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污水知識 > 養魚廢水達標標准

養魚廢水達標標准

發布時間:2021-03-25 17:55:15

㈠ 養魚dts水質應該是多少

腥味、腥臭味,甚至是氨水的味道那麼水質就一定出問題了。 二、檢測指標 1、氨和亞硝酸鹽

現在大家一說誰的水好首先會想到誰的水更清澈,用水的澄清度來判斷水的好壞。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觀點,水的澄清度固然重要但它決不是判斷水質好壞的決定性指標,因為即使水不算清澈、即使水的ph及硬度不太理想等等這些對魚來說都不是致命的,而水中的毒素卻能直接要了魚的性命。我們花了那麼多錢配置魚缸的過濾系統、購買濾材、培養硝化菌為的是什麼?主要就是來清除水中的毒素的。「無毒」是養魚好水的最基本條件,但也是最關鍵的指標。毒素指標是判定水質好壞的決定性指標,是排第一位的。只要檢測出有毒素指標,不管你的水有多麼清澈都不是好水,都不適合養魚。毒素的存在說明你的硝化系統還沒有建立健全,水還沒有養好,真正的好水毒素指標必須是零,這個沒有商量的餘地,是具有一票否決權的指標。判定水的毒素指標用肉眼是看不出來的,必須要使用檢測液來檢測.

魚生活在水裡,就像人活在空氣中一樣,如果空氣中充滿了毒氣人是活不了的,同理魚也是這樣。那麼水中的毒素都有那些它們都有哪些是怎麼產生的呢?
對魚有致命危害的毒素有氨和亞硝酸鹽,它們都是劇毒,極低的含量就能造成魚的死亡。氨濃度超過0.012毫克/升時魚就有中毒的危險,亞硝酸鹽含量在0.1毫克以下是安全的健康水質,0.1毫克是輕微污染,0.25毫克以上的嚴重污染,1毫克或以上水中生物便開始走向死亡。
毒素的產生是這樣的:魚的排泄物和殘餌等有機物,會使水中的異營菌大量繁殖,異營菌的代謝產物就是劇毒的氨。在一個成熟的硝化系統中氨會馬上被硝化菌分解為亞硝酸鹽然後由亞硝化菌分解為硝酸鹽,硝酸鹽的毒性很低,可以通過換水降低,這就是我們魚缸為什麼要換水的道理。

2、菌群結構
為什麼有的魚總是會得病?這除了和魚的體質有關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魚缸里的菌群結構。當病原微生物在魚缸里大量繁殖的時候,那些抵抗力不強的魚必然要發病。理想的菌群結構應該是益生菌佔主導地位,形成魚缸里的強勢菌團來抑止病原微生物的生長。菌落的數量是可以測量的,國家漁業水質標准規定:總大腸菌群每升水不超過5000個。在我們日常養魚中這個指標我們是做不了的,但我們可以通過添加EM菌來達到目的的,我會在下一篇文章中介紹怎麼使用EM菌片做日常水質維護的。

3、PH、硬度
這兩個指標一般不需要做調整,也不是必須要檢測的指標。Ph6.5-8.5都是養魚的好水,一般城市自來水的ph在7左右,是中性的不需要調整。如果調整ph必須使用溫和的方法,避免ph變動過大對魚造成不適,以後我會專門寫一貼闡述ph調整的方法。各地水質不同水的硬度也相差較大,一般情況下人能喝的水的硬度都適合養魚,這個指標一般不需要調整,除非是在魚繁殖的期間需要軟水必須降低硬度,調整的方法也很多,以後在專門論述。

4、 溶解氧
水中溶氧多少是水質好壞的重要指標。養魚水體的溶解氧一天24小時中,必須有16小時以上大於5mg/l,任何時間不得低於3mg/l。溶氧不足,會使魚類的食慾減退,體質下降,抗病力降低,當水中溶氧下降到1mg/l左右時,魚就會浮頭。這個指標一般在家庭養魚時不做檢測,養一條羅漢魚的時候只要保證濾器能正常工作,水是流動的,就不會缺氧。魚多的時候要打氧。 5、 溫度
很多人不把這個指標當回事,其實這是不對的,對於熱帶魚來說溫度是很重要的指標,而且是要經常監控的指標,熱帶魚根據魚種的不同,對應的溫度也不同,羅漢魚一般在26-30度

㈡ 水產養殖氨氮標準是多少

《漁業水質標准》標准中規定非離子氨氮含量應不超過0.02 mg/L;

氨氮對水生物起危害作用的主要是游離氨,其毒性比銨鹽大幾十倍,並隨鹼性的增強而增大。氨氮毒性與池水的pH值及水溫有密切關系,一般情況,pH值及水溫愈高,毒性愈強,對魚的危害類似於亞硝酸鹽。

氨氮對水生物的危害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慢性氨氮中毒危害為:攝食降低,生長減慢,組織損傷,降低氧在組織間的輸送。魚類對水中氨氮比較敏感,當氨氮含量高時會導致魚類死亡。急性氨氮中毒危害為:水生物表現亢奮、在水中喪失平衡、抽搐,嚴重者甚至死亡。

(2)養魚廢水達標標准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繪制校準曲線時,可以根據水樣中氨氮含量,自行取捨三或四個標准點。

(2)試驗過程中,應避免由於攪拌器發熱而引起被測溶液溫度上升,影響電位值的測定。

(3)當水樣酸性較大時,應先用鹼液調至中性後,再加離子強度調節液進行測定。

(4)水樣不要加氯化汞保存。

(5)攪拌速度應適當,不使形成渦流,避免在電極處產生氣泡。

(6)水樣中鹽類含量過高時,將影響測定結果。必要時,應在標准溶液中加入相同量的鹽類,

㈢ 養魚的水有什麼要求

能夠較長時間不換水,而魚仍然能保持良好狀態,說明水的自凈能力強,穩定性高,能擁有這樣一缸好水確實令人羨慕,難怪一些魚友以此來炫耀。要做到這一點,一是要控制飼養密度,二是要強化生物過濾系統,形成良好的生態平衡。

不過,除非我們能夠建立一個真正的生態系統,實現大自然條件下完整的物質循環,否則,長時間不換水是不值得提倡的。

有一個很多人關心的問題:什麼是老水?從字面上看,老水就是養魚時間比較長的水,這樣的水未必是好水。

如果我們把老水理解為通過長期養水獲得的具有活性和穩定性的水體,而且日常換水不改變其性質,那麼,這樣的水就是好水。

有時,魚病了後用葯物治療無效,放在老水中靜養一段時間就痊癒了。有的人認為是因為老水中含有某些對魚健康有益的成分,這種看法推測的成分較多,缺乏實驗依據,但老水養魚生病少,有病恢復也快,是許多人的經驗之談。

有位魚友到相熟的水族店買魚,和店主聊起來,店主問:你猜我這店裡什麼東西最值錢?魚友很有信心地說,一定是過背,店主搖頭說,再猜。

魚友仔細看了看,這里的魚除了過背,都很普通,實在看不出有更值錢的魚。最後,店主指著那幾口缸說,這里最值錢的就是那幾缸水!這幾缸水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店主解釋說,這幾缸水看起來和別的店裡的水沒什麼分別,但對魚就不一樣了,同樣的魚放進這些缸里,就比在別的缸里狀態好,不僅食慾特別好,而且少生病,色彩也更鮮艷,有些魚病得很重,眼看沒救了,放到這些缸里,十有八九能治好。

魚友問,這水是從哪裡來的?店主告訴他,就是普通的自來水,和隔壁幾家水族店用的水完全一樣。魚友又問,那是什麼原因?店主笑而不答。

是不是店主吹牛?

也許。但水質的差別是客觀存在的,要獲得一缸合格的好水不難,但要得到各方面都特別優異的水,就很難了。

珍貴的好水,是不能單靠幾種測試劑來衡量的。

有的人換水,直接往缸里兌沒經過任何處理的自來水,也看不出有害的影響,但和經過曝氣或活性炭處理的水相比,肯定存在水質上的差異;有的魚喜歡弱酸性的軟水,但用硬度和PH值較高的水來養,也照樣養得活;有的過濾器里,就一塊濾棉,魚也很少死;有的人根本不懂硝化細菌,不經過開缸階段就放魚,也挺順利的,等等。

如果由此斷言:自來水可以不除氯,PH和硬度沒必要調整,什麼過濾、開缸,根本就沒那麼多講究??未免太輕率了。

養魚一個人有一個人的養法,有的人要求不高,確實沒有那麼多講究,有的人想進一步提高,在水質上做文章,也順理成章。

前面的帖子是寫給這些人看的。用測試劑做標准,經過處理的自來水可說是標準的好水,但我認為它只是合格的好水。

有的缸,過濾器就一兩塊濾棉,這樣養魚行嗎?完全可以,我有一個朋友就是這樣養七彩的。

只要你少投喂,每天換水,就可以把有害物質控制在比較低的水平上,這樣的水已經有一定生物自凈能力,雖然從指標上看差一點,也可以算合格的好水。如果生物過濾再強一點,就不用每天換水,如果某一天早上,你發現魚的食慾欠佳,說明應該換水了。

有了強大的硝化系統,水中的氨和亞硝酸降低到不可測,你的水質就前進了一步,恭喜您,加10分。如果水質清澈,水面無油膜,硬度和PH值適當,再加5分。

要是能把NO3和PO4也控制在極低的水平上,那就相當不簡單了。要達到100分的最高境界,恐怕沒有人能做到,但爭取80分以上,還是有可能做到的。

水質的評價,受到測試手段的限制,很多時候要靠觀察,靠感覺。除了可測試的物質以外,水裡還有什麼東西,誰能說清楚?

例如,有害菌的數量、殘余的有機物成分及其含量、各種酶、微生物的代謝產物(包括抗菌素、激素、毒素等),要想對水質做全面的評價,恐怕專業的實驗室也無能為力。不過,我們可以根據魚的表現對水質作大致的判斷。

水好魚的狀態就好,具體怎樣判斷,不是幾句話能說清的,有些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不過,有兩個方面是觀察的重點,一是看魚的外表和活動情況,二是看魚的吃食情況。有人說七彩吃食喜歡吞吞吐吐,但多數人認為這說明七彩的狀態不佳,就個人的觀察,七彩差不多吃飽時,吃餌的頻率會降低,並伴有打鬥和驅趕的現象,但一般也不會吞吞吐吐。另外,養一些對水質比較敏感的魚種,也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正確判斷魚有病還是水質有問題,一般可以通過換水來驗證,在大多數情況下可以據此作出判斷。

硝化細菌的歷史已經非常久遠了,但和其它微生物相比,它們的種類極少,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們具有強大的競爭力和適應各種環境的能力,因此,只要提供適當的條件,硝化系統的建立基本上是沒有問題的。

但如果把硝化細菌的這個特點推廣到其它菌種,就必須非常小心了。要推翻生物種群的分布存在普遍差異這個生物學的一般結論,並不是那麼容易的。

㈣ 處理以後的生活污水能養魚嗎達到1級標准了

我是學環境的。按說,能達一級標准,肯定理論上能養魚了。但是就是大版家說的心理上的問題。權如果吃你魚的人不知道你的魚是用處理過的污水養的,那什麼問題也沒有。我記得我家鄉還有人用大糞喂魚的呢,吃了也沒事,惡心吧。
水質指標,太多了,你就動動手,自己去圖書館或網上查查吧,有的是!

㈤ 池塘養魚氨氮的標准

我國《漁業水質標准》標准中規定非離子氨氮含量應不超過0.02 mg/L,但在實際養殖環境中往往很難達到,根據有關研究結果,池塘中非離子氨氮含量應該控制在0.2 mg/L以下。非離子氨氮含量與pH值、水溫、鹽度密切相關,應注意總氨氮與非離子氨氮含量的換算。

㈥ 經過處理後的廢水如果養魚的話,有什麼具體參數嗎

一般說來,最重要的就是重金屬的含量,因為廢水中,含有很多的金屬離子,你一定要檢測一下,如果超標的話,你就用化學試劑,將他反應,一般是將其變為鹽沉澱。
二,重點檢測其PH值,有些工廠的廢水可能會超標。
三,蕭酸 亞蕭酸 磷 的含量也要檢測,你可以請你當地的水產站給你檢測,他們都有這些設備。
具體參數
項目
序號 項 目 標 准 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色、臭、味
漂浮物質
懸浮物質

pH值
溶解氧

生化需氧量(五天、20℃)
總大腸菌群








氰化物
硫化物
氟化物(以F-計)
非離子氨
凱氏氮
揮發性酚
黃磷
石油類
丙烯腈
丙烯醛
六六六(丙體)
滴滴涕
馬拉硫磷
五氯酚鈉
樂果
甲胺磷
甲基對硫磷
呋喃丹 不得使魚、蝦、貝、藻類帶有異色、異臭、異味
水面不得出現明顯油膜或浮沫
人為增加的量不得超過10,而且懸浮物質沉積於底部後,
不得對魚、蝦、貝類產生有害的影響
淡水6.5~8.5,海水7.0~8.5
連續24h中,16h以上必須大於5,其餘任何時候不得低於3,
對於鮭科魚類棲息水域冰封期其餘任何時侯不得低於4
不超過5,冰封期不超過3
不超過5000個/L(貝類養殖水質不超過500個/L)
≤0.0005
≤0.005
≤0.05
≤0.1
≤0.01
≤0.1
≤0.05
≤0.05
≤0.005
≤0.2
≤1
≤0.02
≤0.05
≤0.005
≤0.001
≤0.05
≤0.5
≤0.02
≤0.002
≤0.001
≤0.005
≤0.01
≤0.1
≤1
≤0.0005
≤0.01

㈦ 養魚專業標准

淡水魚類養殖的基本概念
  淡水魚類養殖是將魚種投放到水體並加以一定的飼養管理,或對水體中的魚類資源進行繁殖和保護,從而獲得高產量魚的生產方式。目前中國的淡水魚類養殖品種有30餘種,根據養殖魚類的特點,水體條件,以及養殖措施等,淡水魚類養殖分為如下方式:
  根據養殖魚類對水溫的要求分類:溫水性魚類養殖,一般水溫為15_30℃,如鯉魚、草魚、鰱、鱅、鯽和團頭魴等;冷水性淡水魚類養殖:一般適溫為10_20℃,如虹鱒、細鱗魚等;熱水性魚類養殖:一般適溫為18_30℃,如羅非魚、淡水白鯧等。
    2. 根據養殖水體條件,養魚種類和規格、水域類型及養殖措施,淡水魚類養殖又分為如下方式:
  a. 靜水養魚和流水養魚
  b. 單養、混養和套養 
  c. 池塘養魚、稻田養魚、河道養魚、湖泊養魚、水庫養魚、網箱養魚、圍網與圍欄養魚及工廠化養魚等。 
  d. 精養、半精養、粗養等。 
    3.以下就池塘魚類養殖技術的重要環節,做一要述。 
    池塘養魚 
  池塘養魚是中國大部分地區使用的養魚方式,目前產量約占淡水養魚的60%以上,具有投資小、收益大、見效快、生產穩定等特點。 
    魚池條件: 
   面積:一般成魚池面積為5_10畝,這樣易於管理。親魚池、魚苗池、魚種池以3-5畝為宜。 
   水深:一般成魚池水深2_3米。北方的越冬池以嚴寒最厚冰層以下1.5-2米為宜。魚苗池、孵化池水深為1.0_1.5米為宜。魚種池一般要求水深1.5-2.0米。 
    水質:水源充沛、水質良好是養魚的根本條件。 
   底質的要求:池塘底質最好是壤土,砂壤土,其次是黏土。 
    4.放養前的准備工作 
   休整池塘,清除池底雜草、雜質、平整池塘。 
   a.清塘消毒 
   土法清塘:即冬季排干水,通過池底凍結、乾燥和爆曬來清除敵害,改良底質。 
    葯物清塘:可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 
   b.注水和培育水質 
   池塘消毒後,待葯物毒性消失,即可住新水,在魚種放養前7_10天,既投基肥,培育水質。 
    5. 魚種放養 
  放養大規格魚種是池塘養魚的一項高產措施。大規格魚種具有抗病力強,成活率高,生長迅速的特點。在池塘飼養條件下,草魚一般放養體重0.25公斤的魚種,經過4個月飼養到秋季可達規格0.5_0.75公斤,如放養0.5_0.75公斤的可長到1.0_1.5公斤。鰱鱅魚一般放一齡魚種,12_18厘米規格,到出塘可達0.5_0.75公斤。其他魚如鯉魚、鯽和團頭魴都放養一齡魚種,密度偏稀一些,規格為12_14厘米左右,經過幾個月的飼養,鯉魚可達規格0 .5公斤,團頭魴150_350克,鯽魚100克以上。
    6.高產放養模式: 
  各地根據多年養殖經驗,經過科學總結,制訂了許多放養模式,在此不一一列舉。在此僅介紹80:20放養技術: 
   1). 用上述標准方法准備池塘。 
   2). 將規格均勻一致的能攝食顆粒飼料的魚類(如鯽魚)的魚種和規格比較均勻的濾食性魚種(如鰱魚)放入已准備好的池塘中,大致分別占總產量的80%和20%。 
   3). 以一種營養完全、物理性狀好的顆粒飼料,按規定的計劃和方法飼喂80%的魚類。 
   4). 在整個養殖周期中,始終將池塘水質維持在一個不會引起魚類應激反應的水平。 
    5). 在收獲時,主養魚(80%)的個體應大小均勻、達到上市規格。 
    7.魚種放養密度 
  各地使用的放養密度應根據池塘條件因地制宜。對於首次採用80:20池塘養魚技術的養殖者,每畝水面收獲時主養魚的重量不超過以下的限量: 
  a. 在增氧受限制、不能沖水的池塘,其魚重量定為167公斤; 
  b.在增氧不受限制、沖水受限制的池塘,其魚重量定為267公斤; 
  c.在增氧和沖水均不受限制的池塘,其魚重量定為400公斤; 
  d. 連同配養魚20%的重量,a、b、c三類池塘的總產魚重量分別為209公斤、333公斤和400公斤。 
  e. 若希望出塘平均規格為500克,則a、b、c三類池塘放養魚總數量分別為418尾、666尾和800尾。其中主養魚佔80%,配養魚養魚佔20%。 
    8.池塘養魚的飼養管理 
  好的管理是養殖成功的重要因素。養殖的最終目的是獲得最大的利潤。最大的利潤是通過維持生產成本與魚種的質量和數量、飼料的質量和投喂量、環境質量之間的平衡來取得的。科學的飼養管理具體可概括為以下八個方面: 
  a.經常巡塘,觀察池塘中魚群動態 每天早、中、晚巡塘,黎明前觀察魚類有無浮頭現象,浮頭的程度如何;日間可結合投餌和測水溫等工作,檢查魚活動和吃食情況。在高溫季節,天氣突變時,魚類易發生嚴重浮頭,還應在半夜前後巡塘,以及時制止嚴重浮頭,防止泛池。 
 

㈧ 怎樣處理高密度養魚廢水

一、水產養殖需要過環保關

在過去,養魚幾乎跟環保沒有什麼關系。但現在不一樣了,不僅魚塘的水不能夠外排,即使是存留在自己魚塘中的水質如果不做防滲防溢處理,環保也是一樣要管的。

特別是現在隨著高密度魚蝦、蛙、龜鱉等的養殖,大量飼料的投喂帶來了更嚴重的水質污染,不僅養殖水質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磷等濃度高,腥臭味和藻類也非常嚴重,導致水產動物疾病頻發,不斷用葯,但還是控制不住大量的死亡等情況。最關鍵是,這種惡劣的水質由於需要大量的不斷換水,導致帶來的環保問題非常嚴重,環保部門目前已經嚴格進行管理。對現有的魚塘要求整改、對新建的魚塘必須通過評審(建設時需要提供廢水的處理工藝等)才能進行養殖。

二、低成本解決工藝達到的效果

小編下面就給大家提供完整的低成本水產養殖廢水處理工藝,這個工藝不僅僅是給環保看的,關鍵是非常實用,廣泛用於高密度養殖各種魚類、蛙類、龜鱉類等,運用後能夠達到如下效果:

1.養殖環境腥臭味下降80%以上。

2.養殖水質改善明顯,減少換水頻率。

3.水產動物腸道和皮膚疾病顯著減少,死亡率明顯減少。

4.廢水通過幾個簡單的水池處理即可達到農灌水標准(COD、氨氮、總磷、懸浮物達標)。

三、基本的設施

除正常的水產動物養殖的基本設施外,還需要3個廢水沉澱微生物處理池,以及水稻田和普通魚塘作為輔助(因為當前的大部分地方環保政策,即使處理達標也不可以對外排放,但排放到自己的水田或一般以低密度且水草為主的魚塘中,再排出到外面或者循環使用就沒有問題)。

四、實施說明

1.新水入口處長期滴入激活的「養殖場污水生物處理劑」(每1500立方水體每3天使用1kg)或者每5-10天使用1次「富養魚塘強力凈水劑」(每1500方水體每天使用500g的量)。確保高密度水產養殖池水不富營養化,這樣可以減少換水頻次和用水量。這些微生物菌劑不會對水產動物產生副作用,還有保護皮膚等的功效,且水體活爽度明顯改善,腥臭味顯著降低。

2.飼料中長期添加專業復合益生菌「高密度水產養殖專用復合益生菌」,500g拌料100公斤,提高飼料消化吸收率節約飼料成本,能夠從源頭減少排放,且對水產動物腸道保健效果顯著。

3.集污池根據實際情況是否做固液分離,無很多渣和大的固態物可以不用固液分離。在這個地方需要長期加入激活的「養殖場污水生物處理劑」激活菌液,在這里根據廢水的濃度調節加入量,一般1kg「養殖場污水生物處理劑」可以處理500立方左右甚至更多。3級沉澱微生物處理池大小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一般日換水1000立方為例,每個處理池大約在300-500立方即可。每個池用一半面積(出水口方向)種植水生植物(如水葫蘆)用於提高凈化能力。

4.凈化池其實就是種植水稻等水田或者種植水草低密度養魚的水池,通過前面的處理只需要稍微有一定的面積(原則上越大越好,分成多級更好)進行簡單的凈化即可達標農灌水標准,可以用於循環用水或者對外排放(如果允許的話)。

通過上述基礎設施與全程微生物技術的加入,就可以達到非常滿意的效果。且運用微生物產品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計,因為使用後節約的飼料和葯物、減少死亡帶來的效益要遠遠大於投入的微生物使用產品的開支。

㈨ 養魚的水質有什麼要求


觀賞魚

俗話說「養魚先養水」,水質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魚兒的壽命健康。那麼,什麼顏色的水會更適合養魚呢?怎樣的水才能被稱之為「好水」呢?為此,作為一名資深的養魚者,一定要懂得如何觀察水質的顏色,辨別水質的好與壞。
從專業科學的角度來看:
1.當水呈現褐色的時候,就表示水中的腐殖質比較多,此時的水是呈酸性的;
2.當水質環境呈現淡紅色的時候,就代表水中的溶氧量比較低,浮游植物少而水蚤則比較多;
3.當水變成黃綠色的時候,此時水環境中的浮游植物是比較多的,特別是硅藻多,而綠藻則比較少。
如果,你的水是無色透明的,那這一般多為純凈水。作為一名專業的養魚者,一般不會直接用這種水來養魚(比如說,純凈的自來水,井水,這些都不能直接用來養魚哦。)。
曾經有網友總結過:當水變成茶褐色、黃綠色、草綠色、青色的時候,這是比較適合養魚的時候。反之,如果水環境呈現藍綠色、灰黃色、淡紅色的時候,這都是不適合養魚的時候。

㈩ 養殖污水排放標准有哪些

目前養殖污水排放相關國家標准有《污水綜合排放標准》、《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准》、《農田灌溉水質標准》。浙江省、山東省和廣東省已制定了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地方標准。

我國於1996年發布了《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 8978—1996),規定了69種水污染物最高允許排放濃度及部分行業最高允許排水量,其中與養殖污水有關的污染物指標及其限值如下表所示。

污染物 稻田 旱地 蔬菜BOD5(毫克/升) 60 100 40,15COD(毫克/升) 150 200 100,60SS(毫克/升) 80 100 60,15大腸菌(個/100毫升) 4 000 4 000 2 000,1 000蛔蟲卵(個/升) 2 2 2,1氯化物 350鉛 0.2砷,鉻 0.1鎘 0.01汞 0.001

閱讀全文

與養魚廢水達標標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濾芯總凈水量3m3表示什麼 瀏覽:880
選礦廢水與采礦廢水各有什麼特點 瀏覽:908
飲水機矮怎麼辦 瀏覽:594
除垢可以用草酸嗎 瀏覽:835
去除水壺中水垢 瀏覽:611
什麼自來水凈化器好用 瀏覽:910
沼氣廢水怎麼做 瀏覽:94
目前武漢市有哪些污水處理廠 瀏覽:247
反滲透去除什麼離子 瀏覽:566
建築業污水處理費怎麼徵收 瀏覽:666
軒逸經典的空調濾芯是什麼樣的 瀏覽:81
凈水器上濾盒放在什麼位置 瀏覽:719
凈水器水滿了怎麼辦 瀏覽:525
為什麼純凈水是189升 瀏覽:176
櫻慈凈水器怎麼更換濾芯 瀏覽:771
廢水主要來源於 瀏覽:539
污水c0dm9l代表什麼 瀏覽:893
陶氏反滲透膜計算方法 瀏覽:863
煎煮法蒸餾法 瀏覽:456
如何使用凈水器濾芯 瀏覽: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