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蒸餾酒 用的蒸餾器 一般叫什麼
蒸餾酒用的蒸餾器一般叫蒸餾設備。原理如下圖:
蒸餾酒是回乙醇濃度高於原發酵產物的答各種酒精飲料。白蘭地、威士忌、朗姆酒和中國的白酒都屬於蒸餾酒,大多是度數較高的烈性酒。製作過程為先經過釀造,後進行蒸餾後冷卻,最終得到高度數的酒精溶液飲品。
用特製的蒸餾器將酒液,酒醪或酒醅加熱,由於它們所含的各種物質的揮發性不同,在加熱蒸餾時,在蒸汽中和酒液中,各種物質的相對含量就有所不同。酒精(乙醇)較易揮發,則加熱後產生的蒸汽中含有的酒精濃度增加,而酒液或酒醪中酒精濃度就下降。收集酒氣並經過冷卻,得到的酒液雖然無色,氣味卻辛辣濃烈。其酒度比原酒液的酒度要高得多,一般的釀造酒,酒度低於20%。蒸餾酒則可高達 60%以上。我國的蒸餾酒主要是用穀物原料釀造後經蒸餾得到的。
❷ 誰知道威士忌的釀造方法
去力傑路果酒商城買吧,上面的果酒種類很齊全,
威士忌(whisky)只有兩種,一種是大麥威士忌,例如僅以大麥芽釀成的格蘭威特。另一種是混合威士忌,例如芝華士,它是以各種的大麥和穀物蘇格蘭威士忌混合調配而成,酒味獨特,如交響樂一般。由於威士忌酒液經蒸餾後,會被注入橡木桶等後醇化;經過時間的洗禮,穀物的特點和橡木的色澤使每瓶威士忌均別具特色。所有威士忌均需經歷最少3年的醇化過桶等後醇化過程。實際上,大部分蘇格蘭威士忌均較其所示年份被醇化了更長的時間。
威士忌的釀造工藝在此我們以影響最大的典型的蘇格蘭全麥威士忌為例。
釀造蘇格蘭威士忌選用蘇格蘭本地出產的大麥。現在所用的大麥是威士忌釀造專用高澱粉含量、低蛋白質含量的品系。釀造用水是用硬度低、未經污染的山泉水。在蘇格蘭採用流過泥炭地的泉水,這樣的水會帶有泥炭特有芳香物質,賦予威士忌的風味更佳。首先,將去雜、浸泡後的浸大麥堆在地板上。在12~15℃條件下發芽1周至10天。再用當地的泥炭在烤爐中來中止和烘乾麥芽。通過泥炭煙熏,增加麥芽的酚類化合物的含量。泥炭帶入麥芽的酚類物質多少決定了威士忌的質量,一般每公斤麥芽含5~6毫克的酚類化合物,吉達到20克以上就達到優級水平。
烘乾後的子麥芽採用輥式粉碎機粉碎之後,送人圓形的木質糖化槽,用64C的熱水浸沒。採用浸出法糖化,大麥發芽時所產生的澱粉酶、糖化酶使澱粉轉化為麥芽糖後而得到麥汁。然後,將過濾後的清亮麥汁冷卻後泵入落葉松木製成的發酵槽(Washback),加入由專業公司生產的壓榨酵母(Saccharo myce cerevisae),加入量為l%~1.5%。發酵初期溫度為20C,以利於酵母的迅速生長。由於蘇格蘭長年氣溫較低的原因,發酵槽一般都不裝高效的冷卻系統,就可以使發酵溫度低於33℃。36~48小時的發酵後,隨著酵母菌將麥芽精轉變成酒精,原先濃度1.05~1.06的麥計就轉變成含酒精9.0%的酒醪(Wash)。威士忌的蒸餾是採用壺式蒸餾釜(Pot Still)分兩次進行蒸餾。
先用酒醒蒸餾器(Washstill)蒸餾,冷卻得到含酒精22%~25%(V/V)粗餾液(Low Wine),再經酒蒸餾器(Spirit still)蒸出60%~75%(V/V)的中間館出液。酒頭、酒尾為下一次與粗餾液混合復蒸。蒸餾完畢後,用水將酒降至平均65%(V/V),然後放入橡木桶貯存8至15年才調配。在貯存過程中,橡木桶的酚類等各種化合物溶出,威士忌酒的顏色也逐步變為金黃色,風味也發生很大變化。而且也發生了氧化、還原、締合等一系列化學和物理化學變化。貯存以後,威士忌還需要經過精心的調配而形成各種品牌的產品。調配是一門藝術性很強的工作。調配後的威士忌還需重新裝入橡木桶中貯存6個月後再裝瓶。瓶上所標的酒齡是調整用原酒的酒齡。
❸ 白酒蒸餾器的圖紙
❹ 白酒釀造蒸餾器設備製作圖紙
蒸餾器器分為2個部分,一個是蒸餾鍋,一個是冷凝器。蒸餾鍋的作用是內將原酒加熱變成蒸汽容,冷凝器的作用是將蒸汽冷凝變成液態的酒。蒸餾的原理是:酒精的沸點比水低,酒水混合物中,酒精含量越高,其沸點越低,因此在加熱的過程中,酒精首先蒸發由密封的管道進入冷凝器,蒸汽遇冷凝集而成酒,達到分離和濃縮酒精的作用。整個鍋體由銅製成的,銅制目的有多個:其一是銅具有很好的導熱性,其二銅是某些酯化反應催化劑,其三是銅對原料酒的酸度具良好的抗性,其四是銅可以使丁酸、已酸、癸酸、月桂酸等形成不溶性銅鹽而析出,使這些不良氣味的酸被去除。銅板應是質地很純的電解銅,銅板應進行過刨平,使金屬內的孔密實化,使鍋體表面更光滑而利於清洗。鍋體為圓壺式,鍋底應向內凸起以便利於排空,由於直接火加熱,因而鍋底應有一定的厚度。發酵酒第一次蒸餾可以得到45-55度左右的酒,第二次蒸餾可以得到70-80度的酒,第三次蒸餾可以得到90度以上的酒。
❺ 白酒釀造蒸餾器設備製作圖紙
白酒釀造蒸餾器,是一口蒸鍋,一個冷卻器,一個酒梁,鍋是不銹鋼製作的,底部錐形接蒸汽管,冷卻器一個進水管,一個接酒管。網路有圖片可查看。
❻ 怎麼選擇家用蒸酒器
我 曾經用過廣東來的蒸餾器當時是 180買來的 出酒很慢 冷卻源不好,更嚴重的是出來的酒 重金屬超標,後來才知道 他們用的是錫焊,錫是不能用來做酒的容器的,特別是加熱。
自己折騰了一個 但是出酒太慢了,最後還是買了一個叫酒小二的蒸餾器。產品用得還不錯,上面還有二道冷卻的裝置,出酒溫度很低,價格是200多吧還送不少酒麴,那個小老闆人還不錯,我做酒的 時候很多不懂的 他都很耐心的指導我。
我們 群的一個人買的是電加熱的,好像用了兩次就燒了,他說 花了700多買的,保修很麻煩,大家還是 不要買電加熱的好。
❼ 怎麼製作家用白酒蒸餾器
如果是液態蒸餾的話可以用暖水瓶【裡面用加熱棒加熱】。裝多半下,在上面接出一根導氣管,管子中間部分經過冷水冷卻後,就可以出酒的,主要你得會發料,因為料發不好會糊的。。。。
❽ 酒蒸餾器結構與原理
"蒸餾酒源於中國古代的:
" : 煉丹術
我國古代蒸餾酒的起源,眾說紛雲,莫衷一是。不少內學者認為容源於古代的煉丹術和煉金術。據相關資料表明,在我國元朝以前就有蒸餾酒生產。古代煉丹中採用了「上、下釜」、「上、下罐」工藝與現代的蒸酒術有相似處。
哦,你會加工液態蒸餾器那固態蒸餾器的製作也就不難了。液態蒸餾是水、糟混蒸,而固態蒸餾是水、糟分離串蒸法。就是加熱使水沸騰產生蒸汽,蒸汽串過酒糟並帶出酒精及香味成分,然後經冷凝形成酒。甑格甑篦就是把水和糟隔離,同時也是蒸汽通道。所以甑篦要做成篩子形式才能使蒸汽均勻的串過酒糟層。其實你去看看別人蒸饅頭包子的蒸籠就明白了。
❾ 古代白酒蒸餾設備有哪些
古代白酒蒸餾設備
我國的蒸餾器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徵。其主要結構可分為四大部分:釜體部分,用於加熱,產生蒸汽;甑體部份,用於酒醅的裝載。在早期的蒸餾器中,可能釜體和甑體是連在一起的,這較適合於液態蒸餾。冷凝部分,在古代稱為天鍋,用來盛冷水,酒汽則盛水鍋的另一側被冷凝;酒液收集部分,位於天鍋的底部,根據天鍋的形狀不同,酒液的收集位置也有所不同。如果天鍋是凹形,則酒液匯集器在天鍋的正中部位之下方;如果天鍋是凸形(穹狀頂),則酒液匯集器在甑體的環形邊緣的內側。
東漢的蒸餾器:該蒸餾器為青銅所制,通高53.9 cm,分為甑體和釜體兩部分。甑體有儲料室和凝露室,還有一導流管。從器形結構來看,應屬於蒸餾器,上海博物館的研究人員用該蒸餾器還蒸出了酒度為26.6-20.4的酒。
我國的蒸餾器的基本結構特點可從東漢的這一青銅蒸餾器得到反映。大致可分為釜體(加熱或裝料部分),甑體(裝料或蒸汽揮發),冷凝器部分,冷凝液收集部分和冷凝液導出部分。這一器形結構一直延續至今。與外國的蒸餾器有較明顯的區別。
宋代的蒸餾器:關於宋代蒸餾器的史料有三條,分別代表了兩種不同的器形。
《丹房須知》的蒸餾器"抽汞器",下部是加熱用的爐,上面有一盛葯物的密閉容器,在下部加熱爐的作用下,上面密閉容器內的物質揮發成蒸汽。在此容器上有一旁通管,可使內部的水銀蒸汽流入旁邊的冷凝罐中。
南宋周去非在1178年寫成的《嶺外代答》中記載了一種廣西人升練"銀朱"的用具。從記載文字中可對其結構作出推測。這種蒸餾器的基本結構與《丹房須知》中的大致是相同的,所不同的則在於頂部安一管子。
南宋張世南的《遊宦紀聞》卷五記載了一例蒸餾器,用於蒸餾花露,可推測花露在器內就冷凝成液態了。說明在甑內還有冷凝液收集裝置,冷卻裝置可能在包括在這套裝置中。
金元時期的蒸餾器:1975年在河北承德地區青龍縣發掘出的金代銅制蒸餾器結構如圖所示。 無獨有偶,無代朱德潤在《軋賴機酒賦》中描述的一種蒸餾器,據我們分析,正好與上述金代的蒸餾燒鍋結構相同。
明清以來的蒸餾器的結構如何,大概可從民國時期的資料得到一些啟示。基本結構與宋金元時代的並沒有很大的變化,主要是蒸餾器的容積增大了,適用於固態蒸餾的蒸餾器發展得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