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蒸餾問題 > 掃塵除垢和佛塵掃垢

掃塵除垢和佛塵掃垢

發布時間:2021-01-20 19:16:25

1. 釋迦牟尼佛有一位弟子叫周利盤陀伽,佛陀讓他背誦掃塵除垢四個字素材立意

修行人也要時時掃出內心的塵垢

2. 守歲和掃塵的年俗習慣和寓意

守歲:

除夕守歲是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守歲的民俗主要表現為所有房子都點燃歲火,合家歡聚,並守「歲火」不讓熄滅,迎接新歲到來。除夕夜燈火通宵不滅,所有房子都點上燈燭,還要專門在床底點燈燭,遍燃燈燭,謂之「照虛耗」。

寓意:除夕之夜大家各相與贈送,稱「饋歲」;長幼聚歡,祝頌完備,稱「分歲」;終歲不眠,以待天明,稱「守歲」。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掃塵:

在民間,新年前夕有「臘月二十四,掃塵(亦稱掃屋)的習俗。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寓意: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年前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掃塵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以祈來年清吉。

(2)掃塵除垢和佛塵掃垢擴展閱讀:

除夕,為歲末的最後一天夜晚。歲末的最後一天稱為「歲除」,意為舊歲至此而除,另換新歲。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歲除之夜的意思,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時值年尾的最後一個晚上。

除夕,在國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義的,這個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遠的遊子也是要趕著回家去和家人團聚,在爆竹聲中辭舊歲,煙花滿天迎新春。除夕,祭祖、吃團年飯,年夜飯後有派發壓歲錢和守歲的習俗。

3. 釋迦牟尼有一位弟子掃塵除垢語文作文 題目

周利槃陀伽的故事

佛陀在世時,有一個跟隨佛陀出家的徒弟,他的名字就是周利槃陀伽。
周利槃陀伽天性愚笨,對佛陀的講經說法,始終不能領悟其意趣。佛陀知道他不能以解門而入道,於是傳授他一套咒語,讓他時時刻刻誦咒不輟,從此行門下手最終也能趨向菩提大道。
無奈,此周利槃陀伽確實愚笨無比,不僅大段的咒語念誦不下來,即便最短的三兩言的咒語,也無法成誦。
周利槃陀伽在佛陀僧團中被安排作清潔工作,每天手持掃帚,清掃地面,可以說是掃帚不離手。
慈悲而又具有無窮智慧的佛陀,觀察周利槃陀伽的根機後,於是傳授給他一套特別的法門,告訴她只要依此法門,一門深入、常時熏修,定得佛果。
這個法門就是念誦「掃帚」,因為掃帚是周利槃陀伽日不離手的工具,而看著這個工具念著這個工具,不會使心念游移。可是,開始周利槃陀伽還是無法順利的念誦「掃帚」,他念了「掃」,就忘了下面的「帚」;念了「帚」,就忘了下面的「掃」。
但是,周利槃陀伽對佛陀有著絕對的、無可動搖的信心,他堅信佛陀為他指示的這個法門,是自己得以解脫的最妙法門,也是他自己最後的機會。自己的愚笨來源於過去生過去世的罪業,自己只有以精進努力的修行,來洗刷罪業,才不會辜負佛陀的恩德。
周利槃陀伽就這樣一遍又一遍的念著:掃……帚、掃……帚、掃……帚,……
就這樣日復一日,「掃帚」的聲音已經綿綿密密地不斷迴旋在周利槃陀伽的四周,他已經習慣了這樣的情景,他也已經不再去想、甚至可能已經完全忘記了為什麼要念這個「掃帚」,這已經成為他完整生命的一個不可以缺失的部分了。
在念誦「掃帚」的第二十七天,這是一個事前沒有任何預兆的早晨,伴著天上逐漸稀疏的星辰,周利槃陀伽照例用手中的「掃帚」掃去地面的落葉和其他浮塵,口中無聲的念誦著「掃帚」,這個聲音輕柔的從口中飄出,緲緲的鑽入耳際,輕盈地落在周利槃陀伽的心上,然後再次輕柔的從口中飄出……。
太陽不知不覺從地面躍出,將她溫暖和煦的陽光灑向大地,一抹陽光鑽過濃密的樹叢和枝葉,落到了周利槃陀伽的身上,同時強烈的光線一下子刺射了周利槃陀伽的瞳仁,他像被光線灼傷了一樣抖動了一下身體,突然他一下子領悟了所有存在的意義,這個世界對他來說已經沒有了秘密,他洞悉了隱藏在所有存在現象之中的本原。
一個愚笨的周利槃陀伽,一個謹遵佛陀教導的周利槃陀伽,已經超越了凡俗生存的狀態,而成為了一個偉大的聖哲。從此恭列於佛陀的諸多大弟子之中,圓瑛法師在《彌陀要解講義》中這樣介紹周利槃陀伽:「於三七日,將一把無相掃帚,把心地見思煩惱,掃得乾乾凈凈,得阿羅漢果,具足辯才,義持第一。可見修行,不怕愚鈍,只怕不肯發心。若肯發心,下愚可得上智,但誦掃帚,亦能證果。如若念佛,豈不成佛,此其證也。」
周利槃陀伽的故事應當帶給我們很大的啟示吧!

4. 掃塵除垢,告別貪念,作文九百字

兩件看似毫無瓜葛的事,在今天讓我明白了一些道理。

前些日子一起學習的同學,帶來了一瓶面膜,叫排毒滋養面膜。她說她用完一次,覺得自己的臉怎麼能這么臟啊!我心存疑惑的想,有這么誇張嗎?轉天,她把這面膜帶來給我用,先敷上20分鍾,然後慢慢用手指在臉上打圈的揉。不一會兒,毛孔里的臟東西和黑頭還有臉上的死皮紛紛顯現和脫落,我驚嘆,我從小到大,沒洗過臉吧?!鑒於這面膜的神奇效果,趕緊上網買了兩盒。北京的沙塵大,我便隔三差五的清理清理皮膚。心中很是歡喜。

放下這件事,再說說掃塵除垢的故事。這是一個佛典故事,很有意思。

釋迦牟尼佛的弟子中,有一位世人看來資質極其愚鈍的人,叫周利盤特。成為佛陀的弟子很多年,連戒律都不能背下來,更不要說修行參悟了。僧團大眾認為他這樣的弟子簡直玷污了佛陀的美名,便想將他逐出僧團。果然,在考試中,他意料之中的沒有通過。知道自己要被轟走了,他很傷心,跑到樹林里大哭大喊:難道我真的是個傻瓜嗎?

誰知佛陀出現在他的身後,問:你認為你是個傻瓜嗎?能認為自己是傻瓜的人,就不是傻瓜。佛陀留下了周利盤特,把他帶到自己的房間里,依據周利盤特的根性,教給他一把掃帚和一句話:掃塵除垢。讓他每天念著這四個字,打掃精舍的衛生。

周利盤特很認真,每天都念著這四個字認真打掃。很快,掃帚的毛也短了,掃帚也很臟,他自己也滿是灰塵。他看看掃帚,想:每天都打掃,還是這么臟,我也這么臟……突然,他明白了佛陀的深意,我們的身體和周遭的環境,大家還能想起來去打掃,而我們的心卻從來沒有人去打掃過。世尊讓我掃的是心裡的塵和垢啊。

昨天我看了這段故事,心裡很感慨,佛陀度化眾生,是那麼善巧,四個字一把掃帚,也能點透真理。這,促成了我今天的感悟。

按照習慣,今天我又把排毒面膜拿了出來,敷上,等待,揉出污物……猛然間,我想,我不就像是周利盤特嗎?我每天洗臉,卻不知道臉竟然如此的臟。污垢是皮膚滋養的障礙,去除污垢,對皮膚的保養自然事半功倍。而知道了臉上充滿污物之後,我按照方法清理獲得利益。這張臉我還能知道清理,可長久以來,從來沒有清掃過心靈上的塵與垢啊。如果你也相信輪回,那麼想想看,在生生世世中,我們的這顆心上落滿塵垢,還怎麼能見到光明呢?透過這些塵與垢的縫隙,或者在他們的顏色下,我們所看到的事物,又怎麼能是事實真相呢?這不就相當於帶上有色眼鏡看事物或者坐井觀天嗎?真的是可笑、可嘆、可憐啊……

現實生活里,我們中的更多的人自視比周利盤特聰明,比別人都聰明,不相信身體、環境中的污濁,也更不相信心靈上充滿堆積的塵與垢。這才是比清掃不凈更為可怕的事情。周利盤特說,掃不幹凈也要掃。他是對的,心靈上的塵垢,不去掃的話,我們永遠也不明白,永遠也看不到事實真相,永遠痛苦地輪轉於六道,生死離別愛恨情仇,不能解脫。

5. 佛教是不是有一名記性很差的僧人我想知道他和佛陀的故事

應該說的是周利盤陀伽尊者
佛陀的弟子周利盤陀伽,他是彌陀經上十六尊者之一,這個人非常愚蠢,蠢到什麼樣子呢? 佛陀規定,出家人每天早上一起身,手要摸摸頭,口要誦四句偈:「守口攝意身莫犯,莫惱一切諸有情,無益苦行當遠離,如是行者得度世。」這是在提醒自己:三千煩惱絲都剃掉了,現在是出家人、覺悟之人,不再是在家的凡夫俗子了。

「守口攝意身莫犯」,就是指嚴守三業,身不要造殺盜淫,口不要兩舌、惡口、妄言、綺語,意不要貪瞋痴;身口清凈,心裡也存好心。 三業一犯就是惱了有情,因為犯戒都是有對象的,沒有對象絕不會犯戒。

要守戒才使眾生平安,進一步還要修戒才能利益眾生。 守戒是攝律儀戒,無惡而不斷;修戒是攝善法戒,無善而不修。

「無益苦行當遠離」,佛陀在世時,有好多出家人是從外道來的,外道的那些習氣還是不能夠舍。 佛弟子修苦行是應該的,但要修佛法正當的苦行,不要修那些無益的苦行-持外道火戒、牛狗的戒,那是邪戒,不能感好果的。

周利盤陀伽出了家,這四句偈要讀要念啊! 可是念一百天了,他一句也沒念熟。 他有個哥哥先出家,他們兄弟倆都是在路邊生的,哥哥叫路邊,他叫繼道。 他哥哥說:「你這樣蠢還來出家,騙佛的飯吃,不要在這里,趕快回去!」

他愚蠢是愚蠢,還是有善根的,一聽到哥哥要把他趕回去,他就豪啕大哭,傷心得很! 當時是在只樹給孤獨園,佛陀聽到了,就出來問個究竟。 佛陀慈悲的對他說:「周利盤陀伽!來,我教你。」佛陀特別單獨教他修行之法。

佛陀隨手拿個掃把就問他:「這是什麼?」他說不出來這是掃把。 我們平常講掃把,其實應該叫做「笤帚」。 佛陀告訴他:「這叫做笤帚。」他就「笤-笤-笤,帚-帚-帚」。 教個笤字忘了帚字,教了帚字又忘了笤字,笤帚兩個字都念不好,你看這愚蠢到哪裡去了!

他為什麼這樣蠢呢? 原來他前生也是個大法師,可是慳法,人家請問他佛法,他很不樂意講。 有法而慳貪不說,這罪過真是不得了! 今生就招這樣的愚蠢之報。

佛陀交給他一把笤帚,叫他掃只樹給孤獨園,並教他一面掃一面念:「掃塵除垢」。 他就依著佛陀的教導去做,大概掃了三個多月就開悟證果了。 他還是有大善根的,如果沒有大善根,不要說掃三個多月,恐怕掃三年也不會證果。

他掃、掃、掃,掃到了一個時候業障消了,「哦!這個笤帚是要掃地的,為什麼要掃地?因為地上有塵、有樹葉,看起來污濁邋遢的,一掃就清凈了,人人看到都歡喜。」他心裡這么想著,漸漸就開智慧了。

他又想:「我們人為什麼這樣愚蠢?哦!曉得了,因為心裡有貪瞋痴。掃地將地面掃干凈了,內心裡頭的污濁邋遢也要掃清凈。」他就這樣子作觀,想、想、想,豁然開悟了,就證了羅漢果。 這就是周利盤陀伽出家開悟的因緣。

證了羅漢果,他所持的就是「守口攝意身莫犯」這四句偈。 佛陀的弟子都是要托缽,有時也有人請去應供,吃過了飯要向施主說法,最簡單的要說三皈五戒。 輪到了周利盤陀伽,他雖然開悟,可是華報還沒有受盡,只會說這四句偈。

阿羅漢有三明六通、十八變,入地如水、履水如地、在空中行如同走平地一樣,身上出火、身下出水,有這些種種的神通。 有好多人證了羅漢悲,他要是沒有慧解,就是顯神通來度人,但這不是正常的度人方法。

周利盤陀伽持這四句偈的意義,只要一演化開了,也是無窮無盡的,所以他在十六尊者中是「義持第一」。

有好些調皮的施主就說:「哎呀!這位羅漢每一次都說這四句偈。」有的甚至講:「他這一次說法,要是又說這四句偈,我們就先把這四句念出來,看看他還能講什麼?」可是真正到了說法的時候,這施主想念卻念不出來。 因為羅漢有他的福報、功德,別人想愚弄他是沒辦法的。

聽了這則故事,我們就要有所警惕,自己有智慧也要希望大家有智慧;人家請問你,你千萬不要怕把智慧告訴人家,人家就同你平等了。 好像在學校里讀書,同學有不懂的地方請問你,你知道卻裝作不知道,恐怕講了他考試的分數趕上了你,有智慧而不布施,將來就得愚蠢報喔!

如果你有智慧、心量大,自己會也希望人家會,這樣智慧加智慧多麼好! 不要自己會卻不教人。 照說看到人家不懂,你知道的都要教人,要不請之友;何況人家有所問,更要知無不言。 諸佛菩薩、古祖大德並不是你請問了,他才教你;都是觀機說法,應以何法化度即說何法。

周利槃陀伽(版本二)

資料來源:《故道白雲》

從前因痴愚,常遭人斥詈;師兄攆我走,令我回家去。

我即被遙棄,走向寺門口;因戀我佛教,實不願離去。

佛陀及時來,以手撫我頭;領我回寺中,殷勤牽我手。

佛陀施慈悲,賜我布一方;教我因布潔,習禪修觀想。

我遵佛之教,於法用情深;為求羅漢果,登時入禪定。

——周利槃陀伽

掃地大師周利槃陀伽生於舍衛國一個婆羅門家庭。他的反應非常遲鈍,連他父親都無法教會他世襲的婆羅門宗教習俗。最流行的印度教聖典《吠陀經》,槃陀伽既不會讀也不會寫,甚至連一行都記不得。

槃陀伽的哥哥卻很聰明並且博學有禮,得到所有婆羅門教徒的喜愛。當他們的老父死後,兄弟二人遇到一些佛陀的弟子,不久,哥哥就出家為比丘,槃陀伽則被認為太笨不適於出家,只好獨自齷齪地住在附近。

有一天,槃陀伽的哥哥鼓勵他去求阿難(佛陀的侍者)讓他出家。槃陀伽說:「像我這么低能的人,不敢奢望能成為殊勝的佛陀僧人啊!我甚至連最簡單的偈頌也記不住,每個人都知道我太笨了。」

哥哥很同情地鼓勵說:「弟弟,在佛陀慈悲為懷的教義下,社會地位和學習能力並不重要,高貴廣大的心量才是最重要的!你一樣也可以入門修道的,你自己去找佛陀吧!」

於是槃陀伽很恭敬地來到佛陀及其弟子阿難面前,請求成為佛陀的弟子。全知的佛陀洞悉槃陀伽謙卑和純凈的心,就在給孤獨園,要阿難尊者為槃陀伽剃度出家。

阿難教了槃陀伽這么一個偈頌:

諸惡莫做,使自己免予邪惡的思想,

眾善奉行,莫執自我,

正念、正知、正命,

則能免於傷害、煩惱,

這就是諸佛教示。

3個月後,可憐的槃陀伽仍然記不得這么一個短短的偈子,而所有其他的新出家眾早就把整章經典背熟了,就連當地的牧羊人也都熟知好幾個這樣簡單的偈頌。

槃陀伽灰心喪氣地去見阿難尊者,懇請能給他其他的教法及指示。但是試了幾次之後,阿難發現自己還是沒法教會他,只好對他說:「如果一個人無法學習並記憶任何事物,出家的目的是什麼呢?」

尊者搖搖頭,祝福他之後,就讓他走了。槃陀伽覺得很傷心,獨自一人坐在給孤獨園外,一直坐到隔天,佛陀發現了他。

慈悲的佛陀直覺地了解所有發生的事情。槃陀伽稟告佛說:「世尊,我不是一個真正的修行者,也不是一個好比丘,這究竟錯在哪裡?我是有什麼惡業吧?」

佛陀告訴他:「因為你上一世是一個過度驕傲的婆羅門學者。他無情地詆毀其他學者的教義,只為了謀求自己的利益,並假稱擁有神通。所以這一世你要受缺乏智慧的痛苦。」

槃陀伽點點頭說:「是啊,打我從小時,老師們都罵我蠢笨,像我這樣笨的人要怎樣才能擺脫這種痛苦呢?」

佛陀以偈頌回答他:

寧為智者所輕,也不受幼童之贊,

自知己為幼童者,寧為智者;

自誇聰明者,實是幼稚笨者。

佛陀決定要親自教他。他想了想,就要槃陀伽通過勤快地打掃寺院、幫其他比丘擦拭鞋子來清除業障,同時要邊掃邊念誦和思考兩句話:「拂塵」、「掃垢」。

「槃陀伽,你能掃寺院和擦鞋子嗎?」佛陀問他。

槃陀伽回答:「世尊,我可以學習掃地和擦拭,但我實在記不得那兩句法語。」

佛陀要他跟著自己復誦那簡單的兩句:「拂塵」、「掃垢」,一遍又一遍地一起背誦。槃陀伽總算銘記在心了,於是佛陀為他祝福後離開了。

可是當槃陀伽開始掃寺院時,他發現自己又不知道剛才佛陀親自教他的那兩句簡單的話了,幸而阿難尊者還在庭院,槃陀伽就煩請尊者在他勤勞工作時,能提醒他應該要念誦的句子。在阿難的幫助下,最後,他終亐記熟了這簡單的偈子,而且能—邊掃地一邊思維了。

掃地的時候是沒有問題了,可是槃陀伽發現在擦鞋子的時候,他把剛才能背過的話又忘掉了。耐心的阿難再度教導他。槃陀伽看來的的確確是所有佛教僧人里最遲鈍的一個了。

慈悲的佛陀以他神奇的力量加持,使寺院和比丘們鞋上的灰塵無窮無盡,好讓槃陀伽不停地忙。用這個方法,睿智的佛陀增長了槃陀伽的修行。只要還有事做,槃陀伽就會不斷地將佛陀的教誨記在心上。到後來「拂塵」、「掃垢」竟變成了他的真言。普通人嘲笑這個愚蠢的傢伙,卻也不得不感嘆他的信心與勤勉。不過有智慧的人認為他是一個真正的比丘,雖然有先天上的不是,卻仍然在認真地清除業障、尋求開悟。

槃陀伽很認真地工作,按照佛陀的交待,恭敬虔誠地掃地擦鞋。而且,他將佛陀教給他的幾個字背熟以後,彷彿壓抑不住地開始更深一步大探究它的意義。寺院的灰塵無窮無盡,他的覺觀卻在心靈深處綻放。

「佛陀說的塵、垢的意思是指外在的塵垢呢,還是內在的塵垢?」他沉思,「什麼是外在的塵垢?什麼是內在的染污?我的業障在那兒?」以這種方法,這位最愚笨的掃廟僧不知不覺地在他日常雜務中進行禪修。

有一天,槃陀伽靜靜地在掃廟的同時自我觀照,他似乎依稀感覺到,佛陀所開示的一個偈頌很自然地在寧靜的內心中升起。實際上那些句子佛陀何時說過,他根本就不可能記得,更別說要背熟它:

塵是執著,而非泥塵,智者棄之;

垢是嗔恨,而非泥垢,智者棄之;

塵垢是無明,此外無他;

智者清除此污垢與障礙,

即得解脫。

因為這瞬間浮現的偈頌,槃陀伽頓悟到,執著、嗔和痴這三毒是輪回的根本!他打破了自我的幻象和一切迷惑的根本。在場的人們驚訝地看到,愚笨的槃陀伽放聲呼叫:「看見了,我清楚地看見了!敬禮世尊!」他終於透視幻象而證得開悟。

精進禪修許多年後,槃陀伽成為十六羅漢之一,廣為弘揚佛陀的教法。每個人都很驚異,僧人中最笨的比丘竟能達到如此崇高的心靈成就。一次,槃陀伽阿羅漢教導12個心存疑惑的比丘尼和一大群數不清的在家人,其中12000人當場證得了不同層次的開悟。

又有一次,佛陀接受一位醫生供養午餐。除了掃地僧槃陀伽外,全部的比丘都被邀請了。但佛陀卻不肯進食,而是在他身旁擺了一個座位。直到這位沒受過教育的阿羅漢槃陀伽被請來,坐到那個位子上以後,佛陀才開始吃飯。

佛陀親口說,在他眾多弟子中,最擅於轉化他人心念的,就是善良的阿羅漢槃陀伽——掃地大師。時至今天,據說那些無法記憶和了解佛陀教法的人,只要是全心全意地向槃陀伽祈請,都能開展他們的心智能力。槃陀伽印證了一個不爭的事實——對於內心的開發,真誠的心靈修持遠比智能知識更為重要。

「周梨盤陀迦」,譯中文為「繼道」。古印度之風俗,母生子當回娘家。故其母孕時還家,於路途中誕子,因繼續行走於道路之中,故名「繼道」(釋迦佛亦出生於道路之中,但佛是右脅誕生,故是聖人;周利盤陀伽是產道出生,故現凡夫相)。

「周梨盤陀迦」又名「朱利盤特」。據《增一阿含經•卷十一》載:其兄先入佛道,已證聖果,兄與弟「周利盤陀伽」曰:「若不能持戒者,還作白衣」,是時周利盤陀伽聞此語已,便詣祗桓huan2精舍門外,立而墮淚。世尊見之,教誨周利盤陀伽執持「掃帚zhou3」二字。是時,周利盤陀伽誦此「掃」字忘記「帚」字;誦得「帚」字忘記「掃」字。乃經數日,終於能誦「掃帚」二字。周利盤陀伽復作是念:世尊何故以此教誨我,我今當思維此義。於是,終因思維此義(類似於禪宗之參禪)而證阿羅漢果。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既證阿羅漢果,詣世尊所,頭面頂禮,在一面坐,白世尊曰:「今已有智,今已有慧,今已解『掃帚』」。故《要解》雲:「繼道尊者,因根鈍,僅持一偈,辯才無盡,義持第一」。夫周利盤陀伽雖根鈍,但證阿羅漢果後,得大辯才,故稱「義持第一」。義持者,「義」指義理、了義(直接顯了法義)。此字從理上言。「持」指修持、行持。此字從事上說。

在凈土法會中,周利盤陀伽尊者表:鈍根念佛,亦能了脫。良以凈土一門,三根普度,利鈍兼收。不怕根愚鈍,只怕不肯修。但肯執持名號,老實念佛,則下愚可得上智,凡夫因此了脫。尊者但誦「掃帚」二字,尚能證阿羅漢果;如若念佛,必定成佛無疑矣!

所以,若要梅花香飄溢,還他徹骨一番寒,修行之人,宜動心忍性,增益其所最初之發心。念佛之人,亦復如是。最初發心修凈土,莫改初衷乃為上

6. 拂塵何不拂人心 拂去塵心即佛心 捨去塵緣存佛念 是名積得證無心

在佛經里有這樣的一個故事。當時佛陀有一個叫周利般特的弟子,他愚笨過人,記憶力又是非內常差,他有容個哥哥也在佛陀的僧團里出家,對這個愚笨的弟弟非常嫌棄,因此總想把他趕出僧團外,周利般特為此覺得很苦惱。這天他正傷心地在哭著,恰巧遇上慈悲的佛陀,佛陀問他哭什麼,他說因為自己的愚笨,被哥哥所嫌棄。佛陀安慰了他一番,然後就讓他在僧團中幫忙掃地,並教他念「掃塵除垢」四個字,他確實非常笨,佛陀教他念「掃塵」時,他就忘記了「除垢」;教他念「除垢」時,他又忘記了「掃塵」,教了很長時間才把四個字念下來。從那以後,周利磐特每天都在寺院掃地,邊掃邊念「掃塵除垢、掃塵除垢……」,由於心念的專注,一段時間後,妄想漸漸減少,無明漸漸減少,無漏的智慧光明也顯現出來。後來,周利盤特因為天天念這四個字的關系,證得了阿羅漢果。不過還有一首六祖所作的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人心本是純潔的,只因執著和貪戀塵世中的一切,就被污染了,要學會放下(這只是個人理解)

7. 以掃塵除垢為題的800字作文

掃塵除垢

為人一定要用心,即使資質愚鈍、反應遲緩,只要從身邊簡單的事物用心觀照,自然真理入心,就能
體會身心內外的道理,這也就是「一理通,萬理徹」。

修行,必須時時將心地的垢穢清除、掃除煩惱,正所謂修於內心,行之在外。

佛陀在世時,有位弟子名叫盤特尊者,帶著他的弟弟投入佛陀座下,在僧團中修行。盤特尊者很有智
慧、很聰明,但是他的弟弟周利盤特卻是反應遲鈍,總是心不在焉而無法集中精神,所以盤特尊者對弟弟
感到很無奈,也教得很灰心。

有一天,尊者就對弟弟說:「周利盤特,你這么不專心、不用心,還是回去吧!」

但是周利盤特很喜歡在僧團修行,一聽到哥哥要他離開僧團,他著急得哭了。

佛陀見狀,很慈悲地問傷心的周利盤特:「你為什麼哭得這么傷心?」周利盤特稟告佛陀:「哥哥說
我很難教,要我離開僧團。」

佛陀就問他:「那麼你的想法呢
?
要留下來,還是回去?」周利盤特說:「我很想跟隨佛陀修行。」

佛陀就說:「只要你有決心,就能夠留下來。來
!
你就在我的身邊先做些打掃工作。」周利盤特很感
恩佛陀慈悲收留,暗暗下定決心要好好地修學。

佛陀就拿了一支掃帚,說:「這是掃帚,你把這個名稱背起來,每天掃地就先背這個名稱。」周利盤
特很用心地背,但總是記得前一個字,忘記下一個字
;
記得下一個字,反而忘了前一個字。

佛陀還是很慈悲、很有耐心地對他說:「沒關系,你再用心花時間,專心記這兩個字。」幾天之後,
他背起來了,覺得很歡喜,佛陀就說:「你再背『掃塵除垢』。」他又開始背了。

又花了好幾天,已經將「掃塵除垢」背得很熟了。佛陀說:「掃塵除垢,你知道意思嗎?」他搖搖頭,
佛陀就說:「這次就由你自己去想了,『掃塵除垢』是什麼意思
?
要好好地想。」

周利盤特整天都在想:
「掃塵除垢」到底是什麼意思
?
就這樣又過了一段時日,
他忽然開通了:
「掃」
是要清凈,「垢」就是污穢,周圍的環境一有污穢,就需要用掃帚掃干凈。

這時,他又深一層地想:到底佛陀教我「掃塵除垢」,還有什麼意義呢
?
想了許久,突然想到:就如
自己的身體若有了塵垢,就需要水和布來清洗
;
那麼心有垢穢,要用什麼來清除呢
?

他再深入思考,想到用智慧來清除內心的煩惱,「智慧」就像掃帚,「塵垢」就是煩惱。

慢慢地周利盤特從外而內,由淺而深,一一透徹明了佛陀的教法,並且在僧團中步步精進,而身心清
凈、守戒奉法,終於修得非凡成就。

周利盤特尊者的故事,如同告訴我們,為人一定要用心,即使資質愚鈍、反應遲緩,只要從身邊簡單
的事物用心觀照,自然真理入心,就能體會身心內外的道理,這也就是「一理通,萬理徹」

8. 什麼是掃塵

掃塵來,又稱掃屋、掃房、除塵源、除殘、撣塵、打埃塵等,是中國民間過年傳統習俗之一。年前忙年主要是以除舊布新為活動主題,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南方稱「掃屋」,北方稱「掃房」。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 統統掃出門,寄託了中華民族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民謠說:「二十四,掃塵日。」此日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撣拂塵垢蛛網,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疏浚明渠暗溝。

9. 春節的習俗之掃塵什麼時候及來歷

春節民間習俗:農歷臘月二十三 掃塵

舉行過灶祭後,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准備。每年從農歷臘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國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在春節前掃塵,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大江南北,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凈凈迎新春的氣氛。
有趣的是,古時有關掃塵的由來,卻有一個頗為詭異的故事。傳說,古人認為人的身上都附有一個三屍神,他像影子一樣,跟隨著人的行蹤,形影不離。三屍神是個喜歡阿諛奉承、愛搬弄是非的傢伙,他經常在玉帝面前造謠生事,把人間描述得醜陋不堪。久而久之,在玉皇大帝的印象中,人間簡直是個充滿罪惡的骯臟世界。一次。三屍神密報,人間在詛咒天帝,想謀反天庭。玉皇大帝大怒,降旨迅速察明人間犯亂之事,凡怨忿諸神、褻讀神靈的人家,將其罪行書於屋檐下。再讓蜘蛛張網遮掩以作記號。玉皇太帝又命王靈官於除夕之夜下界,凡遇作有記號的人家,滿門斬殺,一個不留。三屍神見此計即將得逞,乘隙飛下凡界,不管青紅皂白,惡狠狠地在每戶人家的屋檐牆角做上記號,好讓王靈宮來個斬盡殺絕。正當三屍神在作惡時,灶君發覺了他的行蹤,大驚失色,急忙找來各家灶王爺商量對策。於是,想出了一個好辦法,於臘月二十三日送灶之日起,到除夕接灶前,每戶人家必須把房屋打掃得乾乾凈凈,哪戶不清潔,灶王爺就拒不進宅。大家遵照灶王爺升天前的囑咐,清掃塵土,撣去蛛網,擦凈門窗,把自家的宅院打掃得煥然一新。等到王靈官除夕奉旨下界查看時,發現家家戶戶窗明幾凈,燈火輝煌,人們團聚歡樂,人間美好無比。王靈官找不到表明劣跡的記號,心中十分奇怪,便趕回天上,將人間祥和安樂、祈求新年如意的情況稟告玉皇大帝。玉皇大帝聽後大為震動,降旨拘押三屍神,下令掌嘴三百,永拘天牢。這次人間劫難多虧灶神搭救,才得倖免。為了感激灶王爺為人們除難消災、賜福張祥,所以民間掃塵總在送灶後開始,直忙到大年夜。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的風俗 ,由來已久。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 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10. 對掃塵這個風俗的了解

舉行過灶祭後,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准備。每年從農歷臘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中國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在春節前掃塵,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大江南北,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凈凈迎新春的氣氛。「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的風俗 ,由來已久。據<呂氏春秋>記載,中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 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習俗由來
古時有關掃塵的由來,有一個頗為詭異的故事。傳說古人認為人的身上都附有一個三屍神,他像影子一樣,跟隨著人的行蹤,形影不離。三屍神是個喜歡阿諛奉承、愛搬弄是非的傢伙,他經常在玉帝面前造謠生事,把人間描述得醜陋不堪。久而久之,在玉皇大帝的印象中,人間簡直是個充滿罪惡的骯臟世界。一次。三屍神密報,人間在詛咒天帝,想謀反天庭。玉皇大帝大怒,降旨迅速察明人間犯亂之事,凡怨忿諸神、褻讀神靈的人家,將其罪行書於屋檐下。再讓蜘蛛張網遮掩以作記號。玉皇大帝又命王靈官於除夕之夜下界,凡遇作有記號的人家,滿門斬殺,一個不留。三屍神見此計即將得逞,乘隙飛下凡界,不管青紅皂白,惡狠狠地在每戶人家的屋檐牆角做上記號,好讓王靈宮來個斬盡殺絕。正當三屍神在作惡時,灶君發覺了他的行蹤,大驚失色,急忙找來各家灶王爺商量對策。於是,想出了一個好辦法,於臘月二十三日送灶之日起,到除夕接灶前,每戶人家必須把房屋打掃得乾乾凈凈,哪戶不清潔,灶王爺就拒不進宅。大家遵照灶王爺升天前的囑咐,清掃塵土,撣去蛛網,擦凈門窗,把自家的宅院打掃得煥然一新。等到王靈官除夕奉旨下界查看時,發現家家戶戶窗明幾凈,燈火輝煌,人們團聚歡樂,人間美好無比。王靈官找不到表明劣跡的記號,心中十分奇怪,便趕回天上,將人間祥和安樂、祈求新年如意的情況稟告玉皇大帝。玉皇大帝聽後大為震動,降旨拘押三屍神,下令掌嘴三百,永拘天牢。這次人間劫難多虧灶神搭救,才得倖免。為了感激灶王爺為人們除難消災、賜福張祥,所以民間掃塵總在送灶後開始,直忙到大年夜。

閱讀全文

與掃塵除垢和佛塵掃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污水d和a是什麼意思 瀏覽:143
蒸餾時需要調ph嗎 瀏覽:772
如何清理浴室地板水垢 瀏覽:512
魚缸過濾棒入缸 瀏覽:307
潮陽和平鎮污水處理廠 瀏覽:868
變頻器污水提升泵操作規程 瀏覽:5
純水機什麼廠家好 瀏覽:136
人和怡寶純凈水電話多少 瀏覽:944
ro膜干膜和濕膜的區分 瀏覽:493
污水處理工培訓小結 瀏覽:237
污水處理廠脫泥有哪些好處 瀏覽:407
五道過濾器超濾膜 瀏覽:953
飛利浦凈化器維修需要什麼 瀏覽:738
家用純水機什麼價位最好 瀏覽:167
污水終端處理設施是什麼材質 瀏覽:780
進口離子交換纖維 瀏覽:180
污水中cn比是指什麼 瀏覽:97
水族店過濾沒計 瀏覽:216
陳檯子污水處理廠動工了么 瀏覽:265
純水的英文有多少種 瀏覽: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