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最新版本的饮用水,纯化水质量标准
纯化水质量标准SOP
目 的:规范纯化水系统操作,保障纯化水质量。
适用范围:纯化水系统操作及树脂再生,反渗透装置的物理清洗、自动砂滤器的设定。
责 任:纯化水系统操作人员按本规程操作,工程部负责人对本规程的有效执行承担监督检查责任。
程 序:
1. 正常运行
1.1检查设备上所有开关是否关闭,设定砂滤器在运行位置上。
1.2开饮用水进水阀及砂滤器出水阀。
1.3开活性炭纤维过滤器进水阀及出水阀(如果管内有空气,则应打开气阀,排尽空气)。
1.4开精密过滤器进水及出水阀(如果管内有空气,则应打开排气阀、排尽空气)。
1.5当预处理的水已到达高压泵,观察压力表压力,如超过0.5kg/㎝2,则可开启反渗透后排空阀,浓水阀,溶水阀。
1.6启动高压泵,缓慢开启泵后出水球阀,并闭排空阀,调节淡水阀及浓水阀,设定淡水及浓水流量分别为500L/h、700L/h,此时出水进入淡水箱。
1.7开启淡水泵进出水阀,启动淡水泵。
1.8开混合离子交换器前级水阀,上进阀,出水阀,调节上进阀便出水流量控制为500L/h,此时观察电导率仪、电导小于2μs/㎝,即为合格,直接进入纯水箱,不合格则应排放。
1.10启动紫外线电源,开启紫外线进出水阀,进入0.2微米过滤器开启微过滤器出水阀,则灭菌水可达使用点。
2.树脂再生
1开启排树脂口,使树脂排入事先准备好的容器中(容器最好为透明)。
2.2在树脂中倒入适量饱和食盐溶液,根据阴、阳树脂比重不同,使其分层,上层为阴树脂,下层为阳树脂。(饱和食盐溶液可反复使用)
2.3阴、阳树脂分别装入容器。加入二倍于树脂体积的碱(NaOH)八幔℉CI)溶液,浓度分别为3%和4%浸泡一小时。然后用纯化水清洗至PH值接近中性。
2.4把冲洗后的树脂混合,搅拌,使其充分抱团。
2.5通过加树脂口倒入混合离子交换器,投入使用。
3.反渗透装置的物理清洗
每次反渗透装置停机前均需作物理清洗。预处理装置不用关闭,先开排空阀,关浓水阀及淡水阀,清洗约十分钟。然后关闭高压泵及所有仪器仪表(排空及混合离子交换器上排不得关闭)
4.自动砂滤器的设定
4.1不需通电,把工作箭头按逆时针方向转到反冲位置,慢慢打开进水阀,让砂滤罐中的空气从排水口中排出,直到排水口有水排出为止。才将进水阀完全打开,反冲洗时间大约需20分钟左右。
4.2把工作箭头按逆时针方向转到正常位置,通上电源。
4.3拔出星期时间插片,把需要反冲洗的星期按下去,如需每天清洗,则全部按下去。
4.4如需每次反洗时间定在凌晨2:30分,则将时间转盘对准当前时间,如在其它时间则依次类推。其间不能关闭电源,如关闭电源,则清洗时间相应推迟。
② 纯化水和注射用水的贮水罐大小的是怎么算的看不太懂钱应镤的公式
选择贮罐容积大小,这是抄个见仁见智的事情,站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选大还是选小,各有利弊。公司的贮罐是我定的,我的选择是:工艺用水量最大的一天为贮罐的容积。我是工程设备部的,当然站在我的角度来选择,诚然,我的选择并不一定是完美的,但一定是对工程设备部最有利的。理由:1、选择工艺用水量最大的一天为贮罐容积,这样,设备是连续运转,一次开关机,避免间断开关机;这对设备和员工是有利的;2、每台套设备或系统,不可能,也不会没有故障发生,选择大容量贮罐,为工程设备部争取一点时间,避免被动(小问题或故障几个小时就搞定了,相反,如果选择小容量贮罐,那怕是小故障,也有可能耽误生产用水,到那时,有些部门就有理由了:完不成任务,是水系统出了问题);3、前瞻性考虑(为产能增加,产量提高留有余地);缺点是成本增加,有时制备好的水用不完,时效一到,就要排净,具体制备多少,这就要求操作人员有责任心(这东西不太好考核)。设备的选择,不会是十全十美的,总有那么点不尽人意的地方,不管是谁选型或采购,设备的采购本身就有一定的风险存在。
③ 纯化水系统设计 储罐和制备系统大小应该怎么分配
还是要根据你的最大用水量来决定的
储罐一般是你最大用水量的1~1.5倍
制备系统可以略小,0.8~1倍的最大用水量,制备小了,水罐就要大点。
尽量不要选择过大储罐,会造成水的积存,不符合GMP要求
④ 每吨注射用水生产需要消耗纯化水多少吨
每产1吨注射用水消耗1.1~1.5吨纯化水
看你机器型号
如果是多效六效的话,应该是1.1~1.2之间
⑤ 纯化水系统关键用水点怎么定
总出口和总回水口肯定是关键水点。一般采用风险分析的方法。具体要根据纯化水的用途判断。
⑥ 谁知道2015版药典中纯化水与注射用水的标准
刚在国家药典委员会的网站查询了下,6月23号出了个关于纯化水、注射用水国家版标准的公示。权基本可以确定是最新版,也就是你说的2015版药典标准。
这个公示的标准主要对微生物限度进行了修订,具体内容可以去网站上下载。国家药典是5年一个版本,完整版的明年才能出来了。
⑦ 求制药用水系统的工艺用水点水量计算要点
您好:
制药用纯化水系统遵循模块化设计理念,以预处理、氧化消毒、多介质过滤、RO反渗透、UV消毒、EDI连续去离子和储存外输等功能单元为基础,在设计、制造、调试过程中将先进的技术、精湛的工艺和严格的质量控制贯彻到每个功能单元;最终产水装置根据其用水标准的不同,纯蒸汽发生器经由各功能模块优化组合而成,从而保证了整个系统的高性能与高质量,使产成水完全达到或超过纯化水和注射用水的水质标准。
制药用水的情况因各个工艺用水点的使用条件不同,差异很大。如前所述,工艺用水系统分单个与多个用水点、仅为高温用水点或仅为低温用水点、既有高温用水点又有低温用水点、不同水温的用水点中,既有同时使用各种水温的情况,又有分时使用不同水温的情况,等等。因此,用水点的用水情况很难简单地确定。必须在设计计算以前确定制药用水系统的贮存、分配输送方式,以确定出在此基础上的最大瞬时用水量。然后,再根据工艺过程中的最大瞬时用水量进行计算。
工艺用水系统中的用水量与采用的工艺用水设备的完善程度、药品生产的工艺方法、生产地水资源的情况等因素有关。通常,工艺用水的变化比较大。一般来说,工艺用水点越多,用水工艺设备越完善,每天中用水的不均匀性就越小。
制药用水的情况因各个工艺用水点的使用条件不同,差异很大。如前所述,工艺用水系统分单个与多个用水点、仅为高温用水点或仅为低温用水点、既有高温用水点又有低温用水点、不同水温的用水点中,既有同时使用各种水温的情况,又有分时使用不同水温的情况,等等。因此,用水点的用水情况很难简单地确定。必须在设计计算以前确定制药用水系统的贮存、分配输送方式,以确定出在此基础上的最大瞬时用水量。然后,再根据工艺过程中的最大瞬时用水量进行计算。
工艺过程中最大用水量的标准,根据药品生产的全年产量,按照具体每一天分时用水量的统计情况来确定,确定用水量的过程中应考虑所设置的工艺用水贮罐的调节能力。
(来自科瑞水处理~~)
⑧ 纯化水最远用水点酸碱度蒸发残渣电导率不合格求原因及解决方案
这就说明你的管道纯在着二次污染的风险,出现这种情况的解决办法一般是先用2%左右的氢氧化钠做下清洁,然后清洗至PH中性,在做一次消毒。应该就可以了
⑨ 哪些行业生产用水需达到纯化水标准
体外诊断试剂行业用水设备杀菌消毒设备
体外诊断试剂行业用水设备设计采用板式换热器对预处理各处理单元以及管道进行巴氏杀菌作用。板式换热器是由一系列具有一定波纹形状的304不锈钢片叠装而成的一种新型高效换热器。各种板片之间形成薄矩形通道,通过半片进行热量交换。板式换热器是液—液、液—汽进行热交换的理想设备。它具有换热效率高、热损失小、结构紧凑轻巧、占地面积小、安装清洗方便、应用广泛、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在相同压力损失情况下,其传热系数比管式换热器高3-5倍,占地面积为管式换热器的三分之一,热回收率可高达90%以上。
根据国内外多个工程项目经验表明,合理的预处理对系统长期稳定运行起着关键作用,因此体外诊断试剂行业用水设备预处理工艺设计非常的重要。
试剂盒生产用水设备组件设计
1、试剂盒生产用水系统组件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EPDM/PTFE膜片材质不符合FDA要求;喷淋球脱落铁屑;空气源或者氧气源臭氧发生器所带来的颗粒物污染(包括致癌物质的释放)等。
2、管网系统设计不符合实际运行要求,导致用点管网发生“脏空气倒吸”。
3、纯化水储罐呼吸器滤芯破损所引起的外界污染。
4、死角超过3D所带来的清洗不彻底并导致残留物超标。
5、系统组件抛光度不足所带来的清洗残留物超标。
6、系统管道酸洗钝化不彻底导致的红锈现象。
7、焊接氧化过度所带来的焊口腐蚀,并引起红锈现象。
8、循环水温度过高所带来的红锈现象。
9、系统消毒后“全排尽”后排水管网内脏空气倒吸所带来的二次污染。
10、手动操作方式所带来的人员污染。
11、系统坡度不足导致的系统无法自排尽。
12、设备配置不正确所带来的无法自排尽,如在储存与分配系统中采用立式输送泵、采用双板板式换热器等。
13、制剂纯化水设备水质指标过低,导致储存与分配系统发生外源性颗粒物污染。
14、配置单板换热器导致的外源性污染。
15、臭氧消毒后,紫外灯降解不彻底导致的水质臭氧污染。
16、RO/EDI化学消毒后存在的化学消毒剂残留风险。
综上所述,试剂盒生产用水水质与纯化水设备组件设计,安装息息相关,因此设备设计、选材、配置等方面应严格执行相关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