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污水在线监测有哪些参数
污水在线监测的参数主要取决于排放污水的类型,不过一般都是要监测的参数有: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总氮等。
根据国家标准《GB 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相关规定要求,对于污水等污染物主要分为三类,分别是第一类污染物、第二类污染物、第三类污染物。
除了上述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总氮等污水监测参数之外,一般还要监测污水的浊度、悬浮物、污泥浓度、PH、生化需氧量BOD、硫化物、大肠菌群、氟化物、磷酸盐、总氰化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参数。
2. 污水处理监测指标
1、BOD5:又称生抄物化学需氧量,表示在袭20℃下,2、CODMn /CODCr:又称化学需氧量,当BOD/CODCr≥0.3时,认为污水的可生化性较好;当BOD/CODCr<0.3时,3、SS:又称悬浮物质,水中悬浮物测定用2mm的筛通过,并且用孔径为1μm的玻璃纤维滤纸截留的物质为SS,4、TS:又称蒸发残留物,水样经蒸发烘干后的残留量,在105-110℃下将水样蒸发至干时所残余的固体物质总量。5、灼烧碱量(VTS)(VSS):蒸发残留物或悬浮物质在600℃±25℃经30min高温挥发的物质,表示有机物量(前者为VTS,后者为VSS),蒸发残留物灼烧减量的差称为灼烧残渣,表示无机物部分。6、总氮、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氮在自然界以各种形态进行着循环转换。7、总磷、有机磷、无机磷:在粪便、洗涤剂、9、pH值:生活污水PH值在7左右,10、碱度(CaCO3):表示污水中和酸的能力,通常是以CaCO3含量表示。
3. 城镇污水检测主要检测哪些项目
氨氮、PH、COD、 BOD等等 ,附图污水国标排放标准:
4. 污水的五项检测项目
污水的五个检测项目一般是pH值检测、项目检测、氨氮检测、BOD检测和COD检测。
这些项目的测试内容如下:
1、PH值检测:指pH测试,也指氢离子浓度指数,即污水中氢离子总数与总物质含量的比值。
2、SS项目检测:指水中悬浮物的检测,包括不溶性无机物、有机物、砂、粘土、微生物等。悬浮物含量是衡量水体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3、氨氮检测:氨氮是指水中游离氨和铵离子形式的氮,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它是水体中的主要OD污染物,对鱼类和某些水生生物具有毒性。
4、BOD检测:指生化需氧量的检测。生化需氧量是指微生物在一定时间内分解一定水量水所消耗的溶解氧量,是反映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含量的重要指标。
5、COD检测:化学需氧量检测是测定水样中需要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的化学方法,可以通过减少水中的物质来反映污染程度。
(4)污水监测lr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污水由许多类别,相应地减少污水对环境的影响也有许多技术和工艺。按照污水来源,污水可以分为这四类。
第一类:工业废水来自制造采矿和工业生产活动的污水,包括来自与工业或者商业储藏、加工的径流活渗沥液,以及其它不是生活污水的废水。
第二类:生活污水来自住宅、写字楼、机关或相类似的污水;卫生污水;下水道污水,包括下水道系统中生活污水中混合的工业废水。
第三类:商业污水 来自商业设施而且某些成分超过生活污水的无毒、无害的污水[2]。如餐饮污水。洗衣房污水、动物饲养污水,发廊产生的污水等。
第四类:表面径流来自雨水、雪水、高速公路下水,来自城市和工业地区的水等等,表面径流没有渗进土壤。
5. 微囊藻素的化学性质
MC是一种单环七肽物质,具有明显的肝细胞毒性。由于多肽中两种可变氨基酸组成的不同,具有多种异构体。其中存在最普遍、含量最多的是MC-LR,MC-RR,MC-YR这3种微囊藻毒素(L、R、Y分别代表亮氨酸、精氨酸和酪氨酸)。国内外研究最多的主要是MC-LR和MC-RR。MC的毒性和其结构相关,Adda是表达MC毒性性的必需基团。研究表明,MC-LR的急性毒性最强,MC-YR次之,MC-RR最弱。
MC单环结构分子量在900~1100道尔顿,是水体中最常见的一种蓝绿藻毒素。一般结构为环(D-丙氨酸-L-X-赤-β-甲基-D-异天冬氨酸-L-Z-Adda-D-异谷氨酸-N-甲基脱氢丙氨酸)。分子上1位是Ala-右旋-丙氨酸;2,4位上的X和Z分别代表不同的氨基酸;3位上是MeAsp-D-赤-β-甲基天冬氨酸;5位上是(2S,3S,8S,9S)-3-氨基-9-甲氧基-2,6,8-3甲基-10-苯基-4,6-二烯酸,简称Adda;6位上是Glu-异谷氨酸;7位上是Mdha-N-甲基脱氢丙氨酸或Dha-脱氢丙氨酸。其中,Adda(3-氨基-9-甲氧基-2,6,8-三甲基-10-苯基-4,6-二烯酸,3-amino-9-methoxy-2,6,8-trim ethyl-10-phenyldeca-4,6-dieno ic acid)是一种特殊的氨基酸,是毒素活性表达所必需基团;R1和R2在不同的微囊藻毒素变体中代表不同的L-氨基酸,并以此为该毒素命名。在已发现的MCs异构体中,最常见且已商业化提取的是MC-LR、MC-YR、MC-RR、MC-LF、MC-LW,L、R、Y、F、W分别代表亮氨酸、精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 MC具有水溶性和耐热性,加热煮沸都不能将毒素破坏;自来水处理工艺的混凝沉淀、过滤、加氯、氧化、活性炭吸附等也不能将其完全去除。MC易溶于水,甲醇或丙酮,不挥发,抗pH变化。化学性质相当稳定,自然降解过程十分缓慢。MC在去离子水中可保持稳定状态长达27d,在灭菌的河滑做水中可保持稳定12d,而在普通河水中7d以内即会降解,降解速度在原产地河水中最大,在不同产地的河水中次之,在腐殖化的水中最小(Rapala et al.,1994)。此外,纯化的MCs在阳光照射下依然保持其稳定性,但暴露于紫外线时即可被水解或发生化学异构和化学键合反应而失活,其半衰期为10d。当紫外线波长接近其吸收峰周围(即238~254nm)时,MCs可被迅速降解此外由于MC分子结构含有羧基、氨基和酰氨基,所以在不同pH值下,MC有不同的离子化倾向。高厅
在已报道的MC的80多种异构体中,MC-LR是最为常见的种类,且相关的毒理学研究最多,腹腔注射小白鼠的LD50值一般在50-60μg/kg(体重),因此,MC-LR的毒性可与化学类有机磷神经相当。
国内外的微囊藻毒素检测标准信念衡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饮水中的藻毒素标准为1.0 ppb。各国已有饮水中的藻毒素含量标准一般都为微囊藻毒素LR的含量,加拿大健康组织规定饮水中可接受的藻毒素标准为0.5 ppb,澳大利亚学者建议1ppb的含量为安全饮用水的上限。中国微囊藻毒素的标准检测国标主要有:GB/T5750.8-2006、GB/T 20466-2006、GB3838-2002、HJ/T 91-2002。《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测定》(GB/T 20466-2006)中规定了微囊藻毒素LR、微囊藻毒素RR的测定和微囊藻毒素YR的两种测定方法;《饮用水的有机标准》(GB/T 5750.8-2006)中规定了微囊藻毒素LR和微囊藻毒素RR的检测方法;《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规定了微囊藻毒素LR的标准限值和最低检出限,分别为1和0.01ppb;《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中规定了微囊藻毒素-LR的最低检出浓度为1ppb,小数点后最多位数为3。
6. 污水检测指标都有哪些
法律分析:水质指标大致可分为:
(1)物理指标:嗅味、温度、浑浊度、透明度、颜色等;
(2)化学指标:
(a)非专一性指标:电导率、pH值、硬度、碱度、无机酸度等;
(b)无机物指标:有毒金属、有毒准金属、硝酸盐、亚硝酸盐、磷酸盐等;
(c)非专一性有机物指标:总耗氧量、化学耗氧量、生化耗氧量、总有机碳、高锰酸钾指数、酚类等;
(d)溶解性气体:氧气、二氧化碳等;
(3)生物指标: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藻类等;
(4)放射性指标:总α射线、总β射线、铀、镭、钍等;
有些指标用某一物理参数或某一物质的浓度来表示,是单项指标,如温度、pH值、溶解氧等;而有些指标则是根据某一类物质的共同特性来表明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所形成的水质状况,称为综合指标,比如生化耗氧量表示水中能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的污染状况,总硬度表示水中含钙、镁等无机盐类的多少。
法律依据:关于发布《污水监测技术规范》等十一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公告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现批准《污水监测技术规范》等十一项标准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并予发布。
标准名称、编号如下:
一、《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 91.1-2019)
二、《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CODCr、NH 3 -N等)安装技术规范》(HJ 353-2019)
三、《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CODCr、NH 3 -N等)验收技术规范》(HJ 354-2019)
四、《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CODCr、NH 3 -N等)运行技术规范》(HJ 355-2019)
五、《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CODCr、NH 3 -N等)数据有效性判别技术规范》(HJ 356-2019)
7. 水质监测报告表中L是什么意思
也有可能是低于检出限的表达方式,现在有一些低于检出限的表达不再采用“<检出限”,而是“检出限L"。所以要看有没有其他能够表明该栏数据单位的地方,一般检测报告写错单位,还这么离谱的很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