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纯水有导电性吗
纯净水不能叫复导体,但也是能导制电的,只是导电能力很弱而以.那么自来水当然更能导电了,自来水厂出来的水只不过是消毒、杀菌、除泥沙、有机沉淀物,不能除水中的阴、阳离子和有机、无机的不沉淀的小分子.纯水本身就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每五亿五千五百万个水分子,就有一个水分子发生电离.电离是导电的前题条件,不能电离的物质是不能导电的.要做导电性实验,必有三个条件(1)导电池,最好是U形管(2)两个电极和外导线加电流计(3)直流电源.把要导电的溶液倒在导电池中,平行扦上两个电极,接上电源,只要看到电流计中指针摆动,就可证明该溶液能导电了,若用纯水试验则必须加入一点增强导电性的物质,例如氢氧化钠等.我们这里谈的导体这个概念不能用金属导电的概念来混淆起来!电解质,不管强弱都能导电,金属的导电是电子的定向流动,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是离子的双向移动.所以导电这个概念用在什么地方有不同的意义.而导体这个概念不能用在电解质身上.所以导电和导体是两个不相同的概念.
⑵ 纯水能导电吗
纯净来水不能叫导体,但也是自能导电的,只是导电能力很弱而以.那么自来水当然更能导电了,自来水厂出来的水只不过是消毒、杀菌、除泥沙、有机沉淀物,不能除水中的阴、阳离子和有机、无机的不沉淀的小分子.纯水本身就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每五亿五千五百万个水分子,就有一个水分子发生电离.电离是导电的前题条件,不能电离的物质是不能导电的.要做导电性实验,必有三个条件(1)导电池,最好是u形管(2)两个电极和外导线加电流计(3)直流电源.把要导电的溶液倒在导电池中,平行扦上两个电极,接上电源,只要看到电流计中指针摆动,就可证明该溶液能导电了,若用纯水试验则必须加入一点增强导电性的物质,例如氢氧化钠等.我们这里谈的导体这个概念不能用金属导电的概念来混淆起来!电解质,不管强弱都能导电,金属的导电是电子的定向流动,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是离子的双向移动.所以导电这个概念用在什么地方有不同的意义.而导体这个概念不能用在电解质身上.所以导电和导体是两个不相同的概念
⑶ 纯水能导电吗
纯水可以导电,但十分微弱(导电性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忽略),属于极弱的电解质。日常生活中的水由于溶解了其他电解质而有较多的正负离子,导电性增强。
在液态水中,水的分子并不是以单个分子形式存在,而是有若干个分子以氢键缔合形成水分子簇( H₂O),因此水分子的取向和运动都将受到周围其他水分子的明显影响。对于水的结构还没有肯定的结构模型,目前被大多数接受的主要有3 种: 混合型、填隙式和连续结构(或均匀结构)模型。
(3)纯水结的冰导电吗扩展阅读
在高纯水的生产过程中,水中的阴、阳离子可用电渗析法、反渗透法及离子交换树脂技术等去除;水中的颗粒一般可用超过滤、膜过滤等技术去除;水中的细菌,目前国内多采用加药或紫外灯照射或臭氧杀菌的方法去除;水中的TOC则一般用活性炭、反渗透处理。
在高纯水应用的领域中,水的纯度直接关系到器件的性能、可靠性、阈值电压,导致低击穿,产生缺陷,还影响材料的少子寿命,因此高纯水要求具有相当高的纯度和精度。
天然水中溶解的气体主要有O₂、CO₂、SO₂和少量的CH₄、氡气、氯气等,在高纯水的生产过程中,还必需去除这类的气体。
⑷ 纯净水导电吗
如果是我们生活中日常讲的“纯净水”,也就是一般的饮用水,是导电的,它里面含自由移动离子和其他一些杂质,所以导电。还有一种,就是所谓的“纯水”,它是不导电的,从化学上讲,水本身是极弱的电解质,发生很微弱的电离,所以不含杂质的纯水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在10的负7次方级,可以忽略,即基本没有。
纯水不导电。但是还是有一点导电性能。导电需要满足的条件是,需要有自由移动的电荷或者电子。在金属中,有能自由移动的电子,所以可以导电。在溶液中,由于溶质离子的自由移动,所以可以导电。在纯水中,没有溶质电离出离子,几乎不具备导电性。但是H2O=H++OH-。水本身也能电离出少量的离子,但是浓度极小,所以水几乎不导电。
我们一般说的水,是自然界中的水。由于自然的水,里面会溶解各种各样的物质,如矿物质,空气,杂质等,而溶解进水的物质当中,又有部分能在水里发生解离,形成各种水合离子。离子是带电荷的,所以这样的水,电阻都会比较小,所以具体的表现就是水能导电。
而纯水是不是就是说里面不含有离子呢?其实不然。纯水里面也含有离子的,因为水会自偶电离,形成等量的H+和OH-,这两种离子能导电,但是它们的量十分少,含量为10的负7次方mol/L(根据水的离子积计算得),因此,在常温下纯水的pH值在7(pH= - lgc[H+])。
正因为纯水中的离子数目太少了,所以宏观的体现为纯水不导电(电阻太大了)。但是,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绝缘体,如果施加的电压足够大,纯水也能成为导体。(强大的电压能电离空气,使空气也能导电,成为导体。所以水也能如此。)
⑸ 纯水导电吗
纯净水不能叫导体,但也是能导电的,只是导电能力很弱而以.那么自来水当然更能导电版了,自来水厂出来的水权只不过是消毒、杀菌、除泥沙、有机沉淀物,不能除水中的阴、阳离子和有机、无机的不沉淀的小分子.纯水本身就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每五亿五千五百万个水分子,就有一个水分子发生电离.电离是导电的前题条件,不能电离的物质是不能导电的.要做导电性实验,必有三个条件(1)导电池,最好是U形管(2)两个电极和外导线加电流计(3)直流电源.把要导电的溶液倒在导电池中,平行扦上两个电极,接上电源,只要看到电流计中指针摆动,就可证明该溶液能导电了,若用纯水试验则必须加入一点增强导电性的物质,例如氢氧化钠等.我们这里谈的导体这个概念不能用金属导电的概念来混淆起来!电解质,不管强弱都能导电,金属的导电是电子的定向流动,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是离子的双向移动.所以导电这个概念用在什么地方有不同的意义.而导体这个概念不能用在电解质身上.所以导电和导体是两个不相同的概念.
求采纳
⑹ 冰的导电性
不会,普通的水会导电只是因为水中溶解了各种杂质,存在离子,纯净的水(蒸馏水)是绝缘体,水是否结冰对水中杂质情况并没有影响,自然也影响不到水的导电性
超导所需要的低温比冰的冰点底多了,冰不能超导
超导的材料目前不是很多.
超导体得天独厚的特性,使它可能在各种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早期的超导体存在于液氦极低温度条件下,极大地限制了超导材料的应用。人们一直在探索高温超导体,从1911年到1986年,75年间从水银的4.2K提高到铌三锗的23.22K,才提高了19K。
1986年,高温超导体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掀起了以研究金属氧化物陶瓷材料为对象,以寻找高临界温度超导体为目标的“超导热”。全世界有260多个实验小组参加了这场竞赛。
1986年1月,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设在瑞士苏黎世实验室科学家柏诺兹和缪勒首先发现钡镧铜氧化物是高温超导体,将超导温度提高到30K;紧接着,日本东京大学工学部又将超导温度提高到37K;12月30日,美国休斯敦大学宣布,美籍华裔科学家朱经武又将超导温度提高到40.2K。
1987年1月初,日本川崎国立分子研究所将超导温度提高到43K;不久日本综合电子研究所又将超导温度提高到46K和53K。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由赵忠贤、陈立泉领导的研究组,获得了48.6K的锶镧铜氧系超导体,并看到这类物质有在70K发生转变的迹象。2月15日美国报道朱经武、吴茂昆获得了98K超导体。2月20日,中国也宣布发现100K以上超导体。3月3日,日本宣布发现123K超导体。3月12日中国北京大学成功地用液氮进行超导磁悬浮实验。3月27日美国华裔科学家又发现在氧化物超导材料中有转变温度为240K的超导迹象。很快日本鹿儿岛大学工学部发现由镧、锶、铜、氧组成的陶瓷材料在14℃温度下存在超导迹象。高温超导体的巨大突破,以液态氮代替液态氦作超导制冷剂获得超导体,使超导技术走向大规模开发应用。氮是空气的主要成分,液氮制冷机的效率比液氦至少高10倍,所以液氮的价格实际仅相当于液氦的1/100。液氮制冷设备简单,因此,现有的高温超导体虽然还必须用液氮冷却,但却被认为是20世纪科学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