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纯化水的巴氏消毒法应什么讲述
准确的水抄应该叫做袭用巴氏消毒的方法来消毒纯化水的系统单元来保证纯水系统的TOC指标或者控制纯化水系统的二次污染的风险。
巴氏灭菌法(pasteurization),亦称低温消毒法,冷杀菌法,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常常被广义地用于定义需要杀死各种病原菌的热处理方法。
② 什么是巴氏消毒
巴氏消毒(Pasteurisation)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由法国生物学家路易·巴斯德于1862年发明的,该方法主要用于杀灭牛奶里含有的病菌。 巴氏消毒是利用病原体不很耐热,用适当的温度和保温时间处理,可将其全部杀灭的原理。
③ 纯化水巴氏消毒步骤
巴氏消毒应用在纯水管路中,为了使用水点不出现漏消的现象,要进行逐个间断排放,也就是消毒下,如果不进行间断排放,而是全部开阀的状态的化,容易影响系统循环温度,浪费操作人力.
④ 巴氏消毒原理
把被消毒的物品把加热到61.1~65.6摄氏度之间,作用30分钟。由于巴氏消毒法所达到的温度低,故达不到灭菌的程度。但是它可使布氏杆菌、结核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致病微生物死亡,可以使细菌总数减少90%-95%,故能起到减少疾病传播,延长物品的使用时间的作用。
由于它消毒时的温度不高,较少破坏食物的营养成分。且方法简单。在农村家庭中可用于牛奶、婴幼儿食用的人乳、合成食物及酱油等调味品的消毒。
巴氏消毒最先用于牛奶的杀菌,其目的是杀死牛奶中可能存在的所有有害微生物(包括一切致病菌)。
在巴氏消毒法发明前,由于当时还未发明抗菌素,但现在世界上也有一些地方的人喜欢喝生牛奶,比如我国的内蒙。据科学家调查,在内蒙牧民肺结核病人中,有10.6%的患者有喝生牛奶的习惯。
巴氏消毒法还用于消毒啤酒、白酒等东西,经过巴氏消毒的啤酒叫熟啤,为普通啤酒;不经巴氏消毒,只能冻藏保鲜的啤酒就是生啤。
参考链接:网络-巴氏消毒
⑤ 巴氏消毒原理
巴氏消毒法(Pasteurization):利用热力杀死液体中的病原菌或一般的杂菌,同时不致严重损害其质量的消耗方法。由巴斯德创用以消毒酒精类,故名。加温61.1~62.8℃半小时,或71.7℃15~30秒钟。常用于消毒牛奶和酒类等。
超高温杀菌(UHT),是指加热温度为135℃~150℃,加热时间为2~8秒,加热后产品达到商业无菌的杀菌过程。超高温杀菌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有效地杀死微生物,并较好地保持食品应有的品质。简单的理解就是,在超高温条件下,没等营养物质受到破坏,实际微生物就已经被杀死了,所以有效的保持了营养价值而且达到消毒目的。巴氏(巴斯德)杀菌和UHT(瞬时超高温灭菌)是有非常大的区别的。
⑥ 什么是“巴氏消毒液”
巴氏消毒液指的是法国生物学家路易·巴斯德于1862年发明的消毒方法。该方法主要用于牛奶上,杀灭牛奶里含有的病菌。
巴氏灭菌法产生来源于巴斯德解决啤酒变酸问题的努力,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常常被广义地用于定义需要杀死各种病原菌的热处理方法。
(6)纯水巴氏消毒详解扩展阅读:
应用范围
巴氏消毒法还用于消毒啤酒、白酒等东西,经过巴氏消毒的啤酒叫熟啤,为普通啤酒;不经巴氏消毒,只能冻藏保鲜的啤酒就是生啤。
消毒原理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菌繁殖越慢;温度越高,繁殖越快。但温度太高,细菌就会死亡。不同的细菌有不同的最适生长温度和耐热、耐冷能力。巴氏消毒其实就是利用病原体不是很耐热的特点,用适当的温度和保温时间处理,将其全部杀灭。
⑦ 巴氏消毒法基本原理
巴氏消毒是利用病原体不耐热的特点,用适当的温度和保温时间处理,将细菌杀灭。巴氏灭菌法主要为牛奶的一种灭菌法,既可杀死对健康有害的病原菌又可使乳质尽量少发生变化。
巴氏消毒法基本原理
经过巴氏消毒后,牛奶仍保留了小部分无害或有益、较耐热的细菌或细菌芽孢。
巴氏杀菌不能杀死所有细菌,只能将致病菌的数量降低到对消费者不会造成危害的水平。
巴氏灭菌法得名于路易斯・巴斯德。1862年,巴斯德发明了能杀灭牛奶里的病菌,又不影响牛奶口感的巴氏消毒法。
⑧ 什么是巴氏消毒法
巴氏消毒法即巴氏灭菌法,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常常被广义地用于定义需要杀死各种病原菌的热处理方法。
原理:巴氏杀菌是将混合原料加热至68~70℃,并保持此温度30min以后急速冷却到4-5℃。因为一般细菌的致死点均为温度68℃与时间30min以下,所以将混合原料经此法处理后,可杀灭其中的致病性细菌和绝大多数非致病性细菌;混合原料加热后突然冷却,急剧的热与冷变化也可以促使细菌的死亡。
作用:巴氏杀菌在较低温度、较短时间内处理食品,最大限度地使食品的色、香、味以及营养成分免受高温长时间处理的破坏。一般经过巴氏杀菌的食品仍会含有许多能够生长的微生物,通常每毫升或每克中有几千个活菌,比商业杀菌的产品的贮藏期有所缩短。
(8)纯水巴氏消毒详解扩展阅读:
通常情况下,巴氏杀菌奶要求原料奶的细菌总数比UHT乳要低,因为两者工艺不同。一方面巴氏杀菌奶的灭菌效率低于高温灭菌奶,所以对细菌总数要求更严一些。另一方面由于UHT加工过程中超高温会使牛乳产生一定的“焦糊味”,会掩盖奶本来的风味。
当总菌数达到200万/ml,牛奶吸收的异味和细菌产生的异味,已经大大改变了牛奶的风味,巴氏灭菌并不能去除这些异味,而经过超高温处理之后,产生的“焦糊味”足以掩盖奶本身的异味。
参考资料:网络-巴氏灭菌法
⑨ 巴氏消毒法的基本原理和做法
巴氏消毒法的基本原理:
巴氏杀菌是将混合原料加热至68~70℃,并保持此温度30min以后急速冷却到4-5℃。
因为一般细菌的致死点均为温度68℃与时间30min以下,所以将混合原料经此法处理后,可杀灭其中的致病性细菌和绝大多数非致病性细菌;混合原料加热后突然冷却,急剧的热与冷变化也可以促使细菌的死亡。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菌繁殖越慢;温度越高,繁殖越快(一般微生物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8℃—37℃)。但温度太高,细菌就会死亡。不同的细菌有不同的最适生长温度和耐热、耐冷能力。
巴氏消毒其实就是利用病原体不是很耐热的特点,用适当的温度和保温时间处理,将其全部杀灭。但经巴氏消毒后,仍保留了小部分无害或有益、较耐热的细菌或细菌芽孢,因此巴氏消毒牛奶要在4℃左右的温度下保存,且只能保存3~10天,最多16天。
巴氏消毒法的做法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将牛奶加热到62~65℃,保持30分钟。采用这一方法,可杀死牛奶中各种生长型致病菌,灭菌效率可达97.3%~99.9%,经消毒后残留的只是部分嗜热菌及耐热性菌以及芽孢等,但这些细菌多数是乳酸菌,乳酸菌不但对人无害反而有益健康。
第二种方法将牛奶加热到75~90℃,保温15~16s,其杀菌时间更短,工作效率更高。但杀菌的基本原则是,能将病原菌杀死即可,温度太高反而会有较多的营养损失。
(9)纯水巴氏消毒详解扩展阅读:
巴氏灭菌法发明人:巴斯德
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 (1821-1895.9.25) 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像牛顿开辟出经典力学一样,巴斯德开辟了微生物领域,创立了一整套独特的微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开始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方法开始研究,他也是一位科学巨人。
巴斯德一生进行了多项探索性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是19世纪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之一。他用一生的精力证明了四个科学问题:
(1)每一种发酵作用都是由于一种微菌的发展,这位法国化学家发现用加热的方法可以杀灭那些让葡萄酒变酸的恼人的微生物。很快,“巴氏杀菌法”便应用在各种食物和饮料上。
(2)每一种传染病都是一种微菌在生物体内的发展:由于发现并根除了一种侵害蚕卵的细菌,巴斯德拯救了法国的丝绸工业。
(3)传染病的微菌,在特殊的培养之下可以减轻毒力,使他们从病菌变成防病的疫苗。他意识到许多疾病均由微生物引起,于是建立起了细菌理论。
(4)曲颈瓶的巧妙发明和细菌试验证明其不是由腐败的物体产生,而是细菌将物体腐化,打破了牛顿等人长久以来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