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最有名的水墨山水画
《溪山行旅图》
《青卞隐居图》
《富春山居图》
展子虔的《游春图》
下面是详细介绍:一千余年前,五代十国之一的南唐王朝,拥有大片的御用茶场和园林,掌管园场的竟是一位饮誉当时的画家——董源。他官至北苑副使,字叔达,钟陵(今江西南昌)人。世称“董北苑”,他生于唐朝末年。一说是南唐中主李璟迁都南昌时,董源受到朝廷的赏识,随着政治地位的升迁,使他的绘画艺术有了一个施展于朝的良机。他的山水画艺术曾得到李璟的垂青。保大五年(947),元日大雪,李璟召集群臣登楼摆宴、赋诗。董源和当时的肖像画家高冲古、仕女画家周文矩、界画家朱澄和花鸟画家徐崇嗣等合绘纪实性大作《赏雪图》,画中的雪竹寒林由董源主绘。此后,有关史籍皆没有载录董源在南唐末年的活动,极可能逝于南唐末年,享年约七十岁左右。
不知是江南层层丘陵上碧绿茂盛的茶树和水气迷蒙的烟云滋养了这位山水画家,还是他发现了这独秀于江南的质朴之美。但可以确信,用水墨专写江南真山的董源开创了被今人称之为“江南水墨山水画派”(北宋米芾呼之为“江南画”)。可见在董源擅长的诸多画科中,山水画是他最富成就的画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董源活动的地区正是六朝萌发山水画的故地。在东晋顾恺之的时代,山水仅仅是依附于人物画的配景,而且缺乏与人物正确的比例关系和远近层次。至南朝宋时,宗炳的山水画开始具备了独特的审美内容和美感享受,脱离了人物画,自成一科。
隋、唐两朝顺沿着六朝山水画的发展,使这个时期山水画的散点透视日臻成熟,在色彩上,将滥觞于六朝的大、小青绿和金碧山水的施色艺术达到完善。盛唐至唐末,画家们不满足于已有的山水画表现语言,力求开拓新的艺术语言——水墨。杰出的工匠大师吴道子以墨笔挥写出疏体山水。诗人王维以“水墨渲淡”表现出“画中有诗”的辋川山水,开始出现了破墨山水。随后,涌现了毕宏、张璪、郑虔,至王默,创制出泼墨山水,逐步形成了水墨山水的艺术语言,确立了注重发展个性的趋向。这些大师的水墨佳作无一件存世,今可在唐代的壁画上看到民间匠师的水墨画风,足见这在唐代已形成了一定的时尚。
当水墨山水尚处于探索阶段时,李唐政权在天佑四年(907)消亡,中国再度陷入分裂状态。这在客观上使唐人未尽的水墨山水画事业,在五代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封建统治政权的武装割据强化了水墨山水画的地区性特点,并带有地质构造上的不同特性。
继承唐代的五代水墨山水画,按北、南两路分道扬镳,形成了山水画史上的两大画派。在北方,有由唐末入后梁的山水画家荆浩。董源开辟的江南水墨山水画派是与荆浩对峙的两大流派之一。这是以地域划分的画派,也是画史上最早的山水画流派,标志着山水画在艺术上的进一步成熟。
董源能作为江南水墨山水画派的宗主,除了前人的艺术积累、地理条件等因素外,南唐的政治、文化环境,也促成了他的绘画艺术的发展。与政权更迭频繁的北方梁、唐、晋、汉、周五代相比,南唐的社会政治环境要稳定得多,南朝于江南奠定的文化基础在南唐发挥出一定的作用。保大年间(943—947)初,李璟在宫中设立了翰林图画院,简称画院,直接为完成朝廷的命意而作画。董源常奉旨与画院画家们合作。当时享有盛名的画院画家有王齐翰、卫贤、周文矩、顾闳中、赵干等,他们都长于或兼擅山水画。如王齐翰的《勘书图》轴(一作《挑耳图》,南京大学历史系藏)和周文矩的《重屏会棋图》轴(宋摹,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等人物画中绘有山水。卫贤的《高士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和赵朴的《江行初雪图》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更是两帧有人物活动的山水画。他们的山水画风虽各有小异,但总体风格基本一致,皆以细笔为工,用墨为主,山石陡峭,多有北方的地:貌特征,尚未表现出江南地区独特的风貌。只有画院外的董源不拘陈格,自成一体。遗憾的是,他的画风未能主宰画院内的山水画坛,却在院外的道释画家中赢得了追崇者,如释巨然和刘道士等。
董源在北宋中、后期,首次受到沈括、米芾、苏轼等文人的推崇。他们深为董源真率潇洒的笔致所折服。
董源之所以在这个时期受到文人们的青睐,是因为这些文人画的开宗立派者推崇自然、放达和潇散的审美趣味,而董源山水画的艺术内涵正在于此。
董源一生作画极其勤奋,仅北宋的《宣和画谱》就著录了内府度藏的他的七十八件名作,今鲜有存世者。观其图名,可知董源喜画夏山和雪景寒林,人物活动如渔舟、隐士、牧牛、渔归、荡桨等都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
五代画家作画,和前人一样,一般不落名款,董源也不例外。今作为董源的山水画有十幅左右,其依据主要是后世可靠的题跋论证和收藏印、画史著录等,虽不能都确定为是董源的真迹,有些可能是后人仿作,但可以确信,这些都属于富有董源画风特色的山水佳作,具有颇高的艺术价值。
② 中国谁画山水画最好
中国古代山水画发展历程
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称山水画。在魏、晋、南北朝就已逐渐发展,但仍附属于人物画,作为背景的居多;隋唐开始独立,如展子虔的设色山水,李思训的金碧山水,王维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泼墨山水等。五代、北宋山水画大兴,如荆浩、米芾、米友仁的水墨山水,王希孟、赵伯驹的青绿山水,南北竞辉达到高峰,从此成为中国画领域的一大画科。元代山水画趋向写意,以虚代实,侧重笔墨神韵,开创新风。明代及近代续有发展,董其昌及清初“四王”为山水画走向绘画理论及绘画手法的程式化完备作出了重大贡献。其后在20世纪,中国传统山水画在西方绘画的冲击下,发生了新的变革,代表画家如李可染等。
山水画的形成和确立,是魏晋风度的渗透,崇尚自然的必然,文人个体意识的觉醒,人们对自然山水的审美感知。崇尚自然是魏晋风度的重要体现,自晋代顾恺之创作了《庐山 图》后,山水画得以形成和确立,山水画并成为“山水文化”的重要的独特的表现形式。
③ 哪位画家的水墨画画的好,大家推荐几个给我吧,谢谢
在香港,有一个世界华人书画家收藏家联合会,荣誉会长全都由世界各地著名华人与书画界、收藏界泰斗担任,如香港的金庸、台湾的秦孝义、大陆的吴冠中、法国的朱德勤等人,其中还有一位就是著名美籍中国画家崔如琢先生。
师古而不泥古 崔如琢出道甚早,学养深厚。他自幼习字,书法上深受郑诵先先生影响;文学上曾拜吴祖光先生为师;及长学画,绘画上为李苦禅先生入室高足。 生活于天子脚下,崔如琢遍访京中名家,李可染、陈半丁、郭味蕖、王铸九、秦仲文等前辈他都曾求教;故宫博物院的绘画馆更是他的留连之所,对临名作,经年累月而不辍。这一切的潜移默化,自然而然地在崔如琢的心中扎下了传统艺术的根基。 上世纪七十年代,他曾被借调到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在颐和园与李苦禅、黄胄、关山月、程十发、亚明等国画大家一起进行创作。 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出国留洋,无形中也变成了他在大陆艺术界的自我淡出,由于远隔重洋,此后很难听到他的消息。但崔如琢的艺术进程并未因此而停滞,相反却是另有一片天地。 崔如琢留洋之后,非但没有被五光十色的异域文化所迷惑,相反却更加重视与关注传统艺术。也许这正是他"运气好"的开始:身处异域之后才更真切地认识了传统。稍晚于崔如琢出国的袁运生、陈丹青诸位似乎也都有类似的经验。身处异域的人比居住本土者往往更能发现与利用传统艺术中那取之不尽的活资源。 他以为:"对于中国画家来讲,最重要的是要真正把握什么是中国的主体文化。有很多画家对我说,你到美国那么多年,太纯了,画的东西一看还是中国的。实际上,与传统相比我还是有很大变化的,但主体没变,也不能变,如果连主体都变了,还能叫中国画吗?" 文化界的人士总在探讨继承与发展、优秀的古代艺术传统与新时期的精神风貌问题,崔如琢正在走的这条艺术之路当有着许多值得肯定与借鉴的地方。譬如他的大写意荷花,完全是尊重传统的水墨一路,有青藤、石涛的笔意,有李苦禅、潘天寿的影子,但面貌上、气势上,甚至内中的精神上都只是他自己了。而他的山水画是同样的,借鉴了古往今来许多大家的东西,却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气很足,很新颖,还饱满、充实、不失法度。 独成一家 崔如琢的用笔厚重老辣,这已为许多人所一致认同,而在当今书画界,能臻此境已是难能可贵了。有不少画家在中贸圣佳崔如琢专场拍卖之后,感谓"看到了传统一路的希望。"其实,传统对当代中国人仍有其亲和力,传统的亲和力常常会在不经意间油然而生,因为传统已深入中国人的骨髓与血液之中。崔如琢作品所以被藏家认同,传统是一大因素。构成"原子弹爆炸"的铀,也还是传统。 他长于画荷,发表过百件以上,许多专业杂志重点介绍过。他不拘于形,不离于形,见冰霜节操。即用一抹淡红,高雅清幽。月下霜笛,蓬莱鹤舞,飘飘欲仙。近来尤其注重有限篇幅里开拓出大于纸面的空间感,张力四溢,又相对内敛,避开再衰三竭,渴望游刃有余。 荷叶多使阔笔泼墨,黑墨透明,层次多,恣肆、矫健、辣润,顾盼流妍。焦墨莲蓬见野趣,生机流漾,形简意繁。有些灰色淡墨银光闪耀,干湿适中,活泼洒脱。在画跋上又提升了意境:"身沉幽谷月还亮,影在污泥莲更清。人海知音君与我,餐霞抱瀑共瑶笙。""花瓣吐天章,荷塘一镜方。澄心无远近,何必去潇湘。"清越可诵。 崔如琢的花鸟画有自身的特点。书卷气浓郁,内涵着多彩的生命情调,跃动着勃如荡如的自然生命活力。在创作中他追求诗意、画境的独辟,讲究笔情墨趣,善于在虚实相克相生中创造空间美。他的花鸟画美学风格的形成,是胸储古今,熔铸百家,参变脱化的一种综合创造。从其作品中可以隐约看出青藤、白阳、石涛、八大、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郭味渠诸家的潜在影响。 空间美的创造与空间的文化意识、哲学观念相联系。东西方绘画在空间意识上是不同的。西方的近代绘画追求三维空间,讲究透视深度,追求建筑性的立体感,表现物体在空间中的体积感、质量感。中国古典绘画追求对自然大道运化的空间感知、对时空无言运动永恒的体悟。表现空间的空灵和蕴涵其中的哲思与生命体验。空间的虚灵性、变化性以及天人合一观念,在书法空间中得到体现。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把中国古典绘画的空间概括为书法的空间。书画同源,不仅是用笔用墨上相通,而且在空间意识、哲学美学观念方面都有其同根性。 崔如琢既画花鸟,亦攻山水,只是他现在更多潜心于山水画。在好运气、好画价面前,他似乎并无得色,更没有那种"成了大师"的张扬,心境反而沉稳平和。他期许着自己在六十五岁之后或能于书画特别是山水上有更多的心得与收获,能有这样的心境也仍然是得益于传统的感召吧。 玉成大器 在国内,崔如琢的作品曾多次被国家领导人当作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故宫博物院也多有收藏。 1981年定居美国之后,也备受国外艺术界认可。他曾任纽约中国艺术研究会副会长、美国杜威大学客座艺术教授。1984年荣获美国杜威大学荣誉艺术博士学位。 崔如琢是大陆画家在台湾举办个人画展第一人。1989年在台湾历史博物馆展览会上,曾创下一幅作品成交价格十二万美金的记录。 崔如琢的作品不但在国际展览中屡获艺术成就奖,并被美国前总统里根、前国务卿基辛格、陈香梅女士、宋美龄女士、贝聿铭博士、台湾塑胶巨头王永庆、报业大王王惕吾、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泰国王室和联合国及亚、欧、美几十所博物馆、美术馆、高等学府广泛收藏。 不仅如此,崔如琢的作品在海内外艺术品市场上颇受欢迎,在香港佳士得、中国嘉德、北京翰海、中贸圣佳、北京华辰、北京荣宝等国际国内拍卖会上屡创佳绩,影响日隆。在2006年5月29日举行的香港佳士得春季拍卖会上,崔如琢巨作《千山飞雪图》以1500万港元成交,创当代国画家单一作品在国际拍卖市场上成交价的最高纪录。 鉴于他的艺术成就和市场影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大学等七家单位共同推选崔如琢先生为全国十大艺术英才之一。
④ 谁画的山水画最好
近代:张大千、吴湖帆、黄宾虹、傅抱石、陆俨少、李可染、赵望云、石鲁(主要成就在山水方面
山水画:以大观小,有三远(平远、高远、深远)法。尺寸比例为丈山、尺树,寸马、豆人。
⑤ 谁画的山水最有名
山水画:系中国画,特有的画种之一。在魏晋南北朝时已逐渐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画料,到唐代已完全成熟。山水画,是禀爱自然的精华,天地的秀气,所以阴阳、晦冥、晴雨、寒暑、朝昏、昼夜有无穷的妙趣。从六朝到唐山水画家虽然很多,但他们的笔法,位置却很古拙。到了李思训、王维、张等便较为完善了山水画的画理、画法,章法(构图)逐渐形成了中国山水画的面貌。五代的荆浩、关同更有新的创新,一流陈规旧习。出现了新的局面。到了宋代、范宽、李成三家鼎立,前无古人。山水画法达到了几乎完美的境界。
个人比较喜欢范宽
⑥ 有哪些山水国画大师比较好
名家山水画欣赏:http://www.dyjs.net/zpxs/shanshui/shanshui12.htm
这个网址里有李白的,王安石的,还有各位名家的。并且点开网页直接就看到了,160多幅!!都很精彩!
名家山水画欣赏: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fm=ps&word=%C3%FB%BC%D2%C9%BD%CB%AE%BB%AD%D0%C0%C9%CD
这个网址里,分朝代的,明、清、当代、近代的都有。
至于dreamingapple提到的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那不是山水画,是集市中赶集的画面。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是黑白的。)
他提供的网址http://dir.iask.com/search_dir/ys/是个包括雕塑什么的艺术网站,没有山水画。
所谓的在网上搜索就可以了,我搜了可是没有搜到,如果好搜的话,我相信楼主你也早就搜到了。当然,还好,我无意中过路过了这个网址,这里面的山水很漂亮,我很喜欢,愿意与大家共享!你喜欢吗?http://www.dyjs.net/zpxs/shanshui/shanshui12.htm
⑦ 谁的山水画比较好
推荐古代几位山水画家的代表作,可以比较下:
(宋)李唐.万壑松风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萧照.山腰楼观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马远.踏歌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马远.对月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马和之.鹿鸣之什图
(南宋)赵伯驹.春山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黄公望.九峰雪霁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 藏
(元代)黄公望.天池石壁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 藏
吴镇.洞庭渔隐图
吴镇.秋江渔隐图
(北宋)李成.茂林远岫图
(北宋)李成.晴峦萧寺图
近现代有:黄宾虹、傅抱石
当代推荐: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 丘挺、陈平
⑧ 国画山水应该临摹哪位大师比较好
一开始还是要以《芥子园画谱》为基础照着临摹,打好基础,画好一木一石,有感觉之后再临一整幅的古人的绘画,以册页开始,推荐四王的作品。
⑨ 水墨画名家排行榜
“中华国宝书画文化复兴工程”的前十名书画艺术家--刘咸宜、张为熙、梁兆金、刘玉妹、霍玉山、潘世钊、高瑀、刘奇新、吴凤、李家原
(排名不分先后)
5.1 刘咸宜
中国著名国画艺术家,师从崔子善、李可染、傅抱石等名师,是这些著名国画大师的得意弟子。刘咸宜大师作品多次应邀赴美参展,曾为美国前总统卡特当场挥笔作画并赠送,受到卡特总统的赞赏,并亲笔写感谢信表示感谢和高度赞扬。其多幅作品还作为国礼赠送给美国政界、商界、艺术界等著名人士,受到当地媒体热评。
5.2 张为熙
中国著名国画艺术家、中国老年书画研究院会员。张为熙自幼酷爱绘画艺术,师承国画名家崔子范(国画大师吴昌硕嫡传弟子)。作品多次在全国各大画展参赛并获奖,在全国各大展赛中入选并获金、银、铜奖,其中作品《水清鱼壮》获全国老年书画比赛金奖,作品《挚友相会》获得“感动中国・魅力夕阳”首届中国老年书画名家作品大赛金奖。多幅作品被入编世界权威书画典籍,入选个人书画大展赛典籍。
如今,张为熙先生的作品,市场价值已高达1.5万元/平方尺。张为熙先生创作的作品相继在国内美术作品大赛中获奖,分别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念馆等国家级博物馆及法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国际友人收藏。
5.3 梁兆金
出生于1957年,于80年代中期拜张大千得意门生俞致贞为师。他秉袭张大千所创“大风堂画派”、“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的创作风格,集文人画、宫廷画和民间艺术为一体。其作品不拘泥于一技一派,追求意境的感染力和画幅的整体效果,被其师褒扬为:“最接近恩师张大千50岁时期的‘瑰丽’画风”。纵观梁兆金的画作,所显现的胸襟、气象、境界,正是历代画坛许多国宝级大师所共同追求的艺术境界。
张大千老师曾用大量的时间和心血临摹古人名作,长期置身故宫与敦煌临摹古画与壁画,不仅完整的吸收了前人技艺,更造就了他独特的画风。梁兆金今天的成就得益于他严格遵循张大千艺术之路,对基于中国画传统之人物、山水、花鸟、鱼虫、走兽、工笔等无所不能,无一不精,无愧于当代实力派全能型画家之称号。其多幅作品被台湾故宫博物院收藏,台湾领导人马英九等其他多位两岸领导人也多有收藏。
梁兆金在国外举办多次个展,回国后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称赞,称其为:“最有代表性的中国画家,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国画的魅力” 。如今,其大部分书画作品真迹已被“中华民族友好促进会”选定为国际交流礼品而不再进入国内书画市场。
5.4 刘玉妹
中国著名国画艺术家,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研习书画。她的作品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她成功的以经典的笔墨意趣传达了中国画的现代艺术精神,深深得益于经典样式而又善于出新,故而她的画能够直接的感动人心,深得中外书画收藏家的喜爱。刘玉妹大师师承国画名家刘立杰,是中国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的嫡传弟子,深得齐白石大师真传,其绘画作品多有齐白石大师的神韵。多幅国画作品被所属书画研究院以及中外友人收藏。多幅作品入选《当代中国文艺家大辞典》等全国各大书画典籍。
刘玉妹作品《寿三千》曾引起藏界极大反响,此国画中的桃子,又称蟠桃,泛指西王母所居处之仙桃。《山海经》载:“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相传西王母寿辰常举行蟠桃盛会,各方神仙群往祝寿。所以蟠桃又称寿桃,寓意幸福、富裕、长寿。此作风格大气,颇有齐白石大师的神韵,被当代著名书画家评价为:“此桃丝毫不逊色于齐白石大师的风格”。
5.5 霍玉山
中国著名国画艺术家,师承朱乃正,国画大师吴作人嫡传弟子。其绘画境界开阔,寓意深远,以凝练而准确的形象融会着中西艺术的深厚造诣。他禀赋深厚,学贯中西,刻意探求,大胆创新。他以“法由我变,艺为人生”的艺术观,循着“师造化,夺天工”的创作道路,继承和发展传统,为“中国水墨画”开拓了新的风貌,从理论和实践上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是我国当代美术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代杰出的美术家和美术教育家,他在中国画创造方面可谓是别创一格,自成一家。霍玉山是继吴作人之后中国国画界的又一领军人物。
作品《秋雨过后》《远方的呼唤》《闲着没事》《清爽的风》分别获“金色秋天--油画艺术精品展金奖”,“迎新春·中国画·精品展”金奖,“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金奖”,“庆祝澳门回归10周年,迎新春国际美术精品展”银奖,其作品为海内外收藏家、博物馆所搜求。多次应邀赴世界各地讲学、举办个展或联展、参观访问、文化交流等活动。
霍玉山作为国画界的领军人物,其作品在书画市场炙手可热。2005年前,霍玉山先生六平尺的绘画作品大约在8000元左右,2010年,其六平尺的书法作品在多家拍卖公司上拍,作品底价50000元,最后都以15万元以上价格成交,霍玉山先生的书法作品被誉为“当代最美国画”,他的成功证明了中国国画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更预示了书画投资市场的美好远景。
5.6 潘世钊
中国著名国画艺术家,美协会员。师承国画名家纪云梓,国画大师张仃嫡传弟子。作品屡获国内外各大书画展金奖,其中作品《福禄同享》《福寿延年》分别荣获山东省老年书画摄影大赛优秀奖,“北京东方兰亭国际书画艺术中心--感动中国魅力夕阳中国老年书画名家作品典藏编委会”金奖,并入编此书,被授予“感动中国·中华杰出功勋书画家”荣誉称号,同时被中国书画艺术教育研究院永久珍惜收藏。
潘世钊的作品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充满活力,充满朝气,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他的作品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喜爱。现其花鸟作品均价每平尺近15000元人民币。其作品多次被中国最具权威的拍卖公司以较高的价格拍出,并多次获得全国书画大赛金奖,许多作品被各地政府机构及海内外知名人士收藏,足以说明潘世钊的作品极具观赏价值、收藏价值和商业价值。
5.7 高瑀
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艺术中心副馆长,中国第六种字体《茝巅文》书法研究院副院长。高瑀先生书法风格与欧阳中石书法风格一脉相承,是欧阳中石最得意门生,书风妍婉秀美,潇洒俊逸。笔落在纸上,龙蛇游走,跌宕起伏,如行云流水,气韵飞动,极尽刚柔相济之大美。厚重处,泼墨积水,有种肆意宣泄任笔挥洒的美感。淡雅处,枯笔飞白,线条奇崛,苍古豪放,极具书法气势。结构巧中有拙,拙中藏巧,耐人品味。高瑀通过毛笔的提按顿挫、平移绞转从而构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其中《骏嶪腾飞》、《医者仁心》、《龙马精神》等作品被国家多个重要单位永久珍稀收藏,参加韩国、新加坡、台湾等多个国家及地区的书画展并荣获金奖,受到全世界书画艺术家及收藏单位的高度赞誉。
5.8 刘奇新
当代著名书法艺术家,师承书法名家、中国书画家协会主席刘金才,为王子元、于右任门下嫡传弟子。十几年前就以其深厚的文化学养、扎实的书法功力,以及卓然的书法作品《清平乐.六盘山》在“庆祝建国五十周年海内外书画大赛”上荣获金奖。十几年来,刘奇新在书法艺术道路上大步迈进,艺术造诣深得恩师刘金才以及王子元、于右任真传,并在继承和发扬恩师艺术精髓的基础上,突破创新。
业内著名书法专家曾对刘奇新有过这样的评价:刘奇新是当代书坛难得一见的书法奇才,他能够在继承家师真传的基础上有自己独创的艺术风格,这是十分难得的,未来几十年之后必将成为和他的恩师刘金才、王子元、于右任一样优秀的书法大家。
5.9 吴凤
中国著名书法艺术家,天津书法家协会会员,“梅花组合篆书”创始人。
2007年创作了八仙过海、毛主席诗词等“梅花组合篆书”,2008年又创作了迎奥运贺词组合篆书,这些作品分别受到了书法专家和书法大家的称赞和认可,从此奠定了他自己独有的书法艺术--“梅花组合篆书”,使得其作品成为了研究中国古代梅花篆字书法的一块“活化石”。
吴凤是近几年书法界的“红人”,其独创的“梅花组合篆书”让其声誉海内外,独领风骚。其书法作品广受书法专家及书法界同仁的称赞和认可,更被广大书法爱好者争相追捧。
5.10 李家原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东方书画家协会会长、北京当代东方书画艺术交流中心主任、北京大学、郑州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与中央电视台联合推介的“中国书法50家”之一、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栏目首席评委、北京电视台“天下收藏”首席嘉宾,热衷于公益书画事业。
李家原公开出版的专著有《毛笔行书实用对联精选》,《优秀散文诗硬笔书法字帖》等,主编出版了《中国书法艺术大观》、《中国老年书画家大典》等大型书画作品集。2001年9月,李家原入选中国书协会员,其书法创作历程在中央电视台“翰墨飘香--中国书法50家”专题节目中播出。2006年5月,李家原丈二巨幅《毛泽东词沁园春·雪》被人民大会堂收藏悬挂。更值得称颂的是,多年来,李家原一直坚持从事青少年书法教育,培养了大批书法人才和青少年书法爱好者。他专注于小楷创作,字形端妍秀美,书体清新雅逸,30米长卷《金刚经》《道德经》等深受好评。作品曾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全国政协礼堂、美术馆、艺术馆等多方收藏。作品获国际书法大展、第二届楹联书法大展、第二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第五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等国内外各大画展金奖。
⑩ 中国近现代顶级的国画大师都有哪些
中国近现代的顶级国画大师有:
1、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他工笔画到顶,写意画达峰,工写结合成为大师。为中国画艺术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代表作品有《虾》、《蟹》、《牡丹》、《牵牛花》、《蛙声十里出山泉》等等。出版有《齐白石画册》多种。
2、傅抱石(1904—1965)祖籍江西新余,生于南昌。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中国画大师。传世作品有与著名画家关山月合作、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柳下闻吟图》等。他还是一位美术理论家。
3、黄宾虹(1865—1955)现代杰出画家。原籍安徽歙县,出生於浙江金华。在我国近现代绘画史上,有“南黄北齐”之说,“北齐”指的是居住在北京的花鸟画巨匠齐白石,而“南黄”说的就是浙江的山水画大师黄宾虹,二人被美术界并列在一起,足见黄宾虹的艺术功力和成就非同一般。
4、吴昌硕(1844—1927)浙江安吉人。我国近代金石、书、画大师。传世作品有《天竹花卉》、《紫藤图》、《墨荷图》、《杏花图》等。林风眠(1900—1991)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原名林凤鸣,生于广东梅县。作品有《春晴》、《江畔》、《仕女》、《山水》、《静物》等。著有《中国绘画新论》,出版有《林风眠画集》等。是整个20世纪中国美术界的精神领袖,是中国现代画坛的艺术大师,杰出的艺术教育家,中国美术学院的创始人。是中国现代绘画史当之无愧的一代宗师。
5、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擅山水、重写生,并将西画中的明暗处理方法引入中国画,将西画技法和谐地融化在深厚的传统笔墨和造型意象之中,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他不仅是画坛辛勤耕耘70余年的一代宗师,而且在艺术观念的开拓上也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影响早已越出美术界,受到各方面的高度评价。作品在国内外各大博物馆多有收藏。专集有《李可染画辑》、《李可染画集》等。
6、潘天寿(1897—1971)浙江宁海人。他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偶作人物。潘天寿的指画也可谓别具一格,成就极为突出。著述有《中国绘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他是一代艺术大师和美术教育家。
7、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人。是我国现其代杰出、著名的画家、教育家、现代绘画艺术大师。画马为世所称,笔力雄健,气魄恢宏,布避设色,均有新意。代表作《奔马图》,最为人所喜爱。间作花鸟及猫,亦别具风格,情趣盎然。著有《普吕动》、《初伦杰作》、《悲鸿素描集》、《悲鸿油画集》、《悲鸿彩墨画集》等行世。
8、张大千(1899—1983)四川内江人。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为传奇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
9、蒋兆和(1904.5.9—1986.4.15)祖籍湖北麻城,生于四川泸州。是我国现代卓越的人物画大师和美术教育家。他在传统中国画的基础上融合西画之长,创造性的拓展了中国水墨人物画的技巧,其造型之精谨,表现人物内心世界之深刻,在中国人物画史上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他直面人生,以毫不掩饰的画笔表现了20世纪中国人民命运的变化,开启了中国现代现实主义人物画的新风。他创立了中国画造型基础课和水墨人物画教学体系,直接培养或影响了一大批卓有成绩的人物画家,被称为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的一代宗师。他的作品不仅充实了中华民族的艺术宝库,也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瞩目,成为整个人类精神文明的宝贵财富。出版有《蒋兆和画册》、《蒋兆和画集》、《蒋兆和画选》等。发表有《国画人物写生的教学问题》、《关于中国画的素描教学》等论文。谁可为悠悠中华魂?譬如胡适,譬如鲁迅,譬如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