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硫化锰在纯水中的溶解度
0.47 mg/100 mL (18 ºc)
硫化锰的Ksp= [Mn2+][S2-] =3*10^(-14)
而S2-会发生水解,S2-+H2O=HS-+OH,Kb=Kw/K2=10^-14/1.2*10^(-13)=0.083。设MnS的溶解度为xmol/L,则有[S2-] =[OH-][HS-] /Kb=x^2/0.083,所以[Mn2+][S2-] =x*x^2/0.083=3*10^(-14),解出x=1.4*10^-5mol/L,即135.8*10^-5g/L=0.001358g/L=1.358mg/L=0.1358mg/100mL。前面我给的那个0.47 mg/100 mL (18 ºc)是化学试剂的规格中查出的结果,0.1358mg/100mL是根据你给的量算出的结果,两者有差异是正常的,温度不同,溶解度也是不同的。
⑵ 溶解度的计算公式
溶质来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源/溶液质量*100% 溶解度=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g (必须选取饱和溶液)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克)+溶剂质量(克) 对于饱和溶液,溶液质量分数w = S/(S+100)所以溶解度S = 100/(1/w - 1)
⑶ 氯化银、碘化银和硫化银的溶解度关系为什么说明原因,谢谢。
氯化银溶解度很小为0.0019 g/L水;
硫化银的溶解度比氯化银还小,根据沉淀转化的原理,氯化银可以和硫离子反应生成硫化银:
2AgCl+Na2S=Ag2S+2NaCl
至于氯化银与溴化银,更可以推广至卤素,溶解度由氯至碘的顺序而降低。
综上:一般来讲,AgX的溶解度随着X的非金属性的增强而增大,减小而减小。
因为非金属性:S<Cl,Br<Cl,所以溴化银和硫化银溶解度都比氯化银小。
至于硫化银与溴化银,可知它们的溶解度相当。
(3)硫化银在纯水中溶解度计算公式扩展阅读:
碘化银为亮黄色无臭微晶形粉末,有α和β两种类型,α型为立方晶体,密度6.010g/立方厘米,熔点558℃,沸点1506℃。
β型为六方晶体,密度5.683g/立方厘米,加热到146℃即转为α型。不溶于稀酸,水,微溶于氨水,易溶解于碘化钾、氰化钾、硫代硫酸钠和甲胺,无论碘化银的固体或液体,均具有感光特性,可感受从紫外线到约480 mm波长之间的光线。
光作用下分解成极小颗粒的“银核”,而逐渐变为带绿色的灰黑色。与氨水一起加热,由于形成碘化银-氨络合物结晶体,即转为白色。
氯化银(Silver chloride),分子式为AgCl,分子量为143.32。
外观为白色粉末,不稳定,易见光分解变紫并逐渐变黑。25℃时水中溶解度为1.93mg/L,盐酸能减少其在水中溶解度,能溶于氨水、氰化钠、硫代硫酸钠、硝酸汞溶液。不溶于乙醇和稀盐酸。
硫化银:灰黑色粉末。密度6.85~7.23。熔点825℃。在沸点分解。不溶于水,溶于浓硫酸和硝酸,并溶于氰化钾和氰化钠溶液。用于黑金镶嵌术和制陶瓷等。将硫化钠与硝酸银溶液混合过滤而制得。
⑷ 溶解度计算公式
溶解度是指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时所能溶解的溶质的克数。定义式:(溶质)/ m(溶剂) = s(溶解度) / 100g (溶剂)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s/ (100g +s)] * 100%
溶解度与温度有关,会因温度而变化,一般是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大。也有相反的,如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度就会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
(4)硫化银在纯水中溶解度计算公式扩展阅读:
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例如:在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36g氯化钠(这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在20℃时,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
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体在一定量溶剂中溶解的最高量称为气体的溶解度。常用定温下1体积溶剂中所溶解的最多体积数来表示。
气体的溶解度除与气体本性、溶剂性质有关外,还与温度、压强有关,其溶解度一般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少,由于气体溶解时体积变化很大,故其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显著增大。关于气体溶解于液体的溶解度,在1803年英国化学家W.亨利,根据对稀溶液的研究总结出一条定律,称为亨利定律。
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另外,溶解度不同于溶解速度。搅拌、振荡、粉碎颗粒等增大的是溶解速度,但不能增大溶解度。溶解度也不同于溶解的质量,溶剂的质量增加,能溶解的溶质质量也增加,但溶解度不会改变。
⑸ 求cus在纯水中的溶解度
Ksp(CuS)=c(Cu2+)*c(S2-),把硫离子浓度代入可算出铜离子的浓度,铜离子的浓度即硫化铜溶解的摩尔浓度,不难将它转化成100克水中的溶解度.
⑹ 溶解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溶解度(g)=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g)/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g)*100%(g)w=m(溶质)/m(总)*100%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1.固体及少量液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里(通常为水)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质量(在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里溶解某物质的最大量),用字母S表示,其单位是“g/100g水(g)”.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2.气体的溶解度通常指的是该气体(其压强为1标准大气压)在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溶剂里的体积数.也常用“g/100g溶剂”作单位(自然也可用体积)。
(6)硫化银在纯水中溶解度计算公式扩展阅读:
溶解度,符号S,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物质的溶解度属于物理性质。
物质的溶解性
溶解性 溶解度(20℃)
易溶 大于等于10g
可溶 大于等于1g小于10g
微溶 大于等于0.01g小于1g
难溶(不溶) 小于0.01g
固体物质的能容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用字母s表示,其单位是“g/100g水”。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⑺ AgCl的Ksp=1.77×10-10, 计算其在纯水中的溶解度为多少mol•l
^选a
欢迎追问
氯化银的溶度积为氯化银的溶度积是:298k时
1.56×10^-10,k=c(ag+)*c(cl-)/c(agcl),c(agcl)=1,所以纯水中c(ag+)=c(cl-)=1.25x10^-5mol/l,假设溶解了amol/l,k=c(ag+)*c(cl-)/c(agcl)=ax(0.1+a)/1=1.56x10^-10,a=1.56x10^-9mol/l,所以纯水中是氯化钠的1.25x10^-5/1.56x10^-9=7500倍
⑻ 溶解度的计算公式
m(溶质)/ m(溶剂) = s(溶解度) / 100g (溶剂)。单位是克。
溶解度有定义就是指100克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回的克数,溶答解度的单位是克。
溶解度用s表示:m(溶质)/ m(溶剂) = s(溶解度) / 100g (溶剂) 。
溶解度与温度有关,会因温度而变化,一般是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大。也有相反的,如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度就会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
(8)硫化银在纯水中溶解度计算公式扩展阅读:
物质溶解与否,溶解能力的大小,一方面决定于物质(指的是溶剂和溶质)的本性;另一方面也与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溶剂种类等有关。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易于溶解,而有些物质则难于溶解,即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里溶解能力不同。
通常把某一物质溶解在另一物质里的能力称为溶解性。例如,糖易溶于水,而油脂不溶于水,就是它们对水的溶解性不同。溶解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如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氯化钾的溶解度是34克。这些数据可以说明20℃时,食盐和氯化钾在100克水里最大的溶解量分别为36克和34克;也说明在此温度下,食盐在水中比氯化钾的溶解能力强。
⑼ 已知Ag2S的溶度积为6*10-30,此时它在水中的溶解度约
用溶度复积算出的溶解度与中学中的制溶解度概念不同。
它用的是物质的量浓度作为单位,即:mol/L
溶度积是沉淀溶解平衡常数,与一般的化学平衡计算方法及意义完全一样:
Ag2S = 2Ag+ + S2-
平衡浓度(mol/L) 2s s
[Ag+]^2[S2-] = Ksp = (2s)^2 * s = 4s^3
可以求出s。
这类题目如果没有特殊指明溶解度的单位,一般均是指的物质的量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