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礦產資源環境問題分析與評價
近些年來由於全面落實山東省政府制定的《山東省礦業秩序根本好轉工作規劃》,礦業秩序根本好轉,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全區礦業經濟在較為困難的情況下保持了健康發展的勢頭。但隨著礦業改革和礦業經濟的深入發展,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仍有許多方面需進一步完善和加強。
一、礦產資源開發缺乏規劃,資源浪費嚴重
由於對已探明的礦產存在資源配置體制和管理許可權的原因,在辦礦過程中,有關部門不能全過程監督管理,以致形成開采過於集中和失控的局面。一些企業受經濟利益驅動,出現了采易棄難、采厚棄薄、采富棄貧、亂采濫挖等嚴重浪費礦產資源及破壞生態環境的現象,這種無計劃的開發也造成了回採率低和國有資源的流失問題,擾亂了礦業秩序。目前在礦產資源開發中,資源總回收率僅為30%~40%;共生、伴生礦產已綜合利用者僅占可綜合利用礦產的1/3,綜合回收率不到20%;礦山「三率」普遍較低。
二、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式粗放,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水平不高
全區礦產資源開發具有面廣量大的特點,采礦點多,從業人員多,小礦山辦礦條件一般較差,有的開采方式還很原始;個體零星采礦,布局散亂,開采規模小,技術條件差,采選技術水平低;採掘工藝落後,設備簡陋,礦產開發利用呈粗放型;產品未能深加工,資源利用率低下;管理水平差,礦產資源得不到綜合利用;產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制約了礦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三、礦產開發程度高,後備資源嚴重不足
本區礦產開發程度高,但後備資源嚴重不足,有的礦山已出現危機。據1995年到2000年對比,石油、金、鐵、煤、滑石、水泥用灰岩、飾面用花崗岩等礦產產量均呈下降趨勢。如金礦儲量由第一位降為第二位,年新增探明儲量低於開采儲量;石油由原來產量3000×104t,下降到2600×104t,有相當一部分礦山面臨轉產與關閉的困境。
預計到2010年,除煤、石灰岩及鹽礦外,其餘大宗礦產如石油、天然氣、金、鐵、石墨、透輝石均有一定缺口不能滿足需要,特別是鐵礦、滑石、硫礦等嚴重短缺,不能保證生產的需求。
四、全區礦產資源的開發已引發了嚴重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
建材、金、煤、鐵、滑石、石墨等礦產的開發對環境的破壞較為嚴重,目前區內主要礦山地質環境問題有露天開采對地表的破壞、采空地面塌陷、固體廢料、尾礦危害,以及礦坑排水對地下水環境的影響等。
據調查,本區各類礦山露天采礦破壞土地總計達85.56km2,各類礦山采空地面塌陷累計為42.88km2,地裂縫影響面積0.93km2。截至2001年底,共有尾礦庫403座,其中已使用294座,未使用109座。尾礦年產出量1223.76×104t,尾礦現積存總量12605.12×104t。共有固體廢料堆2469座,固體廢料年產出量1638.81×104t。礦山尾礦佔地21.9126km2,礦山固體廢料佔地13.7865km2。
礦區內礦坑水年產出172253.32×104m3,年外排污水量為12683.8×104m3,其中淄博最多,為7655.77×104m3。
⑵ 污水處理整治方案有哪些
維拓環境 十萬伏特團隊為你解答。
積極做好管網建設、設施完善、運行管理、企業納管、費用徵收等各項工作,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確保完成「三率」(運行負荷率達到60%,管網建成率達到80%、達標排放率達到100%),做到穩定達標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