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環境工程 污水處理廠工藝設計畢業設計 希望高手幫幫忙!謝謝!
節約投資成本、佔地成本、運營成本,集集成化、簡捷化於一體,以高效率、低能耗、長久性,為中國提供潔凈的水!
載入絮凝磁分離工藝
20000噸/日市政污水處理技術建議書
1、工程概況
污水處理廠的日處理能力為20000噸/日,設計出水水質達到一級B標准(暫)
2、工程規模
正常處理量:20000噸/日
峰值處理量:24000噸/日
3、設計進出水水質
1)進水水質(需業主提供實際數據)
PH=6~9;CODcr≤500mg/L;BOD5≤280mg/L;
懸浮物≤300mg/L;總磷≤5.0mg/L;氨氮≤40.0mg/L
2)出水水質(需業主提供出水標准,暫定為一級B)
PH=6~9;CODcr≤60mg/L;BOD5≤20mg/L;
懸浮物≤20mg/L;總磷≤1.0mg/L;氨氮≤15.0mg/L;
總氮≤20.0mg/L;糞大腸桿菌≤10000/L。
4、載入絮凝磁分離(簡稱BFMS)工藝原理和優勢
BFMS技術是在傳統的絮凝工藝中,加入磁粉,以增強絮凝的效果,形成高密度的絮體和加大絮體的比重,達到高效除污和快速沉降的目的。磁粉的離子極性和金屬特性,作為絮體的核體,大大地強化了對水中懸浮污染物的絮凝結合能力,減少絮凝劑用量,在去除懸浮物,特別是在去除磷、細菌、病毒、油、重金屬等方面的效果比傳統工藝要好。由於磁粉的比重高達5.0×10³kg/m³,大約是砂子的兩倍,混有磁粉的絮體比重增大,絮體快速沉降,速度可達20米/時以上,整個水處理從進水到出水可在10分鍾左右完成。污泥中的磁粉,利用磁粉本身的特性使用磁鼓進行分離後回收並在系統中循環使用。高梯度磁過濾器捕集流過水中的殘余微小顆粒,磁過濾器依照設定的要求被自動清洗,以達到高度凈化出水的目的。根據在美國採用BFMS作深度水處理的報告,磁過濾器可達到去除26納米病菌的結果。下面圖示說明了BFMS工藝的處理過程。
BFMS Process 載入絮凝磁分離工藝
絮凝/ + 載入絮凝+ 沉澱分離+磁過濾
Coagulation+Baiiasted Flocculation+Solids Separation+Magnetic Separation
該工藝以前在工程中應用很少,原因是磁種的回收技術一直沒有很好的解決,而現在這一技術難點已成功地被突破,磁種的回收率達到99%以上,該工藝技術在美國也進行了項目示範和商業項目運行。我們公司已在國內申請多項專利,形成了公司的自主知識產權。在過去三年中,我們公司用250噸/日的中試車已在城市污水處理、中水回用、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自來水處理、江水、湖水、河道水處理、高磷廢水處理、造紙廢水處理、采礦廢水處理、煉油和油田廢水處理方面成功的做了多項不同運行參數的試驗,取得很好的結果;10000噸/日的中試車已於2007年5月在青島李村河入海口的城市污水投入運行一個月,運行良好。在北京金源經開污水處理廠的出水進行除高磷深度處理運行月余,處理效果佳。作為奧運會應急城市污水處理工程,在北京清河污水廠安裝了4×10000噸/日和2×5000噸/日共6組BFMS系統,綜合處理效果好。該技術在勝利油田應用於處理採油廢水的東營勝利油田一期工程(5000噸/日)已經投入使用,油田500噸/日地下水BFMS項目和30000噸/日採油水BFMS項目也在實施中。
與其他工藝相比,磁分離技術具有以下優點:
1) BFMS工藝能應用於城市污水的一級、二級、三級、中水和各種工業污水以及飲用水。
2) 處理效果好,其出水質與超濾膜出水相媲美,BFMS工藝能有效地從水中除去微粒污染物、微生物污染物和部分已溶解於水中的污染物,如:COD、BOD、懸浮物、總磷、色度、濁度等,特別是對磷有強大的去除效果。也能結合生物工藝非常有效和經濟地脫氮。
3) 耐沖擊負荷能力強,對水質的沖擊有獨特的耐沖擊能力。當前段工序出現故障時,或其他有害金屬離子進入污水處理系統,污水可直接進入磁分離系統,系統仍然能夠保持較高的去除效果,大幅度去除水中污染物。
4) 佔地極小,20000噸/日BFMS系統的佔地約為400㎡左右,另加走道、加葯及操作設施總佔地約700㎡左右。
5) 投資低,比膜處理有明顯的優勢。
6) 運行成本低,設備使用壽命長,除了正常的維護外,不用更換部件而造成高昂的二次投資。
7) 運行管理方便,啟動快捷,運行管理簡單。
5、污水處理廠工藝設計建議
根據工程運行經驗,去除污水中的漂浮物和泥砂,保證污水廠的連續運行,進入BFMS系統的污水進行預處理是必備的。依據BFMS系統的工作原理,常規預處理即可,即粗、細格柵和沉澱池。預處理也可考慮採用污水粉碎泵。
BFMS技術具有強大除磷和懸浮物能力,同時對其他指標(氮除外)也有較強的去除能力。對處理城市污水,因BFMS技術脫氮能力較差,建議後續的生化工藝(如BAF、SBR、A/O等)僅按氨氮負荷進行設計,通過調整BFMS系統的加葯量即可保證剩餘的CODcr和BOD5達到排放要求。因生化脫氮需要必須的碳源,若BFMS系統去除率太高會導致生化系統的碳源不足,微生物生長緩慢,脫氮能力達不到,因此建議對污泥貯池鋪設備用管道系統,迴流污泥作為備用碳源。
6、工藝流程
考慮市政污水的水質特點,結合BFMS技術的工藝優點,綜合考慮投資和運行效果,建議污水處理廠的工藝流程如下:
市政污水
定期外運
達標排放
BFMS技術是污水廠處理工藝的重要部分,對BFMS系統排除的剩餘污泥必須進行處理。
下圖僅為BFMS工藝流程圖:
污水廠來水 出水
污泥脫水系統
BFMS系統平面圖布置如下:
7、BFMS系統設計
1)BFMS系統共2套,單套處理量10000噸/日。
2)其他
(1)BFMS系統建議放在室內,設備空間要求L30×W20×H10米,採用輕鋼結構形式。
(2)污泥處理建議不採用濃縮池,直接採用污泥貯池和污泥濃縮脫水一體機,處理BFMS系統排出的剩餘污泥。在正常運行時BFMS系統排除的污泥的含水率在98-99%。
(3)配套電壓為380V,每套BFMS系統裝機容量為61KW(不含進水泵),運行負荷為40KW。總裝機容量為122KW,總運行負荷為80KW。
(4)每套BFMS系統配套操作人員每班1人,4班3運轉,均應經過上崗培訓。
(5)污泥產量:0.4kgGS/m³廢水。
8、BFMS系統水處理成本
1)直接運行成本:0.2446元/噸污水
A葯劑:
絮凝劑乾粉(29%純度):2500元/噸;投加濃度以20ppm(AL2O3)計,成本為0.17元/噸污水;
PAM晶體:25000元/噸;投加濃度以1ppm計,成本為0.025元/噸污水.
B電耗
0.041度/噸污水,電費以0.57元/度計,則成本為0.0234元/噸污水.
C人工:0.014元/噸污水
D維修、維護0.012元/噸污水
2)總成本:0.3244元/噸污水
A直接運行成本:0.252元/噸污水
B固定資產折舊(平均年限法)15年:0.052元/噸污水
C經營管理及其他費用:0.031元/噸污水
9、20000噸/日BFMS系統投資
本工程共需2套10000噸/日BFMS系統,20000噸/日BFMS系統投資為********元(包括設計、安裝、調試及系統設備)。
10、說明:
*由於對實際污水狀況不了解,未進行水的測試,故BFMS系統的運行費用只是估算,具體數據需待做試驗後再確定。
Ⅱ 什麼是油田污水
鑽井污水成分也十分復雜,主要包括鑽井液、洗井液等。鑽井污水的污染物主回要包括鑽屑、石油、粘答度控制劑(如粘土)、加重劑、粘土穩定劑、腐蝕劑、防腐劑、殺菌劑、潤滑劑、地層親和劑、消泡劑等,鑽井污水中還含有重金屬
Ⅲ 油田污水中含有的雜質主要有哪些
油田污水主要包括原油脫出水(又名油田采出水)、鑽井污水及站內其它類型的含油污水。油田污水的處理依據油田生產、環境等因素可以有多種方式。當油田需要注水時,油田污水經處理後回注地層,此時要對水中的懸浮物、油等多項指標進行嚴格控制,防止其對地層產生傷害。如果是作為蒸汽發生器或鍋爐的給水,則要嚴格控制水中的鈣、鎂等易結垢的離子含量、總礦化度以及水中的油含量等。如果處理後排放,則根據當地環境要求,將污水處理到排放標准。我國一些乾旱地區,水資源嚴重缺乏,如何將採油過程中產生的污水變廢為寶,處理後用於飲用或灌溉,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採用注水開採的油田,從注水井注人油層的水,其中大部分通過採油井隨原油一起回到地面,這部分水在原油外運和外輸前必須加以脫除,脫出的污水中含有原油,因此被稱為油田采出水。隨著油田開采年代的增長,采水液的含水率不斷上升,有的區塊已達到90%以上,這些含油污水已成為油田的主要注水水源。隨著油田外圍低滲透油田和表外儲層的連續開發,對油田注水水質的要求更加嚴格。
鑽井污水成分也十分復雜,主要包括鑽井液、洗井液等。鑽井污水的污染物主要包括鑽屑、石油、粘度控制劑(如粘土)、加重劑、粘土穩定劑、腐蝕劑、防腐劑、殺菌劑、潤滑劑、地層親和劑、消泡劑等,鑽井污水中還含有重金屬。
其它類型污水主要包括油污泥堆放場所的滲濾水、洗滌設備的污水、油田地表徑流雨水、生活污水以及事故性泄露和排放引起的污染水體等。
由於油田污水種類多,地層差異及鑽井工藝不同等原因,各油田污水處理站不僅水質差異大,而且油田污水的水質變化大,這為油田污水的處理帶來困難。
Ⅳ 重量法測採油廢水含油量時, 含油量小於多少時測不出來
0.01%以下
Ⅳ 含油工業廢水的成分
含油廢水被排到江河湖海等水體後,油層覆蓋水面,阻止空氣中的氧向水中的擴散; 水體中由於溶解氧減少,藻類進行的光合作用受到限制; 影響水生生物的正常生長,使水生動植物有油味或毒性,甚至使水體變臭,破壞水資源的利用價值; 如果牲畜飲了含油廢水,通常會感染致命的食道病; 如果用含油廢水灌溉農田,油分及其衍生物將覆蓋土壤和植物的表面,堵塞土壤的孔隙,阻止空氣透入,使果實有油味,或使土壤不能正常進行新陳代謝和微生物新陳代謝,嚴重時會造成農作物減產或死亡。另外,由於溢油的漂移和擴散,會荒廢海灘和海濱旅遊區,造成極大的環境危害和社會危害。但更主要的危害是石油中含有致癌烴,被魚、貝富集並通過食物鏈危害人體健康。因此,對石油和石化等行業產生的含油廢水進行有效處理是極其必要的。
含油廢水來源廣泛,成分復雜。在石油、化工、鋼鐵、焦化、煤氣發生站、機械製造和食品加工等工業企業中,凡是直接與油類接觸的用水,都含有油。例如,冶金工藝中的有些設備、材料在生產過程中需在冷卻、潤滑、清洗等方面用水,而且在運行中往往與設備或材料直接接觸,水中帶入大量氧化鐵顆粒、金屬粉塵和潤滑油脂,形成含油廢水。
石油在開采、運輸和加工過程中會對環境造成一系列的污染。在採油生產過程中,含油廢水主要來自油田采出水和注水井洗井水。隨著油田的不斷開采,採油技術不斷發展,先後經歷了一次、二次、三次採油。一次採油靠天然能量為動力; 二次採油以人工注水方式來保持地層壓力; 三次採油是通過改變注入水的特性來提高採油率,目前油田主要進行二次、三次採油。隨著油田的發展,三次採油開始得到應用,特別是聚合物驅油得到廣泛應用。其本質是為了改善驅油效果,向水中添加化學試劑,主要是聚合物、表面活性劑和鹼。結果使採油廢水的成分更加復雜,其中含有許多固體顆粒、游離油、乳化油和各種殘余助劑,處理更加困難,不經過處理直接排放的危害更大,會導致非常嚴重的環境污染。若不經處理直接注入地下,則固體微粒和油珠將堵塞油層毛細通道,降低油層滲透率使注水處的吸水能力下降,最終導致採油率的降低。
Ⅵ 石油污水三級處理
使用碳濾好。這個結論是根據沙濾和碳濾的處理原理得出的。
1:石英沙的處理原理是過濾,而過濾的處理效果是根據原水中雜質的粒徑決定。石英沙的過濾效果由石英沙的粒徑和沙層厚度(厚度與過濾效果的關系呈線性,超過一定厚度後對過濾效果的影響開始呈現指數減少)決定,所有在水中的雜質都有粒徑,但沙濾效果隨石英沙粒徑有上限值,對於溶解/半溶解性極小粒徑雜質,可以通過沙粒間的縫隙流走,幾乎沒有處理效果。即使有效果也需要通過反沖或換沙等工作維持處理。
2:活性炭的處理原理是吸附,將水中的雜質吸附到活性炭,從而從水中分離達到處理效果。活性炭的處理有一定針對性,如過含鹽水基本沒有處理效果,但對含有機物廢水有良好處理效果。需要定期換碳或再生維持處理效果。
3:使用膜的處理原理是在沙濾的基礎上進一步降低過濾孔徑,達到將極小粒徑雜質濾除的效果。使用膜法處理則建造成本高於活性炭處理的建造成本,只是運行維護成本比活性炭的略低,具體的工藝選擇根據貴公司的計劃投入資金進行選擇。
4:加葯氣浮是針對較高濃度廢水選用,主要原因由氣浮的處理特性決定,因為氣浮的處理雜質量較大而去除徹底性不高。另外氣浮的建造成本並不比膜法處理低多少,而膜法處理的建造費用高主要是膜處理工藝的預處理等配套設施建造費用高,1隻1噸每天的國產超濾膜購買費用出廠價也不過百多。針對低濃度廢水的處理,氣浮的運行費用和建造費事實際上比膜法處理工藝還高。
5:其他工藝如曝氣生物濾池工藝,人工濕地工藝,氧化劑處理COD工藝等都能適用樓主提出的處理要求,本人推薦曝氣生物濾池工藝和人工濕地工藝。
6:樓主看完後覺得有幫助請給分,以上所說的各種工藝本人均有設計資料和去除率報告,部分有應用報告,如有需要可給分後再與本人索取。
曝氣生物濾池有作為二級處理使用的,但就生化處理的去除徹底性而言,曝氣生物濾池效果是最高的,但建造費用也是最高的,適用於低濃度高排放標準的污水生化處理。另外很多人有個誤區就是將曝氣生物濾池當作接觸氧化,實際上無論使用的填料,運行管理還是流程布置都不相同,處理的原理也有不同,說簡單一點曝氣生物濾池可以近似看做是接觸氧化跟石英沙過濾處理的結合體。
人工濕地工藝不僅南方試用,在北方也一樣適用,當然氣候對人工濕地的處理效果有一定影響,但可以採取搭建大棚等方式彌補修正,山東某造紙廠就有採用人工濕地工藝用於污水處理方向的循環經濟體系的建設,網上此類資料也很多。人工濕地工藝也有很多人有認識誤區就是人工濕地工藝的處理主要靠植物的吸收方式將雜質移除,其實是附著在植物根系以及生長在濕地填料/水體中的微生物和植物根系共同作用的結果,另外冬季植物的枯萎會對人工濕地工藝的處理有一定影響,但實際上植物枯萎的部分主要是地面部分,植物的根系等部分有相當種類的濕地植物依然有生物活性即處理效果的。
我手頭上有人工濕地和曝氣生物濾池的應用研究報告,而且我以前接觸過的兩個曝氣生物濾池都是在生活污水處理後回用的,產水COD基本穩定在25左右,BOD10左右。
Ⅶ 石油開發地質環境狀況及其對能源開發的影響研究
石油不僅是人類主要的能源之一,也是人類環境污染源之一。據資料統計,每年有800多萬噸石油進入世界環境,污染土壤、地下水、河流和海洋。隨著黃土高原地區石油的大量開采利用,該地區呈現採油麵積大、油井多、產量低、開發技術落後等特點。它對自然環境帶來的污染日趨嚴重,直接影響到該地區的生態與生存條件。局部地區情況已經極為嚴重,已威脅到當地的農業生產和農民的生存環境。石油類物質已成為該地區的重點污染物之一,區內土壤、河流等已不同程度的遭到石油類的污染。
一、鄂爾多斯盆地主要含油氣系統
鄂爾多斯盆地是多旋迴的疊合含油氣盆地,地跨陝、甘、寧、晉、內蒙古5省(區),面積32萬km2,顯生宙沉積巨厚。盆地基底為太古宙—古元古代變質岩系,中、新元古代為裂陷槽盆地,沉積物為淺海碎屑岩—碳酸鹽岩裂谷充填型;早古生代為克拉通盆地,沉積物為陸表海碳酸鹽岩台地型;晚古生代—中三疊世為克拉通坳陷盆地,沉積物由濱海碳酸鹽岩型過渡為陸相碎屑岩台地型;晚三疊世—白堊紀為大型內陸坳陷盆地,沉積物為陸內湖泊、河流相沉積型;新生代整體上升,盆地主體為平緩西傾的大斜坡,沉積物為三趾馬紅土和巨厚的風成黃土;周緣有斷陷盆地發生和發展。盆地內已勘探開發的4套含油氣系統均屬地層-岩性油氣藏。
1.上三疊統延長組岩油藏含油系統
最早勘探開發的延長組含油系統烴源岩以延長組深湖相及淺湖相黑色泥岩、頁岩和油頁岩為主,生烴中心分布在盆地南部馬家灘—定邊—華池—直羅—彬縣范圍,油源岩最厚達300~400m,有利生油區面積達6萬km2(圖3-3),儲集岩圍繞生油凹陷分布,北翼緩坡帶有定邊、吳旗、志丹、安塞和延安等5個大型三角洲及三角洲前緣砂體,南翼較陡坡帶則發育環縣和西峰等堆積速率較快的河流相砂體及水下沉積砂體。儲滲條件靠裂縫及濁沸石次生孔隙改善,圈閉靠壓實構造,遮擋靠岩性在上傾方向的側變。
2.下侏羅統延安組砂岩油藏含油系統
延安組砂岩油藏以淡水—微鹹水湖相沉積的上三疊統延長組烴源岩為主要油源岩,屬混合型乾酪根;以沼澤相煤系沉積的侏羅系延安組為輔助烴源岩,屬腐殖型乾酪根,陝北南部的衣食村煤系更以含油率高為特徵。三疊紀末期,印支運動使鄂爾多斯盆地整體抬升。在三疊系頂部形成侵蝕地貌,以古河道形式切割延長組。規模最大的甘陝古河由西南向東北匯聚慶西古河、寧陝古河和直羅古河,開口向南延伸(圖3-4)。印支期侵蝕面的占河道切割了延長組,成為油氣下溢通道,溢出侵蝕面的油氣首先向古河床內的富縣組和延安組底砂岩運移和聚集,也向延安組上部各砂岩體及古河床兩側的邊灘砂體中運移、聚集,以壓實構造和大量岩性圈閉為其主要圈閉形式。
圖3-3 鄂爾多斯盆地晚三疊世延長組沉積期沉積相圖
3.奧陶系馬家溝組碳酸鹽岩含氣系統
鄂爾多斯盆地奧陶系陸表海淺海碳酸鹽岩的烴源岩主要為微晶及泥晶灰岩、泥質灰岩、泥質雲岩及膏雲岩,厚達600~700m。生烴中心:東部在榆林—延安一帶,西部在環縣—慶陽一帶,產生腐泥型裂解氣。加里東運動使鄂爾多斯盆地整體抬升,經受130Ma的風化剝蝕,導致奧陶系頂面形成準平原化的古岩溶地貌,盆地中部靖邊一帶分布有南北走向的寬闊潛台,周緣有潛溝和窪地,在上覆石炭系煤系鐵鋁土岩的封蓋和東側奧陶系鹽膏層的側向遮擋雙重作用下,古潛台成為天然氣運移聚集的大面積隱蔽圈閉(圖3-5)。
4.石炭-二疊系煤系含氣系統
鄂爾多斯盆地石炭系為河湖相和潮坪相沉積,二疊系為海陸過渡相和內陸河湖相沉積,以碎屑岩為主,僅石炭系有少量碳酸鹽岩。烴源岩主要為石炭系太原組和下二疊統山西組的煤系,顯微組成為鏡質體與絲質體,乾酪根屬腐殖型,煤層氣的組分以甲烷為主。北部東勝、榆林地區煤層厚20m,暗色泥岩厚50~90m,范圍約7萬km2;南部富縣、環縣地區煤層厚5~10m,暗色泥岩厚10~100m,范圍約6萬km2。儲集體以砂岩為主,主要物源區在北部大青山、鳥拉山一帶,各層砂體疊置,蔚為壯觀。山西組沉積中心位於盆地南部洛川—慶陽一帶,以盆地北部砂體最發育,共有6條大砂體向盆地內延伸,各條大砂體內部受古河網控制,呈現復雜的條帶狀。儲滲條件靠裂縫及後生成岩作用改善,圈閉靠壓實構造及上傾方向的岩性遮擋。
圖3-4 鄂爾多斯盆地早侏羅世甘陝古河示意圖
二、石油開發引起的主要地質環境問題
(一)石油類污染物的產生
在石油的勘探開發過程中,從地質勘探到鑽井及石油運輸的各個環節中,由於工作內容多,工序差別大,施工情況復雜,管理水平不一,以及設備配置和環境狀況的差異,使得污染源的情況比較復雜。石油開採的每一個環節都可能產生石油類污染物(圖3-6)。
石油開采不同作業期所產生的石油類污染物具體描述如下:
1.鑽井期
在油田進行鑽井作業時,會產生含有石油類污染物的鑽井廢水及含油泥漿。這是鑽井過程中,由沖洗地面和設備的油污、起下鑽作業時泥漿流失、泥漿循環系統滲漏而產生。廢水含抽濃度在50~1200mg/L之間,水量從幾噸至數十噸不等。另外,有些情況下,在達到高含油層前,要經過一定數量的低含油地層,從而引起油隨鑽井泥漿一起帶至地面。同時,一經到達高含油層,地壓較高時少量高濃度油可能噴出。
圖3-5 鄂爾多斯盆地奧陶系頂面古地貌圖(據范正平等,2000)
圖3-6 石油開采過程中石油類污染物的來源及污染途徑示意圖
2.採油期
採油期(包括正常作業和洗井),排污包括採油廢水和洗井廢水。在地下含油地層中,石油和水是同時存在的,在採油過程中,油水同時被抽到地面,這些油水混合物被送進原油集輸系統的選油站進行脫水,脫鹽處理。被脫出來的廢水即採油廢水,又稱「采出水」。由於採油廢水是隨原抽一起從油層中開采出來,經原油脫水處理而產生,因此,這部分廢水不僅含有在高溫高壓的油層中溶進了地層中的多種鹽類和氣體,還含有一些其他雜質。更為主要的是,由於選油站脫水效果的影響,這部分廢水中攜帶有原油———石油類污染物;另外,在研究流域范圍內,也存在採用重力分離等簡單的脫水方法,並多見於單井脫水的油井。一般地,油井採油廢水含抽濃度在數千mg/L,單井排放量平均為數十m3/d。洗井廢水是對注水井周期性沖洗產生的污水或由於油井在開采一段時間後,由於設備損壞、油層堵塞、管道腐蝕等原因需要進一步大修或洗井作業而產生的含油廢水。
3.原油貯運過程的滲漏
原油在貯存、裝運過程中由於滲漏而產生落地原油,以及原油在管道集中輸運過程的一些中間環節均有可能造成一定數量的原油泄漏或產生含油廢水。
4.事故污染
事故污染包括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兩種情況:自然事故包括井噴,設備故障和採用車輛運輸時山體滑坡引發的交通事故而造成原油泄漏。延安地區地表黃土結構鬆散、水力沖刷劇烈,由於山體滑坡而導致的污染事故更為頻繁。人為事故指各種人為因素造成採油設備、輸油管線被破壞及原油車輛運輸時,人為交通事故引起的翻車等污染事故。事故污染具有產污量大、危害嚴重,難以預測的特點。
(二)石油開采過程中對水土環境的影響
在石油的各個環節都可以產生污染,污染對象以土壤為主,其次為地表水體,地下水的污染以間接污染為主,在鄂爾多斯盆地沒有明顯指標顯示石油泄漏或滲透污染了地下水,即地下水中沒有檢測出有石油類污染物。但在石油開發過程中,地下水的水質發生了明顯變化,礦化度明顯增加,其他指標也發生了很大變化。
1.對土壤的影響
(1)落地原油對土壤環境的影響
大量的泄漏原油進入土壤中後,會影響土壤中微生物的生存,造成土壤鹽鹼化,破壞土壤結構,增加石油類污染物含量。原油泄漏後,原油在非滲透性基岩及黏重土壤中污染(擴展)面積較大,而疏鬆土質中影響擴展范圍較小。特別強調的是,黏重土壤多為耕作土,原油覆於地表會使土壤透氣性下降,土壤肥力降低。在最初發生泄漏事故時,原油在土壤中下滲至一定深度,隨泄漏歷時的延長,下滲深度增加不大,根據在隴東油田和陝北油田等實地調查表明,落地原油一般在土壤內部50cm以上深度內積聚,因此,原油泄漏後主要污染土壤的耕作層。
(2)石油類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垂直滲透規律
鄂爾多斯盆地氣候乾燥,降雨量少,地表多為戈壁砂礫覆蓋,土壤發育不良,含沙量高,因此,在該盆地進行油田開發,其產生的石油類污染物更容易沿土壤包氣帶下滲遷移,危害生態環境。其遷移速度決定於土壤對污染物的吸附能力。一般原油比重小於1,長期在土壤中既不是靜止不動,又不類似於可溶性物質上下迅速遷移。為了弄清油類物質在土壤中的遷移狀況,採用野外取樣分析的方法,對石油類污染物在油田區土壤中的遷移規律進行了研究。
分別對隴東西峰油田和慶城油田的井場附近土壤剖面中石油類物質的含量進行了測定,測定結果見表3-5至表3-7。
表3-5 慶城油田石油類污染物在土層中的縱向分布情況
表3-6 西峰油田石油類污染物在土層中的縱向分布情況
表3-7 陝北安塞杏2井放噴池附近石油類在土層中的縱向分布情況
由表3-5至表3-7可知,由於土壤的吸附等作用,石油類污染物隨土層縱向剖面距離的增大,其含量逐漸降低,尤其是50cm以內污染物降低得很快。石油類污染物主要積聚在土壤表層80cm以內,而且一般很難下滲到2m以下。長慶油田所在區域多為風沙土和灰棕漠土壤,顆粒較粗,結構較鬆散,孔隙率比較高,垂直滲透系數較一般土壤大。但由於西北各油田所在地氣候乾旱,降雨量少,土壤中含水率很低,使污染物的遷移滲透作用大大減弱,又很少有大量降水的淋濾作用,因此油田開發過程中產生的這些落地原油只積聚在土壤表層,滲透程度較淺,對深層土壤影響較小。
2.對地表水體的影響
鄂爾多斯油田地跨陝、甘、寧3省(區),境內主要水系有3個,即甘肅隴東馬蓮河水系、陝西延安延河水系、陝西靖邊無定河水系。石油開發過程中這三大水系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污染。
隴東石油開發區地表水最主要的污染物是COD和氯化物,其中COD污染最嚴重,14個樣品中全部超標,環江超標尤其嚴重;氯化物污染指數除葫蘆河、固城川及蒲河各樣點中的未超標之外,其餘均超標,也以環江為最。pH值均未超標;石油類除環江韓家灣斷面嚴重超標外,其餘樣品的石油類介於0.04~0.3mg/L;揮發酚除柔遠河華池悅樂斷面超標1倍之外,其餘未超標;環江洪德橋由於地質原因,TDS含量非常高,這部分苦水下泄影響了下游水質,但隨著下游水量增加,礦化度逐漸降低。
總體來看,在隴東地區環江和馬蓮河幹流的污染最為嚴重的,其次是柔遠河,蒲河污染最輕。環江與馬蓮河幹流已不能滿足Ⅲ類水體功能使用要求,柔遠河和蒲河已不能滿足Ⅱ類水體功能使用要求。
根據吳旗縣水文站從1987年至1992年的水文資料(表3-8),可以看出在石油資源大規模開發前北洛河上遊河水中的硫酸鹽,氯離子、六價鉻含量年均值已超過國家標准Ⅲ類標准,尤其是氯化物含量和硫酸鹽含量超過標准2~3倍,礦化度均大於1000,大部分為高TDS水,而且總硬度在500~600mg/L之間,超標嚴重。
表3-8 吳旗縣水文站水質監測數值統計單位:mg·L-1
洛河上游地區水質礦化度及各種鹽類含量超標與洛河上游地下水補給區的白堊系、第三系(古、新近系)地層含鹽有關,地下水本身礦化度或含鹽量高。吳起地區的白於山南緣存在吳起古湖,乾枯後形成含鹽地層,在地下水補給時將大量鹽分輸入洛河。吳起西北方向定邊地區存在大量鹽池及含鹽地層,鹽分進入地下水向東南方向補給也不容忽視。90年代以來,石油資源大規模開發之後,TDS、六價鉻、氨氮、氯化物、高錳酸鹽指數、硫酸鹽、總硬度等均呈明顯的上升趨勢,說明目前的洛河上游「高鹽、高礦化度(TDS)、高硬度」是在本地較高的基礎上進一步水質污染造成的。
陝北地區,石油開發區地表水體中六價鉻均超標,其他重金屬均未超標,揮發酚大部分都不超標,只有兩個樣品超標,超標分別為1.8,0.6倍,相對而言,化學需氧量和氨氮超標率大一點。氯化物超標最嚴重,超標率達到了63%,其次為硫酸鹽,硫酸鹽有一半多斷面超標,接下來是硝酸鹽和總磷,氟化物全部不超標。
表3-9是2006年、2007年長慶油田公司安塞油田開發區地面水中有害物監測結果。其中對環境污染最嚴重是石油類,最大超標32倍,硫化物最大超標120倍,揮發酚最大超標4.2倍,COD最大超標1.71倍,BOD5最大超標5.23倍。其中超標嚴重地點主要在王窯水庫、杏子河馮莊上游。從表3-9可以看出,2007年8月監測數據超標情況比2006年4月監測數據值高。
表3-9 長慶油田公司安塞油田區地面水中有害物監測結果表單位:mg·L-1
3.對地下水的影響
鄂爾多斯盆地地下水埋藏較深,結合上述土壤和地表水體污染特徵來看,落地原油和石油廢水對地下水沒有影響,石油開發對地下水的影響主要是注水井對地下水的影響,這主要在石油開發過程中,大量掠去地下水,改變了地下水環境。
(1)地下水污染狀況
在隴東油區,各主要油田區塊的地下水由於採油活動使得地下水中的指標超標嚴重(表3-10)。馬嶺油田地下水中氨氮超標最為嚴重,監測結果全部超標,六價鉻6個監測點位中有5個超標或接近標准值;氯化物也有超標現象。華池油田地下水有1個監測點位的大腸菌群指標嚴重超標;各點COD均超標或接近標准值。樊家川油田地下水中氨氮、六價鉻、氯化物、細菌總數、大腸菌群全部超標,其中,大腸菌群污染最為嚴重;另外,氟化物也有超標現象。總體上講,屬較差水質,不適合人類飲用。這些污染與石油開發有很大關系,但是也存在其他的污染因素。
表3-10 隴東油區地下水水質指標表單位:mg·L-1
總體來說,隴東油田地下水的主要污染物是COD,56.25%超過國家Ⅲ類標准,其次是氯化物,31.43mg/L;pH值未超過國家Ⅲ類標准;石油類全部未檢出;礦化度變化范圍為452.67~15736.00mg/L。
陝北地區石油類、六價鉻、氯化物、硝酸鹽、硫酸鹽部分超標,其餘的測試項目均未超標;個別地區石油類超標十倍多,部分井水和泉水六價鉻超標,不是很嚴重;部分樣品氯化物超標較嚴重,最高超標500倍。硝酸鹽有1個井水樣超標。泉水的pH值較大,井水次之,油層水最小(表3-11)。
表3-11 陝北地區地層水與河水TDS、硬度、氯離子含量對比表
續表
將各地的地下水與其地表水的礦化度、硬度、氯離子進行對比分析,以揭示地下水的地表水的相互關系。表中選取的河水水樣是根據地層水的樣點位置選取的,在地層水的附近。選取井水、泉水與相應的河流水進行對比,可以看出井水的TDS、硬度、氯離子的含量都比河水低,從其他指標看來地下水的水質也優於同一地區的地表水,這與在調查中發現的當地居民基本飲用地下水的情況相一致。
陝西靖邊安塞油田位於大理河上游,從1990年到2006年,靖邊青陽岔215km2的范圍內先後打成近千口油井,致使這里的淺層地下水滲漏,深層高鹽水上溢,地下水資源衰竭,加之民采混亂,蜂窩式的濫采,使油層、水層相互滲透污染,80%的水井乾枯,部分能出水的水井水質苦澀,不能飲用。
(2)注水井對地下水的影響分析
以隴東地區為例,目前,隴東油田共有7座采出水處理廠,采出水經處理後回注地層,主要工藝流程為:沉降罐脫出水—除油罐除油—過濾—絮凝—殺菌—回注。
污水回注層位是直羅組(深度約1000m以下)。地層中夾有多層較厚的泥質粉砂岩與泥岩等弱透水層或不透水層,貫通上下岩層的導水構造極不發育,回注水不大可能突破不透水層向上部地層運移和滲透,更不可能進入潛水層與地表水。同時,直羅組砂岩層孔隙度大(19%~22%),納水容量大,以注水井為基點,影響半徑500m范圍內,僅按射孔段砂岩平均厚度30m(直羅組砂岩層厚達200~340m)計算,孔隙體積約為500萬m3時。可見,選擇直羅組作為回注層是合理可行的,在壓力驅使下采出水回注直羅組地層後,不大可能突破多層隔水層而污染地下水。
采出水在回注前必須處理達到《地下水質量標准》(GB/T14848—1993)Ⅲ類標准值,這樣與深層承壓水水質無明顯差異,某些組分還低於地下承壓水水質,故不可能對深部承壓水產生不良影響。此外注水的水體是隨原油的開采來自深層地層,經過原油脫水處理後,它的體積遠遠小於開采時含水原油體積,再返注於作業區深部地層,有利於原油采空區的填充,不大可能因此引起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條件的改變。
但是,采出水處理後一般含有較高的礦化度與硬度,並含有一定的DO,H2S,CO2,硫酸鹽還原菌和腐生菌。因此在回注過程中易產生沉澱而堵塞污水處理系統及地層孔隙,導致注水不暢,嚴重時易造成采出水迴流污染地表水及地下潛水。DO,H2S,CO2和厭氧菌還可能造成污水處理系統及管線的腐蝕穿孔,也有可能使采出水向非注水層滲漏,引起地下水污染。
通過野外調查,鄂爾多斯盆地在石油開采過程中,用處理後的污水作為回注水的量實際上很少,大部分回注水還是採油部門通過購買當地的淡水資源(TDS含量小於1.5mg/L)進行回注,該盆地需要回注水的量很大,這樣大量的佔用了當地極為寶貴的淡水資源。
4.對植被影響
石油勘探開發是對地層油藏不斷認識發展的過程,不僅擴大了人類活動的范圍,更使原先無人到達或難以進入的地區變的可達和易進入,尤其是生態環境脆弱地區,對於黃土丘陵溝壑區、戈壁風沙區來說,灌木、蒿草在維持該地區生態系統平衡方面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地表剝離引起的植被破壞,短時間內很難恢復。從用地構成看,井場、站(所)對植被是點狀影響,道路、集輸管道是線狀影響,線狀影響遠大於點狀影響;從用地方式看,臨時用地植被可採取人工和自然恢復,永久性用地則完全被人工生態系統代替,雖然經人工植樹種草,植被覆蓋率上升,但可能造成遺傳均化,生態系統功能減弱。
石油生產過程產生的污染物對生長在土壤上植被資源也同樣產生影響,污染物超過植物耐污臨界點和適應性,將導致局部脆弱生態系統的惡化。對於荒漠戈壁沙灘植被來講,自然更新很慢,及不易恢復。一般來說,採油、試油等過程中產生的落地原油在地表1m以內積聚,在1m以下土壤中含油量很少,一般不會污染地表水層,對區域地下水基本不產生影響。油田產生的廢水、含醇廢水經專門收集處理達標後,除部分生活污水用於綠化外,其餘全部回注奧陶系,不外排。
同樣,由於石油輸送是密閉式地下管道輸送,也不會對植被造成影響。當原油泄漏時,在管道壓力的作用下,原油噴發而出,加上自然風力影響,原油噴濺在周圍植物體表上,直接造成植物污染,情況嚴重的造成植物枯竭,死亡。輸油壓力越大,噴濺范圍越廣,污染越嚴重。
三、地質環境問題對石油開發的影響
石油開采破壞生產環境、增加了生產成本、引發所在生產地居民和生產單位的矛盾。油田道路與管線的修建,對山區方向來的洪水有一定的阻擋作用,水通過自然沖溝自流而下,而道路和管線則起到一定的阻擋和匯集作用,改變洪水流向,形成局部地段較大的洪水,會產生新的水蝕。而經污染的高礦化度的水必定會加速這種水蝕,縮短了石油管線等的使用壽命。
基於石油生產及運輸(管道)的特點,不會像煤炭開采一樣造成比較大的較明顯的地質問題(塌陷、滑坡、泥石流、荒漠化),不會形成嚴重的事故(如坍塌)而造成的人員及財產損失。它對地質環境的危害相對緩和(與煤炭資源開采相比)。然而其對水體、土壤、氣體、作物的影響,必定會危害原本和諧的生態環境,引起當地居民的強烈不滿。在沒有給當地政府和居民帶來良好經濟效益的時候,石油的開采及煉化過程必定會步履維艱,如建設征地、勞動力僱傭等。而這些會直接減緩甚或停止生產的順利進行,從而加大了生產成本;另外,石油開采和生產引起當地土地和水資源的損失,嚴重影響了當地居民的生存狀態,反過來,當地群眾為了奪回屬於自己的土地和水資源,阻礙石油部門的開采活動。
Ⅷ 水體污染的類型
9.1.1.1 水體污染的概念
水體,是河流、湖泊、沼澤、水庫、地下水、冰川、海洋的總稱。它不僅包括水,而且也包括水中的懸浮物、底泥及水生生物等。
水體因接受過多的雜質,而使其在水體中的含量超過了水體的自凈能力,導致其物理、化學及生物學特性改變和本質的惡化,從而影響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體健康,這種現象稱為水體污染。在自然情況下,天然水的水質也常有一定變化,但這種變化是一種自然現象,不屬於水體污染。
水體一旦受到污染,會降低水的質量,直接或間接地危及人類的健康和生存。造成水體污染的原因主要有:點源污染與面源污染(或稱非點源污染)兩類。點源污染來自未經妥善處理的城市污水(生活污水與工業廢水)集中排入水體。面源污染來自:農田肥料、農葯以及城市地面的污染物,隨雨水徑流進入水體;隨大氣擴散的有毒有害物質,由於重力沉降或降雨過程,進入水體。
9.1.1.2 水體污染的類型
水體污染源是指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場所、設備和裝置等。按造成水體污染的原因可將水體污染源分為天然污染源和人為污染源;按受污染的水體可分為地面水污染源、地下水污染源和海洋污染源;按污染源釋放的有害物質種類分為物理性污染源、化學性污染源、生物性污染源;按污染的分布特徵可分為點污染源、面污染源、擴散污染源。
由自然因素造成的污染,稱為天然污染。如地面水滲漏和地下水流動將地層中某些礦物質溶解,使水中的鹽分、微量元素或放射性物質濃度偏高而使水質惡化。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活動使水體污染,稱為人為污染。人為污染是當前水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1)物理性污染
熱污染,主要來源於熱電站、核電站、冶金和石油化工等工廠的排水。
放射性污染,來源於核生產廢物、核試驗沉降物、核醫療研究單位的排水。
(2)化學性污染
無機污染包括:重金屬污染,來源於礦物開采、冶煉、電鍍、儀表、電解以及化工等工廠排水;砷污染,來源於含砷礦石處理、制葯、農葯和化肥等工廠的排水;氰化物污染,來源於電鍍、冶金、煤氣、洗滌、塑料、化學纖維等工廠的排水;氮和磷污染,來源於農田排水、糞便排水、化肥、製革、食品、毛紡等工廠的排水;酸鹼和鹽污染,來源於礦山、石油、化工、化肥、造紙、電鍍工廠排水。
有機污染包括:酚類化合物污染,來源於煉油、焦化、樹脂等工廠的排水;苯類化合物污染,來源於石油化工、焦化、農葯塑料、染料等工廠的排水;油類,來源於採油、煉油、船舶以及機械、化工等工廠的排水。
(3)生物性污染
病原體污染,來源於糞便、醫院污水、屠宰畜牧、製革生物製品等工廠排水。
黴素污染,來源於制葯、釀造、製革等工廠的排水。
9.1.1.3 水體污染的來源
污水是人類在自己的生活、生產活動中用過並為生活或生產過程所污染的水。污水包括生活污水、工業廢水、被污染的降水及各種排入管渠的其他污染水。
(1)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是指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排出的廢水。生活污水的成分取決於居民的生活狀況及生活習慣。我國地域廣闊、情況復雜,即使生活狀況相似,各地污水中雜質的成分和濃度也不盡相同。
(2)工業廢水
工業廢水,是在生產過程中排出的廢水。其成分主要取決於生產工藝過程和使用的原料,工業廢水也包括因高溫(水溫超過60℃)而形成熱污染的工業廢水。不同的工業生產產生不同性質的廢水,同類工業採用不同的生產工藝過程,產生的廢水也不相同。
工業廢水性質各異,多半具有危害性,未經處理不允許排放。但冷卻水和在生產過程中只起輔助作用或只是溫度稍有上升的水,因未被污染物污染或污染很輕,此時可採取冷卻或簡單的處理後重復使用。這種較清潔、不經處理即可排放的廢水稱為生產廢水;而污染較嚴重、必須經處理方可排放的工業廢水稱為生產污水。工業廢水是生產污水和生產廢水的總稱。
(3)城市污水
城市污水是排入城鎮排水系統的污水的總稱,是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的混合液。我國多數城市污水屬此類。在合流制排水系統中,城市污水還包括降水。城市污水中各類污水所佔的比例,因城市的排水體制不同而有差異。城市污水的水質指標、污染物組成、形態及含量也因城市不同而存在差異。
9.1.1.4水體污染的性質
(1)物理性質
水溫:生活污水的年平均溫度相差不大,一般在10~20℃間;許多工業排出的廢水溫度較高。水中的溶解氧隨水溫的升高而減小:加速污水中好氧微生物的耗氧速度,導致水體處於缺氧和無氧狀態,使水質惡化。城市污水的水溫與城市排水管網的體制及生產潛水所佔的比例有關。一般來講,污水生物處理的溫度在5~40℃間。
色度:生活廢水的顏色一般呈灰色。工業廢水則由於工礦企業的不同,色度差異較大,如印染、造紙等生產污水色度很高。
臭味:臭和味是一項感官性狀指標。天然水是無色無味的。水體受到污染後產生氣味,影響了水環境。生活污水的臭味主要由有機物腐敗產生的氣體造成,主要來源於還原性硫和氮的化合物;工業廢水的臭味主要由揮發性化合物造成。
固體含量:水中所有殘渣的總和為總固體(TS),其測定方法是將一定量水樣在105~110℃間烘箱中烘乾至恆重,所得含量即為總固體量。總固體生要由有機物、無機物及生物體組成,按其存在形態分為:懸浮物、膠體和溶解物。總固體包括溶解物質(DS)和懸浮固體物質(SS)。懸浮固體由有機物和無機物組成,根據其揮發性能,懸浮固體又可分為揮發性懸浮固體(VSS)和非揮發性懸浮固體(NVSS)兩種。生活污水中揮發性懸浮固體約佔70%。
(2)化學性質
無機物指標:主要包括氮、磷、無機鹽類和重金屬離子及酸鹼度等。
污水中的氮、磷為植物的營養物質。對於高等植物的生長來說,氮、磷是寶貴物質,而對於天然水體中的藻類,雖然是生長物質,但藻類的大量生長和繁殖,能使水體產生富營養化現象。
污水中的無機鹽類,主要指污水中的硫酸鹽、氯化物和氰化物等。硫酸鹽來自人類排泄物及一些工礦企業廢水,如洗礦、化工、制葯、造紙等工業廢水。污水中的硫酸鹽用SO2-4表示,可以在缺氧狀態下,由硫酸鹽還原菌和反硫化菌的作用,還原成H2S。氯化物主要來自人類排泄物。某些工業廢水含有較高的氯化物,它對管道及設備有腐蝕作用。污水中的氰化物主要來自電鍍、焦化、製革、塑料、農葯等工業廢水。氰化物為劇毒物質,在污水中以無機氰和有機氰兩種類型存在。除此以外,城市污水中還存在一些無機有毒物質,如無機砷化物,主要以亞砷酸和砷酸鹽形式存在。砷會在人體內積累,屬致癌物質。
污水中重金屬主要有汞、鎘、鉛、鉻、鋅、銅、鎳、錫等。重金屬以離子狀態存在時毒性最大,這些離子不能被生物降解,通常可以通過食物鏈在動物或人體內富集,產生中毒現象。上述金屬離子在低濃度時,有益於微生物的生長,有些離子對人類也有益,但其濃度超過一定值後,即有毒害作用。需要說明的是,有些重金屬具有放射性,在其原子裂變的過程中會釋放一些對人體有害的射線,主要有α射線、β射線,γ射線及質子束等;產生這些放射物質的金屬主要是鑭系和錒系元素,這些物質在生活污水中很少見,在某些工業廢水如采礦業及核工業廢水中會出現。一般情況下在城市污水中的含量極低。放射性物質能誘發白血病等疾病。
酸鹼污染物主要由排入城市管網的工業廢水造成。水中的酸鹼度以pH值反映其含量。酸性廢水的危害在於有較大的腐蝕性;鹼性廢水則易產生泡沫,使土壤鹽鹼化。一般情況下城市污水的酸鹼性變化不大,微生物生長最佳酸鹼度為中性偏鹼,當pH值超出6~9的范圍,對人畜就會造成危害。
有機物指標:城市污水含有大量的有機物,其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等物質。由於有機物種類極其復雜,難以定量,但上述有機物都有被氧化的共性,即在氧化分解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所以可以用氧化過程消耗的氧量作為有機物的指標。在實際工作中經常採用生物化學需氧量(BOD)、化學需氧量(COD)、總有機碳(TOC)、總含氧量(TOD)等指標來反映污水中有機物的含量。
Ⅸ 請問目前油田開采原油後產生的含油廢水含油量是多少國家採油污水含油量排放標准分別多少
1、按照國家規定標准,污水含油量在每升5毫克——30毫克之間,根據污回水回注的滲透率不同,答對污水處理後的含油量也執行不同的標准。
2、嚴格講,油田污水是不允許外排的。一般採用回注的方式處理。就是把所產的污水在回注到開采層中。
3、各油田一般都是採用注水方式補充地層能量,把采出的污水再回注到采出層,這是各油田普遍採用的方法。如果污水處理到排放標准,從目前的處理工藝還很難達到,且成本昂貴。採用回注方式既經濟,又能解決污水處理問題,還節約了用水。
Ⅹ 石油廢水(油田采氣廢水)如何處理
物質生活逐漸豐富起來,但是人們也逐漸開始關注到周圍的環境,環境污染己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之一。含油廢水處理也是一大難題,這類廢水對整個生態系統都會產生很多不良的影響。因此,含油污水處理問題己成為當今油氣田的環境保護必修課。
通的陸地油田污水主要是在石油的開發過程中,通過鑽井、採油等生產過程會產生大量污水。一般包括有採油污水、鑽井污水、洗井污水等。含油污水中有大量的懸浮物、油類、重金屬等物質。如果任意排放或回注但是不加以污水處理,對土壤和水環境還有動植物的危害極大。
目前含油污水處理工藝有:氣浮處理法、沉降法和微生物處理法。氣浮處理技術是一種高效快速固液分離或液液分離的污水處理技術。氣浮工藝較復雜,必須控制好每個影響因素才可以更好的利用。
氣浮技術
氣浮技術是在待處理的水中通入大量的、高度分散的微氣泡,讓其作為載體與雜質粘附,然後密度小於水就會上浮。最終完成水中固體與固體、固體與液體、液體與液體分離的方法。
2.1氣浮法的分類
溶氣氣浮工藝:水在不同的壓力條件下溶解度不同,向水加壓或者負壓,使氣體在水中產生微氣泡的污水處理工藝。根據氣泡析出於水時的壓力情況不同,又分壓力溶氣氣浮法和溶氣真空氣浮法兩種。
誘導氣浮法:也叫布氣氣浮法,利用機械剪切刀,將混合在水裡的空氣粉碎,通常採用微孔、擴散板或微孔竹向氣浮池通壓縮空氣或採用水泵吸水管吸氣、水力噴射器、心速葉輪等向水中充氣等。
電解氣浮法:在水中設置正負電極,當加上一定電流後,廢水被電解出H2,O2等微小氣泡,將吸附在水中微小的懸浮物上浮去除。
生物氣浮法:利用微生物來產生氣體,與水中的懸浮物充分接觸後,隨氣泡浮到水面,形成浮渣颳去浮渣,達到廢水處理凈化水質。
化學氣浮:利用某些化含物在廢水中會產生氣體的特點除雜,反應生成的氣體在釋放過程中形成微小氣泡,吸附在固體顆粒表面,使固體順粒向浪面浮大,從而使固液分離。
其他浮選法的產氣原理還有很多,其中非常典型的是渦凹氣浮,它使用的是渦凹曝氣機,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空氣輸送管底部散氣葉輪的高速運轉動作形成一個真空區,液面上的空氣通過曝氣機輸入水中,填補真空,微氣泡隨之產生並螺旋型地上升到水面,空氣中的氧氣也隨之溶入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