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纯化水是什么
普通的水含有多来种离子源,如钠离子、氯离子等,一些在化学或物理领域需要极其纯净的不能含任何离子的水,普通水无法满足一些化学反应的需要,于是通过一些设备将水中的离子去掉,这就是纯化水。
蒸馏水是纯化水的一种,蒸馏可以除去绝大多数的金属离子,但在某些特殊的场合如生物制药可能需要超纯度的水,这种水一般是用特殊的仪器经多种工序将水净化,使用特殊的容器存储。
纯化水检测标准:
1、性状:应无臭、无味、无色澄明液体
2、酸碱度:加甲基红2滴不得显红色,加溴麝香草酚蓝5滴,不得显蓝色。
3、电导率:电导率应≤5.1μS•cm-1。
4、硝酸盐:如显色不得超过标准对照液。
5、亚硝酸盐:如显色应不超过标准对照液。
(1)压缩空气和纯化水的关系扩展阅读
化水储存周期不宜大于24小时,其储罐宜采用不锈钢材料或经验证无毒,耐腐蚀,不渗出污染离子的其他材料制作。保护其通气口应安装不脱落纤维的疏水性除菌滤器。
储罐内壁应光滑,接管和焊缝不应有死角和沙眼。应采用不会形成滞水污染的显示液面、温度压力等参数的传感器。对储罐要定期清洗、消毒灭菌,并对清洗、灭菌效果验证。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纯化水
Ⅱ D级洁净室清洁为什么要用到纯化水
原则上需要的!!没有硬性规定,不过规范一点还是标注好一点!不是在水龙头上标回识,而答是在管路上进行颜色标识!介质管道最好都标识:压缩空气、真空、蒸汽、纯化水、饮用水(你说的自来水,药典上称饮用水)、注射用水等。
Ⅲ 合格的纯化水,电导率是多少,PH是多少
合格的纯化水,电导率一般在0.054至10.2范围内;对于PH,药典纯化水有明确的要求为4.5-7.0。
理论上讲,绝对纯净的水中只有两种离子,他们是水分解产生的H+和OH-。电导率是的0.055μS/cm 对应不含任何杂质的水样在25℃下的电导率。
超纯水的电导率由于很小,所以比较难以显示。水的导电性能,与水的电阻值大小有关,电阻值大,导电性能差,电阻值小,导电性能就良好。
因此往往用电阻率(MΩ.cm)来表示其纯净度。电阻率为电导率的倒数,这样就得到纯水的电导率。
水的电导率的温度系数在不同电导率范围有不同的温度系数。对于常用的1μS*cm-1的蒸馏水而言大约为+2.5%-1。
常温下PH在7左右,PH主要反映的是水中氢离子浮游的情况,在水中不含有酸碱盐等可溶物质的时候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比例为1:1,在这种情况下pH理论值是7,在其他温度下会有不同。
纯化水H2O 18.02本品为饮用水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制得的供药用的水,不含任何添加剂。
纯化水宜采用循环管路输送。管路设计应简洁,应避免盲管和死角。管路应采用不锈钢管或经验证无毒、耐腐蚀、不渗出污染离子的其他管材。阀门宜采用无死角的卫生级阀门,输送纯化水应标明流向。
GMP认证制药用纯化水设备要求
1、结构设计应简单、可靠、拆装简便。
2、为便于拆装、更换、清洗零件,执行机构的设计尽量采用的标准化、通用化、系统化零部件。
3、设备内外壁表面,要求光滑平整、无死角,容易清洗、灭菌。零件表面应做镀铬等表面处理,以耐腐蚀,防止生锈。设备外面避免用油漆,以防剥落。
4、制备纯化水设备应采用低碳不锈钢或其他经验证不污染水质的材料。制备纯化水的设备应定期清洗,并对清洗效果验证。
5、注射用水接触的材料必须是优质低碳不锈钢或其他经验证不对水质产生污染的 材料。制备注射用水的设备应定期清洗,并对清洗效果验证。
6、纯化水储存周期不宜大于24小时,其储罐宜采用不锈钢材料或经验证无毒,耐腐蚀,不渗出污染离子的其他材料制作。保护其通气口应安装不脱落纤维的疏水性除菌滤器。
储罐内壁应光滑,接管和焊缝不应有死角和沙眼。应采用不会形成滞水污染的显示液面、温度压力等参数的传感器。对储罐要定期清洗、消毒灭菌,并对清洗、灭菌效果验证。
Ⅳ 用压缩空气制的臭氧可以给纯化水消毒用吗
可以的,纯化水管路使用频率少,也可用氧气源的,效果会更好一些!供参考!
Ⅳ 纯化水是什么水啊!
纯化水 Purity Water(去离子水或深度脱盐水) 指温度大于25°C时,电阻率大于0.1x10^6 Ω*cm的水;为饮用水经内蒸馏容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制得的制药用水,不含任何添加剂。
纯化水一般作为供药用;纯化水电导率≤0.2us/cm;纯化水的质量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公用设施;纯化水和制药用水宜采用易拆卸清洗、消毒的不锈钢泵输送。
(5)压缩空气和纯化水的关系扩展阅读:
纯化水储存周期不宜大于24小时,其储罐宜采用不锈钢材料或经验证无毒,耐腐蚀,不渗出污染离子的其他材料制作。保护其通气口应安装不脱落纤维的疏水性除菌滤器。
储罐内壁应光滑,接管和焊缝不应有死角和沙眼。应采用不会形成滞水污染的显示液面、温度压力等参数的传感器。对储罐要定期清洗、消毒灭菌,并对清洗、灭菌效果验证。
Ⅵ 为什么洗瓶机纯化水和气要大于0.10小于0.10不行吗
纯化水的压力不低于0.1MPa。是为了保证纯化水的流量,方便加压泵的运行,一般纯水输送的管线比较长,不利于加压泵的提亚输水。
压缩空气的压力是根据气动阀的要求来的,一般国产阀门的压力较低些,如果采用进口的气动阀门压力需求还要高,高压的状态下才能保证气动阀的稳定启停。具体的技术参数请参考下您用的气动阀门的品牌需求。
Ⅶ 纯化水和注射用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1、名称不同。纯水又称去离子水,是指以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为原水,可直接饮用的水,也可以称为纯净物(在化学上),在试验中使用较多,又因多是以蒸馏等方法制作,故又称蒸馏水。注射用水指符合中国药典注射用水项下规定的水。
2、制取工艺不同。纯化水工艺是指饮用水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方法制备得到的制药用水。在医疗方面主要的作用是医疗器械清洗、药剂的生产、试验用水等。纯化水通过电渗析器法、离子交换器法、反渗透法、蒸馏法及其他适当的加工方法,制得的密封于容器内,且不含任何添加物,无色透明,
3、微生物含量不同。注射用水与纯化水的主要区别是水中不含微生物和热原物质,是纯化水经蒸馏所得。一般情况下为了有效控制微生物污染且同时控制细菌内毒素的水平,纯化水、注射用水系统的设计和制造有两大特点:一是在系统中越来越多地采用消毒、灭菌设施;二是管路分配系统从传统的送水管路演变为循环管路。
(7)压缩空气和纯化水的关系扩展阅读
纯化水和制药用水宜采用易拆卸清洗、消毒的不锈钢泵输送。在需用压缩空气或氮气压送的纯化水和注射用水的场合,压缩空气和氮气须净化处理。
纯化水宜采用循环管路输送。管路设计应简洁,应避免盲管和死角。管路应采用不锈钢管或经验证无毒、耐腐蚀、不渗出污染离子的其他管材。阀门宜采用无死角的卫生级阀门,输送纯化水应标明流向。输送纯化水和注射用水的管道、输送泵应定期清洗、消毒灭菌,验证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压力容器的设计,须由有许可证的单位及合格人员承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钢制压力容器》(GB150-80)及"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有关规定办理。
Ⅷ 纯化水的用途
很多用户分不清楚纯水,纯化水,超纯水有什么区别,今天就给大家好好讲讲纯水,纯化水,超纯水的区别,纯水指的是不含杂质的H2O,通过设备将水中的离子去除,就是纯化水。超纯水指的是水中的离子几乎完全去除,又将水中不离解的胶体物质、气体及有机物均去除至很低程度的水。
纯水:
纯水指的是不含杂质的H2O,纯水主要是使用反渗透进行过滤,从而达到纯水的要求,纯水的水质清澈,没有任何的杂质,能够有效的避免细菌的入侵,能够安全、有效的为人体补充水分,有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
纯化水:
纯化水为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制得供药用的水,不含任何附加剂。在医药领域需要使用比较纯净的水,而普通的水无法满足要求,通过设备将水中的离子去除,就是纯化水。
超纯水:
超纯水指的是水中的离子几乎完全去除,又将水中不离解的胶体物质、气体及有机物均去除至很低程度的水。需要经过预处理、反渗透、EDI、树脂、杀菌器等多层工艺才能够制成,超纯水的电阻率能够达到18兆欧·CM,最高能够达到18.25兆欧·CM。
有什么区别?
1.制造工艺不同:
纯水一般是使用反渗透或者蒸馏等方式即可制得。
纯化水则是使用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方法制备得到的制药用水。
超纯水一般需要经过预处理、反渗透、EDI、树脂、杀菌器等多层工艺才能够制成。
2.用途不同:
纯水一般用于化工、冶金、宇航、电力、电子工业、生物、化学等领域。
纯化水一般用于制药、供药用水。
超纯水的应用非常广泛,一般应用于生产显示器、硬盘、CD-ROM等用水,极端超纯水用终端精处理混床、化验、生物、制药、石油、化工、钢铁、玻璃等领域。
3.电导率不同:
纯水电导率在 2-10us/cm 之间。
纯化水电导率≤0.2us/cm。
超纯水的电导率为 0.056us/cm。
4.水中杂质指标不同:
纯水与纯化水的杂质含量为ppm级别的,ppm就是百万分率或百万分之几。
而超纯水一般除了水分子之外,几乎没有杂质,也没有细菌、病毒等物质,也没有人体所需要的矿物质,所以一般用于工业。
Ⅸ 纯水,高纯水,超纯水,饮用水、纯化水,注射用水有什么区别,他们相互之间有哪些关系
纯化水是一种统称
按照工业部标准,纯化水根据电导率的高低分为
超纯回水答,高纯水,纯水
其中超纯水最纯,用在电子工业、电厂较多
饮用水就是符合GB5749-2006的市政饮用水,包含我们家的自来水和符合上面标准的地下水
注射用水是制药用水的一种
制药用水大方向上分为三种,饮用水,纯化水,注射用水
根据电导率和细菌、内毒素、金属离子含量不同来区分
注射用水级别最高
Ⅹ 生活中应用了压缩空气特点的有什么什么什么和什么等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拒绝“一头雾水”,详解“雾化30问”,让你不再“雾里看花”
雾化吸入疗法,疗效确切,适应证广泛,是呼吸系统相关疾病重要的治疗手段。然而,雾化吸入治疗的不规范使用,不仅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更可能带来安全隐患,危及患者生命健康。
临床工作中,关于雾化吸入治疗,你是否有很多疑问?拒绝“一头雾水”,接下来,详解临床常见的30个问题,让你不再“雾里看花”。
1
雾化吸入疗法有何优势和特点?
雾化吸入疗法,是应用雾化吸入装置,使药液形成粒径0.01-10μm的气溶胶微粒,以便被吸入并沉积于气道和肺部,发挥治疗作用的给药方法。具有如下特点:
(1)起效快、局部药物浓度高:吸入药物直接作用靶器官——呼吸道和肺部 (肺组织有巨大的肺泡表面积,狭小的气血通路,丰富的毛细血管网,酶活性低,在肺深处有较慢的清除速率,肺泡细胞膜较薄),避免肝脏首过效应,起效快,局部浓度高;
(2)用药量少,全身不良反应少:较全身给药而言,药物剂量小,一般仅为5%-10%,体内吸收少,全身不良反应大大减少;
(3)使用方便:潮式呼吸有效,无需患者配合,使用简便;
(4)其他:湿化气道,稀释痰液,可辅助供氧和实现联合药物治疗。
2
雾化吸入治疗的装置有哪些?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临床如何选择雾化装置?
(1)分类:雾化吸入装置是一种将药物转变为气溶胶形态,并经口腔 (或鼻腔)吸入 的药物输送装置。小容量雾化器是目前临床最为常用的雾化吸入装置,其储液容量一般小于10mL。根据发生装置特点及原理不同,可分为3种:射流雾化器、超声雾化器和振动筛孔雾化器。
图1 雾化吸入治疗的装置的分类
(2)优缺点:
表1 各类雾化吸入治疗的装置优缺点
(3)雾化装置的选择:
1)射流雾化器:适用于下呼吸道病变或感染、气道分泌物较多,尤其伴有小气道痉挛倾向、有低氧血症严重气促患者。
气管插管患者常选用射流雾化器雾化吸入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支气管痉挛,但气管插管可影响气溶胶进入下呼吸道,若欲达到相同疗效,一般需较大的药物剂量。
2)超声雾化器:工作时会影响混悬液[ 如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制剂(ICS)]雾化释出比例,可使容器内药液升温,影响蛋白质或肽类化合物的稳定性。
超声雾化器的释雾量较大,但由于药物容量大,药雾微粒输出效能较低,不适用于哮喘等喘息性疾病的治 疗。
3)振动筛孔雾化器:振动筛孔雾化器减少超声振动液体产热对药物的影响,筛孔的直径可决定产生药雾颗粒的大小。
振 动筛孔雾化器雾化效率较高且残留药量 较少(0.1-0.5mL),并具有噪音小、小巧轻便等优点。 与射流雾化器和超声雾化器比较,震 动筛孔雾化器的储药罐可位于呼吸管路上方,方便增加药物剂量。
3
面罩式雾化器与口含式雾化器哪种更好?
面罩式雾化器是通过鼻腔或者口腔吸入治疗,但更多的是通过鼻腔进入,相对而言药物的使用率会比口含式吸入低一些。
口含式雾化器是直接经过口腔进入,下达呼吸道,相对药物损耗小,肺内药物沉积多,药物作用也会较好一些。但一些特殊情况,面罩式雾化器比口含式雾化器更好:
(1)患者因体力、智商、理解能力比较差,或者是无法进行配合的时候,使用面罩式吸入器比较好;
(2)老年患者,因四肢能力弱,自我调节能力不足,无法配合雾化治疗时,使用面罩式吸入器比较好;
(3)对于过敏性鼻炎和腺样体肥大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特殊的雾化面罩更有利。
4
雾化吸入时,有效雾化颗粒是多大?
有治疗价值即能沉积于气道和肺部的雾化颗粒直径,应在0.5-10μm,以3-5μm为佳,其中粒径5-10μm的雾粒主要沉积于口咽部,粒径3-5μm的雾粒主要沉积于肺部,粒径<3μm的雾粒50%-60%沉积于肺泡。
图2 雾化吸入时的有效雾化颗粒
5
喷射雾化器的氧流量为多少适宜?
喷射雾化器产生的颗粒直径和释雾量取决于压缩空气泵性能或氧流量。其中,压缩空气泵产生的压力和流量较为恒定,所产生的气溶胶颗粒大小适宜,稳定性较好。
使用氧气源驱动,则氧流量需调节为6-8L/min。氧流量过小,产生的颗粒较大,不能到达作用部位;而流量过大,易导致药物过早过快的丢失。
6
单位时间的释雾量越大越好吗?
虽然,单位时间的释雾量大,可以使被吸入的药量增加,继而更有效地发挥治疗效用,但在短时间内,增多的药物进入体内带来的不良反应也可能增大,需要综合评估。
此外,如果短时间内大量液体经雾化吸入到体内,有可能导致肺积液过多(肺水肿),或气道内附着的干稠分泌物经短时间稀释后体积膨胀,导致急性气道堵塞。
7
雾化液总体积越大越好吗?
建议雾化液总体积为4-5mL。总体积过大,药液容易溅出,雾化时间过长,患者易于疲劳,尤其对于患儿来说,过长的雾化时间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不耐烦、哭闹等,使吸入效率大大减低。总体积过小,残留体积占比过大,雾化药物太少,到达下呼吸道的药量相对较少,影响治疗效果。
8
雾化时间越长越好吗?
在雾化液总体积和气体流量一定的情况下,其实雾化时间是相对固定的,大约10-15min。
此外,喷射雾化器的残留体积一般是0.5-2mL,当剩余雾化液小于残留体积时,雾化器则不产雾。随着水分蒸发,气溶胶的温度逐渐降低,易引起支气管痉挛,雾化液浓缩、药物输出减少、颗粒增大,影响治疗效果。
9
机械通气的雾化器应如何连接?
(1)在进行有创通气雾化吸入治疗时,持续产生气溶胶的雾化器直接连接在Y型管或人工气道处,会造成呼气相气溶胶的损耗,应将其连接在呼吸机吸气管路远离人工气道处,前后的管路可起到储雾罐的作用,从而减少在呼气相连续雾化时造成的气溶胶浪费,进一步增加气溶胶的输出量;
(2)人工气道直径越大、长度越短,气溶胶的输送率越高;气管切开患者雾化吸入时气溶胶输送率较气管插管高。当气管切开患者脱机但未拔管时,如果需要使用雾化器吸入,用T管(雾化装置与呼吸管路的连接管)连接与用气管切开面罩相比,前者气溶胶输送率更高。如果雾化同时用简易呼吸器连接T管(T管另一侧阻塞)辅助通气,气溶胶输送率可增加3倍;
(3)呼吸机管路中往往有较多接头和弯头,气流容易在这些部位形成湍流,导致气溶胶大量沉降损耗。改进为流线型的呼吸管路或T管有可能提高气溶胶的输送效率。
10
雾化吸入时,怎样“呼吸”才正确?
影响气溶胶沉积的呼吸形式,包括吸气流量、气流形式、呼吸频率、吸气容积、吸呼时间比和吸气保持。
呼吸频率快且吸气容积小时,肺内沉积较少。吸气流量过快,局部易产生湍流,使气溶胶因互相撞击沉积于大气道,导致肺内沉积量明显下降。
当吸气容量恒定时,随潮气量的增加、吸气时间延长,深而慢的呼吸更有利于气溶胶的沉积。
因此,雾化吸入治疗时,采用慢而深的呼吸有利于气溶胶微粒在下呼吸道和肺泡沉积,提高雾化治疗效果。
11
雾化吸入时,最佳“体位”是什么?
患者取坐位并保持上半身直立,有利于膈肌收缩,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药物充分地进入下呼吸道和肺泡,便于拍背协助排痰。
卧位或侧卧位进行雾化治疗,不仅影响患者的潮气量、深吸气量及排痰,而且雾化器杯体容易倾斜,导致药液溅出,降低雾化治疗效果。
12
患者的呼吸系统特征对雾化有何影响?
患者的呼吸系统特征可影响气溶胶在呼吸道的输送,如气道黏膜炎症、肿胀、痉挛,分泌物潴留等病变导致气道阻力增加时,吸入的气溶胶在呼吸系统的分布不均一,狭窄部位药物浓度可能会增加,阻塞部位远端的药物沉积减少,从而使临床疗效下降。
因此,雾化治疗前,应尽量清除痰液和肺不张等因素,以利于气溶胶在下呼吸道和肺内沉积。
13
为何不推荐以静脉制剂替代雾化吸入制剂使用?
静脉制剂中常含有酚、亚硝酸盐等防腐剂,吸入后可诱发哮喘发作,而且非雾化吸入制剂的药物无法达到有效雾化颗粒要求,无法经呼吸道清除,可能沉积在肺部,从而增加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14
为何不推荐传统“呼三联”方案(地塞米松、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
传统的雾化吸入方案曾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但“呼三联”药物无相应雾化吸入制剂、无充分安全性证据,且剂量、疗程及疗效均无统一规范,故不推荐雾化治疗。
(1)地塞米松:无雾化剂型,进入体内后需要在肝脏代谢才能起效,脂溶性低、水溶性高,与气道黏膜组织结合较少,肺内沉积率低,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的亲和力低,在气道内滞留时间短,较难通过雾化吸入发挥局部抗炎作用,疗效相对也较差;
(2)α-糜蛋白酶:无雾化剂型,对视网膜毒性较强,雾化时接触眼睛容易造成损伤;遇血液迅速失活,不能用于咽部、肺部手术患者;有报道该药对肺组织有损伤,吸入气道内可致炎症加重并诱发哮喘,故不适合雾化;
(3)庆大霉素:无雾化剂型,气道药物浓度过低,达不到抗感染的目的,细菌长期处于亚抑菌状态,易产生耐药,同时可刺激气道上皮,加重上皮炎症反应,故不适合雾化。
15
为何不推荐雾化吸入中成药和抗菌药物?
(1)中成药无雾化吸入制剂,所含成分较多,安全性有效性证据不足。
(2)目前国外已上市的雾化吸入治疗用的抗感染药物仅有几种,我国仅有部分厂家的注射用两性霉素B被批准用于雾化吸入治疗严重的系统性真菌感染。由于抗感染药物的雾化吸入剂型尚未在我国上市,其疗效及安全性缺乏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
非雾化吸入剂型抗感染药物雾化可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如呼吸机麻痹、变态反应、肌无力、神经肌肉接头阻断反应等,此外注射剂型中抗氧化剂和防腐剂等辅料还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气道痉挛。
16
国内是否有盐酸氨溴索雾化液?将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雾化使用,有何危害?
(1)氨溴索雾化吸入剂型已经在我国上市。
(2)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说明书中规定的给药途径只有静脉注射,将非雾化制剂用于雾化吸入治疗属于超说明书用药,存在安全隐患。注射用盐酸氨溴索被0.9%氯化钠溶解后pH为5.1,生理状态下,覆盖在呼吸道上表皮层的液体的pH为中性。
如果患者本身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受到酸性溶液的雾化刺激后可导致支气管痉挛。另外,静脉制剂中常含有酚、亚硝酸盐等可诱发哮喘的防腐剂,且非雾化吸入制剂的药物无法达到有效雾化粒径要求,可能沉积在肺部增加感染的发生率。
17
利巴韦林是否可用于雾化治疗?
利巴韦林在美国只有口服和雾化吸入两种给药方式,其中雾化吸入方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只批准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重度下呼吸道感染,不用于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
在我国,部分地区常以静脉制剂替代雾化制剂使用,利巴韦林注射液的抗病毒谱窄,可能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不推荐利巴韦林注射液用于雾化治疗。
18
对雾化吸入的药物贮藏和配置有何要求?
(1)药物贮藏:按说明书要求贮存,使用前应仔细检查药品,确保药品在有效期内,颜色性状均正常;
(2)药物配置:碱性药液、高渗盐水及纯化水可引起气道高反应性,应避免用于雾化吸入。油性制剂可能引起脂质性肺炎,不能用于雾化吸入。雾化吸入制剂应在开瓶后立即使用。部分药物不能在同一容器中混合使用,应严格遵医嘱用药。
19
雾化吸入治疗前,有哪些注意事项?
(1)雾化吸入治疗前1h不应进食,清洁口腔分泌物和食物残渣,以防雾化过程中气流刺激引起呕吐;
(2)洗脸、不抹油性面膏,以免药物吸附在皮肤上;
(3)对于婴幼儿和儿童,为保持平静呼吸宜在安静或睡眠状态下治疗,前30min内不应进食。
20
雾化吸入治疗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1)按医嘱将药液配置好放入雾化吸入器内,如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应调整好氧流量至6-8L/min,观察出雾情况,注意勿将药液溅入眼内;
(2)采用舒适的坐位或半卧位,用嘴深吸气、鼻呼气方式进行深呼吸,使药液充分达到支气管和肺部;
(3)关注雾化吸入治疗中潜在的药物不良反应,出现急剧频繁咳嗽及喘息加重,如是雾化吸入过快或过猛导致,应放缓雾化吸入的速度;出现震颤、肌肉痉挛等不适,不必恐慌,及时停药,如为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类药物,如特布他林引起,一般停药后即可恢复,后随访告知医生;出现呼吸急促、感到困倦或突然胸痛,应停止治疗并立即就医。
21
雾化吸入治疗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1)使用面罩者嘱其及时洗脸,或用湿毛巾抹干净口鼻部以下的雾珠,以防残留雾滴刺激口鼻皮肤引起皮肤过敏或受损;
(2)婴幼儿面部皮肤薄,血管丰富,残留药液更易被吸收,需及时洗漱;
(3)年幼儿童可用棉球蘸水擦拭口腔后,再适量喂水,特别是使用激素类药物后,以减少口咽部的激素沉积,减少真菌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4)及时翻身拍背有助于使粘附于气管、支气管壁上的痰液脱落,保持呼吸道通畅;
(5)雾化吸入装置应该专人专用,避免交叉污染,每次使用后需进行清洁并干燥存放,以防受到污染后成为感染源,影响治疗。
22
老年患者雾化吸入,有哪些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在使用雾化吸入制剂时,一方面提高其用药依从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需确保其用药的安全性。
(1)ICS:老年人群用药时肺炎发生风险受到广泛关注,不同的ICS肺炎风险之间可能存在差异;
(2)支气管扩张剂:患有心脏病(如心律失常、冠心病等)的老年患者, 雾化吸入SABA时,应严格掌握按需吸入的原则,吸入次数过多或吸入剂量过大易引起心律失常或冠心病症状加重;
(3)前列腺增生或膀胱癌颈部梗阻的老年患者:应慎用短效抗胆碱能药物(SAMA)。
23
儿童患者雾化吸入,有哪些注意事项?
(1)布地奈德混悬液是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的唯一可用于4岁以下儿童的ICS雾化剂型,是我国《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唯一推荐用于平喘的ICS雾化剂型,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儿童基药目录(适用于12岁以下儿童)中唯一推荐用于治疗哮喘的ICS;
(2)SABA是治疗任何年龄儿童喘息发作的首选药物;
(3)儿童雾化吸入时应根据需要进行剂量调整,尽可能使用口罩吸入(年幼者应使用面罩吸入器),优先选择密闭式面罩,且最好在安静状态下进行雾化吸入治疗;
(4)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如出现频繁咳嗽、气促、气道痉挛等症状时,应立即暂停雾化治疗进行观察,待缓解后评估是否适合继续治疗;
(5)对于需长期雾化治疗的儿童,应定期随访评估疗效,家长切不可自认孩子有好转就自行停药。
24
孕期及哺乳期妇女雾化吸入,有哪些注意事项?
对于有持续性哮喘的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ICS是控制气道炎症的首选药物。布地奈德的FDA妊娠分级为B级,丙酸倍氯米松和丙酸氟替卡松为C级。
布地奈德治疗对先天畸形、胎儿死亡、孕龄及胎儿生长均无显著性影响。推荐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首选布地奈德。特布他林很少经母乳排泄,可作为哺乳期妇女优先选用的SABA。
25
无创呼吸机患者雾化吸入,有哪些注意事项?
机械通气时雾化吸入效率不及普通患者自主吸入,应适当增加吸入药物的剂量,同时缩短雾化吸入间隔时间,增加治疗次数。
建议机械通气患者雾化治疗时,床头抬高30°-50°,采取健侧卧位,利于药液沉积到患侧。
26
气道高反应性人群雾化吸入,有哪些注意事项?
以控制症状为主,包括抗炎,抗过敏,解除气道平滑肌痉挛等。应时刻保持呼吸道顺畅,雾化吸入结束时应及时漱口和洗脸,以免药物引起刺激和不良反应。
27
雾化吸入出现不良事件,该如何处理?
(1)雾化器及装置相关不良事件:戴面罩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时,药物可能会沉积在眼部,刺激眼球,如发生应立即用清水清洗,并换用咬嘴。气溶胶温度过低、输送的气溶胶密度过高、雾化溶液pH值不当、低渗及高渗气溶胶或可导致哮喘或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发生支气管痉挛,应立即停止雾化吸入,并予以相应治疗措施;
(2)患者相关不良事件:雾化吸入治疗根据其吸入药物的不同,可出现口腔干燥症、龋齿、口腔黏膜改变、溃疡、牙龈炎、牙周炎、味觉障碍等多种口腔疾病,通常与患者个人卫生习惯和治疗期间未注重口腔护理有关。如出现上述口腔问题,应积极就医,加强口腔护理。对于长期治疗患者应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28
常用的雾化吸入药物和推荐剂量是什么?
表2 常用的雾化吸入药物和推荐剂量
注:BUD:布地奈德;BDP:丙酸倍氯米松;a:药名括号内为商品名;b:剂量及用法均来源于相关产品说书。
29
各种药物在同一雾化器中配伍使用的相容性和稳定性数据如何?
表3 各种药物在同一雾化器中配伍使用的相容性和稳定性数据
C:有临床研究确证特定混合物的稳定性和相容性;∗1C:来自生产厂家的报告确证特定混合物的稳定性和相容性,在许多情况下,这些例子不适用于综述,通过包装内的说明或与厂家直接沟通确认;X:有证据确认或建议,特定混合物不能配伍;NI:评价配伍稳定性证据不充分,除非将来有证据证明可行;CD:配伍稳定性数据有争议。
30
常用的雾化联合方案有哪些?
表4 常用的雾化联合方案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制定专家组.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34):2696-2708.
[2]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编写组.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019年版)
本文首发:医学界呼吸频道
本文作者:张暄
责任编辑:戴戴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