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目前市场上饮料瓶杀菌用什么方法
食品杀菌技术是食品工业中的核心技术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食品工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食品杀菌技术的发展史。食品的杀菌技术,就是运用各种手段,杀灭食品自身污染的、从食品包装容器带入的、加工与调配过程中由操作人员和设备引入的以及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有害微生物,从而保持食品品质并达到一定保藏期的一种技术。杀菌费用在一些食品的加工成本中占相当大的比例,直接影响产品的价格和市场竞争力,杀菌工艺的好坏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因此应大力开展杀菌技术的研究。杀菌技术按杀(除)菌方式一般可分为加热杀菌技术、化学药剂杀菌技术、辐射杀菌技术(γ-射线、微波、红外线等)、过滤除菌法以及加热与其他手段相结合的杀菌技术等。各种杀菌技术发展的历史长短不一,有着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现将现代食品工程中应用的各种新杀(除)菌方法的特点、研究现状及其应用领域作以介绍。
1 研究现状
1.1 热力杀菌技术
利用加热杀灭食品中有害微生物的方法既是古老的方法,也是近现代极其重要的一种杀菌技术。1804年,法国人阿佩尔(Appert)发明了将食品装瓶放于沸水中煮一段时间,能较长时间保藏食品的方法,19世纪50年代,法国人巴斯德(Pasteur)阐明了食品的微生物腐败机理,为杀菌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食品热力杀菌可分为低温杀菌法(巴氏杀菌)、高温短时杀菌法和超高温瞬时杀菌法。前两种方法,由于杀菌效果稳定,操作简单,设备投资小,已有悠久的应用历史,现今还广泛用在各类罐藏食品、饮料、酒类、药品、乳品的生产中。后一种方法,由于其独特的优点,已发展为一种高新食品杀菌技术。
1.2 超高温瞬时杀菌技术(UHT)
超高温杀菌于1949年随着斯托克(Stork)装置的出现而问世,其后国际上出现了多种类型的超高温杀菌装置。超高温处理可分为间接加热和直接加热两大类型。它是使料液迅速升温至130℃以上,然后保持几秒钟,从而实现对料液瞬间的杀菌。
超高温瞬时杀菌技术的杀菌效果特别好,几乎可达到或接近灭菌的要求,而且杀菌时间短,物料中营养物质破坏少,营养成分保存率达92%以上,大大优越于上述两种热力杀菌法。配合食品无菌包装技术的超高温式杀菌装置在国内外发展很快,目前这种杀菌技术已广泛用于杀菌乳、果汁及各种饮料、豆乳、酒等产品的生产中。
1.3 电阻加热杀菌技术
电阻加热杀菌也叫欧姆杀菌,是一种新型热杀菌方法,它借通入的电流使食品内部产生热量而达到杀菌的目的,是酸性和低酸性食品和带颗粒(粒径小于25mm)食品进行连续杀菌的一种新技术。
电阻加热杀菌使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60Hz,它利用电极将电流直接导入食品,由食品自身的介电性质产生热量,以达到杀菌的目的。电阻加热的适用性由食品物料的电导率来决定,大多数能用泵输送的、溶解有盐类离子且含水量在30%以上的食品都可用电阻加热来杀菌,且效果很好,而一些脂肪、糖、油、未添加盐的处理水等非离子化的食品则不适用该技术。英国APV食品加工中心的试验表明,电阻加热已成功地用于各种包含大颗粒的食品和片状食品的杀菌,如马铃薯、胡萝卜、蘑菇、牛肉、鸡肉、片状苹果、菠萝、桃等。
1.4 臭氧杀菌技术
臭氧在水中极不稳定,时刻发生还原反应,产生具有强烈氧化作用的单原子氧,在其产生瞬时,与细菌细胞壁中的脂蛋白或细胞膜中的磷脂质、蛋白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细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受到破坏,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细胞内物质外流,使细菌失去活性。同时臭氧能迅速扩散进入细胞内,氧化细胞内的酶或RNA、DNA,从而致死菌原体。
臭氧杀菌具有高效、快速、安全、便宜等优点,自1785年发现以来,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运输与贮存及自来水、纯净水生产等领域。
1.5 辐照杀菌技术
自从原子能和平利用以来,经过40多年的研究开发,人们成功地利用原子辐射技术进行食品杀菌保鲜。辐照就是利用X射线、γ射线或加速电子射线(最为常见的是Co60和Cs137的γ射线)对食品的穿透力以达到杀死食品中微生物和虫害的一种冷灭菌消毒方法。受辐照的食品或生物体会形成离子、激发态分子或分子碎片,进而这些产物间又相互作用,生成与原始物质不同的化合物,在化学效应的基础上,受辐照物料或生物体还会发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从而导致害虫、虫卵、微生物体内的蛋白质、核酸及促进生化反应的酶受到破坏、失去活力,进而终止农产品、食品被侵蚀和生长老化的过程,维持品质稳定。
1980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专家委员会,提出了“用10KGY以下剂量辐照的任何食品,都没有毒理学方面问题,没有必要进行毒理学试验”的建议,从而在世界范围内推进了辐照在食品生产中的商业化应用。
1.6 微波杀菌技术
微波指波长在0.001~1m(频率300~300000MHz)的电磁波。它能以光速向前直进,遇到物体阻挡,能引起反射、穿透、吸收等现象,用于杀菌的微波频率为2450MHz。研究结果普遍认为微波对微生物的致死效应有2个方面的因素,即热效应和非热效应。热效应是指物料吸收微波能,使温度升高从而达到灭菌的效果。而非热效应是指生物体内的极性分子在微波场内产生强烈的旋转效应,这种强烈的旋转使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失去活性或破坏微生物细胞内的酶系统,造成微生物的死亡。微波杀菌具有穿透力强、节约能源、加热效率高、适用范围广等特点,而且微波杀菌便于控制,加热均匀,食品的营养成分及色、香、味在杀菌后仍接近食物的天然品质。微波杀菌目前主要用于肉、鱼、豆制品、牛乳、水果及啤酒等的杀菌。
1.7 远红外线杀菌技术
对红外线的利用始于20世纪,1935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格罗维尼(Groveny)首先取得将红外线用于加热和干燥的专利。食品中的很多成分及微生物在3~10μm的远红外区有强烈的吸收。远红外加热杀菌不需要传媒,热直接由物体表面渗透到内部,因此不仅可用于一般的粉状和块状食品的杀菌,而且还可用于坚果类食品如咖啡豆、花生和谷物的杀菌与灭霉以及袋装食品的直接杀菌。
日本三兹公司首创的红外线无菌包装机,全机由ML-501型封装机和MS-801型通道式红外线热收缩机组成。该机可根据被包装物形状和大小的不同,选用相应厚度和颜色的热收缩薄膜,同时在热辐射中灭菌,其灭菌程序简便,包装质量大大超过手工包装,而且包装
效率提高6~8倍。
1.8 紫外线杀菌技术
紫外线按其波长不同可分为3段:长波段(3200~4000 ),中波段(2750~3200 ),短波段(1800~2750 )。处于2400~2800 区段的紫外线杀菌力较强,而最强的波长为2500~2650 ,多以2537 作为紫外线杀菌的波长。当微生物被紫外线照射时,其细胞的部分氨基酸和核酸吸收紫外线,产生光化学作用,引起细胞内成分,特别是核酸、原浆蛋白、酯的化学变化,使细胞质变性,从而导致微生物的死亡。紫外线进行直线传播,其强度与距离平方成比例地减弱,并可被不同的表面反射,穿透力弱,广泛用于空气、水及食品表面、食品包装材料、食品加工车间、设备、器具、工作台的灭菌处理。
1.9 磁力杀菌技术
磁力杀菌是把需消毒杀菌的食品放于磁场中,在一定磁场强度作用下,使食品在常温下起到杀菌作用。由于这种杀菌方式不需加热,具有广谱杀菌作用,经处理后的食品,其风味和品质不受影响,主要适用于各种饮料、流质食品、调味品及其他各种包装的固体食品。
1.10 高压电场脉冲杀菌技术
高压电场脉冲杀菌是将食品置于两个电极间产生的瞬间高压电场中,由于高压电脉冲(HEEP)能破坏细菌的细胞膜,改变其通透性,从而杀死细胞。
高压脉冲电场的获得有2种方法。一种是利用LC振荡电路原理,先用高压电源对一组电容器进行充电,将电容器与一个电感线圈及处理室的电极相连,电容器放电时产生的高频指数脉冲衰减波即加在两个电极上形成高压脉冲电场。由于LC电路放电极快,在几十至几百个微秒内即可以将电场能量释放完毕,利用自动控制装置,对LC振荡器电路进行连续的充电与放电,可以在几十毫秒内完成杀菌过程。另一种是利用特定的高频高压变压器来得到持续的高压脉冲电场。杀菌用的高压脉冲电场强度一般为15~100kV/cm,脉冲频率为1~100kHz,放电频率为1~20kHz。
高压电场脉冲杀菌一般在常温下进行,处理时间为几十毫秒,这种方法有2个特点:一是由于杀菌时间短,处理过程中的能量消耗远小于热处理法。二是由于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处理后的食品与新鲜食品相比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营养成分上改变很小,风味、滋味无感觉出来的差异。而且杀菌效果明显(N/No<10-9),可达到商业无菌的要求,特别适用于热敏性食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11 超声波杀菌技术
超声波是频率大于10kHz的声波。超声波同普通声波一样属于纵波。超声波与传声媒质相互作用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当遇到物料时就对其产生快速交替的压缩和膨胀作用,这种能量在极短的时间内足以起到杀灭和破坏微生物的作用,而且还能够对食品产生诸如均质、催陈、裂解大分子物质等多种作用,具有其他物理灭菌方法难以取得的多重效果,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高食品品质,保证食品安全。朱绍华采用超声波发生仪作为灭菌设备,以酱油为灭菌对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12 脉冲强光杀菌技术
脉冲强光杀菌技术是采用强烈白光闪照的方法进行灭菌,它由一个动力单元和一个惰性气体灯单元组成。动力单元是一个能提供高电压高电流脉冲的部件,它为惰性气体灯提供能量,惰性气体灯能发出由紫外线至近红外区域的光线,其光谱与太阳光十分相近,但强度却强数千倍至数万倍,光脉冲宽度小于800μs。该技术由于只处理食品的表面,从而对食品的风味和营养成分影响很小,可用于延长以透明材料包装的食品及新鲜食品的货架期。周万龙等研究表明,脉冲强光对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都有较强的致死效果,30余次闪照后,可使这些菌由105个减少到0个;脉冲强光起杀菌作用的波段可能为紫外线,但其他波段可能有协同作用。
1.13 超高压杀菌技术
近年来,由日本率先研制出一种新型的食品加工保藏技术,这就是超高压杀菌技术。所谓高静压技术(HighHydrostaticPressure简称HHP)就是将食品密封于弹性容器或置于无菌压力系统中(常以水或其他流体介质作为传递压力的媒介物),在高静压(一般100MPa以上)下处理一段时间,以达到加工保藏的目的。在高压下,会使蛋白质和酶发生变性,微生物细胞核膜被压成许多小碎片和原生质等一起变成糊状,这种不可逆的变化即可造成微生物死亡。微生物的死亡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对于大多数非芽孢微生物,在室温、450MPa压力下的杀菌效果良好;芽孢菌孢子耐压,杀菌时需要更高的压力,而且往往要结合加热等其他处理才更有效。温度、介质等对食品超高压杀菌的模式和效果影响很大。间歇性重复高压处理是杀死耐压芽孢的良好方法。
日本最新开发出的超高压杀菌机,操作压力达304~507MPa。超高压杀菌的最大优越性在于它对食品中的风味物质、维生素C、色素等没有影响,营养成分损失很少,特别适用于果汁、果酱类食品的杀菌。
1.14 膜过滤除菌技术
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各种可用于物料分离的膜相继出现,膜分离技术已在食品、生物制药等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生化物质的提取、纯水的制备、果汁的浓缩等。膜分离过程根据推动力的不同,大体上可分为两种。一类是以压力为推动力的膜过程,如超滤;另一类是以电为推动力的膜过程,称为离子交换,如电渗析。以压力为推动力的膜过程,根据膜所用的孔径和截留能力可以分为微孔过滤、超滤和反渗透等。
通常膜的孔径为0.0001~10μm,而物料中微生物粒子大小一般在0.5~2μm,若选用孔径小于微生物的膜,使料液通过膜过滤器进行过滤,则菌体粒子被截留,称之为过滤除菌。
膜过滤除菌技术具有耗能少、在常温下操作、适于热敏性物料、工艺适应性强等优点,其应用前景广阔,现已广泛用于食品、生化、制药、用水及空气、乳品、果汁等的过滤除菌。
食品工程中的杀菌技术还很多,如:二氧化氯杀菌技术、氯气杀菌技术、电子灭菌技术、加热与加压并用杀菌技术、加热与化学药剂并用杀菌技术、加热与辐射并用杀菌技术、静电杀菌技术等。这些技术正在得以研究和应用。
2 发展趋势与对策
当代食品杀菌技术多种多样,有各自的特点和应用范围,人们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杀菌方法。现代食品杀菌工艺正在逐步摆脱传统的加热杀菌方式,或采用低温冷杀菌,或采用各种除菌方法,或运用现代的各种包装技术与杀菌工艺密切配合,或运用现代的加工技术如冷冻干燥、真空浓缩、冷藏、冷冻、真空浸渍等,以求最大限度地减少食品中各种营养成分的损失,尽可能保持食品的原有风味,尽可能提高杀菌技术的经济性、方便性,完善食品的包装与贮藏条件,延长食品的货架期,以满足广大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的需要。面临世界性的食品资源紧缺、能源枯竭、环境污染、人口爆炸等诸多问题,迫切要求经济的、便捷的、实用的、多功能的高新食品杀菌技术得以大力研究,快速发展,以适应食品工业的现代化。
B. 正常饮料塑料瓶采用什么方式杀菌
通常采用热灌装及巴氏灭菌法。
所谓热罐装即把热的饮料直接灌装进容器内。
巴氏灭菌法是将灌装并密封的容器整体加热至摄氏70度左右并保温半小时以上,从而达到对大部分致病细菌产生灭活效果的方法。
自行灌装时须注意一定要将饮料瓶灌满,尽量消除瓶内残留空气,否则在加热消毒过程中瓶子可能会鼓胀变形乃至炸裂。
C. 化学实验中用的这个塑料瓶叫什么名字
洗瓶袭
化学实验室中用于装纯水的一种容器,并配有发射细液流的装置。常用的有吹出型和挤压型两种。吹出型由平底玻璃烧瓶和瓶口装置一短吹气管和长的出水管组成;挤压型由塑料细口瓶和瓶口装置出水管组成。洗瓶用于溶液的定量转移和沉淀的洗涤和转移。洗瓶
经济洗瓶(常用500ml经济洗瓶)、安全洗瓶(蒸馏水洗瓶、甲苯洗瓶、乙醇洗瓶、甲醇洗瓶、丙酮洗瓶、异丙醇洗瓶、次氯酸钠洗瓶)、耐溶剂洗瓶,塑料洗瓶(红)(即红嘴洗瓶)
D. 纯净水瓶子属于什么塑料
瓶类有清凉饮料瓶,矿泉水瓶,液体食品瓶,化妆品瓶,等,所使用的材料有聚乙烯(版PE),聚氯乙烯(PVC),聚对权苯二甲酸乙二酯(聚酯)(PET),精对苯二甲酸(PTA)等。通常矿泉水瓶用PVC或PET制造,碳酸饮料瓶(可乐,雪碧)用PET制造,清凉饮料瓶,液体食品瓶用PVC,PE制造,洗涤剂瓶,化妆品瓶,牛奶瓶,乳酸菌饮料大多用PE制造。
E. 玻璃瓶装的纯化水怎么灭菌
摘要 一、不添加杀菌剂
F. 纯化水送检拿什么瓶子来装
高温消过毒的玻璃瓶。
G. 饮用瓶装水是怎样灭菌的
您好:纯净水厂选择纯净水消毒剂的时候,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第一,是否对口感有影响:因为纯净水要求比自来水要高的多,既要口感好又要细菌不超标。
第二,选用的纯净水消毒剂是否是安全无毒的: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比如说国外很多发达国家选择二氧化氯消毒剂作为纯净水消毒剂,就是因为二氧化氯是非常安全无毒的消毒剂,并且消毒效果非常好。
第三,是否对水桶(五加仑水桶)有污染和伤害,有的人选择的纯净水消毒剂和纯净水的水桶是有反应的,毕竟水桶是PC材质的,选择二氧化氯消毒剂对纯净水桶消毒,消毒剂不与有机物反应,不产生三氯甲烷,被世界卫生组织评为A1级消毒剂。
第四,纯净水消毒剂是否使用方便,稳定性好:二氧化氯作为纯净水消毒剂,具有使用方便的特点,只要将其活化后与水配比然后再使用喷雾,浸泡等方法对纯净水桶,纯净水车间消毒就可以。所以,说二氧化氯是最方便的纯净水消毒剂之一。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二氧化氯消毒剂是最好的纯净水消毒剂,并且,作为纯净水消毒剂,各个权威部门认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二氧化氯为A1级高效安全的消毒剂,是目前国际上最安全的最理想的化学消毒剂之一,并且,美国环境保护署比准稳定性二氧化氯可以用于饮用水消毒。国外很多有名的纯净水厂家都使用二氧化氯下冻结对纯净水消毒。1985年,日本食品卫生法将稳定性二氧化氯列入食品添加剂。
希望对您的学习有帮助
【满意请采纳】O(∩_∩)O谢谢
祝学习进步
H. 在瓶纯净水是用什么瓶装的,PE还是PC!
塑料瓶的底部都有一个带箭头的三角形,三角形里面有一个数字,以下这些塑料瓶底三角形中的数字,指代的是该瓶子包含的成分和该成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 1——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常见于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等。温度达到70℃时易变形,且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融了。1号塑料品使用10个月后,可能释放出致癌物DEHP。这类瓶子不能放在汽车内晒太阳,不能装酒、油等物质。 2——HDPE高度密聚乙烯 常见于白色药瓶、清洁用品、沐浴产品。不要用来做水杯,或者做储物容器装其他物品。 3——PVC聚氯乙烯 常见于雨衣、建材、塑料膜、塑料盒等。可塑性优良,价钱便宜,故使用很普遍,耐热至81℃时达到顶点,高温时容易产生有害物质,很少被用于食品包装。难清洗、易残留,不要循环使用。 4——PE聚乙烯 常见于保鲜膜、塑料膜等。高温时有有害物质产生,有毒物质随食物进入人体后,可能引起乳腺癌、新生儿先天缺陷等疾病。 5——PP聚丙烯 常见于豆浆瓶、优酪乳瓶、微波炉餐盒,熔点高达167℃,是唯一可以放进微波炉的塑料制品,可在小心清洁后重复使用。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微波炉餐盒,盒体以5号PP制造,但盒盖却以1号PET制造,由于PET不能抵受高温,故不能与盒体一并放进微波炉。 6——PS聚苯乙烯 常见于碗装泡面盒、快餐盒。不能放进微波炉中,以免因温度过高而释放出有害化学物质。避免用快餐盒打包滚烫的食物,别用微波炉煮碗装方便面。 7——PC其他类 常见于水壶、太空杯、奶瓶。百货公司常用这些材质的水杯当赠品。不过,这种材质的水杯很容易释放了有毒物质双酚A,对人体有害。另外,使用这种水杯时不要加热,不要在阳光下晒。
I. 生活饮用水微生物取样为什么要用玻璃瓶
饮料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发布时间:2005-12-7 阅读人次:656人 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饮料产品是指乙醇含量小于0.5%的各种软饮料(又称非酒精饮料)产品.根据软饮料的分类标准GB10789-1996,软饮料包括碳酸饮料、瓶(桶)装饮用水、茶饮料、果汁及果汁饮料、蔬菜汁及蔬菜汁饮料、含乳饮料、植物蛋白饮料、特殊用途饮料、固体饮料及其他饮料等10大类.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饮料产品共分为6个申证单元,即瓶(桶)装饮用水;碳酸饮料;茶饮料;果(蔬)汁及果(蔬)汁饮料;含乳饮料和植物蛋白饮料;固体饮料.在生产许可证上应当注明产品名称、申证单元及产品品种,即饮料[瓶(桶)装饮用水(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纯净水、饮用水)、碳酸饮料(碳酸饮料、充气运动饮料)、茶饮料、果(蔬)汁及果(蔬)汁饮料、含乳饮料及植物蛋白饮料、固体饮料].饮料产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其产品类别编号为0601.对于某些特殊用途饮料,可根据其生产工艺和设备情况参照上述某个单元的细则进行审查,检验按其明示标准进行,在生产许可证上注明为饮料(特殊用途饮料).其他尚未纳入本细则管理的饮料类产品,待条件成熟时,将纳入管理.具体办法另行制订.瓶(桶)装饮用水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一、发证产品范围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瓶(桶)装饮用水是指密封于塑料瓶(桶)、玻璃瓶或其他容器中可直接饮用的水.瓶(桶)装饮用水产品包括饮用天然矿泉水、瓶(桶)装饮用纯净水以及瓶(桶)装饮用水等产品.不包括矿物质水等向水中加过各种物质的产品.二、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一)基本生产流程.1.饮用天然矿泉水及瓶(桶)装饮用水的生产工艺水源水→粗滤→精滤→杀菌→灌装封盖→灯检→成品 ↑ 瓶(桶)及其盖的清洗消毒2.饮用纯净水的生产工艺水源水→粗滤→精滤→去离子净化(离子交换、反渗透、蒸馏)→杀菌→灌装封盖→灯检→成品 ↑瓶(桶)及其盖的清洗消毒(二)关键控制环节.水源、管道及设备等的维护及清洗消毒;瓶(桶)及其盖的清洗消毒;杀菌设施的控制和杀菌效果的监测;纯净水生产去离子净化设备控制和净化程度的监测;瓶(桶)及盖清洗消毒车间、灌装车间环境卫生和洁净度的控制;包装瓶(桶)及盖的质量控制;消毒剂选择的使用;操作人员的卫生管理等.(三)容易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水源、设备、环境、原辅材料、包装材料、人员等环节的管理控制不到位,易造成化学和生物污染,而使产品的卫生指标等不合格.三、必备的生产资源(一)生产场所.1.必须设置水处理车间、灌装车间、回收容器清洗消毒间、包装车间、原辅材料及包装材料仓库、成品仓库等生产场所.回收桶不得露天存放,以免受到污染.2.水处理、容器清洗消毒和灌装车间的进口处须安装手的清洗消毒设施(应采用非手动式开关)及鞋靴消毒池(或其他消毒设施);容器清洗消毒车间、灌装车间应设置空气净化消毒设施,入口处应有风淋设施;灌装车间的空气清洁度应达到10000级且灌装局部空气清洁度应达到100级,或者灌装车间的空气清洁度整体应达到1000级.(二)必备的生产设备.1.粗滤设备;2.精滤设备;3.杀菌设备;4.瓶(桶)及其盖的清洗消毒设施;5.管道设备清洗消毒设施;6.空气净化设备及风淋门;7.自动灌装封盖设备;8.灯检设施;9.生产日期和批号标注设施;10.去离子净化设备(适用瓶装饮用纯净水,如离子交换、反渗透或蒸馏装置等). 水处理设备、灌装线、输水用管材、管件和储水器以及用于水处理、灌装和其他设施消毒的设备必须是经监管部门许可的产品.四、产品相关标准 GB8537-1995《饮用天然矿泉水》;GB17323-1998《瓶装饮用纯净水》;GB17324-2003《瓶(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GB19298-2003《瓶(桶)装饮用水卫生标准》;备案有效的企业标准. 五、原辅材料的有关要求所用原辅材料应符合GB10791-1989《软饮料原辅材料的要求》的规定;包装材料应符合GB10790-1989《软饮料的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的规定,不得使用以回收废旧塑料为原料制成的瓶、桶和盖;所用的消毒剂应是食品级并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有监管部门的批准文号;对于饮用天然矿泉水,其水源应有相关管理部门的鉴定和批准开采的文件,即水源评价报告、采矿许可证、取水证、水源水质跟踪监测报告.原辅材料中涉及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必须采购获证企业的合格产品.六、必备的出厂检验设备(一)无菌室或超净工作台;(二)灭菌锅;(三)微生物培养箱;(四)生物显微镜;(五)浊度仪;(六)计量容器;(七)酸度计(适用瓶装饮用纯净水);(八)电导率仪(适用瓶装饮用纯净水);(九)分析天平(0.1mg).七、检验项目饮用天然矿泉水、瓶(桶)装饮用纯净水和瓶(桶)装饮用水的发证检验、监督检验和出厂检验分别按下列表中列出的相应检验项目进行.出厂检验项目注有*标记的,企业每年应当进行2次检验;带有★的项目为蒸馏法生产的瓶(桶)装饮用纯净水(蒸馏水)测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