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哪些
物理性质:
沸点:99.975℃(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时,也就是101.375kPa)。
凝固点:0℃
比热容:4.186kJ/(kg·℃) 0.1MPa 15℃蒸发潜热:2257.2kJ/(kg) 0.1MPa 100℃
密度:水的密度在3.98℃时最大,为1×103kg/m3,水在0℃时,密度为0.99987×103 kg/m3,冰在0℃时,密度为0.9167×103 kg/m3。
。
化学性质:
1.稳定性:在2000℃以上才开始分解。
水的电离:纯水中存在下列电离平衡:H₂O==可逆==H⁺+OH⁻ 或 H₂O+H₂O=可逆=H₃O⁺+OH⁻。
注:“H₃O⁺”为水合氢离子,为了简便,常常简写成H⁺,更准确的说法为H9O4⁺,纯水中氢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为10⁻⁷mol/L。
2.水的氧化性:水跟较活泼金属或碳反应时,表现氧化性,氢被还原成氢气。
2Na+2H₂O=2NaOH+H₂↑
Mg+2H₂O=Mg(OH)₂↓+H₂↑
3Fe+4H₂O(水蒸气)=Fe₃O₄+4H₂(加热)
C+H₂O=CO+H₂(高温)
3.水的还原性:水跟氟单质反应时,表现还原性,氧被还原成氧气
2F₂+2H₂O=4HF+O₂↑。
4.水的电解: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工业上用此法制纯氢和纯氧 2H₂O=2H₂↑+O₂↑。
5.水化反应:
水可跟活泼金属的碱性氧化物、大多数酸性氧化物以及某些不饱和烃发生水化反应。
Na₂O+H₂O=2NaOH
CaO+H₂O=Ca(OH)₂
SO₃+H₂O=H₂SO₄
P₂O₅+3H₂O=2H₃PO₄
CH₂=CH₂+H₂O←→C₂H₅OH
6.水解反应
盐的水解:
氮化物水解:Mg₃N₂+6H₂O(加热)=3Mg(OH)₂↓+2NH₃↑
NaAlO₂+HCI+H₂O=Al(OH)₃↓+NaCI(NaCI少量)
碳化钙水解: CaC₂(电石)+2H₂O(饱和氯化钠)=Ca(OH)₂+C₂H₂↑
卤代烃水解: C₂H₅Br+H₂O(加热下的氢氧化钠溶液)←→C₂H₅OH+HBr
对于人来说,水是仅次于氧气的重要物质。在成人体内,60~70%的质量是水。儿童体内水的比重更大,可达近80%。如果一个人不吃饭,仅依靠自己体内贮存的营养物质或消耗自体组织,可以活上一个月。
但是如果不喝水,连一周时间也很难度过。体内失水10%就威胁健康,如失水20%,就有生命危险,足可见水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水还有治疗常见病的效果,比如:清晨一杯凉白开水可治疗色斑;餐后半小时喝一些水,可以用来减肥;热水的按摩作用是强效的安神剂,可以缓解失眠;大口大口地喝水可以缓解便秘;睡前一杯水对心脏有好处;恶心的时候可以用盐水催吐。
⑵ 高分!水的结构
水的结构
1.气态水的结构
以单水分子(H2O)、双水分子([H2O]2)和三水分子([H2O]3)存在。
水分子具有极性结构。
单水分子(H2O)的键角是104º31¹,O-H键的键长是0.96Å。
2.固态水的结构(冰)
水分子通过氢键与另外四个水分子连结,具有较为完整的正四面体结构形态。
键角增为109º28¹,键长增为1.01Å,故其密度较低。
3.液态水的结构
液态水的结构较复杂,目前广泛接受的是“闪动簇团”模型。
把液态水看成以氢键结合的水分子的闪动簇团,在略为“自由”的水中游泳的一种液态体系,这些簇团的尺寸较小,且处于不断转化成“闪动”的状态,因而整个液体是均匀的,稳定流动的。液态水的结构既包含有水分子的缔合体(簇团),又包含着水分子的微粒,此二者在液态温度0—100℃的条件下共居共存,且处于连续的转化“闪动”中。
⑶ 水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
弱电解质。
弱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水与少数盐。不同的弱电解质在水中电离的程度是不同的,一般用电离度和电离常数来表示。
弱酸:如H₂S、H₂CO₃、CH₃COOH、HF、HCN、HClO等。HF酸是具有强极性共价键的弱电解质。H₃PO₄、H₂SO₃从其酸性强弱看属于中强酸,但仍属于弱电解质。弱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单质不是电解质。
弱碱:一水合氨(氨水) 两性氢氧化物:氢氧化铝,氢氧化锌
个别的盐:如HgCl₂、Pb(Ac)₂、HgBr₂、CdI₂等
水:是由强极性键构成的极弱的电解质。
不同的弱电解质在水中电离的程度是不同的,一般用电离度和电离常数来表示。
电离度的定义和计算:
电离度--弱电解质在溶液里达电离平衡时,已电离的电解质分数占原来总分子数(包括已电离的和未电离的)的百分数。
电离度(α)= (已电离弱电解质分子数/原弱电解质分子数)*100%= (分子、分母同除以阿氏常数)= (分子、分母同除以溶液体积)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属于化学平衡中的一种,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逆"--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可逆的
"动"--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
"等"-- v(离子化)=v (分子化)≠0
"定"--在电离平衡状态时,溶液中分子和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
"变"--电离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就会发生移动
⑷ 什么是电解质水
水电解质是化学现象之一,是指科学家对于水分子发生电离产生的现象的概括 。水是极弱的电解质,在室温下平均每n个水分子发生电离。
离子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共价化合物:某些也能在水溶液中导电。导电的性质与溶解度无关,强电解质一般有: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弱电解质一般有:(水中只能部分电离的化合物)弱酸。另外,水是极弱电解质。
(4)纯水是强极性扩展阅读:
电解质包括离子型或强极性共价型化合物;非电解质包括弱极性或非极性共价型化合物。电解质水溶液能够导电,是因电解质可以离解成离子。
至于物质在水中能否电离,是由其结构决定的。因此,由物质结构识别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是问题的本质。
另外,有些能导电的物质,如铜、铝等不是电解质。因它们并不是能导电的化合物,而是单质,不符合电解质的定义。
⑸ 如何分辨强弱电解质
我们通常把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其中在水溶液里完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叫做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叫做弱电解质。如何去理解电解质特别是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呢?现通过辩析以下六个典型问题来正确理解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1.碳酸钙难溶于水,碳酸钙是弱电解质
碳酸钙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水溶液也几乎不导电,但因为溶于水中的碳酸钙发生了完全电离,因此碳酸钙也是强电解质。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水溶性没有必然的联系,溶解度大的不一定是强电解质,如醋酸在水中溶解度很大,但是弱电解质,溶解度小的不一定是弱电解质,碳酸钙、硫酸钡、氯化银等在水中的溶解度都很小,但它们都是强电解质。
2.盐酸中溶质完全电离,盐酸是强电解质
盐酸中不存在着溶质分子,氯化氢溶于水后完全电离为H+与Cl-,但盐酸不能称之为强电解质,因为强弱电解质必须首先是电解质,而电解质又必须是纯净物,故严格意义上讲不能把属于混合物的盐酸叫做强电解质,氯化氢是强电解质。同样的原因,“氨水”也不能叫做弱电解质,因为NH3·H2O才是氨水中的电解质,NH3·H2O是一种弱电解质。
3.SO3溶于水后完全电离,SO3是强电解质
SO3极易溶于水,并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硫酸,硫酸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但这只能说明硫酸是强电解质,而SO3自身在水溶液中或熔化时都不能发生电离,因此,SO3不是电解质,也就没有强弱电解质可言。同理,CO2、SO2、NH3等气体,虽然它们溶于水后都能导电,但它们都不是电解质,当然也就不可能有强弱电解质之分。
4.纯水不导电,纯水是非电解质
纯水不导电,不是因为纯水不发生电离,而是因为纯水电离出的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太少,纯水中的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浓度极小,不足以发生明显的导电现象。由于纯水是可以电离的,因此,纯水也是一种电解质,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弱电解质
5.碳酸氢钠在溶液未电离完全,碳酸氢钠是弱电解质
碳酸氢钠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为Na+、HCO3-,确实存在着未电离完全的HCO3-,但这并不影响对碳酸氢钠是强电解质的认定。因为强电解质是指只要能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为阴、阳离子两部分,而与溶液中有无电离完全的分子与离子无关。
6.某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弱,该电解质是弱电解质
溶液的导电性与多种因素有关,影响溶液导电性强弱的因素主要有:⑴离子浓度,相同条件下离子浓度大的溶液导电性强;⑵离子电荷,一般情况下离子电荷越高,导电能力越强;⑶电解质强弱,相同条件下强电解质的溶液导电能力强;⑷溶液温度,温度越高,溶液导电能力越强;⑸电解质类型,相同条件下,电解质类型不同,其溶液的导电性不同,如相同温度下同浓度的CaCl2与NaCl溶液导电性不同。某溶液的导电性弱,不能说明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小,即使是强电解质的水溶液,如果其中的离子浓度很小,导电性也会很弱。
综合可见,判断强弱电解质的唯一依据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即是强电解质,不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即是非电解质。
⑹ 极性液体和非极性液体的区别
是指液体的分子为极性或非极性
比如,水是极性液体的一种,CCl4是非极性的。极性液体可以溶解其他极性,但不能溶解非极性物质。反之亦然
⑺ 水的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用途:
水的物理性质:
纯净的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体。在101KPa时,水的凝固点是0摄氏度,沸点是100摄氏度,4摄氏度是密度最大,为1g /cm3.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所以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能浮在水的上面。
水的化学性质:
1、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 2H2O 通电 2H2↑+ O2 ↑
2、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碱 CaO + H2O ==Ca(OH)2
3、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酸 H2O + CO2==H2CO3
用处:
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无机化合、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水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是一种狭义不可再生,广义可再生资源。
纯水可以导电,但十分微弱(导电性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忽略),属于极弱的电解质。日常生活中的水由于溶解了其他电解质而有较多的正负离子,导电性增强。
(7)纯水是强极性扩展阅读:
性质
三态变化
众所周知,水有三态,分别为:固态、液态、气态。
但是水却不止只有三态,还有:超临界流体、超固体、超流体、费米子凝聚态、等离子态、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等等。
地下水与地表水
地下水——有机物和微生物污染较少,而离子则溶解较多,通常硬度较高,蒸馏烧水时易结水垢;有时锰氟离子超标,不能满足生产生活用水需求。
地表水——较地下水有机物和微生物污染较多,如果该地属石灰岩地区,其地表水往往也有较大的硬度,如四川的德阳、绵阳、广元、阿坝等地区。
原水与净水
原水——通常是指水处理设备的进水,如常用的城市自来水、城郊地下水、野外地表水等,常以TDS值(水中溶解性总固体含量)检测其水质,中国城市自来水TDS值通常为100~400ppm。
净水——原水经过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即称之为净水。
⑻ 纯净水的性质
从学术角度讲,纯水又名高纯水,是指化学纯度极高的水,其主要应用在生物、化学化工、冶金、宇航、电力等领域,但其对水质纯度要求相当高,所以一般应用最普遍的还是电子工业。例如电力系统所用的纯水,要求各杂质含量低达到“微克/升”级。在纯水的制作中,水质标准所规定的各项指标应该根据电子(微电子)元器件(或材料)的生产工艺而定(如普遍认为造成电路性能破坏的颗粒物质的尺寸为其线宽的1/5-1/10),但由于微电子技术的复杂性和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繁多,至今尚无一份由工艺试验得到的适用于某种电路生产的完整的水质标准。不过近年来电子级水标准也在不断地修订,而且高纯水分析领域的许多突破和发展,新的仪器和新分析方法的不断应用都为制水工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炎炎夏季,难免大汗淋漓,身体就容易脱水,补水这个问题每个人都知道,但补水是很有讲究的,补得不正确可能会带来其他损失呢!高纯水的国家标准为:GB1146.1-89至GB1146.11-89[168],目前我国高纯水的标准将电子级水分为五个级别: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和Ⅴ级,该标准是参照ASTM电子级标准而制定的。高纯水的水质标准中所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主要依据有:1.微电子工艺对水质的要求;2.制水工艺的水平;3.检测技术的现状。 在高纯水的生产过程中,水中的阴、阳离子可用电渗析法、反渗透法及离子交换树脂技术等去除;水中的颗粒一般可用超过滤、膜过滤等技术去除;水中的细菌,目前国内多采用加药或紫外灯照射或臭氧杀菌的方法去除;水中的TOC则一般用活性炭、反渗透处理。在高纯水应用的领域中,水的纯度直接关系到器件的性能、可靠性、阈值电压,导致低击穿,产生缺陷,还影响材料的少子寿命,因此高纯水要求具有相当高的纯度和精度。
那么什么为纯净水呢?所谓纯净水是指其水质清纯,不含任何有害物质和细菌,如有机污染物、无机盐、任何添加剂和各类杂质,有效的避免了各类病菌入侵人体,其优点是能有效安全地给人体补充水份,具有很强的溶解度,因此与人体细胞亲合力很强,有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它是采用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精微过滤及其他适当的物理加工方法进行深度处理后产生的水。一般情况下纯净水在生产过程中,源水只有50%-75%被利用,也就是说,1公斤自来水或地下水大约只能生产出0.4公斤左右的纯净水,而剩下的0.6公斤左右的水不能当作饮用水,只能另作它用。在我国,相关机构专门为此制定了一系列规定条文,并于1998年分别发布了GB17323-1998《瓶装饮用纯净水》标准和GB17324-1998《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视和关心。我国的纯净水标准是参考了美国、加拿大、日本等有关国家的标准而制订的,如果喝纯净水真的不好的话,那为什么美国连续30年一直饮用纯净水呢?为什么美国的FDA1994年制订的瓶装水标准把纯净水加进去呢? 通常来讲,内含有过多矿物质的水会给人体造成不必要的负担,而且有的矿物质人体不一定能吸收,如果长期积聚体内,会直接影响人体健康。严格来讲的话,矿泉水作为一种饮料,每人每天只能摄入500毫升。如果过量,其内含的氟化物对人体相当不利,甚而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所以说,矿泉水再好,也只能作为饮料,而纯净水则不然,它不会对人体产生负面影响,反而能够帮助排泄人体内的毒素。 从科学角度讲,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重性。因此,同矿泉水比较而言,虽然纯净水在去除有害物质的同时也去除了水中的营养物质,但终其而言,它对人体健康无害。目前有部分人认为纯净水太纯了,没有营养可言,殊不知人体所需营养95%都是从食物摄入的。如果它不纯净,那还叫什么纯净水呢?一般说来,水中杂质的主要形态是气体、液体雾滴、水中悬浮物、固体颗粒及微生物等,其浓度随排放量、人员流动及气候等条件的变化而改变。这么多的污染物,岂是只经过浅层处理就能饮用的?而矿泉水只进行了浅层过滤,所以它在保留矿物质和营养物质的同时也保留了有害物质。而有害物质中通常含有致癌物质,该物质的作用是无阀值的,即使是最小量,也会产生一定的反应。因此从长远来看,纯净水不失为一种安全的日常饮用水。 另据业内人士透露,在生产过程中,纯净水的生产成本比矿泉水的生产成本高,这倒使我联想到“农夫山泉”为什么要停产纯净水一事。 终其而言,有部分人称国外不喝“纯水”,并且根本不制定“纯净水”标准的言论,是误导消费者,故意混淆视听。需要纠正的是,“纯水”不等于“纯净水”。“纯水”当然不能喝,那是用在特殊行业的,当然不能作为饮用水。
⑼ 水是不是电解质请速回
纯水是电解质,是弱电解质。而不纯的水是非电解质。
概念: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化合物导电的前提:其内部存在着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离子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共价化合物:某些也能在水溶液中导电。
导电的性质与溶解度无关,强电解质一般有: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弱电解质一般有:(水中只能部分电离的化合物)弱酸。另外,水是极弱电解质。
注:能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判断某化合物是否是电解质,不能只凭它在水溶液中导电与否,还需要进一步考察其晶体结构和化学键的性质等因素。例如,判断硫酸钡、碳酸钙和氢氧化铁是否为电解质。硫酸钡难溶于水,溶液中离子浓度很小,其水溶液不导电,似乎为非电解质。但熔融的硫酸钡却可以导电。因此,硫酸钡是电解质。碳酸钙和硫酸钡具有相类似的情况,也是电解质。从结构看,对其他难溶盐,只要是离子型化合物或强极性共价型化合物,尽管难溶,也是电解质。
氢氧化铁的情况则比较复杂,Fe3+与OH-之间的化学键带有共价性质,它的溶解度比硫酸钡还要小;而溶于水的部分,其中少部分又有可能形成胶体,其余亦能电离成离子。但氢氧化铁也是电解质。
判断氧化物是否为电解质,也要作具体分析。非金属氧化物,如SO2、SO3、P2O5、CO2等,它们是共价型化合物,液态时不导电,所以不是电解质。有些氧化物在水溶液中即便能导电,但也不是电解质。因为这些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了新的能导电的物质,溶液中导电的不是原氧化物,如SO2本身不能电离,而它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为电解质。金属氧化物,如Na2O,MgO,CaO,Al2O3等是离子化合物,它们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因此是电解质。
可见,电解质包括离子型或强极性共价型化合物;非电解质包括弱极性或非极性共价型化合物。电解质水溶液能够导电,是因电解质可以离解成离子。至于物质在水中能否电离,是由其结构决定的。因此,由物质结构识别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是问题的本质。
另外,有些能导电的物质,如铜、铝等不是电解质。因它们并不是能导电的化合物,而是单质,不符合电解质的定义。
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例如酸、碱和盐等。凡在上述情况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例如蔗糖、酒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