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不同原料蒸餾所得到的酒是相同的嗎
新中國成立後,用白酒這一名稱代替了以前所使用的「燒酒」或「高梁酒」 等名稱。由於釀酒原料多種多樣,釀造方法也各有特色,酒的香氣特徵各有千秋,故白酒分類方法有很多。
按最新的國家標准,將蒸餾酒分為中國白酒和其它蒸餾酒。
白酒的定義是:以曲類、酒母為糖化發酵劑,利用澱粉質(糖質)原料,經蒸煮、糖化、發酵、蒸餾、陳釀和勾兌而釀制而成的各類白酒。
其它蒸餾酒的定義是:以穀物、薯類、葡萄及其它水果為原料,經發酵、蒸餾而釀制而成的、高酒精度(含酒精18~40%)的酒.按所用的原料不同, 又有白蘭地、威士忌、俄得克和其它蒸餾酒(如老姆酒)。
下面主要介紹中國的白酒種類。現代將白酒分為固態法白酒、固液結合法白酒和液態法白酒三類。
1 按所用酒麴和主要工藝分類
在固態法白酒中主要的種類為:
(1)大麴酒
大麴酒,以大麴為糖化發酵劑,大麴的原料主要是小麥、大麥,加上一定數量的碗豆。大麴又分為中溫曲、高溫曲和超高溫曲。一般是固態發酵,大麴酒所釀的酒質量較好,多數名優酒均以大麴釀成。
(2)小曲酒
小曲是以稻米為原料製成的,多採用半固態發酵,南方的白酒多是小曲酒。
(3)麩曲酒
這是解放後在煙台操作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分別以純培養的麴黴菌及純培養的酒母作為糖化、發酵劑,發酵時間較短,由於生產成本較低,為多數酒廠為採用,此種類型的酒產量最大。以大眾為消費對象。
(4)混曲法白酒
主要是大麴和小曲混用所釀成的酒。
(5)其它糖化劑法白酒
這是以糖化酶為糖化劑,加釀酒活性乾酵母(或生香酵母)發酵釀制而成的白酒。
固液結合法白酒的種類有:
(1)半固、半液發酵法白酒
這種酒是以大米為原料,小曲為糖化發酵劑,先在固態條件下糖化,再於半固態、半液態下發酵,而後蒸餾製成的白酒,其典型代表是桂林三花酒。
(2)串香白酒
這種白酒採用串香工藝製成,其代表有:四川沱牌酒等。
還有一種香精串蒸法白酒,此酒在香醅中加入香精後串蒸而得。
(3)勾兌白酒
這種酒是將固態法白酒(不少於10%)與液態法白酒或食用酒精按適當比例進行勾兌而成的白酒。
液態發酵法白酒
又稱「一步法」白酒,生產工藝類似於酒精生產,但在工藝上吸取了白酒的一些傳統工藝,酒質一般較為淡泊;有的工藝採用生香酵母加以彌補。
此外還有調香白酒,這是以食用酒精為酒基,用食用香精及特製的調香白酒經調配而成。
2 按酒的香型分
這種方法按酒的主體香氣成分的特徵分類,在國家級評酒中,往往按這種方法對酒進行歸類。
(1)醬香型白酒
也稱為醬香型白酒,以茅台酒為代表。醬香柔潤為其主要特點。發酵工藝最為復雜。所用的大麴多為超高溫酒麴。
(2)濃香型白酒
以瀘州老窖特曲、五糧液、洋河大麴等酒為代表,以濃香甘爽為特點,發酵原料是多種原料,以高梁為主,發酵採用混蒸續渣工藝。發酵採用陳年老窖,也有人工培養的老窖。在名優酒中,濃香型白酒的產量最大。四川,江蘇等地的酒廠所產的酒均是這種類型。
(3)清香型白酒
也稱為清香型白酒,以汾酒為代表,其特點是清香純正,採用清蒸清渣發酵工藝,發酵採用地缸。
(4)米香型白酒
以桂林三花酒為代表,特點是米香純正,以大米為原料,小曲為糖化劑。
(5)其它香型白酒
這類酒的主要代表有西鳳酒、董酒、白沙液等,香型各有特徵,這些酒的釀造工藝採用濃香型,醬香型,或汾香型白酒的一些工藝,有的酒的蒸餾工藝也採用串香法。
3 按酒質分
(1)國家名酒
國家評定的質量最高的酒,白酒的國家級評比,共進行過5次。茅台酒、 汾酒、瀘州老窖、五糧液等酒在歷次國家評酒會上都被評為名酒。
(2)國家級優質酒
國家級優質酒的評比與名酒的評比同時進行。
(3)各省,部評比的名優酒
(4)一般白酒 一般白酒占酒產量的大多數,價格低廉,為百姓所接受。有的質量也不錯。這種白酒大多是用液態法生產的。
4 按酒度的高低分
(1)高度白酒
這是我國傳統生產方法所形成的白酒,酒度在41度以上,多在55度以上,一般不超過65度。
(2)低度白酒
採用了降度工藝,酒度一般在38度。也有的20多度。
二 現代白酒釀造技術進展
1 微生物學研究
現代釀酒的基礎之一是微生物學和生物化學,從民國開始,對釀酒微生物進行研究,從大麴和小曲中篩選微生物,三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主要目的是研究酒麴微生物的澱粉分解能力,以期提高出酒率,如五六十年代對大麴生產工藝技術的總結提高所做的工作;從八十年代開始,注重酒麴及酒窖泥中微生物的代謝產物對酒的風味的影響,以期提高酒的質量。如利用優良酒麴和酵母菌,在酒醅中潑灑己酸菌培養液等。
2 發酵工藝的研究
我國的白酒發酵技術雖源於黃酒,相對於黃酒歷史而言,白酒的生產技術還很不完善,故現代對白酒的發酵工藝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在五六十年代,影響最大的改革是全面總結了「煙台操作法」,這個操作方法借鑒了酒精工業的麩皮曲及酒母製作兩個關健技術,並結合傳統的白酒工藝,形成了一套較為規范的操作法。當時總結了其特點是:「麩曲酒母、合理配料、低溫入窖、定溫蒸燒」十六個字。
由於濃香型酒在名優酒中的產量最大,深受消費者的喜愛,許多工廠和研究機構對濃香型大麴酒工藝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如研究控制低溫發酵,對發酵溫度曲線進行部結,提出了前期緩升,中期挺堅,後期緩落的策略。
此外還採用回醅發酵,即長期反復發酵的酒醅,配加在新酒醅中,以老醅帶新醅,進行發酵的措施。或採用回糟發酵。有的也採用回酒發酵,成品酒依次分為頭級酒,二級酒,三級酒。二級酒倒回酒新酒醅中,再次入窖發酵,再次蒸餾,可將二級酒變為頭級酒。
3 人工培養老窖
濃香型白酒採用泥窖發酵,在自然情況下,一個泥窖從建窖到窖的成熟,產出高質量的酒,往往要經過很長的時間,這對提高名優酒的產量極為不利。故名酒廠對人工老窖的培養作了大量的工作。
4 蒸餾技術的改進
蒸餾技術的提高,是提高酒質的重要環節,新技術採用緩慢蒸餾,量質摘酒,分批入庫,串香法等措施。同時對蒸餾鍋進行改革設計。
5 低度酒的研製
我國出口量最大的白酒,如廣東的「玉冰燒」酒,酒度在29.5度,很受東南亞一帶消費者的歡迎。國外的蒸餾酒酒度一般較低,在40 度左右,如果酒度超過43 度,則視為烈性酒。但是我國的白酒,由於歷史上的原因,以及本身的一些特點,酒度往往在55度以上時,酒的香味才較好。大多數白酒的酒度在60度左右。酒度高的酒對人的健康有什麼影響呢?我們知道,人的肝臟,可以分泌一種酶,叫「乙醛脫氫酶」,這種酶,可以將酒精(乙醇)分解掉,酒精就不會積累,人就不會酒精中毒,酒量大的人,往往是這種酶的分泌量較多,滴酒不沾的人,往往是不能分泌這種酶,故酒精中毒。據報道,我國人口中,酒量較小的比例較大,原因是有些人的體內不能分泌這種酶,或這種酶的分泌量少。故不能適應高度白酒。這對飲酒者的健康不利。低度白酒的研製勢在必行。低度白酒的生產方法主要有兩類:一種是先將選擇好的酒基單獨加水降低酒度,澄清後,按一定的比例勾兌、調味、貯存、過濾。另一種方法是先按高度酒的生產方法進行勾兌、調味,然後加水降度、澄清、貯存、過濾。由於低度酒酒精度較低,一些芳香性的成份較難溶解其中,容易產生混濁的沉澱。故要進行「除濁」處理,將混濁的顆粒去除掉。另外,降低酒度所用的水也要經過處理。
6 後處理技術的進展
陳釀法:貯存老熟,一般用陶瓷壇陳釀效果好.
勾兌:這是決定酒質的重要環節,以往都是由富有經驗的老師傅擔任這項工作。現在利用計算機的勾兌技術也正在研究發展之中。
配加混合香酯(新工藝白酒)的研究:現在能夠生產混合香酯。這是以硫酸為催化劑,將酒精和醋酸人工合成為乙酸乙酯,用酒精和高級脂肪酸合成相應的高級脂肪酸酯.然後蒸餾分餾,凈化處理後,進行毒性實驗,證明無毒,可供食用,於是進一步製成混合各酯分的"混合香酯",作為調香劑加入到一般質量的白酒中。可提高白酒的質量。
酒香氣成分的研究:白酒中的香氣成分極為復雜,除了酒精(乙醇)之外,還含有數百種化學成分。白酒中的主要成份分為四大類:醇類物質、酯類物質、酸類物質和醛酮類物質。不同香型的白酒,其主體香氣成分是不同的。如汾香型白酒中,乙酸乙酯是最主要的香氣成分,乳酸乙酯的含量約為乙酸乙酯含量的30%,而己酸乙酯的含量較低。瀘香型白酒中,主體香成分是己酸乙酯及適量的丁酸乙酯。而米香型白酒中的乳酸乙酯的含量比乙酸乙酯的含量較高。
7 白酒機械化生產
從古代到本世紀四十年代,白酒的生產都是人工操作,勞動強度非常大,如踏曲、翻曲、粉碎、酒醅的入窖和出窖都是靠人力。新中國成立後,在白酒生產的機械化方面作了大量的探索。在許多方面已經實現了機械化生產,如用粉碎機代替了牲畜拉磨,將蒸餾器的「天鍋」改為冷凝器,免去了人工經常換水。大麴的踏制改為曲坯成型機,人工推車送料改為皮帶輸送或桁車抓鬥。陶壇貯酒也改為大容器貯酒,減少了酒的損耗,還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白酒的包裝設備也普遍實現了洗瓶、灌裝、壓蓋、貼標流水線。
三 濃香型大麴酒生產技術
白酒生產技術隨不同的種類而大不相同,在此不可盡述,在此僅簡單介紹我國最具特色的濃香型大麴酒的生產技術。
濃香型大麴酒,也稱為瀘香型大麴酒,是大麴酒中產量最大的酒種。我國名酒中大多數是濃香型。如四川及江蘇省出產眾多的中國名酒都屬於這類。
濃香型大麴酒,以高梁為主要原料,採用中溫培養的大麴,大麴用大麥、小麥、並配以一定比例的豌豆培養而成。發酵採用泥窖作發酵容器。釀造工藝極為復雜,其特點是:混蒸、續料。所謂混蒸,是說原料(高梁等)和發酵成熟的酒醅同時裝入酒甑。在這種混合醅料中,還要配入一定比例的經過清蒸,去除雜味的谷糠,目的是使酒醅疏鬆。裝入酒甑後,加熱,在原料蒸熟的同時,也進行蒸餾,將酒醅中的酒精及其它香氣成分蒸餾出來。所謂續料,舉例說,總的原料需要100公斤的話,這100公斤原料不是一次性加入,而是分數次陸續加入,上面曾說過採用混蒸工藝,是將一部分原料和一部分酒醅混在一起同時進行蒸煮和蒸餾,也是這個道理。續料發酵時,每次加入一定比例的新原料,蒸餾蒸煮後,丟棄一部分經多次發酵、蒸餾的酒醅(這部分將被丟棄的酒醅,在發酵時及蒸餾時,都要放在指定的位置,便於區別)。經過蒸餾蒸煮後的混合醅料,冷卻後,加入酒麴,重新送回到泥窖中繼續進行發酵。蒸餾出來的酒,則要分別入庫。因為在整個蒸餾過程中,最先蒸餾出來的酒與中間過程或最後蒸餾出來的酒,口味是不相同的。最先蒸餾出來的稱為「頭酒」,最後蒸餾出來的酒稱為「尾酒」。這兩部分酒的口味都不佳,但都有各自的用途。中間過程蒸餾出來的酒,可以作為原酒分別入庫。原酒經檢驗,確定其等級,還要經過較長時間的貯存,酒的口味才較為柔和。貯酒最好是在放在陶壇中,在較低的溫度下貯酒效果最好。貯酒時間分為半年或3年不等。最後勾兌成型。
現代濃香型大麴酒的生產工藝,繼承了傳統的老五甑工藝,並有所改進。總的工藝流程如下圖所述:
┌—→出窖堆放———┐
│ ↓
│ 大麴 發酵酒醅 高梁 谷糠 水
│ ↓ │ ↓ │
│ 打碎 │ 破碎 │
│ ↓ │ ↓
│ 碾細 │ 潤料 清蒸
│ ↓ │ ↓ │
│ 過篩 │ 預蒸 │
│ ↓ │ ↓ │
│ 大麴粉 └———→配料←——————┘
│ │ ↓
│ │ 裝甑 ┌——→ 酒頭(作調味酒等)
│ │ ↓ │
│ │ 蒸糧、蒸酒———┼——→ 蒸餾酒(入庫)
│ │ │ │ ↓
│ └———————┐ ↓ │ 貯存
│ │ 出甑 │ ↓
│ │ │ │ 勾兌
│ ↓ ↓ ↓ ↓
└————入窖發酵←加曲 ← 加水 尾酒 包裝
↑ │ ↓
└———————————————┘ 成品酒
四 液態法白酒生產技術與液固法新工藝
液態法白酒是產量最大的白酒,生產方法與酒精生產類似,但在調香,後處理等方面則有所不同。將液態法與固態法相結合,創造了一套生產白酒的新工藝,即利用液態發酵法生產質量較好的酒精作為酒基,對採用固態發酵法製成的香醅進行串蒸或浸蒸,製得新工藝白酒。其基本工藝流程如下:
薯干
↓
粉碎
↓←———————第一次配醅———┐
米糠、麩皮、麩曲、稻殼 配料 │
↓ │
潤料 │
↓ │
蒸煮 │
↓ ←————— 第二次配醅 ——┤
冷卻 │
↓ │
麩曲、生香酵母、釀酒酵母 →加曲、加酒母 │
↓ │
加水 │
↓ │
加香醅、加尾酒 → 混合 │
↓ │
入池發酵 │
清蒸後的稻殼——→ ↓ │
酒精 → 串香蒸餾———→出甑蒸餾—————┘
↓
新工藝白酒
建議 這沒有意義
也可以自己查閱資料
㈡ 白蘭地是什麼酒
白蘭地﹝Brandy﹞是一種由水果發酵、蒸餾而成的水果酒,常用葡萄、蘋果、櫻桃等水果釀制,為保有其風味、芳香與特性,一般蒸餾酒精度低於95%。
世界各國都出產白蘭地,由於法國產的葡萄酒最好,因此法國的白蘭地最為聞名。白蘭地是世界公認的八大烈性酒之一,人們授與白蘭地以至高無上的地位,稱之為英雄的酒。
白蘭地雖是烈酒,但法國人有時拿他入葯。白蘭地可幫助胃腸消化、驅寒暖身、化瘀解毒、解熱利尿之功效;是有效的血管擴張劑,能提高心血管的強度,是心血管病人的良葯。
其原料和製作工藝決定了白蘭地中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因而對飲用者的健康有一定裨益。狹義上的白蘭地是由葡萄酒蒸餾釀制而成的。
由於葡萄酒內含有十八種氨基酸,含有蛋白質,含有維生素B1、B2、B6、B12、肌醇等及無機鹽中的氧化鉀、氧化鎂、鋅、硒等,這些物質再經過蒸餾工序,雖然可能有一部分被蒸餾出來,但仍然有豐富的營養物質被保留下來。
白蘭地與葡萄酒雖然原材料都是葡萄,可是卻分數不同的製造方式,葡萄酒屬於發酵類,白蘭地則是蒸餾類。這就好比啤酒和威士忌、伏特加,雖都是以谷類為製造原料,但啤酒以發酵的方式釀制而成,威士忌、伏特加則以蒸餾的方式製造而成,形態、口感都截然不同。
葡萄酒為釀造酒的成員之一,可分為四種形態,分別為靜態葡萄酒、起泡酒、強化葡萄酒、加味葡萄酒,根據釀酒方式的差別,形成不同形態的葡萄酒。
所以,可以清楚地了解白蘭地與葡萄酒,雖然所採用的都是葡萄,但由於製造方式的迥異,因此,不能將白蘭地喝葡萄酒視為同一類型的酒款,若要說相同之處,也只能說是採用了相同的原料——葡萄。
㈢ 酒的成分有哪些
白酒是以高粱等糧谷為主要原料,以大麴、小曲或曲及酒母等為糖化發酵劑,經蒸煮、糖化、發酵、蒸餾、陳釀、勾兌而製成的蒸餾酒,適量飲用不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任何類別的白酒,不論原料、工藝、香型如何不同,也不論執行國標、行標或企業標准,只要是白酒,都必須符合強制性國家標准GB2757-81《蒸餾酒及配製酒衛生標准》的要求。
目前,我國不同類型的白酒共有9個國家標准,它們分屬於濃香型、清香型、米香型、鳳香型和豉香型及貴州茅台酒,其中,濃、清、米香型各有一個高度酒和低度酒的國標;另有4個行業標准,分別為《液態法白酒》、《芝麻香型白酒》、《特香型白酒》及《濃醬兼香型白酒》。許多近年來出現的新產品,諸如營養型白酒等,還只有企業標准。
衛生指標
甲醇 甲醇和乙醇(即酒精)雖同屬脂肪醇,結構上僅有一碳之差,但其毒性卻大相徑庭。甲醇是有著嚴重毒性的有機化合物,少量飲用後輕則失明,重則致死。甲醇加水稀釋後與酒精有相近的氣味,且售價遠低於食用酒精,嚴格地講,甲醇兌的產品純屬毒液。
飲料酒(包含各種蒸餾酒及發酵酒)都含有極微量的甲醇,白酒自然也不例外。國家標准規定,以谷類為原料的白酒中甲醇含量不得超過0.04g/100ml(折成酒度為60度計,下同),以薯干及代用品為原料的白酒中甲醇含量不得超過0.12g/100ml。事實上,只要按正常釀造工藝組織生產,即使是普通白酒,甲醇含量也不至於超過這一限量標准。
雜醇油 雜醇油是由釀酒原料所含的氨基酸與糖類在發酵過程中經一系列的生化反應而生成的,其構成部分有各自的香氣與口味,其總量及各種醇類的含量比例直接左右著白酒的風味,因此白酒中不能沒有雜醇油。但是雜醇油的含量不可過高,多量的雜醇油將導致人頭疼、頭暈,它在人體內氧化分解的速度較慢,毒性較乙醇強,且隨碳數的增加呈加劇的趨勢。因此,白酒中雜醇油的含量應嚴格控制在國標規定的范圍內———60°蒸餾酒的雜醇油含量應不超過0.20g/100ml(以異丁醇與異戊醇計)。
鉛 鉛是一種毒性很強的重金屬,直接攝入少量即可中毒,20克可致人死命。由於鉛在人體骨骼中有蓄積作用,且可移入血液而導致慢性中毒的急性發作,因此,即使是微量的鉛也不容忽視。國標規定,60°蒸餾酒的鉛含量不得超過1mg/L(以Pv.b計)。
理化指標
酒精度 酒精度又叫酒度,是白酒中乙醇在20℃時的體積百分含量,它是白酒的一個重要理化指標,國標規定白酒必須蒸餾後再測定酒精度。由於普通白酒中,除乙醇、水以外,其他成分含量很少,接近於乙醇和水的二無混合物的組成,而且乙醇含量又比較高,所以不經蒸餾,直接用酒精表測定的結果,准確度完全可滿足國家標准對酒精度指標的要求(標簽標注的酒度±1°),但像特型酒這類允許含糖的白酒和有添加物的營養性白酒,則必須經蒸餾後再進行酒精度的測度。
總酸 白酒中有機酸分為揮發性和非揮發性酸兩類。甲醇、乙醇、丙酸、丁酸等屬於揮發性酸,它們對酒香起到烘托作用,又起著緩沖作用;非揮發性酸以乳酸為主,它們比較柔和,由於具有羧基和羥基,因而能和很多成分親和,對酒的後味起著緩沖、平衡作用,使酒質調和,減少烈性。有機酸本身具有香氣,是呈味物質,在酒中還起到調味作用,因此只要含量及比例適當,飲後會感到清爽利口,醇滑綿甜,反之若酸量少,就會使酒寡淡、後味短,而酸量過大則會使人感到酸味重、刺鼻。
總酯 白酒的香味物質中種類最多、對香氣影響最大的是酯類。酯類除乙酸乙酯、己酸乙酯及乳酸乙酯三大酯類在呈香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外,其他酯類在呈香過程中起著烘托的作用。它們聚集在酒內以不同的強度放香,匯成白酒的復合香氣,襯托出主體香韻,形成白酒的獨特風格。因此白酒中總酯的含量及它們相互之間的配比對白酒的質量及香型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固形物 白酒固形物是指在測定的溫度(100℃~105℃)下,經蒸發排除乙醇、水分和其他揮發性組分後的殘留物。
釀造用水中的無機成分是固形物的主要來源。如果水中有較大量的無機鹽和不溶物,不僅會使成品酒固形物超標,也會影響酒的口味,甚至出現沉澱或渾濁,這樣的水質必須經預處理。在生產降度酒及低度酒的過程中使用的澱粉或抗絮凝劑等物質,未能過濾除凈,這是低度酒固形物含量較高的一個原因。按國標規定,由糧谷發酵釀造的白酒,不得加入非自身發酵產生的物質,但一些酒廠仍在使用添加劑,其中有些是不揮發物,如食糖、甘油、蛋白糖和各種香精中所含的高沸點成分等,這常是固形物含量超標和測定時無法恆重的原因。
火腿腸
火腿腸(高溫蒸煮腸)是以鮮或凍畜、禽、魚肉為主要原料,經腌制、攪拌、斬拌(或乳化)、灌入塑料腸衣,經高溫殺菌製成的肉類灌腸製品。SB/T10251—2000《火腿腸》為行業標准,標准規定了火腿腸的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標簽與標志和包裝、貯存、運輸的要求。標准適用於以畜、禽、魚肉為主要原料加工製成的豬肉腸、牛肉腸、雞肉腸、魚肉腸等高溫殺菌香腸。
外觀和感官要求
外觀 腸體均勻飽滿,無損傷,表面干凈,密封良好,結扎牢固,腸衣的結扎部位無內容物;
色澤 具有產品固有的色澤;
質地 組織緊密,有彈性,切片良好,無軟骨及其他雜物、無氣孔;
風味 鹹淡適中,鮮香可口,具固有風味,無異味。
理化要求
蛋白質 特級≥12%、優級≥11%、普通級≥10%;
澱粉 特級≤6%、優級≤8%、普通級≤10%;
脂肪 6%~16%;
食鹽(以NaCI計) ≤ 35.5%;
亞硝酸鹽 ≤30mg/kg;
菌落總數 出廠≤20000個/g、銷售≤50000個/g;
大腸菌群 ≤30個/100g;
致病菌 不得檢出。
㈣ 白酒釀造工藝流程(詳細一點,講明各步驟)
白酒釀造大多是固態發酵,其主要產物是乙醇。經檢測分析,白酒中除了大部分是乙醇和水外,還含有占總量2%左右的其他香味物質。由於這些香味物質在九中種類的多少和相互比例不同,才使白酒有別於酒精,並形成不同的風格特點。
1、原料及其配比釀制釀酒的原料是高粱(36%)、大米(22%)、糯米(18%)、小麥(16%)、玉米(8%),他們的質量比例有很嚴格的要求。配料時按先多後少原則依次運到辦料場地,不得配錯各種糧食比例。
(4)蒸餾酒成分擴展閱讀:
白酒處理技術:
陳釀法:貯存老熟,一般用陶瓷壇陳釀效果好。
勾兌:這是決定酒質的重要環節,以往都是由富有經驗的老師傅擔任這項工作。現在利用計算機的勾兌技術也正在研究發展之中。
配加混合香酯(新工藝白酒)的研究:現在能夠生產混合香酯。這是以硫酸為催化劑,將酒精和醋酸人工合成為乙酸乙酯,用酒精和高級脂肪酸合成相應的高級脂肪酸酯.然後蒸餾分餾,凈化處理後,進行毒性實驗,證明無毒,可供食用,於是進一步製成混合各酯分的"混合香酯",作為調香劑加入到一般質量的白酒中。可提高白酒的質量。
酒香氣成分的研究:白酒中的香氣成分極為復雜,除了酒精(乙醇)之外,還含有數百種化學成分。白酒中的主要成份分為四大類:醇類物質、酯類物質、酸類物質和醛酮類物質。不同香型的白酒,其主體香氣成分是不同的。如汾香型白酒中,乙酸乙酯是最主要的香氣成分,乳酸乙酯的含量約為乙酸乙酯含量的30%,而己酸乙酯的含量較低。瀘香型白酒中,主體香成分是己酸乙酯及適量的丁酸乙酯。而米香型白酒中的乳酸乙酯的含量比乙酸乙酯的含量較高。
㈤ 蒸餾酒的主要成分是什麼
蒸餾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和水還含有少量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
㈥ 是不是所有的白酒都屬於蒸餾酒
不是所有的白酒都屬於蒸餾酒,蒸餾酒是乙醇濃度高於原發酵產物的各種回酒精飲料。白蘭地、威士忌、答朗姆酒和中國的白酒都屬於蒸餾酒,大多是度數較高的烈性酒。製作過程為先經過釀造,後進行蒸餾後冷卻,最終得到高度數的酒精溶液飲品。
蒸餾酒的原料一般是富含天然糖分或容易轉化為糖的澱粉等物質。如蜂蜜、甘蔗、甜菜、水果和玉米、高粱、稻米、麥類馬鈴薯等。糖和澱粉經酵母發酵後產生酒精,利用酒精的沸點(78.5℃)和水的沸點(100℃)不同,將原發酵液加熱至兩者沸點之間,就可從中蒸出和收集到酒精成分和香味物質。
(6)蒸餾酒成分擴展閱讀:
蒸餾酒的特點:
蒸餾酒因其酒精含量高,雜質含量少而可以在常溫下長期保存,一般情況下可放5-10年。即使在開瓶使用後,也可以存放一年以上的時間而不變質。所以在酒吧中,烈酒可以散賣、調酒甚至經常開蓋而不必考慮其是否很快變質。
蒸餾酒的酒度都在40°以上,最高可達68°。國外許多國家特別是工業發達國家中的法律及稅收規定,凡酒精含量超過43%的酒將加倍收稅。所以,許多世界名酒的酒精度數只在40°左右。而中國名酒的酒度過去一直則多在55°~65°之間。
㈦ 純糧食酒怎麼區別鑒別
純糧食酒的鑒別方法:
1、燃:將白酒點燃,如果能燒干沒有殘液的是純糧食酒。
(7)蒸餾酒成分擴展閱讀
純糧白酒不同於黃酒、啤酒和果酒,除了含有極少量的鈉、銅、鋅,幾乎不含維生素和鈣、磷、鐵等,所含有的僅是水和乙醇(酒精)。
傳統認為白酒有活血通脈、助葯力、增進食慾、消除疲勞,陶冶情操,使人輕快並有禦寒提神的功能。飲用少量低度白酒可以擴張小血管,促進血液循環,延緩膽固醇等脂質在血管壁的沉積,對循環系統及心腦血管有利。
㈧ 什麼叫固液法白酒
一、固液法白酒與純糧固態酒釀造原料的差別
1、純糧固態酒多為高粱、小麥、大米、玉米等純糧作物
2、固液法白酒原料主要是用甘蔗和甜菜渣、薯干(木薯、番薯、馬鈴薯)、玉米等製造出酒精,然後將酒精和酒糟混蒸,吸入發酵白酒的香氣和滋味(串香),再加入香精、香料、穩定劑,模擬傳統糧食白酒的口感。
是的,今天是合法的,可是明天還是合法嗎?有多少添加劑以前是是合法的,今天發現對人體有危害了!傳統白酒中確實有1000多種其他物質,但其總量僅有1%~2%。這些其他物質比例最大的是各種醇、酸、酯、醛類物質。酸類物質絕大多數是乙酸(又名醋酸)、己酸、乳酸,它們沒有一樣可以對人體構成傷害。
若是用薯類釀造的,酒質就更次一等,成本和價格相對也較低。從工藝的角度分析,純糧白酒的成本要比新工藝白酒高出許多。
白酒內含的醛種類較多,其中主要是「乙醛」,它們構成了酒體的香味,但傳統固態法白酒中乙醛是微量的。但酒精勾兌要使用過量的乙醛,是為了除雜,必須採取過量氧化的方法。這也是某些白酒喝過會「上頭」的原因之一。
酒精勾兌酒更容易致癌,第一、酒精勾兌酒的酒精是直接添加的,代謝會有「乙醛」。第二、直接添加了過量的「乙醛」。所以固液法白酒里的雙重「乙醛」加重致癌因素是無疑的。
㈨ 蒸餾可以增強釀造酒中葯材的有效性還是會降低其所含有效成份
這樣處理後得到的酒中中葯的含量會很低很低。
有些中葯廠在加工成成品葯的回時候,需要對一些中葯進行揮答發油蒸餾提取,它蒸餾提取出來的僅僅是揮發油。也就是說,你這樣處理泡的酒,蒸餾出來的酒中只含有一些沸點低的揮發油,而那些主要的葯物成分不可能被蒸餾出來,這樣,蒸餾酒中的有效成分就沒有了,使用上根本就不會有以前的效果。
在制劑過程中,有種方法叫萃取,它是用酒精或乙醚浸泡,然後把酒精和乙醚蒸發掉,留下的就是葯物萃取出來的主要成分。這個制劑方法很普遍。
不知道你說的這個方法有什麼樣的實際用途。你可以參照下葡萄酒的踉造方式,它是踉造好之後,直接過濾出葡萄酒來,而沒有通過蒸餾。還有唐朝以前的酒,都是沒有經過蒸餾的,是通過過濾而成的酒。
㈩ 威士忌可樂汽水酒的成份
開胃酒,是飯前飲的酒,能增加食慾。適合於開胃酒的酒類品種很多,傳統的開胃酒品種大多是味美思(Vermouth)、雪利酒(Sherry),這些酒大多加過香料或一些植物性原料,用於增加酒的風味。現代的開胃酒大多是調配酒,用葡萄酒或烈性酒作酒基,加入植物性原料的浸泡物或在蒸餾時加入這些原料。
佐餐酒,是在進餐時飲的酒,常用葡萄酒。
在西方,有喝飯後酒的習俗,飯後酒的種類主要是白蘭地和利口酒(liqueur)。利口酒也是一種烈性酒,但其風味是由加入的香料決定的。製作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將風味料浸泡在烈性酒中,另一種方法是加入香料後進行蒸餾。二者都要加入糖漿作為甜味劑,故利口酒都是甜酒。
雞尾酒和長飲都是混合酒。以烈性酒為基酒,加入香料酒、雞蛋、果汁、冰塊和糖水等混合而成。烈性酒可採用威士忌、白蘭地、蘭姆酒、俄得克等。我國也常用中國名酒如茅台酒、劍南春、五糧液等白酒作基酒。雞尾酒又可分為餐前、餐後雞尾酒或香檳雞尾酒,用於不同的場合。
雞尾酒和長飲的配製方法相似。區別在於各種用料的配比不同。
雞尾酒,也稱為短飲。一般以蒸餾酒為基酒,其特點是酒度較高,約占總容量的50-70%,香料味濃重,隨調隨喝,不宜放置過長的時間。
長飲是用烈性酒、果汁、汽水等混合而成的低酒精飲料。配料中酒較少,飲料較多,比雞尾酒淡,可放置較長時間。
蒸餾酒
從生產方法上看,洋酒可以分成蒸餾酒、釀造酒和配製酒三大類。蒸餾酒是將經過發酵的原料加以蒸餾提純做成的,酒精含量較高,根據原料的不同,又可分為穀物蒸餾酒、葡萄蒸餾酒以及其他蒸餾酒。飯店裡常見的蒸餾酒有以下幾種:
(1)威士忌酒威士忌是以大麥、黑麥、玉米等為原料,經過發酵蒸餾後放入木製的酒桶中陳化而釀成的一種最具代表性蒸餾酒。
(2)金酒金酒也稱杜松子酒,可分為荷蘭式金酒和英國式金酒兩類。荷蘭式金酒色澤透明清亮,香味突出,風格獨特,適宜於單飲。英國式金酒也稱為千金酒,酒液無色透明,氣味清香,口感醇美爽適。
(3)伏特加酒伏特加酒分兩大類,一類是無色、無雜味的上等伏特加,另一類是加入各種香料的伏特加。伏特加是俄國具有代表性的烈性酒,原料是土豆和玉米。
(4)朗姆酒朗姆酒是製糖業的一種副產口,以甘蔗提練而成,大多數產於熱帶地區。朗姆酒的名牌有:白加地白朗姆酒、麥耶黑朗姆酒、摩根船長。
(5)特吉拉酒特吉拉酒產於墨西哥,是用一種叫龍舌的仙人掌類植物為原料製成的烈性酒。呈琥珀色,香氣奇異,口味凶烈。
(6)白蘭地白蘭地是用發酵過的葡萄汁液,經過兩次蒸餾而成的美酒。法國人把引為自豪的白蘭地叫干邑,有「白蘭地之王」之稱。
美國威士忌(American whiskey)
美國威士忌與蘇格蘭威士忌在製法上大致相似,但所用的穀物不同,蒸餾出的酒精純度也較蘇格蘭威士忌低。
1.純威士忌(Straight whiskey)是指不混合其它威士忌或谷類製成的中性酒精,以玉米、黑麥、大麥或小麥為原料,製成後貯放在炭化的橡木桶中至少兩年。此酒又細分為四種:
(1)波本威士忌(Bourbon Whiskey)。波本是美國肯塔基州(Kentucky)的一個地名,所以波本威士忌,又稱Kentucky Stright Bourbon Whiskey,它是用51一75%的玉米穀物發酵蒸餾而成的,在新的內壁經烘炙的白橡木桶中陳釀4~8年,酒液呈琥珀色,原體香味濃郁,口感醇厚綿柔,回味悠長,酒度為43.5度,波本威士忌並不意味著必須生產於肯塔基州波本縣。按美國酒法規定,只要符合以下三個條件的產品,都可以用此名:第一,釀造原料中,玉米至少佔51%:第二,蒸餾出的酒液度數應在40~80度范圍內;第三,以酒度40~ 62.5度貯存在新制燒焦的橡木桶中,貯存期在2年以上。所以伊利諾、印地安那、俄亥俄、賓夕法尼亞、田納西和密蘇里州也出產波本威士忌,但只有肯塔基州生產的才能稱Kentucky Straight Bourbon whiskey。
(2)黑麥威士忌(Rey Whiskey)是用51%以上的黑麥及其它穀物製成的,顏色為琥珀色,味道與波本不同,略感清洌。
(3)玉米威士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