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包过滤防火墙和代理服务器的优缺点
包过滤
是对穿透来的IP包进行检测,符自合要求的过,否则丢。
比如现在的视频会议或VOIP采用的H.323协议体系,防火墙可以检测H.323特征,对于H.323的包,不检测,直接放过,而非H323包,按照普通防火墙检测是否放过。
优:对于部分应用可以不进行检测,不需进行额外端口或IP设置
代理
不检测通过的是什么,只要按照指定端口/制定IP/指定MAC的码流都可以通过,也有部分可以限制诸如QQ、MSN等软件
B. 包过滤技术特点是什么
防火墙的一类。传统的包过滤功能在路由器上常可看到,而专门的防火墙系统版一般在此之上加了功能的扩展,如权状态检测等。它通过检查单个包的地址,协议,端口等信息来决定是否允许此数据包通过。
包过滤防火墙是最简单的一种防火墙,它在网络层截获网络数据包,根据防火墙的规则表,来检测攻击行为。包过滤防火墙一般作用在网络层(IP层),故也称网络层防火墙(Network Lev Firewall)或IP过滤器(IP filters)。数据包过滤(Packet Filtering)是指在网络层对数据包进行分析、选择。通过检查数据流中每一个数据包的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协议类型等因素或它们的组合来确定是否允许该数据包通过。在网络层提供较低级别的安全防护和控制。
C. 数据包过滤防火墙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防火墙的工作原理:防火墙就是一种过滤塞(目前你这么理解不算错)版,你可以让你权喜欢的东西通过这个塞子,别的玩意都统统过滤掉。在网络的世界里,要由防火墙过滤的就是承载通信数据的通信包。
天下的防火墙至少都会说两个词:Yes或者No。直接说就是接受或者拒绝。最简单的防火墙是以太网桥。但几乎没有人会认为这种原始防火墙能管多大用。大多数防火墙采用的技术和标准可谓五花八门。这些防火墙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取代系统上已经装备的T CP/IP协议栈;有的在已有的协议栈上建立自己的软件模块;有的干脆就是独立的一套操作系统。还有一些应用型的防火墙只对特定类型的网络连接提供保护(比如S MTP或者HTTP协议等)。还有一些基于硬件的防火墙产品其实应该归入安全路由器一类。以上的产品都可以叫做防火墙,因为他们的工作方式都是一样的:分析出入防火墙的数据包,决定放行还是把他们扔到一边。
所有的防火墙都具有IP地址过滤功能。这项任务要检查IP包头,根据其IP源地址和目标地址作出放行/丢弃决定。
D. 包过滤防火墙的特点是
包过滤防火墙是用一个软件查看所流经的数据包的包头(header),版由此决定整个包的命运。它权可能会决定丢弃(DROP)这个包,可能会接受(ACCEPT)这个包(让这个包通过),也可能执行其它更复杂的动作。
特点如下:
1对于一个小型的、不太复杂的站点,包过滤比较容易实现。
2因为过滤路由器工作在IP层和TCP层,所以处理包的速度比代理服务器快。
3过滤路由器为用户提供了一种透明的服务,用户不需要改变客户端的任何应用程序,也不需要用户学习任何新的东西。因为过滤路由器工作在IP层和TCP层,而IP层和TCP层与应用层的问题毫不相关。所以,过滤路由器有时也被称为“包过滤网关”或“透明网关”,之所被称为网关,是因为包过滤路由器和传统路由器不同,它涉及到了传输层。
4过滤路由器在价格上一般比代理服务器便宜。
E. 什么是包过滤防火墙技术它是如何确保网络安全的以及其优缺点如何设计实现
包过滤检查的是包的IP头部,根据数据包是否符合源地址/目的地址/协议号来做相应动作。最直观体现就是访问控制列表,接口上应用一条列表,符合规则的过,否则丢弃。
F. 包过滤技术如何防御黑客攻击以及包过滤技术的优缺点(越详细越好)
包过滤应该是针对某一个数据包来进行的过滤,这样的话就可以防止某些有害的版数据包进入你的网络内部权,但是这样的话它不能够防止一些通过正常端口进行访问的数据包 如DDOS里面的CC攻击就是通过一个正常的80端口来进行访问从而产生了大量的数据流量使服务器承受不住而宕机。
G. 防火墙的包过滤和应用网关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呀
包过滤的优点是效率好,不增加设备负荷
应用网关优点是准确律高,但是会受到软件版本限制,还有就是会增加设备负荷!
H. 什么是包过滤技术其特点是什么
包过滤(Packet Filtering)技术:是基于协议特定的标准,路由器在其端口能够区分包和限制包的内技术。
包过容滤技术的特点
优点 :对小型的、不太复杂的站点包过滤较容易实现。
缺点:他们很少有或没有日志记录能力,所以网络管理员很难确认系统是否正在被入侵或已经被入侵了。这种防火墙的最大缺陷是依赖一个单一的部件来保护系统。
I. 什么是包过滤技术其特点是什么
一、定义:
包过滤(Packet Filtering)技术:是基于协议特定的标准,路由器在其端口能够区分包和限制包的技术。
基于协议特定的标准,路由器在其端口能够区分包和限制包的能力叫包过滤(Packet Filtering)。其技术原理在于加入IP过滤功能的路由器逐一审查包头信息,并根据匹配和规则决定包的前行或被舍弃,以达到拒绝发送可疑的包的目的。过滤路由器具备保护整个网络、高效快速并且透明等优点,同时也有定义复杂、消耗CPU资源、不能彻底防止地址欺骗、涵盖应用协议不全、无法执行特殊的安全策略并且不提供日志等局限性。包过滤技术的二、特点
1、优点 :对小型的、不太复杂的站点包过滤较容易实现。
(1)一个过滤路由器能协助保护整个网络。绝大多数Internet防火墙系统只用一个包过滤路由器;
(2)过滤路由器速度快、效率高。执行包过滤所用的时间很少或几乎不需要什么时间,由于过滤路由器只检查报头相应的字段,一般不查看数据报的内容,而且某些核心部分是由专用硬件实现的,如果通信负载适中且定义的过滤很少的话,则对路由器性能没有多大影响;
(3)包过滤路由器对终端用户和应用程序是透明的。当数据包过滤路由器决定让数据包通过时,它与普通路由器没什么区别,甚至用户没有认识到它的存在,因此不需要专门的用户培训或在每主机上设置特别的软件。
2、缺点及局限性:
他们很少有或没有日志记录能力,所以网络管理员很难确认系统是否正在被入侵或已经被入侵了。这种防火墙的最大缺陷是依赖一个单一的部件来保护系统。
(1)定义包过滤器可能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因为网管员需要详细地了解Internet各种服务、包头格式和他们在希望每个域查找的特定的值。如果必须支持复杂的过滤要求的,则过滤规则集可能会变得很长很复杂,并且没有什么工具可以用来验证过滤规则的正确性。
(2)路由器信息包的吞吐量随过滤器数量的增加而减少。路由器被优化用来从每个包中提取目的IP地址、查找一个相对简单的路由表,而后将信息包顺向运行到适当转发接口。如果过滤可执行,路由器还必须对每个包执行所有过滤规则。这可能消耗CPU的资源,并影响一个完全饱和的系统性能。
(3)不能彻底防止地址欺骗。大多数包过滤路由器都是基于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而进行过滤的,而IP地址的伪造是很容易、很普遍的。
(4)一些应用协议不适合于数据包过滤。即使是完美的数据包过滤,也会发现一些协议不很适合于经由数据包过滤安全保护。如RPC、X- Window和FTP。而且服务代理和HTTP的链接,大大削弱了基于源地址和源端口的过滤功能。
(5)正常的数据包过滤路由器无法执行某些安全策略。例如,数据包说它们来自什么主机,而不是什么用户,因此,我们不能强行限制特殊的用户。同样地,数据包说它到什么端口,而不是到什么应用程序,当我们通过端口号对高级协议强行限制时,不希望在端口上有别的指定协议之外的协议,而不怀好意的知情者能够很容易地破坏这种控制。
(6)一些包过滤路由器不提供任何日志能力,直到闯入发生后,危险的封包才可能检测出来。它可以阻止非法用户进入内部网络,但也不会告诉我们究竟都有谁来过,或者谁从内部进入了外部网络。
J. 路由器如何进行数据包过滤
数据包是TCP/IP协议通信传输中的数据单位,局域网中传输的不是“帧”吗?
但是TCP/IP协议是工作在OSI模型第三层(网络层)、第四层(传输层)上的,而帧是工作在第二层(数据链路层)。
上一层的内容由下一层的内容来传输,所以在局域网中,“包”是包含在“帧”里的。
一、数据包过滤有时也称为静态数据包过滤,它通过分析传入和传出的数据包以及根据既定标准传递或阻止数据包来控制对网络的访问,当路由器根据过滤规则转发或拒绝数据包时,它便充当了一种数据包过滤器。
当数据包到达过滤数据包的路由器时,路由器会从数据包报头中提取某些信息,根据过滤规则决定该数据包是应该通过还是应该丢弃。数据包过滤工作在开放式系统互联 (OSI) 模型的网络层,或是 TCP/IP 的 Internet 层。
二、作为第3层设备,数据包过滤路由器根据源和目的 IP 地址、源端口和目的端口以及数据包的协议,利用规则来决定是应该允许还是拒绝流量。这些规则是使用访问控制列表 (ACL) 定义的。
三、相信您还记得,ACL 是一系列 permit 或 deny 语句组成的顺序列表,应用于 IP 地址或上层协议。ACL 可以从数据包报头中提取以下信息,根据规则进行测试,然后决定是“允许”还是“拒绝”。
四、简单的说,你上网打开网页,这个简单的动作,就是你先发送数据包给网站,它接收到了之后,根据你发送的数据包的IP地址,返回给你网页的数据包,也就是说,网页的浏览,实际上就是数据包的交换。
1、数据链路层对数据帧的长度都有一个限制,也就是链路层所能承受的最大数据长度,这个值称为最大传输单元,即MTU。以以太网为例,这个值通常是1500字节。
2、对于IP数据包来讲,也有一个长度,在IP包头中,以16位来描述IP包的长度。一个IP包,最长可能是65535字节。
3、结合以上两个概念,第一个重要的结论就出来了,如果IP包的大小,超过了MTU值,那么就需要分片,也就是把一个IP包分为多个。
数据包的结构与我们平常写信非常类似,目的IP地址是说明这个数据包是要发给谁的,相当于收信人地址;
源IP地址是说明这个数据包是发自哪里的,相当于发信人地址,而净载数据相当于信件的内容,正是因为数据包具有这样的结构,安装了TCP/IP协议的计算机之间才能相互通信。
在使用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时,网络中其实传递的就是数据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