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油田含油污水處理存在哪些不足
油田廢水中主要污染物就是含油廢水,含油廢水智能採用物理處理的方法,如果含專有濃度較高還屬需要幾次處理工序。先通過預處理,斜管隔油沉澱池,處理80%的浮油。少量浮油在經過氣浮法處理。此時污水中含有污染濃度很小了 最後經過過濾就可排放。
㈡ 含油廢水主要包括哪些
主要來包括油田廢水,煉油廠和石油源化工廠的廢水,油輪的壓艙水、洗艙水、機艙水,油罐(槽)車的清洗水等.這是造成環境油污染,特別是海洋油污染(見石油污染)的主要來源.煤氣廠、焦化廠的廢水中含有煤焦油,皮革廠、食品加工廠的廢水含有動植物油.這些也屬於含油廢水,但所佔比重不大.
㈢ 含油廢水特點有哪些,如何進行治理
含油污水主要來源於石油、石油化工、鋼鐵、焦炭、煤氣發生站、機械加工版等工業部門。權
廢水中油類污染物的相對密度小於1,但重焦油除外,重焦油的相對密度大於1.1。油通常以三種狀態存在於廢水中。
(1)浮上油。油滴粒徑大於100μm,易於與廢水分離。
(2)分散油。油滴的粒徑在10到100μm之間,它們漂浮在水中。
(3)乳化油。油滴粒徑小於10μm,難以從廢水中分離出來。
由於不同工業部門排放的廢水(如煉油過程中產生的廢水)中油的濃度差異很大,含油量約為150-1000毫克/升,焦化廢水中焦油含量約為500-800毫克/升,發氣站排放的廢水中焦油含量可達2000-3000毫克/升.
因此,含油廢水的處理應首先利用隔油池回收浮油或重油,處理效率為60%-80%,出水含油量約為100-200毫克/升;廢水中乳化油和分散油難以處理,應防止或減少乳化現象。方法之一是減少生產過程中廢水中油的乳化。其次,在處理過程中,應盡量減少泵提升廢水的次數,以避免增加乳化程度。處理方法通常採用氣浮法和破乳。
㈣ 油氣聚集區水土體石油污染的總體調查結論及建議
黃河三角洲地區由於蘊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因此區內經濟具有非常典型的二元特徵,即石油經濟比較發達,而非石油經濟比較落後。
石油工業在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同時,也不可避免的對地方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是造成區內水土體污染的主要因素。
在全局採油、煉化、鑽井、機加工、發電、井下作業、其他8大部門中,採油與煉化兩大部門是最主要的工業污染行業。
區內最主要的工業廢水污染企業為現河、東辛、孤島、孤東四個採油廠和石油開發總公司。
揮發酚、石油類和化學需氧量是工業廢水中的主要污染物。
區內的挑河、神仙溝、支脈河、廣利河、溢洪河、小清河、渤海灣等7個主要水系的11條河流是主要的納污水系,佔全局工業廢水外排總量的69.96%。其中又以支脈河水系接納工業廢水量為最大,是第一大納污水體。
水體的污染主要是石油工業廢水的排放。
土壤污染源由鑽井污染、採油污染及採油廢水污染三部分構成。在試油、修井、洗井過程中進入土壤環境及油井噴溢、管道泄漏等落地之原油,是油氣田開發建設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物。
7.4.1水體質量總體結論
(1)地表河流:黃河水質尚好。其他納污河流都受到了比較嚴重的污染,污染尤其嚴重的是神仙溝的五號樁斷面和仙河鎮斷面,分別屬嚴重污染和重污染;各河流污染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神仙溝、廣利河、溢洪河、挑河、支脈河、武家大溝和廣蒲河。
根據前面的敘述,揮發酚是區內地表水體第一位污染物,其餘依次是石油類、化學需氧量。從地面分析資料看,各河流主要污染物是化學需氧量、石油類。但實際上揮發酚雖然由排污口外排是含量很高,但進入地面水後,由於稀釋揮發物化等作用,在較短一段流程中削減較大,從而達到地面水國家標准。故應該把化學需氧量、石油類定為地面水控制的污染物。因此治理時主要應該以這兩項目標,削減化學需氧量和石油類的排放量。
(2)淺海海水:通過對淺海海水水質及底質進行分析、並進行年度資料對比後的結論是,自1986年以來,油田淺海海水污染有所加重,污染區域也有擴大的趨勢,神仙溝口及廣利河口的潮間帶污染較嚴重。應盡快採取措施控制入海河流及排澇站的水質,防止淺海海水的進一步惡化。
(3)地下水:局部地區淺層地下水污染元素含量超過家飲用水標准。據監測,主要污染物是大腸菌群、細菌總數、石油類、COD和氨氮,其中以大腸菌群、石油類和總磷最為嚴重。污染嚴重的地區主要分布在排污河道沿岸、城鎮和工業集中區,其他地區污染輕微。控制污染的根本途徑還是減少企業的排污量。
(4)水庫:區內水庫的水質總體上良好,基本未受到石油開發帶來的負面影響,但一定程度上受到居民生活及放牧的影響。
7.4.2土體影響總體結論
區內土壤污染較大的地區為東營市東側和南側一帶、濱洲北側、河口西側、北側一帶,均達到輕度污染,污染面積約佔全區24%。石油類是最大的污染指標,嚴重污染區域土壤含油量達40mg/kg以上,一般污染區域土壤含油量為20mg/kg左右,輕度污染區域土壤含油量為10mg/kg左右,而非污染區域土壤含油量為0.04mg/kg左右。從污染的深度上看:落地原油的70%~90%處於0~40cm的土壤深度上。
黃河三角洲地區灑落於井場附近的原油,在自然狀況下,很難移動和消失,經風吹日曬,往往留下一片片灰黑色的塊狀油污,不易回收,直接污染土壤。由於技術原因,落地油尚不能全部回收,應強化生產中的管理和積極探索應用生物、化學等方法治理落地石油的有效途徑。
需要說明的是,由於考慮到資料的完整性、全面性、序列性及可對比性,以上水土體調查結論主要是依據1993年為主體數據得出的,結合近幾年最新的數據資料進行對比研究發現:總的來看本地區的污染物排放種類在一段時間內不會有很大的變化,對於土壤影響程度較大的固體廢棄物(包括泥漿、岩屑、含油污水、落地原油等)而言,1989年為42.25萬t,1993年39.34萬t,1997年15.12萬t,其變化呈下降趨勢;從工業廢水變化趨勢來看,1989年為1069.06萬t,至1993年為1537.19萬t,1998年為2753.32萬t,工業廢水排放有所增加。同時污染物的排放總量有所增加,如1993年工業廢水中污染物的總量為8315.24t,而1998年污染物總量為14378.19t。但是污染物中石油類、懸浮物、揮發酚、硫化物都有所減少,1993年工業廢水中石油類總量為575.8t,1998年排放石油類總量為414.52t。化學耗氧量COD有較大增加,1993年COD排放總量為8089t,1998年則為12239.38t。但無論怎樣變化,石油類、揮發酚、COD這幾項仍然是工業廢水中最主要的污染物這一結論不會變。從地區分布的變化趨勢上看,勝利油田的主要陸上污染無論是目前還是將來,都不會超出濟陽凹陷區的幾個構造凹陷的范圍。
㈤ 含油廢水是危險廢物嗎
危險廢物,是指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或者根據國家規定的危險廢物鑒別回標准和鑒別方法認定的具有答危險特性的固體廢物。排入水體的廢水不屬於危險廢物,不按照《固體污染防治法》管理,而應適用《水污染防治法》。首先,含油廢水可以先進行隔油處理,隔下來的廢油渣可能是危廢。其次,危廢名錄裡面的廢油是指廢礦物油,所以餐飲行業的廢油肯定不是危廢。
㈥ 請問目前油田開采原油後產生的含油廢水含油量是多少國家採油污水含油量排放標准分別多少
1、按照國家規定標准,污水含油量在每升5毫克——30毫克之間,根據污回水回注的滲透率不同,答對污水處理後的含油量也執行不同的標准。
2、嚴格講,油田污水是不允許外排的。一般採用回注的方式處理。就是把所產的污水在回注到開采層中。
3、各油田一般都是採用注水方式補充地層能量,把采出的污水再回注到采出層,這是各油田普遍採用的方法。如果污水處理到排放標准,從目前的處理工藝還很難達到,且成本昂貴。採用回注方式既經濟,又能解決污水處理問題,還節約了用水。
㈦ 含油廢水屬於什麼廢物
你如果指裡面的油的話是有機污染物,烴類或者石油類;
如果指的是這一類水的話:
直接排放的話屬於廢水
裝在容器中的可以作為固體廢物,
㈧ 含油廢水怎樣處理。。。
油類物質在廢水中通常以三種狀態存在。
(1)浮上油,油滴粒徑大於100μm,易於從廢水中分離出來。油品在廢水中分散的顆粒較大, 含油廢水處理設施粒徑大於100微米,易於從廢水中分離出來。在石油污水中,這種油占水中總含油量60~80%。
(2)分散油.油滴粒徑介於10一100μm之間,懸浮於水中。
(3)乳化油,油滴粒徑小於10μm,油品在廢水中分散的粒徑很小,呈乳化狀態,不易從廢水中分離出來。
主要處理方法
上浮法
主要用於隔油池出水的高級處理,去除細小油珠和乳化油。經過上浮處理後,出水含油量 含油廢水處理設施
可降至30毫克/升。其方法是:將適量的空氣通入含油廢水中,形成許多微小氣泡,在氣泡作用下構成水、氣、油珠三相非均一體系。在界面張力、氣泡上浮力和靜水壓力差的作用下形成氣-油珠結合體上浮而實現油水分離。上浮法按氣泡產生的方法,可分為布氣上浮法、溶氣上浮法和電解上浮法三種。
布氣上浮法
這種方法主要是藉助於機械剪力將混入水中的氣泡破碎,或將空氣先分散成細小氣泡後進入廢水,進行氣水混合上浮。常用方法有葉輪上浮法、射流上浮法以及多孔材料(如擴散板、微孔管、帆布管等)曝氣上浮法。布氣上浮法的優點是設備簡單,管理方便,電耗較低。缺點是氣泡破碎不細,一般不小於1000微米,上浮效果因而受到限制。此外,採用多孔材料曝氣上浮法,多孔材料容易堵塞,影響運行。
溶氣上浮法
是從含過飽和空氣的廢水中析出氣體,產生氣泡以實現上浮。常用的有加壓溶氣上浮法和真空上浮法,前者應用較普遍。加壓溶氣上浮法是用水泵將廢水送入溶氣罐加壓到3~5.5千克力/厘米2,同時注入空氣使其在壓力下溶解於廢水。一般溶氣時間為2~4分鍾。然後廢水通過減壓閥進入上浮池。 含油廢水處理設施
溶入廢水中的空氣由於突然減到常壓,便形成許多細小的氣泡逸出,從而實現上浮。上浮池內的上浮時間一般不小於 1小時。目前常採用將經過上浮處理的部分廢水(30~50%)加壓迴流進入未經加壓上浮處理的廢水中實現上浮的方法。其優點是加壓廢水量小,可減少電耗,同時可以防止未處理的廢水中油品在加壓溶氣時進一步乳化。真空上浮法是使廢水中的氣泡在減壓(真空)條件下逸出的。 溶氣上浮法的主要優點是產生的氣泡直徑可小到30~120微米。氣泡直徑小,在供氣量相同時,氣泡吸附時的比表面積就大,氣泡上浮速度減慢,與吸附質點的接觸時間增加,可以提高上浮效果。因此,溶氣上浮法獲得廣泛應用。
電解上浮法
利用電能在含油廢水中的電解氧化還原效應,以及由此在電極上產生的微小氣泡的上浮作用來凈化含油廢水。如採用可溶性陽極材料,還可以同時發生電解混凝作用以凈化廢水(見廢水電解處理法)。
混凝法
可用鋁鹽或鐵鹽作混凝劑,構築物可採用加速澄清池,處理效果與上浮法基本相同。含油廢水處理設施採用上浮法時,往往也投加混凝劑,以提高凈化效果。
㈨ 含油工業廢水的成分
含油廢水被排到江河湖海等水體後,油層覆蓋水面,阻止空氣中的氧向水中的擴散; 水體中由於溶解氧減少,藻類進行的光合作用受到限制; 影響水生生物的正常生長,使水生動植物有油味或毒性,甚至使水體變臭,破壞水資源的利用價值; 如果牲畜飲了含油廢水,通常會感染致命的食道病; 如果用含油廢水灌溉農田,油分及其衍生物將覆蓋土壤和植物的表面,堵塞土壤的孔隙,阻止空氣透入,使果實有油味,或使土壤不能正常進行新陳代謝和微生物新陳代謝,嚴重時會造成農作物減產或死亡。另外,由於溢油的漂移和擴散,會荒廢海灘和海濱旅遊區,造成極大的環境危害和社會危害。但更主要的危害是石油中含有致癌烴,被魚、貝富集並通過食物鏈危害人體健康。因此,對石油和石化等行業產生的含油廢水進行有效處理是極其必要的。
含油廢水來源廣泛,成分復雜。在石油、化工、鋼鐵、焦化、煤氣發生站、機械製造和食品加工等工業企業中,凡是直接與油類接觸的用水,都含有油。例如,冶金工藝中的有些設備、材料在生產過程中需在冷卻、潤滑、清洗等方面用水,而且在運行中往往與設備或材料直接接觸,水中帶入大量氧化鐵顆粒、金屬粉塵和潤滑油脂,形成含油廢水。
石油在開采、運輸和加工過程中會對環境造成一系列的污染。在採油生產過程中,含油廢水主要來自油田采出水和注水井洗井水。隨著油田的不斷開采,採油技術不斷發展,先後經歷了一次、二次、三次採油。一次採油靠天然能量為動力; 二次採油以人工注水方式來保持地層壓力; 三次採油是通過改變注入水的特性來提高採油率,目前油田主要進行二次、三次採油。隨著油田的發展,三次採油開始得到應用,特別是聚合物驅油得到廣泛應用。其本質是為了改善驅油效果,向水中添加化學試劑,主要是聚合物、表面活性劑和鹼。結果使採油廢水的成分更加復雜,其中含有許多固體顆粒、游離油、乳化油和各種殘余助劑,處理更加困難,不經過處理直接排放的危害更大,會導致非常嚴重的環境污染。若不經處理直接注入地下,則固體微粒和油珠將堵塞油層毛細通道,降低油層滲透率使注水處的吸水能力下降,最終導致採油率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