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揭秘污水處理中絲狀菌與污泥膨脹的關系
正常情況下活性污泥在顯微鏡下很少會看到絲狀菌,一般大多是鍾蟲,吸管蟲,盾纖蟲,少量輪蟲。污泥膨脹的情況下出現絲狀菌,大量輪蟲,基本看不到鍾蟲
㈡ 化工污水處理,活性污泥池上清液有白色的成絲狀型的小蟲;用肉眼能看到,不知是不是絲狀菌,是什麼造成的
應該不是絲狀菌應該看不到的 大量繁殖會產生絮狀物 導致污泥上浮,而且菌類根本肉眼看不到 要是條件允許你可以用顯微鏡看看
㈢ 活性污泥絲狀菌膨脹的原因是什麼如何解決
污泥膨脹的原因:
①進水中有機物質太少,曝氣池內F/M太低,導致微生物食料不足;
②進水中N、P等營養物質不足;
③pH值太低,不利於菌膠團生長;
④曝氣池混合液內溶解氧太低;
⑤進水水質、水量波動太大,對微生物造成沖擊;
⑥進入曝氣池的污水「腐化」而含有較多時,導致絲硫菌過量繁殖;
⑦進入曝氣池的污水溫度偏高(超過30℃)。
污泥膨脹的控制對策
①臨時控制措施包括:
A污泥助沉法:
a 改善、提高活性污泥的絮凝性,投加絮凝劑如:硫酸鋁等;
b 改善、提高活性污泥的沉降性、密實性,投加粘土、消石灰等;
B滅菌法:
a 殺滅絲狀菌,如投加氯、臭氧、過氧化氫等的葯劑;
b 投加硫酸銅,可控制有球衣菌引起的膨脹。
C:工藝運行調節:
當發生污泥膨脹現象時也可以根據運行數據進行工藝運行調節解決問題,如加強曝氣、調整營養物質濃度、控制溫度或調整污泥負荷等。
②永久控制措施:指在進入曝氣池前設置一個生物選擇器,該法主要針對低基質濃度下引起的營養缺乏型污泥膨脹,其出發點就是造成曝氣池中的生態環境有利於選擇性地發展菌膠團細菌,應用生物競爭的機制抑制絲狀菌的過度增殖,從而控制污泥膨脹。生物選擇器有好氧、缺氧、厭氧三種。
A好氧選擇器:在曝氣池之前增加一個預曝氣池,使迴流污泥與進水充分混合,其停留時間5~30min,多為20min;
B缺氧選擇器:高的基質濃度下菌膠團細菌在缺氧條件下(但有NO3-)有比絲狀菌高得多的基質利用率和硝酸鹽還原率。
C厭氧選擇器:其作用機制與缺氧選擇器相似,即在厭氧條件下,絲狀菌具有較低的多聚磷酸鹽的釋放速度而受到抑制。
㈣ 為什麼污水處理設備中,污水中全部是絲狀菌全部處理池都一樣
這樣的話證明污泥膨脹非常嚴重了,菌種也不能說死光了,我之前遇到過這種情況,加大排泥量,控制好各種參數,能挽救回來,快的話兩三天就能恢復。祝你好運!
㈤ SBR法處理污水,絲狀菌會出現什麼症狀
夏天溫度高絲狀菌容易多,導致污泥膨脹,沉澱期上清液混濁,排水SS升高,
可以根據進水水質情況來改變曝氣時間,,加強排泥,嚴重的可以通過加適量的PAC來控制下,
㈥ 污水處理系統中,活性污泥里各菌種分別代表什麼
一般地,在運行正常的處理系統的活性污泥中,污泥絮粒大、邊緣清晰、結構緊密、具有良好的吸附及沉降性能.絮粒以菌膠團細菌為骨架,穿插生長著一些絲狀菌,但其數量遠少於菌膠團細菌.微型動物中以固著類纖毛蟲為主,如鍾蟲、蓋纖蟲、累枝蟲等,還可見到部分J纖蟲在絮粒上爬動,偶爾還可以看到少量的游動纖毛蟲等,在出水水質良好時,輪蟲生長活躍.
下面是幾種生物相對活性污泥狀況的指標.
①鍾蟲不活躍或呆滯,往往表明曝氣池供氧不足.如果出現鍾蟲等原生動物死亡,則說明曝氣池內有有毒物進入,如有毒工業廢水流人等.
②當發現沒有鍾蟲,卻有大量的游動纖毛蟲如各種數量較多的草履蟲、漫遊蟲、豆形蟲、波豆蟲等,而細菌則以游離細菌為主,此時表明水中有機物還很多,處理效果很低.
如果原來水質良好,突然出現固定纖毛蟲減少,游動纖毛蟲增加的現象,預示水質要變差.相反,原來水質極差,逐漸出現游動纖毛蟲為主,則水質變得良好.通常,固定纖毛蟲大於游動纖毛蟲+輪蟲,出水BODs約在5~10mg/L;固定纖毛蟲等於游動纖毛蟲,出水BOD5約在10~20mg/L.
③鏡檢中如發現積硫較多的硫絲細菌、游動細菌(球菌、桿菌、螺旋菌和較多的變形蟲、豆形蟲)時,往往是曝氣時間不足,空氣量不夠,流量過大,或水溫較低,處理效果差.
④在大量鍾蟲存在的情況下,植纖蟲數量多而且越來越活躍,這對曝氣池工作並不有利.要注意,可能污泥會變得鬆散,如果鍾蟲量遞減,植纖蟲遞增,則潛伏著污泥膨脹的可能.
⑤鏡檢中各類原生動物極少,球衣細菌或絲硫細菌很多時,污泥已發生膨脹.
⑥當發現等枝蟲成對出現、並不活躍,肉眼能見污泥中有小白點,同時發現貝氏硫菌和絲硫細菌積硫點十分明顯,則表明曝氣池溶解氧很低,一般僅0.5mg/L左右.
⑦如果發現單個鍾蟲活躍,其體內的食物泡都能清晰的觀察到時,說明污水處理程度高,溶解氧充足.
⑧二沉池的出水中有許多水蚤(俗稱魚蟲),其體內血紅素低,說明溶解氧高;水蚤的顏色很紅時,則說明出水幾乎無溶解氧.
武漢格林環保公司是工業廢水運營管理、污水處理工程改造行業中的第一品牌,被湖北省科技廳、環保廳選定為重點扶持的100家中小型科技企業之一。公司擁有多項水處理專有技術,可以了解一下。
㈦ 這是我們污水廠生化污泥顯微鏡200倍下的微生物結構,求大神這是哪微生物,指示作用是什麼代表水質怎麼
你到水處理微生物功中號上去看看,那裡面有微生物圖譜,對照一下應該就知道是哪種東西了。再不行就看看裡面的視頻,更直觀,但是需要多花點時間。
㈧ 絲狀菌是不是污泥上浮的主要原因
污水處理系統復出現污泥制膨脹90%是由於絲狀菌。污泥上浮?僅僅指上浮,還是要加上污泥難以沉降。上浮的話,一般出現在缺氧區和二沉池,反硝化造成水中產生N2上浮到水面,同時夾帶著活性污泥,表象看起來是污泥上浮了。這種污泥上浮只要用機械攪拌或者時間一長,污泥會沉澱下來。
還有一種出現在好氧池,在曝氣池中的活性污泥上升至水面,一般情況下氣泡快速破裂,但當污水中存在油脂或者污泥負荷比較高,這些疏水性物質與絲狀菌(絲狀菌絲作用於氣泡的各個點,起到加固作用)共同作用加強氣泡的穩定性。
至於難以沉降,那情況就多了。過度曝氣導致污泥老化自身分解;活性污泥中無絲狀菌;污泥剛培養時未產生菌膠團,都是游離的單細菌;污泥負荷過高,泥齡過低,使細菌增殖速度遠超絲狀菌、菌膠團、原生後生動物泥齡等等
㈨ 污水處理廠,鏡檢下的絲狀菌圖片,麻煩提供參考一下。
㈩ 污水好氧絲狀菌膨脹現象是什麼
污泥膨脹分為絲狀菌膨脹和非絲狀菌膨脹。一是由於活性污泥中大量絲狀菌的繁殖回而引起的污泥答絲狀菌膨脹,二是由於菌膠團細菌體內大量累積高粘性物質(如葡萄糖、甘露糖、阿拉伯糖、鼠李糖和脫氧核糖等形成的多類糖)而引起的非絲狀菌性膨脹。
絲狀菌膨脹在日常實際工作中較為常見,成因也十分復雜。影響絲狀菌污泥膨脹的因素有很多,但我們首先應該認識到的是活性污泥是一個混合培養系 統,其中至少存在著30種可能引起污泥膨脹的絲狀菌。而絲狀菌在與活性膠團系統共生的關系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類重要微生物。它的存在對凈化污水起著很好的作 用。它對保持污泥的絮體結構,保持生化處理的凈化效率,及在沉澱中起著對懸浮物的過濾作用等都有很重要的意義。事實也證明在絲狀菌與菌膠團細菌平衡時是不會產生污泥膨脹,只有當絲狀菌生長超過菌膠團細菌時,才會出現污泥膨脹現象。
在實際運行中,一般以污泥絲狀菌膨脹為主,佔90%以上。發生污泥膨脹(無論是絲狀菌還是非絲狀菌的膨脹)時,主要有以下特徵:
(1)二沉池中污 泥的SVI值大於200ml/g;
(2)迴流污泥濃度下降;
(3)二沉池中污泥層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