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加纳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的国家
加纳是发展中国家。
概况:加纳全面积23.9万多平方公里。位于非洲西部、几内亚湾北岸,西邻科特迪瓦,北接布基纳法索,东毗多哥,南濒大西加纳地图洋,海岸线长约562公里。地形南北长、东西窄。全境大部地区为平原,东部有阿克瓦皮姆山脉,南部有夸胡高原,北部有甘巴加陡崖。最高峰杰博博山海拔876米。最大河流为沃尔特河,在加境内长1100公里,下游筑有阿科松博水坝,在境内形成巨大的沃尔特水库,面积达8482平方公里。沿海平原和西南部阿桑蒂高原属热带雨林气候,沃尔特河谷和北部高原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古加纳王国建立于公元3-4世纪,10—11世纪时达到鼎盛时期。13世纪时,加纳王国受到新兴的马里王国的入侵,居民逐渐南移到现在的加纳境内定居。从15世纪开始,加纳便沦为殖民地,成为欧洲列强不断争夺的一块“肥肉”。1471年葡萄牙殖民者入侵加纳海岸,随后,荷、英、法等国殖民者接踵而来。他们不仅劫掠这里的黄金,还有象牙,并把这里作为贩卖黑奴的据点。1897年全境沦为英殖民地,称“黄金海岸”。1947年加纳第一个政治组织黄金海岸统一大会党成立,要求自治。1946年6月夸米·恩克鲁玛领导成立人民大会党,坚持争取民族的斗争。1957年3月6日黄金海岸宣布独立,改名为加纳。1960年7月1日宣布成立加纳共和国,仍留在英联邦内,恩克鲁玛出任总统。后来几经政变。1981年12月31日罗林斯空军上尉再次发动政变,成立临时全国保卫委员会,罗林斯担任主席。1991年,军政权开始“还政于民”进程。1992年底举行总统和议会选举。1993年1月7日成立第四共和国,由军政步入宪治。 纳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产资源有:黄金、钻石、铝矾土、锰等,此外还有石灰石、铁矿、红柱石、石英砂和高岭土等。 农业是加纳的经济基础,全国百分之六十五以上劳动力从事农业。可可在加纳的经济地位比黄金还重要,有“绿色黄金”之称,因以盛产可可而得“可可之乡”的美誉,多年来占据出口创汇排行榜之首。可可产量曾居世界第一,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可可是加纳产的。加纳也因此形成了以矿产品、可可和木材为三大支柱的经济结构。
国家经济:以农业为主。黄金、可可和木材三大传统出口产品是加经济支柱。1983年开始实行经济结构调整计划以来,政府把根治通膨、发展农业、鼓励投资作为三大工作重点,经济保持持续增长。被誉为非洲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样板”,1994年被联合国取消最不发达国家称谓。90年代末期,由于国际市场黄金、可可价格下跌等外部因素的冲击,加经济深陷困境,财政赤字剧增,货币塞地大幅贬值。
库福尔政权上台后,把稳定和发展经济作为工作重点,加强宏观调控,制定临时预算,全面推行自由开放的经济政策,促进私营企业发展,带动经济增长。加入“重债穷国减债倡议”(HIPC),争取西方减免债务,缓解偿债压力。国际市场黄金、可可价格逐步回升,加经济状况有所好转,货币趋稳,通膨率回落,处于恢复性增长阶段。
国内生产总值(2001年):50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1年):约266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2001年):4.2%
货币名称:塞地(cedi)
汇率(2002年1月):1美元=7125塞地
通货膨胀率(2001年):21.3%
(资料来源:2001/2002年度经济季评等)
『贰』 多哥,加纳它们是怎样的国家
加纳概况
国名:加纳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Ghana)
独立日:3月6日(1957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自上而下由红、黄、绿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黄色部分中间是一颗黑色五角星。红色象征为了国家独立而牺牲烈士的鲜血;黄色象征国家丰富的矿藏和资源;也代表加纳原来的国名“黄金海岸”;绿色象征森林和农业;黑色五角星象征非洲自由的北极星。
国徽:中心图案为盾徽。盾面被一个镶金边的绿色圣乔治十字分为四部分:左上角为蓝地上交叉着金色官杖和出席仪典时用的金剑,象征地方政府;右上角的蓝色波纹象征海洋,城堡象征国家行政机构;左下角为一棵可可树,右下角是一个矿井,均象征国家的财富。绿十字中心是一只金色狮子,象征加纳和英联邦之间的联系。盾徽上端有一颗镶金边的黑色五角星,寓意同国旗;两侧各有一只展翅的雄鹰,其脖子上系着国旗三色的带子并各挂一颗黑五角星;底部的金色绶带上用英文写着“自由和正义”。
自然地理:面积238537平方公里。位于非洲西部、几内亚湾北岸,西邻科特迪瓦,北接布基纳法索,东毗多哥,南濒大西洋,海岸线长约562公里。地形南北长、东西窄。全境大部地区为平原,东部有阿克瓦皮姆山脉,南部有夸胡高原,北部有甘巴加陡崖。最高峰杰博博山海拔876米。最大河流为沃尔特河,在加境内长1100公里,下游筑有阿科松博水坝,在境内形成巨大的沃尔特水库,面积达8482平方公里。沿海平原和西南部阿桑蒂高原属热带雨林气候,沃尔特河谷和北部高原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
人口:2200万(2005年估计),全国有4个主要部族:阿肯族占全国人口52.4%,莫莱-达戈姆巴族占15.8%,埃维埃占11.9%和加—阿丹格贝族占7.8%。官方语言为英语。另有埃维语、芳蒂语和豪萨语等民族语言。居民69%信奉基督教,15.6%信奉伊斯兰教,8.5%信奉传统宗教。
首都:阿克拉(Accra),人口约200万(2005年估计)。
行政区划:全国共设10个省,省下设有110个县。
简史:古加纳王国建立于公元3-4世纪,10—11世纪时达到鼎盛时期。13世纪时,加纳王国受到新兴的马里王国的入侵,居民逐渐南移到现在的加纳境内定居。从15世纪开始,加纳便沦为殖民地,成为欧洲列强不断争夺的一块“肥肉”。1471年葡萄牙殖民者入侵加纳海岸,随后,荷、英、法等国殖民者接踵而来。他们不仅劫掠这里的黄金,还有象牙,并把这里作为贩卖黑奴的据点。1897年全境沦为英殖民地,称“黄金海岸”。1947年加纳第一个政治组织黄金海岸统一大会党成立,要求自治。1946年6月夸米·恩克鲁玛领导成立人民大会党,坚持争取民族的斗争。1957年3月6日黄金海岸宣布独立,改名为加纳。1960年7月1日宣布成立加纳共和国,仍留在英联邦内,恩克鲁玛出任总统。后来几经政变。1981年12月罗林斯空军上尉政变上台后,成立临时全国保卫委员会,罗林斯担任主席。1992年底举行总统和议会选举。1993年1月7日成立第四共和国。
政治:现行宪法于1992年4月26日由全民公决通过。宪法规定,加纳是一个民主国家,致力于实现自由和公正,尊重基本人权、自由和尊严;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总司令,任期4年,可连任一届;内阁由总统任命,议会批准;议会需在通过法案并得到总统同意后方可行使制宪权;司法独立,有解释、执行和强制执行法律的权力。议会实行一院制,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有立法和修宪的权力。议员经全国选举产生,任期4年。
经济:加纳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产资源有:黄金、钻石、铝矾土、锰等,此外还有石灰石、铁矿、红柱石、石英砂和高岭土等。
农业是加纳的经济基础,全国百分之六十五以上劳动力从事农业。可可在加纳的经济地位比黄金还重要,有“绿色黄金”之称,因以盛产可可而得“可可之乡”的美誉,多年来占据出口创汇排行榜之首。可可产量曾居世界第一,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可可是加纳产的。加纳也因此形成了以矿产品、可可和木材为三大支柱的经济结构。
新闻出版:主要报纸有《每日写真报》,1950年由英国“每日镜报”集团创办,为官方报纸,最大的全国性日报,英文版。1998年开始采用新华社消息。《加纳时报》是第二大官方报纸,英文版,1957年由恩克鲁玛创办。1998年开始采用新华社消息。
加纳通讯社:官方通讯社,成立于1957年,是国内其他新闻单位主要新闻来源。设有10个省级分社。1989年起开始采用现代化通讯设备,通过卫星接收路透社、法新社和新华社新闻并上国际互联网。
加纳广播公司开设两家全国性的广播电台,一台以埃维、阿肯等6种民族语言广播,二台用英语播送新闻、商务、娱乐等节目,另外还使用英语、法语对外广播。
1965年7月开始播放电视节目,1986年开始播放彩色电视节目,1996年出现私营电视台。全国现有10家电视台,主要有加纳电视台、电视三台、都市电视台、非洲电视台以及两家卫星电视台。
外交:奉行务实的对外政策。重点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寻求政治、经济和军事支持。谋求与邻国和平共处和相互合作,努力维护次地区和平与稳定,推动西非区域一体化进程。积极参与地区和国际合作,树立西非重要国家形象,努力提升国际影响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促进经贸合作。是非盟前身非统组织和不结盟运动的创始国之一。
与中国关系:1960年7月5日,加纳同中国建交。1966年加纳军政府单方面与中国断交。1972年两国复交。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06/19/content_447255.htm
多哥概况
国名:多哥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Togo, La Republique Togolaise)
独立日:4月27日(1960年)
国庆日:4月27日(1960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5∶3。由三道绿色横条和两道黄色横条相间排列组成,旗面左上角为一红色正方形,其正中有一颗白色五角星。绿色代表农业,又象征希望;黄色象征国家的矿藏,还表示人民的信心和对祖国命运的关心;红色象征人类的真诚、博爱与献身精神;白色象征纯洁;五角星象征国家的独立和人民新生。
多哥的传统舞蹈
国徽:中心图案为椭圆形,置于绿色盾形之中。椭圆形中间的小盾上有“RT”字样,这是多哥共和国的缩写;小盾之上是两面多哥国旗,绶带上用法文写着“ 劳动、自由、祖国”;下方为两只握有弓和箭、直立的狮子,象征力量和勇气,代表多哥人民捍卫祖国独立和自由的决心。
国家政要:福雷·纳新贝 (Faure Gnassingbe),2005年4月当选总统,5月4日就任;总理埃德姆·科乔,2005年6月任职。
自然地理:56785平方公里,位于非洲西部,南濒几内亚湾。西与加纳相邻。东邻贝宁,北与布基纳法索交界。海岸线长53公里。全境狭长,一半以上为丘陵和沟谷地带。南部为滨海平原;中部为高原,海拔为500-600米的阿塔科拉山高地;北部为低高原。主要山脉为多哥山脉,鲍曼峰海拔986米,为全国最高点。境内多礁湖。主要河流有莫诺河和奥蒂河。南部属热带雨林气候,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
人口:470万(2001年估计),全国有40多个部族,南部以埃维族和米纳族为主,分别占全国人口的22%和6%;中部阿克波索、阿凯布等族占33%;北部卡布列族占13%。官方语言为法语。民族语言以埃维语和卡布列语较通用。居民中约70%信奉拜物教,20%信奉基督教,10%信奉伊斯兰教。
首都:洛美(lome),人口80.2万。
行政区划:全国分为滨海区、高原区、中部区、卡拉区和草原区五大经济区。经济区为地理经济概念,未设行政机构。全国有30个省和4个专区。省下设镇(乡)、村。
简史:古代多哥境内分布着许多独立的部落和小王国。公元15世纪葡萄牙殖民者侵入多哥沿海地带。1884年沦为德国殖民地。1920年9月,多哥的西、东部被英、法分别占领。二次大战后,由英、法分别“托管”。1957年加纳独立时,英托管的西部多哥并入加纳。1956年8月东部多哥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共和国”,1960年4月27日独立,定国名为多哥共和国。1961年4月举行大选,奥林匹欧当选总统。1963年1月发生军事政变,奥林匹欧遇刺身亡;5月,格鲁尼茨基继任总统。1967年1月13日武装部队参谋长埃亚德马发动军事政变推翻格鲁尼茨基政府,4月埃亚德马出任总统。埃亚德马执政后,解散议会,废除宪法,取缔政党。1968年11月30日,建立全国唯一政党多哥人民联盟。1979年12月30日,全国公民投票通过宪法。1980年成立国民议会。1990年10月30日,埃亚德马宣布接受多党制。
政治:1992年9月27日,公民投票通过第四共和国宪法。2002年12月30日,议会对宪法部分条款进行了修改。宪法规定多哥实行半总统制。总统为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一轮多数胜出,任期五年,可连选连任;总统有权解散议会、颁布议会通过的法律和实行赦免。总理出自议会多数派,由总统任命,总理对议会负责,议会可对总理提出不信任案,获议会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即可要求任命新总理。宪法可根据总统和议会的提议进行修改,由议会或公民投票表决通过。多议会实行两院制,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组成。国民议会行使立法权并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议员由直选产生,任期五年,可连选连任。
经济: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农产品、磷酸盐和转口贸易是多三大支柱产业。主要矿业资源是磷酸盐,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三大生产国,已探明储量:优质矿2.6亿吨,含少量碳酸盐的约10亿吨。其他矿藏有石灰石、大理石、铁和锰等。多哥工业基础薄弱,主要工业门类有采矿、农产品加工、纺织、皮革、化工、建材等。工业企业中77%为中小企业。全国67%的劳动人口从事农业。可耕地面积约340万公顷,已开垦土地面积约140万公顷,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约85万公顷。粮食作物主要为玉米、高粱、木薯和稻米,其产值占农业产值的67%;经济作物占大约20%,主要为棉花、咖啡和可可。畜牧业主要集中在中部和北部地区,产值占农业产值的15%。80年代以来,多哥旅游业发展较快。主要旅游点有洛美、多哥湖、帕利梅风景区和卡拉市。
新闻出版:《多哥新闻报》为官方日报,1962年创刊。1972-1991年曾改称《新征途报》。1991年10月14日恢复原名。自1990年以来出现了20多家私营报刊,主要有:《民主人士论坛》、《每周论坛》、《民主人士》、《哨兵》、《十字路口》、《鳄鱼》、《人民觉醒》等。
多哥通讯社是国家通讯社,成立于1975年,负责采编国内新闻和抄收外国通讯社的国际新闻,每周发行5期《每日新闻》,以国内新闻为主。
洛美广播电台建于1953年8月,用法、英、德语广播,并用埃维、卡布列等民族语言播送新闻。卡拉广播电台建于1975年,负责对北方地区广播,主要用法语播音,也用埃维语和卡布列语播送新闻、广告。
多哥电视台建于1973年,唯一的官方电视台。主要使用法语播放节目,定时用埃维语和卡布列语播放新闻。卡拉电视台建于1993年。
外交:奉行和平、中立、不结盟政策,主张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与中国关系:1972年9月19日,多哥同中国建交。2006年2月,多哥总统福雷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06/19/content_447268.htm
『叁』 《敢死队》中,加纳怎么没死
他其实不是特别坏,只是一时气愤,才投奔了那个坏人,史泰龙也没打算杀他,他开完枪后不也后悔了吗?而且加纳中枪后还解释说他其实只想吓唬一下李连杰。我都有些怀疑他是不是假投诚的。总而言之,他最后改邪归正了
『肆』 桑巴加纳中主人公是谁。
瑞典 维京海盗
伊朗 波斯铁骑
科特迪瓦 非洲大象
巴西 桑巴军团
阿根廷 潘帕斯雄鹰
西班牙 斗牛士
韩国 太极虎
澳大利亚 袋鼠
『伍』 非洲加纳和中国时差几个小时
中国是东八区区时,加纳是零时区区时,所以中国比加纳快8小时,中国下午6点(18点),就是加纳上午10点。
时区是地球上的区域使用同一个时间定义。以前,人们通过观察太阳的位置(时角)决定时间,这就使得不同经度的地方的时间有所不同(地方时)。1863年,首次使用时区的概念。时区通过设立一个区域的标准时间部分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世界各个国家位于地球不同位置上,因此不同国家,特别是东西跨度大的国家日出、日落时间必定有所偏差。这些偏差就是所谓的时差。
(5)纯水中加纳扩展阅读:
时差对人体正常生活规律的影响
时差的产生使得人们经过长时间建立起来的规律性被打破,神经介质仍按原来时间周期分泌和调节代谢,使人产生不适。表现为兴奋或疲乏、思睡、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困难、易激怒、情绪不稳、兴趣减少、反应迟钝、思维缓慢、工作学习效率降低等现象。
这种失调的严重程度与时差的小时数成正比,当时差超过4个时区时,出现明显反应。一般在出现时差后,恢复睡眠苏醒周期所需的时间要比时差小时数略长一些,而其它生理和生物化学周期可能需要调整得更长一些时间,如体液分泌和肠蠕动周期等。
生理节律对白日的延长(向西旅行)比白日缩短(向东旅行)更容易适应,因为身体延长其各种规律比缩短这一规律要容易些,即自发性节律总是比24小时长一些。在正常情况下,一个24小时节律是外部同样节律强加给身体内部的生理节律,其最重要的是进食和阳光。
时差造成的主要后果是睡眠障碍和警觉下降,睡眠与苏醒周期的失调使人们更容易发生事故和削弱判断力。机体抵抗力下降,出现感冒、腹泻、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及其它各类传染病。
『陆』 2.阅读老人的智慧中的桑巴,加纳,慌理文中两位主人公
摘要 瑞典 维京海盗
『柒』 加纳穷还是富裕
在西非的众多国家中,加纳算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存在了。1994年脱离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称号,它凭借着黄金、木材和可可的出口,成为了低收入国家一员。提到加纳的黄金,那可真是大有说头。据说这里被来自全世界的无数淘金者挖了足足500年,却依旧能从奥芬河和塔诺河里淘出金沙。
加纳地理位置
加纳共和国,简称加纳,是非洲西部的一个国家,位于非洲西部、几内亚湾北岸,西邻科特迪瓦,北接布基纳法索,东毗多哥,南濒大西洋,海岸线长约562公里。地形南北长、东西窄。全境大部地区为平原,东部有阿克瓦皮姆山脉,南部有夸胡高原,北部有甘巴加陡崖。最高峰杰博博山海拔876米。
『捌』 加纳与中国的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加纳共和国于1960年7月5日建交。1966年10月,政变上台的加纳政府单方面中断同中国的外交关系。1972年2月,阿昌庞政府主动恢复同中国的外交关系,此后中加关系发展顺利。
建交以来,中方共承担国防部办公楼、医院、外交部办公楼、海岸角体育场、沃尔特医科大学等援助项目,正在实施打井供水、渔港综合设施等项目。
中加签有文化合作协定。中国自1960年开始接受加留学生。截至2017年底,中国共接收1176名加奖学金生。2017年,加在华学生总数为6527名,其中在华奖学金生657人。在“中非大学20+20合作计划”框架下,天津中医药大学和加纳大学结成合作伙伴。我在加纳大学和海岸角大学各设有一所孔子学院。
加纳对外关系的态度
奉行“积极中立”的外交政策,重视开展经济外交。优先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寻求政治、经济和军事支持。谋求与邻国和平共处和相互合作,努力维护次区域和平与稳定,推动西非区域一体化进程。
积极参与地区和国际合作,树立西非重要国家形象,努力提升国际影响力。重视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促进经贸合作。是非盟前身非统组织和不结盟运动的创始国之一。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加纳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领事服务网-加纳国家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