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污水知識 > 廣西煮繭廢水指標

廣西煮繭廢水指標

發布時間:2021-03-28 09:14:44

⑴ 煮繭的目的是什麼一般要經過哪幾個過程

①浸漬
:把繭浸入50~70℃溫水中,約2~4分鍾。使繭層滲潤,並使繭層外面結一層水膜,以增強通水性能,提高抗煮能力。對於煮繭抵抗強的繭層,一般不用浸漬過程。
②滲透
:滲透方法有溫差滲透和減壓滲透,原理基本相同,都是使繭腔外面的壓力大於繭腔內的壓力,使溫水滲入繭腔。溫差滲透包括高溫滲透和低溫滲透兩個過程。繭先進入 100℃高溫滲透部,蒸汽壓力為0.05公斤/米2,使蒸汽和繭腔內空氣進行置換,然後把繭移至約60℃的低溫水中,因溫度下降,繭腔內的蒸汽和空氣遇冷後急劇收縮,使繭腔內外壓力不同,達到繭層滲潤的目的。
③蒸煮
:在蒸汽壓力0.8~1.0公斤/厘米2、溫度100℃的條件下,對已滲潤的繭進行蒸煮,主要作用是使繭腔吐水和煮熟繭層。即提高繭層中水的溫度,使水分子進入絲膠內部,增大絲膠體積,使其膨潤軟化,同時利用熱湯溶解一部分絲膠。
④調整
:蒸煮後繭層中的絲膠得到膨潤軟化,繭層煮熟程度達到60%左右,基本上符合繭絲離解要求。但由於繭型有大有小,繭層有厚有薄,以及繭籠中繭子位置的不同,煮熟程度也會有差異。經蒸煮後繭層表面產生既易溶解也易凝固的過敏性絲膠,如果不及時除去,在繅絲過程中就容易產生膠著颣和絲條故障,因此必須在熱水中煮繭,溶解一部分過敏性絲膠。調整就是利用大量熱水,使繭層絲膠得到進一步膨潤和適當的溶解,使煮熟均勻,同時逐步降低溫度,使繭腔徐徐吸水,符合繅絲所需要的沉浮程度。
⑤保護
:經蒸煮的繭在出繭以前,先在60℃的低溫水中處理1~2分鍾,使外層絲膠稍稍凝固,以保護繭層。出繭後應將繭置於水溫約50℃的繭桶中,水量約為繭子體積的1.5倍。 桑蠶繭煮繭一般使用循環式煮繭機,分上槽和下槽兩部分。上槽有加繭部和浸漬部,上槽至下槽間的繭籠轉向部分為高溫滲透部,下槽有低溫滲透部、蒸煮部、調整部、保護部和出口部。通常採用的 104雙籠煮繭機,機長約14米,每單籠容納繭量80~100克,繭籠循環一周為16分鍾左右。此外,還有圓盤煮繭機,煮繭機外形為圓筒形,在煮繭機的圓周上均勻地排列著15個煮繭桶,每隻煮繭桶約可盛繭 80~100克。煮繭時煮繭桶環繞主軸作圓周運動,每回轉一周約3~5分鍾。作用基本上和循環式煮繭機類似。特點是機械化程度較高。循環式減壓煮繭機是把循環式煮繭機上的蒸汽滲透部分改為減壓滲透。蠶繭經減壓滲透後再移入小型循環式煮繭機內煮繭。煮繭時間為5~8分鍾。優點是滲透比較充分,煮熟程度均勻。
他額目的是:
煮繭是制絲過程中的一道關鍵性工序,煮繭質量的好壞除了能直接影響到繅折、解舒,還能影響偏差、清潔、潔凈、生絲抱合等與生絲質量相關的各項指標。當然,煮繭也會影響生絲的平均纖度。對於產生影響的原因,一般是從煮繭改善解舒的角度去分析,認為煮繭後解舒好了,內層落緒減少,內層繭絲利用率提高,從而導致生絲平均纖度降低。
利用水和熱的作用(有時也添加化學助劑),把繭絲外圍的絲膠適當膨潤和溶解的工藝過程。煮

繭使繭絲相互間的膠著力減弱,有利於繅絲,是制絲過程的一個重要工序。

⑵ 煮繭的原理

繅絲

這是製造絲綢的頭一道准備工序,是指松解蠶繭和抽引蠶絲。未經處理的蠶絲都附有一定的雜質,主要的是絲膠,如果不適當清除,就不能得到合用的蠶絲,不能使蠶絲顯現出它特有的柔軟細長和光澤的特點。中國從一開始利用蠶絲,就採用一定的松解和抽引的方法。有關松解的工藝,在戰國和兩漢的著作中就已經出現,是把蠶繭放在沸水中煮燙,利用水溫脫膠。後來又進一步總結出必須控制水溫和水中絲膠的濃度,使用文火和適當攙加冷水,防止過熱出現脫膠不勻、絲多疵累的缺點,過冷出現絲頭散揚難於鬆散的毛病,最好常令煮繭的沸水形如蟹眼。同時注意換湯,換湯過勤會出現蠶絲白而不亮的現象,換湯不勤又會出現蠶絲亮而不白的缺點。抽絲的工藝是用小木棍把已經散開的浮絲從鍋中挑起,幾根合成一縷:細長完整的合成細縷,根數比較少;稍次的斷絲合成粗縷,根數稍多;最次的斷絲合成紡絲,根數更多。南北朝時期以前最細的絲多半是五根合成的,宋代以後多半是三根合成的。

http://www.white-collar.net/02-lib/01-zg/03-guoxue/%C6%E4%CB%FB%C0%FA%CA%B7%CA%E9%BC%AE/%D7%A8%CC%E2%C0%E0/%CE%C4%BB%AF/%D6%D0%B9%FA%B9%C5%B4%FA%BF%C6%BC%BC%B3%C9%BE%CD/Resource/Book/E/JXCKS/TS011100/0053_ts011100.htm

⑶ 煮繭前處理有哪些

1、將8兩左右繭蛹洗凈,上鍋蒸15分鍾。蒸主要是為了使繭蛹的水份少一些
2、在蒸繭蛹期間,准備一個容器,放入澱粉和一個雞蛋,少許鹽,攪拌均勻,成糊狀,待用(這一步驟千萬不要放水)
3、繭蛹蒸熟後取出豎著切兩瓣,然後放入調好的糊中攪拌,使蛋糊能均勻布滿繭蛹
4、在鍋中放入色拉油,待油熱後將繭蛹放入炸致金黃色,取出
5、在另一鍋中放入少量油,准備姜絲、紅辣椒絲、蔥絲放在鍋中翻炒,同時放入料酒、醬油、鹽,之後放入繭蛹翻炒後出鍋
此菜香脆可口,味道鮮美,我想一定有許多媽媽們不太會做繭蛹,可以用這種方法試試,非常好吃的!!!

⑷ 做蠶絲被,,怎麼煮蠶繭

這個問題的話很專業,如果你煮不好的話,他就給蠶絲被的質量會下降的,所以說是你必須了解這行才能才能組成功的

⑸ 煮蠶繭具體細節

利用水和熱的作用(有時也添加化學助劑),把繭絲外圍的絲膠適當膨潤和溶解的工藝過程。煮繭使繭絲相互間的膠著力減弱,有利於繅絲,是制絲過程的一個重要工序。桑蠶繭煮繭包括浸漬、滲透、蒸煮、調整等過程。煮到繭子發胖能拉大為止 在熱水裡撥繭翻出蛹,再兩手撕拉,只要不破,越大越均勻就好.最後倒U型的竹綳架,把繭袋套上去往下拉. 曬干.

⑹ 印染廢水排放標準的介紹

印染廢水排放標准,使用范圍:本標准按照紡織染整企業的廢水排放去向,分年限規定了內紡織染整工業水污染物最容高允許排放濃度及排水量。本標准適用於紡織染整工業企業的排放管理,以及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設計、竣工驗收及其建成後的排放管理。本標准不適用於洗毛、麻脫膠、煮繭和化纖原料蒸煮等工序所產生的廢水。

⑺ 繅絲廢水,什麼是繅絲廢水

繅絲業廢水主要由煮繭、立繅(繅絲和復搖)和副產品加工(汰頭)三部分廢水組成,其中煮繭、立繅廢水為連續式排放,副產品加工廢水為間隙性排放。各工段廢水水質及水量差別大,具體如下:

⑴ 立繅廢水水量大,有機物濃度較低。目前多採用立繅機立繅,使得這部分廢水還不能達標排放。
⑵ 煮繭廢水水量也較大,有機物濃度較高,是絲廠廢水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其排放之前必須經過處理。
⑶ 副產品加工廢水水量小,有機物濃度非常高,是繅絲廠的主要污染源。
繅絲廢水是一種含N、P高的無毒有機廢水,其主要成分為絲膠和蠶蛹蛋白,若直接排入河道,會使河道短時間內迅速富營養化,導致河道變黑變臭。

⑻ 煮繭的過程

包括浸漬、滲透、蒸煮、調整等過程。 :經蒸煮的繭在出繭以前,先在60℃的低溫水中處理1~2分鍾,使外層絲膠稍稍凝固,以保護繭層。出繭後應將繭置於水溫約50℃的繭桶中,水量約為繭子體積的1.5倍。 桑蠶繭煮繭一般使用循環式煮繭機,分上槽和下槽兩部分。上槽有加繭部和浸漬部,上槽至下槽間的繭籠轉向部分為高溫滲透部,下槽有低溫滲透部、蒸煮部、調整部、保護部和出口部。通常採用的 104雙籠煮繭機,機長約14米,每單籠容納繭量80~100克,繭籠循環一周為16分鍾左右。此外,還有圓盤煮繭機,煮繭機外形為圓筒形,在煮繭機的圓周上均勻地排列著15個煮繭桶,每隻煮繭桶約可盛繭 80~100克。煮繭時煮繭桶環繞主軸作圓周運動,每回轉一周約3~5分鍾。作用基本上和循環式煮繭機類似。特點是機械化程度較高。循環式減壓煮繭機是把循環式煮繭機上的蒸汽滲透部分改為減壓滲透。蠶繭經減壓滲透後再移入小型循環式煮繭機內煮繭。煮繭時間為5~8分鍾。優點是滲透比較充分,煮熟程度均勻。

閱讀全文

與廣西煮繭廢水指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里弄雨污水改造設計 瀏覽:215
雙膜法中水回用 瀏覽:980
挖機液壓油濾芯為什麼會變形 瀏覽:74
浙江做樹脂板 瀏覽:393
醋真的能洗掉水垢嗎 瀏覽:581
純露純凈水蒸餾水 瀏覽:687
輪胎上麵塑料裡面是什麼濾芯 瀏覽:289
氧氣過濾呼吸管 瀏覽:644
樹脂補牙多久能完全康復 瀏覽:665
反滲透設備一般用什麼流量計 瀏覽:838
沁園凈水器型號代表什麼 瀏覽:609
上海美菱凈水機濾芯怎麼開濾芯 瀏覽:796
萃取與蒸餾的物質例子 瀏覽:942
污水泵攪勻刀片 瀏覽:72
有機廢鹽水處理技術介紹及分析 瀏覽:784
凈水桶凈水器濾芯怎麼拆 瀏覽:192
影響污水處理硝化反應的因素有哪些 瀏覽:519
陽離子交換樹脂選哪家 瀏覽:925
回寫盤用什麼型號 瀏覽:724
馬自達變速箱有多少個濾芯 瀏覽: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