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氨基酸用离子交换柱,色谱柱为什么需要平衡啊
如果你用的是一般的液相色谱仪,需要很长的时间平衡柱子和系统,因为离子交换柱对流动相中的离子很敏感,一般的液相色谱仪内壁是金属的,多会产生离子或静电荷,对分析造成干扰。推荐用离子色谱仪,或氨基酸分析仪,不过也要平衡一定的时间
❷ 离子交换柱层析法分离氨基酸实验的结论是
氨基酸有不同的等电点
❸ 在PH3左右,氨基酸混合液(酸性,碱性,中性三类),经阳离子交换树脂被洗脱分离,这三类氨基酸的洗脱顺序
原因:氨基酸与阳离子交换树脂的静电引力大小依次是 碱性氨基酸>中性氨回基酸>酸性氨基酸,所以答洗脱的顺序就
先是酸性氨基酸(负电荷最多),然后是中性氨基酸,最后是碱性氨基酸(带正电荷最多)。
详见《生物化学》王镜岩 第三版 上册 153页
❹ 20种氨基酸用离子交换层析法分离顺序
这看你用什么填料进行交换层析了,还有离子交换缓冲液的pH多少。
因为氨基酸有酸性氨基酸、碱性氨基酸以及中性氨基酸。不同交换条件分离顺序不同。
❺ 生化氨基酸的离子交换色谱分离实验为什么要在570纳米下测吸光度,曲线怎么分析
一般测定需要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定吸光度,提高灵敏度和准确度,每一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最大吸收波长,这个数据就可以分辨哪章氨基酸了
❻ 离子交换柱层析法分离氨基酸实验装柱有哪些注意事项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
一,实验目的
掌握氨基酸纸层析的方法和原理,学会分析待
测样品的氨基酸成分.
二,实验原理
纸层析是以滤纸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滤纸纤维上的羟基具有亲水性,吸附一层水作为固定相,有机溶剂为流动相.当有机相流经固定相时,物质在两相间不断分配而得到分离.
溶质在滤纸上的移动速度用Rf值表示:
Rf=原点到层析斑点中心的距离/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在一定的条件下某种物质的Rf值是常数.Rf值的大小与物质的结构,性质,溶剂系统,层析滤纸的质量和层析温度等因素有关.本实验利用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
三,实验器材
(1)大烧杯(5000mL):1只/组
(2)微量注射器(100 L):1只/ 组.
(3)喷雾器:公用.
(4)培养皿:1只/组.
(5)层析滤纸(长22cm,宽14cm的新华一号滤纸):1张/组.
(6)直尺,铅笔:自备.
(7)电吹风:1只/组.
(8)托盘,针,白线:1套/组.
(9)手套:1双/组.
(10)塑料薄膜:公用.
(11)小烧杯:50mL,1只/组.
四,实验试剂
(1)扩展剂:将4体积正丁醇和1体积冰醋酸放入分液漏斗中,与5体积水混合,充分振荡,静置后分层,弃去下层水层.
(2)氨基酸溶液:0.5%的已知氨基酸溶液3种(赖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0.5%的待测氨基酸液1种.
(3)显色剂:0.1%水合茚三酮正丁醇溶液.
实验试剂
五,实验操作
检查培养皿是否干燥,洁净;若否,将其洗净并置于干燥箱内120℃烘干.
(1)平衡:剪一大块塑料薄膜铺在桌面上,将层析缸或大烧杯到置于塑料薄膜上,再把盛有约20mL展层溶液的小烧杯置于倒置的层析缸或大烧杯中,用塑料薄膜密封起来,平衡20min.
(2)规划:带上手套,取宽约14cm,高约22cm的层析滤纸一张.在纸的下端距边缘2cm处轻轻用铅笔划一条平行于底边的直线A,在直线上做4个记号,记号之间间隔2cm,这就是原点的位置.另在距左边缘1cm处画一条平行于左边缘的直线B,在B线上以A,B两线的交点为原点标明刻度(以厘米为单位),参见左图.
(3)点样:用微量注射器分别取10mL左右的氨基酸样品(每取一个样之前都要用蒸馏水洗涤微量注射器,以免交叉污染),点在这四个位置上.挤一滴点一次,同一位置上需点2~3次,2~3mL/次,每点完一点,立刻用电吹风热风吹干后再点,以保证每点在纸上扩散的直径最大不超过3mm.每人须点4个样,其中3个是已知样,1个是待测样品.
(4)层析:用针,线将滤纸缝成筒状,纸的两侧
边缘不能接触且要保持平行,参见图3-3.向培养皿中加入扩展剂,使其液面高度达到1cm左右,将点好样的滤纸筒直立于培养皿中(点样的一端在下,扩展剂的液面在A线下约1cm),罩上大烧杯,仍用塑料薄膜密封.当扩展剂上升到A线时开始计时,每隔一定时间测定一下扩展剂上升的高度,填入表3-1中.当上升到15~18cm,取出滤纸,剪断连线,立即用铅笔描出溶剂前沿线,迅速用电吹风热风吹干.
(5)显色:用喷雾器在通风厨中向滤纸上均匀喷上0.1%茚三酮正丁醇溶液,然后立即用热风吹干,即可显出各层析斑点,参见左图.
(6)计算各种氨基酸的Rf值,并判断混合样品中都有哪些氨基酸,各人将自己的实验结果贴在实验报告上,见表3-2.
(7)以层析时间为横坐标,扩展剂上升高度为纵坐标画图,求出扩展剂上升到18cm时所需要的时间.
(8)将微量注射器内外用蒸馏水清洗干净,倒掉用过的展层液和平衡液,将培养皿洗净,整理好桌面上的仪器和试剂
❼ 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氨基酸混合物时,为什么要逐步提高洗脱液的pH和离子强度
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氨基酸混合物时,氨基酸都是以阳离子的形式版,被吸附到树脂权的离子交换位上。
由于氨基酸是两性化合物,既有酸性,也有碱性,因此氨基酸都有等电点,pH低于等电点时,呈阳离子状态,pH高于等电点时,呈阴离子状态。氨基酸被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后,都是以阳离子形式存在的,转变为阴离子就会被洗脱。通过逐渐提高洗脱液的pH,利用氨基酸不同的等电点,使不同的氨基酸逐渐从阳离子改变为阴离子,而被洗脱出来,从而达到分离效果。
❽ 蛋白质水解产物阳离子交换柱层析时的洗脱顺序
pI 10.76的那个应该带正电荷。阳离子交换柱本身带负电荷。
❾ 利用阳离子交换层析分离下列每一对氨基酸,哪一种氨基酸首先被PH7缓冲液从离子交换柱上洗脱出来。
氨基酸与粒子抄交换树脂的吸附力袭大小取决于它们之间的电荷引力和疏水作用。第一组中甘氨酸和亮氨酸均为非极性氨基酸,但是相比之下甘氨酸的极性要更强,也就是疏水性更弱,它会先被洗脱。第二组中,丝氨酸是中性条件下不带电荷的极性氨基酸,丙氨酸是非极性氨基酸,所以丝氨酸疏水性差,先被洗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