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國水污染情況及監測方法簡述
(1) 污染源煙塵(粉塵)在線監測儀 用於在線監測污染源煙塵、工藝粉塵排放量(濃度或總量),包括測量相關參數:流量、O2、含濕量、溫度等,是實現污染源排放總量監測的必備監測儀器。 (2) 煙氣SO2、NOx在線監測儀 用於在線監測煙氣中SO2、NOx含量,通過流量測量,實現總量監測。 (3) 環境空氣地面自動監測系統 該系統用於空氣質量周報、日報監測,主要監測項目有:SO2、NOx、CO、O3、PM10等。 (4) 酸雨自動采樣器 自動採集降水樣品,以便測定降水的pH值。 (5) PM10采樣器 用於採集環境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10μm以下的顆粒物。 (6) 固定和攜帶型機動車尾氣監測儀 用於測定機動車排放尾氣中CH、CO等含量。 2、污染源和環境水質監測儀器: (1) 污染源在線監測儀器 污染物排放的總量監測要求濃度與流量同步連續監測,在線測流和比例采樣是總量監測的基本技術手段,對於重點污染源還需要配備在線監測儀器。 (2) 流量計 用於規范化的明渠污水排放口流量的在線連續監測儀器。 (3) 自動采樣器 用於污染源排放口具有流量比例和時間比例兩種方式的在線自動采樣裝置。 (4) 在線監測儀器 用於工業污染源或污水排放口的在線測分析儀器。監測主要項目有:COD、TOC、UV、NH4+-N、NO3-N、氰化物、揮發酚、礦物油、pH等,應具有自動校正和自動沖洗管路功能。 (5) 環境水質自動監測儀器 用於地表水環境質量指標的在線自動監測儀器。水質自動監測項目分為水質常規五參數和其它項目,水質常規五參數包括溫度、pH、溶解氧(DO)、電導率和濁度,其它項目包括高錳酸鹽指數、總有機碳(TOC)、總氮(TN)、總磷(TP)及氨氮(NH3-N)。 (6) 總有機碳(TOC)測定儀 總有機碳(TOC)是反應水體有機物含量的指標,可用於污染源或地表水的監測。 3、攜帶型現場應急監測儀器 攜帶型現場應急監測儀器,用於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監測,其主要特點為小型、便於攜帶及快速監測。 (1) 攜帶型分光光度計 用於現場監測的攜帶型分光光度計,測試組件一般包括氰化物、氨氮、酚類、苯胺類、砷、汞及鋇等毒性強的項目。 (2) 小型有毒有害氣體監測儀 用於現場有毒有害氣體監測的小型攜帶型儀器,主要監測項目有CO、Cl2、H2S、SO2及可燃氣監測等。 (3) 簡易快速檢測管 用於快速定量或半定量檢測水中或空氣中有害成分的現場用簡易裝置,主要監測項目有CO、Cl2、H2S、SO2、可燃氣、氨氮、酚、六價鉻、氟、硫化物及COD等。 4、電磁輻射和放射性監測儀器 (1) 全向寬頻場強儀 用於測量某頻率范圍內的綜合電磁場強。 (2) 頻譜儀 用於測量不同頻率電磁輻射的場強及譜分布。 (3) 工頻場強儀 用於測量50HZ工頻電磁場強度。 (4) 大面積屏柵電離室α譜儀 測量環境介質中α放射性核素的濃度。 (5) 全身計數器 用於監測職業工作者或公眾的全身污染情況。 (6) 環境輻射劑量率儀 用於監測環境貫穿輻射水平。 四、重點研究的環境監測儀器和環境標准樣品 1、環境遙感監測系統。用於監測大范圍的環境污染狀況與生態環境狀況。如監測河上、海上溢油;監測各排污口排污狀況;遠距離監測污染源煙塵、煙氣排放情況以及發生赤潮的面積、程度等。實現環境預報監測。 2、有機污染物自動連續監測系統。 3、光化學煙霧監測系統。 4、有機物環境標准樣品(①揮發性鹵代烴混合標樣,②揮發性芳香烴混合標樣,③多環芳烴混合標樣,④苯胺類混合標樣,⑤酞酸酯類混合標樣,⑥有機磷農葯混合標樣,⑦有機氯農葯混合標樣,⑧含N、含P的有機農葯混合標樣,⑨半揮發性有機物混合標樣,⑩揮發性有機物混合標樣)等。 5、PM2.5采樣器。 五、 發展環境監測儀器的政策措施 1、發展環境監測儀器及其設備是實現監測技術現代化,為環境保護和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准確信息的重要保證,國家鼓勵研製開發和生產國家所需的監測儀器設備。 2、加強對環境監測儀器的開發和生產的宏觀引導,加強對環境監測技術、監測儀器發展趨勢的調查研究,適時制訂環境監測儀器的發展規劃和技術政策,明確環境監測的的需求和方向,指導和規范環境監測儀器的發展。 3、加強環境監測儀器的標准化工作。環境監測儀器是環境監測工作的物質基礎,為保證環境監測數據的科學、准確、可比,應加強環境監測儀器標準的制訂工作。將環境監測儀器標准納入環境保護標准體系,與環境監測規范、環境分析、檢測方法的制訂工作統一規劃,協調進行。通過制訂統一的標准引導環境監測儀器的技術進步。 4、加強對環境監測儀器的監督管理,建立一批具有良好的技術基礎和權威性的技術中介機構,對環境監測儀器的技術水平和質量狀況進行檢測,並向社會公布。對在環境監測中用於執法監測的環境監測專用儀器實行「准入」制度。 5、加強環境監測儀器的技術創新工作,加大對環境保護工作急需的監測技術的科研投入,把環境監測技術的開發列入環境科研重點領域。藉助國家各種扶持政策,推進環境監測儀器的產業化和技術升級。 6、促進監測儀器科研與生產結合,鼓勵環境監測儀器生產企業、大學和科研機構採取多種方式開展技術合作,加快環境監測技術的成果轉化。 7、走引進、消化、吸收和國產化的道路。對我國目前生產技術落後,國外已有先進的成套技術的監測儀器,鼓勵引進國外的關鍵技術,合資生產,再逐步實現國產化。 8、利用市場調控手段,促進環境監測儀器生產企業的重新組合,逐步改變監測儀器生產技術薄弱、投資分散、低水平重復、市場競爭力低的狀況,實現適度規模化集約化生產,形成一批監測儀器生產的骨幹企業。 9、根據環境監測能力建設規劃,制訂環境監測工作的相應法規,逐步在一些大中城市建立區域性的環境質量和污染源監測的自動化網路系統。通過組織實施環境監測自動化網路建設的示範工程,帶動自動化環境監測網路系統的形成。擴大環境監測儀器設備的市場需求。 附:環境監測儀器分類 附件: 環境監測儀器分類 按使用領域環境監測用主要儀器設備分以下幾類: 1、空氣質量與污染源廢氣監測專用儀器: TSP采樣器(大、中流量) PM10采樣器(大、中流量)* PM2.5采樣器** 粗(PM2.5-10)細(PM〈2.5)顆粒物雙道采樣器 空氣顆粒物分級采樣器 粉塵采樣器 酸雨自動采樣器* 氣體采樣器 氣體監測儀(SO2、NOx、CO、O3、HCl、Cl2、CH等) 環境空氣地面自動監測系統* 煙塵采樣器 煙氣采樣器 煙塵在線自動監測系統* 煙氣SO2在線自動監測系統* 煙氣NOx在線自動監測系統* 煙氣參數O2、濕度、壓力、流速等在線自動監測系統 區域(如機場、交通干線、工業區)及重點污染源(如電廠、冶煉廠、建材廠的煙囪)連續監測系統**汽車尾氣監測儀* 光化學煙霧監測系統** 2、環境水質與污水監測專用儀器: 水質采樣器 污水采樣器 COD測定儀 BOD5測定儀 油份濃度儀 溶解氧測定儀 色度計 濁度計 鹽度計 總有機碳(TOC)測定儀* 總氮測定儀 總磷測定儀 氨測定儀 氰化物測定儀 游離氯測定儀 環境水質的自動監測系統* 污水測流和在線連續監測系統* 有機污染物自動連續監測系統** 3、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儀器: 攜帶型氣相色譜儀(帶PID檢測器,可在野外現場監測大部分有機污染物) 車載式X射線-熒光光譜儀(可用於土壤、固廢現場金屬污染調查) 車載式GC_MS儀 攜帶型分光光度計* 有毒有害氣體監測器(Cl2、CO、可燃氣、CH4、苯系物等)* 報警裝置(CO、CH4、Cl2、H2S、汽油泄漏等) 簡易快速檢測管* 快速BOD測定儀 攜帶型溶解氧測定儀 流動監測車 4、其它要素監測儀器 雜訊監測儀 雜訊自動監測系統 振動監測儀 場強儀* 全向寬頻場強儀* 寬頻電磁場強儀* 工頻場強儀* 大面積屏柵電離室α譜儀* 全身計數器* 環境輻射劑量率儀* 生態環境的遙感遙測系統 環保治理設施、監測儀器運行狀態監視儀 5、實驗室通用分析儀器及其設備 (1) 光學類儀器: 可見分光光度計 紫外分光光度計 熒光分光光度計 火焰光度計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 原子熒光光度計 等離子發射光譜儀 X-射線熒光光譜儀 (2) 電化學儀器: pH計 離子計 電位計 示波極譜儀 陽極溶出儀 庫侖儀 電位滴定儀 電導儀 (3) 色譜類儀器 離
❷ 利用生物監測評價水質的研究
生物監測 (biological monitoring) 這一術語在 1997 年 4 月由歐洲共同體 (EEC) 、世界衛生組織 (WHO) 、美國環境保護局 (EPA) 組織的 「關於生物樣品在評價人體接觸污染物方面的應用」的國際會議上正式提出並給予的定義 (王煥校,2000) 。簡單地說,生物監測是利用群落、種群或生物個體對環境污染狀況進行監測和評價。其方法大體上是測量活體生物對人為壓力反應的靈敏度。其中包括細胞的生物化學、生理、生長和健康狀況的變化; 個體及系統發育與繁殖的變化; 種群數量、群落及生態系統的變化等 (凱恩斯,1989) 。通過生物監測,可及時反應污染物的綜合毒性效應及可能對環境產生的潛在威脅,掌握水環境質量,發現一般監測或理化監測所發現不了的環境問題,具有理化監測無可比擬的綜合性、真實性和靈敏性。生物指示作用的特點決定了生物監測的實用性、綜合性、時效性和不可替代性 (許武德等,1997) 。浮游生物個體小,對環境變化很敏感,水環境的變化直接影響其群落結構和功能。浮游生物的種類和數量的變化直接或間接地對水生生物的分布和豐度產生影響。另一方面,浮游生物與水體質量的密切關系早以為人們所熟知,有些種類本身能積累和代謝一定量的污染物質,在某種程度上發揮了 「水質凈化器」的作用。不同類群對水環境變化的敏感性和適應能力各異,因此,利用浮游生物群落結構和生物量變化以及優勢種分布情況監測評價水環境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在國內外已有相當長的歷史並有大量有益的實踐。水生生物群落結構特徵的變化與水體質量關系密切 (計承富,2007) 。
目前,應用浮游生物群落結構特徵的變化監測和評價水體質量,在國內外應用較廣泛。Kahem et al.(1994) 對 Wadi Haneefah 河進行浮游生物調查,研究了浮游生物適應的溫度和 pH 值范圍,得出浮游動物在 4 月份形成數量高峰,並指出浮游動、植物的種類分布與水環境中的一些理化性質變化相關。利用生物體、種群或群落對水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所產生的反應來監測水環境污染物的種類及數量,從生物學角度評價水環境質量狀況,是環境監測的重要方法之一,已得到廣泛的應用。自 20 世紀初德國植物學家提出用污水生物系統法來監測水體有機污染程度或測定有機污染物的生物降解以來,利用生物方法監測水環境污染及評價水環境質量的研究工作十分活躍。該系統經 Liebmann 和津田松苗等人的不斷補充,日趨完善,在歐洲大陸被廣泛用為監測水體污染的標准。我國自 70 年代以來,隨著環境監測工作的發展,逐步開展了生物監測工作,國家環保局於 1986 年首次頒布了 《生物監測技術規范》(水環境部分) ,該規范列有 22 個監測項目,並對水質生物監測斷面的布設原則、樣品的採集處理、試驗方法、數理統計方法及結果表達都作了統一規定,使我國生物監測工作走上了正規化的道路。目前,國內外廣泛利用微生物、水生植物、水生動物作為監測生物進行水體監測和評價。
美國的 Cairns (1969) 首次用 PFU 法評價水質,該方法已普遍應用。Cairns et al.(1979) 應用 PFU 法研究了位於美國弗吉利亞的 Smith Mountain 湖中不同受污區的原生動物群集過程。Shen.Buikema et al.(1986) 用 PFU 原生動物群落對美國一條接受電鍍廠和生活污水廠排放的復合廢水的 Cedar Run 河流進行污染評價。Hart 等利用 PFU 法研究了美國 9 個淡水湖泊在環境壓迫條件下原生動物群落結構和功能繼續保持完整的能力—同化力。經我國原生動物學家、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完善後成為我國首例生物監測的標准方法: 《水質 - 微型生物群落監測—PFU 法》(GB/T12990—91) ,使微型生物監測技術達到了行業應用標准,已在國內得到廣泛的應用。沈韞芬等 (1995) 採用 PFU 法對鴨兒湖氧化塘進行了生物監測並在之後作了一系列的研究。許木啟等 (1996) 利用原生動物群落結構的綜合指標評價了府河—白洋淀水體的污染程度和自凈效能等,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寧應之等 (1993) 調查了蘭州市淡水中的原生動物,分析了蘭州市淡水原生動物與生態因子的關系,指出原生動物對水體的污染情況具有宏觀的指示作用,並確定了部分污染指示種類,在國外很早就有人試圖用原生動物作為活性污泥性能或出水質量的指示生物。Curds (1971) 對 6 個處理場中的原生動物群落結構與 BOD 的大致范圍作了觀察,並利用原生動物群落結構的指標來預報水的環境質量,達到 83% 的正確率。Bick(1973) 調查了河川污染帶原生動物,特別注意研究纖毛蟲類對環境因素的忍受范圍及其數量分布情況,找出一些敏感和耐污種類作為水體污染的指示生物。孫勝利等(2000) 研究了黃河蘭州段浮游動物種類構成特徵,利用其優勢種群原生動物的污生指數值對水質污染進行了評價,結果表明黃河蘭州段水質屬於 βms - αms 污染級,以有機物為主要污染特徵。
總之,水質變化對水生生物群落的影響通常表現在生物群落結構的變化和功能的改變兩個方面。結構變化的標志,如群落組成成分的缺損、組成生物群落的種類和種群數量的增減,某些有指示價值的種類 (如對某種污染有耐性或敏感的種類) 的出現或消失,生物自養—異養程度的變化等。群落功能變化的標志表現在生產力高低程度的改變。群落中種群的多樣性是反應群落功能的生物學特徵。多樣性大的群落,具有更復雜的營養通道,更多的營養鏈和側鏈,與密度有關的種群控制機能可通過多途徑起作用,群落的穩定性也就越大。一般情況下,自然生物群落往往由較多個體數的少數種和較少個體數的多數種組成,當環境污染後將導致群落中生物種類減少,降低種間競爭的相互作用,使留下的面污種類的個體數增多,以致受污染環境中群落的多樣性比正常環境內少,而其重復性高。因此,利用水生生物群落結構的變化可作為評價水質的生物學指標。
目前,關於礦區塌陷塘浮游生物群落構成特徵的研究國內外尚未見文獻報道。煤礦區塌陷塘與一般湖泊有很大的差別,這就為研究塌陷塘浮游生物群落的構成特徵提供了天然的實驗基地。因此,開展塌陷塘和非礦區湖泊浮游生物群落構成特徵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①摸清礦區塌陷塘浮游生物群落的生態現狀,為開發、利用塌陷塘資源,實現社會經濟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決策依據; ②通過浮游生物群落對周邊脅迫因子的響應及反饋機制的研究,探討生態系統的退化機制與途徑,從而為塌陷塘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生態保護策略提供理論依據。
❸ 簡述污水生物系統法監測河水水質污染程度的原理,有何優缺點
合理的利用污水處理工藝即可。
拓展閱讀:污水處理 (sewage treatment,wastewater treatment):為使污水達到排水某一水體回或再次使答用的水質要求對其進行凈化的過程。污水處理被廣泛應用於建築、農業,交通、能源、石化、環保、城市景觀、醫療、餐飲等各個領域,也越來越多地走進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❹ 生物污染監測方法有哪些
生化需氧量(biochemicaloxygendemand)簡稱BOD。是表示水中有機物等需氧污染物質含量的一項綜合指標。它說明水中有機物處於微生物的生化作用進行氧化分解,使之無機化或氣體化時所消耗水中溶解氧的總數量,其單位以ppm(毫克/升)表示。BOD一般指的是微生物可降解的有機物的量,即廢水中可降解有機物的量。BOD的測定方法包括:1.標准稀釋法這種方法是最經典的也是最常用的方法。簡單的說,就是測定在20±1℃溫度下培養五天前後溶液中的溶氧量的差值。求出來的BOD值稱為「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2.生物感測器法其原理是以一定的流量使水樣及空氣進入流通量池中與微生物感測器接觸,水樣中溶解性可升華降解的有機物受菌膜的擴散速度達到恆定時,擴散到氧電極表面上的氧質量也達到恆定並且產生一恆定電流,由於該電流與水樣中可生化降解的有機物的差值與氧的減少量有定量關系,據此可算出水樣的生化需氧量。通常用BOD5標准樣品對比,以換算出水樣的BOD5的值。3.活性污泥曝氣降解法控制溫度為30℃-35℃,利用活性污泥強制曝氣降解樣品2小時,經重鉻酸鉀消解生物降解後的樣品,測定生物降解前後的化學計量需氧量,其差值即為BOD。根據與標准方法的對比實驗結果,可換算成為BOD5值。4.測壓法在密閉的培養瓶中,水樣中溶解氧被微生物消耗,微生物因呼吸作用產生與耗氧量相當的CO2,當CO2被吸收後使密閉系統的壓力降低,根據壓力測得的壓降可求出水樣的BOD值。
❺ 污水生物系統的原理是什麼,各污染帶有哪些主要特徵
污水處理工藝不同原理也不盡相同的。
拓展閱讀:污水處理 (sewage treatment,wastewater treatment):為使污水達到排水某一版水體或再次使用的水質權要求對其進行凈化的過程。污水處理被廣泛應用於建築、農業,交通、能源、石化、環保、城市景觀、醫療、餐飲等各個領域,也越來越多地走進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❻ 利用水生生物監測和評價水體污染的兩種方法!!!急,在線等!
水生生物的評價是通過對浮游植物、浮游動物、底棲生物、魚類種類和數量內變化的測定和分析容,判定水體的污染和富營養化狀況。結合環境水體的水化學參數如TN、TP和COD等指標,從水生生物學的角度對環境水體的污染程度進行監測和評價,可以較客觀地、綜合地反映出水體的環境質量。本文綜述了幾種評價水體污染和富營養化的水生生物方法及如何選定合理的評價指標,旨在為能直接、快捷、准確地應用水生生物判斷水質污染和富營養化程度提供參考。
❼ 污水生物系統法監測河水水質污染程度的原理及優缺點。
河水水質的生物監測是通過動植物在污染水體中所產生的各種反映信息來判斷水專體污染程屬度的方法,是一種直接的綜合方法。檢測方法包括生物體內污染物含量、受害症狀、生理生化反映、群落結構及變化。敏感植物(指示)生物是測定常用的方法。有點是直觀綜合,缺陷是機理不是很清楚,操作量化准確性差。
❽ 生物監測的生物監測手段
主要有:①利用指示生物來監測,如根據顫蚓、蛭等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回和搖蚊幼蟲答,以及某些浮游生物在水體中的出現和消失、數量的多少等來監測水體的污染狀況。利用污水生物系統監測水體污染也是一種常用的手段。②利用水生生物群落結構的變化來監測。水質狀況發生變化,水生生物群落結構也會發生相應的改變。在有機物污染嚴重、溶解氧很低的水體中,水生生物群落的優勢種只能由抗低溶解氧的種類組成;未受污染的水體,水生生物群落的優勢種則必然是一些清水種類。在利用指示生物和群落結構監測水體污染時,還引用了生物指數和生物種的多樣性指數等數學手段,簡化監測的方法。③水污染的生物測試,即利用水生生物受到污染物的毒害所產生的生理機能的變化,測試水質污染的狀況。這種方法可以測定水體的單因素污染,對測定復合污染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測試方法分為靜水式生物測試和流水式生物測試。
對土壤污染進行生物監測也是一種可行的途徑,但國內外做的工作還不多。環境系統十分復雜,生物監測只有與物理、化學監測結合起來,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❾ 生物如何監測
水體污染的生物學監測方法比較多,用水生生物群落的變化、物種類型與個體數量的變化、動版態特徵、受害權程度、水生生物體內富集毒物積累、突變等生態學各不同層次,均可作為監測手段。如海因斯基根據毒物或污染物排入水體後水質發生一系列變化,接近污染源往往污染較嚴重,因河水有自凈能力,隨距離增加河水逐漸凈化的原理,將水體劃分為多污帶、中污帶、寡污帶等,並存在相應的生物群落,耐污的種類及其數量按以上順序逐漸減少,而不耐污的種類和數量逐漸增多,建立了污水生物系統。一般由群落優勢的變化可大約推測出水質污染程度的變化。同樣,可以採用群落學中的數學方法,如生物指數、多樣性指數等加以反映。
❿ 污水生物處理的方法有哪些,原理,處理系統的組成
常見的污水生物處理方法
1、傳統活性污泥法:傳統活性污泥處理法是一種最古老的工業污水處理工藝,其工業污水處理的關鍵組成部分為沼氣池與沉澱池,污水中的有機物在曝氣池停留的過程中,曝氣池中的微生物吸附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機物,並且在曝氣池中被氧化成無機物,然後在沉澱池中經過沉澱後的部分活性泥需要迴流到曝氣池中。該工藝的優點有:有機物去除率高,污泥負荷高,池的容積小,耗電省,運行成本低。該工藝的缺點有:普通曝氣池佔地多,建設投資大,滿足國家標准相關指標范圍小、易產生污泥膨脹現象,磷和氮的去除率低。
2、A/O法:A/O法是在傳統活性污泥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工業污水處理工藝,其中
A代表Anoxic(缺氧的),O代表Oxic(好氧的)。A/O法是一種缺氧----好氧生物工業污水處理工藝。該工藝通過增加好氧池與缺氧池所形成的硝化----反硝化反應系統,很好的處理了污水中的氮含量,具有明顯的脫氮效果。但是此硝化----反硝化反應系統需要得到很好的控制,這樣就對該工藝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這也成為了該工藝的一大缺點。
3、A2/O法:A2/O法也是在傳統活性污泥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工業污水處理工藝,其中A2,即A-A,前一個A代表Anaerobic(厭氧的),後一個A代表Anoxic(缺氧的);O
代表(好氧的)。A2/O是一種厭氧—缺氧—好氧工業污水處理工藝。A2O法的除磷脫氮效果非常好,非常適合用於對除磷脫氮有要求的工業污水處理。因此,在對除磷脫氮有特別要求的城市工業污水處理廠,一般首選A2/O工藝。
4、A/B法:A/B法是吸附生物降解法的簡稱,該工藝沒有初沉澱,將曝氣池分為高低負荷兩段,並分別有獨立的沉澱和污泥迴流系統。高負荷段停留時間約為20~40min,以生物絮凝吸附作用為主,同時發生不完全氧化反應,去除BOD達50%以上。B段與常規活性污泥法相識,負荷較低。AB法中A段效率很高,並有較強的緩沖能力。B段起到出水把關作用,處理穩定性較好。對於高濃度的工業污水處理,AB法具有很好的適用性,並有較高的節能效益。尤其在採用污泥消化和沼氣利用工藝時,優勢最為明顯。但是,AB法污泥產量較大,A段污泥有機物含量極高,因此必須添加污泥後續穩定化處,這樣就將增加一定的投資和費用。另外,由於
A段去除了較多的BOD,造成了碳源不足,難以實現脫氮工藝的要求。對於污水濃度低的場合,B段也比較困難,也難以發揮優勢。 總體而言,AB法工藝較適合於污水濃度高,具有污泥消化等後續處理設施的大中規模的城市工業污水處理廠,且有明顯的節能效果,而對於有脫氮要求的城市工業污水處理廠,一般不宜採用。
5、SBR法:SBR法是歇式活性污泥法的簡稱,是一種按照一定的時間順序間歇式操作的污水生物處理技術,也是一種按間歇曝氣方式來運行的活性污泥工業污水處理技術,又稱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其反應機理及去除污染物的機理與傳統的活性污泥法基本相同,只是運行操作方式不盡相同。SBR法與傳統的水處理工藝的最大區別在於它是以時間順序來分割流程各單元,
以時間分割操作代替空間分割操作,非穩態生化反應代替生化反應,靜置理想沉澱代替動態沉澱等。整個過程對於單個操作單元而言是間歇進行的,但是通過多個單元組合調度後又是連續的,在運行上實現了有序和間歇操作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