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蒸餾問題 > 如夢令水垢何曾相受解析

如夢令水垢何曾相受解析

發布時間:2020-12-17 02:22:52

『壹』 蘇軾李清照如夢令大全

李清照
如夢令(來一)

常記自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二)
昨夜雨疏風驟,
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蘇軾的如夢令:
1、《如夢令·水垢何曾相受》
水垢何曾相受。細看兩俱無有。寄語揩背人,盡日勞君揮肘。輕手。輕手。居士本來無垢。
[宋] 蘇軾
2、《如夢令·為向東坡傳語》
為向東坡傳語。人在玉堂深處。別後有誰來,雪壓小橋無路。歸去。歸去。江上一犁春雨。
[宋] 蘇軾
3、《如夢令·自凈方能凈彼》
自凈方能凈彼。我自汗流呀氣。寄語澡浴人,且共肉身游戲。但洗。但洗。俯為人間一切。
[宋] 蘇軾
4、《如夢令·手種堂前桃李》
手種堂前桃李。無限綠陰青子。簾外百舌兒,驚起五更春睡。居士。居士。莫望小橋流水。
[宋] 蘇軾
5、《如夢令·城上層樓疊巘》
城上層樓疊巘。城下清淮古汴。舉手揖吳雲,人與暮天俱遠。魂斷。魂斷。後夜松江月滿。

『貳』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與水垢何曾相受的異同之處在哪裡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早期詞作。此詞借宿酒醒後詢問花事的描寫,委婉地表達了作者憐花惜花的心情,充分體現出作者對大自然、對春天的熱愛,也流露了內心的苦悶。全詞篇幅雖短,但含蓄蘊藉,意味深長,以景襯情,委曲精工,輕靈新巧,對人物心理情緒的刻畫栩栩如生,以對話推動詞意發展,跌宕起伏,極盡傳神之妙,顯示出作者深厚的藝術功力。後人對此詞評價甚高,尤其是「綠肥紅瘦」一句,更為歷代文人所激賞。

《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

《如夢令·水垢何曾相受》是宋代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詞。此詞表面上是寫作者因沒有水垢而受到擦背人的重揩而不滿,實質是比喻自己秉性高潔,受貶是蒙冤的。全詞關鍵是佛家術語「無垢」,比喻一切本來清凈,雖意出禪偈,形象不甚優美,卻自有其思想價值和意義。

《如夢令》

元豐七年十二月十八日,浴泗州雍熙塔下,戲作如夢令闋。此曲本唐庄宗制,名憶仙姿,嫌其名不雅,故改為如夢令。蓋庄宗作此詞,卒章雲:「如夢如夢,和淚出門相送。」因取以為名雲。

水垢何曾相受。細看兩俱無有。寄語揩背人,盡日勞君揮肘。輕手,輕手。居士本來無垢。

『叄』 如夢令的意思

「如夢令」作為詞調,原名《憶仙姿》。蘇軾《如夢令》(水垢何曾相受)一詞注雲版:「權此曲本唐庄宗制,名《憶仙姿》,嫌其名不雅,故改為《如夢令》。蓋庄宗作此詞,卒章雲『如夢,如夢,和淚出門相送』,因取以為名。」
現存李清照《如夢令》詞有兩首。這是一篇追憶舊游之作,記述了詞人的一個生活片斷。此詞風趣橫生,富有少女情韻,推測為詞人的早年之作。那時,她家境優越,生活優裕,無憂無慮。

『肆』 如夢令的詩句

⒈《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宋]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沈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譯文:

應是常常想起一次郊遊,一玩就到日暮時分,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一直玩到沒了興致才乘舟返回,卻迷途進入藕花池的深處。怎麼出去呢?怎麼出去呢?嘰喳聲驚叫聲劃船聲驚起了一灘鳴鷺。

⒉《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宋 ·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譯文:

昨天夜裡雨點雖然稀疏,但是風卻勁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來之後依然覺得還有一點酒意沒有消盡。於是就問正在卷簾的侍女,外面的情況如何,她說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樣。你可知道,你可知道,這個時節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了。

⒊《如夢令·春景》

宋 · 秦觀

鶯嘴啄花紅溜,燕尾點波綠皺。指冷玉笙寒,吹徹小梅春透。依舊,依舊,人與綠楊俱瘦。

譯文:

黃鶯用嘴銜過的花更加紅潤,燕子用尾點掃的水波泛起綠色的漣漪。天寒手冷,玉笙冰涼,但吹笙的人卻亢奮地吹起《小梅花》曲子,聲音宏亮悠揚, 響徹天空,聽者都感到激越、雄渾,春意盎然。這樣吹吠下去,這樣吹吠下去,一定會讓人和綠楊都會變得瀟灑清秀。

⒋《如夢令·正是轆轤金井》

清代:納蘭性德

正是轆轤金井,滿砌落花紅冷。驀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難定。誰省,誰省。從此簟紋燈影。

譯文:

天亮了,井台上響起了轆轤聲。一夜風雨,滿階落花,凋零中透出一絲冷意。在這樣一個晨,「我」和她驀然相逢。「我」對她一見鍾情,卻難以明了她迷離的眼波背後暗藏的心事。誰能明白?誰能明白呢?從此以後,無論是在簟席上輾轉反側、孤枕難眠之時,還是獨對孤燈、輾轉徘徊之際,我都會想念她。

⒌《如夢令·燕子幾曾歸去》

[宋] 辛棄疾

燕子幾曾歸去。只在翠岩深處。重到畫梁間,誰與舊巢為主。深許。深許。聞道鳳凰來住。

譯文:

開頭兩句寫燕歸。燕子春向北來,秋復南返,看似歸去,其實幾曾歸去,只是到綠色山岩深處尋幽訪勝去了。唐僧拾得詩說:「少年學書劍,叱馭到荊州。聞伐匈奴盡,婆娑無處游。歸來翠岩下,席草玩清流。」

『伍』 第二小題的答案,誰能做一下,最好兩種情況都談談…

一、洋溢著詩人自強不息的精神:
詩人雖然說自己是乾坤間的一個腐儒專,他像雲一樣到屬處漂泊,但「永夜月同孤」卻表明他高潔的心沒變;而頸聯和尾聯尤其能表現作者的堅強不屈的精神:雖然身當暮年,但壯心不已;秋風蕭瑟,詩人反而覺得病體好轉;老馬雖然不能跑長途,但仍能發揮作用。整首詩氣勢高昂,落寞卻不頹廢,反映了積極向上,不甘無為的精神狀態。

二、表達了詩人的怨憤之情:
詩人的憤憤之情可以說貫穿全詩。首聯中,詩人就說自己是一個腐儒,暗含不能為人所用的幽憤;頷聯則以雲月為喻,表達了自己品行高潔卻身世飄零的失意;頸聯尾聯中,詩人說道,自己壯心未已,卻不料被人看作一匹「老馬」以為不能長途賓士,失意落寞之情顯而易見,怨憤之情溢於詩里行間。

總算打完了……希望我的答案對您有所幫助^_^

『陸』 如夢令這首詩解釋詩義

如夢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版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權瘦。

【譯文】

昨夜雨小風急,我從沉睡中醒來,酒醉沒有全消。試問卷簾的侍女,她卻說海棠花依然如舊。知道嗎?應是綠葉更加茂盛,紅花卻已凋零。

『柒』 請幫忙解釋蘇東坡寓禪《如夢令》二首 謝謝

第一首詞中這是借入浴的俗諦,寓超俗的禪境,水代表潔靜,垢代表污濁,在禪的最高境內界言,是容不分動靜和潔垢的。到了這種境界之後,當然是不受污染的「道人」,自然用不著擦背人用力去垢了。
東坡在第二首詞中,力勉求道的人,要如入浴的人一樣,努力去垢,洗去污垢,而臻聖潔的地步,以便度人悟人。

『捌』 水垢何曾相受,細看兩俱無有。寄語揩背人,盡日勞君揮肘。輕手,輕手,居士本來無垢! 是什麼意思

宋代吳曾的《能改齋漫錄》中載有「浴室掛壺」一條。浴室要掛作為商標用的壺,當然是公共浴室了。老揚州的浴室門口都要掛一個燈籠,中午點亮凌晨吹滅,一點亮就是告訴顧客,本浴室開張了。所以揚州有句歇後語是:「澡堂的燈籠——天天掛」。曾經做過揚州太守的宋代文學家蘇軾,不但常到浴室洗澡,還不時找人擦背。有他的一首《如夢令》詞為證:「水垢何曾相受,細看兩俱無有,寄語擦背人,盡日勞君揮肘,輕手、輕手,居士本來無垢。」也就是對擦背人說:「請你手腳要輕些,我常來沐浴,身上沒有多少污垢。」追溯揚州沐浴歷史,已有二千多年以上,天山漢墓陳列館內西漢廣陵王劉胥的墓內,就有專門的沐浴間。

據了解,《大清鹽商》劇中,四大總商之一的馬德昌帶著自己兒子去拜訪當時的兩淮鹽運使盧德恭,以文人雅士自居的盧德恭當場吟詠了一首描寫洗澡搓背的詞「水垢何曾相受。細看兩俱無有。寄語揩背人,盡日勞君揮肘。輕手,輕手,居士本來無垢。」據文史專家介紹,這首詞本來是蘇軾寫的,大意說的就是洗澡搓背的事情。
洗澡搓背,在尋常人眼中本來是一件俗事。然而在沐浴文化盛行的揚州,在文人雅士盧德恭的眼中卻是一件大雅之事。怪不得劇中盧德恭會這樣說:「這洗澡搓背之事也能夠入詩,東坡先生是參得人生三味,才能寫出這樣禪心道骨的好事啊。」

『玖』 詩詞鑒賞 蘇軾《如夢令》二首

如夢令
蘇軾

為向東坡傳語,人玉堂深處。

別後有誰來?

雪壓小橋無路。

歸去,歸去,江上一犁春雨。

注釋:

①東坡:蘇軾在黃州城東門外墾辟了故營地數十畝,命名為東坡,耕其中。
②玉堂:翰林院。

首二句「為向東坡傳語,人在玉堂深處」,以明快的語言,交待他在「玉堂(翰林院)深處」,向黃州東坡表達思念之情,引起下文。在蘇軾的心目中,黃州東坡,儼然是他第二故鄉,所以思念之意如此殷切。
次二句「別後有誰來?雪壓小橋無路」,這是「傳語」的內容 ,是蘇軾對別後黃州東坡的冷清荒涼景象的揣想,表現了對別後黃州東坡的無限遙想。
末三句「歸去,歸去,江上一犁春雨」,也是「傳語」的內容,表達歸耕東坡的意願,春雨喜降,恰宜犁地春耕,趕快歸去。
這闋《如夢令》,是蘇軾的韶秀之作,象山間的一灣清溪,象西天的一抹晚霞,淡雅自然,無一字雕刻,無一語奇險,無毫釐粗豪氣息。
這首《如夢令》,毛氏汲古閣本題作《有寄》,傅干本調下注雲:「寄黃州楊使君二首,公時翰苑。」當是元佑元年(1086)九月以後,元四年三月以前,蘇軾京城官翰林學士期間所作。詞中抒寫懷念黃州之情,表現歸耕東城之意,是作者當時特定生活和心理狀態的真實反映及流露。

首二句「為向東坡傳語,人玉堂深處」,以明快的語言,交待他「玉堂(翰林院)深處」,向黃州東坡表達思念之情,引起下文。這兩句的語氣,十分親切。蘇軾心目中,黃州東坡,儼然是他的第二故鄉,所以思念之意才如此殷切。

次二句「別後有誰來?雪壓小橋無路」,是「傳語」的內容,是蘇軾對別後黃州東坡的冷清荒涼景象的揣想。先設一問以避免平直。有此一問,便曳生姿,並能引出下文。「雪壓小橋無路」,仍承上句帶有問意,似乎是說:別後有沒有人來?是雪壓住了小橋,路不通嗎?以景語曲折表達之,既富於形象性,委婉深曲。是與否之間,都表現了對別後黃州東坡的無限關心。

末三句「歸去,歸去,江上一犁春雨」,緊承上意,亦是「傳語」的內容,表達歸耕東坡的意願。「歸去,歸去」,直抒胸臆,是願望,是決定,是決心。「江上一犁春雨」,是說春雨喜降,撬犁地春耕,補充要急於「歸去」的理由,說明「歸去」的打算。「一犁春雨」四字,使人自然地想起他所作《江城子》詞「昨夜東坡春雨足,烏鵲喜,報新晴」的意境。「一犁春雨」四個字更是「皆曲盡形容之妙」,妙就妙捕捉住了雨後春耕的特殊景象,情感輕快。

作為豪放派代表詞人,蘇軾頗多氣勢磅礴之作;但他一生中也有很多淡雅清秀的詞作,顯示了東坡創作風格的多樣性。這首《如夢令》便代表了蘇軾創作清淡的一面,詞中不設奇險之語,清新淡雅而自然

『拾』 蘇東坡寓禪《如夢令》二首解釋

直譯:其一水和污垢何曾在一塊共存過 細細看來兩個都有又兩個都沒版有遂和擦背的人說 呵呵 這麽長時權間勞煩你一直搓背 稍微輕點 輕點 本居士身上沒那麼多灰!! 這首詞應該就是蘇軾的自嘲語吧 合著有 身似菩提樹 心如明鏡台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的味道 其二你替我擦澡 自己先洗干凈了才能給我搓背洗干凈啊 看看現在熱的汗流浹背氣喘吁吁的 故和搓澡人說 一起在早澡堂里吧 (那搓澡人肯定會推辭 說 不敢不敢 因為好歹東坡先生是士人)所以 東坡就說 盡管洗 盡管洗 沒事 沒事 俯為人間一切這句很難解 但是要合著上首的意思和通篇的意境就很明白了 那就是低下頭俯下身來方能看清世間的一切 因為最低層才是根本 水載舟者也 以覆舟者。在此 可見蘇軾的為官之道為人之道 總是以低姿態親民 正體現了他那種達則兼濟天下 窮則造福於民 呵呵 我頗慕蘇東坡就在於此 當年烏台詩案後 蘇軾一直被貶 而且越貶越往南 離汴京就越遠 但是 無論怎樣 蘇軾總能用自己手裡僅有的權利造福於民 這恐怕是不一般的士大夫所能及的!

閱讀全文

與如夢令水垢何曾相受解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什麼電器有濾芯 瀏覽:515
下水道水垢清除 瀏覽:499
食用菌無菌空氣過濾器 瀏覽:705
電車電瓶用加蒸餾水嗎 瀏覽:934
大流量袋式過濾器生產基地 瀏覽:995
反滲透什麼情況下爆破膜爆破 瀏覽:37
國家生物污水排放標准 瀏覽:355
污水廠工程工藝流程 瀏覽:918
破碎錘帶回油濾芯干什麼用 瀏覽:541
金正立式飲水機怎麼清洗 瀏覽:548
java過濾換行符 瀏覽:199
飲水機裡面放出來的水特別臟怎麼辦 瀏覽:924
純水機拍出來的廢水 瀏覽:929
污水處理廠三年規劃目標 瀏覽:630
回收二手過濾機 瀏覽:155
大車濾芯怎麼賣 瀏覽:472
半透膜蔗糖和葡萄糖液面變化 瀏覽:1000
青島市生活污水氨氮吹脫塔哪裡有 瀏覽:775
用過的君子蘭土能否回用 瀏覽:417
機油濾芯可以用什麼代替 瀏覽: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