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污水知識 > 新加坡的污水

新加坡的污水

發布時間:2021-02-27 00:09:13

『壹』 新加坡在污水處理方面做的怎麼樣,有沒有比較有名的做水處理設備的公司啊,最好把網站也附上吧謝謝

新加坡污水處理的還不錯 自來水可以直接飲用
其他的 我也不太熟悉

『貳』 適合解決新加坡缺水的有效方法

結合材料可知,新加坡國土面積狹小,河流流域面積狹小,而且境內無大河,因此水資源短缺.該地降水豐富,但是地表資源少,因此可以修水庫蓄水,而且該國經濟發達,島國,可以進行海水淡化,C正確.
故選:C.

『叄』 新加坡淡水資源匱乏與國土面積小有什麼關系

新加坡國土面積小,都用來發展城市,而且又是海島國家,沒有天然湖泊內,沒有河流,自然沒有容大陸國家有淡水優勢。

新加坡目前的淡水資源,按照新加坡人的說法,有四大「水喉」,就是四個水管子,
一是從馬來西亞運輸過來,這個是最主要來源,記得新加坡人說能佔到六七成。但是新馬關系時好時壞,新加坡人一直擔心馬來西亞那邊掐管子。此外,當初兩國商定價格是1927年水價,而且協議一簽就是上百年,馬來西亞對這個價格越來越感到不滿。

二是自己建水庫,收集雨水,這個受到國土面積限制,也不可能做大。

三是新生水。說白了就是污水處理回收,原理和家裡的RO膜凈水機差不多。由於是工業生產,而且是技術活,所以問題就是產量不大。

四是海水淡化。在新加坡西邊的大士那邊好像有個廠子,個人認為象徵意義更多一些吧。

『肆』 為什麼新加坡的淡水資源需要進口

1新加坡四面臨抄海,眾所周襲知,海水幾乎都是鹽水,沒有淡水的,是無法直接供人使用的。
2新加坡面積過小,地下水很容易被海水滲透,淡水資源進一步縮小。
3新加坡是個小山城,山城是不容易采水的,進一步增加了獲取淡水的難度。
他們主要獲取途徑是馬來西亞進口、馬來西亞進口污水進行凈化、天然降水收集凈化、海水淡化、生活污水回收凈化。

『伍』 新加坡為什麼那麼干凈

新加坡是這樣變干凈的(李光耀) 《新加坡是這樣變干凈的》 摘自李光耀回憶錄《經濟騰飛路》 12、城在花園中 派駐新加坡的外國通訊員找不到涉及貪污和其他營私舞弊行徑的大丑聞來報道,於是便報道新加坡經常落力推行這類「勸人向善」。的運動,冷嘲熱諷,說我們是個「保姆之邦」。他們可以笑我們,可我深信最後開懷大笑的人會是我們…… 1976年,我第一次到北京人民大會堂,主人同我們見面的會議室里擺著痰盂,有些中國領袖還用它。於是,1978年鄧小平到新加坡訪問的時候,我們在會議室內他的座位旁邊放了一個明代的藍白色痰盂,他卻沒用,也許是他發覺新加坡華人跟中國人不一樣,不隨地吐痰。1980年我再次訪問北京,發覺北京人民大會堂里的痰盂已經拿走了。幾年後,我在新加坡設宴招待主管經濟的國務委員谷牧,提到人們改變了習慣,不再在人民大會堂里使用痰盂。他笑著說,會議室里的是拿走了,辦公室里卻還用,老習慣改不了。 從1960年代開始,我們便展開反隨地吐痰運動。盡管如此,到1980年代,還有許多的士司機向窗外吐痰,一些人也仍然在巴剎和熟食中心裡照吐不誤。我們通過學校和媒體傳播信息,肺病等疾病會因隨地吐痰而傳染。現在很少看到人們在公共場所隨地吐痰。我們都是移民,離鄉背井而來,但卻准備擯棄陋習,在一個新的國家脫穎而出。這個運動成功了,促使我再接再厲把人民的其他陋習也改掉。 獨立後,我千方百計要找出引人注目的辦法,以向世人顯示新加坡跟其他第三世界國家不一樣。最後,我選定了一個使新加坡成為清潔又蔥翠的城市的計劃。我的策略之一是使新加坡成為東南亞的綠洲,達到第一世界的水平,使來自發達國家的商人和旅客,把這里當成是到本地區進行商業和旅遊活動的基地。改善有形的基礎設施要比改變人民的習性容易。他們原本住棚屋,要方便不是在地上挖個洞,就是到放在屋外廁所的木桶去解決。如今搬進裝置了現代衛生設備的高樓,他們的習慣卻沒有改變。我們設法使人民改變亂丟垃圾、喧嘩吵鬧、粗野無禮等壞習慣,並使他們懂得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講究禮貌。 我們從很弱的基礎做起。1960年代,部長和國會議員接見選民,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的時段總是大排長龍。妻兒陪伴在旁的失業人士前來找工作,或要求的士或小販營業執照,或要求在學校食堂售賣食物。這正是失業數據背後的現實情況。數以千計的人在人行道和大街上售賣熟食,完全不理會交通、衛生和其他問題。結果街道垃圾成堆,造成堵塞,腐爛的食物散發出惡臭異味,四處凌亂污穢不堪,市區的許多角落都變成貧民窟。 許多人當上霸王車司機,不但沒有執照,也沒保險。把破舊汽車租給他們的商人,趁機剝削他們。霸王車的收費較巴士車資高一些,卻比有執照的的士收費便宜多了。要在哪裡停車讓乘客上下車,都由乘客決定,這樣卻對其他公路使用者構成危險。從最初的數百輛到數千輛,霸王車堵塞街道,也妨礙了巴士服務。 取締非法小販和霸王車司機我們無法取締這些非法小販和霸王車司機以整頓市容。必須等到1971年以後,當我們能夠提供許多工作機會時,法律才得以執行,街道才得以整頓。我們發出熟食小販執照,把小販從人行道和馬路上移到附近嚴格建造,備有輸水管、陰溝和垃圾處置系統的熟食中心。到1980年代初,所有小販都獲得徙置安排。他們當中有好些廚藝一流,遊客聞風而至,幾個還成了百萬富翁,開馬賽地,僱用傳應生。正因為有這些具有企業精神、沖勁和才乾的人民,新加坡才會成功。至於霸王車司機,在我們重組巴士服務,並且提供其他就業機會之後,他們才從公路上銷聲匿跡。 我們還未脫離馬來西亞時,在1964年7月和9月發生了種族暴亂之後,整個市區十分混亂,民眾士氣低落,紀律鬆弛。有兩件事使我採取了行動。1964年11月的某天早上,我從政府大廈的辦公室向窗外眺望,視線掃過大草場,看到幾頭牛在海濱公園的草地上吃草!幾天之後,一名律師驅車經過市區邊緣的一條主要公路時,撞到一頭牛,不幸身亡。養牛的印度人把牛趕到市區,在路旁放牧,甚至把牛帶到海濱公園。我召集公共衛生處的官員開會,訂下立即解決這個問題的行動計劃。我們給牛羊的主人規l定了一個到1965年1月31日為止的寬限期。此後,這類走失的牲畜將被送往屠宰場,屠宰後的鮮肉將送給各個收容所。到12l月,共有53頭牛被逮著送往屠宰場。不久,所有牛羊都很快地回到棚里去。 為了在這個第三世界地區凸顯我們的第一世界水平,我們著手把新加坡發展成為熱帶的花園城市,終年清潔翠綠。每逢民眾聯絡所開幕,到各個機構訪問參觀或在交通圈主持公路竣工儀式時,我都會種樹做紀念。所種的樹有些長得茂盛,但是多數都枯萎了。要是我再到某個聯絡所,負責人會在我訪問之前補種上一棵。我的結論是,樹木種下後必須有個部門來管理,於是便在國家發展部設立了一個署負責這項工作。 取得一些進展之後,我會見了各個部門和法定機構的所有高級官員,要他們大力推動綠化運動。我告訴他們,我到過將近150個國家和地區,也在接近同樣數目的政府賓館里住過,留下好印象的不是建築物的大小,而是保養的水平。從建築物無人照顧的情形一一臉盆破裂、水喉漏水、抽水馬桶發生故障、建築全面失修以及花園荒蕪——我就能知道一個國家和它的行政人員士氣低落。到新加坡的貴賓同樣會做出這種判斷。 我們種植了上百萬棵樹,有棕櫚樹和灌木,教導人民如何愛護它們,而不是加以摧殘和破壞。這個綠化行動提高了人民的士氣,使他們對自己的生活環境產生自豪感。我們沒把中產階級區和工人階級區劃分開來。英國人過去把東陵和總督府一帶列為白人區,這個地區的環境比本地人地區整潔、干凈和青翠。民選政府這樣做可得付出慘重的政治代價。我們也致力於消滅蒼蠅和蚊子,疏浚臭氣熏天的溝渠和水道。不到一年,人們便覺察到公共場所明顯地變得更加整潔了。 人們的壞習慣是長期養成的,如隨意踐踏植物和草地,破壞花圃,有時又偷竊樹苗,或把腳踏車和電單車靠在樹身上,把樹木壓倒。要革除這些陋習,需要堅持不懈地進行。有這種毛病的不光是窮人。一名醫生看上了一棵頗有價值,剛剛種下的南美杉,把它從中央分道堤上移走,想把它移植到自己的花園里,被逮個正著。為克服一開始人們對綠化所採取的漠不關心的態度,我們讓孩子們在學校里親自栽種並照顧樹木,辟設小花園,希望他們把綠化的信息帶回家讓父母也了解。 大自然並不鍾愛新加坡。在新加坡生長的青草,不能像在紐西蘭或愛爾蘭的那麼青翠茂盛。應我的要求,1978年,一位澳大利亞植物專家和一位紐西蘭土壤專家,前來研究新加坡的土壤後提呈報告。我讀後興致勃勃,決定召見他們。他們告訴我,新加坡是赤道雨林地帶的一部分,一年到頭陽光強烈,雨水很多。樹木被砍伐之後,大雨把土壤表層沖走,也把養分沖掉。草要長得青翠茂盛,非得經常施肥不可,最好是用不容易被沖走的混合肥料,外加石灰,因為新加坡的土壤酸性太強。管理人員根據這個意見在總統府的草地上進行試驗,草果然碧綠起來。我們用同樣的方法處理所有學校的操場和其他體育場,結果是蔫黃的草坪和足球門柱旁一塊塊寸草不生的泥地都變成翠綠一片。整個城市逐漸綠化。在1970年代,一位前來參加國慶酒會的法國部長興高采烈地以法語向我道賀。我不會說法語,卻了解「verure」這個詞的意思是青翠。美麗的綠化城市把他給迷住了。 當時多數亞洲國家甚少或根本不注意綠化,新加坡卻與眾不同,而且採取嚴厲的措施對付走散的牛羊,這成了1969年美國《展望》雜志報道的新聞。香港新聞處處長大感興趣,前來訪問之後宣布,他將根據新加坡的經驗,建議香港舉行為期兩年的反亂丟垃圾運動。 共和聯邦總理會議定於1971年1月中舉行之後,我號召官臨們再加把勁,以便使客人對新加坡留下更好的印象。我們為所有的服務行業從業人員,包括店員、的士司機、旅館和餐館工人舉行了說明會,要求他們盡量在我們的客人面前表現得有禮和友善。他們對此都有很好的反應,而來訪的各國總統、總理和他們的隨員的反應也非常好。於是,新加坡旅遊促進局展開一個有禮服務的運動,鼓勵售貨員和其他服務行業的從業員為顧客提供有禮的服務。我決定干涉。如果我們的服務業從業人員只對旅客表現得彬彬有禮,對國人則不然,那是很荒謬的。我召集了國防部、教育部和全國職工總會,通過它們分別向國民服役人員。50萬名學生和數十萬名工友傳達一個信息:我們必須把講禮貌當做我們的生活方式,只有這樣,新加坡才會成為一個人人都生活得更加愉快的社會,而不單是為了旅遊業。 最大的好處是東盟領袖決定不讓新加坡專美而競相為自己的城市展開綠化計劃。1970年代,還沒出任馬來西亞首相的馬哈蒂爾醫生曾經在新加坡總統府別墅住過,他問我為什麼總統府的草坪會那麼綠油油的。成為首相之後,他把吉隆坡綠化了。1970年代末,蘇哈托總統在雅加達推行同樣的計劃,馬科斯總統在馬尼拉這樣做,他寧首相也使曼谷綠化了。我鼓勵他們說,他們的國家氣候也不錯,而且有更多的樹木可供選擇。 綠化競爭有積極意義對本區域來說,再沒有其他作業比綠化的收益來得大。我們同鄰居互相競爭,設法使綠化工作做得更好,讓花卉長得更茂盛。綠化城市的競爭有積極意義,使大家受惠,對提高人民士氣有好處,對旅遊業、投資者也有好處。有好多領域的競爭不但有害,甚至是致命的。所以與其在其他領域競爭,不如爭相成為亞洲綠化最好最清潔的城市。 1971年11月的第一個星期日,我們開始舉行一年一度的植樹日,所有國會議員、民眾聯絡所和它們的領袖都參與。自那以後,每年的植樹日我們都進行植樹活動。11月種下樹苗,雨季在這個時候開始,澆水的工作少之又少。 由於喬木、灌木和匍匐植物的品種不夠多,我派研究人員到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植物園和公園考察,挑選亞洲、非洲、加勒比海諸島和中美洲氣候相似的國家的植物新品種,把許多自然開花的植物和樹木的新品種帶回來,在新加坡的氣候和土壤條附下試種。有時我們會大失所望。來自加勒比海諸島的樹木原本會自然地開出美麗的花朵,到新加坡卻不開了,因為這里沒有它們所需要的涼快的冬天。來自印度和緬甸的樹木在新加坡不常開花,因為這里跟它們生長的本土不一樣,每年在不同的季候風季節之間沒有長期的旱季。新加坡的植物學家到世界各地收集樹種,引進了8000個不同的品種,但是只有2000多種能在新加坡繁衍生長。他們在全島各處種植這些生命力較為堅韌的品種,使我們的綠陰更加多姿多彩。執行我的綠化政策的一個主要人物是能乾的官員黃堯。這個造林學出身的馬來西亞人,原本打算在馬來西亞的橡膠園和油棕園工作。他利用專長,為我們解決了種種問題,包括在路邊種植喬木、灌木和其他花草,以及在市區里辟設公園和鋪設公園連道。面對我接連不斷的便函和永無止境的要求,他勤奮地一一回應,而且還成功地推行了其中的許多計劃。他的接班人蔡善英的專業是農學,卻成為一名樹木專家,表現也一樣好。 每逢我出國幾個星期後回到機場,驅車沿著東海岸公園大道進入市區,看到蒼翠的樹木、棕櫚、綠油油的青草和繁花似錦的灌木,我就意氣風發、精神抖擻。在我推行過的所有計劃之中,綠化計劃的成本效益最高。 我們之所以非使新加坡清潔不可,一個不得已的原因是,新加坡必須盡可能收集每年95英寸的雨水。我要求土木工程出身的防止污染組主任李一添制定計劃,修築堤壩把所有小河與溪流的水攔截起來使用。這項計劃花了約十年的時間才落實。他必須使來自住家和工廠的所有污水全部流人陰溝,只允許屋頂、花園和空地的干凈水流進明溝,再流進被攔住的河流。到了1980年,每天能收集到6300萬加侖的水,約相等於當時新加坡每天用水量的一半。 雄心最大的計劃是清理新加坡河和加冷盆地,把魚兒引回這兩條河。1977年2月我最初公開提出這個建議時,許多人,尤其是工業家問道:「干嗎要清理?梧槽水道(它注入加冷河)和新加坡河向來都是臟兮兮的,這是新加坡傳統的一部分!」這樣的看法我絕不能接受。兩條水道發出刺鼻的惡臭。芝的律師樓有個失明的電話接線生,每次乘巴士快要來到新加坡河時,嗅到河水的特有惡臭,便知道到了什麼地方。新加坡的水道污染問題一半是由工業廢水造成的。我們必須確保每條溪流、陰溝和小河都不受污染。當時的建屋發展局局長鄭章遠打趣說:「每星期買魚放進河裡,開支會要比這樣做少得多。」李一添並沒有因為被潑冷水而退縮,他跟我密切合作過,知道這是做得到的,因為我會支持他排除一切障礙。清理新加坡河和加冷盆地是大規模的工程,這意味著必須為整個新加坡島鋪設地下水道。在市區,由於建築物成群,這樣做尤其困難。我們不得不徙置大約3000戶家庭小工業,讓它們搬進有控制油污和其l他廢物設備的正式工業區。新加坡自1819年開埠以來,駁船和就在新加坡河上川流不息,船上人員生活在河上,在河上烹飪和洗澡。我們必須把他們遷移到西海岸的巴西班讓,加冷河兩岸的小船廠則搬到大士和裕廊河邊。另外讓5000名街邊熟食小販搬進經過精心設計,清潔的熟食中心。小販慣於在路旁做買賣,不必繳租金,方便顧客。他們抗拒到有蓋小販中心去,因為生意未必那麼好,還要交租金和水電費。我們不溫不火地卻也絲毫不放鬆地協助他們搬遷,津貼租金。盡管如此,一些小販還是經營不下去。 我們逐步淘汰8000個養了90多萬頭豬的養豬場,因為豬的糞便污染了溪流。除了14個開在農業科技園里的魚塘以及三幾家釣魚場外,其他魚塘都關閉了。鮮魚現在是在柔佛海峽的淺水網箱和南部島嶼的深海浮動網箱養魚場里生產的。 我們成立了一個徙置署,應付徙置過程中涉及的爭論不休和討價還價的問題。無論小販、農民或家庭小工業者,他們永遠不喜歡搬遷和轉行。這是個有政治風險的任務,非得小心並採取。恫情的態度處理不可,否則在來屆選舉中會失掉很多選票。我們成立了一個由官員和受影響選區的議員組成的委員會來控制局面,以便減少政治上的不利影響。 徒置農民最為棘手。我們定下了賠償率,根據的是農場建築的面積、農場范圍內鋪上混凝土的空地面積、果園里的果樹數目和魚塘數目。隨著國家經濟繁榮,我們提高了賠償額。但是連最慷慨的賠償也不夠好。上了年紀的農民不曉得該怎麼辦,也不會使用賠款。他們不得不住進組屋,對過去給他們提供了免費糧食的豬、鴨、雞、果樹和萊地懷念不已。甚至在被安排搬遷到建屋局新組屋區15到20年後,許多人依然投票反對行動黨。他們認為行動黨政府摧毀了他們的生活方式。 1987年11月,我欣然主持加冷盆地和新加坡河的清河紀念儀式。這兩條水道一直是新加坡市區的天然下水道。我頒發金牌給執行計劃的官員,表揚他們的成就。之後,我們建了八個新港灣蓄水池,其中一些用做劃船和消閑釣魚的場所。每天能收集到的食水猛增到1.2億加侖。每一項成功的工程都由一個能乾和富有獻身精神的官員指揮,他們出身於相關的專業,應付新加坡的獨特難題時懂得學以致用。沒有李一添,新加坡不可能會變得這么干凈和翠綠。我概括說明了概念上的目標,他必須研究出可行的解決方案。後來他升任公務員首長。 1993年溫斯敏到新加坡河釣魚,真的釣到了一條。河流清潔了,人們的生活素質也有所改變。全島各地的地價都大幅度上升,尤其是在市區與河流和水道附近的地段。我們向印尼買沙,覆蓋了加冷盆地沿岸的泥土。如今人們可以在加冷盆地曬太陽和滑水。在河畔,共管式公寓取代了難看的小船廠。新加坡河兩岸都鋪設了人行道,河邊的舊店屋和貨倉翻新了,成為餐館、咖啡座、商店和酒店。人們在河畔飲酒用餐,華族的傳統駁船晚上停靠在河邊,也成為露天用餐的地點。對那些仍然清楚記得新加坡河作為下水道的人們來說,這一切改變有如一場夢。 從一個城市的植物可以看出它的污染程度。失修的汽車、巴士和柴油羅厘噴出過量廢氣,灌木蒙上黑色的煙灰粒,就會枯萎凋謝。1970年的秋天,我在波士頓看見車輛沿著前往加油站的方向大排長龍,感到詫異。司機告訴我,當天是讓車輛更換下一年執照的最後一天。要更新執照,車輛必須給經授權的加油站進行檢查,看看是否適宜在路上行駛。之後,我決定在總理公署設立防止污染組。我們在繁忙公路兩旁安裝監察儀器,測量車輛排出的塵埃、油煙的濃度和二氧化硫的含量。在其他城市,經濟情況較好的人可以搬遷到干凈和翠綠的郊區,遠離城市受污染的地帶,新加坡的土地面積卻迫使我們在同一個小地方工作、消閑和居住。所以不論是富人或貧民,我們都必須為他們保護環境,保持清潔和優雅。 1971年我們在裕廊鎮的中心開辟了飛禽公園,四周是數以百計的工廠。當初如果不堅持和保持嚴格的防止污染標準的話,來自世界各地的飛禽就不可能在裕廊繁衍成長。我們也在裕廊工業區內進行綠化,在發出證書允許工廠開工以前,要求它們美化廠區並植樹。 盡管新加坡已經解決了國內主要的空氣污染問題,可是,在1994年和1997年,蘇門答臘和婆羅洲發生森林大火,煙霧籠罩了整個新加坡和它的周圍地區。大火是因為種植園公司在砍伐寶貴的木材之後,放火燒掉其他樹木,以便清理土地來種植油棕和其他農作物而造成的。在乾燥的季節里,大火能連續燒上幾個月。1997年年中,濃厚和有毒的煙霧籠罩了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和菲律賓,導致機場關閉,數以千計的人病倒。 舊時的新加坡也遭受車輛和諸如建築工地打樁,以及露天娛樂活動的揚聲器、電視機和收音機傳出的噪音污染。我們按部就班地慢慢實施新條例,促使人們把音量放低。最危險最吵鬧的是華人的習俗,在農歷新年期間放鞭炮。人們受到嚴重的灼傷和其他傷害,尤其是兒童。木屋經常失火,甚至整個非法木屋村化為灰燼。1970年華人農歷新年的最後一天,發生了一場規模極大的火災,五個人喪生,許多人受傷。我決定明文規定放鞭炮是犯法行為,禁止了這個長期延續下來的華人喜慶傳統習俗。兩年後,兩個沒有武裝的警察試圖攔阻一群人放鞭炮,卻遭到殘酷毆打。於是我完全禁止鞭炮進口。當我們住在10層20層高的樓房時,各種不適合高樓生活方式的傳統習俗都必須停止。 1960年代,城市重建的步伐加快。我們致力於重建陳舊的市中心,歷史不斷地被抹掉。到了1970年底,我們對這樣的做法深感不安,於是在第二年設立古跡保存局,負責確認和保存在歷史、傳統、考古、建築設計和藝術性等方面,對新加坡歷史來說具有意義的建築物,其中也包括行政、文化和商業建築物。這些建築物包括老舊的華人廟、印度廟、伊斯蘭教堂、聖公會和天主教堂、猶太教堂、19世紀傳統華族建築物以及在舊行政中心的前殖民地政府辦公樓。過去殖民地時期英國總督辦公的總督府,是目前總統和總理辦公的地方,已改稱為總統府。 我們設法保留新加坡獨有的特色,使得新加坡人能夠飲水思源。值得慶幸的是,我們沒有拆除牛車水、小印度和甘榜格南的歷史區,後者是前蘇丹王宮所在地。新加坡河畔的舊建築物也保留下來。 早自1970年代,新加坡就開始禁止一切香煙廣告,主要目的是防止年輕人染上危險和令人討厭的煙癮。我們逐步禁止在所有公共場所吸煙——電梯、巴士、地鐵車廂和地鐵站,最後是所有冷氣辦公室和餐館。加拿大人有什麼行動我就跟,因為他們是這方面的開路先鋒。美國人遠遠落在後面,因為他們的香煙製造業力量太大了。 我們每年也舉行「無煙周」。「無煙周」開展的時候,我在電視上追述了個人的經歷。我原來每天大約抽20支煙,1957年參加三個星期的市議會競選活動,聲音啞了,選舉結果宣布時,我連憾謝選民的話也說不出來。既然控制不住煙癮,我決定非戒掉不可。起初的兩個星期很不好受。進入1960年代,我對煙高度敏感,禁止人們在我的冷氣辦公室和內閣會議室吸煙。幾年下來,多數部長都不再吸煙。拉賈拉南和巴克始終煙不離手,內閣開會,他們總會溜開10分鍾左右,到戶外走廊過煙癮。 我們鍥而不舍地跟香煙斗爭。美國煙草公司的財力和打廣告的資金雄厚,成了禁煙運動的強大阻力。盡管老一輩煙客已經減少,但是年輕人,包括少女,仍然沉溺於吸煙的惡習。這場斗爭我們輸不起。 受到美國大肆嘲笑的一項禁令,是禁止香口膠。早在1983年,國家發展部長便 建議禁止香口膠,因為人們把吃過的香口膠塞進大門和信箱的鑰匙孔,或粘在電梯按鈕上,也有人把它隨意吐在地上和走廊上,打掃的開支因此增加,也損壞清潔設備。起初我認為禁止未免太嚴。然而接著便發生了破壞分子把香口膠塞進地鐵車門的感測器,地鐵服務受到干擾的事件。那時我已經不再擔任總理,吳總理和其他同僚在1992年1月決定禁止。多位上過美國大學的內閣部長說,有人吃過香口膠之後,隨手把它粘在大學講堂座位底下,粘上就清除不了,使座位臟得不得了。香口膠被禁止後,情況大大改善。在商店裡的存貨都搬清後,地鐵站和地鐵車廂的香口膠問題已微不足道。 派駐新加坡的外國通訊員找不到涉及貪污和其他營私舞弊行徑的大丑聞來報道,於是便報道新加坡經常落力推行這類「勸人向善」的運動,冷嘲熱諷,說我們是個「保姆之邦」。他們可以笑我們,可我深信最後開懷大笑的人會是我們。要是沒有做出這些努力,勸人民改變陋習,新加坡的社會就會更不文明、更粗野、更沒有教養。新加坡過去算不上是個有教養的文明社會。我們准備在最短的時間內爭取實現這個目標,對此並不感到慚愧。我們先教育和規勸人民,待多數人都接受了,我們就通過立法懲罰叛逆的少數人。新加坡有了一個更加信人的居住環境。如果這就是所謂「保姆之邦」,我倒要為促使它的形成而感到自豪。

『陸』 新加坡環保

陳榮順:希望新加坡環保經驗對中國有用

--------------------------------------------------------------------------------

新加坡環境部常任秘書陳榮順作演講

10月28日上午,在首屆九寨天堂國際環境論壇主題峰會上,新加坡環境部常任秘書陳榮順先生作了題為「從生存到環境可持續發展」的主題演講。

陳榮順說,跟中國漫長的歷史比起來,新加坡的環境發展可以說是非常短暫的,但是我有機會來這里是希望與各位分享新加坡環境發展經驗,希望能夠藉此拋磚引玉,在接下來討論中激發出各種構思和想法。

陳榮順談到,新加坡的環境在亞洲國家一直排列前列,中國同樣堅決執行環保計劃這種做法。比如從70年代周總理提到的環保計劃,到一直堅持可持續發展的計劃和科學發展觀的做法,以及中國近年來治理環境污染的力度,新加坡都很欽佩。

陳榮順說,在土地利用計劃方面,我們首先要從土地利用角度來看,我們的發展不是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比如說,在住宅區附近,只准設輕工業,如紡織業、電子業等,而重工業必須在離開住宅區有一定距離的指定的工業區設立。而且環境基礎設施在防範工作方面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高效的固體處理系統有助於新加坡把海岸線的污染降到最低,我們把來自家庭和工業的廢水導入一個廣泛的公共用水系統,知道要符合國際標准才能夠流入海中。

近年來,我們各地都鋪設了污水系統,現在我們已經達到了百分之百的污水處理。我們把污水處理系統和污水系統分開,使我們能夠把有用的水進行收集,把廢水和雨水分別輸送到不同的處理廠進行處理。除了進行廣泛的污水處理外,新加坡還有一個非常高效的固體廢物管理系統,從上個世紀70年代到2004年,我們建造了垃圾焚化廠,最早的焚化廠是從1979年開始投入運行的,隨後我們又增加了專用的焚化廠處理醫學廢料,沒有辦法焚燒的肥料就被送到特別的垃圾填埋廠。

陳榮順提到,新加坡從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就注意街邊的小販標准,要求所有小販必須領取執照,最後他們也被遷至有一些污水處理中心進行管理,同時我們還有一些單位專門研究蚊子等等。在上世紀60年代,政府認為不能只靠政府執法來進行監督,只有公眾來參與環保才能解決環保問題。從1968年10月開始,我們政府展開了一項為期一個月保持新加坡清潔的運動,當時房屋和就業主要問題都得到了控制,保持新加坡清潔的控制就在於進一步改善生活的條件,這是我們開展的首項大規模國家計劃,群眾要求把國家開發成一個大家庭。

目前我們環境教育也是學校課程的一部分,我們認為環保教育必須從很小就開始。這一項工作是通過環境分析和教育加有效網路進行的,我們鼓勵每一個學校至少成立一個環保俱樂部,另一方面我們也設法在大學培養環保大使,我們目前在全國方面所做的努力不僅限於提高國民的意識,而是延伸到個人行為。從1990年以來,我們每年都開展清潔綠化周,鼓勵個人、團體、學校和公司都參與到環保活動當中來。

政府也發覺單方面的力量是不可能提供所有的環境服務的,那麼在爭取環境可持續發展過程當中,新加坡越來越希望私人企業參與進來。在這些方面,新加坡環境部門率先結合民間和私人來提供環境基礎設施的服務,通過這樣的合作,公共機構和私人企業界緊密合作,通過設計建造有用的方式,共同提供新的環境基礎設施和服務。

陳榮順最後表示,雖然新加坡在控制污化方面有成就,使國內空氣清潔度在國際高品質之內,但是新加坡願意學習其他國家的經驗,同時也包括學習中國的經驗。希望通過相互學習,共同邁向持續發展的道路,竭盡所能使環境和經濟發展協調,也希望新加坡經驗能夠對中國有用。
日期:2005-10-31 來源:四川新聞網

『柒』 新加坡的環境

新加坡
國名:新加坡共和國( republic of singapore)
別稱:星洲、星島
首都:新加坡(Singapore)
獨立日:8月9日(1965年)

國旗:由上紅下白兩個相等的橫長方形組成,長與寬之比為3∶2。左上角有一彎白色新月和五顆白色五角星。紅色代表人類的平等,白色象徵純潔和美德;新月象徵國家,五顆星代表國家建立民主、和平、進步、正義和平等的思想。新月和五顆星的組合緊密而有序,象徵著新加坡人民的團結和互助的精神。

國徽:由盾徽、獅子、老虎等圖案組成。紅色的盾面上鑲有白色的新月和五角星,其寓意與國旗相同。紅盾左側是一頭獅子,這是新加坡的象徵,新加坡在馬來語中是「獅子城」的意思;右側是一隻老虎,象徵新加坡與馬來西亞之間歷史上的聯系。紅盾下方為金色的棕櫚枝葉,底部的藍色飾帶上用馬來文寫著「前進吧,新加坡!」

國歌:《前進吧,新加坡》

國花:以一種名為卓錦·萬代蘭的胡姬花為國花。東南亞通稱蘭花為胡姬花。卓錦·萬代蘭是由卓錦女士培植而成,花朵清麗端莊、生命力特強,它象徵新加坡人的氣質和刻苦耐勞、果敢奮斗的精神。

國家政要:內閣資政李光耀,1965年新加坡獨立後,長期擔任總理,1990年11月辭去總理職務,改任內閣資政;總理吳作棟(goh chok tong),1990年11月任總理;現任總理李顯龍,2004年8月12日宣誓就職,成為新加坡第三任總理,12月當選新加坡人民行動黨新一任秘書長,2006年5月再次當選新加坡總理,5月30日宣誓就職。總統納丹,於1999年8月18日當選為新加坡共和國總統,9月1日正式宣誓就職,2005年9月連任。

自然地理:位於東南亞,是馬來半島最南端的一個熱帶城市島國。面積為647.5平方公里,北隔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為鄰,有長堤與馬來西亞的新山相通,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相望。地處太平洋與印度洋航運要道——馬六甲海峽的出入口,由50多個海島組成,新加坡島佔全國面積的91.6%。屬熱帶海洋性氣候,常年高溫多雨,年平均氣溫24-27℃。

國家簡史:傳說在遠古時代,亞歷山大大帝的後裔烏塔馬王子在海上航行時,船被暴風雨刮到現在的新加坡島上,在島上,王子看到一頭怪獸,渾身赤紅色,頭部的毛黑亮,胸前還有一撮白毛。隨行人員告訴王子這是獅子,王子便把這個不知名的小島稱為「新加普拉」,也就是獅子的意思,這個名字一直沿用至今。新加坡古稱「單馬錫」,18到19世紀是馬來西亞柔佛王國的一部分。
19世紀時淪為英國的殖民地,成為英國在亞洲的重要貿易港口和軍事要塞。1942到1945年,被日本統治,並淪為日本的直轄殖民地。1956年6月成立自治邦,實行內部自治。1963年9月並入馬來西亞。1965年8月9日,在李光耀的帶領下,脫離馬來西亞正式成立新加坡共和國。
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國家,原意為獅城。據馬來史籍記載,公元1150年左右,蘇門答臘的室利佛逝王國王子(般+木)那乘船到達此島,看見一頭黑獸,當地人告知為獅子,遂有「獅城」之稱。
新加坡是梵語「獅城」之諧音,由於當地居民受印度文化影響較深,喜歡用梵語作為地名。而獅子具有勇猛、雄健的特徵,故以此作為地名是很自然的事。過去華僑多稱其為「息辣」,即馬來語「海峽」的意思,也有因其小而將之稱為星洲、星島。

政治經濟

新加坡是英聯邦成員國,總統為國家元首,總統和議會共同行使立法權,實行總理內閣制。 新加坡的經濟傳統上以商業為主,包括轉口貿易、加工出口、航運等,是東南亞最大的海港、重要商業城市和轉口貿易中心,也是國際金融中心和重要的航空中心。獨立後的新加坡經濟發展引人矚目,被稱為亞洲四小龍之一。旅遊業是新加坡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

民族與宗族:新加坡人口為310萬,其中76%是華人,馬來人約佔15%,其他則是印度人、巴基斯坦人、斯里蘭卡的泰米爾族人和西方人。每平方公里達4000多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之一。
英語、華語、馬來語、泰米爾語為官方語言,馬來語為國語,政府機關使用英語,英語為行政用語,大多數新加坡人都會使用英語和華語。馬來人和巴基斯坦人多信奉伊斯蘭教,印度人信奉印度教,華人及斯里蘭卡人多信奉佛教;此外,還有人信奉基督教。

交通:新加坡是東南亞地區聯系歐洲、美洲、大洋洲的航空中心,航線通達54個國家(地區)、127個城市。從中國的北京、廣州、廈門、深圳等城市都可直航新加坡。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港之一,也是東南亞最大的機場之一。 新加坡交通發達,設施先進,有火車及巴士來往馬來西亞、泰國各主要城市。長途巴士總站設在新橋路,每天有數班車通往馬來西亞的吉隆坡、關丹、馬六甲等。

地鐵:地鐵是新加坡最為便捷的交通工具。地鐵全長67公里,設有42站,分為兩線:即從海濱灣通往義順為南北線,從巴西立通到文禮為東西線。在每個地鐵車站里都有標示非常清楚的路線圖及使用說明,搭乘地鐵前最好先確定車費及地點。南北線以「N」表示,黃色表示北行線,紅色表示南行線;東西線以「W」表示,綠色表示東行線,藍色表示西行線;市中心區以「C」表示。要查看站名只要記住顏色及號碼即可。
地鐵車站的運作完全自動化,由電腦控制自動售票機、乘客出入閘口等。到自動售票機前投入硬幣,同時按下應付車費的按鈕,如有餘額,機器會自動找錢,並付給車票。地鐵車票有時間限制,扣掉搭地鐵所需時間外,若在閘門內逗留超過半小時,車票便自動作廢,乘客無法再通過電腦閘門,若想出來,須另外補票。地鐵運行時間是早6點至晚12點。

節慶活動:新加坡日歷上印有公歷、中國農歷、印歷和馬來歷4種歷法,依各種歷法有許多節日。在保留各民族傳統文化的同時,新加坡政府鼓勵人們向新加坡統一民族文化習俗演變。
主要節慶有新年、印度族豐收節、新加坡河木筏大賽、印度族大寶森節、伊斯蘭教齋月及開齋節、耶酥受難日、哈芝節、衛塞節、端午節、新加坡美食節、國慶節、中秋節、齊天大聖誕辰、中秋賞燈會、印度族屠妖節、印度族九宵節、九皇爺慶典、印度族盜火節、印度族萬燈節、聖誕節等。

飲食:新加坡餐飲匯集了當地的風味和來自世界各地的佳餚,有中國菜、馬來菜、泰國菜、印尼菜、印度菜、西餐、快餐等。由於歷史的原因,新加坡在飲食方式和習慣方面融合了馬來族和華人的烹調特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菜是「娘惹食物」。娘惹是指過去居住在新加坡、馬六甲及檳榔嶼一帶的華人女性。就口味而言,娘惹食品是最特別,最精緻的傳統佳餚之一。
旅遊者在餐廳、酒店消費,須付10%的服務費與3%的政府稅及1%的觀光稅,郊區餐廳或小吃店不收服務費和小費,集市小吃攤也不須另付小費。為了大眾健康,所有有空調的餐廳一律森止吸煙。

購物:新加坡商品豐富,來自世界各地的貨品琳琅滿目,從古典精緻的東方手工藝品、款式新穎的歐洲高檔時裝和皮革製品到先進的高新技術電子器材等無所不有。新加坡市場上有特色的商品主要有馬來蠟染花布、珠寶、古玩、陶瓷器、玉器、字畫等。新加坡的物價水平較高。

貨幣:貨幣為新加坡元(S$),1元等於100分。紙幣面值有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500元、1000元;硬幣有1分、5分、10分、20分、50分、100分。

時差:比格林威治時間早8個小時,與北京時間相同。

新聞出版:英文報有《海峽時報》《商業時報》《新報》;華文報有《聯合早報》《聯合晚報》《新明日報》;馬來文報有《每日新聞》;此外還有泰米爾文報《泰米爾日報》。廣播電台於1936年開播,1959年1月起以馬來語、英語、華語、泰米爾語廣播。新加坡廣播電台擁有並經營12個國內電台和3個國際電台。新加坡電視機構擁有並經營2個頻道,一個播送華文節目,另一個播送英文節目,每天播送24小時。12電視私人公司經營2個頻道,一個主要為馬來族和印度族人口服務,另一個主要播送體育及文藝節目。1995年有線電視網開通,用戶可接收30多個頻道、10餘個國家的電視節目。1995年開通衛星電視。

外交:立足東南亞國家聯盟,將維護東盟團結與合作、推動東盟在地區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放在外交工作的重要地位;面向亞洲,注重發展與亞洲國家特別是中、日、韓、印度等國的合作關系;奉行「大國平衡」政策,積極開展經濟外交。

與中國關系:1980年6月14日,中國政府和新加坡新加坡政府關於互設商務代表處協議在北京簽字,次年9月兩國商務代表處正式開館。1990年10月3日,中新兩國建交。

與馬來西亞的水糾紛
自1965年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獨立以來,新加坡的淡水都依靠獨立時的條約由馬來西亞供應,當時商定的淡水出口價是每4540升3仙(約合0.01美元)而到現在,價格都沒有變動過,馬來西亞認為這個價格低到無法接受,要求修改條約,新加坡以條約中並沒有規定在2060年條約到期前馬來西亞可以修改價格。就該問題兩國不斷發生嚴重的摩擦和爭吵。
新加坡的旅遊勝地:
1.聖淘沙位於新加坡本島南部,離市中心半公里。這個田園式的度假島嶼,其馬來文名字是和平與寧靜的意思。它由一個漁村變為英國的軍事基地,後來又於1972年變成一個度假島嶼。
島上青蔥翠綠,有引人入勝的探險樂園、天然幽徑、博物館和歷史遺跡等等,讓人遠離城市城囂。愛海的人,可以沿著沙灘享受輕松的水上活動。而熱愛自然的人,聖淘沙也有天然人行道——龍道、海底世界、胡姬花園、蝴蝶園、世界昆蟲博物館。在歷史景點方面,則有西樂索炮台、海事博物館和新加坡萬象館。
在主題公園方面,計有夢幻島、火焰山和高爾夫樂園。而高37公尺的魚尾獅塔,可讓遊人從聖淘沙遠眺市區的高樓大廈及環繞四周小島的景色。入夜後的音樂噴泉,隨著交響樂的節奏而翩翩起舞。
聖淘沙是由聖淘沙發展機構負責管理和發展,它也管理10個較小的島嶼,包括龜嶼、聖約翰島、姐妹到及鬼島。這些島嶼是熱愛游泳、潛水和釣魚人士的樂園。
島上也有自設的交通設備。遊客可以免費乘搭單軌列車、巴士、沙灘小火車前往不同目的地。此外,島上也有腳踏車出租店。

2.新加坡動物園於1973年開幕,園內以開放概念為設計,利用熱帶森林與湖泊為屏障,使遊客可以不受鐵籠和鐵柱的遮欄而看得一清二楚。
動物園佔地28公頃,收羅了250種哺乳動物類、鳥類和爬蟲類動物,總數接近3000隻。所展示的許多瀕臨絕種的動物之中,包括科摩多龍、睡熊、金絲猴,以及世界最大的群居人猿。
遊客可以在動物園內一嘗和人猿共用早餐的難忘經驗,或者觀賞每天四場精彩的動物表演。參與表演得動物有靈長類、爬蟲、大象和海獅等。人們可以觀看矮小河馬在水底潛游,以及加勒比海海牛悠遊自在的游姿。在兒童天地里,孩子們可以從「動物之友表演」中獲得無比的快樂,參與演出的動物有德國牧羊犬、大牧羊犬、麝貓、鸚鵡,以及一群綿羊。
除此之外,園內也設有游園列車,帶您暢游動物園。

3.福康寧山俗稱「皇家山」或「升旗山」。這個佔地19公頃,高約50公尺的山丘曾是當年萊佛士的住所。1819年,萊佛士在新加坡河口登陸後,便看上這座俯視新加坡河口的小山,並在山頂建總督府。1823年,他也選擇在此處興建住家。
其實,福康寧山的歷史可追溯到14世紀。據歷史記載,這里是14世紀島國蘇丹皇室的所在地。新加坡最後一位蘇丹依斯干達沙便安葬在靠近山頂的地方。
目前,山上還殘留著許多文物,並且不時有新發現。山上的福康寧文化中心便展示了被挖掘的14世紀至19世紀文物。
在英國殖民地時代的1859至1861年期間,山上也建有一座堡壘。1867年,堡壘上還設印度和歐洲兵士的營房,醫院和彈葯庫,是19世紀防禦新加坡的主要炮兵連。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因為局勢太平,這里的軍械就不派上用場了。
英軍也在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在這里建造佔地1306.10平方公尺,深約9公尺的地下指揮室。現在的文化中心後面便是隧道入口處。它是英國在馬來亞駐軍的指揮總部,英軍投降後,成為日軍司令官山下奉文少將的指揮總部。
目前,這個指揮室已辟為展覽館。館內的許多物件,如無線電話、桌椅、電燈等都是原有的歷史遺物。展覽館共有22個房間,包括通訊室、兵士休息室、密碼室、統帥指揮室等。展覽館有意重造56年前的歷史,讓遊人有如身歷其境的感覺。
在山上的一處也辟有香料園,是當年19公頃植物園的縮影,種植著丁香、肉桂等香料。此外,殖民地時代遺留下來的墓園,也完好的保留在山的東側。

4.花柏山位於新加坡南部,總面積達56.46公頃。山上的花柏山公園建於60年代,並在1994年開始重新整修。整修後的花柏山增設了更多的基礎設施,對周圍的園景也重新設計一番。
花柏山公園有以下主要景點:
花柏頂:高達105公尺的花柏頂是公園內最高之處,站在花柏頂將能夠鳥瞰新加坡南部全景。這里有一棵雨樹,於1971年11月7日的首屆植樹日種下,沿著這棵樹是一個花木圍繞的多層平台,平台地面上特別設計朝向不同方向的箭頭,以告訴遊客所指的地方與名勝地點。而在瞭望台樓下的16幅壁畫也讓遊客了解新加坡的歷史和發展概況。

海事村:海事村主要的特色是以一艘傳統帆船為藍本。這艘大船由三個部分組成,即餐廳、兒童游樂場及訊號台,周圍環境充滿熱帶花園特色的景緻。「帆船」上共有三個寬敞的「甲板」,適合人們聚會、設宴。此外,這里也是觀賞新加坡海港的最佳地點。

花叢走道:從花柏頂延伸到海事村設有花叢走道。行人可在特別設計的亭子內享受鳥語花香,同時,在花叢走道上辟有一個「棕櫚園林」,供遊人休息聊天。

望東亭:位於花柏山東部的低窪處。遊人可以在此觀賞新加坡東部美景。花園設有健身區、寬廣草場、野餐區以及可供遊人鳥瞰市區景物的亭子。

纜車亭:在纜車亭旁建設兩個觀賞美景的平台,遊人可以在此通過望眼鏡觀賞我國南部風景。

5.肯特崗公園佔地47公頃,舊稱鴉片山,是我國自然保護區之一。
它是一座次森林山丘,也是候鳥的集居地。園內有一條長達800公尺的山徑,是遊人探索自然生態的好地方。 此外,山丘的後側也有兩個一大一小的池塘。前面部分最高處設有瞭望台,可以眺望我國西海岸景色。左邊可看到煉油廠林立的島嶼,右邊又可看到箱運碼頭。
根據國家公園局的資料,肯特崗公園是擁有最多健身設施的國家公園,共有20種不同的健身站供使用者選擇。此外,它的不平地勢也常吸引了許多遠足及大自然愛好者前來考察,或舉辦「尋寶」游戲。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里曾經是馬來軍團和日軍抗戰的地點之一。1942年2月13日,日軍第18師攻打防守這座小山的第一馬來軍團、英國第二效忠軍團和第44印度旅,這場長達48小時的搏鬥有不少日軍與馬來軍人戰死。新加坡陸軍最近「認養」了肯特崗公園,成為「陸軍公園」(Army Green Park),園內永久擺放了兩架M114型榴彈炮和一架AMX-13輕型坦克,突顯公園的歷史和軍事意義。

『捌』 新加坡勝科污水處理廠

我可以幫你聯繫到葯劑廠家

『玖』 新加坡是怎麼環保的

新加坡環境部常任秘書陳榮順作演講

10月28日上午,在首屆九寨天堂國際環境論壇主題峰會上,新加坡環境部常任秘書陳榮順先生作了題為「從生存到環境可持續發展」的主題演講。

陳榮順說,跟中國漫長的歷史比起來,新加坡的環境發展可以說是非常短暫的,但是我有機會來這里是希望與各位分享新加坡環境發展經驗,希望能夠藉此拋磚引玉,在接下來討論中激發出各種構思和想法。

陳榮順談到,新加坡的環境在亞洲國家一直排列前列,中國同樣堅決執行環保計劃這種做法。比如從70年代周總理提到的環保計劃,到一直堅持可持續發展的計劃和科學發展觀的做法,以及中國近年來治理環境污染的力度,新加坡都很欽佩。

陳榮順說,在土地利用計劃方面,我們首先要從土地利用角度來看,我們的發展不是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比如說,在住宅區附近,只准設輕工業,如紡織業、電子業等,而重工業必須在離開住宅區有一定距離的指定的工業區設立。而且環境基礎設施在防範工作方面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高效的固體處理系統有助於新加坡把海岸線的污染降到最低,我們把來自家庭和工業的廢水導入一個廣泛的公共用水系統,知道要符合國際標准才能夠流入海中。

近年來,我們各地都鋪設了污水系統,現在我們已經達到了百分之百的污水處理。我們把污水處理系統和污水系統分開,使我們能夠把有用的水進行收集,把廢水和雨水分別輸送到不同的處理廠進行處理。除了進行廣泛的污水處理外,新加坡還有一個非常高效的固體廢物管理系統,從上個世紀70年代到2004年,我們建造了垃圾焚化廠,最早的焚化廠是從1979年開始投入運行的,隨後我們又增加了專用的焚化廠處理醫學廢料,沒有辦法焚燒的肥料就被送到特別的垃圾填埋廠。

陳榮順提到,新加坡從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就注意街邊的小販標准,要求所有小販必須領取執照,最後他們也被遷至有一些污水處理中心進行管理,同時我們還有一些單位專門研究蚊子等等。在上世紀60年代,政府認為不能只靠政府執法來進行監督,只有公眾來參與環保才能解決環保問題。從1968年10月開始,我們政府展開了一項為期一個月保持新加坡清潔的運動,當時房屋和就業主要問題都得到了控制,保持新加坡清潔的控制就在於進一步改善生活的條件,這是我們開展的首項大規模國家計劃,群眾要求把國家開發成一個大家庭。

目前我們環境教育也是學校課程的一部分,我們認為環保教育必須從很小就開始。這一項工作是通過環境分析和教育加有效網路進行的,我們鼓勵每一個學校至少成立一個環保俱樂部,另一方面我們也設法在大學培養環保大使,我們目前在全國方面所做的努力不僅限於提高國民的意識,而是延伸到個人行為。從1990年以來,我們每年都開展清潔綠化周,鼓勵個人、團體、學校和公司都參與到環保活動當中來。

政府也發覺單方面的力量是不可能提供所有的環境服務的,那麼在爭取環境可持續發展過程當中,新加坡越來越希望私人企業參與進來。在這些方面,新加坡環境部門率先結合民間和私人來提供環境基礎設施的服務,通過這樣的合作,公共機構和私人企業界緊密合作,通過設計建造有用的方式,共同提供新的環境基礎設施和服務。

陳榮順最後表示,雖然新加坡在控制污化方面有成就,使國內空氣清潔度在國際高品質之內,但是新加坡願意學習其他國家的經驗,同時也包括學習中國的經驗。希望通過相互學習,共同邁向持續發展的道路,竭盡所能使環境和經濟發展協調,也希望新加坡經驗能夠對中國有用。

『拾』 新加坡污水處理廠有哪些急求。

樟宜(Changi)污水處理廠制
kran ji 污水處理廠
Seletar污水處理廠
Kim chuan污水處理廠
Bedok污水處理廠
Ulu Pandan污水處理廠
Jurong 污水處理廠
Tuas污水處理廠
South Tunnel污水處理廠

閱讀全文

與新加坡的污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變頻器污水提升泵操作規程 瀏覽:5
純水機什麼廠家好 瀏覽:136
人和怡寶純凈水電話多少 瀏覽:944
ro膜干膜和濕膜的區分 瀏覽:493
污水處理工培訓小結 瀏覽:237
污水處理廠脫泥有哪些好處 瀏覽:407
五道過濾器超濾膜 瀏覽:953
飛利浦凈化器維修需要什麼 瀏覽:738
家用純水機什麼價位最好 瀏覽:167
污水終端處理設施是什麼材質 瀏覽:780
進口離子交換纖維 瀏覽:180
污水中cn比是指什麼 瀏覽:97
水族店過濾沒計 瀏覽:216
陳檯子污水處理廠動工了么 瀏覽:265
純水的英文有多少種 瀏覽:536
城達樹脂耐力板陽光板怎麼樣 瀏覽:545
減壓蒸餾100元 瀏覽:335
光固納米樹脂壽命 瀏覽:330
軟化器樹脂需要建立質量標准嗎 瀏覽:281
車內空氣濾芯總成怎麼拆下來 瀏覽: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