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纯水知识 > 纯水超声溶解氧下降

纯水超声溶解氧下降

发布时间:2022-08-03 11:14:21

A. 影响水的溶氧量因素

一、水中的溶氧
溶解于水中的氧气的多少,即为水的溶氧量,通常用"毫克/升(ppm)"来表示。溶氧是指溶解于水体之中、分子状态的氧。水体中的生物靠水中的溶氧进行呼吸作用。在20℃、一大气压时,纯水中的溶氧约9 ppm。

二.氧气的来源:

1、生物增氧。草缸中水生植物、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所释放出的氧气,水生植物的盛衰对水体溶氧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常情况下草缸的溶氧量高于裸缸。

2、机械增氧。通过气泵、潜水泵等形式强制充氧。气泵强制充氧是我们主要的供氧途径。

3、化学增氧。加入化学药品增氧,多用于乏氧时的急救。目前使用的化学增氧剂主要有过氧化钙、过氧化氢和过氧二硫铵等。

4、换水增氧。更换新水可提高溶氧量,以及在换水得过程中水流经过一定的流程和落差可使溶氧量提高。

5、空气中的氧气的直接溶入。空气溶入水体中的速度与大气压、水温、盐度、水流、气流等有关。大气压高,氧气溶入水体中的速度快,流水的溶氧量一般比静水的高。

三、影响溶氧量的因素

1、物理因素。水的溶氧量受水温、气压、盐度等因素的影响。水的溶氧量与水温、盐度成反比,温度增高则溶氧量降低,盐度越高,溶氧越低,反之则溶氧高。水的溶氧量与气体的压力成正比,水面上氧的分压愈大则溶氧量愈大。我们用气泵给鱼缸供氧时,水面越深溶氧的效果也就越好。同时水泡越小与水体接触的相对面积越大,溶氧的效果也就越好。太版一再推广使用变形气条,其道理就在于此。

有报道磁化水可提高溶氧量,最大能增加溶氧量270%,可能于磁化后的水分子链缩短,分子间的空隙增多有关,看来磁化水不仅能够活化水体对增加溶氧量也大有裨益。

2、生化因素。水生生物的数量过多和密度过大及饲料残渣过多等都会使水体富营养化,有机物含量增高,水体的溶氧量下降。

B. 我装了一桶水用溶氧亿侧是九个氧,我又放粒粒氧里面,十分钟后侧溶氧,不增而低,是什么原因

溶解氧与空气的分压、温度有关,在20°,1个大气压下,纯水中的溶解氧饱和含量为9mg/l,超过这个值会自动溢出,保持在9mg/L左右。压力一定时,温度升高,溶解氧含量降低,温度降低,溶解氧含量升高。
溶氧仪每次测定前都应校正以减少仪器误差。由于在测定时水中氧气在阴极上反应而被消耗掉,所以电极周围的水样必须保持搅动,以补充氧气,如果静止测定,结果会偏低。

C. 纯水在超声波中会增加它的含氧量吗

适当的功率,可以除气,降低含氧

D. 水溶解氧的机理

http://ke..com/view/43019.htm
空气中的氧溶解在水中成为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与空气中氧的分压、水的温度都有密切关系。在自然情况下,空气中的含氧量变动不大,故水温是主要的因素,水温愈低,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愈高。

溶解氧是指溶解在水里氧的量,通常记作DO,用每升水里氧气的毫克数表示。水中溶解氧的多少是衡量水体自净能力的一个指标。它跟空气里氧的分压、大气压、水温和水质有密切的关系。在20℃、100kPa下,纯水里大约溶解氧9mg/L。有些有机化合物在喜氧菌作用下发生生物降解,要消耗水里的溶解氧。如果有机物以碳来计算,根据C+O2=CO2可知,每12g碳要消耗32g氧气。当水中的溶解氧值降到5mg/L时,一些鱼类的呼吸就发生困难。水里的溶解氧由于空气里氧气的溶入及绿色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会不断得到补充。但当水体受到有机物污染,耗氧严重,溶解氧得不到及时补充,水体中的厌氧菌就会很快繁殖,有机物因腐败而使水体变黑、发臭。

溶解氧值是研究水自净能力的一种依据。水里的溶解氧被消耗,要恢复到初始状态,所需时间短,说明该水体的自净能力强,或者说水体污染不严重。否则说明水体污染严重,自净能力弱,甚至失去自净能力。

水中溶解氧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在水体中溶解氧(DO)小于其溶解度时,大气中的氧溶入水体。在水体和大气之间的界面上经常进行气体交换,水体将二氧化碳排入大气,大气中的氧溶入水体。这与生物的呼吸作用十分相似,是水体中氧的主要来源。另一方面是水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向水中放出的氧。但是由于水体中经常发生氧化作用,从而消耗水中的氧,特别是有机质的降解,对氧的消耗量很大,因此,水体中不断进行着脱氧(溶解氧减少)和复氧(溶解氧增加)的过程。在自然条件下,水在流动时,复氧过程比较迅速,较易补充水中氧的消耗,使水体中溶解氧保持一定的水平,反之,在静水条件下,复氧过程缓慢,水中含氧得不到及时补充,处于嫌气状态。当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携带大量有机物质进入水体时,水体脱氧严重,这时即使在流动的河水中,由于复氧过程弥补不了这样大幅度的脱氧,也会出现溶解氧迅速下降,造成鱼类和需氧生物死亡及水质恶化。

E. 为什么会出现溶解氧过饱和

原因:

1、温度升高。

2、压力减小。

简介:

饱和溶解氧是指当水体与大气中氧交换处于平衡时,水中溶解氧的浓度。在标准大气压下,它只随水温T而变化。

在标准大气压下,它只随水温T而变化。

一般的溶解氧(DO)计算公式:

考虑到纯水用于溶解氧气,其溶解量DO(单位:mg/L)计算经验公式如下:

其中,DO为水中氧气溶解量,单位为mg/L

T为温度,单位为℃

p(O2)为氧气分压,单位为Pa,在一个标准大气压空气中,氧气含量为21 %,取p(O2) = 21270 Pa。

F. 超声波可以去除纯水中的溶解氧吗

超声波可以除气泡的。

G. 溶解氧为什么随着深度的增加 水温的降低而减少

水分子之间作用力的原因

H. 纯水溶氧量多少

溶氧不足危害

当水中溶氧不足时,首先直接对养殖动物产生不利影响;

其次是通过影响水体环境中其它生物和理化指标而间接影响养殖动物,致使其生长、繁殖甚至生存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轻则体质下降、生长减缓,重则浮头、泛塘,导致大量死亡。

选择性忽略

但以上所列问题很多人会加以选择性忽略有二:

一是认为没有看到鱼儿浮头就不存在缺氧,但可能是低溶氧状态;

二是当鱼儿发病时只集中精力于用药或调水,没把溶氧当成头等大事或者在低溶氧状态下只会加重病情,用再多的药也无济于事。

各种影响因素

氧气在水中的溶入(溶解)和解析(逸散)是一个动态可逆过程,当溶入和解析速率相等时,即达到溶氧的动态平衡,

此时水中溶氧的浓度即为该条件下溶氧的饱和含量,即饱和溶氧量。

水中饱和溶氧量受到大气氧分压、水温、水中其它溶质(如其它气体、有机物或无机物)含量等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

溶氧随着水温升高,饱和溶氧量下降;盐度对溶氧也有直接而明显的影响,随着水体盐度升高,饱和溶氧量下降。

大多数情况下,养殖水体中溶氧的实际含量低于饱和溶氧量,其数值取决于当时条件下水中增氧与耗氧动态平衡作用的结果。

当增氧大于耗氧时,溶氧趋于饱和,有时还会出现“过饱和”现象,这一般会出现在晴天午后,藻类密度高、光合作用强的池塘中;

当耗氧占主导地位时,水中溶氧开始持续下降,其结果将会出现低氧甚至无氧水区,此时可能出现养殖动物“浮头”,甚至“泛塘”现象。

增加的因素

在池塘养殖中,水中的增氧主要来源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放氧。 人工增氧(机械增氧、化学增氧等)。 大气中氧气的自然溶入。但在不同条件下上述几种增氧作用所占的比例也各不相同。

富营养型静水池塘以光合作用增氧为主,高密度精养池塘以人工增氧为主,贫营养型水体及流动水体以大气溶解增氧贡献较大。

减少的因素

水体中的耗氧作用可分为生物、化学和物理来源的耗氧。

生物耗氧: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溶氧。

大多数情况下,水中的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呼吸耗氧占据池塘耗氧的绝大部分,呼吸耗氧主要发生在阴天和夜间光合作用不强的时候 。

化学耗氧:包括环境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和无机物的氧化还原。

物理耗氧:主要指水中溶氧向空气中逸散,只占据很小部分,这一过程仅在水--气界面进行。

溶氧的变化规律

昼夜变化:在没有人工增氧作用的养殖池塘中,上层水的溶氧昼夜变化十分明显。通常情况下,下午高于早晨,白天高于夜间。

季节变化:池塘水体溶氧的季节变化也比较明显。一般而言,冬春两季温度较低,溶氧相对较低且变化较小。

夏秋两季水体溶氧变化大,并会经常出现溶氧过饱和水区,低氧甚至无氧水区等极端溶氧水平,夏秋两季是水产养殖最容易出现溶氧问题的季节。

垂直变化:溶氧与盐类溶于水后均匀分散不同,溶氧在水中的分布呈现出从上到下垂直递减状态,这主要与不同水层所接收到的光照和温度差异有关。

藻类只能在有光线的水层中生长并进行光合放氧,而耗氧作用却在每一个深度都不停地进行。

从而使水体溶氧形成上层高、下层低、非均匀递减的垂直分布,这种现象常见于高温季节的深水池塘。

低溶氧危害反应

临界溶氧和致死溶氧依动物种类和规格不同而异,并且受到水温、盐度等其它环境因子的影响,例如,随着水温升高动物的致死溶氧下降。

水生动物对低氧的行为反应:当水中溶氧稍低于临界水平时,水生动物开始表现出摄食下降、生长减慢、饲料系数增加,虾类脱壳频率降低,且经常在浅水区活动;

长时间持续低氧会降低水生动物对环境胁迫和对疾病的抵抗力,常常导致应激性疾病的发生。

在接近致死溶氧时,水生动物将停止采食,因呼吸困难而大批游到水面吞取空气,发生严重的“浮头”现象。

此时鱼虾运动活力很低,对外界反应迟钝。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如果浮头发生在上半夜或午夜刚过,

表明水体严重缺氧,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否则会造成鱼虾大批死亡,甚至泛塘。

I. 试述天然水体溶氧的日变化规律并解释原因

水中溶氧通常很低,只有百万分之几。水中有机物分解、生物呼吸、气压、盐度等,对水中溶氧都产生影响。要想养好鱼,对水中溶氧变化规律必须有所了解。
1.溶氧的来源。一是从空气中溶解氧,在静水状态下溶解氧非常缓慢,且仅限于表层。在一定的温度、气压下,水对氧的溶解度在10℃时,纯水对氧的溶解度为7.93ml/L或7.93×10-6。在流动水中或虽不流动但有风浪水中,也使氧气大量溶入水中。这是大面积水体溶氧的主要来源;二是通过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增加水中溶氧。浮游植物密度大,在阳光照射下产生的氧气也多,如天气平静无风,溶氧会大量积存在水中,可高达饱和度的200%以上,在有风浪天气下,多于饱和度的溶氧就会逸入空气中,降至饱和度。
2.溶氧的消耗。一是残饲和排泄物分解耗氧,每单位重量的饲料,年形成0.12—0.25单位的排泄物,有机物耗氧占总溶氧消耗量的32%;二是养殖动物呼吸耗氧,在20—22℃水温下,二龄鱼每Kg每小时耗氧200mg,在25℃时,耗氧量会增加0.5倍,15℃时降低一半;三是水生生物耗氧。大型饵料动物耗氧超过总耗氧量的4.5%,浮游植物和小型浮游动物,及溶解和悬浮有机物分解耗氧占总耗氧量的50%及47.5%。
3.溶氧的时间变化。一是日变化,在面积大水质瘦,浮游生物不多,风浪又大的水体中溶氧日变化不大明显;但在风浪小,水质肥,生物量大的水体中溶氧日变化很显着。早晨,由于一夜有机质分解和生物呼吸,溶氧降到最低,所以早晨鱼虾缺氧浮头最为严重。太阳出来后,光合作用开始,情况马上得到改善,此后溶氧越来越高,直到下午3点左右达到最高,再后产氧减少直到太阳下山,随后溶氧只耗无增,直到次日黎明降到最低;二是季节变化,夏季水温高,生物繁殖快,溶氧变化剧烈,春秋水温适中,溶氧变化比较平稳,冬季水温4℃时淡水密度最大,水表结冰,大气无法往水体供氧,只靠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如果鱼多水肥,会逐渐缺氧,反之,溶氧在水中积累超过饱和度可能使鱼患气泡病。
4.溶氧的深度变化。水质肥沃又很浑浊,光线不能射入深处,溶氧仅限于表层;但水浅又有风浪或暴雨,上下层水就得以混合,溶氧趋于一致;如果水太深,中层出现跃温层,阻碍上下层水的混合,下层水溶氧耗尽时,鱼虾难以存活。

请及时采纳 谢谢哦

J.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一般用什么方法

一般有三种方法:碘量法,叠氮化钠修正法,膜电极法。

阅读全文

与纯水超声溶解氧下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树脂围挡 浏览:580
污水化验工作什么情况的人做不了 浏览:24
绍兴污水池膜加盖多少钱 浏览:419
超滤进水过滤器精度 浏览:781
四川杀鸡污水处理设备多少钱 浏览:260
排入城市管网的污水执行几级标准 浏览:367
电镀工业废水处理什么价钱 浏览:800
福特focus两厢车空调滤芯在哪里 浏览:466
造纸污水处理污泥 浏览:226
云烟win过滤嘴颜色 浏览:179
一般饮水机的绝缘值多少 浏览:389
超滤和反渗透怎么一起用 浏览:675
净水机如何不堵水 浏览:358
反渗透预处理罐体计算 浏览:290
天正怎么标注污水井标高 浏览:27
甲生产的污水流入 浏览:803
小松空调滤芯在什么地方 浏览:411
洗衣机除垢剂自制 浏览:973
纯净水茶为什么颜色淡 浏览:449
废水硫酸根检测值单位 浏览: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