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纯化水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
4.10微生物限度(薄膜过滤法)
4.10.1取相当于每张滤膜含1g或1ml供试品的供试液,加至适量的稀释剂中,混匀,过滤。若供试品每1g或1ml所含的菌数较多时,可取适量稀释剂的供试液1ml过滤。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其他适宜的冲洗液冲洗滤膜,冲洗方法和冲洗量同“计数方法的验证”。冲洗后取出滤膜,菌面朝上贴于营养琼脂培养基或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或酵母浸出粉胨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上培养。每种培养基至少制备一张滤膜。
4.10.2阴性对照试验
取试验用的稀释液1ml,照上述薄膜过滤法操作,作为阴性对照。阴性对照不得有菌生长。
4.10.3培养和计数
除另有规定外,细菌培养48小时,逐日点计菌落数,一般以48小时的菌落数报告;霉菌、酵母菌培养72小时,逐日点计菌落数,一般以72小时的菌落数报告;必要时,可适当延长培养时间至5~7天进行菌落计数并报告。菌落蔓延生长成片的平板不宜计数。点计菌落数后,计算各稀释级供试液的平均菌落数,按菌数报告规则报告菌数。若同稀释级两个平板的菌落平均数不少于15,则两个平板的菌落数不能相差1倍或以上。
4.10.4菌数报告原则
以相当于1g或1ml供试品的菌落数报告菌数;若滤膜上无菌落生长,以<1报告菌数(每张滤膜过滤1g或1ml供试品),或<1乘以稀释倍数的值报告菌数。
这是我们公司的纯化水微生物检测部分内容,请参考。
② 纯化水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
纯化水微生物限度操作规程
文件编号
总
页
数
共
3
页
制订部门
实施日期
起
草
人
审
核
人
批
准
人
起草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1.
目的
本规程旨在为微生物限度检查提供一个标准化方法。
2.
适用范围
微生物限度实验室
3.
责任者
QC
主管生测员
4.
安全注意事项
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
5.
规程
5.1
取样
a
.在车间、实验室所有用水点按序取样,标明日期和取样点位置,一个监测
点取水
3
次,一次
250mL
,送检验室按中国药典
2010
年版二部标准进行全检。
b
.
取样前将直接接触样品的容器用
75%
酒精棉球进行擦拭,
采用灭菌后瓶收
集样品。
c
.取样时,取样人洗手并消毒,取样前用纯化水淋洗检验用取样瓶和瓶塞
3
次。灭菌瓶至少取
200mL
用于微生物检验用水,微生物检验应在取样后的
1
小
时内进行,或将样品冷藏并在
4
小时内进行检验。
5.2
微生物限度检查
纯化水检验标准微生物限度检查采用平皿法和薄膜过滤法。
5.3
微生物培养
(
1
)
除另有规定,
本检查法中细菌培养温度为
30-35
℃,霉菌、酵母菌培养温
度为
③ 纯化水中的微生物检测怎么做 要详细
采用滤膜法进来行微生物检测源是一种国际公认的微生物标准检验方法,其得到AOAC、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家的药典、FDA和EPA等组织的承认,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及饮料工业、化妆品、制药工业品质控制和电子工业等领域。赛多利斯公司的滤膜法微生物检测产品成功地应用于滤膜法已有20多年的历史,实用而且方便实用,它简化了微生物检测程序。
滤膜法微生物检测:
将适当孔径的滤膜放入滤器,过滤样品,由于滤膜的作用而将微生物保留在膜的表面上。样品中微生物生长抑制剂可在过滤后用无菌水冲洗滤器而除去。然后,将滤膜放在培养基上培养,营养物和代谢物通过滤膜的微孔进行交换,在滤膜表面上培养出的菌落可以计数,并和样品量相关。
滤膜法的优点:
- 与直接法比较,可以检测大量的样品
- 浓缩效应使微生物检测的准确度提高
- 带有菌落的滤膜,可作为检测的永久记录存档
- 可见的菌落和样品量直接对应,得出定量结果
操作具体一点就是:薄膜过滤法检测,一个样过滤一份,就是200ml的纯化水通过滤膜,将该滤膜浸泡在灭菌好的l生理盐水中,再接种到平皿中,制成10级、100级、1000级稀释倍数的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稀释培养皿,即可
④ 纯化水的微生物限度里的薄膜过滤法如何计数啊
一次两毫升水。把过滤完成的薄膜正面贴在R2A平板上,18小时后计数,每天数一次,可以用软件数,也可以人工数,用记号笔在碟子上打点。细菌三天,霉菌五天。
⑤ 什么叫薄膜过滤法,具体怎么操作呀
5.7.7 薄膜过滤法:
5.7.7.1 本法适用于有抗菌作用或大容量的供试品。
5.7.7.2 按集菌使内用规程安装好集菌仪。
5.7.7.3 取供试品擦拭消容毒后,除去塑料盖,插好导管,进行抽滤,滤液从排液管排出。
5.7.7.4 同法操作将培养基抽到全封闭式集菌培养器中。
5.7.7.5 取需气菌、厌气菌培养基和真菌培养基各1管,同法操作加入相应的溶剂作阴性对照。
5.7.7.6 阳性对照管应根据供试品特性在接种橱内加入相应对照菌液1ml。(抗细菌药物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对照菌,抗厌氧菌药物以生孢梭菌为对照菌,抗真菌药物以白色念珠菌为对照菌)。
5.7.7.7 需气菌、厌气菌培养基管置30-35℃培养箱中,真菌培养基管置20-25℃培养箱中各培养7日;阳性对照管细菌应在培养24-48小时,真菌应在培养24-72小时有菌生长。
⑥ 纯化水薄膜过滤法操作过程,薄膜使用前是不是要用无菌的纯化水浸过啊
我用的时候是把薄膜放在有纯化水的三角瓶里,塞好橡胶塞,用牛皮纸包住,然后进行湿热灭菌。这样使用的时候好用镊子把薄膜夹出。
⑦ 纯化水微生物限度中用薄膜过滤法检测是不是必须用稀释液即稀释液-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
是的。我们实验过程中用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溶液做稀释剂的,也可以用生理盐水做版稀释剂。在实验过程中每权张过滤膜不可超过1000ml的稀释剂冲洗量。将纯水倒入薄膜过滤后,在放入培养皿里之前,还需要加缓冲液冲洗薄膜,冲洗量可以每张膜控制在100-200ml。然后用无菌镊子取出过滤膜,贴于培养基上,去除气泡。
⑧ 薄膜过滤法原理
薄膜过滤法
采用薄膜过滤法,滤膜孔径不大于0.45um,直径约为50mm。选择滤膜材质时候应保证供试品及其溶剂不影响微生物的充分被截留。滤器及滤膜使用前应采用适宜的方法灭菌。使用后,应保证滤膜在过滤前后的完整性。水溶性供试液过滤前先将少量的冲洗液过滤以润洗滤膜,供试液经薄膜过滤后,若需要用冲洗液冲洗滤膜,每张滤膜每次冲洗量为100ml。每片滤膜的总过滤量不宜过大,以避免滤膜上的微生物受损伤。
取相当于每张滤膜含1克或1ml供试品的供试液,加至适宜的稀释剂中,混匀过滤。若供试品每1克或1ml所含的菌数比较多时,可取适宜稀释级的供试液1ml,过滤。用PH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其它适宜的冲洗液冲洗液冲洗滤膜,冲洗方法和冲洗量同“计数方法的验证”,冲洗后取出滤膜,菌面朝上贴于营养琼脂培养基或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或酵母浸出粉胨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上培养。每种培养基至少制备一张滤膜。
阴性对照实验
取实验用的稀释液1ml,照上述薄膜过滤法操作,作为阴性对照。阴性对照不得有菌生长。
培养和记数:
培养条件和记数方法同平皿法,每片滤膜上的菌数不应超过100个
菌数报告规则
以相当于1克或1ml供试品的菌落数报告菌数;若滤膜上无菌生长以<1报告菌数(每张滤膜过滤1g或1ml供试品),或以<1
乘于稀释倍数的值报告菌数。
⑨ 微生物薄膜过滤法,夹膜技巧
(1)验证试验方法:试验原理同前述薄膜过滤法。验证供试品对薄膜过滤法有抑细菌和抑真菌特性时,与实际的无菌检查相同,在同一型号的每个过滤器或过滤筒内过滤规定定量的供试品(容器数及每容器的过滤体积),用淋洗液淋洗滤膜至少3次,每次淋洗液体积为100ml,在最后一次淋洗液中,接入验证用菌种(接种量为10—100CFU);另取一过滤器或滤筒,不过滤供试品,重复以上淋洗操作,作为阳性对照。根据具体情况,可将整张滤膜或半张滤膜转移至100ml的指定验证用培养基内,或将培养基加入到装有滤膜的滤筒内。分别对表中所列菌种及相应的培养基逐一进行验证,并将容器置于适当的温度下培养,培养时间不超过14d。如果使用新的滤膜或滤过器(包括不同厂家或批号、型号),则要按上述薄膜过滤法的要求做 , 组试验,即样品试验组、蛋白胨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重新进行验证确认。
(2)验证结果评价:如果供试品培养基容器内的培养基内明显可见微生物生长(混浊),并且与阳性对照容器内的培养结果相似,则在无菌检查试验中必须要过滤与验证试验相等量的供试品、淋洗液,淋洗相同次数及使用同量的培养基。如果与阳性对照容器内的培养结果相比,供试品容器内微生物生长现象不明显,则说明该检验量在此检验条件下有抑菌作用。应增加淋洗次数,重复以上实验。也可通过更换过滤膜并使用中和剂来消除产品的抑菌作用。USP规定,如果已淋洗了5次,并且每次淋洗液体积达到500ml,仍无法中和膜上的残余抑菌性物质,那么在无菌检查试验中就采用此淋洗次数与淋洗量作为最终淋洗方法。
⑩ 纯化水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测,使用薄膜过滤法应该取多少
准备工作:用纯化水浸泡滤膜,浸泡完全后放入滤杯中,包好滤杯,连同量筒、培养基、专平皿、取膜器、三角属烧瓶等一起121℃灭菌30min。灭菌后的物品一并传入洁净室中,微生物限度过滤器上连好已经灭好的滤杯,用缓冲液先润湿滤膜,抽掉缓冲液,然后倒入供试液(10倍稀释),滤过,再用缓冲液冲洗滤膜。过滤结束后取下滤膜平贴于R2A琼脂培养基平板上,32℃倒置培养5天。菌落计数(平皿上长几个菌结果就报几个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