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的冰点是华氏多少度
冰点温度定为32华氏度。
1714年德国人法勒海特(Fahrenheit)以水银为测温介质,制成玻璃水银温专度计,选取氯化铵和冰水属的混合物的温度为温度计的零度,人体温度为温度计的100度。
把水银温度计从0度到l00度按水银的体积膨胀距离分成100份,每一份为1华氏度,记作“1℉”。按照华氏温标,则水的冰点为32℉,沸点为212℉。
冰点指的是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1.013×10^5 Pa)下的凝固点,也就是0 ℃(273 K)。在不同的大气压下,冰点不同。如果想估计在某个压强下的冰点,可以从水的相图上找到答案。值得注意的是,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点并不等于水的三相点——两者相差 0.01 K。
是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水的冰点(0 ℃)与溶液凝固点之差,K 是水的摩尔凝固点降低常数(其值为1.86 K·Kg/mol),b 是溶解物的质量摩尔浓度。
2. 华氏零度是多少度
华氏零度是零下17.8摄氏度。
华氏温标是一种温标,符号为℉。华氏温标的定义是: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32℉,水的沸点为212℉,中间有180等分,每等分为华氏1度。
摄氏温度(C)与华氏温度(F)的换算式是:C = 5×(F- 32)/9,F = 9×C /5+32
1℃ =(9×1 /5+32)℉=33.8℉
式中F-华氏温度,C-摄氏温度。
开氏温度(T)与华氏温度(F)的换算式是:
T = C+273.15,T = 5×(F- 32)/9+273.15,F = 9×(T-273.15)/5+32
所以,绝对零度0 (K) = 9×(0-273.15)/5+32 (℉) = -459.67(℉)
(2)华氏纯水的沸点扩展阅读:
历史
根据德国科学家华伦海特于1724年所写的一篇期刊,他使用三个参考温度来标示他的刻度。将温度计放入由冰、水以及氯化铵所混合而成的盐水中,量的刻度即为零度,因为这是当时能制造出最低温度的物品。
盐水是一种制冷混合物,可以将温度自动维持在华氏零度。第二个刻度是32度,为将温度计放恰好有冰形成于表面的水中所量得的刻度。
第三个刻度为96度,为将温度计照含入口中,或夹在腋下时所量得的刻度。华伦海特表示,使用此一刻度,水银约在600度时沸腾。
3. 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是谁发起的。摄氏37度在华氏中多少度
1724年,波兰人华伦海制成了水银温度表。以氯化铵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零华氏度,把冰融化的温度定为32华氏度,这就是华氏温标。(F)
1742年,瑞典人摄尔修斯把冰融化定为100度,水沸腾定为0度。八年后,德国人斯特罗姆把此规定倒了过来,从此摄氏温标。(C)
摄氏37度是华氏98.6度。F=9C/5+32
4. 华氏温度和摄氏温度是怎么个来历
华氏温标(Fahrenheit temperature scale)和摄氏温标(Celsius
temperature scale)的相关知识
1714年,德国物理学家华伦海脱(Daniel Gabriel
Fahrenheit)以氯化铵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零华氏度,把人体正常温度
定为96华氏度,中间分为96等分,而后又作调整,将纯水的沸点定为212华氏度,
其冰点定为32华氏度,其间划作180等份。摄氏温标是1742年由瑞典天文学家摄尔
修斯(Anders Celsius)发明的,他选取标准大气压下纯水的冰点为零摄氏度,沸
点为100摄氏度,中间等分为100份。两种温标的换算关系为TC=(TF-32)*5/9,或
TF=1.8TC+32。热力学温标(thermodynamic temperature scale)是英国物理学家
开尔文(William Thomson,Lord Kelvin)于1848年以热力学第二定律为基础引出
的与测温物质无关的温标。1954年第10届国际计量大会规定水的三相点的温度为
273.16K,1K等于水三相点温度的1/273.16。显然,TK=273.15+TC。作为温度差值,
1K=1℃=1.8℉。乍一看,似乎和关系换算式矛盾,其实这表明,1K和1℃的“权重”
更大,对于标示同一温差,它们的变动数值要比华氏温标的来得小
5. 华氏温标规定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水的沸点为
水的沸点在一个大气压下是100度
沸点:在一定压力下,某物质的饱和蒸汽压与此压力相等时对应的温度。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候的温度被称为沸点。浓度越高,沸点越高。不同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所谓沸点是针对不同的液态物质沸腾时的温度。沸点随外界压力变化而改变,压力低,沸点也低。
液体发生沸腾时的温度;即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温度。当液体沸腾时,在其内部所形成的气泡中的饱和蒸汽压必须与外界施予的压强相等,气泡才有可能长大并上升,所以,沸点也就是液体的饱和蒸汽压等于外界压强的温度。液体的沸点跟外部压强有关。当液体所受的压强增大时,它的沸点升高;压强减小时;沸点降低。例如,蒸汽锅炉里的蒸汽压强,约有几十个大气压,锅炉里的水的沸点可在200℃以上。又如,在高山上煮饭,水易沸腾,但饭不易熟。这是由于大气压随地势的升高而降低,水的沸点也随高度的升高而逐浙下降。(在海拔1900米处,大气压约为79800帕(600毫米汞柱),水的沸点是93.5℃)。
在相同的大气压下,液体不同沸点亦不相同。这是因为饱和汽压和液体种类有关。在一定的温度下,各种液体的饱和汽压亦一定。例如,乙醚在20℃时饱和气压为5865.2帕(44厘米汞柱)低于大气压,温度稍有升高,使乙醚的饱和汽压与大气压强相等,将乙醚加热到35℃即可沸腾。液体中若含有杂质,则对液体的沸点亦有影响。液体中含有溶质后它的沸点要比纯净的液体高,这是由于存在溶质后,液体分子之间的引力增加了,液体不易汽化,饱和汽压也较小。要使饱和汽压与大气压相同,必须提高沸点。不同液体在同一外界压强下,沸点不同。沸点随压强而变化的关系可由克劳修斯
6. 人体正常体温是华氏多少度
人的体温是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由于身体内部的温度不容易测量,所以临床上常以口腔、腋窝和直肠的温度来代表体温。正常人的口腔温度为36.7~37
℃(平均为37.2
℃),腋窝温度为36.0~37.4
℃(平均为36.8
℃),直肠温度为36.9~37.9
℃(平均为37.5
℃)。其中直肠温度最接近人体内部的温度,但测量不方便,因此大多采用腋下和口腔测量。
7. 一华氏度等于几摄氏度
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F)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F=9/5℃+32,
或
℃=5/9(F-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