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指标超标怎么解决
这个你得找自来水公司解决啊 个人怎么解决? 如果他们不给解决你们可以组织起来反抗给他们压力
2. 净水处理后 微生物超标! 高人请帮助
不知道你用的什么方法测的微生物超标?估计是二氧化氯的质量或者浓度不够。 建议重点检测加入的二氧化氯是否质量和浓度都是达标的。再次,考虑精密过滤器,换滤膜。
3. 用水处理设备以后,水中微生物和菌落数量还是严重超标是什么原因
首先对水处理系统的管道进行消毒(蒸汽消毒,一般不用双氧水,效果不好的)
然后置回换超滤答膜或者修改一下内控标准,把砂过滤器后面的,活性炭过滤器后面的相关水点改成参考点,因为本身这几个点的水样就不是纯化水水样,不属于纯水系统的,这样就解决了。一般只要把回路里的点和反渗透后面的水点做为监控点就可以了。活性炭,砂芯等本身就没有过滤微生物功能,天热的话很可能水样微生物指标超过自来水原水点的,这个很正常。活性炭等过滤器的维护主要是反冲,用量大的话一个月要反冲一次,这个是工程部的责任了。
4. 纯化水微生物超标
首先需要鉴别是哪里出了问题,所以光检测储罐、总送和总回是不够回的,还需要检测产水或一级答RO膜出水的微生物,甄别是否为RO出现问题;其次总回比储罐及总送微生物限度低是由于精密过滤器过滤的原因,差异较大说明RO出现的问题的可能性较大;另采用巴氏主要是控制微生物,最好采用次碱洗,然后平时定期采用巴氏消毒。如果电导率小于2的话一般实际水中的细菌不会超标的。所以确认设备本身没有被细菌污染的情况下,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取样的方法。
可以先用酒精涂满接水口的四周,然后点燃。这样细菌、残留酒精都没有了,再用无菌瓶取样。在两小时内送往实验室做检测。
检查
①
取样装置容器有没有被污染
②
取样的操作过程是否被污染
③
取样回检验室的路途有没有被污染
④
检验过程有没有被污染
⑤
培养过程有没有被污染
注意以上五个问题,进行重复取样检验,再说情况哈!!
5. 我厂纯化水系统R0清洗后中间水箱和RO微生物超标怎么办,是哪里出问题了,电导都很低
电导率合格微生物来超标,电导率源合格亚硝酸盐超标这两种情况都是二次污染的表现,解决这个问题要做到:
1、系统的清洁,用氢氧化钠清洗一下膜的系统
2、消毒,用消毒液消毒系统
如果系统的设计清洗系统达不到的话,要拆下来进行离线清洗和消毒。如果还不行那就只能改造管道了。
6. 纯化水微生物超标怎么处理
如果电导率小于2的话一般实际水中的细菌不会超标的。所以确认设备本身没有版被细菌污染的情况下权,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取样的方法。
可以先用酒精涂满接水口的四周,然后点燃。这样细菌、残留酒精都没有了,再用无菌瓶取样。在两小时内送往实验室做检测。
7. 纯化水制水系统微生物消毒后不超标过两周就超标怎么回事。
一、反渗透系统来的消毒杀源菌;对反渗透装置,可以采用亚硫酸氢钠进行杀菌、消毒; 二、树脂柱进行再生处理(因在高浓度的酸碱溶液中,一般的细菌也很难生存); 三、管道、水箱进行消毒处理; 四、出水保障;在外供水除设置一紫外线杀菌器进行杀菌处理,同时在其后配置一0.1um(绝对精度)的保安过滤器进行过滤如果没有紫外线杀菌器和0.1um保安过滤器则需要增加上); 前三步同时进行,后一步进行保障,应该是不会有太大的问题的。 希望有用! 谢谢!
8. 微生物细菌超标怎么办
活氧水消毒机可以有效的控制微生物细菌超标问题,让用户放心。
9. 纯化水管道微生物限度不合格消毒要如何处理
纯化水管道一般采用巴氏消毒的方法进行系统消毒。关闭所有使用点,检查储罐中的水是否满足要求;用回水末端的热交换器将系统中的纯化水加热到80℃以上,并且在此温度下保持120分钟。灭菌过程中,要保持系统中的纯化水处于循环状态。
10. 纯化水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
4.10微生物限度(薄膜过滤法)
4.10.1取相当于每张滤膜含1g或1ml供试品的供试液,加至适量的稀释剂中,混匀,过滤。若供试品每1g或1ml所含的菌数较多时,可取适量稀释剂的供试液1ml过滤。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其他适宜的冲洗液冲洗滤膜,冲洗方法和冲洗量同“计数方法的验证”。冲洗后取出滤膜,菌面朝上贴于营养琼脂培养基或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或酵母浸出粉胨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上培养。每种培养基至少制备一张滤膜。
4.10.2阴性对照试验
取试验用的稀释液1ml,照上述薄膜过滤法操作,作为阴性对照。阴性对照不得有菌生长。
4.10.3培养和计数
除另有规定外,细菌培养48小时,逐日点计菌落数,一般以48小时的菌落数报告;霉菌、酵母菌培养72小时,逐日点计菌落数,一般以72小时的菌落数报告;必要时,可适当延长培养时间至5~7天进行菌落计数并报告。菌落蔓延生长成片的平板不宜计数。点计菌落数后,计算各稀释级供试液的平均菌落数,按菌数报告规则报告菌数。若同稀释级两个平板的菌落平均数不少于15,则两个平板的菌落数不能相差1倍或以上。
4.10.4菌数报告原则
以相当于1g或1ml供试品的菌落数报告菌数;若滤膜上无菌落生长,以<1报告菌数(每张滤膜过滤1g或1ml供试品),或<1乘以稀释倍数的值报告菌数。
这是我们公司的纯化水微生物检测部分内容,请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