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初三化学 有关过滤的问题
1.滤纸要紧贴漏斗壁
防止在滤纸和漏斗壁之间存在气泡。有气泡过滤速度慢。
2.液体要经过玻璃棒注入漏斗
防止液体溅出
② 初三化学,过滤中需要的仪器
1.(1)漏斗、滤纸、烧杯、玻璃棒、铁架台
(2)过滤的时候滤纸必须低于漏斗边缘专
过滤属的时候液面必须低于滤纸边缘
(这个是过滤的“一贴二低三靠”老师应该讲过吧!)
2.111974.4g (2*24*36*36*36)
约为45天 1mL=0.001L 换算单位后除以2.5
③ 初三化学——关于水的简易过滤器
纱布和石英抄砂是用来过滤不溶性物质,如泥沙等,这些大概在100纳米以上可以过滤掉,下面的活性炭是用来吸附水中的有毒微生物和有害的物质~~
各个纱布应该都是为了隔开各组净水物质,比如石英砂和活性炭直接,纱布那么大的间隙,不可能再让它过滤其他的东西~~
④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 器材:铁架台,烧杯,漏斗,玻璃棒,浊水,圆形滤纸 请设计实验操作方案
过滤实验:
1、将漏斗固定在铁架台上,调整好高度,使漏斗下端能紧靠烧杯内壁,将版烧杯放在漏斗权下方,漏斗的颈贴着烧杯壁,但不能抵到烧杯底部。
2、将滤纸对折后再对折,四分之一个圆,成圆锥型展开,分成一面是三层,一面是一层的,在漏斗中用水先湿润,将滤纸放在漏斗上,要注意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
3,用玻璃棒引流。即玻璃棒底端抵在三层滤纸处,将盛浊水的烧杯贴着玻璃棒让浊水顺着玻璃棒流下,注意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不可以搅拌)
4,烧杯中收集到的液体即为得到的过滤过的浊水。
5.如果还浑浊,继续过滤
⑤ 一个关于初三化学过滤装置的问题
滤液高于过滤纸边缘,就会从滤纸和漏斗壁之间的空隙流下,从而二次污染了过滤的液体!!!
⑥ 我现在初三了。昨天化学实验课的时候,老师教我们粗盐提纯,我提取出的盐是黄色的,为什么我按要求过滤
药品有:粗盐、稀盐酸(此处使用分析纯)
、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以及氢氧化钠溶液。
在实验中,所有步骤都按照课本上的规定以及课前自己的准备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到
了最后一步,
蒸发溶剂得到较为纯净的氯化钠。
但是在蒸发过程中,
蒸发皿中的溶液颜色逐
渐变黄。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该实验中溶液颜色变黄呢?
经过讨论,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猜想:
一、加热时盐酸或氯化钠分解,生成的氯气溶于水中导致溶液变黄。
盐酸分解的反应方程式:
2HCl===
通电
===H
2
↑
+Cl
2
↑
经过查阅资料得知,
H
-
Cl
键键能为
432kJ/mol
,
H
-
H
键键能为
436kJ/mol
,
Cl
-
Cl
键键能为
243kJ/mol
。
则氯化氢分解为吸热反应。
而
HCl
十分稳定,
若使其分解需要很高的
温度。这在学生实验中是无法实现的。因此不可能是由于盐酸分解导致溶液变黄。
同理,排除氯化钠高温分解的影响。
二、盐酸中含有三价铁离子。
三价铁离子的水溶液显黄色,
但此处使用的盐酸属于分析纯的级别,
因此基本可以确定
盐酸中无三价铁离子。
那么是否是因为粗盐中含有少量三价铁呢?答案从理论上来说是否定
的。
因为在实验初期添加氢氧化钠溶液时并没有产生红棕色沉淀。
经过分析,
我们认为如果
是三价铁离子影响,
其来源一定在氯化钡溶液中或是残留在实验器具上。
我们对反应余液进
行了简单的分析。
将反应余液冷却至室温,
取少量于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发现无明显现象。
则基
本确定溶液变黄不是由于三价铁离子引起的。
因为此处溶液颜色是宏观可感的,
达到这种效
果需要三价铁离子的量是很大的,不可能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以后无法观察到现象。
三、粗盐中含有一定量溴单质。
溴单质化学式为
Br
2
,相对分子质量
159.81
,属于卤素单质。常温下为深红棕色液体,
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
溴水颜色为橙色,
但是浓度低的情况下为黄色。
不同粗盐的组分不同,但是均含有
1%
左右的溴单质。
因此溶液变黄可能是由于溴单质溶于水导致的。
对此我们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取少量常温的反应余液于两只试管中,一支中滴加少量硝酸银溶液,发现生成淡黄色
沉淀(由于溶液也呈淡黄色,此现象不易观察,需过滤,得到的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加入
少量淀粉碘化钾溶液,
溶液变蓝。
由此可初步判断溴单质溶于水是导致溶液变黄的原因之一。
四、溶液中有少量铜离子导致变色。
粗盐成分中含有少量铜元素。
在加热过程中,
溶液中的铜离子有可能被氧化形成氧化铜
或氧化亚铜。在物质的量很少的情况下,
有可能造成视觉上变黄的效果。另外,由于铜的质
量分数很小,
因此添加氢氧化钠将铜离子沉淀后,
细小的沉淀有可能痛过滤纸进入滤液。
对
于这一假设,我们进行了验证。
取常温下的反应余液少量于试管中,
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未见蓝色沉淀生成。
但考虑到
有可能由于铜离子含量太低,沉淀物在黄色溶液中不好观察,保留此推测。
以上即为我们小组成员讨论之后所得的结论。
其中,
溴单质和铜离子的存在导致溶液变
色的说法获得了我们的认同。但是为了鉴别主要原因,我们准备再次进行实验。
我们重新进行了粗盐提纯实验,
并发现反应余液颜色仍然发黄。
这也证明了此现象不是
偶然现象。这次实验我们加大了药品用量,以增大可能含有的铜离子的量以及溴单质的量。
取两份相同反应余液于试管中。
在一支试管内加入少量四氯化碳,
震荡,
发现溶液分层,
上层黄色基本消失,底层颜色变黄。通过分液得到底层溶液,加入少量淀粉,未变蓝,证明
四氯化碳中的溶质不是碘单质。向其中加入淀粉碘化钾溶液,溶液变蓝,证明含有
Br
2
或
Cl
2
。
但经过分析,
此实验中不可能产生
Cl
2
,
因此确定液体变黄的原因之一为溴单质的影响。
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由于此次实验药瓶用量增
加,
因此若含有铜离子应该可以观察到氢氧化铜沉淀。
因此证明铜离子不是导致溶液变黄的
因素。
另外通过理论分析,
发现在实验初期为除去镁离子添加氢氧化钠溶液时,
由于铜离子
的量增加,这一步就应该滤去。但溶液最终仍显黄色,已经可以排除此可能性。
经过三次粗盐提纯的实验以及若干次物质检验,本小组得出结论:粗盐提纯实验后期,
溶液变黄是由于粗盐中本来含有的溴单质溶于水,蒸发溶剂时浓度变大显出黄色。
⑦ 初三化学过滤水问题
是一贴二底3靠
一贴:是漏纸要贴紧漏斗(可以用一点点水)
二低:一低是漏纸要低于漏斗口,液体表面要低于漏纸
三靠:1.烧杯要靠玻璃棒
2.玻璃棒要靠漏纸
3.漏斗的下面要靠盛载液体的烧杯
⑧ 初三化学:过滤
呵呵,最简单的是城市饮用水的净化,利用过滤原理
过滤是一个手段,就像加热一样经回常使用的,还有答治理工业污染啊!!!大量灰尘的吸收
第一题 C6H12O6,C2H5OH,CH3OH.
第二题 蒸发可以用来海水中的粗盐的提取,这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来的.蒸馏就是提纯水啊,以前北洋舰队(清朝时的那个)里的战舰就是用简单的蒸馏来提纯水的,海水淡化.还是利用物理性质.化学转化嘛,用硫化纳将工业废水里的一些铜之类的沉淀出来应该也算吧,这利用的是盐的溶解度不同.
第三题 过滤的用处很大的,家庭用的净水器里就有这玩意,自来水厂的水的净化都会用到的.
第四题 工地上筛石子啊,我很少去工地的,我的印象中,工地筛石子的原理和过滤差不太多,都是利用物质的形状大小和过滤层网眼的大小来实现锅炉厂的.当然,第一个回答者对于本题的解释也可能对,但是我没见过那种筛石子的东西.
⑨ 某校初三化学兴趣小组对湖光岩水质的状况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调查.(1)取回水样,静置后过滤.在实验室里
(1)过滤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故填:烧杯; (2)要专测定湖光岩属的水的酸碱度,可以用PH试纸,故填:B; (3)蚂蚁的酸性刺液是造成疼痛的原因,故涂抹碱性的物质把酸性物质反应掉就可以减轻疼痛;ABC中只有B肥皂水是碱性的,故选B; (4)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故填:硬水; (5)根据灭火的三种方法可知,铲除火场周围一定宽度的树木和杂草,形成一道“防火墙”,是将可燃烧物与火源隔离.故填:将可燃烧物与火源隔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