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核集团二七二铀业有限责任公司的50年创新发展 走向“核优民强”
中核集团二七二铀业有限责任公司是1958年5月31日经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同志亲自选定厂址,同年7月开始兴建的中国第一座大型铀水冶纯化工厂,也是中国生产核纯级铀氧化物的纯化厂,曾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提供了合格的原料。
经过50年的创新发展,中核集团二七二铀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中核二七二厂)已成为集化工、机电、建筑、经贸、劳务等多行业、多品种的业务为一体的军民结合型企业,积淀着“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严细融入一切,进取成就一切”的核工业精神。
穿着草鞋起步,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提供合格原料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作出了发展中国核工业的伟大战略决策。作为中国第一个铀水冶纯化厂,二七二厂担负着从铀矿石和铀精矿中提炼二氧化铀的艰巨任务。
从头开始,从零起步。在党中央的号召下,为了祖国的核事业,为了早日拿出合格的二氧化铀,一大批经过组织严格挑选的优秀青年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集到衡阳这片神奇的土地。
万事开头难。没有住房,粮食紧缺,甚至连像样的路都没有,劳改农场留下的草房、牛棚、马厩、猪圈统统成了建设者们的住房。修公路、架电线、建水厂,所有的生产、生活设施全都是职工们自己去干。
那时物质极度贫乏,厂里开展“土方大会战”,参战的小伙子和姑娘们,全是光着脚丫上阵。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年轻人壮着胆子向领导提出“请发一双草鞋吧”的“苛刻”要求。市场上没有草鞋卖,厂领导只好组织会战的工人们利用空余时间捡笋壳一个一个地编。大家穿上草鞋干活,加快了施工进度,也为二七二厂留下了“穿着草鞋起步”的佳话。
土方会战胜利后,工厂又克服了由于原苏联单方面撕毁协定带来的种种困难,组织全厂工程技术人员围绕设计、工艺、分析、设备等所有流程,组成攻关小组,自力更生,积极开展攻克“五关”(安全防护关、自动控制关、设备维修关、原材料供应关和化验分析关)、占领“五尖”(浸出、吸附、萃取、结晶、煅烧5项尖端技术)活动。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先后解决了500多个质量、安全和技术问题,攻克了大型设备吊装、不锈钢焊接、耐酸衬里、特殊设备安装和试车、试生产中工艺等技术上的重重难关,于1962年9月14日加工出合格的二氧化铀产品,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成功提供了原料。
进行二次创业,建成军民结合型化工冶金企业
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家对国民经济的战略调整,二七二厂积极贯彻“保军转民、军民结合”的方针,利用军工技术和人才优势,先后开发了核电级二氧化铀、钛白粉、蛋白酶、聚合硫酸铁和硫磺制酸等多种民用产品。
1991年初,二七二厂接到了生产核电级二氧化铀的任务。他们仅凭着一份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标准,对整个生产线进行全面的调查,从试验设备制作到工艺参数确定,全靠科技人员和工人们严格细致地摸索前进。经过一年多的努力,1992年2月28日生产出优质的核电级二氧化铀,填补了我国核电燃料原料生产的空白。
中核集团二七二铀业有限责任公司(中核二七二厂)在抓好核品生产的同时,大力开发民用化工产品。工厂充分发挥工程技术人员和广大职工的聪明才智,连续攻克工艺设备、废水处理、蒸气供应和资金筹措等四大难题,使民品钛白粉达产达标,其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在国内同行业中名列前茅。硫磺制酸、聚合硫酸铁、钼酸铵、肌醇、中性蛋白酶等其他民品生产经营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二七二厂已成为一家军民结合型的化工冶金企业。
中核集团二七二铀业有限责任公司(中核二七二厂)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鼓励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十五”期间,一大批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在生产中得到应用,有七项科研成果获得国防科工委和省国防科工办的奖励,有204项科研成果和842条合理化建议在生产、经营、管理中得到实施。2002年,二七二厂与北京化冶院合作的“高浓度铀TBP萃取制备核电级硝酸铀酰工艺流程研究”获国防科工委二等奖;“金红石型钛白粉生产工艺研究与应用”、“水吸收后处理氮氧化物”等三项成果获湖南省国防科技系统“十五”期间新技术推广一等奖,为企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施科技创新,走“优核强民”发展之路
中核集团二七二铀业有限责任公司(中核二七二厂)在50年的创新发展中,不仅创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铀水冶纯化科技体系,也培育了一代具有崇高献身精神的工人和科技人才,他们在完善和发展自我的过程中,也把核事业不断地推向了前进。
中核集团二七二铀业有限责任公司(中核二七二厂)的“硝酸-热水淋洗饱合树脂上铀”等三个科研项目曾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使工艺水平达到国际水平;1985年“二氧化铀”荣获国家金质奖,1987年“八氧化三铀”获国家金质奖;工厂还先后获“国家一级计量单位”、“全国设备管理先进单位”、“全国环境优美工厂”、“湖南省六好企业”、“核工业部六好企业”等荣誉称号。
中核集团二七二铀业有限责任公司(中核二七二厂)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鼓励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十五”期间,一大批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在生产中得到应用,有7项科研成果获得国防科工委和省国防科工办的奖励,有204项科研成果和842条合理化建议,在生产、经营、管理中得到实施,并获得表彰。2002年二七二厂与化冶院合作的“高浓度铀TBP萃取制备核电级硝酸铀酰工艺流程研究”获国防科工委二等奖;“金红石型钛白粉生产工艺研究与应用”、“水吸收后处理氮氧化物”等三项成果获湖南省国防科技系统“十五”期间新技术推广一等奖,为企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七二厂新工艺的诞生,新成果的取得,无不浸透着二七二人严细创新的奉献精神和团结进取的攀登精神。随着核工业的快速发展,二七二厂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寓军于民、军民结合”的发展要求,“做大规模、做强品牌、做优特色”,走“优核强民”的光明发展之路。
❷ 大家一提起水冶,是不是这种反应
嗯,去过几次水冶,基本算是小小康城镇,依靠九龙山的煤矿资源和附近工厂,算比较富裕。但是素质吧,我看就别说了,小城镇的人,没什么素质可言,总体受教育程度低,社会环境复杂,更多的时候有事不是依靠法律,而是人情事故。当然,我说的不仅仅是水冶,水冶只是咱安阳和附近一些城镇发展的一个缩影。 查看原帖>>
❸ 河南安阳有个镇叫水冶还是叫水治,谁能告诉我名称的来历打赌急用,采纳有奖。
我是安阳的 来帮你回答下 河南安阳县西部一个镇 水冶镇 也是安阳县经济的强镇,紧靠太行山脚下。
来历的话 水冶 出名的就是珍珠泉 我想应该跟有关
水冶镇是晋、冀、鲁、豫四省重要交通枢纽,素有“银水冶”之美称。当年我国军队曾与日军在这里展开激战。据《水冶志》记载,水冶镇的发轫与得名,源于南北朝。公元552年,北魏尚书仆射高隆之在水冶建炉炼铁,制造兵器和农具,初名“牵口冶”,后以引水鼓炉,冶铁造器,故改名“水冶”。金代曾改水冶镇为辅岩县城,明代恢复水冶镇旧名,清代因看重珍珠泉的风景,一度改名为珠溪镇,后恢复水冶镇旧名至今。清咸丰时在水冶镇原土城基础上改筑十七米高的青石石头城。古城踞险临溪,古朴典雅,有城门五座,土建敌楼,可惜于建国后拆除。 水冶有珍珠泉,泉在该镇西门外,错落迤逦大小四五处,湖面计约十余亩。清澈泉底,大小缓急不等的千百水柱,间歇地涌出水面,然后四下散开咕噜有声,似串串珍珠,如朵朵银花。泉边有数十参天松柏,尤以湖心亭畔柏门最奇。东西两株古柏离地数尺后,合二为一直插云天,形成门状,故叫“柏门”。“柏门”倒影与湖沼之“珍珠”争奇斗艳,景名曰“柏门珠沼”。元代诗人许有壬《水冶道中》写到“人烟仍古邑,村落带清泉。修竹云千亩,垂杨翠天渊......”对珍珠泉及珠溪景色备极赞许。传说宋朝初年,大将韩琦进军太行路过水冶,士卒干渴难耐,步履维艰。韩琦命人找水,怎奈四处尽是荒山秃岭,难觅滴水。韩琦愤而拔剑插入地下,仰天长叹。就在他拔出宝剑的瞬间,只听一声闷响,平地涌泉,浪花飞卷,状似串串珍珠,“珍珠泉”从此诞生。当地人喜得一潭好水,饮用浆洗之余,鼓炉炼铁,由此也有了水冶的美名
水冶珍珠泉简介
早在1600多年前,珍珠泉这处天下名泉就被载入了史籍。传说自宋代开始,珍珠泉就有了号称“安阳八大景”之一的“柏门珠沼”奇观。千百年来,珍珠泉这处母亲泉默默流淌着乳汁,养育了一代代子民,也成就了水冶镇这一千年古镇独特的冶金文化,奠定了水冶镇的文化、商业中心地位。
珍珠泉五泉之一的马蹄泉,水冶镇13万人的生产、生活用水主要由这处拥有800平方米水面的泉供应着。它所属的珍珠泉水系在水冶遭遇了两处断层岩,形成了天然蓄水层。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古镇水源充足,为冶金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水冶之所以得名,与珍珠泉和冶金业的发展不无关系。”北魏时期,水冶被称为相州牵口冶,到后魏时期,当地才改名为水冶。据史载,后魏时期,“由仆射高隆之监造,引水鼓炉,名水冶。”直到今天,水冶镇还有“铁炉沟”、“煤渣坡”等地名。后来,水冶镇逐渐成为历代重要的工业中心和商业中心。
珍珠泉还与历代名人有着不解之缘。珍珠泉由少白泉、马蹄泉、拔剑泉、狗刨泉(卧龙泉)、心字泉组成。其中,拔剑泉等3泉的名字来源和宋代名相韩琦有关。韩琦的老家就在现在的水冶镇向阳居委会。据民间传说,韩琦征伐西夏期间,途经水冶,他将剑从土里拔出后地上涌出泉水,该泉命名为拔剑泉,其宝马踏出马蹄泉。这一传说虽不足信,却使这一千年古泉变得富有文化韵味,令一代代游人玩味不已。珍珠泉还留下了许多古碑刻和诗句,如明代诗人曹应秋就咏道:“为饶名胜迹,偶尔到仙游。出地声如沸……”民国17年,冯玉祥将军出资5000大洋用于珍珠泉的维修和建设,并把珍珠泉命名为“平民公园”。后人为纪念他,修建了冯公亭。该亭因战乱被毁,而今只剩下一个基座。
千年沧桑珍珠泉,如今该泉还发挥着重要作用。1971年,珍珠泉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珍珠泉公园内种植着4棵上千年的古柏。其中两棵古柏树身合二为一,形成了著名的“柏门”。由于珍珠泉系上升泉群,泉内水珠如沸,在清澈见底的泉水中急剧上升,形成了“珠沼”的奇观。柏门和珠沼合称“柏门珠沼”。王用文告诉记者,“安阳八大景”中,现在只有“柏门珠沼”和“善应松涛”还存在,其他的都被历史的烟尘湮没了。
“柏门珠沼”的奇观曾经面临着消失的危险。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珍珠泉曾经3次断流。经历过千年沧桑的珍珠泉像个慈祥的母亲,再也无力承受儿女们无尽的索取了。
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珍珠泉有史以来第一次断流,珠沼景观消失。1999年12月,珍珠泉冬季竟然断流。7个月后,一场大雨才使母亲泉起死回生。2003年,珍珠泉再次干涸。
上游有300多眼机井,还有许多矿山和选煤厂,珍珠泉怎么能不干?由于珍珠泉水系区域内工农业的发展,珍珠泉的水位在下降。珍珠泉碑林一块清代道光年间的石碑上面的碑文记载了两个人在珍珠泉附近开矿受到处理的情况:“如有不法棍徒胆敢故违禁令,一经访获告发,定行拘案。”
❹ 黄饼是什么
以重铀酸盐或铀酸盐形式存在的铀铀浓缩物的俗称。黄饼是核工业中的一种重要原料,也是核燃料生产过程中必需的一种中间产品,其主要成分是重铀酸铵,黄色,常加工成饼状,因此得名。“黄饼”通常是从粉碎后的天然铀矿石经多种溶液萃取,沉淀而来。“黄饼”名称源于根据最初的生产工艺,产出的非纯净成品的颜色和形态,而通过现代先进科技手段生产的“黄饼”,实际上呈褐色或者黑色,而不是黄色。
基本信息
学科
核地质学
黄饼是什么
(NH)4U207(重铀酸铵)
它是铀水冶厂的主要产品,也是铀纯化厂的原料,其中铀含量一般为40%~70%。铀水冶厂制取黄饼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1)从酸性含铀溶液中沉淀重铀酸盐的碱中和法。常用的碱性沉淀剂铀氢氧化铵、气态铵、氧化镁、苛性钠等。控制中和最终pH值为6.5~8.0,铀以相应的重铀酸盐沉淀下来。(2)从碱性含铀溶液中沉淀重铀酸钠的氢氧化钠沉淀法。当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使pH值大于12时,铀开始水解沉淀,沉淀产物被认为是重铀酸钠和组成复杂的多铀酸盐的混合物。沉淀得到的黄饼通常需要洗涤和过滤脱水,以最大限度地除去杂质。过滤脱水后的黄饼经过干燥、煅烧再包装出厂;液可允许含有一定的水分,送到铀纯化厂集中干燥、煅烧。
黄饼
最初,构成黄饼的混合物并没有被精确分布出来。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矿业署仍然认为它的主要成分是重铀酸铵或者重铀酸钠。目前,黄饼中已确定的成分包括重铀酸钠,重铀酸氨,硫酸铀,铀的氢氧化物以及其它形式的铀的氧化物。
黄饼的用处
黄饼
黄饼是核工业中的一种重要原料。 由于黄饼的状态较为稳定,通过密封等措施不会对人造成危害,因此通常使用黄饼对铀化合物进行储存、运输、交易。但人体如果直接接触“黄饼”后,内脏器官会受损,吸入“黄饼”粉尘属接触形式之一。目前,几乎所有开采铀矿的国家都生产黄饼。但黄饼并不能直接用于核反应堆,而一般用于提炼浓缩铀。
❺ 黄饼的黄饼是什么
(NH)4U207(重铀酸铵)它是铀水冶厂的主要产品,也是铀纯化厂的原料,其中铀含量一般为40%~70%。铀水冶厂制取黄饼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1)从酸性含铀溶液中沉淀重铀酸盐的碱中和法。常用的碱性沉淀剂铀氢氧化铵、气态铵、氧化镁、苛性钠等。控制中和最终pH值为6.5~8.0,铀以相应的重铀酸盐沉淀下来。(2)从碱性含铀溶液中沉淀重铀酸钠的氢氧化钠沉淀法。当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使pH值大于12时,铀开始水解沉淀,沉淀产物被认为是重铀酸钠和组成复杂的多铀酸盐的混合物。沉淀得到的黄饼通常需要洗涤和过滤脱水,以最大限度地除去杂质。过滤脱水后的黄饼经过干燥、煅烧再包装出厂;液可允许含有一定的水分,送到铀纯化厂集中干燥、煅烧。
最初,构成黄饼的混合物并没有被精确分布出来。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矿业署仍然认为它的主要成分是重铀酸铵或者重铀酸钠。目前,黄饼中已确定的成分包括重铀酸钠,重铀酸氨,硫酸铀,铀的氢氧化物以及其它形式的铀的氧化物。
❻ 杨承宗的研制原子弹
杨承宗回国后先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工作,钱三强所长请他担任该所第二研究大组的主任。当时该所的科研工作分为四个大组,第一大组的主任是赵忠尧,第三大组的主任是王淦昌,第四大组的主任是彭桓武。
当时近代物理所人才济济,但精湛于放射化学研究的唯有杨承宗一人,又加之受西方国家的封锁和禁运,缺乏宝贵的技术资料和实验方法,工作非常困难。他亲自编写放射化学方面的教材,开设“放射化学”和“铀化学”等专业课,为那些从来没有接触过放射化学的新的大学毕业生们系统讲授放射化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后来又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授课,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放射化学人才。当近代物理所的大楼里容纳不下这支放射化学的新生大军时,杨承宗在大楼旁边筹建了全国第一个放射化学实验小楼。到1956年下半年,近代物理所从事放射化学的专业人才已从他回国时仅他和郭挺章及两位年轻大学毕业生,发展到两个研究室近30人,他则同时出任这两个研究室的主任。1958年,他又被请到刚刚组建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放射化学和辐射化学系主任。
身为“洋博上”的杨承宗不仅开创了中国的放射化学研究,在危险工作面前也身先士卒。解放初期,在北京协和医院镭辐射源(美国人遗留下来,后遭日本人破坏)的修复中,杨承宗在当时毫无防护设备的情况下,挺身而出,连续奋战,终于以他精湛的技术将其修好,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可这却导致了他后来一只眼睛失明,另一只眼睛视力也大幅下降。
1961年3月,杨承宗的人事关系从原子能所调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个星期以后,他又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借调到二机部所属第五研究所兼任副所长,主持全所业务工作。同时,他仍要在每个星期三和星期六,赶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授课和处理系里的各种事务。在两副领导的重担压力下,忙得很难见到子女一面。
杨承宗刚刚到五所时,面对的是一个苏联停止援助,撤走专家,又深受极左路线和反右倾之害的大摊子,科研秩序混乱、人心涣散。垃圾、加工后的废矿渣、未破碎的矿石到处堆放,整个所区像一个破旧的工地。在这个“破旧的工地”上怎么可能研究并最终提炼出核燃料来满足第一颗原子弹试爆的需要?无怪乎二机部刘杰部长要问他:“为什么中国的原子能事业不能大踏步地前进?”并亲自把他安排到五所主持业务工作。杨承宗只好又一切从头开始。为了消除极左思潮对广大科技人员的影响,身为非党员业务副所长却要从鼓励科技人员勇攀高峰、为中国造出自己的原子弹而努力的政治思想工作开始,还要配合所内各级领导设法改善所内员工的物质生活,让他们在三年困难的特殊时期有基本的能量供应。他整顿所内的科研秩序,为五所的科学研究工作大量购买图书和增加必需的仪器设备。不久,一批世界先进水平的水冶流程、新的分析方法和新的有机材料等重大研究成果便不断地从五所产生。五所从一个烂摊子一跃而成全国一流的研究所,中国的铀工业也从无到有,开创了天然铀工业生产的历史。
这期间他领导全所科技人员,在中国第一批铀水冶厂还没有建成的情况下,在五所因陋就简,自己动手建成一套生产性实验装置。经过两年多的日夜苦战,纯化处理了上百吨各地土法冶炼生产的重铀酸铵,生产出了符合原子弹原材料要求的纯铀化合物2.5吨,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试爆提前3个月准备好铀原料物质。二机部下文给研制原子弹有功人员晋级嘉奖,但由于杨承宗的行政关系隶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不属于二机部,所以尽管他为此立下了汗马功劳,却与此次嘉奖晋升无缘。他从来不对别人提起过此事,即使是其子女还是在“文化大革命”之中什么事情都被抖落出来的时候才知道。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后,站在学科最前沿的杨承宗马上为二机部五所的前途担忧起来。他多次说: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有像五所这样上千人规模的铀矿选冶研究所;中国的铀矿资源并不丰富,总有挖空的一天,到时没有饭吃就来不及了!原子弹不能当饭吃!五所要改变单一方向,要注意应用!今天回想起来,这是何等的远见卓识!可是忠言逆耳,他逐渐不被重用。这些劝诫也成了他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批判的口实。1969年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搬迁,五所军管会不同意他留下来,杨承宗再一次从事业的高峰被迫离开,搬到安徽省合肥市。
❼ 核能的核能知识
所谓轻核聚变是指在高温下(几百万度以上)两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新核并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也称热核反应。它是取得核能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原子核间有很强的静电排斥力,因此在一般的温度和压力下,很难发生聚变反应。而在太阳等恒星内部,压力和温度都极高,所以就使得轻核有了足够的动能克服静电斥力而发生持续的聚变。自持的核聚变反应必须在极高的压力和温度下进行,故称为热核聚变反应。
氢弹是利用氘、氚原子核的聚变反应瞬间释放巨大能量这一原理制成的,但它释放能量有着不可控性,所以有时造成了极大的杀伤破坏作用。目前正在研制的受控热核聚变反应装置也是应用了轻核聚变原理,由于这种热核反应是人工控制的,因此可用作能源。 1.可控核聚变的发生条件
产生可控核聚变需要的条件非常苛刻。我们的太阳就是靠核聚变反应来给太阳系带来光和热,其中心温度达到1500万摄氏度,另外还有巨大的压力能使核聚变正常反应,而地球上没办法获得巨大的压力,只能通过提高温度来弥补,不过这样一来温度要到上亿度才行。核聚变如此高的温度没有一种固体物质能够承受,只能靠强大的磁场来约束。此外这么高的温度,核反应点火也成为问题。不过在2010年2月6日,美国利用高能激光实现核聚变点火所需条件。中国也有“神光2”将为我国的核聚变进行点火。
2.核聚变的反应装置
可行性较大的可控核聚变反应装置就是托卡马克装置。
托卡马克是一种利用磁约束来实现受控核聚变的环性容器。它的名字Tokamak 来源于环形(toroidal)、真空室(kamera)、磁(magnit)、线圈(kotushka)。最初是由位于苏联莫斯科的库尔恰托夫研究所的阿齐莫维齐等人在20世纪50年代发明的。托卡马克的中央是一个环形的真空室,外面缠绕着线圈。在通电的时候托卡马克的内部会产生巨大的螺旋型磁场,将其中的等离子体加热到很高的温度,以达到核聚变的目的。 化石燃料在能源消耗中所占的比重仍处于绝对优势,但此种能源不仅燃烧利用率低,而且污染环境,它燃烧所释放出来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容易造成 温室效应,使地球气温逐年升高,造成气候异常,加速土地沙漠化过程,给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影响。与火电厂相比,核电站是非常清洁的能源,不排放这些有害物质也不会造成温室效应,因此能大大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世界上核电国家的多年统计资料表明,虽然核电站的投资高于燃煤电厂,但是,由于核燃料成本远远地低于燃煤成本,相反核燃料反应所释放的能量却远远高于化石燃料燃烧所释放出来的能量,而且核燃料取之不尽,这就使得核电站的总发电成本低于烧煤电厂。 据估计,在世界上核裂变的主要燃料铀和钍的储量分别约为490万吨和275万吨。这些裂变燃料足可以用到聚变能时代。轻核聚变的燃料是氘和锂,1升海水能提取30毫克氘,在聚变反应中能产生约等于300升汽油的能量,即1升海水约等于300升汽油,地球上海水中有40多万亿吨氘,足够人类使用百亿年。地球上的锂储量有2000多亿吨,锂可用来制造氚,足够人类在聚变能时代使用。况且以世界能源消费的水平来计算,地球上能够用于核聚变的氘和氚的数量,可供人类使用上千亿年。因此,有关能源专家认为,如果解决了核聚变技术,那么人类将能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
1.核工业的主要业务范围
核工业的主要业务范围包括:铀矿勘探、铀矿开采与铀的提取、燃料元件制造、铀同位素分离、反应堆发电、乏燃料后处理、同位素应用以及与核工业相关的建筑安装、仪器仪表、设备制造与加工、安全防护及环境保护。
2.核燃料循环及其组成
核燃料循环是指核燃料的获得、使用、处理、回收利用的全过程。它是核工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核燃料循环通常分为前端和后端两部分,前端包括铀矿勘探、铀矿开采、矿石加工(包括选矿、浸出、提取和沉淀等工序)、精制、转化、浓缩、元件制造等;后端包括对反应堆辐照以后的乏燃料元件进行铀钚分离的后处理以及对放射性废物进行处理、贮存和处置。
3. 铀矿地质勘探
铀是核工业最基本的原料。铀矿地质勘探的目的是查明和研究铀矿床形成的地质条件,总结出铀矿床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并用此规律指导普查勘探,探明地下的铀矿资源。普查勘探工作的程序为区域地质调查、普查和详查、揭露评价、勘探等,同时还要求工作人员进行地形测量、地质填图、原始资料编录等-系列的基础地质工作。
分散在地壳中的铀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不断集中,最终形成了铀矿物的堆积物,即铀矿床。了解铀矿床的形成过程,对铀矿普查勘探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并不是所有的铀矿床都有开采、进行工业利用价值的。据统计,在已发现的170多种铀矿床及含铀矿物中,具有实际开采价值只有14~18%。影响铀矿床工业的两个主要因素是矿石品位和矿床储量。此外,评价的因素还有矿石技术加工性能、矿床开采条件,有用元素综合利用的可能性和交通运输条件等。
4. 铀矿开采
生产铀的第一步是铀矿开采。其任务是从地下矿床中开采出工业品位的铀矿石,或将铀经化学溶浸,生产出液体铀化合物。由于铀矿有放射性,所以铀矿开采其特殊方法。常用的主要有三种:露天开采、地下开采和原地浸出。露天开采一般用于埋藏较浅的矿体,方法剥离表土和覆盖岩石,使矿石出露,然后进行采矿。地下开采一般用于埋藏较深的矿体,此种方法的工艺过程比较复杂。与以上两种法方法相比,原地浸出采铀具有生产成本低,劳动强度小等优点,但其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仅适用于具有一定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矿床。其方法是通过地表钻孔将化学反应剂注入矿带,通过化学反应选择性地溶解矿石中的有用成分--铀,并将浸出液提取出地表,而不使矿石绕围岩产生位移。
5. 铀矿石的加工
铀矿石加工的目的是将开采出来的具有工业品位或经放射性选矿的矿加工富集,使其成为含铀较高的中间产品,即通常所说的铀化学浓缩物。将此种铀化学浓缩物精制,进一步加工成易于氢氟化的铀氧化物作为下一步工序的原料。
铀矿石加工的主要步骤包括:矿石品位、磨矿、矿石浸出,母液分离、溶液纯化、沉淀等工序。
为了便于浸出,矿石被开采出来后,必须将其破碎磨细,使铀矿物充分暴露。然后采用一定的工艺,借助一些化学试剂(即浸出剂)或其它手段将矿石中有价值的组分选择性地溶解出来。浸出方法有两种:酸法和碱法。由于浸出液中铀含量低,而且杂质种类多,含量高,所以必须将杂质去除才能确保铀的纯度。实现这一过程,可以选择以下两种方法:离子交换法(又称吸附法)和溶剂萃取法。水冶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将沉淀物洗涤、压滤、干燥,然后得到水冶产品铀化学浓缩物,又称黄饼。
6. 铀的浓缩
为了提高铀-235浓度所进行的铀同位素的分离处理称为浓缩。通过浓缩可以为某些反应堆提供铀-235浓度符合要求的铀燃料,现今所采用的浓缩方法有气体扩散法、分离法、激光法、喷嘴法、电磁分离法、化学分离法等,其中气体扩散法和离心分离法是现代工业上普遍采用的浓缩方法。浓缩处理是以六氟化铀形式进行的。
7. 核燃料元件
经过提纯或浓缩的铀,还不能直接用作核燃料。必须经过化学,物理、机械加工等处理后,制成各种不同形状和品质的元件,才能供反应堆作为燃料来使用。核燃料元件种类繁多,按组分特征来分,可分为金属型、陶瓷型和弥散型;按几何形状来分,有柱状、棒状、环状、板状、条状、球状、棱柱状元件;按反应堆来分,可以分为试验堆元件,生产堆元件,动力堆元件(包括核电站用的核燃料组件)。
核燃料元件一般都是由芯体和包壳组成的。由于它长期在强辐射、高温、高流速甚至高压的环境下工作,所以对芯片的综合性能、包壳材料的结构和使用寿命都有很高的要求。可见,核燃料元件制造是一种高科技含量的技术。
8.乏燃料的后处理
经过辐照的燃料元件,从堆内卸出时总是含有一定量未分裂和新生的裂变燃料。乏燃料的后处理的目的就是回收这些裂变燃料如铀-235,铀-233和钚,利用它们再制造新的燃料元件或用做核武器装料。此外,回收转换原料(铀-238,铯-137,锶-90),提取处理所生成的超铀元素以及可用作射线源的某些放射性裂变产物(如铯-137,锶-90等),都有很大的科学和经济价值。但此项工序放射性强,毒性大,容易发生临界事故,所以,在进行乏燃料的后处理时一定要加强安全防护措施。
后处理工艺一般分为四个步骤:冷却与首端处理、化学分离、通过化学转化还原出铀和钚、通过净化分别制成金属铀(或二氧化铀)及钚(或二氧化钚)。冷却与首端处理是冷却将乏燃料组件解体,即脱除元件包壳,溶解燃料芯块。化学分离(即净化与去污过程)是将裂变产物从U-Pu中清除出去,然后用溶剂淬取法将铀-钚分离并分别以硝酸铀酰和硝酸钚溶液形式提取出来。
9. 三废处理与处置
在核工业生产和科研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不同程度放射性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废物,简称为三废。在这些废物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虽然很低,危害却很大。普通的外界条件(如物理、化学、生物方法)对放射性物质基本上不会起作用。因此在放射性废物处理过程中,除了靠放射性物质的衰变使其放射性衰减外,就只能采取多级净化、去污、压缩减容、焚烧、固化等措施将放射性物质从废物中分离出来,使浓集放射性物质的废物体积尽量减小,并改变其存在的状态,以达安全处置的目的。这个过程称为三废处理与处置。
❽ 水冶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怎么样与安钢集团什么关系
水冶钢铁厂是安刚集团的一个下属分公司。水冶钢铁厂效益不错.各种结帐还是比较快的.资金比较雄厚.本人也常年和水冶铁厂打交道.有生意来往.我也是水冶人. 里面各种情况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