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環境工程實習參觀各種污水處理廠和自來水廠的的目的和意義是什麼
主要應該為了,學習了解各種污水處理工藝過程,了解各工藝過程的專作用和污水處屬理效果,結合書本學習內容客觀增加對污水處理工藝的感性認識。參觀各種污水處理廠和自來水廠,學習對同種污水或各種污水處理的方法過程,以及污水處理的有效性。
2. 怎樣才能參觀污水處理廠
直接去就可以,帶好單位或者學校的介紹信或其他身份證明資料。有很多污水處理廠不正規,所以沒有身份證明資料,是不會讓你進去的。
3. 市民走進污水處理廠,一起見證污水如何變清水
水是一個城市的命脈。隨著城市人口的增長,水資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而烏魯內木齊這個資源型缺水容城市,對水資源的渴求自不待言。
有水就有生態,污水用起來才能創造生態。污水經過「二次加工」,能緩解城市用水供需矛盾,防止城市水污染。
再生水作為最理想的「城市第二水源」,加大再生水的利用率已成為城市化進程中的必然選擇,烏魯木齊市也不例外,將污水處理成再生水,為綠化、景觀、工業用水等開辟新的水源,以緩解城市用水壓力。
連日來,天山網記者通過走訪烏魯木齊市的污水處理廠、再生水廠以及排水公司等污水排放、處理鏈條上的各工藝流程和相關單位、人員,向公眾揭開污水排放、處理及再生水利用的神秘面紗,引起對污水關注的同時,喚起人們的生態環保意識。
4. 走進污水處理廠 看污水如何變清流
水是一個城市的命脈。隨著城市人口的增長,水資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而烏魯木齊這個資源型缺水城市,對水資源的渴求自不待言。
有水就有生態,污水用起來才能創造生態。污水經過「二次加工」,能緩解城市用水供需矛盾,防止城市水污染。
再生水作為最理想的「城市第二水源」,加大再生水的利用率已成為城市化進程中的必然選擇,烏魯木齊市也不例外,將污水處理成再生水,為綠化、景觀、工業用水等開辟新的水源,以緩解城市用水壓力。
連日來,天山網記者通過走訪烏魯木齊市的污水處理廠、再生水廠以及排水公司等污水排放、處理鏈條上的各工藝流程和相關單位、人員,向公眾揭開污水排放、處理及再生水利用的神秘面紗,引起對污水關注的同時,喚起人們的生態環保意識。
今日起推出關注污水系列報道第一篇《走進污水處理廠 看污水如何變清流》
天山網訊(記者馬少賓攝影報道)市民家中排放的污水,是如何一滴滴變成再生水,被再次用於綠化灌溉和工業用水呢?
12日4日,記者相繼走訪了烏魯木齊市七道灣污水處理廠和城北再生水廠,探訪污水還清再生過程。
高密度沉澱池中正在處理的污水。
污水處理廠:處理污水達到二級標准後排放
從市政排水管網輸送到污水處理廠的污水,首先要接受廠外預處理站的安檢,這是一道柵欄,將與污水一同流進來的塑料、樹葉等固體雜物,攔在格柵外。
進入格柵的水,一些雜質被細小的網格再次阻攔,隨後經過加壓,水流進曝氣沉砂池。此時的污水依然渾濁,在鼓風機的作用下,水中的雜質和泥沙在此沉澱。
此後,污水流進氧化溝,在這里,污水將停留20多個小時,與這里的微生物部隊作戰,通過生物降解,殺死水中含有的大量的微生物細菌,進行深度凈化。
最後,污水進入不停運轉的「大磨盤」——終沉池。經過最後沉澱,消毒後,水質達到二級標准排放出來。
烏魯木齊昆侖環保集團有限公司生產技術部經理朱揚介紹,污水處理廠處理後,達到二級標准排放的污水進入再生水廠,進行深度處理。
朱揚透露,七道灣污水處理廠目前日污水處理能力為7萬立方米,正在進行提標改造,提標後也能達到一級A排放標准。
這些有點像魚池的濾池是曝氣生物濾池中的反硝化濾池。
再生水廠:達到一級A排放標准回用或排放
城北再生水廠接收的就是與之一牆之隔的河東污水處理廠排放的二級標準的污水。
「你看這個水顏色雖然略有些發黃,但比較清,這是污水處理廠處理後達到二級排放標準的污水。」城北再生水廠黨支部書記李范嶺說,再生水廠進行的是污水深度處理,核心工藝是脫氮脫磷。
曝氣生物濾池中正在被處理的污水。
污水進入再生水廠,首先進入曝氣生物濾池。
曝氣生物濾池,由六個硝化濾池和四個反硝化濾池組成,通過硝化、反硝化作用在過濾污水的同時去除氨氮。
李范嶺表示,與普通活性污泥法相比,曝氣生物濾池具有有機負荷高、佔地面積小、投資少、不會產生污泥膨脹、氧傳輸效率高、出水水質好等優點。
硝化濾池中,微黃色的污水翻騰著,水面上覆蓋了一層厚厚的泡沫,這里的污水已經聞不到一點臭味。
李范嶺介紹說,將污水中的氨氮轉化為硝酸鹽氮,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氣,通過鼓風機在池底加氧,讓空氣與水充分接觸。有泡沫,說明水質不好。
隨即,污水進入反硝化濾池,通過反硝化菌,將把水中的硝酸鹽氮轉化為氮氣,排放到大氣中。
「這是一個厭氧環境下進行的耗能反應,需要在濾池中加甲醇,以不斷提供能量。」李范嶺說。
接下來,完成脫氮處理的污水進入高密度沉澱池,進行脫磷處理。
高密度沉澱池中加了混凝劑和絮凝劑,混凝劑與水中的磷發生化學反應後沉澱,而絮凝劑則把水中的懸浮物吸附後沉澱,讓水變得清澈。
李范嶺將一瓶經過脫磷處理的污水和一瓶礦泉水放在一起對比,發現除了污水的顏色不夠透明外,肉眼已基本分辨不出兩者的差別。
「經過處理的污水,看起來和礦泉水沒啥區別,但還需要對它進行最後的紫外線消毒處理,讓水中的大腸桿菌等達到國家標准。」李范嶺說,最終從再生水廠排放或回用的污水達到了國家一級A排放標准,根據景觀、工業用水等不同的利用需求進行處理,就能利用了。
目前烏魯木齊市已建成集中污水處理廠18座,設計處理污水能力是每天109萬立方米,城市排水管網總長約2217公里。2016年全市污水處理廠的處理量約為1.86億立方米,回用量3151萬立方米,再生水回用率17%。
5. 參觀污水處理廠實驗報告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在課堂上,我們學習了很多理論知識,但是如果我們在實際中不能靈活運用,那就等於沒有學。實習就是將我們在課堂上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戰中。我們怎樣才能把課本上的知識靈活恰當的運用到生活、工作中去,成為對別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呢?我們怎麼才能適應當今飛速發展的社會,怎樣才能確定自己的人生坐標,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呢?抱著這種想法,我在2010年11月18日參觀了威立雅水務公司,並產生了許多想法,帶著想法走進了企業。在黃錦勇老師的帶領下,開始了本專業的第一次實習。
2002年,威立雅水務對處理能力為30,000立方米/日的香洲一期現有設施採用AOT(Acquire-Operate-Transfer購入-運行-移交)模式進行購買。作為香洲一期設施的擴展,採用BOT(Build-Operate-Transfer建設-運行-移交)模式新建一個設計能力為50,000立方米/日的香洲二期污水處理廠。為了給這個現代的、不斷發展中的地區提供最佳的污水服務,威立雅水務採用BOT(Build-Operate-Transfer建設-運行-移交)模式新建一個設計能力為50,000立方米/日的全新設施—北區污水處理廠。該水廠在2005年竣工並採用了最先進的污水處理技術。污水廠位於珠海市香洲區,擁有50,000立方米/日的處理能力。
我們到達珠海威立雅水務處理管理有限公司後,裡面的工作人員首先對我們進行安全介紹。隨後,我們戴上口罩,在工作人員帶領下開始參觀各個水務處理工藝。首先映入眼簾的構築物是輻流式二沉池,聽裡面的工程師介紹,二沉池的作用是接收上一級污水處理構築物流進去的污水,實現污泥濃縮、泥水分離的。接下來的是這個污水處理廠的核心處理工藝——氧化溝工藝,氧化溝法同時具有完全混合和推化溝的曝氣裝置並不分布於整個溝中,只在局部的幾具點進行曝氣,使其在某段中具有推流式的特點,污水在整個循環過程中經歷了溶解氧量的變化,並發生硝化與反硝化的反應,並且出具有一定的除磷能力。由於停留時間長,出水水質好,而且比較穩定;同時活性污泥的泥齡長,污泥自身消解進行的較好,因而產泥量小,污泥沉降性好。流式的特點,污水一進入氧化溝就被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循環通量所稀釋,使期具有相當高的承受水質和水量沖擊負荷的能力,同時也減少了有機負荷,運行和處理效果較穩定。以上是工程師的介紹,但是我認為,氧化溝法佔地面積較大,在珠海這類宜居環境不適合(純屬個人想法)。氧化溝過後看見的是曝氣沉砂池,曝氣沉砂池 是一長形渠道,沿渠壁一側的整個長度方向,距池底60-90cm處安設曝氣裝置,在其下部設集砂斗,池底有i=0.1-0.5的坡度,以保證砂粒滑入。由於曝氣作用,廢水中有機顆粒經常處於懸浮狀態,砂粒互相摩擦並承受曝氣的剪切力,砂粒上附著的有機污染物能夠去除,有利於取得較為純凈的砂粒。 在旋流的離心力作用下,這些密度較大的砂粒被甩向外部沉入集砂槽,而密度較小的有機物隨水流向前流動被帶到下一處理單元。另外,在水中曝氣可脫臭,改善水質,有利於後續處理,還可起到預曝氣作用。這個構築物給我的最大印象就是臭味大,同時,我也充分理解了作為環保工作者,要不斷鍛煉自己,使自己對異味具有一定的抗性。接下來就是調節池,此構築物主要起到均質,調節水量的作用。此外,整個污水處理系統的構築物還包括格柵,污水泵房,以及污泥處理系統等。污泥處理系統的異味也很重,當時,我還沒有學習專業課,我記得我問了該廠的工程師:為什麼污泥是臭的?後來我知道了:厭氧消化過程產生的硫化氫等有臭味的含硫氣體,還有其他反應過程產生的氨氣、脂肪酸等氣體都是造成臭味的原因。
通過實習,使我們學習和了解污水處理的全過程以及組織管理等知識,培養我們樹立理論聯系實際的工作作風, 以及現場中將科學的理論知識加以驗證、 深化、鞏固和充實。並培養我們進行調查、研究、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 能力,為後繼專業課的學習、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打下堅實的基礎。通過實習, 拓寬我們的知識面,增加感性認識,把所學知識條理化系統化,學到從書本學 不到的專業知識,並獲得本專業國內、外科技發展現狀的最新信息,激發我們 向實踐學習和探索的積極性,為今後的學習和將從事的技術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實習是與課堂教學完全不同的教學方法,在教學計劃中,實習是課堂教學 的補充,生產實習區別於課堂教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講授,學生領會,而實習則是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自己向實際學習,從而使自己認識到要做一名 合格的環保工作者要認識到環境的重要性, 要意識到自己肩上的責任是多麼重大, 我們有 必要認真學習專業知識並掌握好所學的專業知識, 並通過不斷的實踐來磨練自己, 使得所學 到的專業知識可以融會貫通,懂得學以致用,讓自己真正成為一名合格的環境工作者!
6. 參觀晉城污水處理廠的心得體會
參觀污水處理廠有感
2011年11月20日,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參觀了位於晉城市區的污水處理廠。參觀以後我們頗有感觸。
到達目的後,我看到的污水處理廠要比我想像的好得多,地面干凈整潔,四周綠樹成蔭,奼紫嫣紅,和我們想像中的污水處理廠差別很大。在解說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新建廠區的污水處理流程。我們看到了污水轉變成中水的過程,也了解了細菌在污水處理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下面我談一下我參觀污水處理廠的心得體會。
中國是一個乾旱缺水嚴重的國家。淡水資源總量為28000億立方米,佔全球水資源的6%,僅次於巴西、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國的1/5,在世界上排名121位,是全球13個平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它主要體現在分布不均上面:我國是季風性氣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非常乾旱,尤其是在北方。
水是自然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所有生物的結構組成和生命活動的主要物質基礎。從全球范圍講,水是連接所有生態系統的紐帶,自然生態系統既能控制水的流動又能不斷促使水的凈化和循環。因此水在自然環境中,對於生物和人類的生存來說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隨著人口的增長,工農業生產的不斷發展,造成了水資源供需矛盾的日益加劇。從本世紀初以來,到 70年代中期,全世界農業用水量增長了7倍,工業用水量增長了21倍。中國用水量增長也很快,至70年代末期全國總用水量為4700億立方米,為建國初期的4.7倍。其中城市生活用水量增長8倍,而工業用水量(包括火電)增長22倍。北京市70年代末期城市用水和工業用水量,均為建國初期的40多倍,河北、河南、山東、安徽等省的城市用水量,到70年代末期都比建國初期增長幾十倍,有的甚至超過100倍。因而水資源的供需矛盾就異常突出。由於水資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銳,產生了許多不利的影響。首先是對工農業生產影響很大,例如 1981年,大連市由於缺水而造成損失工業產值6億元。
在中國15億畝耕地中,尚有8.3億畝沒有灌溉設施的乾旱地,另有14億畝的缺水草場。全國每年有 3億畝農田受旱。西北農牧區尚有4000萬人口和3000萬頭牲畜飲水困難。其次對群眾生活和工作造成不便,有些城市對樓房供水不足或經常斷水,有的缺水城市不得不採取定時、限量供水,造成人民生活困難。其三,超量開采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位持續下降,水資源枯竭,在27座主要城市中有24座城市出現了地下水降落漏斗。 最近這些年南方也頻頻出現乾旱的情況,比如去年發生在我們雲南的50年不遇的特大乾旱。它導致了許多地方農作物和牲畜因乾旱而死。昆明的許多地方也出現乾旱導致的種種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水資源的回收再利用,水資源的循環就顯得非常重要。現在,昆明以把新建污水處理廠,提高水資源利用率作為今後環境發展的重要環節。
那麼我們要怎樣保護水資源呢?
首先,要樹立惜水意識,開展水資源警示教育。長期以來,大多數人們普遍認為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聚寶盆」,使用中揮霍浪費,不知道自覺珍惜。其實,地球上水資源並不是用之不盡的,尤其是我國的人均水資源量並不豐富,地區分布也不均勻,而且年內變化莫測,年際差別很大,再加上污染嚴重,造成水資源更加緊缺的狀況,黃河水多處多次斷流就是生動體現。國家啟動「引黃工程」、「南水北調」等水資源利用課題,目的是解決部分地區水資源短缺問題,但更應引起我們深思:黃河水枯竭時到哪裡「引黃」?南方水污染了如何「北調」?所以說,人們一定要建立起水資源危機意識,把節約水資源作為我們自覺的行為准則,採取多種形式進行水資源警示教育。
其次,必須合理開發水資源,避免水資源破壞。水資源的開發包括地表水資源開發和地下水資源開發。水在開采地下水的時候,由於各含水層的水質差異較大,應當分層開采;對已受污染的潛水和承壓水不得混合開采;對揭露和穿透水層的勘探工程,必須按照有關規定嚴格做好分層止水和封孔工作,有效防止水資源污染,保證水體自身持續發展。 具體措施有以下幾點:
大力發展綠化,增加森林面積涵養水源。森林有涵養水源、減少無效蒸發及調節小氣候的作用,具有節流意義。林區和林區邊緣有可能增加降水量,具有開源意義。
提高水資源的綜合利用,水在同一空間是有綜合利用的特點。水庫可以蓄洪,也可以養殖水生動植物,大的水面可以通航,有些水體還可開辟旅遊。水力發電用過的水,可以用於灌溉。渠系和田間滲漏的水,可以地下抽出利用,從地下抽出的水,還可以灌區下游重復抽出,重復利用。新疆是乾旱地區,沒有灌溉就沒有農業,設法提高河流引水率,要排好上下游用水關系,等於開辟水源。
調水工程。由於地理、氣候特點,地區間水的分配並不平衡。利用自然因素及人工改造,把豐水區的水調至缺水區,是解決水源不足,開辟新的經濟區的有效手段。
水資源的保護。水資源被污染,使本來可以利用的水變為不能利用的水,實際上等於減少了水資源。目前世界上已有40%的河流發生不同程度的污染,且有上升的趨勢。
城市開發利用污水資源,發展中水處理,污水回用技術。城市中部分工業生產和生活產生的優質雜排水經處理凈化後,可以達到一定的水質標准,做為非飲用水使用在綠化、衛生用水等方面。
發展和推廣節水器具。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目前有便器水箱近4000萬套和大量的其它衛生器具,每年因馬桶水箱漏水損失水量上億立方米。
強化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的法制建設和宣傳工作,增強全民的節水意識,使人們自覺認識到水是珍貴的資源,擯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陳腐觀念,一個珍惜水資源、節約水資源和保護水資源的良好社會風尚開始形成。
這次參觀污水處理廠讓我感受到了水資源的缺乏與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保護水資源,首先要全社會動員起來,改變傳統的用水觀念。要使大家認識到水是寶貴的,每沖一次馬桶所用的水,相當於有的發展中國家人均日用水量;夏天沖個涼水澡,使用的水相當於缺水國家幾十個人的日用水量;水龍頭沒有擰緊,一個晚上流失的水則相當於非洲或亞洲缺水地區一個村莊的居民日飲用水總量 這絕不是聳人聽聞,而是聯合國有關機構多年調查得出的結果。因此,要在全社會呼籲節約用水,一水多用,充分利用循環水。
7. 參觀污水處理廠可以提哪些問題(要有深度些)謝謝各位了!
1、進出水來廠水質變化源情況,即COD、BOD變化范圍。TN在冬季是否能達標?TP出水范圍?加化學除磷後TP出水?
2、泵站在不同峰值(季節、時段)控制運行方式?
3、細格柵、沉砂池沉砂顆粒徑范圍?水頭缺失?
4、主體工藝,主要是污泥齡、污泥負荷、SVI、污泥深度、水力停留時間、迴流比~要因工藝不同而定。
如果AAO的基本按上就可以了,如果SBR系列的直接問工藝操作運行模式?如果是氧化溝要問厭氧區的設置,水力循環次數及充氧效率?如果是膜工藝MBR的話,問膜材料,氣水比或者膜清洗等等。
5、二沉池要問堰負荷?周進周出,還是中進周出?有沒有浮泥問題?溶解氧含量等等
6、消毒,如果是UV問一下,劑量及紫外燈管維護,如果是二氧化氯,問一下投加量及加葯系統等
7、污泥脫水間要問污泥含水率變化,脫水率?機械葯劑都在范圍
8、深度處理要問濾池濾速,水頭,濾料等等~
8. 參觀污水處理廠心得怎麼寫
參觀污水處理廠心得篇3
今天,老師組織我們大家去參觀x x x x x x x x污水處理廠。
廠區總佔地面積4.7公頃,主要納污范圍為三水區西南鎮老城區的生活污水,服務人口約13萬人。日處理污水約9萬噸。聽完廠長的介紹,我的心中產生了一個疑問:驛崗污水處理廠是如何一天處理約9萬噸污水的呢?帶著疑問,我們去了參觀。
首先,我們來到了一間屋子裡。這里有台大機器,機器有一個斜坡通向兩個深達6米的污水池,裡面裝著我們用過的污水,我一聞,好醜啊。聽工作人員姐姐講,這台大機器叫做粗格柵,用來過濾固體垃圾,污水池裡的污水經過處理後,就由潛污泵提升到細格柵和沉砂池去除污水中殘留的細小固體雜物。然後,我們來到了此次旅程的第二站:生化池。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裝著污水的大池子。污水經細格柵和沉砂池處理後就排到這里,由cass生物生化降解。
這里的污水比粗格柵里的污水干凈了一些,但水的表面還漂浮著一些東西。姐姐說那是由cass生物組成的污泥。最後,我們直接來到了出水口。污水經生化池處理後,再由消毒渠加氯消毒,就到這里排放出去。我們紛紛圍著出水口看。這時,我發現出水口的水有點發黃。葉廠長說那是因為水還有一些重金屬的緣故。參觀完後,進入有獎問答環節,工作人員問一個問題,誰答對了,就可以獲得獎品。最後,在場的所有學生都得到了一個筆記本。然後,大家高高興興地回家去了。
這次參觀污水處理廠,我感到了水資源的來之不易也感受到了節約水、珍惜水的重要。以後我一定要好好節約水、保護水、珍惜水!希望大家也和我一樣珍惜水源,造福後代。
9. 需要一篇參觀污水處理廠後的感想(日記形式)
水,是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不可缺少的物質條件。但在人們的傳統觀念中,往往認為水是最廉價、最豐富的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事實上,世界范圍內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資源是非常有限的。據聯合國糧農組織1995年的調查表明,全世界目前淡水用量為4.13萬億立方米,農業和工業用水分別佔用水總量的70%和25%,經專家測算,因人口增長,經濟發展,本世紀未全球淡水使用量將增至7萬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卻由原來的3000立方米降至2280立方米。就目前而言,擁有世界人口百分之四十的80多個國家正面臨水源不足,發展中國家有10億人喝不到清潔水,城市人口缺水問題也日益突出。水的問題已引起國際社會和各國政府的普遍關注。
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大量人口向城市集中,全球性城市缺水問題不斷加劇。我國許多城市也面臨著缺水的危機。據統計,在我國640個城市中,有300多個缺水,其中嚴重缺水的有108個,32個百萬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中,有30個長期受缺水的困擾。黨中央及國務院十分重視水資源保護和節水工作,提出了「開源與節流並重、合理配置水資源」的戰略方針,依法實行計劃用水,厲行節約用水的政策措施。
保護水資源,人人有責啊!我們是二十一世紀的未來,不要讓最後一滴水成為你的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