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细胞培养过滤培养基和PBS时所用的0.22的滤膜是水膜还是有机膜或者是混合膜
0.22um除菌滤膜有多种不同的材质,常用的有醋酸纤维素、聚醚砜、PVDF、聚四氟乙烯、尼龙等。若过滤水溶液的滤膜为疏水材质,滤膜表面一般有一层亲水配体。过滤细胞培养基常用的滤膜材质为醋酸纤维素和聚醚砜。希望对你有帮助。GOOD LUCK :)
⑵ 培养基过滤
WC型微孔滤膜使用说明书
本厂用二醋酸——三醋酸纤维素为基材,以流涎法制成微孔滤膜(简称MC滤膜),是现在国内新型的一个品种,它克服了目前常用的硝酸—酸酸混合纤维素微孔滤膜(简称混合滤膜)的质脆、易断裂、有静电吸引、易燃,遇75%以上酒精易膨胀与溶解及在偏碱性溶液中易产生有毒的硝酸根和亚硝酸根等的不足之处。本厂MC滤膜在国内上百家药厂、医院、科研所等广泛用于大输液、针剂及各种溶液精滤,使用效果极佳,澄明度合格率普遍提高。目前该产品畅销全国,深受用户欢迎。同时微孔滤膜不但用于制药业,而且在生物制品、医学微生物学、化工、电子工业、冶金工业、临床化验、酿造、钟表、航空等工业方面超纯水的制备、空气净化、医药用油、润滑、燃料用油及科研实验化验室滤除细菌和微粒方面等将有越来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一、 要用途
(1) 医药工业:用于水针剂,大输液及结晶前溶液的微粒和细菌过滤,抗菌素、球蛋白,疫苗血清及组织培养等过滤。
(2) 电子工业:用于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车间的空气净化,制备洗涤用的高纯水质,对溶剂、显影剂、光刻胶等进行净化处理。
(3) 日化工业:用于日用化妆品中含乙醇和油脂类溶液的微粒过滤。
(4) 公共卫生:用于饮水过滤,河塘水质细菌过滤检查、工作地区粉尘微粒过滤检验。
(5) 食品工业:饮料果汁、酒类、油类等的灭菌和悬浮杂质的过滤。
(6) 亦可用于无菌检查——滤膜过滤法及其它科学研究中的分析测定等。
二、 MC型滤膜性能介绍
(1) 孔径均匀:用汞压法测定额定孔径分布均匀,并用放大电镜扫描图象分析,额定孔径基本一致。
(2) 孔隙率高:每平厘米滤膜中可包含一千万至一亿个额定微孔,以孔隙率测定法测得孔隙率在80%以上。
(3) 滤膜透水率高、滤速快:用透水率测定法测得0.8UM微孔滤膜透水率可达215亳升/平方厘米。分,1.2UM透水率可达311亳升/平方厘米。分。
(4) 强度高有韧性,因MC型滤膜生产过程中的三醋酸纤维素分子乙酰化完全、张力强度高,爆破强度法测定厚度0.10~0.15毫米膜,爆破强度≥3公斤/平方厘米,膜有韧性,即使对折数次也不易断裂,所以使用寿命长。
(5) 滤膜的各向同性:MC型滤膜为各向同性,不分正反面,对额定孔径以上的固体微粒能起到绝对截留作用。
(6) 热稳定性:在120度热压灭茵30分钟,热稳定性良好。
(7) 化学稳定性:可过滤PH2~11各种药液,还可过滤仪表油、5%醋酸、6N硫酸、6N氢氧化钾、无水乙醇、丙三醇、甲醇、正丙醇、导丙醇、偏笨三酸三辛酯、聚乙二醇、各种酒类、饮料、醋等。
(8) MC型滤膜还具有无毒、无媒质迁移等优点。
三、 可供规格
孔径(微米):0.22 0.3 0.45 0.65 0.8 1.0 1.2 3~5
直径(毫米):Ф25 Ф35 Ф50 Ф100 Ф150 Ф200 Ф300 Ф400 (如需特殊规格可定制)
各种孔径适用范围
(1)滤除微粒:应选用0.65um 0.8um 1.2um的滤膜.
(2)滤除细菌:应选用0.45um 0.3um 0.22um的滤膜.
四、 使用方法
(1) 将滤膜于70度左右的蒸馏水中浸泡4小时以上,使用前再用适量新鲜蒸馏水冲洗一二次,然后装入已洗过的滤器中备用。
(2) 过滤方法:可采用加压法、真空法或位差液压法、加压法的滤速随着压力提高而加快,一般不超过3~4公斤/平方厘米,采用抽气过滤时应防止外界空气的细菌、微粒污染。利用位差过滤,一般位差应考虑在3~5米以上(约相当于0.5个大气压),否则影响滤速。
五、 注意事项
(1) MC型滤膜适宜于PH2~11,对强酸强咸或某些有机溶剂不宜使用。
(2) 本品一般耐温120度,热压30分钟,耐2~4公斤/平方厘米。
(3) 微孔滤膜只能作为最后过滤阶段,滤液必须经过沙滤棒、滤纸、滤球等粗过滤材料,可避免滤膜堵塞。
(4) 操作MC型滤膜时不可触及尖硬物品,以免引起穿孔现象。在装滤膜前要严格检查微孔滤膜是否有漏孔,不合格不得使用。
混合纤维素酯微孔滤膜使用说明书
混合纤维素制成的薄膜滤材,经有关单位多次广泛使用,质量符合标准,其产品表面平滑、质地轻薄、孔隙率高、且微孔结构均匀,因此且有流速快,不易吸附的特点。
一. 用途
本品用于制药业、生物制品、矿泉饮料、酿造、电子等工业方面的水质、医药用油、润滑用油、燃料用油及科研实验化验室等滤除细菌和微粒,一般0。65微米以上可除微粒,0。45以下可滤除细菌。
二. 规格
混合纤维素酯微孔滤膜各种规格如下:
公称孔径(直径微米)0.2 0.3 0.45 0.65 0.8 1.0 1.2
膜片直径(毫米)25 35 50 60 100 150 200 300 400
(如需特殊规格另行定制)
三. 使用方法
1. 将滤膜平放于清洁盛器内,用70度左右的蒸馏水浸泡,使全部润湿,数小时后(约4小时以上)倾去水,再用上法浸泡过夜,使用前再用适量温蒸馏水清洗一次。
2. 将洗清的滤膜(湿)装入适宜的滤器中,防止周围漏液,自进液口放进滤液,并在:排气口排出空气,即可进行过滤。
四. 注意事项
1. 水膜片适宜于PH2-9的药液,对强酸碱或有机溶剂包括酒精等不宜使用。
2. 本品一般能耐温120度,耐压3~4公斤/平方厘米。
3. 微孔滤膜只能作为最后阶段过滤,滤液必须先经过沙棒或其它滤材预过滤,以免滤膜堵塞。
上述使用方法,仅适用于水剂药液或其它水溶剂的过滤。
⑶ 细胞培养滤器一次可滤多少培养基
单纯培养基的话,大概300ml吧,我感觉,我们是加血清的培养基然后才滤的,所以不一样,加20%血清的基本上120ml就得换
⑷ 细胞培养基用过滤器是304材质还是316材质
304和316都可以,大多企业的纯化水管道都是304材质,国外进口过滤器一般为316材质。
⑸ 求助关于用氧化敏感探针DCFH-DA检测细胞内ROS
DCFH-DA 的使用步骤:
DCFH-DA使用仅提供指导和参考,具体实验方案应针对您的特定应用进行修改:
1. BCECF开封前,适当的做离心,以保证粉末落入样品管低,确保染料足量;
2.加入适量无水DMSO(DMSO检验用有机滤器进行过滤使用) 或者其他有机溶剂配制成 1~10mM储存液进行使用,剩余的制备液分装存储,避免重复冻融影响试剂活性;
3. 正式开始实验前,采用生理盐缓冲液(常用的缓冲液有:PBS缓冲液,HBSSS缓冲液 和HEPESS缓冲液)稀释至工作浓度1~10μM之间,不同实验需根据需求调整至合适的工作浓度;
4. 从培养基中取出细胞,向细胞中加入染料工作溶液,然后在室温或 37℃条件孵育细胞 5-60 分钟时长;
5. 吸走染色用的工作液,然后用预热的缓冲液 或 细胞培养液进行清洗一遍。之后再加入预热的缓冲液或者细胞培养液,在适宜恒温条件下孵育。对于二乙酸酯的衍生物,需要短暂复原时间让细胞内酯酶将其水解,从而让染料对氧化应激产生反应。最佳的复原时间范围很广,由于某些细胞类型通常显示极其低水平的酯酶活性;
6.将细胞置于刺激物钱,需要先测定加载细胞的背景荧光强度;
7. 评估阴性对照:
绿色发射光谱内检查未染色细胞的自荧光情况;
对于流式分析,查明染料加载和处理后细胞的前向角散射和侧向角散射是不变。细胞尺寸的变化可能与起泡或萎缩有关,由于处理或有毒反应引起的。
对包含和不包含刺激物的染料和缓冲液/培养基的无细胞混合物进行荧光检测。在不含细胞外酯酶和其他氧化酶的情况下,随着时间荧光的逐渐增加可能与瞬间水解、空气氧化、和/或光诱导氧化有关。
检查培养在生长培养液或简单缓冲液内的未处理加载细胞(对照)的荧光。在健康细胞内,细胞内酶和/或天然抗氧化剂会清除这些氧自由基。经过染料加载复原时间后,健康细胞应该表现出低水平的荧光信号,且在整个实验期间相对稳定。然而,逐渐增加(由于自氧化)或降低(由于细胞内染料丧失或光淬灭)也有可能观察到。在不含任何刺激物或诱导剂的体系内,健康和未处理细胞突然发现强荧光,表明细胞发生死亡或一些其他的氧化事件。
肿瘤促进剂(PMA,工作浓度100pM~10μM)
H2O2 或者 TBHP(终浓度~100μM)(可以调节浓度:根据细胞对其的灵敏度以及反应性提高或降低浓度)。
⑹ 丙酮和乙醇抽滤用有机还是水系隔膜
那种滤膜都可以应用,不限,但是要用亲水系的;
1. 尼龙膜(Nylon)
特点: 耐温性能良好,可耐121℃饱和蒸汽热压消毒30min,最高工作温度60℃,化学稳定良好,能耐受稀酸、稀碱、醇类、酯类、油类、碳氢化合物、卤代烃及有机氧化物等多种有机和无机化合物。
用途:电子、微电子、半导体工业水过滤、组织培养基过滤。 药液过滤、饮料过滤、高纯化学制品过滤。 水溶液和有机流动相的过滤的过滤。
2.聚偏氟乙烯膜(PVDF)
特点:膜机械强度高、抗张强度高,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蛋白吸附率低;具有较强的负静电性及疏水性;具有疏水和亲水两种形式。但不能耐受丙酮,DMSO,THF,DMF,二氯甲烷,氯仿等。
用途:疏水性聚偏氟乙烯膜主要应用于气体及蒸汽过滤、高温液体的过滤;
亲水性聚偏氟乙烯膜主要应用于组织培养基、添加剂等除菌过滤溶剂和化学原料的净化过滤,试剂的无菌处理,高温液体的过滤等。
3.混合纤维素酯
特点:孔径比较均匀,孔隙率高,无介质脱落,质地薄,阻力小,滤速快,吸附极小,使用价格成本低,但不耐有机溶液和强酸、强碱溶液。
用途:医药工业需热压灭菌的水针剂,大输液滤除微粒。
对热敏性药物(胰岛素ATP、辅酶A等生化制剂)的除菌,用0.45微米的滤膜(或0.2)
溶液中微粒及油类不溶物的分析测定,及水质污染指数测定。
应用于体细胞杂交和线粒互补预测杂种优势研究等科研部门。
4.聚丙烯
特点: 无任何粘接剂,化学性能稳定,柔韧,不易破损,耐高温,能经受高压灭菌。无毒无味,耐酸碱。
用途: 适用于制作各种粗、精滤器,折叠式滤芯。
适用于饮料、医药等行业的板框压滤机滤膜。
适用于反渗透膜,超滤膜的支撑及预处理。
聚丙烯膜无毒性,可在医药、化工、食品、饮料等领域广泛应用;具疏水性,对气体过滤尤佳。
5.聚醚砜(PES)
特点:醚砜材质的微孔滤膜,属于亲水性滤膜,具有高流率、低溶出物、良好的强度的特点,不吸附蛋白和提取物,对样品五污染。
用途:低蛋白质吸附及高药物相容性,专为生化、检验、制药以及除菌过滤装置而设计。
6.聚四氟乙烯(PTFE)
特点:最广泛的化学兼容性,能耐受DMSO,THF,DMF,二氯甲烷,氯仿等强溶剂。
应用:所有有机溶液的过滤,特别是其它滤膜不能耐受的强溶剂的过滤。
回答于 2009-11-29
⑺ 细胞培养液过滤器有哪些规格的
有40um 70um 和100um的 实验室用的40um百千生物的 挺好的
⑻ 植物体细胞培养基操作
楼主好!! 实验八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 一、目的要求1. 掌握微生物实验室常用玻璃器皿的清洗及包扎方法。2. 掌握培养基的配置方法。3. 掌握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的操作方法。二、基本原理 正确掌握培养基的配制方法是从事微生物学实验工作的重要基础。由于微生物种类及代谢类型的多样性.因而用于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的种类也很多,它们的配方及配制方法虽各有差异。但一般培养基的配制程序却大致相同.例如器皿的准备,培养基的配制与分装,棉塞的制作,培养基的灭菌,斜面与平板的制作以及培养基的无菌检查等基本环节大致相同。三、实验材料1. 药品:待配各种培养基的组成成分、琼脂、1mol/L的NaOH和HCl溶液。2. 仪器及玻璃器皿:天平、高压蒸汽灭菌锅、移液管、试管、烧杯、量筒、三角瓶、培养皿、玻璃漏斗等。3. 其他物品:药匙、称量纸、pH试纸、记号笔、棉花等。四、操作步骤(一)玻璃器皿的洗涤和包装1.玻璃器皿的洗涤玻璃器皿在使用前必须洗刷干净。将三角瓶、试管、培养皿、量筒等浸入含有洗涤剂的水中.用毛刷刷洗,然后用自来水及蒸馏水冲净。移液管先用含有洗涤剂的水浸泡,再用自来水及蒸馏水冲洗。洗刷干净的玻璃器皿置于烘箱中烘干后备用。2.灭菌前玻璃器皿的包装(1) 培养皿的包扎:培养皿由一盖一底组成一套,可用报纸将几套培养皿包成一包,或者将几套培养皿直接置于特制的铁皮圆筒内,加盖灭菌。包装后的培养皿须经灭菌之后才能使用。(2)
图8-1 移液管的包扎移液管的包扎:在移液管的上端塞入一小段棉花(勿用脱脂棉),它的作用是避免外界及口中杂菌进入管内,并防止菌液等吸入口中。塞入此小段棉花应距管口约0.5cm左右,棉花自身长度约1~1.5cm。塞棉花时.可用一外围拉直的曲别针、将少许棉花塞入管口内。棉花要塞得松紧适宜,吹时以能通气而又不使棉花滑下为准。先将报纸裁成宽约5cm左右的长纸条,然后将已塞好棉花的移液管尖端放在长条报纸的一端,约成45℃角,折叠纸条包住尖端,用左手握住移液管身,有手将移液管压紧.在桌面上向前搓转,以螺旋式包扎起来。上端剩余纸条,折叠打结,准备灭菌。(二)液体及固体培养基的配制过程1.液体培养基配制1) 称量:一般可用0.01g天平称量配制培养基所需的各种药品,先按培养基配方计算出各成分的用量.然后进行准确称量。2) 溶解:将称好的药品置于一烧杯中,先加入少量水(根据实验需要可用自来水或蒸馏水),用玻璃棒搅动,加热溶解。3) 定容:待全部药品溶解后,倒入一量筒中,加水至所需体积。如某种药品用量太少时,可预先配成较浓溶液,然后按比例吸取一定体积溶液,加入至培养基中。4) 调pH:一般用pH试纸测定培养基的pH。用剪刀剪出一小段pH试纸,然后用镊子夹取此段pH试纸,在培养基中蘸一下,观看其pH范围,如培养基偏酸或偏碱时,可用1mol/L NaoH或1mol/L HCl溶液进行调节。调节pH时,应逐滴加入NaOH或HCI溶液,防止局部过酸或过碱,破坏培养基中成分。边加边搅拌,并不时用pH试纸测试,直至达到所需pH为止。5) 过滤:用滤纸或多层纱布过滤培养基。一般无特殊要求时,此步可省去。2.固体培养基的配制 配制固体培养基时,应将已配好的液体培养基加热煮沸,再将称好的琼脂(1.5~2%)加入,并用玻棒不断搅拌,以免糊底烧焦。继续加热至琼脂全部融化,最后补足因蒸发而失去水分。(三)培养基的分装 根据不同需要,可将已配好培养基分装入试管或三角瓶内,分装时注意不要使培养基沾污管口或瓶口,造成污染。如操作不小心,培养基沾污管口或瓶口时,可用镊子夹一小块脱脂棉,擦去管口或瓶口的培养基,并将脱脂棉弃去。1.试管的分装取一个玻璃漏斗,装在铁架上,漏斗下连一根橡皮管,橡皮管下端再与另一玻璃管相接,橡皮管的中部加一弹簧夹。分装时,用左手拿住空试管中部,并将漏斗下的玻璃管嘴插入试管内,以右手拇指及食指开放弹簧夹,中指及无名指夹佐玻璃管嘴,使培养基直接流入试管内。装入试管培养基的量视试管大小及需要而定,若所用试管大小为15×150 mm时,液体培养基可分装至试管高度1/4左有为宜;如分装固体或半固体培养基时,在琼脂完全融化后,应趁热分装于试管中。用于制作斜面的固体培养基的分装量为管高1/5(约3—4mI),半固体培养基分装量为管高的1/3为宜。2.三角瓶的分装图8-2培养基的分装 用于振荡培养微生物时,可在250 m1三角瓶中加入50 m1的液体培养基;若用于制作平板培养基用时,可在250 m1三角瓶中加入150ml培养基,然后再加入3g琼脂粉(按2%计算),灭菌时瓶中琼脂粉同时被融化。(四)棉塞的制作及试管、三角瓶的包扎 为了培养好气性微生物,需提供优良通气条件,同时为防止杂菌污染,则必须对通入试管或三角瓶内空气预先进行过滤除菌。通常方法是在试管及三角瓶口加上棉花塞等。1.试管棉塞的制作制棉塞时,应选用大小、厚薄适中的普通棉花一块,铺展于左手拇指和食指扣成的团孔上,用右手食指将棉花从中央压入团孔中制成棉塞.然后直接压入试管或三角瓶口。也可借用玻璃棒塞入,也可用折叠卷塞法制作棉塞。制作的棉塞应紧贴管壁,不留缝隙,以防外界微生物沿缝隙侵入,棉塞不宜过紧或过松,塞好后以手提棉塞,试管不下落为准。棉塞的2/3在试管内,1/3在试管外。目前也有采用硅胶塞代替棉塞直接盖在试管口上。将装好培养基并塞好棉塞或硅胶塞的试管捆成一捆,外面包上一层牛皮纸。用记号笔注明培养基名称及配制日期,灭菌待用。
图8-3 棉塞的制作
图8-4 正确与不正确的棉塞1.金属塞 2正确 3、4不正确 2.三角瓶棉塞制作通常在棉塞外包上一层纱布,再塞在瓶口上。有时为了进行液体振荡培养加大通气量,则可用8层纱布代替棉塞包在瓶口上,目前也有采用硅胶塞直接盖在瓶口上。在装好培养基并塞好棉塞或包扎八层纱布或盖好硅胶塞的三角瓶口上,再包上一层牛皮纸并用线绳捆好,灭菌待用。(五)培养基的灭菌培养基经分装包扎后,应立即按配制方法规定的灭菌条件进行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六)斜面和平板的制作1.斜面的制作将已灭菌装有琼脂培养基的试管,趁热置于木棒或玻棒上,使成适当斜度,凝固后即成斜面。斜面长度不超过试管长度l/2为宜。如制作半团体或固体深层培养基时,灭菌后则应垂直放置至凝固。2.平板的制作将装在三角瓶或试管中已灭菌的琼脂培养基融化后,待冷至50℃左右倾入无菌培养皿中。温度过高时,皿盖上的冷凝水太多;温度低于50℃,培养基易于凝固而无法制作平板。平板的制作应在火旁进行,左手拿培养皿,右手拿三角瓶的底部或试管,左手同时用小指和手掌将棉塞打开,灼烧瓶口,用左手大拇指将培养皿盖打开一缝,至瓶口正好伸入,倾入10~15mL培养基,迅速盖好皿盖,置于桌上,轻轻旋转平皿,使培养基均匀分布于整个平皿中,冷凝后即成平板。(七)培养基的灭菌检查灭菌后的培养基,一般需进行无菌检查。最好取出1~2管(瓶),置于37℃温箱中培养1~2天,确定无菌后方可使用。(八)无菌水的制备在每个250mL的三角瓶内装100mL的蒸馏水并塞上棉塞或硅胶塞。在每支试管内装4.5mL蒸馏水,塞上棉塞或硅胶塞。再在棉塞上包上一张牛皮纸,高压蒸汽灭菌。0.1MPa灭菌20~30min。五、实验内容1. 根据要求清洗各种玻璃器皿,并进行包扎。2. 根据要求配制各种培养基。3. 用电热鼓风干燥箱对玻璃器皿进行干热灭菌。4. 用高压蒸汽灭菌锅对所配各培养基灭菌。六、实验报告1. 简述移液管和培养皿的包扎注意事项。2. 简述配制培养基的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3. 为什么微生物实验室所用的移液管口或滴管口的上端均需塞入一小段棉花,再用报纸包起来,经高压蒸汽灭菌后才能使用?4. 为什么微生物实验室所用的三角瓶口或试管口都要塞上棉塞(硅胶塞)才能使用?5. 配制培养基时为什么要调节pH?6. 高压蒸汽灭菌为什么比干热灭菌要求温度低、时间短? 附录 灭菌技术一、目的要求了解消毒和灭菌的原理,并掌握各种灭菌方法的操作步骤。二、实验材料1. 仪器或其他用具:上述包扎的培养皿、试管、移液管等,电热鼓风干燥箱,高压蒸汽灭菌锅,微孔滤膜过滤器,0.22μm滤膜,注射器,镊子,玻璃涂棒。2. 培养基:上述配制的培养基及生理盐水三、基本原理在微生物实验中,需要进行纯培养,不能有任何杂菌污染,因此必须对所用器材、培养基和工作场所进行灭菌和消毒。灭菌是指杀死一定环境中的所有微生物,包括微生物的营养体、芽孢和孢子。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包括直接灼烧、恒温干燥箱灭菌、高压蒸汽灭菌、间歇灭菌、煮沸灭菌等方法。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加热使微生物体内蛋白质凝固变性,从而达到灭菌的目的。四、操作步骤(一)干热灭菌法干热灭菌是在电热干燥箱内利用高温干燥空气(160℃~170℃)进行灭菌,它是利用高温使微生物细胞内的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目的。此法适用于玻璃器皿如移液管、试管和培养皿的灭菌。培养基、橡胶制品、塑料制品不能采用干热灭菌。细胞内的蛋白质凝固性与其本身的含水量有关,在菌体受热时,当环境和细胞内含水量越大,则蛋白质凝固就越快,反之含水量越小,凝固越慢。因此,与湿热灭菌相比,干热灭菌所需温度高(160℃~170℃),时间长(1~2h)。但干热灭菌温度不能超过180℃,否则,包器皿的纸或棉塞就会烧焦,甚至引起燃烧。干热灭菌使用的是电热干燥箱(干燥箱)。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装入待灭菌物品:将包好的待灭菌物品放入电热干燥箱内,关好箱门。堆积时要留有空隙,物品不要摆放得太挤,以免妨碍空气流通,灭菌物品不要接触电热干燥箱内壁的铁板、温度探头,以防包装纸烤焦起火。2. 升温:接通电源,打开开关,适当打开电热干燥箱顶部的排气孔,旋动恒温调节器,使温度逐步上升。当温度升至100℃时,关闭排气孔。在升温过程中,如果红灯熄灭,绿灯亮,表示电热干燥箱内停止加温,此时如果还未达到所需的160℃~170℃,则需要转动温度调节器使红灯亮,如此反复调节,直至达到所需的温度。3. 恒温:当温度升到160℃~170℃时,借助恒温调节器的自动控制,保持此温度2h。干热灭菌过程中,严防恒温调节的自动控制失灵而造成安全事故。4. 降温:切断电源,自然降温。5. 开箱取物:待电热干燥箱内温度降到60℃以下后,才能打开箱门,取出灭菌物品。同时,应将温度调节旋钮调到零点,并打开排气孔。电热干燥箱内温度未降到60℃以前,切勿自行打开箱门,以免骤然降温导致玻璃器皿炸裂。(二)高压蒸汽灭菌高压蒸汽灭菌是将物品放在密闭的高压蒸汽灭菌锅内,在一定的压力下保持15~30分钟进行灭菌。此法适用于培养基、无菌水、工作服等物品的灭菌,也可用于玻璃器皿的灭菌。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密闭的加压灭菌锅内,通过加热,使灭菌锅夹套间的水沸腾而产生蒸汽。待水蒸汽急剧地将锅内的冷空气从排气阀中排尽,然后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此时由于蒸汽不能溢出,而增加了灭菌锅内的压力,从而使沸点增高,获得高于100℃的温度,导致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在相同的温度下,湿热灭菌的效果好于干热灭菌。有三点原因:在湿热灭菌中菌体吸收水分,蛋白质容易凝固变性,蛋白质随着含水量的增加,所需凝固温度降低;湿热灭菌中蒸汽的穿透力比干燥空气大;蒸汽在被灭菌物体表面凝结,释放出大量的汽化潜热,能迅速提高灭菌物体表面的温度,从而增加灭菌效力。实验室常用的灭菌锅有非自控手提式高压蒸汽灭菌锅和自控式灭菌锅,其结构和工作原理是相同的。本实验介绍的是非自控手提式高压蒸汽灭菌锅,自控式灭菌锅的使用可参考厂家说明书。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加水:首先将内层锅取出,再向外层锅内加入适量的水,使水面没过加热蛇管,与三角搁架相平为宜。切勿忘记检查水位,加水量过少,灭菌锅会发生烧干引起炸裂事故。2. 装料:放回内层锅,并装入待灭菌的物品。注意不要装得太挤,以免妨碍蒸汽流通而影响灭菌效果。装有培养基的容器放置时要防止液体溢出,三角瓶与试管口端均不要与桶壁接触,以免冷凝水淋湿包扎的纸而透入棉塞。3. 加盖:将盖上与排气孔相连的排气软管插入内层锅的排气槽内,摆正锅盖,对齐螺口,然后以对称方式同时旋紧相对的两个螺栓,使螺栓松紧一致,勿使漏气,并打开排气阀。4. 排气:打开电源加热灭菌锅,将水煮沸,使锅内的冷空气和水蒸汽一起从排气孔中排出。一般认为当排出的气流很强并有嘘声时,表明锅内的空气已排尽,沸腾后约需5分钟。5. 升压:冷空气完全排尽后,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锅内压力开始上升。6. 保压:当压力表指针达到所需压力时,控制电源,开始计时并维持压力至所需的时间。如本实验中采用0.1Mpa,121.5℃,20分钟灭菌。灭菌的主要因素是温度而不是压力,因此锅内的冷空气必须完全排尽后,才能关闭排气阀,维持所需压力。7. 降压:达到灭菌所需的时间后,切断电源,让灭菌锅温度自然下降,当压力表的压力降至“0”后,方可打开排气阀,排尽余下的蒸汽,旋松螺栓,打开锅盖,取出灭菌物品,倒掉锅内剩水。压力一定要降到“0”后,才能打开排气阀,开盖取物。否则就会因锅内压力突然下降,使容器内的培养基或试剂由于内外压力不平衡而冲出容器口,造成瓶口被污染,甚至灼伤操作者。8. 无菌检查:将已灭菌的培养基放入37℃恒温培养箱培养24h,检查无杂菌生长后,即可使用。 (三)过滤除菌有些物质,如抗生素、血清、维生素、糖溶液等采用加热灭菌法时,容易受热分解而被破坏,因而要采用过滤除菌法。过滤除菌是通过机械作用滤去液体或气体中细菌的方法,该方法最大的优点是不破坏溶液中各种物质的化学成分。过滤除菌法除实验室用于溶液、试剂的除菌外,在微生物工作中使用的净化工作台也是根据过滤除菌的原理设计的,可根据不同的需要来选用不同的滤器和滤板材料。应用最广泛的过滤器种类有:1. 微孔滤膜过滤器:是一种新型过滤器,它由上下二个分别具有出口和入口连接装置的塑料盒组成,出口处可连接针头,入口处可连接针筒,使用时将滤膜装入两塑料盒之间,旋紧盒盖,当溶液从针筒注入滤器时,各种微生物被阻留在微孔滤膜上面,而液体和小分子物质通过滤膜,从而达到除菌的目的。其滤膜是由硝酸纤维素、醋酸纤维素等制成的薄膜,有孔径大小不同的多种规格(如0.1μm、0.22μm、0.3μm、0.45μm等),实验室中用于除菌的微孔滤膜孔径一般为0.22μm。根据待除菌溶液量的多少,可选用不同大小的滤器。该滤器的优点是吸附性小,即溶液中的物质损耗少,过滤速度快,每张滤膜只使用1次,不用清洗。2. 蔡氏(Seitz)过滤器:是一种金属制成的过滤漏斗,其过滤部分是一种用石棉纤维和其他填充物压制成的片状结构。溶液中的细菌通过石棉纤维的吸附和过滤而被去除,但对溶液中其他物质的吸附性也大,每张纤维板只能使用1次。3. 玻璃过滤器:是一种玻璃制成的过滤漏斗,其过滤部分是由细玻璃粉烧结成的板状构造。玻璃滤器的规格很多,5号(孔径2~5μm)和6号(孔径<2μm)适用于过滤细菌,其优点是吸附量少,但每次使用后要洗净再用。本实验采用微孔滤膜过滤器进行过滤除菌,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组装、灭菌:将0.22�0�8m孔径的滤膜装入清洗干净的塑料滤器中,旋紧压平,包装灭菌后待用(0.1Mpa,121.5℃,灭菌20分钟)。2. 连接:将灭菌滤器的入口在无菌条件下,以无菌操作方式连接于装有待滤溶液的注射器上,将针头与出口处连接并插入带橡皮塞的无菌试管中。3. 压滤:将注射器中的待滤溶液加压缓缓挤入过滤到无菌试管中,滤毕,将针头拔出。压滤时用力要适当,不可太猛太快,以免细菌被挤压通过滤膜。4. 无菌检查:无菌操作吸取除菌滤液0.1mL于肉汤蛋白胨平板上,均匀涂布,置37℃恒温培养箱培养24小时,检查是否有杂菌生长。5. 清洗:弃去塑料滤器上的微孔滤膜,将塑料滤器清洗干净,并换上一张新的微孔滤膜,组装包扎,再经灭菌后使用。整个过程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以防污染,过滤时应避免各连接处出现渗透现象。 来自网络,本人整理,没法上图!
⑼ 一次性过滤器有水系和有机系,有何差别
1、水系:微孔滤膜应用于水溶液,但是不耐有机溶液。是亲水性微孔滤膜。
2、有专机系:微孔滤膜属比较疏水,但适用有机溶液。是疏水性微孔滤膜。有机系,用来过滤水溶液没什么问题,但是反过来水系的则可能会被有机溶剂溶解,不适用于有机体系的过滤。
水系和有机系的关系:所谓的水系和有机系,是根据滤膜的材质分的,分别适用于过滤水溶液(生命科学适用),和有机溶液(化学适用)。
(9)过滤细胞培养基的滤器是有机扩展阅读:
过滤器滤膜主要用途:
滤除药液、气体、油类、饮料、酒类、电子仪表等的微粒的细菌,也可以作微粒、细菌的栓验。
微孔过滤操作有无流动(Deadend)与错流(Crossflow)两种:
前者应用于稀(固体含量)料液和较小规模应用。滤膜制成滤芯,大多为一次性。错流操作又称切线流操作,对于悬浮粒子大小、浓度的变化不很敏感,适用于较大规模之应用,此类操作的滤膜组件需经常周期性清洗、再生。
⑽ 哪种类型的滤膜可以用来过滤细胞培养基
孔径为0.22微米的滤膜 这种滤膜可以过滤掉细菌和病毒。 孔径0.45微米的滤膜已经可以过滤掉细菌,但是不能过滤病毒。 为了防止噬菌体污染,一般还是用0.22微米的滤膜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