射器針頭統一放入專用容器內, 注射管放入垃圾箱內。 3.4、乾燥劑和硅膠可用垃圾袋裝好後放入帶蓋得垃圾桶內;其他廢棄的固體葯品包裝好後集中放入紙箱內,放到液體廢液集中放置點由專業回收公司處理(劇毒,易爆危險品要先預處理)。
② 乙醯氯怎樣處理
應急處理處置方法:
一、泄漏應急處理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並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消防防護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進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小量泄漏:用砂土、乾燥石灰或蘇打灰混合。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劑製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釋後放入廢水系統。大量泄漏:構築圍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蓋,降低蒸氣災害。用防爆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二、防護措施
呼吸系統防護:可能接觸其蒸氣時,必須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自給式呼吸器。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建議佩戴氧氣呼吸器。
眼睛防護:呼吸系統防護中已作防護。
身體防護:穿膠布防毒衣。
手防護:戴橡膠手套。
其它:工作現場禁止吸煙、進食和飲水。工作畢,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
三、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立即脫去被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沖洗皮膚。就醫。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鍾。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誤服者用水漱口,給飲牛奶或蛋清。就醫。
滅火方法:二氧化碳、乾粉、1211滅火劑、砂土。禁止用水或泡沫滅火。
③ 誰有實驗室廢棄物處理的方法啊越全面越好
實驗室廢棄物的處理
一、實驗室一般化學廢棄物(化學廢液)的處理
實驗室化學廢液產量大,處理任務重,是三廢處理中的重要環節。廢液處理必須分類收集、安全存放,嚴禁隨意排放。在廢液桶上將廢棄物的詳細情況,如廢棄物的成份、含量、性質、收集日期、負責人等信息填寫在廢液收集單上,貼上標簽,由專職人員定期交由學校回收處理。
二、實驗室氣體廢棄物(廢氣)的處理
1、對少量的有毒氣體可通過通風設備(通風櫥或通風管道)經稀釋後排至室外,通風管道應有一定高度,使排出的氣體易被空氣稀釋。
2、大量的有毒氣體必須經過處理如吸收處理或與氧充分燃燒,然後才能排到室外,如氮、硫、磷等酸性氧化物氣體,可用導管通入鹼液中,使其被吸收後排出。
3、對於生物安全櫃、超凈工作台、紫外燈等採用紫外臭氧殺菌的設備,由於臭氧分解的半衰期為20~50min,因此消毒結束後,需關閉紫外燈至少半個小時以上再進行無菌操作實驗。
三、實驗室固體廢氣物(廢渣)的處理
對固體廢棄物的處理,同廢液處理類似,需根據其性質進行分類收集處理,禁止隨意混合存放。其中,需特別的注意事項如下:
1、存放實驗廢棄物必須使用標記有「醫療廢物」的專用黃色塑料袋,存放生活垃圾必須使用黑色塑料袋。
2、使用過的微生物、細胞等培養材料的固體廢棄物,如:培養基、培養瓶、培養皿、培養板等需經過有效的消毒處理(如高壓蒸汽滅菌30min、或有效氯溶液浸泡2-6h)後方可丟棄或清洗。
3、鑒於溴化乙錠(EB)的強誘變性,研究院不鼓勵使用EB染料,建議選用毒性小的新型替代染料(如熒光染料、花箐類染料等)。如果一定要使用EB,則EB污染過的廢棄物嚴禁隨意丟棄,必須經過有效的凈化處理(如使用專業的EB清除劑或採用活性炭吸附、氧化使其失活等方法)。
(3)醯氯廢水擴展閱讀:
化學廢棄物按污染物形態分類
(1)廢水。實驗室產生的廢水包括多餘的樣品、標准曲線及樣品分析殘液、失效的貯藏液和洗液、大量洗滌水等。幾乎所有的常規分析項目都不同程度存在著廢水污染問題。這些廢水中成分包羅萬象,包括最常見的有機物、重金屬離子和有害微生物等及相對少見的氰化物、細菌毒素、各種農葯殘留、葯物殘留等。
(2)廢氣。實驗室產生的廢氣包括試劑和樣品的揮發物、分析過程中間產物、泄漏和排空的標准氣和載氣等。通常實驗室中直接產生有毒、有害氣體的實驗都要求在通風櫥內進行,這固然是保證室內空氣質量、保護分析人員健康安全的有效辦法,但是月直接污染了環境空氣。實驗室廢氣包括酸霧、甲醛、苯系物、各種有機溶劑等常見污染物和汞蒸汽、光氣等較少遇到的污染物。
(3)固體廢物。實驗室產生的固體廢物包括多餘樣品、分析產物、消耗或破損的實驗用品(如玻璃器皿、紗布)、殘留或失效的化學試劑等。這些固體廢物成分復雜,涵蓋各類化學、生物污染物,尤其是不少過期失效的化學試劑,處理稍有不慎,很容易導致嚴重的污染事故。
④ 什麼是乙醯氯
乙醯氯
Acetyl Chloride [CH3COCl=78.50]
本品為無色液體;有刺激性臭氣;能發煙,易燃;對皮膚及黏膜有強刺激性;遇水
或乙醇引起劇烈分解。在氯仿、乙醚、苯、石油醚或冰醋酸中溶解。
1.物質的理化常數:
國標編號 32119
CAS號 75-36-5
中文名稱 乙醯氯
英文名稱 acetyl chloride;ethanoyl chloride
別 名 氯乙醯;氯(化)乙醯
分子式 C2H3ClO;CH3CClO 外觀與性狀 無色發煙液體,有強烈刺激性氣味
分子量 78.50 蒸汽壓 12.1kPa/0℃ 閃點:4℃
熔 點 -112℃ 沸點:51℃ 溶解性 溶於丙酮、醚、乙酸
密 度 相對密度(水=1)1.11;相對密度(空氣=1)2.70 穩定性 穩定
危險標記 7(易燃液體),20(腐蝕品) 主要用途 用於有機化合物、染料及葯品的製造
2.對環境的影響: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徑:吸入、食入、經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對上呼吸道有刺激性,吸入後引起咳嗽、胸痛。口服引起口腔及消化道灼傷。
二、毒理學資料及環境行為
急性毒性:LC50910mg/ kg(大鼠經口)
刺激性:20mg,重度刺激。家兔經皮開放性刺激試驗:500mg,輕度刺激。
危險特性:易燃,其蒸氣與空氣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在空氣中受熱分解釋出劇毒的光氣和氯化氫氣體。遇水、水蒸氣或乙醇劇烈反應甚至爆炸。其蒸氣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明火會引著回燃。
燃燒(分解)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氫、光氣。
3.現場應急監測方法:
4.實驗室監測方法:
在NN-二甲基甲醯胺中用EDTA電導滴定鹵化物和醯基鹵的測定[刊,日]/Yoshimura C.;Hasegawa T.//日本化學會志.-1986,(6).-775~779 《分析化學文摘 》1988.1.
5.環境標准:
6.應急處理處置方法:
一、泄漏應急處理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並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消防防護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進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小量泄漏:用砂土、乾燥石灰或蘇打灰混合。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劑製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釋後放入廢水系統。大量泄漏:構築圍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蓋,降低蒸氣災害。用防爆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二、防護措施
呼吸系統防護:可能接觸其蒸氣時,必須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自給式呼吸器。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建議佩戴氧氣呼吸器。
眼睛防護:呼吸系統防護中已作防護。
身體防護:穿膠布防毒衣。
手防護:戴橡膠手套。
其它:工作現場禁止吸煙、進食和飲水。工作畢,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
三、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立即脫去被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沖洗皮膚。就醫。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鍾。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誤服者用水漱口,給飲牛奶或蛋清。就醫。
滅火方法:二氧化碳、乾粉、1211滅火劑、砂土。禁止用水或泡沫滅火。
⑤ 高濃度制葯廢水需要稀釋才能進生化系統嗎
制葯廢水處理技術研究 制葯工業廢水主要包括抗生素生產廢水、合成葯物生產廢水、中成葯生產廢水以及各類制劑生產過程的洗滌水和沖洗廢水四大類。其廢水的特點是成分復雜、有機物含量高、毒性大、色度深和含鹽量高,特別是生化性很差,且間歇排放,屬難處理的工業廢水。隨著我國醫葯工業的發展,制葯廢水已逐漸成為重要的污染源之一,如何處理該類廢水是當今環境保護的一個難題。 1 制葯廢水的處理方法 制葯廢水的處理方法可歸納為以下幾種:物化處理、化學處理 、生化處理 以及多種方法的組合處理等,各種處理方法具有各自的優勢及不足。 1.1 物化處理 根據制葯廢水的水質特點,在其處理過程中需要採用物化處理作為生化處理的預處理或後處理工序。目前應用的物化處理方法主要包括混凝、氣浮、吸附、氨吹脫、電解、離子交換和膜分離法等。 1.1.1 混凝法 該技術是目前國內外普遍採用的一種水質處理方法,它被廣泛用於制葯廢水預處理及後處理過程中,如硫酸鋁和聚合硫酸鐵等用於中葯廢水等。高效混凝處理的關鍵在於恰當地選擇和投加性能優良的混凝劑。近年來混凝劑的發展方向是由低分子向聚合高分子發展,由成分功能單一型向復合型發展。劉明華等以其研製的一種高效復合型絮凝劑F-1處理急支糖漿生產廢水,在 pH為6.5, 絮凝劑用量為300 mg/L時,廢液的COD、SS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別達到69.7%、96.4%和87.5%,其性能明顯優於PAC(粉末活性炭)、聚丙烯醯胺(PAM)等單一絮凝劑。 1.1.2 氣浮法 氣浮法通常包括充氣氣浮、溶氣氣浮、化學氣浮和電解氣浮等多種形式。新昌制葯廠採用CAF渦凹氣浮裝置對制葯廢水進行預處理,在適當葯劑配合下,COD的平均去除率在25%左右。 1.1.3 吸附法 常用的吸附劑有活性炭、活性煤、腐殖酸類、吸附樹脂等。武漢健民制葯廠採用煤灰吸附-兩級好氧生物處理工藝處理其廢水。結果顯示, 吸附預處理對廢水的COD去除率達41.1%,並提高了BOD5/COD值。 1.1.4 膜分離法 膜技術包括反滲透、納濾膜和纖維膜,可回收有用物質,減少有機物的排放總量。該技術的主要特點是設備簡單、操作方便、無相變及化學變化、處理效率高和節約能源。朱安娜等採用納濾膜對潔黴素廢水進行分離實驗,發現既減少了廢水中潔黴素對微生物的抑製作用,又可回收潔黴素。 1.1.5 電解法 該法處理廢水具有高效、易操作等優點而得到人們的重視,同時電解法又有很好的脫色效果。李穎採用電解法預處理核黃素上清液,COD、SS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別達到71%、83%和67%。 1.2 化學處理應用化學方法時,某些試劑的過量使用容易導致水體的二次污染,因此在設計前應做好相關的實驗研究工作。化學法包括鐵炭法、化學氧化還原法(fenton試劑、H2O2、O3)、深度氧化技術等。 1.2.1 鐵炭法 工業運行表明,以Fe-C作為制葯廢水的預處理步驟,其出水的可生化性可大大提高。樓茂興等[9]採用鐵炭—微電解—厭氧—好氧—氣浮聯合處理工藝處理甲紅黴素、鹽酸環丙沙星等醫葯中間體生產廢水,鐵炭法處理後COD去除率達20%,最終出水達到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1996)一級標准。 1.2.2 Fenton試劑處理法 亞鐵鹽和H2O2的組合稱為Fenton試劑,它能有效去除傳統廢水處理技術無法去除的難降解有機物。隨著研究的深入,又把紫外光(UV)、草酸鹽(C2O42-)等引入Fenton試劑中,使其氧化能力大大加強。程滄滄等[10]以TiO2為催化劑,9 W低壓汞燈為光源,用Fenton試劑對制葯廢水進行處理,取得了脫色率100%,COD去除率92.3%的效果,且硝基苯類化合物從8.05 mg/L降至0.41 mg/L。 1.2.3採用該法能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同時對COD有較好的去除率。如Balcioglu等對3種抗生素廢水進行臭氧氧化處理,結果顯示,經臭氧氧化的廢水不僅BOD5/COD的比值有所提高,而且COD的去除率均為75%以上。 1.2.4 氧化技術 又稱高級氧化技術,它匯集了現代光、電、聲、磁、材料等各相近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包括電化學氧化法、濕式氧化法、超臨界水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和超聲降解法等。其中紫外光催化氧化技術具有新穎、高效、對廢水無選擇性等優點,尤其適合於不飽合烴的降解,且反應條件也比較溫和,無二次污染,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與紫外線、熱、壓力等處理方法相比,超聲波對有機物的處理更直接,對設備的要求更低,作為一種新型的處理方法,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肖廣全等[13]用超聲波-好氧生物接觸法處理制葯廢水,在超聲波處理60 s,功率200 w的情況下,廢水的COD總去除率達96%。 1.3 生化處理 生化處理技術是目前制葯廢水廣泛採用的處理技術,包括好氧生物法、厭氧生物法、好氧-厭氧等組合方法。 1.3.1 好氧生物處理 由於制葯廢水大多是高濃度有機廢水,進行好氧生物處理時一般需對原液進行稀釋,因此動力消耗大,且廢水可生化性較差,很難直接生化處理後達標排放,所以單獨使用好氧處理的不多,一般需進行預處理。常用的好氧生物處理方法包括活性污泥法、深井曝氣法、吸附生物降解法(AB法)、接觸氧化法、序批式間歇活性污泥法(SBR法)、循環式活性污泥法(CASS法)等。 (1)深井曝氣法 深井曝氣是一種高速活性污泥系統,該法具有氧利用率高、佔地面積小、處理效果佳、投資少、運行費用低、不存在污泥膨脹、產泥量低等優點。此外,其保溫效果好,處理不受氣候條件影響,可保證北方地區冬天廢水處理的效果。東北制葯總廠的高濃度有機廢水經深井曝氣池生化處理後,COD去除率達92.7%,可見用其處理效率是很高的,而且對下一步的治理極其有利,對工藝治理的出水達標起著決定性作用。 (2)AB法 AB法屬超高負荷活性污泥法。AB工藝對BOD5、COD、SS、磷和氨氮的去除率一般均高於常規活性污泥法。其突出的優點是A段負荷高,抗沖擊負荷能力強,對pH和有毒物質具有較大的緩沖作用,特別適用於處理濃度較高、水質水量變化較大的污水。楊俊仕等採用水解酸化-AB生物法工藝處理抗生素廢水,工藝流程短,節能,處理費用也低於同種廢水的化學絮凝-生物法處理方法。 (3)生物接觸氧化法 該技術集活性污泥和生物膜法的優勢於一體,具有容積負荷高、污泥產量少、抗沖擊能力強、工藝運行穩定、管理方便等優點。很多工程採用兩段法,目的在於馴化不同階段的優勢菌種,充分發揮不同微生物種群間的協同作用,提高生化效果和抗沖擊能力。在工程中常以厭氧消化、酸化作為預處理工序,採用接觸氧化法處理制葯廢水。哈爾濱北方制葯廠採用水解酸化-兩段生物接觸氧化工藝處理制葯廢水,運行結果表明,該工藝處理效果穩定、工藝組合合理。隨著該工藝技術的逐漸成熟,應用領域也更加廣泛。 (4)SBR法 SBR法具有耐沖擊負荷強、污泥活性高、結構簡單、無需迴流、操作靈活、佔地少、投資省、運行穩定、基質去除率高、脫氮除磷效果好等優點,適合處理水量水質波動大的廢水。王忠用SBR工藝處理制葯廢水的試驗表明:曝氣時間對該工藝的處理效果有很大影響;設置缺氧段,尤其是缺氧與好氧交替重復設計,可明顯提高處理效果;反應池中投加PAC的SBR強化處理工藝,可明顯提高系統的去除效果。近年來該工藝日趨完善,在制葯廢水處理中應用也較多,邱麗君等採用水解酸化-SBR法處理生物制葯廢水,出水水質達到GB8978-1996一級標准。 1.3.2厭氧生物處理 目前國內外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主要是以厭氧法為主,但經單獨的厭氧方法處理後出水COD仍較高,一般需要進行後處理(如好氧生物處理)。目前仍需加強高效厭氧反應器的開發設計及進行深入的運行條件研究。在處理制葯廢水中應用較成功的有上流式厭氧污泥床(UASB)、厭氧復合床(UBF)、厭氧折流板反應器(ABR)、水解法等。 (1)UASB法 UASB反應器具有厭氧消化效率高、結構簡單、水力停留時間短、無需另設污泥迴流裝置等優點。採用UASB法處理卡那黴素、氯酶素、VC、SD和葡萄糖等制葯生產廢水時,通常要求SS含量不能過高,以保證COD去除率在85%~90%以上。二級串聯UASB的COD去除率可達90%以上。 (2)UBF法買文寧等將UASB和UBF進行了對比試驗,結果表明,UBF具有反應液傳質和分離效果好、生物量大和生物種類多、處理效率高、運行穩定性強的特徵,是實用高效的厭氧生物反應器。 (3)水解酸化法 水解池全稱為水解升流式污泥床(HUSB),它是改進的UASB。水解池較之全過程厭氧池有以下優點:不需密閉、攪拌,不設三相分離器,降低了造價並利於維護;可將污水中的大分子、不易生物降解的有機物降解為小分子、易生物降解的有機物,改善原水的可生化性;反應迅速、池子體積小,基建投資少,並能減少污泥量。近年來,水解-好氧工藝在制葯廢水處理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如某生物制葯廠採用水解酸化-二段式生物接觸氧化工藝處理制葯廢水,運行穩定,有機物去除效果顯著,COD、BOD5和SS的去除率分別為90.7%、92.4%和87.6%。 1.3.3 厭氧-好氧及其他組合處理工藝 由於單獨的好氧處理或厭氧處理往往不能滿足要求,而厭氧-好氧、水解酸化-好氧等組合工藝在改善廢水的可生化性、耐沖擊性、投資成本、處理效果等方面表現出了明顯優於單一處理方法的性能,因而在工程實踐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如利民制葯廠採用厭氧-好氧工藝處理制葯廢水,BOD5去除率達98%,COD去除率達95%,處理效果穩定;肖利平等採用微電解-厭氧水解酸化-SBR工藝處理化學合成制葯廢水,結果表明,整個串聯工藝對廢水水質、水量的變化具有較強的耐沖擊能力,COD去除率可達86%~92%,是處理制葯廢水的一種理想的工藝選擇;胡大鏘等在對醫葯中間體制葯廢水的處理中採用水解酸化-A/O-催化氧化-接觸氧化工藝,當進水COD為12 000 mg/L左右時,出水COD達300 mg/L以下;許玫英等採用生物膜-SBR法處理含生物難降解物的制葯廢水,COD的去除率能達到87.5%~98.31%,遠高於單獨的生物膜法和SBR法的處理效果。 此外,隨著膜技術的不斷發展,膜生物反應器(MBR)在制葯廢水處理中的應用研究也逐漸深入。MBR綜合了膜分離技術和生物處理的特點,具有容積負荷高、抗沖擊能力強、佔地面積小、剩餘污泥量少等優點。白曉慧等採用厭氧-膜生物反應器工藝處理COD為25 000 mg/L的醫葯中間體醯氯廢水,選用杭州化濾膜工程公司生產的ZKM-W0.5T型膜組件,系統對COD的去除率均保持在90%以上;Livinggston等利用專性細菌降解特定有機物的能力,首次採用了萃取膜生物反應器處理含3,4-二氯苯胺的工業廢水,HRT為2 h,其去除率達到99%,獲得了理想的處理效果。盡管在膜污染方面仍存在問題,但隨著膜技術的不斷發展,將會使MBR在制葯廢水處理領域中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 2 制葯廢水的處理工藝及選擇 制葯廢水的水質特點使得多數制葯廢水單獨採用生化法處理根本無法達標,所以在生化處理前必須進行必要的預處理。一般應設調節池,調節水質水量和pH,且根據實際情況採用某種物化或化學法作為預處理工序,以降低水中的SS、鹽度及部分COD,減少廢水中的生物抑制性物質,並提高廢水的可降解性,以利於廢水的後續生化處理。 預處理後的廢水,可根據其水質特徵選取某種厭氧和好氧工藝進行處理,若出水要求較高,好氧處理工藝後還需繼續進行後處理。具體工藝的選擇應綜合考慮廢水的性質、工藝的處理效果、基建投資及運行維護等因素,做到技術可行,經濟合理。總的工藝路線為預處理-厭氧-好氧-(後處理)組合工藝。如陳明輝等採用水解吸附—接觸氧化—過濾組合工藝處理含人工胰島素等的綜合制葯廢水,處理後出水水質優於GB8978-1996的一級標准。氣浮-水解-接觸氧化工藝處理化學制葯廢水、復合微氧水解-復合好氧-砂濾工藝處理抗生素廢水、氣浮-UBF-CASS工藝處理高濃度中葯提取廢水等都取得了較好的處理效果。 3 制葯廢水中有用物質的回收利用 推進制葯業清潔生產,提高原料的利用率以及中間產物和副產品的綜合回收率,通過改革工藝使污染在生產過程中得到減少或消除。由於某些制葯生產工藝的特殊性,其廢水中含有大量可回收利用的物質,對這類制葯廢水的治理,應首先加強物料回收和綜合利用。如浙江義烏華義制葯有限公司針對其醫葯中間體廢水中含量高達5%~10%的銨鹽,採用固定刮板薄膜蒸發、濃縮、結晶、回收質量分數為30%左右的(NH4)2SO4、NH4NO3作肥料或回用,具有明顯經濟效益;某高科技制葯企業用吹脫法處理甲醛含量極高的生產廢水,甲醛氣體經回收後可配成福爾馬林試劑,亦可作為鍋爐熱源進行焚燒。通過回收甲醛使資源得到可持續利用,並且4~5年內可將該處理站的投資費用收回[33],實現了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但一般來說,制葯廢水成分復雜,不易回收,且回收流程復雜,成本較高。因此,先進高效的制葯廢水綜合治理技術是徹底解決污水問題的關鍵。 4 結語 關於處理制葯廢水的研究已有不少報道,但由於制葯行業原料及工藝的多樣性,排放的廢水水質千差萬別,所以制葯廢水並沒有成熟統一的治理方法,具體選擇哪種工藝路線取決於廢水的性質。根據該廢水的特點,一般應通過預處理以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並初步去除污染物,再結合生化處理。目前,開發經濟、有效的復合水處理單元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同時,應加強清潔生產的研究,並在處理前期考慮廢水是否有回收利用的價值和適當的途徑,以達到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
⑥ 如何處置乙醯氯
應急處理處置方法:
一、泄漏應急處理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並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消防防護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進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小量泄漏:用砂土、乾燥石灰或蘇打灰混合。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劑製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釋後放入廢水系統。大量泄漏:構築圍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蓋,降低蒸氣災害。用防爆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二、防護措施
呼吸系統防護:可能接觸其蒸氣時,必須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自給式呼吸器。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建議佩戴氧氣呼吸器。
眼睛防護:呼吸系統防護中已作防護。
身體防護:穿膠布防毒衣。
手防護:戴橡膠手套。
其它:工作現場禁止吸煙、進食和飲水。工作畢,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
三、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立即脫去被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沖洗皮膚。就醫。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鍾。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誤服者用水漱口,給飲牛奶或蛋清。就醫。
滅火方法:二氧化碳、乾粉、1211滅火劑、砂土。禁止用水或泡沫滅火。
⑦ 制葯廠污水排放化學需氧量和總氮超標如何處理
一、制葯廢水的處理方法
制葯廢水的處理方法可歸納為以下幾種:物化處理、化學處理 、生化處理 以及多種方法的組合處理等,各種處理方法具有各自的優勢及不足。下面就來為大家詳細介紹各種處理方法以及工藝的選擇。
物化處理
根據制葯廢水的水質特點,在其處理過程中需要採用物化處理作為生化處理的預處理或後處理工序。目前應用的物化處理方法主要包括混凝、氣浮、吸附、氨吹脫、電解、離子交換和膜分離法等。
(1) 混凝法
該技術是目前國內外普遍採用的一種水質處理方法,它被廣泛用於制葯廢水預處理及後處理過程中,如硫酸鋁和聚合硫酸鐵等用於中葯廢水等。高效混凝處理的關鍵在於恰當地選擇和投加性能優良的混凝劑。近年來混凝劑的發展方向是由低分子向聚合高分子發展,由成分功能單一型向復合型發展[3]。劉明華等[4]以其研製的一種高效復合型絮凝劑F-1處理急支糖漿生產廢水,在 pH為6.5, 絮凝劑用量為300 mg/L時,廢液的COD、SS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別達到69.7%、96.4%和87.5%,其性能明顯優於PAC(粉末活性炭)、聚丙烯醯胺(PAM)等單一絮凝劑。
(2) 氣浮法
氣浮法通常包括充氣氣浮、溶氣氣浮、化學氣浮和電解氣浮等多種形式。新昌制葯廠採用CAF渦凹氣浮裝置對制葯廢水進行預處理,在適當葯劑配合下,COD的平均去除率在25%左右。
(3) 吸附法
常用的吸附劑有活性炭、活性煤、腐殖酸類、吸附樹脂等。武漢健民制葯廠採用煤灰吸附-兩級好氧生物處理工藝處理其廢水。結果顯示, 吸附預處理對廢水的COD去除率達41.1%,並提高了BOD5/COD值。
(4) 膜分離法
膜技術包括反滲透、納濾膜和纖維膜,可回收有用物質,減少有機物的排放總量。該技術的主要特點是設備簡單、操作方便、無相變及化學變化、處理效率高和節約能源。朱安娜等採用納濾膜對潔黴素廢水進行分離實驗,發現既減少了廢水中潔黴素對微生物的抑製作用,又可回收潔黴素。
(5) 電解法
該法處理廢水具有高效、易操作等優點而得到人們的重視,同時電解法又有很好的脫色效果。李穎[8]採用電解法預處理核黃素上清液,COD、SS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別達到71%、83%和67%。
化學處理
應用化學方法時,某些試劑的過量使用容易導致水體的二次污染,因此在設計前應做好相關的實驗研究工作。化學法包括鐵炭法、化學氧化還原法(fenton試劑、H2O2、O3)、深度氧化技術等。
(1) 鐵炭法
工業運行表明,以Fe-C作為制葯廢水的預處理步驟,其出水的可生化性可大大提高。樓茂興等採用鐵炭—微電解—厭氧—好氧—氣浮聯合處理工藝處理甲紅黴素、鹽酸環丙沙星等醫葯中間體生產廢水,鐵炭法處理後COD去除率達20%,最終出水達到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1996)一級標准。
(2) Fenton試劑處理法
亞鐵鹽和H2O2的組合稱為Fenton試劑,它能有效去除傳統廢水處理技術無法去除的難降解有機物。隨著研究的深入,又把紫外光(UV)、草酸鹽(C2O42-)等引入Fenton試劑中,使其氧化能力大大加強。以TiO2為催化劑,9 W低壓汞燈為光源,用Fenton試劑對制葯廢水進行處理,取得了脫色率100%,COD去除率92.3%的效果,且硝基苯類化合物從8.05 mg/L降至0.41 mg/L。
(3)氧化法
採用該法能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同時對COD有較好的去除率。如Balcioglu等對3種抗生素廢水進行臭氧氧化處理,結果顯示,經臭氧氧化的廢水不僅BOD5/COD的比值有所提高,而且COD的去除率均為75%以上。
(4) 氧化技術
又稱高級氧化技術,它匯集了現代光、電、聲、磁、材料等各相近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包括電化學氧化法、濕式氧化法、超臨界水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和超聲降解法等。其中紫外光催化氧化技術具有新穎、高效、對廢水無選擇性等優點,尤其適合於不飽合烴的降解,且反應條件也比較溫和,無二次污染,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與紫外線、熱、壓力等處理方法相比,超聲波對有機物的處理更直接,對設備的要求更低,作為一種新型的處理方法,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肖廣全等[13]用超聲波-好氧生物接觸法處理制葯廢水,在超聲波處理60 s,功率200 w的情況下,廢水的COD總去除率達96%。
生化處理
生化處理技術是目前制葯廢水廣泛採用的處理技術,包括好氧生物法、厭氧生物法、好氧-厭氧等組合方法。
(1) 好氧生物處理
由於制葯廢水大多是高濃度有機廢水,進行好氧生物處理時一般需對原液進行稀釋,因此動力消耗大,且廢水可生化性較差,很難直接生化處理後達標排放,所以單獨使用好氧處理的不多,一般需進行預處理。常用的好氧生物處理方法包括活性污泥法、深井曝氣法、吸附生物降解法(AB法)、接觸氧化法、序批式間歇活性污泥法(SBR法)、循環式活性污泥法(CASS法)等。
1.1深井曝氣法
深井曝氣是一種高速活性污泥系統,該法具有氧利用率高、佔地面積小、處理效果佳、投資少、運行費用低、不存在污泥膨脹、產泥量低等優點。此外,其保溫效果好,處理不受氣候條件影響,可保證北方地區冬天廢水處理的效果。東北制葯總廠的高濃度有機廢水經深井曝氣池生化處理後,COD去除率達92.7%,可見用其處理效率是很高的,而且對下一步的治理極其有利,對工藝治理的出水達標起著決定性作用。
1.2AB法
AB法屬超高負荷活性污泥法。AB工藝對BOD5、COD、SS、磷和氨氮的去除率一般均高於常規活性污泥法。其突出的優點是A段負荷高,抗沖擊負荷能力強,對pH和有毒物質具有較大的緩沖作用,特別適用於處理濃度較高、水質水量變化較大的污水。楊俊仕等採用水解酸化-AB生物法工藝處理抗生素廢水,工藝流程短,節能,處理費用也低於同種廢水的化學絮凝-生物法處理方法。
1.3生物接觸氧化法
該技術集活性污泥和生物膜法的優勢於一體,具有容積負荷高、污泥產量少、抗沖擊能力強、工藝運行穩定、管理方便等優點。很多工程採用兩段法,目的在於馴化不同階段的優勢菌種,充分發揮不同微生物種群間的協同作用,提高生化效果和抗沖擊能力。在工程中常以厭氧消化、酸化作為預處理工序,採用接觸氧化法處理制葯廢水。哈爾濱北方制葯廠採用水解酸化-兩段生物接觸氧化工藝處理制葯廢水,運行結果表明,該工藝處理效果穩定、工藝組合合理。隨著該工藝技術的逐漸成熟,應用領域也更加廣泛。
1.4SBR法
SBR法具有耐沖擊負荷強、污泥活性高、結構簡單、無需迴流、操作靈活、佔地少、投資省、運行穩定、基質去除率高、脫氮除磷效果好等優點,適合處理水量水質波動大的廢水。用SBR工藝處理制葯廢水的試驗表明:曝氣時間對該工藝的處理效果有很大影響;設置缺氧段,尤其是缺氧與好氧交替重復設計,可明顯提高處理效果;反應池中投加PAC的SBR強化處理工藝,可明顯提高系統的去除效果。近年來該工藝日趨完善,在制葯廢水處理中應用也較多,採用水解酸化-SBR法處理生物制葯廢水,出水水質達到GB8978-1996一級標准。
(2)厭氧生物處理
目前國內外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主要是以厭氧法為主,但經單獨的厭氧方法處理後出水COD仍較高,一般需要進行後處理(如好氧生物處理)。目前仍需加強高效厭氧反應器的開發設計及進行深入的運行條件研究。在處理制葯廢水中應用較成功的有上流式厭氧污泥床(UASB)、厭氧復合床(UBF)、厭氧折流板反應器(ABR)、水解法等。
2.1UASB法
UASB反應器具有厭氧消化效率高、結構簡單、水力停留時間短、無需另設污泥迴流裝置等優點。採用UASB法處理卡那黴素、氯酶素、VC、SD和葡萄糖等制葯生產廢水時,通常要求SS含量不能過高,以保證COD去除率在85%~90%以上。二級串聯UASB的COD去除率可達90%以上。
2.2UBF法
買文寧等將UASB和UBF進行了對比試驗,結果表明,UBF具有反應液傳質和分離效果好、生物量大和生物種類多、處理效率高、運行穩定性強的特徵,是實用高效的厭氧生物反應器。
2.3水解酸化法
水解池全稱為水解升流式污泥床(HUSB),它是改進的UASB。水解池較之全過程厭氧池有以下優點:不需密閉、攪拌,不設三相分離器,降低了造價並利於維護;可將污水中的大分子、不易生物降解的有機物降解為小分子、易生物降解的有機物,改善原水的可生化性;反應迅速、池子體積小,基建投資少,並能減少污泥量。近年來,水解-好氧工藝在制葯廢水處理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如某生物制葯廠採用水解酸化-二段式生物接觸氧化工藝處理制葯廢水,運行穩定,有機物去除效果顯著,COD、BOD5和SS的去除率分別為90.7%、92.4%和87.6%。
(3) 厭氧-好氧及其他組合處理工藝
由於單獨的好氧處理或厭氧處理往往不能滿足要求,而厭氧-好氧、水解酸化-好氧等組合工藝在改善廢水的可生化性、耐沖擊性、投資成本、處理效果等方面表現出了明顯優於單一處理方法的性能,因而在工程實踐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如某制葯廠採用厭氧-好氧工藝處理制葯廢水,BOD5去除率達98%,COD去除率達95%,處理效果穩定;採用微電解-厭氧水解酸化-SBR工藝處理化學合成制葯廢水,結果表明,整個串聯工藝對廢水水質、水量的變化具有較強的耐沖擊能力,COD去除率可達86%~92%,是處理制葯廢水的一種理想的工藝選擇;在對醫葯中間體制葯廢水的處理中採用水解酸化-A/O-催化氧化-接觸氧化工藝,當進水COD為12 000 mg/L左右時,出水COD達300 mg/L以下;採用生物膜-SBR法處理含生物難降解物的制葯廢水,COD的去除率能達到87.5%~98.31%,遠高於單獨的生物膜法和SBR法的處理效果。
此外,隨著膜技術的不斷發展,膜生物反應器(MBR)在制葯廢水處理中的應用研究也逐漸深入。MBR綜合了膜分離技術和生物處理的特點,具有容積負荷高、抗沖擊能力強、佔地面積小、剩餘污泥量少等優點。採用厭氧-膜生物反應器工藝處理COD為25 000 mg/L的醫葯中間體醯氯廢水,系統對COD的去除率均保持在90%以上;利用專性細菌降解特定有機物的能力,首次採用了萃取膜生物反應器處理含3,4-二氯苯胺的工業廢水,HRT為2 h,其去除率達到99%,獲得了理想的處理效果。盡管在膜污染方面仍存在問題,但隨著膜技術的不斷發展,將會使MBR在制葯廢水處理領域中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
二、制葯廢水的處理工藝及選擇
制葯廢水的水質特點使得多數制葯廢水單獨採用生化法處理根本無法達標,所以在生化處理前必須進行必要的預處理。一般應設調節池,調節水質水量和pH,且根據實際情況採用某種物化或化學法作為預處理工序,以降低水中的SS、鹽度及部分COD,減少廢水中的生物抑制性物質,並提高廢水的可降解性,以利於廢水的後續生化處理。
預處理後的廢水,可根據其水質特徵選取某種厭氧和好氧工藝進行處理,若出水要求較高,好氧處理工藝後還需繼續進行後處理。具體工藝的選擇應綜合考慮廢水的性質、工藝的處理效果、基建投資及運行維護等因素,做到技術可行,經濟合理。總的工藝路線為預處理-厭氧-好氧-(後處理)組合工藝。採用水解吸附—接觸氧化—過濾組合工藝處理含人工胰島素等的綜合制葯廢水,處理後出水水質優於GB8978-1996的一級標准。氣浮-水解-接觸氧化工藝處理化學制葯廢水、復合微氧水解-復合好氧-砂濾工藝處理抗生素廢水、氣浮-UBF-CASS工藝處理高濃度中葯提取廢水等都取得了較好的處理效果。
三、制葯廢水中有用物質的回收利用
推進制葯業清潔生產,提高原料的利用率以及中間產物和副產品的綜合回收率,通過改革工藝使污染在生產過程中得到減少或消除。由於某些制葯生產工藝的特殊性,其廢水中含有大量可回收利用的物質,對這類制葯廢水的治理,應首先加強物料回收和綜合利用。針對其醫葯中間體廢水中含量高達5%~10%的銨鹽,採用固定刮板薄膜蒸發、濃縮、結晶、回收質量分數為30%左右的(NH4)2SO4、NH4NO3作肥料或回用,具有明顯經濟效益;某高科技制葯企業用吹脫法處理甲醛含量極高的生產廢水,甲醛氣體經回收後可配成福爾馬林試劑,亦可作為鍋爐熱源進行焚燒。通過回收甲醛使資源得到可持續利用,並且4~5年內可將該處理站的投資費用收回,實現了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但一般來說,制葯廢水成分復雜,不易回收,且回收流程復雜,成本較高。因此,先進高效的制葯廢水綜合治理技術是徹底解決污水問題的關鍵。
四、結語
關於處理制葯廢水的研究已有不少報道,但由於制葯行業原料及工藝的多樣性,排放的廢水水質千差萬別,所以制葯廢水並沒有成熟統一的治理方法,具體選擇哪種工藝路線取決於廢水的性質。根據該廢水的特點,一般應通過預處理以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並初步去除污染物,再結合生化處理。目前,開發經濟、有效的復合水處理單元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同時,應加強清潔生產的研究,並在處理前期考慮廢水是否有回收利用的價值和適當的途徑,以達到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
更多污水處理技術文章參考易凈水網http://www.ep360.cn/
⑧ 誰知道甲醇.乙醯氯.二氯甲烷的性質具體點
二氯甲烷國標編號 61552
CAS 登錄號 75-09-2
EINECS 登錄號 200-838-9
中文名稱 二氯甲烷
英文名稱 Dichloromethane;Methylenechloride;Methylene dichloride
別 名 二叉二氯
分子式 CH2Cl2;H2CCl2 外觀與性狀 無色透明易揮發液體。具有類似醚的刺激性氣味
分子量 84.94
沸點:39.8℃
蒸汽壓 30.55kPa(10℃)
熔 點 -95.1℃
相對密度1.3266(20/4℃)
水溶性 20 G/L (20 ºC)
自燃點640℃。
粘度(20℃)0.43mPa·s。
折射率nD(20℃)1.4244。
臨界溫度237℃,
臨界壓力6.0795MPa。
溶解性 溶於約50倍的水,溶於酚、醛、酮、冰醋酸、磷酸三乙酯、乙醯乙酸乙酯、環己胺。與其他氯代烴溶劑乙醇、乙醚和N,N-二甲基甲醯胺混溶
熱解後產生HCl和痕量的光氣,與水長期加熱,生成甲醛和HCl。進一步氯化,可得CHCl3和CCl4。無色易揮發液體。難燃燒。蒸氣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極限6.2%~15.0%(體積)。二氯甲烷與氫氧化鈉作用生成甲醛。工業中,二氯甲烷由天然氣與氯氣反應製得,經過精餾得到純品,是優良的有機溶劑,常用來代替易燃的石油醚、乙醚等,並可用作牙科局部麻醉劑、製冷劑和滅火劑等。對皮膚和粘膜的刺激性比氯仿稍強,使用高濃度二氯甲烷時應注意。
包裝儲運 用鍍鋅鐵桶密閉包裝,每桶250kg,火車槽車、汽車均可運輸。應貯存在冷暗乾燥、通風良好的地方,注意防潮。
危險標記 15(有害品) 主要用途 用作樹脂及塑料工業的溶劑 [編輯本段]2、對環境的影響該物質對環境可能有危害,在地下水中有蓄積作用。對水生生物應給特別注意。還應注意對大氣的污染。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徑:吸入、食入、經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作用,主要損害中樞神經和呼吸系統。人類接觸的主要途徑是吸入。已經測得,在室內的生產環境中,當使用二氯甲烷作除漆劑時,有高濃度的二氯甲烷存在。一般人群通過周圍空氣、飲用水和食品的接觸,劑量要低得多。據估計,在二氯甲烷的世界產量中,大約80%被釋放到大氣中去,但是由於該化合物光解的速率很快,使之不可能在大氣中蓄積。其初始降解產物為光氣和一氧化碳,進而再轉變成二氧化碳和鹽酸。當二氯甲烷存在於地表水中時,其大部分將蒸發。有氧存在時,則易於生物降解,因而生物蓄積似乎不大可能。但對其在土壤中的行為尚須測定。
二、毒理學資料及環境行為
毒性:經口屬中等毒性。
急性毒性:LD501600~2000mg/kg(大鼠經口);LC5056.2g/m3,8小時(小鼠吸入);小鼠吸入67.4g/m3×67分鍾,致死;人經口20~50ml,輕度中毒;人經口100~150ml,致死;人吸入2.9~4.0g/m3,20分鍾後眩暈。
亞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吸入4.69g/m3,8小時/天,75天,無病理改變。暴露時間增加,有輕度肝萎縮、脂肪變性和細胞浸潤。
致突變性:微生物致突變:鼠傷寒沙門氏菌5700ppm。DNA 抑制:人成纖維細胞5000ppm/小時(連續)。
生殖毒性: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濃度(TCL0)1250ppm(7小時,孕6~15天),引起肌肉骨骼發育異常,泌尿生殖系統發育異常。
致癌性:IARC致癌性評論:動物陽性,人類不明確。關於病人是否應把二氯甲烷視為動物和人的致癌物,動物實驗數據和人類流行病學數據尚不充分。然而,鑒於最近在對大鼠和小鼠的吸入研究中的發現,且這些數據在任務組會議之後已可加以應用,故應將二氯甲烷視為一種對人類潛在的致癌物。
危險特性:遇明火高熱可燃。受熱分解能發出劇毒的光氣。若遇高熱,容器內壓增大,有開裂和爆炸的危險。
燃燒(分解)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氫、光氣。 [編輯本段]3、現場應急監測方法攜帶型氣相色譜法;水質檢測管法;氣體檢測管法
氣體速測管(德國德爾格公司產品) [編輯本段]4、實驗室監測方法監測方法 來源 類別
氣相色譜法 《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測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編 空氣
吹掃捕集-氣相色譜法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 水質
氣相色譜法 《固體廢棄物試驗與分析評價手冊》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等譯 固體廢棄物
氣相色譜法 《城市和工業廢水中有機化合物分析》王克歐等譯 廢水
色譜/質譜法 美國EPA524.2方法 水質 [編輯本段]5、環境標准前蘇聯 車間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最高容許濃度 50mg/m3
中國(待頒布) 飲用水源中有害物質的最高容許濃度 0.02mg/L
中國(GHZB1-1999)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I、II、III類水域) 0.005mg/L
前蘇聯(1975) 水體中有害物質最高允許濃度 7.5mg/L
日本(1993) 環境標准(mg/L) 地面水:0.002
廢水:0.02
土壤浸出液:0.002
嗅覺閾濃度 150ppm [編輯本段]6、應急處理處置方法一、泄漏應急處理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度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勘察不烯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構築圍堤或控坑收容;用泡沫覆蓋,降低蒸氣災害。用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廢棄物處置方法:建議用焚燒法處置。廢料同其他燃料混合後焚燒,燃燒要充分,防止生成光氣。焚燒爐排氣中的氮氧化物通過酸洗滌器除去。
二、防護措施
呼吸系統防護:空氣中濃度超標時,應該柚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佩戴空氣呼吸器。
眼睛防護:必要時,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
身體防護:穿防毒物滲透工作服。
手防護:戴防化學品手套。
其它:工作現場禁止吸煙、進食和飲水。工作畢,沐浴更衣。單獨存放被污染的衣服,洗後備用。注意個人清潔衛生。
三、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脫去被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沖洗皮膚。
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
滅火方法:霧狀水、砂土、泡沫、二氧化碳。 [編輯本段]7、製得方法1、天然氣氯化法
氯氣 100% 4000
天然氣(標准狀況下) 甲烷含量97% 1000m3/t
液鹼 100% 274
2、氯甲烷氯化法
氯甲烷 ≥98% 746
液氯 ≥99.5% 854
燒鹼 30% 221甲醇 Methanol
甲醇系結構最為簡單的飽和一元醇,化學式CH3OH。又稱「木醇」或「木精」。是無色有酒精氣味易揮發的液體。有毒,誤飲5~10毫升能雙目失明,大量飲用會導致死亡。甲醇易燃,其蒸氣與空氣能形成爆炸混合物,甲醇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氣,同時放出熱量。方程式:2CH3OH+3O2=2CO2+4H2O 工業製法和儲備工業上用一氧化碳和氫氣的混合氣(合成氣)在一定的條件下制備甲醇。
甲醇可用做溶劑和燃料,也是一種化工原料,主要用於生產甲醛。甲醇分子中,碳原子以sp3雜化軌道成鍵,氧原子以sp3雜化軌道成鍵,為極性子。主要參數見下:
IUPAC英文名MethanolCAS號67-56-1RTECS號PC1400000SMILESCO化學式CH3OH摩爾質量32.04 g/mol外觀無色液體密度0.7918 g/cm³熔點–97 ℃(176K)沸點64.7 ℃ (337K)在水中的溶解度互溶酸解離常數~ 15.5黏度0.59 mPa·s(20 ℃)分子偶極矩1.69 D(g)危險性警示性質標准詞R11,R23/24/25,R39/23/24/25安全建議標准詞S1/2,S7,S16,S36/37,S45閃點11 ℃[編輯本段]理化性質 甲醇的鋸架投影式 甲醇是一種無色、透明、易燃、易揮發的有毒液體,常溫下對金屬無腐蝕性(鉛、鋁除外),略有酒精氣味。分子量32.04,相對密度0.792(20/4℃),熔點-97.8℃,沸點64.5℃,閃點12.22℃,自燃點463.89℃,蒸氣密度1.11,蒸氣壓13.33KPa(100mmHg 21.2℃),蒸氣與空氣混合物爆炸極限6~36.5 %(體積比),能與水、乙醇、乙醚、苯、酮、鹵代烴和許多其他有機溶劑相混溶,遇熱、明火或氧化劑易燃燒。燃燒反應式為:
CH3OH + O2 → CO2 + H2O。 [編輯本段]用途 甲醇用途廣泛,是基礎的有機化工原料和優質燃料。主要應用於精細化工,塑料等領域,用來製造甲醛、醋酸、氯甲烷、甲氨、硫酸二甲酯等多種有機產品,也是農葯、醫葯的重要原料之一。甲醇在深加工後可作為一種新型清潔燃料,也加入汽油摻燒。 [編輯本段]製法 甲醇 甲醇的生產,主要是合成法,尚有少量從木材幹餾作為副產回收。合成的化學反應式為:
2H2 + CO → CH3OH
合成甲醇可以固體(如煤、焦炭)液體(如原油、重油、輕油)或氣體(如天然氣及其他可燃性氣體)為原料,經造氣凈化(脫硫)變換,除去二氧化碳,配製成一定的合成氣(一氧化碳和氫)。在不同的催化劑存在下,選用不同的工藝條件。單產甲醇(分高壓法低壓和中壓法),或與合成氨聯產甲醇(聯醇法)。將合成後的粗甲醇,經預精餾脫除甲醚,精餾而得成品甲醇。高壓法為BASF最先實現工業合成的方法,但因其能耗大,加工復雜,材質要求苛刻,產品中副產物多,今後將由ICI低壓和中壓法及Lurgi低壓和中壓法取代。 [編輯本段]健康危害 甲醇被大眾所熟知,是因為其毒性。工業酒精中大約含有4%的甲醇,被不法分子當作食用酒精製作假酒,而被人飲用後,就會產生甲醇中毒。甲醇的致命劑量大約是70毫升。
甲醇有較強的毒性,對人體的神經系統和血液系統影響最大,它經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膚攝入都會產生毒性反應,甲醇蒸氣能損害人的呼吸道粘膜和視力。急性中毒症狀有:頭疼、惡心、胃痛、疲倦、視力模糊以至失明,繼而呼吸困難,最終導致呼吸中樞麻痹而死亡。慢性中毒反應為:眩暈、昏睡、頭痛、耳鳴、現力減退、消化障礙。甲醇攝入量超過4克就會出現中毒反應,誤服一小杯超過10克就能造成雙目失明,飲入量大造成死亡。致死量為30毫升以上,甲醇在體內不易排出, 會發生蓄積,在體內氧化生成甲醛和甲酸也都有毒性。在甲醇生產工廠,我國有關部門規定,空氣中允許甲醇濃度為50mg/m3,在有甲醇氣的現場工作須戴防毒面具,廢水要處理後才能排放,允許含量小於200mg/L。
甲醇的中毒機理是,甲醇經人體代謝產生甲醛和甲酸(俗稱蟻酸),然後對人體產生傷害。常見的症狀是,先是產生喝醉的感覺,數小時後頭痛,惡心,嘔吐,以及視線模糊。嚴重者會失明,乃至喪命。失明的原因是,甲醇的代謝產物甲酸會累積在眼睛部位,破壞視覺神經細胞。腦神經也會受到破壞,產生永久性損害。甲酸進入血液後,會使組織酸性越來越強,損害腎臟導致腎衰竭。
甲醇中毒,通常可以用乙醇解毒法。其原理是,甲醇本身無毒,而代謝產物有毒,因此可以通過抑制代謝的方法來解毒。甲醇和乙醇在人體的代謝都是同一種酶,而這種酶和乙醇更具親和力。因此,甲醇中毒者,可以通過飲用烈性酒(酒精度通常在60度以上)的方式來緩解甲醇代謝,進而使之排出體外。而甲醇已經代謝產生的甲酸,可以通過服用小蘇打(碳酸氫鈉)的方式來中和。
泄漏應急處理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並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靜電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洗水稀釋後放入廢水系統。大量泄漏:構築圍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蓋,降低蒸氣災害。用防爆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編輯本段]甲醇汽油 甲醇汽油是指把甲醇部分添加在汽油里,用甲醇燃料助溶劑復配的M系列混合燃料。其中:M15(在汽油里添加15%甲醇)清潔甲醇汽油為車用燃料,分別應用於各種汽油發動機,可以在不改變現行發動機結構的條件下,替代成品汽油使用,並可與成品油混用。甲醇混合燃料的熱效率、動力性、啟動性、經濟性良好,具有降低排放、節省石油、安全方便等特點。世界各國根據不同國情,研發了M3、M5、M15、M20、M50、M85、M100等不同摻和比的甲醇汽油。目前,商用甲醇主要為M85(85%甲醇+15%汽油)和 M100,M100性能優於M85,具有更大的環境優越性。 [編輯本段]甲醇工業 甲醇生產過程比較簡單,原料來源多樣,煤、石腦油和天然氣均可制甲醇。甲醇用途廣泛,它的下游產品多達幾百種。近年來由於世界各國環保意識的加強,特別是美國國會於1990年11月15日通過清潔空氣法修正案以後,甲醇的身價備增,全球甲醇的需求增長加快。
中國甲醇產業發展速度絲毫不遜於任何一國,僅靠最近5年的快速發展,中國甲醇產量就躍居全球首位。
但是,正如正在發育期的孩子一樣,只是個頭高並不能證明就是身體健康。相反,過高的個頭可能還是一種病態。
甲醇屬低附加值化工產品。低成本是該類產品競爭的核心,也是生產企業採取的重要競爭戰略,是企業安身立命的關鍵。低成本需要優化各種影響產品成本的生產要素,包括原料價格、工藝路線、融資成本、裝置規模和物流費用。
成本
200美元/噸PK80美元/噸
國內外甲醇工業現狀
目前國內甲醇裝置規模普遍較小,且多採用煤頭路線,以煤為原料的約佔到78%;單位產能投資高,約為國外大型甲醇裝置投資的2倍,導致財務費用和折舊費用高。這些都影響成本。據了解,我國有近200家甲醇生產企業,但其中10萬噸/年以上的裝置卻只佔20%,最大的甲醇生產裝置產能也就是60萬噸/年,其餘80%都是10萬噸/年以下的裝置。根據這樣的裝置格局,業內普遍估計,目前我國甲醇生產成本大約在1400元~1800元/噸(約200美元/噸)。一旦出現市場供過於求的局面,國內甲醇價格有可能要下跌到約2000元/噸,甚至更低。這對產能規模小、單位產能投資較高的國內大部分甲醇生產企業來講會壓力劇增。
而以中東和中南美洲為代表的國外甲醇裝置普遍規模較大。目前國際上最大規模的甲醇裝置產能已達到170萬噸/年。2008年4月底,沙特甲醇公司170萬噸/年的巨型甲醇裝置在阿爾朱拜勒投產,使得該公司5套大型甲醇裝置的總產能達到480萬噸/年。國外企業裝置規模大,公用設施分攤投資就少,且採用天然氣路線,單位產能投資大幅下降,成本競爭力大為增強。據石油和化工規劃院分析,目前國外天然氣產地在建的大型甲醇生產裝置成本只有60~80美元/噸。
不僅如此,國外大型甲醇裝置多以天然氣為原料,採用天然氣兩段轉化或自熱轉化技術,包括德國魯奇公司、丹麥托普索公司、英國卜內門化工公司和日本三菱公司等企業的技術。相對煤基甲醇技術,天然氣轉化技術成熟可靠,轉化規模受甲醇規模影響較小,裝置緊湊,佔地面積小。盡管近年來國際市場天然氣價格也在上漲,但國外甲醇生產企業依靠長期供應協議將價格影響因素降至最低。
而我國大部分甲醇生產以煤為原料,氣化裝置規模有限和佔地面積大的先天缺陷制約著甲醇生產裝置向大型化發展。同時近年來煤炭價格的大幅度上漲對本來還具有一定成本優勢的煤基甲醇產生較大影響,再加上煤基甲醇大多建在西部地區,運輸費用較高。種種因素進一步削弱了煤基甲醇的價格競爭力。
國外大型甲醇裝置集中投產後,傳統的銷售渠道無法消化驟然增多的甲醇。2010年之前,國外甲醇以低價沖擊中國市場幾無懸念。
產品能耗:60吉焦/噸PK30吉焦/噸
現實是:國外甲醇生產規模大,技術先進,管理嚴格,能耗低,產品質量穩定;國內大甲醇裝置的產品質量已經達到國際水平,但許多小甲醇或聯醇裝置產品質量尚不穩定。
據全國化學工程技術委員會副主任、中石化寧波工程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唐宏青介紹,國內煤基甲醇每噸產品能耗為50~60吉焦,耗煤1.6噸左右,耗水22~30噸。以天然氣為原料生產的甲醇每噸產品能耗約為40吉焦,耗天然氣900~1150立方米,耗水16~20噸。我國小型聯醇裝置每噸產品耗能則高達70吉焦。而國外大型甲醇裝置基本都以天然氣為原料,並且每噸產品能耗只有25~30吉焦,耗天然氣760~920立方米,耗水10~15噸。
另外,由於我國甲醇生產大多採用煤基路線,酸性氣體和灰渣排放量較大,需投入較多資金建設環保處理設施。而國外以天然氣為原料的大型甲醇裝置,基本屬於清潔生產,對環境影響較小,環保投入也相應較小。
運輸成本:55美元/噸PK25美元/噸
許多業內專家都向記者提到了國內甲醇生產的一個先天不足:我國甲醇生產所需原料煤炭、天然氣主要集中在經濟較落後、交通不便的西部,而我國甲醇市場消費中心在華東和華南地區。西部甲醇運到華東和華南地區需鐵路或公路的長途運輸,運輸費用最高達400元/噸(約55美元/噸)。甲醇產地與消費地相距較遠,導致交通運輸成為今後我國甲醇發展的主要瓶頸。
而大甲醇裝置集中的中東和中南美洲地區,同時也是世界上天然氣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資源地和甲醇生產裝置與沿海地區距離較近,生產裝置緊靠甲醇裝運碼頭,甲醇產品全部採用海路運輸,運輸方便。據統計,從中東、中南美洲和澳洲地區將甲醇運到亞洲主港地每噸產品的運費只有25美元左右,運輸費用較低。
而且,在物流方面,即使條件好的國內甲醇企業也僅有廠內儲運和鐵路裝運設施,國內目前還沒有全國性更沒有世界性的甲醇中轉運輸基地,沒有甲醇大型專用運輸工具。而國外甲醇生產商大多在世界各地建有大型甲醇中轉基地和儲運設施,擁有自己或長期租用的甲醇運輸船隊。
投資模式:單打獨斗PK合作運營
如果談到國內甲醇生產的後天不足,業內專家認為主要是目前國內甲醇裝置建設大多是獨資企業,少有合資合作。這對於動轍投資上百億元的甲醇及下游產品項目來說,無疑加大了融資難度和投資風險。
而國外甲醇裝置大多為合資合作建設與運營。一般股東構成包括投資商、專利商、銷售商和資源供應商等,且投資商和股東委託專業資產管理公司協助運營。這樣便能有效解決融資問題,降低資金成本和投資風險,並在技術、原料供應和產品銷售等方面得到保證,最大限度地優化各種生產要素,提高項目競爭力。
營銷模式:自行銷售PK專業銷售商
據正智遠東公司調查,盡管我國已成為最主要的甲醇生產國,但目前國內甲醇生產企業還屬內向型企業,產品幾乎全部面向國內市場,建設項目的市場分析和決策幾乎也全部依賴於國內市場,出口量微乎其微,根本無暇顧及到國際市場上的需求和變化。 乙醯氯Acetyl Chloride [CH3COCl=78.50]
本品為無色液體;有刺激性臭氣;能發煙,易燃;對皮膚及黏膜有強刺激性;遇水
或乙醇引起劇烈分解。在氯仿、乙醚、苯、石油醚或冰醋酸中溶解。
1.物質的理化常數:
國標編號 32119
CAS號 75-36-5
中文名稱 乙醯氯
英文名稱 acetyl chloride;ethanoyl chloride
別 名 氯乙醯;氯(化)乙醯
分子式 C2H3ClO;CH3CClO 外觀與性狀 無色發煙液體,有強烈刺激性氣味
分子量 78.50 蒸汽壓 12.1kPa/0℃ 閃點:4℃
熔 點 -112℃ 沸點:51℃ 溶解性 溶於丙酮、醚、乙酸
密 度 相對密度(水=1)1.11;相對密度(空氣=1)2.70 穩定性 穩定
危險標記 7(易燃液體),20(腐蝕品) 主要用途 用於有機化合物、染料及葯品的製造
2.對環境的影響: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徑:吸入、食入、經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對上呼吸道有刺激性,吸入後引起咳嗽、胸痛。口服引起口腔及消化道灼傷。
二、毒理學資料及環境行為
急性毒性:LC50910mg/ kg(大鼠經口)
刺激性:20mg,重度刺激。家兔經皮開放性刺激試驗:500mg,輕度刺激。
危險特性:易燃,其蒸氣與空氣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在空氣中受熱分解釋出劇毒的光氣和氯化氫氣體。遇水、水蒸氣或乙醇劇烈反應甚至爆炸。其蒸氣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明火會引著回燃。
燃燒(分解)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氫、光氣。
3.現場應急監測方法:
4.實驗室監測方法:
在NN-二甲基甲醯胺中用EDTA電導滴定鹵化物和醯基鹵的測定[刊,日]/Yoshimura C.;Hasegawa T.//日本化學會志.-1986,(6).-775~779 《分析化學文摘 》1988.1.
5.環境標准:
6.應急處理處置方法:
一、泄漏應急處理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並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消防防護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進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小量泄漏:用砂土、乾燥石灰或蘇打灰混合。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劑製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釋後放入廢水系統。大量泄漏:構築圍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蓋,降低蒸氣災害。用防爆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二、防護措施
呼吸系統防護:可能接觸其蒸氣時,必須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自給式呼吸器。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建議佩戴氧氣呼吸器。
眼睛防護:呼吸系統防護中已作防護。
身體防護:穿膠布防毒衣。
手防護:戴橡膠手套。
其它:工作現場禁止吸煙、進食和飲水。工作畢,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
三、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立即脫去被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沖洗皮膚。就醫。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鍾。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誤服者用水漱口,給飲牛奶或蛋清。就醫。
滅火方法:二氧化碳、乾粉、1211滅火劑、砂土。禁止用水或泡沫滅火。
⑨ 醯化反應的作用機理是什麼
醯化反應或稱(醯基化反應),為有機化學中,氫或者其它基團被醯基取代的反應,而提供醯基的化合物,稱為醯化劑。 醯化反應可用下列通式表示:RCOZ+SH → RCOS+HZ 通式中RCOZ為醯化劑,Z代表OCOR,OH,ORˊ等;SH為被醯化物,S代表RO 、R″NH、Ar等。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醯化反應
別名
醯基化反應
范圍
有機化學
例子
氧原子上的醯化反應
反應機理
1. O-醯化、N-醯化、羰基a位C-醯化機理為親核過程;
2.芳烴C-醯化、烯烴C-醯化機理為親電過程。
氧原子上的醯化反應
定義:氧原子上的醯化反應是指醇或酚分子中的羥基氫原子被醯基所取代而生成酯的反應,因此又叫酯化反應。
規律:其反應難易程度取決於醇或酚的親核能力、位阻及醯化劑的活性。
(1)醇的O-醯化一般規律是伯醇易於反應,仲醇次之,叔醇最難醯化。
(2)伯醇中的苄醇、烯丙醇雖然不是叔醇,但由於易於脫羥基形成穩定的碳正離子,所以也表現出與叔醇相類似的性質。
(3)酚羥基由於受芳烴的影響使羥基氧原子的親核性降低,其醯化比醇難。
醯化劑:醇、酚的O-醯化常用的醯化劑有羧酸、羧酸酯、酸酐、醯氯、烯酮等。
羧酸為醯化劑
由於羧酸是較弱的醯化試劑,其對醇進行醯化為可逆平衡反應,反應式如下:
反應機理一般為酸催化下的醯氧斷裂的雙分子反應。
反應溫度和催化劑
對於許多酯化反應,溫度每升高10℃,反應速度可增加一倍。
高沸點的醇和高沸點酸通常需要加入催化劑,並在較高的溫度下反應。
(1)質子酸主要有濃硫酸、高氯酸、四氟硼酸、氯化氫氣體等無機酸及苯磺酸、對甲苯磺酸等有機酸。
①濃硫酸由於具有較好的催化活性及吸水性,因而其應用最為廣泛。
②某些對無機酸敏感的醇,可採用苯磺酸、對甲苯磺酸等有機酸為催化劑。如下列兩個反應中,醇分子中含有對酸敏感的化學鍵與官能團,所以可選用苯磺酸、對甲苯磺酸為催化劑,其中(8)為中樞興奮葯甲氯芬酯(Meclofenoxate)。質子酸催化的最大優點是簡單,但對於位阻大的酸及叔醇易脫水。
(2)Lewis酸常用的Lewis酸催化劑有三氟化硼(BF3)、三氯化鋁(AlCl3)、二氯化鋅(ZnCl2)及硅膠等。Lewis酸作催化劑具有收率高、產品純度好,並可避免雙鍵的分解或重排副反應等優點。如:
(3)強酸型離子交換樹脂由於強酸型離子交換樹脂能離解出H+,所以可作為酯化反應的催化劑。採用離子交換樹脂為催化劑的優點主要有:反應速度快,反應條件溫和,選擇性好,收率高;產物後處理簡單,無需中和及水洗;樹脂可循環使用,並可連續化生產;對設備無腐蝕,廢水排放少等。
如醋酸甲酯的制備,在離子交換樹脂及硫酸鈣乾燥劑存在下,反應僅10分鍾,收率即可達94%。醋酸苄酯的制備,由原來的硫酸催化改為離子交換樹脂催化後,收率等各方面也得到了很大改善。常用的離子交換樹脂為磺酸型(R—SO3H)大孔(如D72、D61型)樹脂。
4)二環己基碳二亞胺(DCC)及其類似物為脫水劑
DCC(Dicyclohexylcarbodiimide,9)是一個良好的醯化脫水劑。它在過量酸或有機鹼催化下進行,首先與羧酸作用產生具有較大醯化活性的中間體(10)與酸酐,中間體(10)及酸酐與醇作用生成酯。其過程如下:
與DCC相似的還有下列化合物:
⑩ 泡沫的化學名是什麼
泡沫的化學名是聚苯乙烯。
聚苯乙烯是指由苯乙烯單體經自由基加聚反應合成的聚合物,是一種無色透明的熱塑性塑料。
聚苯乙烯包括普通聚苯乙烯,發泡聚苯乙烯,高抗沖聚苯乙烯及間規聚苯乙烯。
聚苯乙烯的經常被用來製作泡沫塑料製品。聚苯乙烯還可以和其他橡膠類型高分子材料共聚生成各種不同力學性能的產品。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應用有各種一次性塑料餐具,透明CD盒等等。發泡聚苯乙烯(保麗龍)於建築材料使用上,自2003年廣泛使用於中空樓板隔音隔熱材。
(10)醯氯廢水擴展閱讀
普通聚苯乙烯樹脂為無毒,無臭,無色的透明顆粒,似玻璃狀脆性材料,其製品具有極高的透明度,透光率可達90%以上,電絕緣性能好,易著色,加工流動性好,剛性好及耐化學腐蝕性好等。
普通聚苯乙烯的不足之處在於性脆,沖擊強度低,易出現應力開裂,耐熱性差及不耐沸水等。
由於其質量小(特別是發泡型)、殘余價值低,聚苯乙烯不容易循環再生。通常聚苯乙烯不能以kerbside法進行回收。但是,工業上也對發泡聚苯乙烯的再利用進行了很大的改進,出現了很多使其密化的新方法。
這種能夠增加其密度的方法,通常使得密度增加15slugs/ft3並在干凈的聚苯乙烯上形成了合適再生操作的中心。密歇根州,梅森的Dart Container 工廠中就在進行對使用後聚苯乙烯以及工業聚苯乙烯的回收。
環境影響:被丟棄的聚苯乙烯無法經由生物分解及光分解進入生物地質化學循環。由於發泡聚苯乙烯(保麗龍)其低比重以致於漂浮於水面或隨風飄移,造成主觀的景觀破壞。
根據加州海岸委員會(California
Coastal Commission)的調查,聚苯乙烯已是主要的海洋漂流物。而對誤食這類塑膠海洋生物而言,會對其消化系統造成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