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在常溫下測定的蒸餾水的PH值不是7而是6呢
在常溫下一般來說睡得PH都是7,可是由於我們做實驗的時候溫度一般都比25度高,所以水的電力平衡向正向移動,一般都會略小於7,而上面講的也是對的,因為在空氣中,二氧化碳會溶入水中,所以測出的水的PH為6。
㈡ 4 鑒定方法
4.1質量
4.1.1方法原理
實測被測樣品的質量,以克(g)表示。
註:國際珠寶業通常用克拉(ct)作為珠寶玉石的計量單位,1g=5ct,即1ct=200mg。本標准規定在使用克拉時必須在克的後面加括弧表示,如:2.000g(10.00ct)。
4.1.2儀器
電子天平或其它衡器,樣品質量<100g時,所用衡器感量不大於1mg;樣品質量>100g時,所用衡器感量不大於1g。
4.1.3操作步驟(電子天平)
a.電子天平預熱,穩定至零位。
b.將樣品清洗後輕放至樣品台。
c.穩定後讀數。
4.2密度
4.2.1方法原理
在本標准中,密度(p)是指單位體積物質的質量。單位為g/cm3。
4.2.2儀器
電子天平或其它衡器,感量小於等於1mg。
4.2.3操作步驟
a.調整天平至水平位置。
b.根據樣品選擇所需要的液體介質。
c.分別測量樣品在空氣中的質量(m)和在液體介質中的質量(m1)或直接測量其兩者之間的差值(m—m1)。
d.代入密度計算公式。
4.2.4結果的表示
樣品的密度按下式計算:
式中:n——樣品的折射率。
N——周圍介質的折射率(空氣的N≈1)。
採用近紅外光做光源,測得拋光良好樣品平面的反射率值,計算或儀器自動換算成折射率值。
4.3.2.2儀器
反射型寶石折射儀,精確度為±0.005,測量范圍為1.300~2.999。
4.3.2.3操作步驟
a.清洗或擦拭被測樣品表面。
b.將樣品的拋光平面朝下,水平放於折射儀測試窗口上,將樣品罩蓋於樣品上。
c.水平旋轉樣品一周,從讀數盤上讀出樣品折射率值(單折射)或最大、最小的兩個折射率值(雙折射)。
d.被測樣品的拋光平面必須大於測量窗口,而且光潔度較好,否則影響測量精度。
4.4吸收光譜
4.4.1方法原理
觀察樣品在可見光(700~400nm)照射下所產生的黑色譜線或譜帶。
4.4.2儀器棱鏡式分光鏡或光柵式分光鏡。精密度:±2nm。
4.4.3操作步驟
a.根據樣品情況選擇反射光或透射光。
b.將樣品固定,使光斑位於待觀察處。
c.調節分光鏡鏡頭高度與傾斜角度,使樣品的反射光或透射光進入鏡筒。
d.調正標尺,觀察光譜,調節狹縫旋鈕,使光譜清晰。
e.讀出吸收譜線或吸收譜帶所在區域波長(線)或波長范圍(帶)。
註:a.樣品太小時,吸收光譜不易測定。
b.樣品為不透明時,吸收光譜無法觀察。
c.在本標准中,所列光譜數據為整數。
d.由於樣品產地、顏色等因素的變化,不是所有同類樣品都能見到標準的吸收光譜。
e.本標准中所列吸收帶數據是指該譜帶近於中間的值;吸收線數據指常見典型值。
f.在實測樣品的吸收光譜數據與標准數值不符時,不作為重要鑒定項目。
4.5光性特徵
4.5.1方法原理
絕大多數珠寶玉石為晶質體,少數為非晶質體。按光學特徵,晶質體珠寶玉石分成各向同性和各向異性。在正交偏光鏡下,非晶質體寶石和各向同性的晶質體,任意方向轉動360°,均為全黑(全暗、全消光),為光性均質體(簡稱均質體);各向異性的晶質體寶石除垂直光軸方向外,轉動360°出現4次明,4次暗,為光性非均質體(簡稱非均質體);各向異性晶質集合體的珠寶玉石,任意方向轉動360°,有些晶體明,有些晶體暗,綜合表現為半明。由於應力作用及其它作用,有些珠寶玉石呈異常消光。
利用干涉球(或博氏鏡)和消色板可以確定各向異性晶質體寶石的軸性(一軸晶,二軸晶)和光性(正光性,負光性)。
4.5.2儀器
偏光鏡和偏光顯微鏡。
4.5.3操作步驟
a.使儀器上下偏振片處於正交位置(全黑)。
b.把樣品置於樣品台上(透明度差的珠寶玉石無法觀察)。
c.轉動樣品或載物台,觀察樣品的明暗變化,確定樣品為光性均質體或光性非均質體(在油浸槽中觀察效果更佳)。
d.如須測定樣品的軸性和光性,要先找出光軸所在位置,即干涉色最高位置,將干涉球置於樣品之上,根據干涉圖形態確定軸性(即一軸晶、二軸晶),再用消色板判斷樣品的光性(正光性、負光性)。
4.6多色性
4.6.1方法原理
在光性非均質體的有顏色的寶石晶體中,由於晶體各個方向質點排列差異,所以不同方向上光的偏振吸收不同,選擇吸收也不相同,具有多色性的特點。非均質體有色寶石可有二色性或三色性,強度分為強、中、弱。光性非均質體的無顏色寶石不具多色性。
4.6.2儀器
二色鏡。
4.6.3操作步驟
a.樣品要求為有顏色的晶體,有一定的透明度。
b.使用自然光或白熾燈光。
c.將樣品置於二色鏡前適當位置。
d.轉動樣品和二色鏡,使樣品至少兩個垂直方向都得到觀察。
e.觀察二色鏡中出現顏色的變化(有顏色深淺的變化或色彩的變化)。
4.7放大檢查
4.7.1方法原理
用放大鏡或顯微鏡觀察樣品表面和樣品內部所呈現的各種現象。主要有原始晶面、晶紋、色帶、色塊、雙晶紋、解理、斷口、包體、生長紋、雙折射線等。
4.7.2儀器
寶石顯微鏡,放大鏡。
4.7.3操作步驟
a.將樣品擦洗干凈,置於放大鏡或顯微鏡下。
b.用反射光觀察樣品的表面特徵,用透射光觀察樣品的內部特徵。
c.記錄觀察現象,以作判斷依據。
4.8紫外熒光
4.8.1方法原理
當紫外光照射到某些樣品時,激發樣品產生的一種發射可見光現象。有些樣品無此現象。按發光強度及是否發光分為:強、中、弱、無。某些珠寶玉石在停止紫外光照射後,仍繼續發出可見光,稱為磷光。
4.8.2儀器
紫外熒光儀,長波365nm,短波254nm。
4.8.3操作步驟
a.在未打開紫外燈開關之前,將樣品放在樣品台上。
b.分別按長波和短波按鈕,觀察樣品的熒光反應。
c.如需觀察磷光性,關閉開關,繼續觀察。
4.9鑽石熱導性
4.9.1方法原理
物體傳導熱的能力為熱導性。鑽石的熱導性為最高,據此設計的鑽石熱導儀成為鑒別鑽石的方法之一。
4.9.2儀器
熱導儀。
4.9.3操作步驟
a.打開熱導儀開關,預熱。
b.將樣品置於樣品台上,根據室溫和樣品大小,調至適當位置。
c.用針頭垂直接觸樣品。
d.鳴響並指向鑽石區,判斷為鑽石。
4.10濾色鏡檢查
4.10.1方法原理
某些顏色相近的樣品具不同光譜特徵,所以在透過特定波長的濾色鏡下呈現某種顏色。如染色的綠色翡翠濾色鏡下常呈紅色,而天然綠色翡翠濾色鏡下無變化。
4.10.2儀器
查爾斯濾色鏡。
4.10.3操作步驟
a.將樣品置於自然光或其他白光下,用反射或透射光均可。
b.光源強度適中,且需靠近樣品。
c.手持濾色鏡靠近眼睛,離樣品約30cm處觀察樣品的顏色。
4.11摩氏硬度
4.11.1方法原理
用被測樣品對已知硬度的平面型礦物硬度計進行刻劃比較。此方法有微損,不作常規重要鑒定項目。
4.11.2測試標准
礦物硬度計,共分10級:
1.滑石2.石膏3.方解石4.螢石5.磷灰石6.長石7.石英8.黃玉9.剛玉10.金剛石
4.11.3操作步驟
a.選擇被測樣品的尖銳位置。
b.在已知硬度的平面型礦物硬度計平面進行刻劃,刻劃硬度的測試由低到高依次進行。
c.觀察硬度計平面有無刻痕,輕擦平面,以防被測樣品的粉末留在硬度計上,使判斷失誤。
d.若硬度計平面有劃痕,則樣品硬度大於硬度計。再依次測試更高一級的硬度計,直至介於兩個硬度級別之間或相當於某一硬度計為止。
4.12紫外—可見光吸收光譜
4.12.1方法原理
紫外—可見光分光光度法是以朗伯—比爾定律為基礎,通過測定樣品在某一特定波長處或一定波長范圍內的吸光度,對該物質中的某些成分進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4.12.2儀器
紫外—可見光分光光度計。
4.12.3測量條件
溫度:5~40C,且相對穩定。
相對濕度:≤80%。
樣品:潔凈,透光度好。
4.12.4操作步驟
a.開機,預熱。
b.測試條件的選擇。波長范圍:200~1100nm(根據測試樣品而定)。掃描時間、光通量等設置。
c.將樣品固定在樣品台上。
d.開始掃描。
e.圖譜判讀,與標准圖譜對比分析。
4.13紅外光譜分析
4.13.1方法原理
紅外光譜是根據組成物質的離子基團在紅外光范圍內(遠紅外:50~400cm-1,中紅外:400~4000cm-1,近紅外:4000~7500cm-1)的吸收譜帶,對物質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4.13.2儀器
a.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分析儀。
b.光柵紅外光譜分析儀。
4.13.3測量方法
a.粉末制樣法:微損,適用於玉石和未加工的寶石原料。
b.反射紅外光譜:無損,適用較大且具拋光平面的樣品。
c.透射紅外光譜:無損,適用於薄至中等厚度的寶石原料或成品。
d.顯微紅外光譜:微區透射、反射均可測定。
4.13.4測量條件
溫度:5—40℃。
相對濕度:≤80%。
樣品:潔凈,盡可能減少有機物污染及手污。
4.13.5操作步驟(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
a.開機,預熱。
b.測試條件的選擇(掃描次數、解析度、掃描范圍等)。
c.背景掃描。
d.樣品測量。
e.圖譜處理、分析、判讀、對比。
4.14無損化學成分分析
4.14.1方法原理
利用X射線熒光光譜儀或電子探針進行化學成分分析。
X射線熒光光譜是通過X射線管發出的初級X射線激發樣品中的原子,產生的熒光X射線通過探測器的測量。根據各種元素特徵X熒光譜線的波長和強度進行元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電子探針是運用電子束激發樣品的熒光X射線,通過X射線分光光度計測定各種元素所產生的熒光X射線的波長和強度,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4.14.2儀器
X射線熒光光譜分析儀。
電子探針分析儀。
4.14.3測量方法
a.定性分析。
b.定量分析。
4.14.4操作步驟
a.開機,預熱。
b.測試條件的選擇(時間、解析度、掃描范圍等)。
c.樣品測量。
d.數據處理並計算結果。
㈢ 用pH試紙測定一下,剛剛蒸餾出來的蒸餾水的pH是多少
剛剛蒸餾出來的蒸餾水的pH是7,中性的。 在敞開的干凈容器里放置2天後,蒸餾水的pH將減小,因為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酸性氣體溶於水中,使水的pH值減小。 如果我們的環境沒有任何污染,雨水的pH應該是6.5。
㈣ 新制備的蒸餾水測定電導率,為什麼應立即測定
重蒸水是使用新鮮的,很正常。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會溶解在水裡,電導率的高低反映的是水中離子的多少,實驗中有時水的離子多少會影響, 蒸餾水的電導為0.0002 S/m 如果你測量出的電導很大,可以忽略,如果這個數量級差不多就不能忽略
㈤ 如何檢查實驗所用的蒸餾水的質量是否合格若使用不合格的蒸餾水對實驗結果產生
關於不同參數的測定對蒸餾水的質量要求也不同,有的參數要求可能高一點,有的就版稍微低一點。所以要有權針對性地採用各種手段對實驗用水進行監控。
比如水中鈣鎂含量高,而又要測鈣鎂,那當然會有影響,如果在PH=5.5時測Zn,則鈣鎂的影響會小一點,帶上空白則基本可消除干擾。但是,如果是酸鹼度不為中性,則對測定有較大的影響,因為EDTA滴定法通常對pH值要求較高。
(5)螢石化驗蒸餾水的測定擴展閱讀:
要得到更純的水,可在一次蒸餾水中加入鹼性高錳酸鉀溶液,除去有機物和二氧化碳;加入非揮發性的酸(硫酸或磷酸),使氨成為不揮發的銨鹽。由於玻璃中含有少量能溶於水的組分,因此進行二次或多次蒸餾時,要使用石英蒸餾器皿,才能得到很純的水,所得純水應保存在石英或銀制容器內。
㈥ 如何測定蒸餾水的PH
蒸餾水的ph為7顯中性,我想你問得應該是有少量雜質的蒸餾水,如果蒸餾水中有雜質的話,那就不能叫做蒸餾水了,當然,ph也會有所改變,可以用ph測試計檢測,手工打字不容易,望採納。。
㈦ 用蒸餾法測定肥料中含氮量與蒸餾水純度有關嗎
有關。
蒸餾法中用的蒸餾水必須是符合純度標準的,不然會影響檢驗結果。
原理:在鹼性介質中用定氮合金將硝酸根還原,直按蒸餾出氨或在酸性介質中還原硝酸鹽成銨鹽,在混合催化劑存在下,用濃硫酸消化,將有機態氮或酞胺態氮和氰氨態氮轉化為銨鹽,從鹼性溶液中蒸餾氨。將氨吸收在過量硫酸溶液中,在甲基紅一亞甲基藍混合指示劑存在下,用氫氧化鈉標准滴定溶液返滴定。
㈧ 為什麼在進行比色測定時要用蒸餾水校正吸光度「0」,有什麼用
1 蒸餾水就是起到空白的作用 我們測定樣品,若是用水做溶劑,那麼水就是它的空白。因為回水也有吸光度,當我們答用水做空白時,便將待測液的干擾排除了。 若是用乙酸乙酯做溶劑,那麼空白就需要換成乙酸乙酯。
2因為比色分析的定量依據是 朗博--比爾 定律;它僅適用有色物質;測定時要扣除比色皿及其非待測物的吸光度,才能用於 朗博--比爾 定律;設置空白管,就是得到:扣除比色皿及其非待測物的吸光度 的作用.
3在比色分中測量波長一般在200-800nm,200-380nm為紫外區,370-800nm為可見區.吸光度范圍的選擇在0.2—0.8,如果吸光度過高,要稀釋一定倍數,如果吸光度過低,要重新配置樣液,增大濃度,因為吸光度值在0.2-0.8時,測定的靈敏度較高,數值准確.
一般,可根據文獻,對類似物質選擇適當的分析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