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蒸餾問題 > 浙江大宇蒸餾設備

浙江大宇蒸餾設備

發布時間:2023-03-24 18:45:03

① 天津科技大學蒸餾與釀造錄取分數

2022年天津科技大學蒸餾與釀造錄取分數是534分。

天津科技大學
普通類一段 綜合 生物工程(中外合作辦學)(釀造與蒸餾)(中外合作辦學) 534
天津科技大學(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位於天津市,是中央和地方共建、天津市重點建設高校,入選國家「111計劃」、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天津市「雙一流」建設高校、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孫胡,為CDIO工程教育聯盟、「一帶一路」高校食品教育科技聯盟成員單位。[1-3]
學校創建於1958年,時名為河北輕工業學院,譽凱兆是全國首批4所輕工類本科院校之一,隸屬輕工業部。1959年,天津大學制漿造紙專業的主要師資和實驗設備調入學校。1964年,北京輕工業學院發酵工學專業、無錫輕工業學院塑料成型加工專業先後調入學校。1968年,學校改名為天津輕工業學院。1971年,天津大學制漿造紙專業全部調入學校。1972年,北京輕工業學院鹽化專業和輕工業部塘沽鹽業專科學校合並後劃歸學校。1998年,學校的管理體制改為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天津市管理為主。2002年。經教育部批准,學校更名為天津科技大學。[2]
截至2022年9月,學校建有濱海、河西2個校區,總佔地面積約2300畝;教學、科研設備總值8.27億元,館藏圖書195萬余冊;設有14個專業學院,開設57個本科招生專業;有教職工2100餘人,專任教師1400餘人;普通本科生21678人,全日制碩慶租士研究生4377人,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204人,博士研究生260人。[2][36]

② 老酒和燒酒有什麼區別它們有什麼歷史嗎

老酒就是黃酒,也稱為米酒(ricewine),屬於釀造酒,在世界三大釀造酒(黃酒、葡萄酒和啤酒)中佔有重要的一席。釀酒技術獨樹一幟,成為東方釀造界的典型代表和楷模。 一、黃酒釀造原料: 黃酒是用穀物作原料,用麥曲或小曲做糖化發酵劑製成的釀造酒。在歷史上, 黃酒的生產原料在北方以粟(學名:Setaria italica, 在古代,是秫、梁、稷、 黍的總稱,有時也稱為梁,現在也稱為穀子,去除殼後的叫小米)。在南方,普遍 用稻米(尤其是糯米為最佳原料)為原料釀造黃酒。由於宋代開始,政治、文化、 經濟中心的南移,黃酒的生產局限於南方數省,南宋時期,燒酒開始生產,元朝開 始在北方得到普及,北方的黃酒生產逐漸萎縮,南方人飲燒酒者不如北方普遍,在 南方,黃酒生產得以保留,在清朝時期,南方紹興一帶的黃酒稱雄國內外。目前黃 酒生產主要集中於浙江、江蘇、上海、福建、江西和廣東、安徽等地,山東、陝西、 大連等地也有少量生產。 二、黃酒的名稱: 黃酒屬於釀造酒,酒度一般為15度左右。 黃酒,顧名思義是黃顏色的酒。所以有的人將黃酒這一名稱翻譯成「Yellow Wine".其實這並不恰當。黃酒的顏色並不總是黃色的,在古代,酒的過濾技術並 不成熟之時,酒是呈混濁狀態的,當時稱為「白酒」或濁酒。黃酒的顏色就是在現 在也有黑色的,紅色的,所以不能光從字面上來理解。黃酒的實質應是穀物釀成的, 因可以用「米」代表穀物糧食,故稱為「米酒」也是較為恰當的。現在通行用「 RiceWine"表示黃酒。 在當代黃酒是穀物釀造酒的統稱, 以糧食為原料的釀造酒(不包括蒸餾的燒 酒),都可歸於黃酒類。黃酒雖作為穀物釀造酒的統稱,但民間有些地區對本地釀造、且局限於本地銷售的酒仍保留了一些傳統的稱謂,如江西的水酒,陝西的稠酒, 西藏的青稞酒,如硬要說它們是黃酒,當地人也不一定能接受。 在古代,「酒」是所有酒的統稱,在蒸餾酒尚未出現的歷史時期,「酒」就 是釀造酒。蒸餾的燒酒出現後,就較為復雜了,「酒」這一名稱既是所有酒的統稱, 在一些場合下,也是穀物釀造酒的統稱,如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把當時的酒分為三大類:酒,燒酒,葡萄酒。其中的「酒」這一節,都是穀物釀造酒,由於酒既是所有酒的統稱,又是穀物釀造酒的統稱,畢竟還應有一個只包括穀物釀造酒的統稱。因此,黃酒作為穀物釀造酒的專用名稱的出現不是偶然的。 "黃酒",在明代可能是專門指釀造時間較長、顏色較深的米酒,與「白酒」 相區別,明代的「白酒」並不是現侍卜在的蒸餾燒酒,如明代有「三白酒」,是用白米、 白曲和白水釀造而成的、釀造時間較短的酒,酒色混老備穗濁,呈白色。酒的黃色(或棕 黃色等深色)的形成,主要是在煮酒或貯藏過程中,酒中的糖份與氨基酸形成美拉 德反應,產生色素。也有的是加入焦糖製成的色素(稱「糖色)加深其顏色。在明 代戴羲所編輯的<<養余月令>>卷十一中則有:「凡黃酒白酒,少入燒酒,則經宿不酸」。 從這一提法可明顯看出黃酒、白酒和燒酒之間的區別,黃酒是指釀造時間較長的老酒,白酒則是指釀造時間較短的米酒(一般用白曲,即米曲作糖化發酵劑)。在明代, 黃酒這一名稱的專一性還不是很嚴格,雖然不能包含所有的穀物釀造酒,但起碼南 方各地釀酒規模較大的,在釀造過程中經過加色處理的酒都可以包括進去。到了清 代,各地的釀造酒的生產雖然保存,但紹興的老酒、加飯酒風靡全國,這種行銷全 國的酒,質量高,顏色一般是較深的,可能與「黃酒」這一名稱的最終確立有一定 的關系。因為清朝皇帝對紹興酒有特殊的愛好。清代時已有所謂" 禁燒酒而不禁黃酒"的說法。到了民國時期,黃酒作為穀物釀造酒的統稱已基本確定下來。黃酒歸屬於土酒類(國產酒稱為土酒,以示與舶來品的洋酒相對應)。 我國的釀酒技術的發展可分為二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自然發酵階段,經歷數千年,傳統發酵技術由孕育,發展乃至成熟。即使在當代天然發酵技術並未完全消 失。其中的一些奧秘仍有待於人們去解開。人們主要是憑經驗釀酒,生產規模一般 不大,基本上是手工操作。酒的質量沒有一套可信的檢測指標作保證。 第二階段是從民國開始的,由於引入西方的科技知識,尤滾兆其是微生物學,生 物化學和工程知識後,傳統釀酒技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們懂得了釀酒微觀世界 的奧秘,生產上勞動強度大大降低,機械化水平提高,酒的質量更有保障。 產自即墨的黃酒品類——即墨老酒,是食品工業中的一顆明珠。它以悠久的歷史、獨特的釀造工藝和典型的地方風味,受到人們的喜愛和贊譽。 即墨老酒酒液清亮透明,深棕紅色,酒香濃郁,口味醇厚,微苦而余香不絕。 國際酒類專家評定,以西方啤酒為代表的葯法制酒同東方以黃酒為代表的曲法釀酒相比,曲法酒勝過葯法酒的營養。單就營養說,中國北方黃酒的典型——即墨老酒是「營養酒王」。據化驗,即墨老酒含有十六種人體所需要的微量元素及酶類維生素,十七種氨基酸。即墨老酒每公升含氨基酸高達一萬零五百毫克,比啤酒高十倍,比葡萄酒高十二倍。適量飲用,能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增強體質,防止疾病,延年益壽。 即墨老酒屬於黃酒,是中國古典名酒之一,是黃酒中的珍品,其釀造歷史可上溯到2000多年前,有正式記載是始釀於北宋時期。其風味別致,營養豐富,酒色紅褐,盈盅不溢,晶瑩純正,醇厚爽口,有舒筋活血、補氣養神之功效,深得古今名人贊許。清代道光年間即暢銷全國各地。即墨老酒產於山東即墨縣,古稱「醪酒」。據《即墨縣志》和有關歷史資料記載:公元前722年,即墨地區(包括嶗山)已是一個人口眾多、物產豐富的地方。這里土地肥沃,黍米高產(俗稱大黃米),米粒大,光圓,是釀造黃酒的上乘原料。當時,黃酒稱「醪酒」,作為一種祭祀品和助興飲料,釀造極為盛行。在長期的實踐中,「醪酒」風味之雅,營養之高,引起人們的關注。即墨老酒屬黃酒類,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傳聞:戰國時,齊國田單以火牛陣大破燕軍,當地土民就是以黃酒犒勞將士,鼓舞其殺敵取勝的鬥志。即墨黃酒中尤以「老乾榨」為最佳。其質純正,便於貯存,且愈久愈良,系膠東地區諸黃酒之冠。後據即墨「老乾榨」歷史久遠、久存尤佳的特點,為便於同其他地區黃酒的區別,遂改稱「即墨老酒」。此名延用至今。清代道光年間,即墨老酒產銷達到極盛時期,老酒不僅暢銷全國各大商埠,而且出口遠銷日本及南洋諸國。 現在較為著名的有新華錦集團旗下「即墨牌」即墨老酒、山東即墨妙府老酒有限公司「即墨妙府老酒」。 該兩家各自有文化博物館,且妙府老酒的製造工藝被評為青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即墨老酒是選用大黃米、陳伏麥曲、嶗山(麥飯石)礦泉水,按照"黍米必齊、曲櫱必時、水泉必秀、陶器必良、火劑必得"的古代造酒六法釀制而成(「古遺六法」),經自然發酵後壓榨所得的原汁而成。具有色澤瑰麗、氣味馥郁、香型獨特、性質溫馨、質地醇厚等特點,是理想的營養飲料。酒中的糖、酒、酸、色、香、味全為天然所得,不添加任何成分,是名副其實的綠色食品。即墨老酒的營養成分比較齊全,含有糖分、糊精、有機酸、蛋白質、氨基酸、甘油、高級醇、維生素、無機鹽等。1984年,吉林大學化學系對即墨老酒檢測:這種酒氨基酸含量每公斤為1萬毫克以上,達17種之多。定量常飲,能滋補身心,增進健康,振奮精神;配製中葯服用,可增強脾胃,舒筋活血,促進新陳代謝。對產婦尤有補血化淤之特殊功能。其中賴氨酸、蛋氨酸、組氨酸、苯丙氨酸等八種氨基酸是人體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滿足人體生理需要的必需氨基酸。另外,還含鈣、鎂等無機鹽及鋅、銅、鍶、錳等16種微量元素,因此被營養學家稱為「液體蛋糕」、「營養酒王」。即墨老酒有著良好的保健功效,適量常飲可以改善人體微循環,舒筋活血,健脾和胃,抗衰益壽,烏發美容,實為滋補健身之佳釀,對關節炎、腰腿疼及婦科病均有較好的防治作用,歷來被中醫用作「葯酒」。 燒酒指各種透明無色的蒸餾酒,一般又稱白酒,各地還有白乾、老白乾、燒刀酒、燒鍋酒、蒸酒、露酒、酒露、露滴酒等別稱。 【我國燒酒的起源】 關於燒酒,一種說法,起源於唐代,在唐代文獻中,燒酒、蒸酒之名已有出現。李肇(公元806年)寫的《國史補》中的:「酒則有劍南之燒春」(唐代普遍稱酒為「春」);雍陶(公元834年)詩雲:「自到成都燒酒熱,不思身更入長安。」可見在唐代,燒酒之名已廣泛流傳了。田錫寫的《曲本草》中說:「暹羅酒以燒酒復燒二次,入珍貴異香,其壇每個以檀香十數斤的煙熏令如漆,然後入酒,臘封,埋土中二三年絕去燒氣,取出用之。」趙希鵠寫的《調燮類編》中說:「燒酒醉不醒者,急用綠豆粉粉盪皮切片將筋撬開口,用冷水送粉片下喉即安」(卷二);他又說:「生薑不可與燒酒同用。飲白酒生韭令人增病。飲白酒忌諸甜物」(卷三)。 「唐詩《荔枝樓對酒》詩雲:「荔枝新熟雞冠色,燒酒初開琥珀香……」唐詩亦有「久聞成都溜酒香,不思自身人長安」之句。」(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初探》) 以上引文中所說的「燒酒」、「蒸酒」、「白酒」,是否就是今天的白酒?單從名字相同還不可定論。有人認為我國民間長期相沿,把蒸酒稱為燒鍋,燒鍋生產的酒即為燒酒。但燒鍋之名起源於何時,尚待考證。故白酒起源唐代,其論據尚欠充分。 另一種說法,元代時(1271—1368年)由國外傳入。 元時中國與西亞和東南亞交通方便,往來頻繁,在文化和技術等方面多有交流。有人認為「阿刺古」酒是蒸餾酒,遠從印度傳入。還有人說:「燒酒原名『阿刺奇』,元時征西歐,曾途經阿刺伯,將酒法傳入中國。」章穆寫的《飲食辨》中說:「燒酒,又名火酒、『阿刺古』。『阿刺古』番語也。」現有人查明「阿刺古」、「阿刺吉」、「阿刺奇」皆為譯音,是指用棕櫚汗和稻米釀造的一種蒸餾酒,在元代曾一度傳入中國。 再一種說法,是明代葯物學家李時珍(1518—1593年)在《本草綱目》中所寫:「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令氣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敗之酒皆可蒸燒。近時惟以糯米或黍或秫或大麥蒸熟,和曲釀瓮中十日,以甑蒸好,其清如水,味極濃烈,蓋酒露也。」這段話,除說明我國燒酒創始於元代之外,還簡略記述了燒酒的釀造蒸餾方法,故人以為可信。 【少數民族燒酒】 少數民族地區燒酒始於何時,未見確切的記載。最遲在明代中後期,偏僻山區的少數民族也已經熟練地掌握蒸餾酒的技術了。至明末清初,少數民族的燒酒釀制技術已達到了很高的水平,與中原地區的釀制的水準不相上下,滇中地區元謀盆地一帶:「所稱谷者,皆稻也。諸谷猶常產,而唯高粱為最。高粱有二種,其黏者為酒露,可敵汾酒,名甲滇南。」同一時期,昆明的南田酒、武定的花桐酒。大理的鶴慶酒,「其味較之汾酒尤醇厚。」清代以來,燒酒釀制技術在各少數民族中迅速普及。至今,不能掌握燒酒釀制工藝的民族僅有少數。 小鍋酒 雲南哀牢山彝族聚居區的群眾善於釀制燒酒,因製作過程中蒸烤是中心環節,故稱釀制燒酒的過程為烤酒,又因蒸烤是在家庭小作坊中以小灶、小鍋來完成,其成品酒習慣上也稱小酒。小鍋酒的主要原料是大麥、五米、苦蕎,也常用稻穀、稗子、粟、薯等。釀造小鍋酒的過程分兩個階段:一是捂酒飯。將備好的原料糧浸泡透心或煮熟,攤開,晾涼,撒上酒麴並攪拌均勻,然後裝入瓦罐或專用的小酒窖內,封蓋發酵。二是烤酒。烤酒器具有大、小鐵鍋各一口,木製酒甑一隻,酒漏一個,引酒管一根,貯酒器一個。以上各項准備工作完成後,加火把水煮沸,使強烈的蒸氣上升,把酒飯內的酒氣蒸出上升到大鍋底部,快速凝聚為酒液,滴落在酒漏里,再順著引酒竹管流到貯酒器內。彝家小鍋酒醇香爽口,清心提神。傳統以自釀自飲為主,也是饋贈親友的佳品。 燜鍋酒 雲南紅河兩岸的哈尼族自釀自飲的燒酒叫「燜鍋酒」。哈尼人的燜鍋酒具有悠久的釀造歷史。燜鍋酒的釀造原料以玉米、高粱、稻穀、苦蕎為佳,稗、粟、薯等亦可,燜制器具與彝家小鍋酒大致相同,而釀造程序上卻有獨到之處:先把選擇好的原料糧用清水浸濕,再放入普通的飯甑中蒸數小時,蒸到穀物綻皮露心時,抬到打掃干凈的房頂上,攤開晾涼後,再撒上酒麴,攪拌均勻,裝進一個專用於貯存酒飯的大篾囤里,用稻草把蔑囤團團捂緊使酒飯發酵。發酵時間觀氣溫高低而定,短則2-3日,長則8-10日。到酒飯發酵流出汁液時,再移入瓦缸中,用草木灰和成稀泥糊封嚴缸口,發酵10一15日後,就可以取出燜酒了。燜酒時,蒸酒飯用的木甑是圓台形的,甑內安放一個接酒的器皿,鍋、瓢、盆、剖開的葫蘆均可。甑的上口放置一個盛冷水的鐵鍋,鍋內的水隨時撤換以保持冷涼。甑底的水鍋水加熱沸騰後使甑內的酒飯蒸氣上升,在甑頂的鍋底凝結成酒滴,落入接酒器皿中,蒸烤一定的時間後,要抬一日盛著冷水的鍋,取酒品嘗,這叫頭道酒,一般度數較高;倒出酒後,架上冷水鍋繼續燜酒,再燜出的酒度數逐漸降低,稱二道酒。 燜鍋酒清澈晶瑩,醇厚甘甜,是哈尼山寨節慶必備的飲料。哈尼族之外,傣族、景頗族、拉祜族等都善於釀製品質極佳的燜鍋酒。 蒸酒 雲南怒江兩岸的怒族和傈僳族稱燒酒為蒸酒,蒸酒之名,緣自釀造中以蒸為主要工序。蒸酒的首選原料為玉米,也有高粱。稻穀、蕎、粟。製作過程與彝家小鍋酒大同而小異。浸泡原糧、蒸熟酒飯、貯存發酵的程序悉同前者。蒸制燒酒時,使用的器具則有所不同。怒族、傈僳族所用的甑子是用老樹原木挖空而成,甑子的中上部留一小孔插上細竹管,是為出酒槽。鍋底加熱時,酒氣上升遇冷凝聚為酒,落入釀中的接酒器中,再通過出酒槽流出,即為成品蒸酒。先出者度數高,酒勁大;隨著蒸烤時間的推移,酒度漸次降低,越後者味越寡薄。 各民族幾乎者能釀造不同風味、不同品質的燒酒,除以上酒類外,滇南拉枯族的董棕樹心酒、嫩包穀帶核蒸酒以原料獨特而別具特色。總體而言,少數民族燒酒的釀造具有以下共同點: 第一,發酵酒麴一般是自行配製的土酒麴,燒酒的風味與品質的不同很大程度上是土酒麴之間的差異造成的。 第二,在燒酒釀造進程中,浸泡原糧、蒸烤酒飯所用的水,有相當嚴格的要求,有好水才能釀出好酒,是各民族的共識。大凡出好酒的地方,都是山育水秀之處,山泉清冽,溪流凈琮。 第三,蒸烤的器具基本相同,釀造的程序大體相似,小鍋小灶小曲烤小酒,蒸鍋天鍋木甑出好酒。 【韓國燒酒】 燒酒(Soju)是一種源於韓國的酒精飲料。主要的原料是大米,通常還配以小麥、大麥或者甘薯等。韓國燒酒顏色透明,酒精度數一般在40-90之間不等。現今已知最早釀造於1300年前後。 燒酒在日本叫做shochu.燒酒經常被誤認為是米酒,韓語里叫做cheongju,和日本的清酒是同一個字。 1965年,為了緩解糧食短缺,韓國政府禁止釀造燒酒,從那時起,燒酒主要的製造方法變成了用水稀釋酒精並加入香料。今天大量的廉價燒酒還是用這種方法製造出來的。政府規定稀釋燒酒的度數不得超過35度。 由於燒酒相對於其他酒類低廉的價格,它已經成為韓國最普通的酒精飲品,2004年韓國韓國人消耗了超過30億瓶燒酒。近年來,啤酒、威士忌、葡萄酒消費比例也逐漸增加。 除了大工業生產的品牌,有幾個地區仍然用比較傳統的方法生產燒酒,其中最著名是安東市。真露是韓國最具影響的燒酒,具有80年的歷史。在韓國燒酒業的地位可以和茅台酒在中國的地位媲美,這種酒精度數為22度的燒酒,占據著韓國燒酒市場54%的份額,年均營業利潤達到1000億韓元。 真露 具有80年歷史的真露,在韓國燒酒業的地位可以和茅台酒在中國的地位媲美,這種酒精度數為22度的燒酒,占據著韓國燒酒市場54%的份額,年均營業利潤達到1000億韓元。 如若追根溯源,真露正宗的身份應該是起源於中國元代的燒酎,一般認為是在公元1300年高麗後期傳入朝鮮半島的。燒酎即燒酒,「酎」的本意是指糧食經過三次蒸餾,如同接露水一樣得成的酒,因此也叫「露酒」。燒酎在韓國歷史上長期被列為奢侈的高級酒,民間禁止製造,甚至被朝鮮皇室引為葯方。 直到日本佔領時期,燒酎才開始大眾化。1916年,韓國全國已經有28404個燒酎釀造場。 1924年,張學燁在平南龍岡創立真泉釀造商會,並正式創立真露公司。1953年公司遷至漢城。 80年來,在當時設立的生產企業中,直到現在,始終如一保證著最高的口位和最高權威、並且連續保持了30年韓國國內市場第一位記錄的只有真露, 真露因此被韓國人譽為正統國民酒的代表。 真露從1968年第一次出口越南後,如今,已銷往80多個國家,其中,在日本燒酒市場上,連續四年銷售量排名第一。真露燒酒也以其優良的信譽及品質保證,為人類的飲酒文化作著不懈的努力,受到世界人們的廣泛青睞,連續三年在酒類雜志《國際酒飲料》(DRINK INTERNATIONAL)中被評為世界蒸餾酒界銷量最大的酒。 【日本燒酒】 燒酒:清酒、葡萄酒等被稱為釀造酒。在製造釀造酒的技術上引入蒸餾技術的酒叫蒸餾酒。燒酒作為日本固有的蒸餾酒誇耀於世界。燒酒按酒兌法分為甲類和乙類。甲類燒酒是把含酒精的材料用連續式蒸餾機進行蒸餾的酒,度數在36度以下。乙類燒酒是把含酒精的材料用單式蒸餾機進行蒸餾的酒,度數在45度以下。乙類燒酒也叫本格燒酒,它通過採用不同的原料種類、酵母菌種類、製品的精製和熟成方法等,使燒酒的風味多樣化,可以說是酒類中變化最多的酒。 優佳一(YOKAICHI):100%純米製造,香氣可人的正宗純米燒酒。「優佳一」是日本具有代表性的正宗純米燒酎,在日本享有極高的知名度。它根據寶酒造公司獨創的「焙炒釀作」製法,將對大米的蒸煮改成瞬間的熱風處理,經過一段時間的低溫發酵再經蒸餾製成。「優佳一」中剔除雜味後大米特有的馥郁醇香伴隨著飽滿奢華的風味,將燒酎推進到一個嶄新的藝術境界,徜徉期間,盡領美妙風光。在飲法上,可直接飲用,也可加純水或熱水飲用,加冰塊的「香溢冰酒」亦是風味獨具,其至真至純的非凡感受,一旦涉足,令您流連忘返。 寶燒酒:在日本悉心研製和培育的純正蒸餾酒,甲類燒酎(連續蒸餾法)的代表品牌-「寶燒酎」,是以100%的玉米等穀物為原料,使用最先端的蒸餾設備經多次蒸餾精製而成。它以清澄的風味和爽快的口感令無數的燒酎愛飲者傾倒,長期獨占市場之鰲頭。您欲讓清爽的快感直線滋潤心田,可直接享用。您想營造溫馨浪漫的情調,可注入烏龍茶製成「烏龍酎」,或加可樂調成「可樂汽酎」……其飲法的妙處更在於「寶燒酎」本身所提供的廣闊舞台-令您在創造和參與中體驗無窮樂趣。 【本草綱目里的介紹】 燒酒(綱目) [釋名]火酒,阿刺吉酒 [集解][時珍曰]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令氣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壞之酒,皆可蒸燒。近時惟以糯米或粳米或黍或秫或大麥蒸熟,和麴釀瓮中七日,以甑蒸取。其清如水,味極濃烈,蓋酒露也。 [氣味]辛。甘,大熱,有大毒。[時珍曰]過飲敗胃傷膽,喪心損壽,甚則黑腸腐胃而死。與姜、蒜同食,令人生痔。鹽、冷水、綠豆粉解其毒。 [發明][時珍曰]燒酒,純陽毒物也。面有細花者為真。與火同性,得火即燃,同乎焰硝。熱能燥金耗血,大腸受刑,故令大便燥結,與姜、蒜同飲即生痔也。過飲不節,殺人頃刻。近之市沽,又加以砒石、草烏、辣灰、香葯,助而飲之,是假盜以方矣。善攝生者宜戒之。 【食療作用】 味苦、甘、辛,性溫,有毒,入心、肝、肺、胃經; 可通血脈,禦寒氣,醒脾溫中,行葯勢; 主治風寒痹痛、筋攣急、胸痹、心腹冷痛。

③ 純大米白酒釀造詳細過程是怎樣的

傳統工藝的釀酒步驟:

1、浸米:用熱水浸泡大米約半個鍾,然後用清水淋洗干凈並瀝干。浸泡大米一般用缸,切不可使用塑料桶。

2、蒸飯:把大米放入蒸鍋攤平,蒸汽上後蒸餾15-20分鍾,然後潑入大米量六成的熱水,並翻拌。繼續蒸飯,圓汽後15-20分鍾進行第二次潑水,水量為大米量的四成,翻拌後繼續蒸,要求飯粒熟而不黏。

3、拌曲:將蒸熟的米飯(酒飯)轉移至飯床上,打散,攤涼。當酒飯溫度降至合適的溫度後撒上酒麴並與酒飯攪拌均勻。

4、糖化:將下好酒麴的酒飯倒入缸中,在中間挖一個喇叭形的洞,蓋好缸蓋,並根據季節做好保溫或者降溫工作,讓酒飯在適合的恆溫下糖化發酵,糖化過程為24小時左右。

5、酒化:糖化完成後,根據酒飯的溫度及水溫,加入酒飯量約2倍的水量(我們俗稱加酒井水,因為米香型白酒正常蒸餾設備是蒸餾鍋釜,一般的液態蒸餾鍋達不到那種蒸餾效果)讓酒飯繼續酒化發酵,溫度保持在35℃左右。封好缸口,做好降溫或保溫工作。發酵時間為7-10天,發酵好後酒醅酒精度約為11-12%vol。

6、蒸餾:將酒醅倒入蒸餾鍋中,燒火開始蒸餾,要操縱好火候。按照掐頭去尾,斷花摘酒的方式進行蒸餾,酒頭酒尾單獨存放。米香型白酒是半固態發酵,因此在蒸餾的時候要使用液態蒸餾鍋進行蒸餾。

7、陳化:將新酒倒入陶制酒埕中,再將酒埕放入適宜的環境中儲存,這是酒的陳化過程,酒越陳越醇越香。米香型白酒歷史悠遠,很多專家學者公推它為白酒的起源酒,而且米香型白酒是用生物發酵的手工釀酒法釀造出來的,歷史底蘊深厚,大家都可以試試哦。

④ 黃酒是蒸餾酒嗎

判斷題,黃酒屬於蒸餾酒
黃酒屬於釀造酒。
黃酒和米酒有什麼區別?怎樣區分?
中國的酒主要分黃酒和白酒兩大類,白酒是要經過蒸餾設備和技術提高酒精的含量,改善豐富其品味,屬於後起的發展,白酒之根在黃酒,故黃酒在中國飲食文化史上據有領先的地位。(黃酒是相對於白酒、葡萄酒等而言的大名,除紹興黃酒以糯米為原料外,國內各地生產的許多黃酒也有以粳米、黍米、玉米、小米、小麥等作主要原料,經蒸煮、糖化、發酵、壓榨、過濾、貯存、勾兌等工藝生產流程而成,不在本文之列。)

黃酒是我國的民族特產,也稱為米酒(ricewine),屬於釀造酒,在世界三大釀造酒(黃酒、葡萄酒和啤酒)中佔有重要的一席。釀酒技術獨樹一幟,成為東方釀造界的典型代表和楷模。其中以浙江紹興黃酒為代表的麥曲稻米酒是黃酒歷史最悠久、最有代表性的產品;山東即墨老酒是北方粟米黃酒的典型代表;福建龍巖沉缸酒、福建老酒是紅曲稻米黃酒的典型代表。

二、名稱與區分

黃酒屬於釀造酒,酒度一般為15度左右。

黃酒,顧名思義是黃顏色的酒。所以有的人將黃酒這一名稱翻譯成「Yellow Wine」。其實這並不恰當。黃酒的顏色並不總是黃色的,在古代,酒的過濾技術並不成熟之時,酒是呈混濁狀態的,當時稱為「白酒」或濁酒。黃酒的顏色就是在現在也有黑色的,紅色的,所以不能光從字面上來理解。黃酒的實質應是穀物釀成的,因可以用「米」代表穀物糧食,故稱為「米酒」也是較為恰當的。現在通行用「Rice Wine」表示黃酒。

在當代黃酒是穀物釀造酒的統稱,以糧食為原料的釀造酒(不包括蒸餾的燒酒),都可歸於黃酒類。黃酒雖作為穀物釀造酒的統稱,但民間有些地區對本地釀造、且局限於本地銷售的酒仍保留了一些傳統的稱謂,如江西的水酒,陝西的稠酒, *** 的青稞酒,如硬要說它們是黃酒,當地人也不一定能接受。

在古代,「酒」是所有酒的統稱,在蒸餾酒尚未出現的歷史時期,「酒」就是釀造酒。蒸餾的燒酒出現後,就較為復雜了,「酒」這一名稱既是所有酒的統稱,在一些場合下,也是穀物釀造酒的統稱,如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把當時的酒分為三大類:酒、燒酒、葡萄酒。其中的「酒」這一節,都是穀物釀造酒,由於酒既是所有酒的統稱,又是穀物釀造酒的統稱,畢竟還應有一個只包括穀物釀造酒的統稱。因此,黃酒作為穀物釀造酒的專用名稱的出現不是偶然的。

「黃酒」,在明代可能是專門指釀造時間較長、顏色較深的米酒,與「白酒」相區別,明代的「白酒」並不是現在的蒸餾燒酒,如明代有「三白酒」,是用白米、白曲和白水釀造而成的、釀造時間較短的酒,酒色混濁,呈白色。酒的黃色(或棕黃色等深色)的形成,主要是在煮酒或貯藏過程中,酒中的糖份與氨基酸形成美拉德反應,產生色素。也有的是加入焦糖製成的色素(稱「糖色」)加深其顏色。

在明代戴羲所編輯的《養余月令》卷十一中則有:「凡黃酒白酒,少入燒酒,則經宿不酸」。從這一提法可明顯看出黃酒、白酒和燒酒之間的區別,黃酒是指釀造時間較長的老酒,白酒則是指釀造時間較短的米酒(一般用白曲,即米曲作糖化發酵劑)。在明代,黃酒這一名稱的專一性還不是很嚴格,雖然不能包含所有的穀物釀造酒,但起碼南方各地釀酒規模較大的,在釀造過程中經過加色處理的酒都可以包括進去。到了清代,各地的釀造酒的生產雖然保存,但紹興的老酒、加飯酒風靡全國,這種行銷全國的酒,質量高,顏色一般是較深的,可能與「黃酒」這一名稱的最終確立有一定的關系。因為清朝皇帝對紹興酒有特殊的愛好。清代時已有所謂「禁燒酒而不禁黃酒」的說法。到了民國時期,黃酒作為穀物釀造酒的統稱已基本確定下來。黃酒歸屬於土酒類(國產酒稱為土酒,以示與舶來品的洋酒相對應)。...>>
釀造酒是原漿酒嗎?黃酒經蒸餾後是白酒嗎?
嗯,沒錯,什麼酒蒸餾後都是酒精帶有水,而白酒就是酒精度很高的酒,至少三十度以上,其實就算是60度的酒,其主要成分還是水
白酒和黃酒可以勾兌嗎?
你是指白酒和黃酒混合在一起嗎?這是不可以的,因為這兩種酒的性質不同,不能混合。
黃酒與白酒的區別
黃酒是我國的民族特產,也稱為米酒(ricewine),屬於釀造酒,在世界三大釀造酒(黃酒、葡萄酒和啤酒)中佔有重要的一席。釀酒技術獨樹一幟,成為東方釀造界的典型代表和楷模。其中以浙江紹興黃酒為代表的麥曲稻米酒是黃酒歷史最悠久、最有代表性的產品;山東即墨老酒是北方粟米黃酒的典型代表;福建龍巖沉缸酒、福建老酒是紅曲稻米黃酒的典型代表。

二、名稱與區分

黃酒屬於釀造酒,酒度一般為15度左右。

黃酒,顧名思義是黃顏色的酒。所以有的人將黃酒這一名稱翻譯成「Yellow Wine」。其實這並不恰當。黃酒的顏色並不總是黃色的,在古代,酒的過濾技術並不范熟之時,酒是呈混濁狀態的,當時稱為「白酒」或濁酒。黃酒的顏色就是在現在也有黑色的,紅色的,所以不能光從字面上來理解。黃酒的實質應是穀物釀成的,因可以用「米」代表穀物糧食,故稱為「米酒」也是較為恰當的。現在通行用「Rice Wine」表示黃酒。

在當代黃酒是穀物釀造酒的統稱,以糧食為原料的釀造酒(不包括蒸餾的燒酒),都可歸於黃酒類。黃酒雖作為穀物釀造酒的統稱,但民間有些地區對本地釀造、且局限於本地銷售的酒仍保留了一些傳統的稱謂,如江西的水酒,陝西的稠酒, *** 的青稞酒,如硬要說它們是黃酒,當地人也不一定能接受。

在古代,「酒」是所有酒的統稱,在蒸餾酒尚未出現的歷史時期,「酒」就是釀造酒。蒸餾的燒酒出現後,就較為復雜了,「酒」這一名稱既是所有酒的統稱,在一些場合下,也是穀物釀造酒的統稱,如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把當時的酒分為三大類:酒、燒酒、葡萄酒。其中的「酒」這一節,都是穀物釀造酒,由於酒既是所有酒的統稱,又是穀物釀造酒的統稱,畢竟還應有一個只包括穀物釀造酒的統稱。因此,黃酒作為穀物釀造酒的專用名稱的出現不是偶然的。

「黃酒」,在明代可能是專門指釀造時間較長、顏色較深的米酒,與「白酒」相區別,明代的「白酒」並不是現在的蒸餾燒酒,如明代有「三白酒」,是用白米、白曲和白水釀造而成的、釀造時間較短的酒,酒色混濁,呈白色。酒的黃色(或棕黃色等深色)的形成,主要是在煮酒或貯藏過程中,酒中的糖份與氨基酸形成美拉德反應,產生色素。也有的是加入焦糖製成的色素(稱「糖色」)加深其顏色。

在明代戴羲所編輯的《養余月令》卷十一中則有:「凡黃酒白酒,少入燒酒,則經宿不酸」。從這一提法可明顯看出黃酒、白酒和燒酒之間的區別,黃酒是指釀造時間較長的老酒,白酒則是指釀造時間較短的米酒(一般用白曲,即米曲作糖化發酵劑)。在明代,黃酒這一名稱的專一性還不是很嚴格,雖然不能包含所有的穀物釀造酒,但起碼南方各地釀酒規模較大的,在釀造過程中經過加色處理的酒都可以包括進去。到了清代,各地的釀造酒的生產雖然保存,但紹興的老酒、加飯酒風靡全國,這種行銷全國的酒,質量高,顏色一般是較深的,可能與「黃酒」這一名稱的最終確立有一定的關系。因為清朝皇帝對紹興酒有特殊的愛好。清代時已有所謂「禁燒酒而不禁黃酒」的說法。到了民國時期,黃酒作為穀物釀造酒的統稱已基本確定下來。黃酒歸屬於土酒類(國產酒稱為土酒,以示與舶來品的洋酒相對應)。
超巿里的黃酒,白酒都是勾兌酒而不是純糧食酒
為什麼酒精是中國白酒的主要成分,用食用酒精勾兌白酒不被認可呢?

1.從標准來看,採用食用酒精勾兌白酒是被法律允許的,也就是說法律上是認可的。GBT 20821-2007 液態法白酒,GBT 20822-2007 固液法白酒均允許以食用酒精為原料進行產品加工。

2.從安全性上來講,食用酒精作為食品原料也是被認可的。GB10343-2008 對食用酒精的定義為:以穀物、薯類、糖蜜或其他可食用農作物為原料,經發酵、蒸餾精製而成的,供食品工業使用的含水酒精。

3.與世界主要蒸餾酒相比,食用酒精勾兌中國白酒具有一定的先進性。威士忌,目前流行的混合型威士忌,其蒸餾酒精度的法定限度是94.8%,接近與食用酒精,然後;伏特加基本上類似高醇的酒精;金酒基本是用食用酒精對花香葯草進行串蒸;白蘭地、朗姆酒生產工藝與食用酒精類似。

但食用酒精勾兌白酒為什麼不被認可呢?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1.歷史原因。食用酒精勾兌白酒產生於建國後,由於糧食短缺,國家指示進行技術攻關,並推廣食用酒精勾兌白酒的生產技術。當時此項技術得到了高度的認可,並在全國范圍內得到了推廣,在當時糧食短缺情況下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當時條件下下食用酒精生產技術相對落後,生產出的食用酒精質量低下,這就導致用食用酒精勾兌法生產的白酒在消費者接受程度上劣於傳統法白酒。同時由於食用酒精勾兌法白酒的大力推廣,使得此觀念根深蒂固,難以動搖。即使在當今我國食用酒精生產技術及產品質量達到國際一流,解決了由食用酒精低劣導致食用酒精勾兌法白酒的諸多質量問題,但在人民心中已對食用酒精勾兌白酒判了死緩。

2.工業酒精的危害的延續。這應該也算歷史原因,但就算不法商販的不法行為給白酒行業造成的陰影了。在市場經濟剛剛起步的階段,市場經濟尚且不規范,某些不法商法為了一己私利,採用工業酒精勾兌白酒,造成大量人群中毒,給某些白酒品牌、整個白酒行業都造成惡劣的影響。同為酒精,「食用酒精」難免不受連帶之罪。

3.人民對勾兌的誤解。食用酒精勾兌白酒、工業酒精勾兌白酒也使人們對「勾兌」這個白酒必須的生產工藝產生了誤解。對於目前白酒生產淶水,勾兌分為兩種,一種是按照GBT 20821-2007 液態法白酒,GBT 20822-2007 固液法白酒進行的勾兌,即將食用酒精作為原料之一與其它物質進行勾兌。另外一種是按照GBT 17204-2008 飲料酒分類中固態法白酒生產進行的勾兌,即將不同批次、不同餾分、也或不同生產工藝生產出來的酒進行混合,同時也包括加水降度;這主要是由於蒸餾出來的原酒度數較高一般在65度以上,貯存時降為65度,這不利於飲用,同時不同批次、餾分、方法生產的酒相互間有差異,勾兌可以取長補短,保持產品的品質和質量穩定。

打個比方,白酒勾兌就像我們做菜一樣,有時需要加點作料,有時需要幾種特定的菜放在一起,但讓有時需要幾種特定菜配比的同時還要加點作料。

同時,其它蒸餾酒基本上也需要勾兌,以市面上較為流行的威士忌為例,其基本上市混合型的,也就意味著1瓶威士忌基本上由幾十種、甚至上百種威士忌進行勾兌而成。

所以我們不必對「勾兌」一概而論,也不必「談勾而慌」。

4.誠信問題,如果說如今白酒勾兌真存在問題,那恐怕就是誠信問題了。按照GBT 10781.1-2006 濃香型白酒、GBT 10781.2-2006 清香型白酒、GBT 26760-2011 醬香型白酒等白酒標准,凡是產品保障上標注了這些標準的白酒都不得採用食用酒精勾兌法生產,而事實往往與此大相徑庭。更有甚至,產品上標注純糧固態、甚至*****年陳釀的白酒也採用食用酒精勾......>>
把黃酒蒸餾成白酒流程
白酒是蒸餾酒,黃酒是發酵型酒水。從微量成分角度看。黃酒微量成分多一些。白酒在生產過程中,蒸餾這一步把很多物質都給截留下了,比較干凈。這里若是有嘌呤,黃酒含量要更高一些。
做菜的黃酒用啤酒白酒代替可以嗎
不一樣的啊

我做肉 或燉肉湯 才用白酒

白酒是去腥味的

魚就不會用 而是用黃酒

至於啤酒就更不能隨便用

一般用來調味

這個用不好會破壞菜本身的味道

--其實這個沒什麼框框的

做飯不是很難

你心理有譜 就行

每次可以嘗試 放不同的酒試試

也就是一道菜 你做3次 每次都用不同的酒看看

少少的放 嘗嘗再做大動作

日子長著呢 慢慢摸索

當然 如果你什麼按照別人的來 也不見得是好事

你可以研究 創作一道你獨特的味道

只要你老公喜歡 沒什麼不可以

慢慢 修煉

黃酒和彩椒 超市一般都有賣
短歌行中的杜康是白酒還是黃酒?
《短歌行》中說的是黃酒

西漢的制酒方法是:「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酒六斛六斗。 其配方與今日黃酒的配方比例比較接近。

到了公元5世紀,北魏賈思勰在其編寫的《齊民要術》中, 系統而又詳盡地總結,記載了各種制曲的方法,釀酒的操作、工藝規范。這些技術很快傳到朝鮮、日水、印度支那及南洋等國。 日本三大酒神廟之一的山松尾神社,就是公元701年由一個姓秦的中國酒師建造的。爾後北宋竇革的《酒譜》,朱翼中的《北山酒經》等都系統地 總結與記載了大量的制曲和釀酒的工藝方法,如酒壇內部塗蠟或漆;新酒必須殺菌,煮酒用松香,黃蠟作消泡劑; 榨酒用壓板, 裝壇酒應滿;制曲原料不蒸也不煮,用生料,上次老曲塗在生 (新)曲外面(類似按種)等等,這些都說明釀酒技術上的進步和發展。

北宋的又一大進步是紅曲的發現與應用。明代李時珍和宋應 星分別在《本草綱目》和《天工開物》中都有詳細的記載。

以上所述的酒並不是蒸餾酒,全都是發酵酒,也稱釀造酒,即屬今日黃酒的范疇。
米酒和黃酒有什麼區別
中國的酒主要分黃酒和白酒兩大類,白酒是要經過蒸餾設備和技術提高酒精的含量,改善豐富其品味,屬於後起的發展,白酒之根在黃酒,故黃酒在中國飲食文化史上據有領先的地位。(黃酒是相對於白酒、葡萄酒等而言的大名,除紹興黃酒以糯米為原料外,國內各地生產的許多黃酒也有以粳米、黍米、玉米、小米、小麥等作主要原料,經蒸煮、糖化、發酵、壓榨、過濾、貯存、勾兌等工藝生產流程而成,不在本文之列。)

黃酒是我國的民族特產,也稱為米酒(ricewine),屬於釀造酒,在世界三大釀造酒(黃酒、葡萄酒和啤酒)中佔有重要的一席。釀酒技術獨樹一幟,成為東方釀造界的典型代表和楷模。其中以浙江紹興黃酒為代表的麥曲稻米酒是黃酒歷史最悠久、最有代表性的產品;山東即墨老酒是北方粟米黃酒的典型代表;福建龍巖沉缸酒、福建老酒是紅曲稻米黃酒的典型代表。

二、名稱與區分

黃酒屬於釀造酒,酒度一般為15度左右。

黃酒,顧名思義是黃顏色的酒。所以有的人將黃酒這一名稱翻譯成「Yellow Wine」。其實這並不恰當。黃酒的顏色並不總是黃色的,在古代,酒的過濾技術並不成熟之時,酒是呈混濁狀態的,當時稱為「白酒」或濁酒。黃酒的顏色就是在現在也有黑色的,紅色的,所以不能光從字面上來理解。黃酒的實質應是穀物釀成的,因可以用「米」代表穀物糧食,故稱為「米酒」也是較為恰當的。現在通行用「Rice Wine」表示黃酒。

在當代黃酒是穀物釀造酒的統稱,以糧食為原料的釀造酒(不包括蒸餾的燒酒),都可歸於黃酒類。黃酒雖作為穀物釀造酒的統稱,但民間有些地區對本地釀造、且局限於本地銷售的酒仍保留了一些傳統的稱謂,如江西的水酒,陝西的稠酒, *** 的青稞酒,如硬要說它們是黃酒,當地人也不一定能接受。

在古代,「酒」是所有酒的統稱,在蒸餾酒尚未出現的歷史時期,「酒」就是釀造酒。蒸餾的燒酒出現後,就較為復雜了,「酒」這一名稱既是所有酒的統稱,在一些場合下,也是穀物釀造酒的統稱,如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把當時的酒分為三大類:酒、燒酒、葡萄酒。其中的「酒」這一節,都是穀物釀造酒,由於酒既是所有酒的統稱,又是穀物釀造酒的統稱,畢竟還應有一個只包括穀物釀造酒的統稱。因此,黃酒作為穀物釀造酒的專用名稱的出現不是偶然的。

「黃酒」,在明代可能是專門指釀造時間較長、顏色較深的米酒,與「白酒」相區別,明代的「白酒」並不是現在的蒸餾燒酒,如明代有「三白酒」,是用白米、白曲和白水釀造而成的、釀造時間較短的酒,酒色混濁,呈白色。酒的黃色(或棕黃色等深色)的形成,主要是在煮酒或貯藏過程中,酒中的糖份與氨基酸形成美拉德反應,產生色素。也有的是加入焦糖製成的色素(稱「糖色」)加深其顏色。

在明代戴羲所編輯的《養余月令》卷十一中則有:「凡黃酒白酒,少入燒酒,則經宿不酸」。從這一提法可明顯看出黃酒、白酒和燒酒之間的區別,黃酒是指釀造時間較長的老酒,白酒則是指釀造時間較短的米酒(一般用白曲,即米曲作糖化發酵劑)。在明代,黃酒這一名稱的專一性還不是很嚴格,雖然不能包含所有的穀物釀造酒,但起碼南方各地釀酒規模較大的,在釀造過程中經過加色處理的酒都可以包括進去。到了清代,各地的釀造酒的生產雖然保存,但紹興的老酒、加飯酒風靡全國,這種行銷全國的酒,質量高,顏色一般是較深的,可能與「黃酒」這一名稱的最終確立有一定的關系。因為清朝皇帝對紹興酒有特殊的愛好。清代時已有所謂「禁燒酒而不禁黃酒」的說法。到了民國時期,黃酒作為穀物釀造酒的統稱已基本確定下來。黃酒歸屬於土酒類(國產酒稱為土酒,以示與舶來品的洋酒相對應)。...>>

⑤ 為什麼大宇加濕器不能使用純凈水了

為什麼大宇加濕器不能使用純凈水了昌辯,因為純凈水中含有大量鈣滲老鎂鐵的礦物質,耐喊缺會在加濕器噴水口結垢堵塞出水口。

⑥ 蒸餾用直形冷凝管而不用球形冷凝管為什麼

直形冷凝管主要是蒸出產物時使用,是蒸餾法分離物質時所需的儀器。

要注意的是,當蒸餾物沸點超過140度時,一般使用空氣冷凝,以免直形冷凝管通水冷卻導致玻璃溫差大而炸裂。

球形冷凝管主要是在反應物易揮發的情況下,其迴流作用。蒸氣冷凝後又流回反應體系,節約試劑,並使反應進行更徹底。
球型冷凝管面積較直形冷凝管大,冷凝效率高。

常壓蒸餾乙醇,是利用乙醇和水的沸點不同,將乙醇分離出來。而不是讓乙醇進行反應。

因此選用直形冷凝管。

而直形冷凝管是將一根空氣冷凝管作為內芯,在其外面焊有一較粗的外套管(水冷管),在外套管的兩端各焊接一個小嘴是用以連接冷凝水的進出口(下嘴用以連接冷卻水源,上嘴用以作冷卻水的出口)。它是用水進行冷卻,可加速冷卻或縮短冷凝管的長度。適用於沸點為140℃以下物質的蒸餾、分餾操作,主要用於傾斜式蒸餾裝置。

直形冷凝管使用前進行洗凈,將冷凝管上端擴大處,用打好洞的橡膠塞連接於燒瓶的支管上,蒸餾燒瓶中加入待蒸餾的物質,然後在冷凝管的水進口 (下口)處用橡膠管連接水源,另一根橡膠管連接於上口,便於冷卻廢水流出。

冷凝管下端連接接受瓶,通常用彎形接管連接接受瓶,可使蒸餾液垂直流出。全部裝置安裝好後,固定於架子上,先開冷卻水源,然後進行加熱使蒸餾物至沸騰,蒸氣沿內芯管遇到冷卻水冷卻的管壁即冷凝為液滴,流入接受瓶中,即得純凈物質

⑦ 寧波地區哪裡有提供工業用蒸餾水

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駱駝街道田橋村 代理人: 寧波天一商標事務有限公司

⑧ 天能硅膠蓄電池能加蒸餾水嗎

  1. 這類電池屬免維護電池,在正常使用過程中不需要加水的。

  2. 若要對電池進行維護,加水時一定要加去離子水(純凈水),蒸餾水,切記不能加普通的自來水,因為鉛酸電池對雜質是很敏感的。

  3. 天能電池,天能集團所研製的一種電池,集團成立於1986年,地處長三角腹地「中國綠色動力能源中心」浙江長興,主要以電動車環保動力電池製造為主。天能集團作為國內最大的動力電池製造商,憑借在傳統動力電池的技術累積,以及對新能源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前景的樂觀預期,近年來全面推進電動汽車電池研發和製造,成功開發出十多個規格型號的電動汽車新型動力電池,在行業內率先通過國家權威檢測機構認證。天能集團電動汽車用( EV )高性能動力型磷酸鐵鋰離子電池產業化項目被列為 2010 年國家火炬計劃項目。天能汽車電池與奇瑞、上汽等 40 多家大客戶結成戰略合作夥伴關系,並成為上海世博會服務車輛首選供應電池。天能膠體動力電池在國內首次用到了飛機牽引車和純電動公交大型車輛上。 2010 年 10 月天能與國家電網合作,在浙江金華共同創建電動汽車電池更換服務公司,專門負責提供電動汽車標准動力電池的租賃、充電、快速更換、回收再生等一條龍商業化服務,為純電動汽車上路積極鋪路搭橋。

⑨ 大宇蒸烤箱水箱怎麼拆洗

大宇蒸烤箱水箱拆洗方法如下:
1、先按下水箱支架蓋,蓋會自動打開。
2、然後抽取出水箱,用清水清洗。
3、水箱裝渣肢好蒸餾水或陵鏈經過濾的家庭飲用水,裝水不可以滿出水箱邊緣,裝好水之後將水箱尺梁孫放回烤箱。

⑩ 鑽井平台的發展簡史

世界現代石油工業最早誕生於美國賓西法尼亞州的泰特斯維爾村。一個叫喬治·比爾斯的人於1855年請美國耶魯大學西利曼教授對石油進行了化學分析,得出了石油能夠通過加熱蒸餾分離成幾個部分,每個部分都含有碳和氫的成分,其中一種就是高質量的用以發光照明的油。1858年比爾斯請德雷克上校帶人打井,1859年8月27日在鑽至69英尺時,終於獲得到了石油。從此,利用鑽井獲取石油、利用蒸餾法煉制煤油的技術真正實現了工業化,現代石油工業誕生了。隨著人類對石油研究的不斷深入,到了20世紀,石油不僅成為現代社會最重要的能源材料,而且其五花八門的產品已經深入到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被人們稱為「黑色的金子」,「現代工業的血液」,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現代文明的進程。高額的石油利潤極大推動了石油勘探開采活動,除了陸地石油勘探外,對於海洋石油資源的開發也日益深入。近海石油的勘探開發已有100多年的歷史。1897年,在美國加州Summer land灘的潮汐地帶上首先架起一座76.2米長的木架,把鑽機放在上面打井,這是世界上第一口海上鑽井。1920年委內瑞拉搭制了木製平台進行鑽井。1936年美國為了開發墨西哥灣陸上油田的延續部分,鑽成功第一口海上油井並建造了木製結構生產平台,兩年後,於1938年成功地開發了世界上第一個海洋油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木製結構平台改為鋼管架平台。1964-1966年英國、挪威在水深超過100米、浪高達到30米、最高風速160千米/小時、氣溫至零下且有浮冰的惡劣條件下,成功地開發了北海油田。標志著人們開發海上油田的技術已臻成熟。目前已有80多個國家在近海開展石油商業活動,原油產量佔世界石油總產量的30%左右。1897年,在世界上第一口海上鑽井的旁邊,美國人威廉姆斯在同一個地方造了一座與海岸垂直的棧橋,鑽機、井架等放在上面鑽井。由於棧橋與陸地相連,物資供應就方便多了。另外,鑽機在棧橋上可以隨意浮動,從而在一個棧橋上可打許多口井。在海邊搭架子,造棧橋基本上是陸地的延伸,與陸地鑽井沒有差別。能否遠離岸邊在更深的海里鑽井呢?1932年,美國得克薩斯公司造了一條鑽井駁船「Mcbride」,上面放了幾只錨,到路易斯安那州Plaquemines地區「Garden」島灣中打井。這是人類第一次「浮船鑽井」,即這個駁船在平靜的海面上漂浮著,用錨固定進行鑽井。但是由於船上裝了許多設備物資器材,在鑽井的時候,該駁船就坐到海底了。從此以後,就一直用這樣的方式進行鑽探。這就是第一艘坐底式鑽井平台。同年,該公司按設計意圖建造了一條坐底式鑽井駁船「Gilliasso」。1933年這艘駁船在路易斯安那州Pelto湖打了「10號井」,鑽井進尺5700英尺。以後的許多年,設計和製造了不同型號的許多坐底式鑽井駁船,如1947年,john hayward設計的一條「布勒道20號」,平台支撐件高出駁船20多米,平台上備有動力設備、泵等。它的使用標志著現代海上鑽井業的誕生。
由於經濟原因,自升式鑽井平台開始興起,濱海鑽井承包商們認識到在40英尺或更深的水中工作,升降系統的造價比坐底式船要低得多。自升式鑽井平台的腿是可以升降的,不鑽井時,把腿升高,平台坐到水面,拖船把平台拖到工區,然後使腿下降伸到海底,再加壓,平台升到一定高度,脫離潮、浪、涌的影響,得以鑽井。1954年,第一條自升式鑽井船「迪龍一號」問世,12個圓柱形樁腿。隨後幾條自升式鑽井平台,皆為多腿式。1956年造的「斯考皮號」平台是第一條三腿式的自升式平台,用電動機驅動小齒輪沿樁腿上的齒條升降船體,樁腿為×架式。1957年製造的「卡斯二號」是帶有沉墊和4條圓柱形樁腿的平台。隨著鑽井技術的提高,在一個鑽井平台上可以打許多口井而鑽井平台不必移動,特別是近海的開發井。這樣,固定式平台也有發展。固定式平台就是建立永久性鑽井平台,大都是鋼結構,打樁,然後升出海面;也有些是水泥結構件。至今工作水深最深的固定平台是「Cognac」,它能站立在路易斯安那州近海318米水深處工作。
1953年,Cuss財團造成的「Submarex」鑽井船是世界第一條鑽井浮船,它由海軍的一艘巡邏艦改裝建成,在加州近海3000尺水深處打了一口取心井。1957年,「卡斯一號」鑽井船改裝完畢,長78米,寬12.5米,型深4.5米,吃水3米,總噸位3000噸,用6台錨機和6根鋼纜把船系於浮筒上。用浮船鑽井會帶來一系列問題,由於波浪、潮汐至少給船帶來三種運動,即漂移、搖晃、上下升沉,鑽頭隨時可能離開井底,泥漿返回漏失,鑽遇高壓油氣大直徑的導管伸縮運動而不能耐高壓等等。這樣就把防噴器放到海底。該船首先使用簡易的水下設備,從而把浮船鑽井技術向前推進了一步。浮船鑽井的特點是比較靈活,移位快,能在深水中鑽探,比較經濟。但它的缺點是受風浪海況影響大,穩定性相對較差,給鑽井帶來困難。
1962年,殼牌石油公司用世界上第一艘「碧水一號」半潛式鑽井船鑽井成功。「碧水一號」原來是一條坐底式平台,工作水深23米。當時為了減少移位時間,該公司在吃水12米的半潛狀態下拖航。在拖航過程中,發現此時平台穩定,可以鑽井,這樣就受到了啟示,後把該平台改裝成半潛式鑽井平台。1964年7月,一條專門設計的半潛式平台「碧水二號」在加州開鑽了。第一條三角形的半潛式平台是1963年完工的「海洋鑽工號」,第二條是1965年完工的「賽德柯135」。
隨著海上鑽井的不斷發展,人類把目光移向更深的海域。半潛式鑽井平台就充分顯示出它的優越性,在海況惡劣的北海,更是稱雄,與之配套的水下鑽井設備也有發展,從原來簡單型逐漸趨於完善。半潛式鑽井平台的定位一般都是用錨系定位的,而深海必須使用動力定位。第一條動力定位船是「Cussl」,能在12000英尺水深處工作,獲取600英尺的岩心。以後出現了動力定位船「格洛瑪·挑戰者號」,它於1968年投入工作,一直用於大洋取心鑽井。世界上真正用於海上石油勘探的第一條動力定位船是1971年建成的「賽柯船445」鑽井船,工作水深在動力定位時可達600米以上。半潛式平台有自航和非自航的。動力定位船所配套的水下設備是無導向繩的水下鑽井設備。後來,鑽井平台又有新的型式出現。如張力腿平台和「Spar」。科學在進步,時代在發展,海上鑽井技術也在飛速發展,人們現在已向更深的海域進軍,無論是鑽井井深、鑽井水深、鑽井效率都有新的世界紀錄出現。
中國海洋鑽井平台發展概況
中國石油工業起步比較晚,上世紀50年代末,當時的石油部領導提出了「上山下海,以陸推海」的海洋石油發展大略。1963年,在對海南島和廣西地質資料進行詳盡分析的基礎上,決定在南中國海建造海上石油平台。此後的2年間,廣東茂名石油公司的專家們用土辦法製成了中國第一座浮筒式鑽井平台,在鶯歌海漁村水道口外距海岸4公里處鑽了3口探井,並在400米深的海底鑽獲了15升原油。1966年12月31日,中國的第一座正式海上平台在渤海下鑽,並於1967年6月14日喜獲工業油流,從此揭開了中國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的序幕。
1981年地礦部為了開展海洋石油勘探,決定建設一台半潛式的海洋鑽井船,取名叫「勘探三號」。1984年6月由上海708研究所、上海船廠、海洋地質調查局聯合設計,上海船廠建造的中國第一座半潛式鑽井平台—勘探3號建成。其後轉戰南北,共打出15口海底油、氣井。它為發現中國東海平湖油氣田殘雪構造,作出了重要貢獻。
「勘探3」號由一座箱式甲板(亦稱平台甲板)6根大型立柱、一座高大井架和兩只潛艇式的沉墊組成的半潛式鑽井平台。從沉墊底部到平台的上甲板有35.2米高,相當於一座12層的高樓,如果算到井架頂部總高有100米,總長91米,總寬71米,工作排水量219910噸,工作吃水20米,平台上裝有900項,8600多台件機電設備。平台甲板被6根直徑9米的主柱高高地托在高空,遠遠看去像是一座島嶼。它除了包括鑽井、泥漿、固井、防噴系統在內的全套鑽探設備外,還配置了4組(8台)150噸的電動錨機,5組660千瓦的柴油發電機組。同時,船上還配有潛水鍾和甲板減壓艙組成的200米飽和潛水系統,防火、防爆和可燃性氣體自動報警系統等現代化設備。「勘探3」號平台上設有地質樓、報務室、應急發電機室、水文氣象室、中心控制室和居住室等現代化的生活設施,水電通訊一應齊全,甲板頂還有可供直升飛機起降的停機坪。
半潛式鑽井平台具有優良的抗風浪性能和較大的可變載荷,並可在較深海域進行鑽探作業。當時世界上只有少數幾個國家能建造,而且造價昂貴。為了能設計出適應中國大陸架實際情況的半潛式鑽井平台,3個單位的設計人員收集了大量的水文氣象資料,並通過深入實際的調查研究,對5種方案進行了嚴格篩選,最後正式確定採用矩形半潛式鑽井平台的方案。其主要性能參數為;工作水深35~200米,最大鑽井深度6000米。
1984年6月25日上午,「勘探3」號在中國最大的拖輪「德大」號的拖引下,離開上海港到東海溫州灣外的海域進行各種性能試驗。試驗表明,「勘探3」號輻射狀錨泊系統布置合理,十分適應該平台的精確定位和作業。其間「勘探3」號在試驗的狂風巨浪中接受了中國船舶檢驗局和美國ABS船級社的入級簽證,美國船級社的日籍驗船師木下博敏把「勘探3」號稱作為中國現代海上工程的標志。國外一般海洋鑽探公司獲悉中國有這樣高質量的鑽井平台後,紛紛前來探詢租用或合資經營「勘探3」號鑽探承包作業的可能性。
目前世界海洋石油的勘探開發主要集中在靠近陸地的稱之為大陸邊緣的部分。大陸邊緣又分為大陸架、大陸坡和大陸隆三部分。中國大陸架是世界最寬的大陸架之一,總面積473萬平方千米。據有關專家估計僅大陸架石油地質儲量約250億噸,天然氣80000億立方米。如果再考慮整個大陸邊緣,其發展前景更不可限量。根據1994年的數據,中國海上採集地震測線57萬公里,打探井363口,發現油氣構造88個,獲得石油地質儲量11.88億噸、天然氣地質儲量1800億立方米,年產量達到了647萬噸。目前年產油量2500萬噸,年產氣量約50億立方米。
2008年6月6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宣布:目前全球最大的座底式鑽井平台——中油海三號座底式鑽井平台安全抵達冀東南堡油田。該平台投用後,將大大提高中國石油灘海地區勘探開發的能力。中油海三號是由中國石油海洋公司與上海708所聯合研製,由山海關造船廠製造。該平台長78.4米,寬41米,上甲板高20.9米,空船總重量5888噸,適合10米以內水深的海上作業,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座底式鑽井平台。中國石油海洋公司組建於2004年11月,2006年,公司在渤海灣三個油田海上鑽完井17口,試油試采11.2萬噸,動用自有船舶8艘、外雇船舶19艘,安全完成了19次海上平台的拖航、移位。目前,中國石油海洋公司已擁有各類移動式平台七座,包括五座自升式鑽井平台和兩座生活平台,還有正在新加坡建造三座自升式鑽井平台,預計將於2008—2009年間陸續完成。
目前中國正在設計、建造的超深水鑽井平台(船)主要有:
一、由708所與上海外高橋造船廠設計、建造3000米工作水深的半潛式鑽井平台。
二、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大連造船新廠建造了BG9000型4艘超深水半潛式鑽井平台。
三、由中國與韓國合資的江蘇韓通船舶重工有限公司承擔建造、舍凡鑽井公司(Sevan Drilling)擁有的「舍凡鑽工(Sevan Driller)」號半潛式平台,工作水深達當前創世界紀錄的12500英尺(3810米);中部具有雙井架的、鑽深能力亦達當前創世界紀錄的40000英尺(12200米)超深井鑽機;是世界第一艘SSP(即舍凡穩定性(減搖)鑽井平台)。
四、由上海船廠與美國Frontter公司簽訂於2007年3季末以後開始建造4-5萬噸動力定位深水鑽井船。
以上均是中國垮入超深水鑽井平台建造的重要標志,目前中國在建造平台、船體噸位總量方面僅次於韓國而居世界第2位,但在自行設計建造用於平台、船上的主機、特別是浮式鑽井專用設備方面幾乎還是空白,這需要國內海洋裝備企業瞄準世界頂尖水平繼續努力。 五、 「海洋石油981」是中國首次自主設計、建造的第六代3000米深水半潛式鑽井平台,代表了當今世界海洋石油鑽井平台技術的最高水平,堪稱海工裝備里的「航空母艦
2008年世界海洋工程裝備市場概況
2008年.蓬勃發展的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給蕭條的船舶市場帶來了一些驚喜。海工裝備租賃市場的火爆不僅為海工企業帶來了大量訂單,也催生了一些像迪拜船廠這樣的新船企。然而,受金融危機和油價下跌的雙重夾擊,世界海洋工程裝備市場的發展前景仍然十分微妙。
2008年共有60套鑽井裝備成交,訂造量再創近幾年新高。這60套鑽井裝備包括自升式鑽井平台26座、半潛式鑽井平台15座、鑽井船19艘。其中,深水裝備占總訂單量的比例從2007年的48%上升到2008~#的57%,成為投資重點。
自升式和半潛式鑽井平台的建造主要集中在新加坡吉寶和勝科海事兩大集團,其市場競爭優勢明顯。截至去年底,全球自升式鑽井平台訂單共計79座,而新加坡兩大集團手持32座,市場佔有率達41%;全球半潛式鑽井平台訂單共計55座,新加坡兩大集團手持23座,市場佔有率達42%。
鑽井船訂單則主要被韓國船企承攬。該市場在目前海洋工程裝備建造領域是集中度最高的。截至2008年底,全球船企手持鑽井船訂單總計44艘,其中韓國四大船企(大宇、三星、現代重工、STX)手持訂單達到41艘,市場佔有率達93%。2008年,這四大船企更是包攬了全部訂單。
中東地區近年來海洋開發逐漸升溫,憑借多年積累的海工裝備修理經驗和資源優勢,阿聯酋船企迅速崛起,成為一支不可小覷的海工裝備製造力量。在自升式鑽井平台建造領域,目前阿聯酋船企手持訂單總數達21座,僅次於新加坡。
韓國占據FPSO新建市場的主導地位。截至2008年11月底,全球有超過7家建造商持有FPSO(包括FPSO新建和改裝)的建造訂單。從手持訂單看,韓國依然占據FPSO新建領域的主導地位,三大船企(三星、現代、大宇)手持FPSO新建訂單共計9艘,市場佔有率達75%。三星重工是世界最大的FPSO建造廠商,目前手持7艘:FPSO訂單,其中有4艘是FlexLNG公司訂造的LNG—FPSO,目前全球僅三星重工在建造該型船。
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愈演愈烈的全球金融危機對海工裝備製造業的影響逐步顯現。由於信貸緊縮、融資困難,一些海洋工程項目被迫推遲或取消,甚至出現了企業破產的情況。12月,要求海洋工程產品延期交付和訂單取消的情況變得更加嚴重,多家海洋工程公司與新加坡吉寶集團協商取消訂單。目前,新加坡吉寶集團已有價值4.5億美元的1座半潛式鑽井平台和1艘多用途工作船的訂單被取消,另有2座自升式鑽井平台訂單還在協商。據報道,由於項目取消,已有一些原本用於改裝FPSO的單殼油船被賣掉。
巴克萊公司最近發布的《全球勘探開發投資調查》表明,連續6年增長的全球油氣勘探開發投資將在2009年減少12%,由2008年的4540億美元減至4000億美元,市場正在經歷一輪大洗牌。

閱讀全文

與浙江大宇蒸餾設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國處理污水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瀏覽:627
施工2KM的污水管道正常需要幾天 瀏覽:387
凈水器管子怎麼插進下水道 瀏覽:458
瓷砂相當於凈水裝置的什麼 瀏覽:711
污水氟的處理 瀏覽:319
硫酸鈣好過濾嗎 瀏覽:395
凈水桶青苔怎麼處理 瀏覽:85
估價沖回用沖成本嗎 瀏覽:503
凝結水處理之後 瀏覽:651
樹脂切割片生產過程 瀏覽:682
市政污水廠距國道距離要求 瀏覽:828
蒸餾水機能提純露嗎 瀏覽:559
新天籟空調濾芯怎麼更換 瀏覽:145
空調濾芯怎麼看是幾號 瀏覽:488
小米凈化器燒怎麼辦 瀏覽:268
聚能膠鉛酸電池能加蒸餾水嗎 瀏覽:645
過濾桶加前置噪音 瀏覽:500
河東污水拼音怎麼拼 瀏覽:527
農作物被污水污染怎麼賠償 瀏覽:330
一雲凈水多少錢一 瀏覽: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