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超滤膜的切割分子量越大,孔径越大;还是切割分子量越小,孔径越大
切割分子量越大,孔径越大.
不过一般孔径是做不到完全均一的,也是一个正态分布的概念
B. 超滤膜的切割分子量越大,孔径越大;还是切割分子量越小,孔径越大
切割分子量越大,孔径越大。
不过一般孔径是做不到完全均一的,也是一个正态分布的概念
C. 微滤 超滤 能截留多大以上的分子量
微滤 超滤 能截留多大以上的分子量
超滤(一万膜)能截留10000D的分子量物质,截留率>90%,微滤(0.5微米)大约能截留500万D分子量直径>0.5微米的物质
1.超滤膜(UF):过滤精度在0.001-0.1微米。是一种利用压差的膜法分离技术,可滤除水中的铁锈、泥沙、悬浮物、胶体、细菌、大分子有机物等有害物质,并能保留对人体有益的一些矿物质元素。是矿泉水、山泉水生产工艺中的核心部件。超滤工艺中水的回收率高达95%以上,并且可方便的实现冲洗与反冲洗,不易堵塞,使用寿命相对较长。
2.微滤(MF):过滤精度一般在0.1-50微米,常见的各种PP滤芯,活性碳滤芯,陶瓷滤芯等都属于微滤范畴,用于简单的粗过滤,过滤水中的泥沙、铁锈等大颗粒杂质,但不能去除水中的细菌等有害物质。滤芯通常不能清洗,为一次性过滤材料,需要经常更换。① PP棉芯:一般只用于要求不高的粗滤,去除水中泥沙、铁锈等大颗粒物质。② 活性碳:可以消除水中的异色和异味,但是不能去除水中的细菌,对泥沙、铁锈的去除效果也很差。③ 陶瓷滤芯:最小过滤精度也只0.1微米,通常流量小,不易清洗。
3.纳滤(NF):过滤精度介于超滤和反渗透之间,脱盐率比反渗透低,也是一种需要加电、加压的膜法分离技术,水的回收率较低。也就是说用纳滤膜制水的过程中,一定会浪费将近30%的自来水。这是一般家庭不能接受的。一般用于工业纯水制造。
4.反渗透(RO):过滤精度为0.0001微米左右,可滤除水中的几乎一切的杂质(包括有害的和有益的),只能允许水分子通过。一般用于纯净水、工业超纯水、医药超纯水的制造。反渗透技术需要加压、加电,流量小,水的利用率低,不适合大量生活饮用水的净化。
E. 名词解释:超滤膜截留分子量
超滤膜,是一种孔径规格一致,额定孔径范围为0.001-0.02微米的微孔过滤膜。在膜专的一侧施以适当压力,就属能筛出小于孔径的溶质分子,以分离分子量大于500道尔顿(原子质量单位)、粒径大于10纳米的颗粒。
F. 膜过滤是按大小筛选分子,为什么超滤是说分子量筛选,而微滤则是体积筛选
你这个问题算是找对人了。
1.“膜过滤是按大小筛选分子”这句话说的是不完全对版的。因为膜按照分离权物质的大小来分为微滤(0.1um以上,通常指0.2um以上)、超滤(0.1um一下)、纳滤和反渗透(离子级别,通常是10nm以下)。
2.“超滤”通常是用于分离和浓缩蛋白质\胶体。微滤通常用于细菌(0.2um膜)或者过滤微小颗粒(0.45um)。细菌和微小颗粒不是分子级别的,蛋白质的可以说是分子级别的。
换句话说吧,其实上面所说的超滤和微滤的孔径是用物理孔径来分的,这对于微滤来说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对于超滤来说,但说孔径是多少um是不合适的。因为在电镜下分析超滤的孔径是很困难的(即使是能观察到膜表面孔径也不能证明这个孔是通透的),现在在学术界通常用蛋白质\葡聚糖\聚乙二醇等来评价膜的过滤效果。这些评价物质是用分子量来标定的,比如对于牛血清蛋白(64000)的截留率为90%,那么就说这个超滤膜是6.4w。但是这个和孔径的具体关系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就不细说了。
微滤就是小孔截住大颗粒物质,孔大小就用直径或者半径来表示,这个就没有必要多说了。
G. 微滤0.2um的尼龙膜可以截留多大分子量的多肽
微滤0.2um的尼龙膜可以截留多大分子量的多肽
超滤(一万膜)能截留10000D的分子量物质,截留率>90%,微滤(0.5微米)大约能截留500万D分子量直径>0.5微米的物质
H. 超滤管截留分子量与孔径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怎样的
第一超滤管达不到100%的与孔径完全一致。任何滤膜都达不到和标称孔径完全内一致,只能是无限的接容近孔径。
其二分子量是质量,而孔径是长度单位,原则上不具有匹配性。原因是,标的物的结构会直接影响过滤精度。球状的和链状的,分子量相同,但是用相同孔径可以截住球状的,而链状的就会透过去。
因此,两者之间没有绝对的联系。
I. 超滤膜的截留分子量为10万等于多少um
超滤膜截留的分子量 10000 30000 50000 60000 100000 200000 300000 500000 1000000..
对应超滤膜孔径(μm) 0.001 0.002 0.003 0.004 0.005 0.006 0.007 0.008 0.01..
摘自专业做膜的公司提供的关于切割版分子量与膜孔大小关系的权可靠数据。
当然,上述数据并不是绝对的,对于不同的大分子及其结构,肯定有一定的误差,但基本相差不大。
期望你满意,谢谢给分!
J. 请比较说明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四种常用膜分离技术的异同点
微滤microfiltration以压力为驱动力,分离0.1-1微米的微粒的过程,简称为MF
超滤ultrafiltration以压力差为动力,膜孔径约0.001-0.2微米的物理筛分过程,简称为UF
1,微滤和超滤同属于微孔膜范畴,微孔过滤是一种物理筛分过程,其功能在于截留分子量为几百至几百万的物质,包括大分子有机物,微生物等,而不是以脱盐为目的。
2,微孔膜的孔径为一个范围值:微滤在0.1-1微米,超滤为0.001-0.2微米
3,在学术领域,微滤膜的过滤精度一般用孔径表示,而超滤的过滤精度一般用切割分子量来表示
4,微滤和超滤的过程均以压力为驱动力,用于溶液体系中的物质分离。
5,膜的材料分为有机高分子和无机高分子材料。
纳滤:nanofiltration以压力为驱动力,用于脱除二价及二价以上的多价离子和分子量200以上有机物的膜分离过程,简称为NF
1, 纳滤技术是继反渗透后出现的一种新的分离技术,其分离机理基本和反渗透一致。
2, 纳滤理论精度为0.001-0.005微米,略大于反渗透,因此所需工作压力低于反渗透,早期被称为“松散反渗透”
3, 纳滤的作用在于去除二价及二价以上离子和分子量200以上的物质,对一价离子的去除率较低,其综合脱盐率低于反渗透
反渗透reverse
osmosis在膜的进水一侧施加比溶液渗透压高的外界压力,只允许溶液中水和某些组分选择性透过,其他物质不能透过而被截留在表面的过程,简称RO
1,反渗透的概念始于渗透现象,当把只允许水透过的高分子半透膜作为介质,两侧分别是盐水和纯水时,由于纯水测水的浓度高于盐水测的浓度,纯水将向盐水侧扩散透过,这种浓度差异导致的迁移过程,就是渗透,他是自然界中在生物体内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
2,反渗透是一种由人类创造力产生的非自然现象或一种水溶液分离技术,其原理是通过施加机械外压,克服浓度差导致的逆向迁移的过程。
3, 反渗透仅适用于液相体系(水溶液体系)中溶质和溶剂的分离,在净水器中运用较多。
4, 反渗透现象必须在外界压力作用下发生,且压力必须高于水溶液的渗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