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从空气射入油的折射角和水的折射角谁大
初中阶段不需要比较折射角的大小。高中阶段会学习到折射率的知识,根据不同介质的折射率可以计算和比较折射角的大小。
出于兴趣,可以了解一下:油的折射率都比水的折射率大,光从空气斜射入油中时发生的偏折要严重些,所以,在入射角相同的情况下,油中的折射角小,水中的折射角大。
B. 水的折射率是多少冰的也一样吗
水的折射率1.33333
冰的话要看含不含杂质啊,
一般我们看到的冰有是雪白的,也有透明的啊~
C. 23℃纯水的折光率
18℃时1.33317;20℃时1.33299;24℃时1.33262;28℃时1.33219,
23℃时应该是1.33271
D. 为什么水沸腾的温度这么巧刚好是100℃
当初设定的原则就是…标准状况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零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一网络,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份的温度就是一摄氏度。摄氏度用符号℃来表示。
E. 光在空气的折射率是多少
光在空气的折射率大概是1.00029。
两种介质进行比较时,折射率较大的称光密介质,折射率较小的称光疏介质。折射率与介质的电磁性质密切相关。根据经典电动力学,和分别为介质的相对电容率和相对磁导率。
折射率还与波长有关,称色散现象。手册中提供的折射率数据是对某一特定波长而言的(通常是对钠黄光,波长为5893Å)。
(5)纯水折射率扩展阅读:
在可见光范围内,由于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故其它介质的折射率都大于1。光在等离子体中相速度可以远大于c,所以等离子体折射率小于1。
同一媒质对不同频率的光,具有不同的折射率;在对可见光为透明的媒质内,折射率常随波长的减小而增大,即红光的折射率最小,紫光的折射率最大。
F. 16度时,纯水的折射率
15度mmmmmmmmmmmmmmmmmm
G. 折光率的如何测定
当光由介质A进入介质B,如果介质A对于介质B是疏物质,即nA< nP=1/sin 也是一个常数,它与折光率的关系是: 表示。很明显,在一定波长与一定条件下,可见通过测定临界角 ,就可以得到折光率,这就是通常所用阿贝(Abbe)折光仪的基本光学原理。
为了测定值,阿贝折光仪采用了“半明半暗”的方法,就是让单色光由 0—90°的所有角度从介质A射入介质B,这时介质B中临界角以内的整个区域均有光线通过,因而是明亮的;而临界角以外的全部区域没有光线通过,因而是暗的,明暗两区域的界线十分清楚。如果在介质B的上方用一目镜观测,就可看见一个界线十分清晰的半明半暗的象。
介质不同,临界角也就不同,目镜中明暗两区的界线位置也不一样。如果在目镜中刻上一“十”字交叉线,改变介质B与目镜的相对位置,使每次明暗两区的界线总是与“十”字交叉线的交点重合,通过测定其相对位置(角度)并经换算,便可得到折光率。而阿贝折光仪的标尺上所刻的读数即是换算后的折光率,故可直接读出。同时阿贝折光仪有消色散装置,故可直接使用日光,其测得的数字与钠光线所测得的一样。这些都是阿贝折光仪的优点所在。
阿贝折光仪的使用方法:先使折光仪与恒温槽相连接,恒温后,分开直角棱镜,用丝绢或擦镜纸沾少量乙醇或丙酮轻轻擦洗上下镜面。待乙醇或丙酮挥发后,加一滴蒸馏水于下面镜面上,关闭棱镜,调节反光镜使镜内视场明亮,
转动棱镜直到镜内观察到有界线或出现彩色光带;若出现彩色光带,则调节色散,使明暗界线清晰,再转动直角棱镜使界线恰巧通过“十”字的交点。记录读数与温度,重复两次测得纯水的平均折光率与纯水的标准值( =1.33299)比较,可求得折光仪的校正植,然后以同样方法测求待测液体样品的折光率。校正值一般很小,若数值太大时,整个仪器必须重新校正。 使用折光仪应注意下列几点:
(1)阿贝的量程从1.3000至1.7000,精密度为±0.0001;测量时应注意保温套温度是否正确。如欲测准至±0.0001,则温度应控制在±0.1℃的范围内。
(2)仪器在使用或贮藏时,均不应曝于日光中,不用时应用黑布罩住。
(3)折光仪的棱镜必须注意保护,不能在镜面上造成刻痕。滴加液体时,滴管的末端切不可触及棱镜。
(4)在每次滴加样品前应洗净镜面;在使用完毕后,也应用丙酮或95%乙醇洗净镜面,待晾干后再闭上棱镜。
(5)对棱镜玻璃、保温套金属及其间的胶合剂有腐蚀或溶解作用的液体,均应避免使用。
最后还应当指出,阿贝折光仪不能在较高温度下使用;对于易挥发或易吸水样品测量有些困难;另外对样品的纯度要求也较高。 一般地说,当温度增高一度时,液体有机化合物的折光率就减小3.5×10-4—5.5×10-4。某些液体,特别是待求折光率的温度与其沸点相近时,其温度系数可达7×10-4。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把某一温度下测定的折光率换算成另一温度下的折光率。为了便于计算,一般把4.5×10-4作为温度变化常数。这个粗略计算所得的数值可能略有误差,但却有参考价值。换言之,折光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摄氏温度每变化1度,折光率大约改变0.00045。我们能够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得到校正到20℃的折光率:nD(t) = nD(20) - 0.00045(t-20℃)
其中 nD(t) 是在温度 t 时实验测得的折光率。这表明在实验温度高于20℃时,nD(20) 比 nD(t) 大;而实验温度低于20℃时,nD(20) 则比 nD(t) 小。
例:已知 nD(t) =1.3667, t=25.2℃,计算nD(20)。
nD(t)=nD(20) - 0.00045(t-20℃)
nD(20)=1.3667+0.00045(25.2℃-20℃)
=1.3667+0.00045 × 5.2
=1.36904 光波长的影响
物质的折射率因光的波长而异,波长较长折射率较小,波长较短折射率较大。测定时光源通常为白光。当白光经过棱镜和样液发生折射时,因各色光的波长不同,折射程度也不同,折射后分解成为多种色光,这种现象称为色散。光的色散会使视野明暗分界线不清,产生测定误差。为了消除色散,在阿贝折光仪观测镜筒的下端安装了色散补偿器。
温度的影响
溶液的折射率随温度而改变,温度升高折射率减小;温度降低折射率增大.折光仪上的刻度是在标准温度20℃下刻制的.所以最好在20℃下测定折射率。否则,应对测定结果进行温度校正。超过20℃时,加上校正数;低于20 ℃时,减去校正数。
H. 空气的折射率与水的折射率不同
光只有在真空中的时候传播的速度才能达到最大,其折射率为1,故其它媒质的折射率都大于1,也就是说,光在进入真空中时是直线,而在进入任何其它媒质时都是会发生折射的。同一媒质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折射率;在对可见光为透明的媒质内,折射率常随波长的减小而增大,即红光的折射率最小,紫光的折射率最大。通常所说某物体的折射率和数值多少,是指对钠黄光而言。
在空气中,分子的距离相当大,因此光在空气中的传播和真空的状况虽然不是完全相同但也十分接近,但是还是存在微小的折射,即其折射率大于1,但非常接近于1。而纯水的折射率约为1.33(水分子间的距离较小),也就是说,光在进入水中时的折射远远大于在进入空气中的时候。
I. 有没有折射率比纯水1.33更小的溶液仅限可见光范围内。
液体折射率表
物质名称 分子式 密度 温度℃ 折射率
丙醇 CH3COCH3 0.791 20 1.3593
甲 CH3OH 0.794 20 1.3290
乙 C2H5OH 0.800 20 1.3618
苯 C6H6 1.880 20 1.5012
二硫化碳 CS2 1.263 20 1.6276
四氯化碳 CCl4 1.591 20 1.4607
三氯甲烷 CHCl3 1.489 20 1.4467
乙醚 C2H5·0·C2H5 0.715 20 1.3538
甘油 C3H8O3 1.260 20 1.4730
松节油 0.87 20.7 1.4721
橄榄油 0.92 0 1.4763
水 H2O 1.00 20 1.3330
甲醇貌似更低
J. 水的标准折光率是多少
折射率等于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除以光在介质中的相速度 也就是说nv=c (n为折射率 c是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v是光在介质中的相速度)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在水中的1.33倍 也就可以证出水的折射率为1.33 ps 这同时涉及到光波长 我们算作 89.29λ/nm ps.2 相对精确一点 假设真空中的折射率为1基准折射率等于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除以光在介质中的相速度 也就是说nv=c (n为折射率 c是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v是光在介质中的相速度)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在水中的1.33倍 也就可以证出水的折射率为1.33 ps 这同时涉及到光波长 我们算作 89.29λ/nm ps.2 相对精确一点 假设真空中的折射率为1基准 , 那么水为1.3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