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理解EDI方式报关,请说明时尽量详细,谢谢!
EDI报关又称“电子报关”、“无纸化报关”
EDI(Electric Data Interchange,电子数据交换)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进行商务处理的新方法,它是将贸易、运输、保险、银行和海关等行业的信息,用一种国际公认的标准格式,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使各有关部门、公司和企业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处理,并完成以贸易为中心的全部业务过程。由于EDI的使用可以完全取代传统的纸张文件的交换,因此也有人称它为“无纸贸易”或“电子贸易”。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贸易量逐渐增大,为了适应这种形势,我国将陆续实行“三金”工程,即金卡、金桥、金关工程,这其中的金关工程就是为了适应贸易的发展,加快报关过程而设立的。
一、使用EDI的优点
1.降低了纸张的消费。根据联合国组织的一次调查,进行一次进出口贸易,双方约需交换近200份文件和表格,其纸张、行文、打印及差错可能引起的总开销等大约为货物价格的7%。据统计,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采用EDI后,每生产一辆汽车可节约成本250美元,按每年生成500万辆计算,可以产生12.5亿美元的经济效益。
2.减少了许多重复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如果没有EDI系统,即使是高度计算机化的公司,也需要经常将外来的资料重新输入本公司的电脑。调查表明,从一部电脑输出的资料有多达70%的数据需要再输入其他的电脑,既费时又容易出错。
3.EDI使贸易双方能够以更迅速有效的方式进行贸易,大大简化了订货或存货的过程,使双方能及时地充分利用各自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美国DEC公司应用了EDI后,使存货期由5天缩短为3天,每笔订单费用从125美元降到32美元。新加坡采用EDI贸易网络之后,使贸易的海关手续从原来的3~4天缩短到10~15分钟。
4.通过EDI可以改善贸易双方的关系,厂商可以准确地估计日后商品的寻求量,货运代理商可以简化大量的出口文书工作,商户可以提高存货的效率,大大提高他们的竞争能力。
EDI技术是电子信箱技术的自然发展,电子信箱的应用和发展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办公效率,将它应用于商业事务的愿望促进了EDI技术的发展。
EDI和电子信箱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通信的角度来说,EDI和电子信箱是相似的,但是它们也有比较明显的区别。例如电子信箱是通过交换网络将人与人联系起来,使人和人之间可以通过交换网络快速准确地交换信息,而EDI则是通过交换网络将两个计算机系统联系起来,例如将服装进出口公司的电脑系统与海关的电脑系统联系起来,以此简化报关手续。所以说,EDI是计算机之间通过交换网络传递商务信息。此外,电子信箱与EDI的另一大不同是,电子信箱存储和传递的信息是用户(人)之间的信息,这种信息只要人能读懂即可,不要求有一定格式(当然,你使用电子邮箱时最好给信件加上前面的称呼和后面的祝词,否则,对方可能就会有意见了)。而EDI通信不一样,EDI通信的双方是计算机,说本质一点,是计算机上的软件。软件可没人那么聪明,什么格式都能看懂,软件之间的通信需要格式化信息内容,况且,EDI通信内容主要是贸易中的文件和报表,使格式化信息成为可能,这是EDI与电子邮箱的另一不同。
举一个例子,电子信箱传递的是普通的信件,EDI传递的是文件、表格,但是无论传递的是何种内容的信息都要将这些待传递的内容装入信封,写上收信人地址,贴足邮票,丢入邮筒。也就是说通信的过程是一样的。
EDI不是用户间的简单的数据交换系统,EDI用户需要按照国际通用的消息格式发送消息,接收方也需要按照国际统一规定的语法规则,对消息进行处理,并引起其他相关系统的EDI综合处理,整个过程都是自动完成,不需要人工的干预,减少了差错,提高了效率。例如,有一个工厂采用了EDI系统,它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接收到来自用户的一笔EDI方式的订货单,工厂的EDI系统随即检查订货单是否符合要求和工厂是否接收订货,然后向用户回送确认信息。工厂的EDI系统根据订货单的要求检查库存,如果需要则向相关的零部件和配套设备厂商发出EDI订货单;向铁路、海运、航空等部门预订车辆、舱位和集装箱;以EDI方式与保险公司和海关联系,申请保险手续和办理出口手续;向用户开EDI发票;同银行以EDI方式结算帐目等。从订货、库存检查与零部件订货,办理相关手续及签发发货票等全部过程都由计算机自动完成,既快速又准确。
二、电子数据交换的应用
EDI用于金融、保险和商检
EDI用于金融、保险和商检,可以实现对外经贸的快速循环和可靠的支付,降低银行间转帐所需的时间,增加可用资金的比例,加快资金的流动,简化手续,降低作业成本。
EDI用于外贸、通关和报关
EDI用于外贸业,可提高用户的竞争能力。EDI用于通关和报关,可加速货物通关,提高对外服务能力,减轻海关业务的压力,防止人为弊端,实现货物通关自动化和国际贸易的无纸化。
EDI用于税务
税务部门可利用EDI开发电子报税系统,实现纳税申报的自动化,即方便快竭、又节省人力物力。
EDI用于制造业、运输业和仓储业
制造业利用EDI能充分理解并满足客户的需要,制订出供应计划,达到降低库存,加快资金流动的目的。运输业采用EDI能实现货运单证的电子数据传输,充分利用运输设备、仓位,为客户提供高层次和快竭的服务。对仓储业,可加速货物的提取及周转,减缓仓储空间紧张的矛盾,从而提高利用率。
三、电子数据交换的用户入网方式
用户终端可通过电话网、CHINAPAC网、DDN网、CHINANET网等方式接入EDI系统。
四、EDI标准体系
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是目前为止最为成熟和使用范围最广泛的电子商务应用系统。其根本特征在于标准的国际化,标准化是实现EDI的关键环节。早期的EDI标准,只是由贸易双方自行约定,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大,出现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最后形成了统一的国际标准。国际标准的出现,大大地促进了EDI的发展。随着EDI各项国际标准的推出,以及开放式EDI概念模型的趋于成熟,EDI的应用领域不仅只限于国际贸易领域,而且在行政管理、医疗、建筑、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可见EDI的各项标准是使EDI技术得以广泛应用的重要技术支撑,EDI的标准化工作是在EDI发展进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EDI标准体系是在EDI应用领域范围内的、具有内在联系的标准组成的科学有机整体,它由若干个分体系构成,各分体系之间又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和相互补充的内在联系。我国根据国际标准体系和我国EDI应用的实际以及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情况,制订了EDI标准体系,以《EDI系统标准化总体规范》作为总体技术文件。该规范作为我国“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是这一段时间内我国EDI标准化工作的技术指南,处于主导和支配作用。
根据该规范,EDI标准体系分基础、单证、报文、代码、通信、安全、管理应用七个部分,大致情况如下:
1. EDI基础标准体系
主要由UN/EDIFACT的基础标准和开放式EDI基础标准两部分组成,是EDI的核心标准体系。其中,EDIFACT有7项基础标准,包括EDI术语、EDIFACT应用级语法规则、语法规则实施指南、报文设计指南和规则、贸易数据元目录、复合数据元目录、段目录、代码表,我国等同采用了这7项标准;开放式EDI基础标准是实现开放式EDI最重要、最基本的条件,包括业务、法律、通信、安全标准及信息技术方面的通用标准等,ISO/IEC JTC1 SC30推出《开放式EDI概念模型》和《开放式EDI参考模型》,规定了用于协调和制定现有的和未来的开放式EDI标准的总体框架,成为未来开放式EDI标准化工作的指南。随之推出的一大批功能服务标准和业务操作标准等将成为指导各个领域EDI应用的国际标准。
2. EDI单证标准体系
EDI报文标准源于相关业务,而业务的过程则以单证体现。单证标准化的主要目标是统一单证中的数据元和纸面格式,内容相当广泛。其标准体系包括管理、贸易、运输、海关、银行、保险、税务、邮政等方面的单证标准。
3. EDI报文标准体系
EDI报文标准是每一个具体应用数据的结构化体现,所有的数据都以报文的形式传输出去或接收进来。EDI报文标准主要体现于联合国标准报文(United Nations Standard Message ,简称UNSM),其1987年正式形成时只有十几个报文,而到1999年2月止,UN/EDIFACT D.99A版已包括247个报文,其中有178个联合国标准报文(UNSM)、50个草案报文(Message in Development ,简称MiD)及19个作废报文,涉及到海关、银行、保险、运输、法律、税务、统计、旅游、零售、医疗、制造业等诸多领域。
4. EDI代码标准体系
在EDI传输的数据中,除了公司名称、地址、人名和一些自由文本内容外,几乎大多数数据都以代码形式发出,为使交换各方便于理解收到信息的内容,便以代码形式把传输数据固定下来。代码标准是EDI实现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EDI代码标准体系包括管理、贸易、运输、海关、银行、保险、检验等方面的代码标准。
5. EDI通信标准体系
计算机网络通信是EDI得以实现的必备条件,EDI通信标准则是顺利传输以EDI方式发送或接收的数据的基本保证。EDI通信标准体系包括ITU 的X.25、X.200/ISO 7498、X.400系列/ISO 10021、X.500系列等,其中X.400系列/ISO 10021标准是一套关于电子邮政的国际标准。虽然这套标准,ISO叫做MOTIS,ITU称为MHS,但其技术内容是兼容的,它们和EDI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
6. EDI安全标准体系
由于经EDI传输的数据会涉及商业秘密、金额、订货数量等内容,为防止数据的篡改、遗失,必须通过一系列安全保密的规范给以保证。EDI安全标准体系包括EDI安全规范、电子签名规范、电文认证规范、密钥管理规范、X.435安全服务、X.509鉴别框架体系等。为制定EDIFACT安全标准,联合国于1991年成立了UN/EDIFACT安全联合工作组,进行有关标准的制定。
7. EDI管理标准体系
EDI管理标准体系主要涉及EDI标准维护的有关评审指南和规则,包括标准技术评审导则、标准报文与目录文件编制规则、目录维护规则、报文维护规则、技术评审单格式、目录及代码编制原则、EDIFACT标准版本号与发布号编制原则等。
8. EDI应用标准体系
EDI应用标准体系主要指在应用过程中用到的字符集标准及其他相关标准,包括: 信息交换用七位编码字符集及其扩充方法;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辅2集、4集等。
EDI标准体系的框架结构并非一成不变,它将随着EDI技术的发展和EDI国际标准的不断完善而将不断地进行更新和充实。
五、UN/EDIFACT
联合国行政、商业与运输电子数据交换组织(United Nations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for Administration Commerce and Transport,UN/EDIFACT)是国际EDI的主流标准。当今EDI国际标准主要就是指UN/EDIFACT标准和ISO标准。UN/EDIFACT标准是由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制定并发布的,而ISO标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并发布。并且这两个组织已形成了良好的默契,UN/EDIFACT标准中的一部分已经纳入到ISO标准中,UN/EDIFACT的很多标准都涉及到ISO标准的应用。UN/EDIFACT标准比较偏重当前的应用;而ISO的一些标准和研究结果则测重未来的发展。本章着重介绍UN/EDIFACT。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贸易程序简化工作组(UN/ECE/WP.4)在贸发会的领导下,成立了两个专家工作组:GE1和GE2,分别负责UN/EDIFACT标准开发和处理贸易程序及单证问题。70年代初期该工作组推荐了供世界范围使用的《联合国贸易单证样式(UNLK)》,并相继产生了一系列标准代码,即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COTERM)代码等,为数据交换提供了重要的规则,为EDI标准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981年UN/ECE/WP.4将推出的贸易数据交换指南(GTD1)和ANSI X.12标准一致起来,对统一制订EDI标准进行了协调,制定了联合国贸易数据交换用于行政、商业、运输的标准,并于1986年正式定名为UN/EDIFACT。EDIFACT由一整套用于EDI的国际间公认的标准、规则和指南组成,其公布得到了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支持,美国也逐步地从ANSI X.12标准过渡到使用EDIFACT。EDIFACT的产生为电子报文取代传统的纸面单证奠定了基础,从而使得跨行业、跨国界的EDI应用成为可能。
由UN/ECE发布的EDIFACT标准和规范已达近200个,它们大致分为基础类、报文类、单证类、代码类、管理类等。
六、ANSI X.12
当前主要存在两种EDI报文格式相关标准:一种是上节介绍的适用于行政、商业和运输业的国际标准EDIFACT;另一种则是美国的适用于各行各业的美国国家标准ANSI X.12。EDIFACT标准,是国际社会公认的EDI国际标准,支持这一标准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其中许多国家已将其转化为自己的国家标准。而ANSI X.12由于开发、应用时间较早,目前仍在北美地区流行,故此节单独介绍。
ANSIX.12的前身是由美国数据协调委员会(TDCC)60年代在美国国防部的支持下,制定的世界上第一个EDI标准——TDCC标准。1975年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吸收和完善TDCC通用文件,在其基础上制定了适合各行业的通用标准——ANSI X.12标准。1980年成立了X.12鉴定标准委员会,下设10个分委员会,分别针对不同行业和功能,制订相应的贸易文件格式和标准。该标准在北美得到推广,美国沿用至今。
ANSI X.12和EDIFACT的体系结构相似。在EDIFACT系统中,将特定的电子单证(如订单、发票等)称为报文,而在ANSI X 12系统中,称之为交易集。ANSI X.12现已发布100多个交易集标准。
七、FEDI规范
金融电子数据交换(Financial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FEDI)是银行与其商务伙伴间以标准方式进行的支付、相关支付信息、或金融相关文档的电子交换。由于EDI在支付活动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对银行业也有着重要影响,因此,目前不同规模的公司、企业、政府及金融机构正正采纳金融EDI进行支付,以最小化纸张流量。目前FEDI标准被严格用于B-to-B交易。
目前有4种支付标准方式用于FEDI,分别是现金集中与支付(Cash Concentration or Disbursement,简称CCD)、现金集中与支付补遗(Cash Concentration or Disbursement plus addenda,CCD+)、合作贸易交换(Corporate Trade Exchange,CTX)、合作贸易支付(Corporate Trade Payments,CTP)。用这4种格式能使贸易伙伴通过其金融机构,以标准格式进行支付与支付相关信息的电子传输
② 为什么提出EDIEDI解决了什么问题.
EDI
电子数据交换(EDI)简单地说就是企业的内部应用系统之间,通过计算机和公共信息网络,以电子化的方式传递商业文件的过程。
换言之,EDI就是供应商、零售商、制造商和客户等在其各自的应用系统之间利用EDI技术,通过公共EDI网络,自动交换和处理商业单证的过程。 EDI能为您解决什么问题:
节约时间和降低成本:由于单证在贸易伙伴之间的传递是完全自动,所以不再需要重复输入、传真和电话通知等重复性的工作。从而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的降低运作成本,使沟通更快更准。
提高管理和服务质量的手段之一:将EDI技术与企业内部的仓储管理系统、自动补货系统、订单处理系统等企业MIS系统集成使用之后,可以实现商业单证快速交换和自动处理,简化采购程序、减低营运资金及存货量、改善现金流动情况等。也使企业可以更快地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响应。
业务发展的需要:目前,许多国际和国内的大型制造商、零售企业、大公司等对于贸易伙伴都有使用EDI技术的需求。当这些企业评价一个新的贸易伙伴时,其是否具有EDI的能力是一个重要指标。某些国际着名的企业甚至会减少和取消给那些没有EDI能力的供应商的订单。因些,采用EDI是企业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EDI业务应用领域:
在商业贸易领域,通过采用EDI技术,可以将不同制造商、供应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等商业贸易之间各自的生产管理、物料需求、销售管理、仓库管理、商业POS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使这些企业大幅提高其经营效率,并创造出更高的利润。
商贸EDI业务特别适用于那些具有一定规模的、具有良好计算机管理基础的制造商、采用商业POS系统的批发商和零售商、为国际着名厂商提供产品的供应商。
运输业领域:在运输行业,通过采用集装箱运输电子数据交换业务,可以将船运、空运、陆路运输、外轮代理公司、港口码头、仓库、保险公司等企业之间各自的应用系统联系在一起,从而解决传统单证传输过程中的处理时间长、效率低下等问题。可以有效提高货物运输能力,实现物流控制电子化。从而实现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进一步促进深圳市港口集装箱运输事业的发展。
通关自动化:在外贸领域,通过采用EDI技术,可以将海关、商检、卫检等口岸监管部门与外贸公司、来料加工企业、报关公司等相关部门和企业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可以避免企业多次往返多个外贸管理部门进行申报、审批等。大大简化进出口贸易程序,提高货物通关的速度。最终起到改善经营投资环境,加强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的目的。
其他领域:税务、银行、保险等贸易链路等多个环节之中,EDI技术同样也有着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EDI和电子商务技术(ECS),可以实现电子报税、电子资金划拨(EFT)等多种应用。
EDI的技术特点:
EDI最大的技术特点主要体现在如下:
EDI单证是通过专用的EDI增值网络进行交换的。由于EDI单证大多是具有一定商业价值的商业单证,通过有专门机构管理的EDI增值网络进行交换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这一点是目前Internet技术还不能解决的问题。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EDI技术也在与包括Internet技术在内的其他先进技术不断融合,为用户提供更灵活、多样、简便的使用方式,使其自身拥有更广阔的电子商务服务领域。
不论用户内部MIS系统的应用程序和数据格式有何不同,在通过EDI增值网络进行交换之前,都采用一种叫做“翻译器”的软件将不同的数据格式翻译成为了符合国际标准的EDI格式。正是这种方法,使得在不同用户的不同应用系统之间自动交换数据成为可能。
东莞汇鑫
③ 为什么说数据标准是edi的核心
EDI 的核心是被复处理业制务数据格式的国际统一标准。
EDI是英文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的缩写,中文可译为“电子数据交换”,就是按照商定的协议,将商业文件标准化和格式化,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在贸易伙伴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自动处理。
④ EDI将什么以统一标准编制的数据格式
EDI是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的缩写,即电子数据交换,它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进行商务处理的方式。在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普及应用之前,曾是一种主要的电子商务模式。 EDI是将贸易、运输、保险、银行和海关等行业的信息,用一种国际公认的标准格式,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的报文数据格式,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使各有关部门、公司与企业之间进行数据交换与处理,并完成以贸易为中心的全部业务过程。EDI包括买卖双方数据交换、企业内部数据交换等。 [编辑]EDI的特点(1)EDI的使用对象是不同的组织之间,EDI传输的企业间的报文,是企业间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 (2)EDI所传送的资料是一般业务资料,如发票、订单等,而不是指一般性的通知; (3)EDI传输的报文是格式化的,是符合国际标准的,这是计算机能够自动处理报文的基本前提; (4)EDI使用的数据通信网络一般是增值网、专用网; (5)数据传输由收送双方的计算机系统直接传送、交换资料,不需要人工介入操作; (6)EDI与传真或电子邮件的区别是:传真与电子邮件,需要人工的阅读判断处理才能进入计算机系统。人工将资料重复输入计算机系统中,既浪费人力资源,也容易发生错误,而EDI不需要再将有关资料人工重复输入系统。 [编辑]构成EDI系统的要素构成EDI系统的三个要素是:EDI软件和硬件、通信网络、数据标准化。 一个部门或企业要实现EDI,首先必须有一套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其次,为使本企业内部数据比较容易地转换为EDI标准格式,须采用EDI标准;另外,通信环境的优劣也是关系到EDI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EDI标准是整个EDI最关键的部分,由于EDI是以实现商定的报文格式形式进行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换,一次制定统一的EDI标准至关重要。EDI标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基础标准、代码标准、报文标准、但正标准、管理标准、应用标准、通信标准、安全保密标准等。 [编辑]EDI标准体系EDI是目前为止最为成熟和使用范围最广泛的电子商务应用系统。其根本特征在于标准的国际化,标准化是实现EDI的关键环节。早期的EDI标准,只是由贸易双方自行约定,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大,出现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最后形成了统一的国际标准。国际标准的出现,大大地促进了EDI的发展。随着EDI各项国际标准的推出,以及开放式EDI概念模型的趋于成熟,EDI的应用领域不仅只限于国际贸易领域,而且在行政管理、医疗、建筑、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可见EDI的各项标准是使EDI技术得以广泛应用的重要技术支撑,EDI的标准化工作是在EDI发展进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EDI标准体系是在EDI应用领域范围内的、具有内在联系的标准组成的科学有机整体,它由若干个分体系构成,各分体系之间又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和相互补充的内在联系。我国根据国际标准体系和我国EDI应用的实际以及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情况,制订了EDI标准体系,以《EDI系统标准化总体规范》作为总体技术文件。该规范作为我国“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是这一段时间内我国EDI标准化工作的技术指南,处于主导和支配作用。 根据该规范,EDI标准体系分基础、单证、报文、代码、通信、安全、管理应用七个部分,大致情况如下: [编辑]EDI基础标准体系主要由UN/EDIFACT的基础标准和开放式EDI基础标准两部分组成,是EDI的核心标准体系。其中,EDIFACT有7项基础标准,包括EDI术语、EDIFACT应用级语法规则、语法规则实施指南、报文设计指南和规则、贸易数据元目录、复合数据元目录、段目录、代码表,我国等同采用了这7项标准;开放式EDI基础标准是实现开放式EDI最重要、最基本的条件,包括业务、法律、通信、安全标准及信息技术方面的通用标准等,ISO/IEC JTC1 SC30推出《开放式EDI概念模型》和《开放式EDI参考模型》,规定了用于协调和制定现有的和未来的开放式EDI标准的总体框架,成为未来开放式EDI标准化工作的指南。随之推出的一大批功能服务标准和业务操作标准等将成为指导各个领域EDI应用的国际标准。 [编辑]EDI单证标准体系EDI报文标准源于相关业务,而业务的过程则以单证体现。单证标准化的主要目标是统一单证中的数据元和纸面格式,内容相当广泛。其标准体系包括管理、贸易、运输、海关、银行、保险、税务、邮政等方面的单证标准。 [编辑]EDI报文标准体系EDI报文标准是每一个具体应用数据的结构化体现,所有的数据都以报文的形式传输出去或接收进来。EDI报文标准主要体现于联合国标准报文(United Nations Standard Message ,简称UNSM),其1987年正式形成时只有十几个报文,而到1999年2月止,UN/EDIFACT D.99A版已包括247个报文,其中有178个联合国标准报文(UNSM)、50个草案报文(Message in Development ,简称MiD)及19个作废报文,涉及到海关、银行、保险、运输、法律、税务、统计、旅游、零售、医疗、制造业等诸多领域。 [编辑]EDI代码标准体系在EDI传输的数据中,除了公司名称、地址、人名和一些自由文本内容外,几乎大多数数据都以代码形式发出,为使交换各方便于理解收到信息的内容,便以代码形式把传输数据固定下来。代码标准是EDI实现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EDI代码标准体系包括管理、贸易、运输、海关、银行、保险、检验等方面的代码标准。 [编辑]EDI通信标准体系计算机网络通信是EDI得以实现的必备条件,EDI通信标准则是顺利传输以EDI方式发送或接收的数据的基本保证。EDI通信标准体系包括ITU 的X.25、X.200/ISO 7498、X.400系列/ISO 10021、X.500系列等,其中X.400系列/ISO 10021标准是一套关于电子邮政的国际标准。虽然这套标准,ISO叫做MOTIS,ITU称为MHS,但其技术内容是兼容的,它们和EDI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 [编辑]EDI安全标准体系由于经EDI传输的数据会涉及商业秘密、金额、订货数量等内容,为防止数据的篡改、遗失,必须通过一系列安全保密的规范给以保证。EDI安全标准体系包括EDI安全规范、电子签名规范、电文认证规范、密钥管理规范、X.435安全服务、X.509鉴别框架体系等。为制定EDIFACT安全标准,联合国于1991年成立了UN/EDIFACT安全联合工作组,进行有关标准的制定。 [编辑]EDI管理标准体系 EDI管理标准体系主要涉及EDI标准维护的有关评审指南和规则,包括标准技术评审导则、标准报文与目录文件编制规则、目录维护规则、报文维护规则、技术评审单格式、目录及代码编制原则、EDIFACT标准版本号与发布号编制原则等。 [编辑]EDI应用标准体系EDI应用标准体系主要指在应用过程中用到的字符集标准及其他相关标准,包括: 信息交换用七位编码字符集及其扩充方法;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辅2集、4集等。 EDI标准体系的框架结构并非一成不变,它将随着EDI技术的发展和EDI国际标准的不断完善而将不断地进行更新和充实。
⑤ edi的关键技术是什么
EDI最大的技抄术特点主要体现在如下:
EDI单证是通过专用的EDI增值网络进行交换的。由于EDI单证大多是具有一定商业价值的商业单证,通过有专门机构管理的EDI增值网络进行交换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这一点是目前Internet技术还不能解决的问题。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EDI技术也在与包括Internet技术在内的其他先进技术不断融合,为用户提供更灵活、多样、简便的使用方式,使其自身拥有更广阔的电子商务服务领域。
不论用户内部MIS系统的应用程序和数据格式有何不同,在通过EDI增值网络进行交换之前,都采用一种叫做“翻译器”的软件将不同的数据格式翻译成为了符合国际标准的EDI格式。正是这种方法,使得在不同用户的不同应用系统之间自动交换数据成为可能。
⑥ EDI系统有哪三要素,如何理解
数据标准化、EDI软件和硬件以及通信网络是构成EDI系统的三要素。
1、数据标准
EDI标准是由各企业、各地区代表共同讨论、制定的电子数据交换共同标准,可以使各组织之间的不同文件格式,通过共同的标准达到彼此之间文件交换的目的。
2、EDI软件和硬件
实现EDI需要配备相应的EDI软件和硬件。EDI软件能将用户数据库系统中的信息译成EDI的标准格式以供传输交换的需要。EDI软件主要有转换软件、翻译软件、通信软件EDI。所需的硬件设备有计算机、调制解调器及电话线。
3、通信网络
通信网络是实现EDI的手段。EDI通信方式有多种,其中一种是点对点,这种方式只有在贸易伙伴数量较少的情况下使用。随着贸易伙伴数目的增多,当多家企业直接电脑通信时,会由于计算机厂家不同、通信协议相异以及工作时间不易配合等而出现问题。
(6)为什么说标准化是EDI的关键扩展阅读:
工作原理
电去离子(EDI)系统主要是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通过隔板的水中电介质离子发生定向移动,利用交换膜对离子的选择透过作用来对水质进行提纯的一种科学的水处理技术。
电渗析器的一对电极之间,通常由阴膜,阳膜和隔板多组交替排列,构成浓室和淡室。
淡室水中阳离子向负极迁移透过阳膜,被浓室中的阴膜截留;水中阴离子向正极方向迁移阴膜,被浓室中的阳膜截留,这样通过淡室的水中离子数逐渐减少,成为淡水,而浓室的水中,由于浓室的阴阳离子不断涌进,电介质离子浓度不断升高,而成为浓水,从而达到淡化、提纯、浓缩或精制的目的。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EDI系统
⑦ 举例说明edi标准化的重要性
我国发展EDI业务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外开放的发展,特别是对外经济贸易活动规模的迅速扩大,导致与国外商业(及其他类型)数据交换量的急剧扩大。根据许多国家统计,单证费用占产品贸易额的7%左右,我国对外贸易每年的单证费用大约是70亿美元,如果采用EDI技术,估计每年仅此一项就可节省数十亿美元。
此外,由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海关均已采用EDI,我国的亚洲邻国或地区(如“四小龙”等)也已开展了EDI,因此不论是从创造国际贸易伙伴条件,提高通关效率,或是有效地参加国际商业竞争和创造巨大外贸效益考虑,EDI的开发与应用都已成为我国经济贸易发展的一项急忙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据我国外贸部门反映,美国海关规定,远洋船到港前7天,必须报关,否则作滞后处理,一切责任由运输部门负责。资料分析得知,一般装载2700箱集装箱的远洋轮,如压港一天,便要损失5~6万美元,由此延安误交货日期所付的违约损失就更高。仅以1991年我国出口欧洲的纺织品为例,由于压关、压港和非法分子的活动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几千万美元,不仅如此,由于与世界各国和地区信息交换不通或不及时,带来的无形损失,丧失的机会更是无法统计。由此可见,未来贸曳⒄的先决条件是谁拥有EDI手段,谁才有资格成为国际贸易伙伴。
(2)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特别是各类市场,对EDI系统有着潜在的需求,以生产资料市场为例,过去,重要的生产资料完全由国家分配,每年召开一次或两次定货会议,生产厂家和用户代表在会上供需见面,落实订货,其结果是一方面库存总量高得惊人,另一方面是规格品种不对路现象严重,企业还需派出大批采购人员设法寻找,近年来,生产资料市场里逐步放开,但重要生产资料库存总量过高和采购人员满天飞的现象仍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这里原因很多,但是,信息交换少而且时效性差,缺少像EDI这样的信息交换系统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
(3)香港的迫切要求,香港和大陆是紧密的贸易伙伴,大陆80%的出口贸易都是通过香港转口的,年产值达数百亿美元,香港是亚太地区“四小龙”之一,为了保持这个地位,香港必须努力与其它三小龙竞争,鉴于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后更应继续保持其繁荣与稳定,为加强香港的外贸竞争能力,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与大陆紧密合作。为此香港的企业家已反复强调“...双方没有高度的合作,没有兼容的贸易手段,大陆与香港紧密的经济关系便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当务之急是大陆与香港双方都应该发展EDI,实现电子资料联通(EDI),这是一个能使人们更加紧密和谐全作的极佳机会。”为此,我们应在充分考虑目前香港EDI工作的复杂性的同时,从长计议,认真研究并做出积极响应。
⑧ 麻烦简述下采用EDI的好处,为什么说EDI标准时非常重要的
1.降低了纸张的消费。根据联合国组织的一次调查,进行一次进出口贸易,双方约需交换近200份文件和表格,其纸张、行文、打印及差错可能引起的总开销等大约为货物价格的7%。据统计,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采用EDI后,每生产一辆汽车可节约成本250美元,按每年生成500万辆计算,可以产生12.5亿美元的经济效益。
2.减少了许多重复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如果没有EDI系统,即使是高度计算机化的公司,也需要经常将外来的资料重新输入本公司的电脑。调查表明,从一部电脑输出的资料有多达70%的数据需要再输入其他的电脑,既费时又容易出错。
3.EDI使贸易双方能够以更迅速有效的方式进行贸易,大大简化了订货或存货的过程,使双方能及时地充分利用各自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美国DEC公司应用了EDI后,使存货期由5天缩短为3天,每笔订单费用从125美元降到32美元。新加坡采用EDI贸易网络之后,使贸易的海关手续从原来的3~4天缩短到10~15分钟。
4.通过EDI可以改善贸易双方的关系,厂商可以准确地估计日后商品的寻求量,货运代理商可以简化大量的出口文书工作,商户可以提高存货的效率,大大提高他们的竞争能力。
算了,咱俩就雷同吧
⑨ EDI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实现EDI的关键是
要实现EDI的全部功能,需要具备以下4个方面的条件,其中包括EDI通信标准和EDI语义语法标准。
1.数据通信网是实现EDI的技术基础
为了传递文件,必须有一个覆盖面广、高效安全的数据通信网作为其技术支撑环境。由于EDI传输的是具有标准格式的商业或行政有价文件,因此除了要求通信网除具有一般的数据传输和交换功能之外,还必须具有格式校验、确认、跟踪、防篡改、防被窃、电子签名、文件归档等一系列安全保密功能,并且在用户间出现法律纠纷时,能够提供法律证据。
消息处理系统MHS为实现EDI提供了最理想的通信环境。为了在MHS中实现EDI,ITU-T根据EDI国际标准EDIFACT的要求,于1990年提出了EDI的通信标准X.435,使EDI成为MHS通信平台的一项业务。
2.计算机应用是实现EDI的内部条件
EDI不是简单地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送标准数据文件,它还要求对接受和发送的文件进行自动识别和处理。因此,EDI的用户必须具有完善的计算机处理系统。
从EDI的角度看,一个用户的计算机系统可以划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与EDI密切相关的EDI子系统,包括报文处理、通信接口等功能;另一部分则是企业内部的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一般称之为EDP(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
一个企业的EDP搞得越好,使用EDI的效率就越高。同样,只有在广泛使用EDI之后,各单位内部的EDP的功能才能充分发挥。因此,只有将EDI和EDP全面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3.标准化是实现EDI的关键
EDI是为了实现商业文件、单证的互通和自动处理,这不同于人-机对话方式的交互式处理,而是计算机之间的自动应答和自动处理。因此文件结构、格式、语法规则等方面的标准化是实现EDI的关键。
EDI的国际标准发展情况如前所述,即UN/EDIFACT标准已经成为EDI标准的主流。但是仅有国际标准是不够的,为了适应国内情况,各国还需制定本国的EDI标准。因此,实现EDI标准化是一项十分繁重和复杂的工作。同时,采用EDI之后,一些公章和纸面单证将会被取消,管理方式将从计划管理型向进程管理型转变。所有这些都将引起一系列社会变革,故人们又把EDI称为“一场结构性的商业革命”。
4.EDI立法是保障EDI顺利运行的社会环境
EDI的使用必将引起贸易方式和行政方式的变革,也必将产生一系列的法律问题。例如:电子单证和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问题, 发生纠纷时的法律证据和仲裁问题等等。因此,为了全面推行EDI,必须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只有如此,才能为EDI的全面使用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法律保障。
然而,制定法律常常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EDI法律正式颁布之前如何处理法律纠纷?国外先进发达国家一般的做法是,在使用EDI之前,EDI贸易伙伴各方共同签订一个协议,以保证EDI的使用。如美国律师协会的“贸易伙伴EDI协议等”。
⑩ 理解EDI的关键在哪里
你这问题问的都不知道怎么回答了。EDI就是数据转换,从一种格式到另外一种格式,有软件可以实现这种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