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浪費水的小故事
家屬區停水已經兩天了,五百多戶人家用水面臨危機,不要說大熱天每天得洗澡、喝水,就是洗菜、煮飯都成了問題。有人反映到物業管理辦,問什麼時候才能用上水。物管辦一位負責人說,地下水管爆裂,要恢復至少得一個星期。
缺水考驗著每一家住戶。家裡有勞動力的,大大小小,攜桶帶罐,不辭辛苦,跑到遠離家屬區三公里外的一口農村水井去挑水。
正當住戶們為停水一事傷透腦筋時,一天中午,家屬區突然開進來兩台拉水車,車上還裝了一個小喇叭,一路叫喊著「賣山泉水」。聽到叫喊聲,各家各戶,男女老幼,拎著盛水的用具,在進入家屬區的路道口排起了一條長龍。水不貴,一大桶才一塊錢,兩個小桶算一個大桶,住戶們覺得劃算。更讓他們高興的是,凡是用大桶盛水,賣水的人還負責把水送到家裡。住戶們嬉笑之餘,對賣水的人贊不絕口,說他們做了一件大好事。
就這樣,每天中午時分,兩台拉水車一前一後而且十分准時地開進了家屬區的路道口。有時用水多了,到了下午快下班時,兩台拉水車還要多跑一趟路,以解住戶們的燃眉之急。用了這些水的住戶們,都認為山泉水水質好,還帶著一種甜味,有益於人的身心健康。
買水的住戶中有一位退休的張老伯,他的兒媳婦前不久剛剛為他添了一個胖孫子,每天用水量很大。他覺得天天拿錢買水劃不來,於是,自各兒又跑到物業管理辦去詢問,打聽什麼時候可以用上自來水。物管辦的人說,張老伯你別急,我們正在派人搶修,過不了幾天就有水用了。張老伯沒法,只好每天花錢買水耐心等待。
說來也怪,打家屬區停水後,天氣也日漸悶熱,兩台拉水車每天拉兩趟根本不夠用。後來經住戶們強烈要求,兩台拉水車每天又多增加一趟,累是累了一點,但錢是賺夠了。
一晃一個星期過去,自來水管還沒有修好。張老伯等不及了,便命令自己的兩個兒子陪他一起到遠離家屬區的農村水井去挑水。
這天天氣特別炎熱。張老伯挑著桶子和兩個兒子頭頂烈日,一前一後朝農村的水井走去。剛走到村頭的一棵大樹邊,張老伯突然發現,平時來家屬區賣水的一台拉水車正在小溪邊灌水。他覺得很奇怪,便放下桶子,沿著堤岸來到小溪邊。
正在往車廂里灌水的是一個三十歲左右的青年農民,他見張老伯滿臉怒氣地朝他走來,知道事情已經敗露,便放下手中用來灌水的鐵桶,主動上前給張老伯遞上一支煙。張老伯沒有接,而是問那青年農民:「好小子!你每天賣給我們的山泉水就是從這里運走的?」
青年農民沒有答話,痴愣愣地像霜打的茄子蔫在那裡。
張老伯鐵青著臉,氣不忿兒地走近已經快要裝滿水的拉水車,轉了一圈之後,踅回到青年農民身邊,惡狠狠地質問道:「你這小子良心怎麼這樣壞?這水雖然很清,但能喝嗎?你把它當山泉水賣給我們,你的良心是不是被狗吃了?」張老伯口沫四濺,越說越氣憤。
「大伯!」青年農民怯生生地解釋道。「我今天是第一次來這里,正好被你發現,以前賣給你們的水都是真的,不騙你。」
張老伯不信:「第一次?我看見了是第一次,要是今天沒看到呢?不要把我當三歲小孩耍。告訴我,你為什麼要這樣做?」
「我……」青年農民張口結舌,半天說不出話來。
「你不說是不是?」張老伯馬上變了臉色。「你不說就跟我到家屬區走一趟,給所有住戶一個交代。」說完,把他的兩個兒子叫了過來。
青年農民見來了兩個身材魁梧高大的漢子,一下子嚇得跪在地上向張老伯求饒:「大伯,你老饒了我吧,我把實話告訴你!」
原來,家屬區的兩台拉水車是物業管理辦在水管爆裂後有意安排的,其中一台拉水的是物業管理辦主任的一位親戚,他們每天送水,還要給物管辦交二十元的管理費。青年農民起先賣的是真正的山泉水,後來用水越來越多,一時半刻又供應不到,他就打起了歪主意,趁人不備,就地取水,沒想到剛來這里就被張老伯發現。
張老伯聽到這里反問一句:「小子,你說的全是真話?」
「要是有半句假話,天轟雷劈!」青年農民對天發誓道。
「好!」張老伯一拍大腿斬釘截鐵地說。「我相信你說的話,也饒了你這一回。不過,你得馬上把車上裝的水全部放掉,還要答應我以後不準再坑人,知道嗎?」
青年農民害怕得連連點頭。
「我現在就去找物管辦的領導,要他們主任給我一個說法!」張老伯說著,猛轉過身,沿著剛才走來的路,大步流星地朝前走去。他的腳下,小溪水正歡快地流淌著……
⑵ 節約用水的小故事
大連市節水,的確是打了一場人民戰爭。
中山區桂林街道高華居委會袁秀雲老大媽70多歲了,卻每天主動在樓院門口向居民們宣傳節水的意義和方法。有一天,當她看到有人在用自來水澆花園,就責問:「你知不知道現在咱們大連市缺水有多嚴重?」問得人家啞口無言,低下了頭。袁秀雲就在居民大院里放了個水缸,主動把淘米水倒在缸里,老人、小孩紛紛效仿,那以後,就是用這缸里的水給樓院里的花草澆水的。
在桂林街道湖畔小區,有一30層的高層居民樓,全樓家家都新買了塑料桶,洗完菜的水倒進去用於沖廁所;洗澡水留著,接著用它來洗衣服,洗完衣服也不能浪費,再沖廁所。全樓居民都養成了良好的節水習慣。開源巷6號的宋素珍大娘長年節約用水,用水從來沒超過每月6立方米的標准,她總有幾句話對浪費水者說:「咱大連缺水,用水要像用油那樣!」她所在的清爽居民委因勢利導,積極向轄區居民宣傳她的做法,以帶動更多人節約用水。
桂林街道街政科的同志介紹說,他們以居委會為單位設立了10個節水監督站,以社區行業單位為主確定了97名節水監督員,由此建立起了嚴密的節水工作網路。他們還取締了轄區內所有臨時刷車點,實行自來水使用「五不準」:不準用自來水刷垃圾點、刷廁所、刷車、施工、澆花草。截至目前,該街道及行業單位共更換了新節水閥門200餘個。
不要小看了桂林街道的節水行動,因為它說明節約用水的觀念在大連已深入民心,蔚為風氣。在西崗區,有20戶居民公用水栓,節約用水,平均每月僅用1立方米多一點的水;紅岩街道茂田市場的業戶們拆除了私拉亂接的自來水管線;日新街道英街居民委20餘個公用水栓全部「鐵將軍」把門,定時供水。大旱使城市缺水的事實讓全市居民明白了這樣一個理兒:今天不節水,也許明天我見到的最後一滴水就是自己的眼淚。在這座城市裡,把水視作自己生命的節水行為俯拾皆是。
大連的老百姓,真正體會到了「水是生命之源」的含義!
⑶ 關於水的故事
1、曾經有一位長者臨遠行前把自己的三個兒子叫到跟前,分給他們每人一杯水,對他們說:「我此去將會有三年之久,回來時看你們誰能把這杯水保存得最好,我就把家業託付給誰。」
老大想父親把這杯水交給我們,這杯水一定有某種神奇的力量,如果我把它喝了,我就會具有類似的力量了,於是老大就把水給喝了,每天幻想著神奇的力量出現。
老二想父親一定是搞什麼玄虛,讓我們三年保存一杯水,說不定這杯水蘊藏著什麼秘密,於是老二就把這杯水密封起來,放在供桌上,每日香花水果供養還日日禮拜,每天等待著秘密的打開。
老三想一杯水喝了就不會是同一杯水了,儲存起來一定會變質了,隨便倒掉而又違背了父親的意思,最後他終於明白了怎麼回事,於是他毫不猶豫地把這杯水倒在自家的水井裡,每天做父親在家時交給他們兄弟所做的事情:用水井裡的水澆田。
三年後老父親遠行歸來,三個兒子分呈自己的見解,老父親聽完後哈哈大笑,把兒子們領到水井旁,對他們說:「一杯水就是一杯水,並沒有什麼特別的,而要想把這一杯水保存得鮮活而有用,那隻有把它放在長流不斷的水中才行啊!」自然老三成為父親的繼承者。
2、古時的黃河從新鄉縣西入境,向東北經延津、衛輝向北流去。十年九害的黃河,對於生活在這里從事農業生產的部族是一個嚴重的威脅。
據史籍記載:當時浩浩盪盪的洪水經久不息,一些猛獸出入其間,危害百姓,兇猛的大鳥常常攫食老人和孩子。面對經常泛濫的洪水,為了發展農業生產和部族的安全,共工組織部族民眾築堤防洪。他們取高墊低,堵塞洪流,想以此斷絕水患,取得永遠的安寧。
3、相傳精衛本是炎帝神農氏的小女兒,名喚女娃,一日女娃到東海遊玩,溺於水中。死後其不平的精靈化作花腦袋、白嘴殼、紅色爪子的一種神鳥,每天從山上銜來石頭和草木,投入東海,然後發出「精衛、精衛」的悲鳴,好像在呼喚著自己。
基於不同的研究視角,人們把「精衛填海」神話歸於不同的神話類型。顯然「精衛填海」神話屬於典型的變形神話,且屬於變形神話中的「死後托生」神話,即將靈魂託付給現實存在的一種物質。
不僅如此『精衛填海」還屬於復仇神話,女娃生前與大海無冤無仇,但是卻不慎溺水身亡,如此與大海結下仇恨,化身為鳥終身進行填海的復仇事業。
4、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泛濫。作為黃帝的後代,鯀、禹父子二人受命於唐堯、虞舜二帝,分別任崇伯和夏伯,負責治水事宜。
大禹率領民眾,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斗爭,最終獲得了勝利。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封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體現出他具有帶領人民戰勝困難的聰明才智。
大禹為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置個人利益於不顧,曾"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盡心血與體力,終於完成了治水的大業。
禹成功治理洪水,世人便把他敬為神人,尊為「大禹」「神禹」,將他與天地相齊名,所謂天大、地大、禹大。
當時人們甚至把整個中國叫「禹域」,意為大禹治理過的地方,從而把治理江河、戰勝洪災的所有美好願望,都寄託在大禹身上。「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大禹幾乎成為無所不能的天神。
5、哪吒鬧海是人們熟悉的神話故事。傳說托塔李天王在陳塘關作總兵時,夫人生下一個肉蛋。李天王認為是不祥之物,一劍劈開,卻蹦出一個手套金鐲,腰圍紅綾的俊俏男孩,這就是後來起名為哪吒的神童。
哪吒自幼喜歡習武,有一天,他同小朋友在海邊嘻戲,正好碰上東海龍王三太子出來肆虜百姓,殘害兒童。
小哪吒見此惡徒,義憤填膺,鋌身而出,打死三太子又抽了它的筋。東海龍王得知此訊、勃然大怒,降罪於哪吒的父親,隨即興風作浪,口吐洪水。
小哪吒不願牽連父母,於是自己剖腹、剜腸、剔骨,還筋肉於雙親,借著荷葉蓮花之氣脫胎換骨,變作蓮花化身的哪吒。後來大鬧東海,砸了龍宮,捉了龍王。人們藉助這個神話故事,發泄對造成水害的龍王——最高封建統治者——「真龍天子『的怨恨。
⑷ 關於環保的小故事
一、宇宙「選美」比賽
十年一次的宇宙「選美」大賽又要開賽了,眾星雲集。月亮婆婆和太陽公公當評委,各位選手都盛裝打扮,滿懷信心地登台亮相。
比賽開始了,首先出場的是天王星,她穿著一件天藍色的旗袍,雙手插腰,閃亮登場。隨即火星穿著一件大紅長袍,雄赳赳氣昂昂地走到舞台中央,擺了個很酷的pose,可神氣了。
接下來出場的是地球,因為人類的亂砍濫伐,肆意破壞,導致地球的綠馬甲變成了黑馬甲,藍裙子上也是斑斑點點!地球扭扭捏捏地走了幾步,就滿臉通紅地下場了。月亮婆婆和太陽公公見了,無奈地搖搖頭說:「人類啊,趕快醒悟吧!」
二、美麗的小路
鴨先生的小屋前有一條長長的小路。小路上鋪著花花綠綠的鵝卵石,小路的兩旁開著一朵朵美麗的鮮花。兔小姐慢慢地從小路上走過來,說:「呵,多美的小路呀!」 鹿先生輕輕地從小路上走過來,說:「呵,多美的小路呀!」
朋友們都說鴨先生有一條美麗的小路,他們都喜歡在美麗的小路上散散步,說說話。可是過了不久,美麗的小路不見了。一堆堆的垃圾堆在小路上,蒼蠅在小路上嗡嗡地飛著。這里發生了什麼事呢?
原來是鴨先生把吃剩下的飯菜,隨手往小路上一扔;把泥巴、菜葉和小瓶子也都往小路上一扔。 兔小姐饅慢走來,說:「呀,美麗的小路不見了!」 鹿先生也輕輕走來,說:「咦,美麗的小路哪兒去了?」 「天哪!我的美麗的小路哪兒去了?」鴨先生也叫起來。
他看著看著,忽然一拍腦袋說:「我一定要把美麗的小路找回來,」 這天,鴨先生早早起來了,他推著一輛小車,拿著一把掃帚,用力地掃著小路上的垃圾。兔小姐和鹿先生看見了,也趕來幫忙,他們提著灑水壺,給花兒澆澆水,給小路洗洗澡。
不一會兒,啊,一條乾乾凈凈的小路又出現了,兔小姐說:「嗯,美麗的小路好香啊!」鹿先生也說:「嗨,美麗的小路好亮啊!」 鴨先生對朋友們說:「讓美麗的小路一直和我們在一起吧!」
三、不要亂扔漂流瓶
夢幻池塘里,碧波盪漾,荷葉綠綠的,荷花粉粉的,小青蛙和媽媽就住在池塘的岸邊。小青蛙和媽媽辛勤地捉害蟲,他們長得漂亮,唱歌也很動聽,被大家評為「池塘最美使者」。 一天,小青蛙對媽媽說:「媽媽,我想好朋友小鯉魚了。」
小鯉魚和小青蛙從小就是好朋友,他們還是小魚苗和小蝌蚪的時候,就在一塊兒玩,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後來,小青蛙跟著媽媽上了岸,他們好長時間沒見面了。
「這樣吧,孩子,你找個紙條,寫上你的思念,放進漂流瓶里,封住瓶口,扔進池塘,漂流瓶隨著池水,漂啊漂啊,說不定小鯉魚能撿到呢。」青蛙媽媽說。「太棒了,真是個好主意!」小青蛙高興地蹦起來。
過了幾天,小青蛙和媽媽來到池塘邊,發現池塘里漂著許多亮閃閃的東西。他們仔細一看,原來是很多的漂流瓶,瓶挨瓶,瓶擠瓶,把清澈的池水遮得嚴嚴實實,碧綠的荷葉、粉紅的荷花都快枯萎了。 「這是怎麼回事?」
小青蛙好奇地問。「壞了,孩子,媽媽幹了一件錯事。前幾天,我讓你向池塘里扔了一個漂流瓶,可是咱們是『池塘最美使者』,大家都照著做,你也扔,我也扔,結果池塘里的漂流瓶都滿了,這多破壞環境啊!」青蛙媽媽懊悔地說。
「這可怎麼辦啊?」小青蛙也急了。「不要緊,做了錯事,咱們想辦法彌補。」青蛙媽媽說。 青蛙媽媽帶領小青蛙在池塘里撈起漂流瓶來,小螃蟹、小烏龜、小河馬、小鱷(è)魚,一看他們撈,也跳到池塘里撈起來。沒幾天,池塘里就干凈了。
一天,小青蛙又想好朋友小鯉魚了。媽媽說:「小青蛙,你在池塘邊種樹吧。」小青蛙在池塘邊種下一棵小樹苗,在樹枝上掛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小鯉魚,我想念你!
沒過多久,池塘的岸邊就綠樹成蔭了,上面的小紙條像美麗的白蝴蝶,在風中飄舞著。小蜻蜓飛過來,嘴裡輕輕念著:「小螃蟹,我想念你。小烏龜,我想念你。小鱷魚,我想念你……」
四、神奇的種子
有一天,朵朵和媽媽到公園里散步,發現天空中有一大片烏黑的雲朵在流淚,朵朵覺得很奇怪。 這時,一隻小鳥飛到朵朵身旁,對她說:「人類污染環境太嚴重,這些五彩雲都失去了以前的色彩,變得黑乎乎的。你看,它們難過得哭了,你能想辦法救救它們嗎?」
聽了小鳥的話,朵朵乘著氣球來到雲朵們身旁,幫它們擦洗身體,雲朵們開心地笑了,它們又變回原來五彩繽紛的模樣了。地上的小動物們好奇地看著這一切。為了答謝朵朵,雲朵們紛紛把自己的色彩貢獻出來。它們從口中吐出一顆顆五顏六色的神奇種子。
朵朵吃了一顆神奇的種子,頓時長出一對美麗的翅膀。朵朵將這些種子灑滿地球的每一個角落,漸漸地,地球媽媽渾身充滿了綠色,充滿了生機。地球媽媽微笑著,她慈愛的目光照亮了地球的每一個角落。
五、葡萄小子
有一個小男孩叫葡萄小子,他最喜歡吃葡萄了,每吃完一粒葡萄,他就把葡萄皮吐了出去。 葡萄小子吐出的葡萄皮,都可以鋪成一條小路了。葡萄小子自豪地說:「哈,好美的葡萄皮路啊!」可是,他從不在葡萄皮路上行走。
胖小豬在葡萄皮路上不小心滑倒了,一隻紅皮鞋掉進了溝里。小貓咪在葡萄皮路上摔了一跤,一根魚竿被折成了兩段。小花狗在葡萄皮路上走過,一隻狗牙被磕掉了,還流了好多血呢。小白兔在葡萄皮路上走過,結果把白裙子給弄臟了。 誰在葡萄皮路走過,誰就會摔跟頭。
葡萄小子看見有人跌倒了,就哈哈大笑:「哈哈,又一個傻瓜,好玩好玩。」 一天傍晚,好多小夥伴在一起商量,他們決定把葡萄皮挪一挪,教訓一下葡萄小子。
門開了,葡萄小子從家裡走出來,去學校上晚自習課。天黑黑的,葡萄小子剛走出不遠,就摔了一跤,他爬起來,走了幾步,又摔了一跤……一路上,他摔了好多跤。
後來,葡萄小子哭了,這時,前面忽然出現了一支支火把,葡萄小子一看,全是被他害過的朋友。 小花狗說:「走,我們送你去學校。」
火把照亮了小路,他們繞過葡萄皮小路,快快樂樂地送葡萄小子來到學校。葡萄小子想,以後我再也不亂吐葡萄皮了。對了,還有葡萄皮小路,我一定要打掃得千干凈凈。
⑸ 有沒有關於污水描寫的文章
水體污染與自凈、水體中的主要污染物、污染物在水體中的遷移轉化和水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等。
1)水體污染與自凈
水體污染(water body pollution):主要是由於人類活動排放的污染物進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等水體,使水和水體底泥的物理、化學性質或生物群落組成發生變化,從而降低了水體的使用價值,這種現象稱為水體污染。
⑹ 節約用水的感人小故事
節水小故事
現年80歲的郭樹森老人是山西省地礦局的離休幹部。雖已近耄耋之年,但老郭仍然以一顆熱心從事節水宣傳活動,被群眾譽為「節水標兵」。 1983年,郭樹森從山西省地質研究所黨委書記的位置上退下來。他看到大街上有人大手大腳浪費水的現象,感到非常痛心,於是產生了宣傳節水的念頭,並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影響了家人和周圍群眾。 為了節約用水,老郭把家裡的坐便器換成了節水型抽水馬桶,並用洗漱用水和洗澡水沖廁所,用刷鍋洗碗水澆花,家裡的用水量從原來的每月6噸減少到1噸。目前,太原市民用水量每人每天平均是100升至150升,而老郭全家每天的用水量才60升。因此,自來水公司抄表員記錄時,還誤以為老郭在水表上動了手腳。 在老郭的帶動下,原本對節水毫不在意的老伴和女兒也自覺地加入到節水的隊伍中。現在,老郭女兒家裡也安裝了節水型馬桶,洗衣、洗菜、做飯的廢水全都進行二次利用,樹立起全家齊節水的好風尚。 從2002年開始,山西省實施引黃入晉工程,工程每年為太原市換置的地下水在38萬立方米,這意味著太原市每年將減少開采地下水38萬立方米。聽到這一消息,老郭感到十分高興。但是,他說:「無論是引黃入晉工程,還是南水北調工程,只能解一時的燃眉之急。隨著人口不斷增加和經濟快速發展,水資源短缺的局面將更加嚴峻。因此,節約用水不僅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也是造福子孫後代的千秋大業。」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郭的身體狀況已經大不如前,但他仍對記者說:「只要社會還需要我,我就要把節約用水這面旗幟扛下去。」
⑺ 關於節約用水的故事
故事1:一則公益廣告是這樣的,一個城市的女孩在刷牙時,不關水龍頭,另一個生活在乾旱地區的小男孩正在一個破舊的水龍頭下,希望能夠接到一點兒水。過了一會兒,小女孩關掉了水龍頭,小男孩那兒的水龍頭嘩嘩得流出水。
故事2:曾經有一位長者臨遠行前把自己的三個兒子叫到跟前,分給他們每人一杯水,對他們說:"我此去將會有三年之久,回來時看你們誰能把這杯水保存得最好,我就把家業託付給誰."
老大想:父親把這杯水交給我們,這杯水一定有某種神奇的力量,如果我把它喝了,我就會具有類似的力量了,於是老大就把水給喝了,每天幻想著神奇的力量出現.
老二想:父親一定是搞什麼玄虛,讓我們三年保存一杯水,說不定這杯水蘊藏著什麼秘密,於是老二就把這杯水密封起來,放在供桌上,每日香花水果供養還日日禮拜,每天等待著秘密的打開.
老三想:一杯水喝了就不會是同一杯水了,儲存起來一定會變質了,隨便倒掉而又違背了父親的意思。最後他終於明白了怎麼回事,於是他毫不猶豫地把這杯水倒在自家的水井裡,每天做父親在家時交給他們兄弟所做的事情——用水井裡的水澆田.
三年後老父親遠行歸來,三個兒子分呈自己的見解,老父親聽完後哈哈大笑,把兒子們領到水井旁,對他們說:「一杯水就是一杯水,並沒有什麼特別的,而要想把這一杯水保存得鮮活而有用,那隻有把它放在長流不斷的水中才行啊。」自然老三成為父親的繼承者.
我們的生命固然有限,但是如果把有限的生命融入在無限時空與奉獻眾生中,生命也會變成無限.捨得的本意是只要捨去,就能有新的收獲.捨去有限,我們會得到無限.相反如果我們把自己擁有的物什或才能,緊緊攥在手心裡,捨不得松開,那我們所執著的這份擁有,將使我們失去更多.轉生命的有限為無限,不過一念間耳.
(7)關於廢水的故事擴展閱讀:
節水妙招:
1.洗淋浴
學會調節溫度;
不要將噴頭的水自始至終地開著,更不應敞開著;
盡可能先從頭到腳淋濕一下,就全身塗肥皂搓洗,最後一次沖洗干凈。不要單獨洗頭、洗上身、洗下身和腳;
洗澡要專心致志,抓緊時間,不要悠然自得,或邊聊邊洗。更不要在浴室里和好友打水仗;
不要利用洗澡的機會「順便」清洗衣物;
洗頭時可以用盆接水洗。
2.馬桶節水
如果覺得廁所的馬桶水箱過大,可以在水箱里豎放一塊磚頭或一隻裝滿水的大飲料瓶,以減少每一次的沖水量。但須注意,磚頭或飲料瓶放在不妨礙水箱部件的運動的地方;
水箱漏水總是最多,進水止水橡皮不嚴,灌水不止,水滿了以後就從溢流孔流走;出水口止水橡皮不嚴,就不斷流走水,進水管不停地進水;
垃圾不論大小、粗細,都應從垃圾通道清除,而不要為了方便用馬桶沖垃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節水
⑻ 水污染案例,缺水故事各一則,字數不限
甘肅省秦安縣四戶鄉劉庄村雙目失明的周四喜,他只記得小時候母親為他擦過一次澡,打那以後沒再洗過澡。縣送水服務隊來到這個村,周老漢叫雙腿殘疾的妻子領著,挑著水桶去村口迎接。聽到嘩啦啦的流水聲,老人不住地流淚。他對記者說:「政府好啊,給我們村送了水,唉!我只是看不見政府啊」。
這里的院落一般有三間屋子,屋頂一律是單面斜頂,為的是使瓦面上的雨水能全部落到院里,然後,順著斜坡地面流到院角那眼水窖里。這單面斜頂,這傾斜的院場,就象一雙雙乾枯的手掌。世世代代,年復一年地向老天爺伸著,乞求蒼天開恩降雨。
藍天下,延綿的沙丘一望無際。寧夏回族自治區池縣高沙窩鄉魏壓子村的村民,趕著毛驢,到幾公里以外的沙窩子里取水,因為風大,吹得沙子滿天跑,往往去取水還有路,回來就找不著路了,行走極為困難。乾旱把男人們幾乎都趕到外地打工去了,婦女們支撐著全部的生活——照顧老人,管教孩子,耕作田地,家庭養殖,外出找水。可以說,她們是缺水造成的全部惡果的最直接、最艱辛的承受者。她們還必須精確地使用每一滴水,否則便「巧婦難為無『水』之炊了」。難怪人們說,幫助一個貧困母親,就是幫助一個貧困家庭。
許多地方實在找不著水,只好在乾涸的河床上挖坑,也管不了那水是苦是咸,全村幾百口人就在這樣的坑中一點一點地舀水。許多地方打回來的是黃泥水。
由於缺水,西北旱區農家的習俗跟外面的世界大不一樣。比如家中來了客人,主人一般是用饃招待,除非認為你是一位尊貴的客人,才有幸被敬上一小杯水,客人多了,也就沒這個待遇了。農家有女初長成,嫁到何處最放心?用陝西的一些方言說:「一看女婿僚不僚(僚就是好,出色的意思),二看有沒有大水窖。」以對方家庭是否有水窖作為擇偶的主要標准之一,這在中國其他地方沒
⑼ 關於環保的事例
正面:
1、田桂榮從事環保工作。
她自費9萬余元,回收廢舊電池65噸年,當她得知廢舊電池對人類有強烈危害時,毅然決定自費回收廢舊電池。她用綠色條幅製作了3000面三角旗,寫上回收廢舊電池的地址以及電話:製作了600個透明的廢舊電池回收箱、5萬張環保倡議書,到市內各學校發放。
在《新鄉日報》上以個人名義發出了題為《不要再糟蹋地球了》的倡議書。從此,田桂榮憑著一個環保志願者質朴的情感和對環保前前所未有的關注,走街串巷,以每年2分錢的價格回收廢舊電池。她還組織了大量環保宣傳活動,利用地球日,環境日,節假日開展環保宣傳,並通過電視,報紙使更多的人認識到了廢舊電池的危害。
五年來,她個人投入9萬余元回收65噸廢舊電池,使近700萬平方米的土地免遭廢舊電池污染。二、積極開展多種環保宣傳實踐和環境教育活動田桂榮利用節假日在全省各地個人自費組織大規模的環保宣傳活動,僅在鄭州,新鄉就組織了「綠色申奧萬人簽名」,「生命之網愛環保」等大型活動38次,參與人數達26萬人。
同時,她還義務為大學生講授環保知識。幾年來,田桂榮曾到國內的110多所學校為30多萬學生宣傳環保知識,講解廢舊電池的危害性,直接受眾達360多萬人。每逢寒暑假,田桂榮自費組織環保志願者考察白色污染,河流污染,濕地保護等環保課題。
為了保護母親河,田桂榮率領30多名大學生多次冒酷暑,徒步150公里沿衛河,人民勝利渠,共產主義渠,沁河和黃河考察排污口,進行水源污染,水質分析,與排污企業的違法排污行為進行面對面的斗爭,並向上級環保部門遞交考察報告24份,為進一步保護母親河,凈化水質源,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資料。
2、吳慶賢——基層老黨員吳慶賢的生態扶貧故事。
黎平縣雙江鎮四寨村,一個因樹而美的侗寨,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村裡的風雨橋、鼓樓、學校、侗家民居,以及侗家人冬天取暖的木柴,皆取材於山。村頭古樹虯枝,溪水淙淙。村落四周古樹環繞,連綿的杉樹挺拔聳立,日日年年守護著這個侗寨。
飲水思源,四寨村的美麗,飽含「貴州造林王」、共產黨員吳慶賢的汗馬功勞。
從不惑之年棄商造林,到年逾古稀痴心不改,30多年光陰彈指一揮,吳慶賢風雨無阻地種樹護綠,在山上存了數千萬元綠色財富。盡管日子清貧,他卻不肯為自己輕易砍一棵樹。然而,當公益事業和侗家人建房需要用木材,他又毫不猶豫地捐獻和贈送。他用執著和堅守、無私和奉獻,感動著鄉親,把種樹護綠的事業做成奔向小康的支柱產業。
據統計,到2015年底,吳慶賢種植苗木500多萬株,累計造林55000畝,木材總方量達25萬方,經濟價值達2500萬元,並帶動鄉親們造林5萬多畝,使雙江鎮的森林覆蓋率從1984年的47%增長到現在的75%。吳慶賢因造林面積貴州第一、全國第二,被譽為「貴州造林王」,獲得全國綠化委員會授予的「全國綠化獎章」,成為國家有關部門聯合評選出的「中國生態英雄」。
反面:
1、英國倫敦的煙霧事件 。
素有霧都之稱的英國倫敦,1952年12月5日—8日期間,又被濃霧籠罩。這期間許多人突然患呼吸系統疾病,一下住滿了倫敦的各家醫院。四天中,死亡人數較常年同期增加4000多人,死亡者以45歲以上最多,約是平時死亡人數的3倍,1歲以下的死亡較平時增加1倍。
事件發生的1周中,因支氣管炎、冠心病、肺結核、心臟衰竭的死亡人數分別是平時同類病死亡人數9。3倍、2。4倍、5。5倍、2。8倍,因肺炎、肺癌、流感等呼吸系統疾病死亡的人數較平時均有成倍增長。事件後的兩個月里又有8000多人死亡。
人們就此事件分析認為,這於倫敦當時大量的耗煤有關。事件期間塵粒濃度最高達4。46毫克/米3,為平時的10倍,SO2濃度最高達平時的6倍,在濃霧的特定條件下,煙霧中的Fe2O3促使SO2氧化成SO3,從而形成H2SO4,並凝在微塵上,從而形成酸霧,成為這一事件的殺手。
2、日本四日市事件 。
四日市位於日本東部海灣。1955年這里相繼興建了十多家石油化工廠,化工廠終日排放的含SO2的氣體和粉塵,使昔日晴朗的天空變得污濁不堪。
1961年,呼吸系統疾病開始在這一帶發生,並迅速蔓延。據報道患者中慢性支氣管炎佔25%,哮喘病患者佔30%,肺氣腫等佔15%。1964年這里曾經有3天煙霧不散,哮喘病患者中不少人因此死去。1967年一些患者因不堪忍受折磨而自殺。1970年患者達500多人。
1972年全市哮喘病患者871人,死亡11人。據報道,事件期間四日市每年SO2和粉塵排放量達13萬噸之多,大氣中SO2濃度超過標准5—6倍,煙霧厚達500米,其中含有害的氣體和金屬粉塵,他們相互作用生成硫酸等物質,是造成哮喘病的主要原因。
3、日本水誤事件 。
在日本南部九州灣有一個叫水誤的小鎮,這里居住著4萬居民,以漁業為生。1939年開始,日本氮肥公司的合成醋酸廠開始生產氯乙烯,工廠的生產廢水一直排放入水誤灣。
該公司在生產氯乙烯和醋酸乙烯時,使用了含汞的催化劑,使廢水中含有大量的汞。這種汞在水體中,被水中的魚食用,在魚體內轉化成有毒的甲基汞。人食用魚後,汞在人體內聚集從而產生一種怪病:患者開始時,只是口齒不清,步履蹣跚,繼而面部痴呆,全身麻木,耳聾眼瞎,最後變成神經失常,直至躬身狂叫而死。
1972年據環境廳統計,水誤鎮共患水誤病180人,死亡50多人,就在新線縣阿赫野川亦發現100多水誤病患者,8人死亡。據報到,患者人數遠不止此,僅水誤鎮的受害居民,即達萬餘人。
⑽ 關於環保的故事
我來頂一下吧:
我居住的小區里有一對母女,母親患有腳疾,女兒智力低下。她們穿著很破舊,生活很貧困。由於政府的照顧,她們做了小區的保潔員。
她們在小區盡職盡責地工作著,不怕臟,不怕累,小區的環境面貌有了很大的變化,居民們都稱贊她們。
可是,我對她們的印象並不是那麼好,因為我經常看見她們將易拉罐、塑料瓶收在一個個袋子里,堆在牆角。心想:她們又做保潔員,又可撿廢品,真會賺錢。
前不久小區環保捐款活動中,我看見她們也來了,我心裡想:她們來干什麼?這時,母女倆走到捐款箱旁邊,從口袋裡掏了好半天,掏出一大把硬幣,還掏出了幾張皺巴巴的錢,票面有一元兩元的,還有一角兩角的。她們微笑著把錢投入捐款箱以後就走了,人群中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掌聲。居委會主任對大家說:「這是她們把我們平時扔的可回收垃圾賣到廢品收購站換來的錢……」我的心裡像是被刺了一下,臉也紅了,我做夢也沒想到,這母女會有金子般閃亮的心。望著母女倆瘦小的背影,我感到她們是那麼高大,那麼美麗。
以後,每次見到她們母女倆,我心裡的敬意就油然而生,我深深地被她們的無私奉獻精神所折服。雖然她們身患殘疾,但她們每天用實際行動為保護環境、美化環境做著貢獻。我猛然想到,這不就是我身邊的環保故事嗎?我們的城市環境這樣美麗,不就是因為有著千千萬萬像這母女倆一樣的環境保潔員在為城市梳妝打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