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做豆腐用什么水最好
豆腐是一种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材,在大家的餐桌上是非常常见的。烹饪豆腐的时候应该注意技巧,制作成功的豆腐是非常嫩滑的。在烹饪豆腐之前,一般要先将豆腐焯水,这样在炒豆腐的时候豆腐就不容易散开了,吃起来也更香。那么,焯豆腐到底应该用凉水还是热水呢?
麻婆豆腐也是经常出现在我们餐桌上的家常菜,非常麻辣爽口,深受大家喜爱,可是很多朋友做的麻婆豆腐很容易散开,而且豆腐容易煮老,吃起来不嫩滑,这可能就是焯水的方法错了。麻婆豆腐焯水时,用热水还是冷水?之前做错了,难怪容易散开!
做麻婆豆腐讲究的其鲜嫩的口感,不像炒家常豆腐一样,所以我们在选择豆腐的时候也要注意,选择南豆腐为佳,比较嫩滑。南豆腐是以“石膏”做凝固剂而成的,色泽偏白、质地软嫩、口感清香。
先要用盐水浸泡豆腐20分钟左右,可以使味道保持鲜嫩,而且用盐水泡过的豆腐也不容易散掉,然后把水倒掉,把豆腐切成小块状,锅里加水煮开,加一勺盐,把切好的豆腐块放到水里一焯水,豆腐受热均匀后,即可捞出,所以豆腐焯水时,要用热水,用热水焯下的豆腐不容易散开。
豆腐焯水这一步是很关键的,很多人在做麻婆豆腐时,没有焯水,结果豆腐很容易散开,而且做这一步还能去除豆腥味,保持豆腐的鲜嫩。但是要记住,豆腐焯水时,焯一分钟就要快速捞起,以免豆腐变老。
然后热锅烧油,放入蒜末、姜末和豆瓣酱小火煸炒出香味,再放入肉末翻炒,加入生抽和一小碗开水煮2、3分钟,然后下入豆腐块,炖煮几分钟,让豆腐入味,最后用水淀粉勾芡,出锅前撒上花椒粉和葱花就可以了。
这样做出来的麻婆豆腐口感会非常好,豆腐很嫩滑,还不会散开,喜欢吃的朋友可以按照以上的方法来做哦。
B. 什么样的水适合做豆腐
市面上的一般黄豆都适合做豆腐,选择色泽均匀的,颗粒饱满的,先用水泡,然后打浆,过滤,煮好以后用石膏水,或是老卤,或是豆腐王等兑进去,马上搅匀,成块后装到模子里,模子先用纱布垫好,再放上豆腐,包起,压上垫板,静置就成了
C. 制作豆腐用硬水好还是软水
硬水好
工具:带冷饮功能的豆浆机或料理机,网筛,一大块棉布,纱布一大块,带眼的篦子(只要能漏水就可以),八寸或六寸活底蛋糕模(这个很方便,没有的话可以用那种带小孔的洗菜盆),一口煮豆浆的大锅,一盆水(压豆腐用)
自制豆腐步骤1
黄豆300克泡一个,八九个小时左右,至黄豆彻底泡发(这些豆子做出的豆腐两大约1斤左右,够三口之家吃一顿)
步骤2
黄豆加水用料理机或豆浆机(冷饮功能)磨成豆浆
步骤3
找一块干净的大棉布,放在大一点的盆上,将豆浆隔筛网倒入棉布中
步骤4
过滤出豆渣,尽量挤的干一些
步骤5
豆浆放入锅中,用中小火烧热,用勺子将表面的浮沫撇去
步骤6
小火慢慢熬煮,边煮边用大勺划圈搅拌,以免糊锅
步骤7
直到豆浆煮沸腾后关火
步骤8
此时将内酯4克与25克温水混合,使其溶化
步骤9
将豆浆离火,自然降温至八九十度,可以用温度计,这样更准确些,没有温度计也没关系,像这种天气,大约一分钟左右就可以了
步骤10
将内酯液倒入,迅速搅拌开,动作一定要迅速,大约三四秒的时间,就要立马盖上锅盖开始焖
步骤11
将豆浆盖盖焖15分钟左右,打开锅盖你会发现都将已经凝固,这时就是我们平时吃的豆腐脑了,可以取出一点来做豆腐脑
步骤12
将锅中的豆腐快速的搅碎,搅的越碎出水越多
步骤13
将六寸心形模具取下底垫,放在有孔的篦子上,上面放一块纱布,一层就可以
步骤14
将豆腐舀到模具中,可以用勺子稍微搅拌下模具里的豆腐,滤去多余的水分,否则六寸的模具是装不下的
步骤15
全部放入后,将纱布覆盖上,再放上拿下来的底垫
步骤16
将一盆水压在上面,如果盆底部太大,可以找个中介勿,我就用了一个低不小,口大的碗做了个中介
步骤17
压30分钟,豆腐就做好了。炖来吃,炒来吃,或凉拌吃都可以,我做的什么,请看下回分解吧
自制豆腐成品图
厨房小常识
卤水:是一种添加剂学名为盐卤,是由海水或盐湖水制盐后,残留于盐池内的母液,主要成分有氯化镁、硫酸钙、氯化钙及氯化钠等,味苦,有毒。蒸发冷却后析出氯化镁结晶,称为卤块。是我国北方制豆腐常用的凝固剂,能使豆浆中的蛋白质凝结成凝胶,把水分析出来
内酯:是一种新型无毒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上被用作酸味剂、保鲜剂、防腐剂、蛋白质凝固剂等。内酯是一种易溶于水,在25℃下分解缓馒的白色结晶。用它代替卤水、石膏做出的豆腐具有质地细腻肥嫩,味道纯正,鲜美可口,无蛋白质流失,营养丰富,出品率高的特点
D. 纯净水做出来的豆腐比自来水做的豆腐好吃吗
天然水做的豆腐更鲜美
E. 对于制作豆腐的水质要求您有没有深入研究
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豆腐脑的质量。制作豆腐脑一般的以软水为宜,深井水,溪水,海水,矿泉水等都会影响到豆腐脑的出品率和质量。被污染的水禁止使用做豆腐脑。选择合适的水,可以用试纸进行测试,可选择使用ph值在5——6可产生酸碱反应的水。
温馨提示:与水质有关系,但豆腐做的好坏,不光水的问题,与大豆的质量、磨的粗细程度、煮的过程以及后期添加的卤水都有关系。
F. 做豆腐用软水好还是净化水好
肯定是纯净水好了,软水只是把水中的钙镁离子给替换掉了,但并不能完全过滤水中其他杂质,但是纯净水能更好的把水质给净化。
G. 制作豆腐 需要什么样的水才好
水质好
做出的豆腐会鲜香,因为豆腐的主料是黄豆,要用水完全浸泡令豆身饱和才能磨豆浆,初了豆里的物质就是水,所以水要好
豆腐制作工艺流程1、选料选用新鲜黄豆,用干选法过筛或用水选法筛除杂物、劣质豆、草木和砂土等杂质。2、浸豆把黄豆浸泡于水中,除去浮于水面的杂质,水量以浸没黄豆为准。在浸泡的过程中,防止泡豆水质变酸变馊,而影响豆浆质量,根据具体情况及时换水1次,浸泡时间根据气温不同而异,一般是夏天泡豆4-6小时;冬天可延长至9一12小时。3、磨浆把泡好的豆分多次加入磨浆机中,边加黄豆边加水,磨成豆浆糊,一般是0.5千克泡豆加水0,5千克左右,磨浆时,加豆加水要均匀,与磨速协调一致,这样才能磨出细腻而嫩滑的豆浆。4、过滤豆浆过滤一般用过滤网布或面粉袋,把磨好的豆浆糊5千克(约相当于1千克干黄豆)加入约20℃的温水2
.5千克,拌和均匀后装入布袋,吊起布袋,用手摇动,待浆液流出,反复操作3—4次,直至浆液沥干为止。5、煮浆
取过滤后的生豆浆放入锅内,猛火加热煮沸
(或用水蒸气加热)煮至锅面豆浆泡沫破裂,撤火便得熟豆浆。6、点浆点浆一般用石膏粉作凝固剂,10克干黄豆需配用石膏约1千克。
点浆的方法:把煮沸的豆浆舀出锅后稍冷,待温度降至
80℃时即可点浆。点浆时用小勺将豆浆向前不断搅动,慢慢加入石膏水,当豆浆粘勺后,搅动放慢,加石膏水的速度也相应放慢,直到豆浆出现玉米大小的豆腐粒时,停止搅动,盖上锅盖,保持约半小时就可以进行包浆工序。7、包浆包浆就是把豆腐脑倒在铺有棉布的木格内,包好,用重物挤压,把水挤出,一般不能压得太干,若制豆腐干,则可以压至无水滴出为止。
豆奶、豆腐花、豆腐制作工艺流程图:
H. 纯净水做出来的豆腐比自来水做的豆腐好吃吗
这个还真不一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山泉水做出来的豆腐肯定是要比这二者都好吃的。
I. 做豆腐什么样的水质最好
纯净水最好,无杂质,无杂味,色泽也不会受水中的矿物质影响。
J. 做豆腐用水的PH值多少最好
做豆腐用水的pH值,在豆制品的加工工艺中,生产用水的PH值需要控制在7左右,偏酸或偏碱都严重影响后续生产。
豆制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水需要定期送到有关部门进行检验,再根据检验结果对水进行相关处理,如果水质不过关,最好对水进行净化后再使用。
一般在豆制品生产中使用的是软水(PH值6.0-6.5)。用这种方法生产的豆腐质量好、产量高、品质细腻、口感好。用咸水(苦水、硬水)做的豆腐,由于大部分水是含盐或碱的,在制浆或加热时会出现沉淀物或絮状物,所以生产的豆腐质量粗糙,色泽暗,产品保水性差,产量低。
那么如何判断水源是否符合豆制品生产的要求呢,一般通过城市自来水公司处理后的饮用水可以用于豆制品的生产,对于未经自来水公司处理的非标准水(地下水、河水、井水等),应该送往当地卫生部门进行检测。然后,根据试验结果,通过漂白沉淀或加热软化后再使用。
水质的标准如下:
1.感官要求:色度不得超过15度,浑浊度不得超过5度,不能有其他异物和异味。
2.化学指标:pH值6.5-8.5(国家标准),总硬度(以B.O计)不超过250毫克/升(其他指标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3.微生物指数:1毫升水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0个,1升水中大肠菌群不得超过3个,致病菌不能出现。
总之,在豆制品的生产中,水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水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豆制品的质量和产量。一般来说,豆制品生产中要使用软水(PH值7.0),这样生产的豆腐质量好、产量高、品质好、口感棒;相反,生产的豆腐则会粗糙、色泽暗、保水性差、产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