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基础尺寸:4000*4000*400,(要视泵站大小作具体措施,这只是一般情况,需要看泵站的直径而定)采用标号C30混凝土,如果使用预制底板,则使用钢筋混凝土(钢筋用φ14螺纹钢,预制地板预装两个M20吊环吊装用),表面抹平,一定要水平。在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基坑开挖完成后,采用标号C15混凝土,在基坑底部铺垫厚度约为100mm的垫层作为承力层。垫层完成后,在垫层的基础上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根据泵站现场地质的情况须按照相关施工规范对基坑的内侧进行足够的支护措施,以防止塌方的发生。
瑞迪森污水提升泵专注供给排水12年
『贰』 一体化预制泵站的设计与构造
3.1.1 预制泵站的总体布置要求和站址应根据地质条件、工程设计以及泵站运行等,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3.1.2 预制泵站布置应符合《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满足机电设备布置、安装、运行和检修要求;
2 满足结构布置要求;
3 满足通风、采暖和采光要求,并符合防潮、防火、防噪声、节能、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等技术规定;
4 满足交通运输要求;
5 做到布置美观,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3.1.3 预制泵站底板高程应根据水泵安装高程和进水流道布置或管道安装要求等因素,并结合预制泵站所处的地形、地质条件综合确定。
3.1.4 安装在预制泵站内水泵四周的辅助设备、电气设备及管道、电缆道等,其布置应避免交叉干扰。
3.1.5 预制泵站运行过程中的噪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T50087的规定。
3.1.6 预制泵站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预制泵站附近应设消防设施,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和国家现行标准《水利水电工程设计防火规范》SL 329的规定。
3.1.7 预制泵站的设计应符合《泵站设计规范》GB50265的规定。
3.1.8 预制泵站所配水泵采用自耦式湿式安装,水泵间和进水井集成在同一个井筒内,宜带内部维修平台和地面控制面板。
3.1.9 预制泵站设计应考虑混合污水溢流排放的后果,泵站内外的噪音、振动和臭气,发生故障的后果,视觉影响等对环境的影响。
3.1.10 预制泵站结构设计应考虑结构抗浮、承载能力及土壤的化学属性、建筑结构和入水管、出水管以及其他装置之间可能的沉降差异。 3.2.1 一体化预制泵站的的形式应根据设置的地理位置,地形条件和地质情况等因素综合选用。
3.2.2 泵站场地应具备必要的交通条件、施工吊装作业条件。
3.2.3 预制泵站设计应根据工程所在地相应管网建设规划,结合给水、排水工程规模、近、远期建设情况,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3.2.4 泵站宜按近远期规划相结合原则,确定适宜的工程规模。
3.2.5 泵站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潜水自耦式安装的水泵,其平面布置可不考虑水泵维修空间,只满足水泵安装和水力流态要求;
2 干式安装的水泵,平面布置应需考虑水泵安装和水泵吸水管流态要求;
3 水泵配套风冷电机时,泵站平面布置还应满足水泵的散热要求;
4 模块化湿井泵站平面尺寸和布置应满足水泵和格栅等主要设备安装、提升和日常运行要求;
5 模块化集成泵站湿井平面尺寸要满足水泵吸水管流态要求和格栅安装、提升和日常运行要求;
6 模块化集成泵站干井平面尺寸要满足水泵和控制柜安装、散热、维修和日常运行要求;
7 模块化集成泵站应在干井内设置集水坑和排水泵,用于排除井内积水;
8 控制柜可安装在泵站干井内或地面上,如果安装在干井内,应考虑通风、散热和除湿;
9 当泵站采用多个井筒组合时,平面布置应满足泵站整体安装和运行的要求,各个井筒内宜安装相同型号和数量的水泵。
3.2.6 泵站设计应对泵站结构形式和材质、配套设备的选型,泵站的平面布置,泵站竖向布置和泵站配套仪表、电气和控制设备等分别进行设计。
3.2.7 泵站水泵选型应与流量要求相匹配,宜采用统一的泵型。
3.2.8 单台水泵功率较大时,宜采用软启动或变频启动,泵站流量和扬程变化较大时可采用变频调速装置。
3.2.9 对于排水泵站,宜设置潜水离心泵,雨水泵站,可不设置备用泵。
3.2.10 湿式安装的潜水泵,水泵宜配套电机冷却系统,干式安装的水泵,可采用IP54或以上水冷或风冷电机。
3.2.11 对于采用重力管网的泵站宜采用液位自动控制,采用压力管网的泵站宜采用压力自动控制。所有泵站都应具备手动控制、自动控制和远程控制功能,并应具备自由切换控制方式的功能。
3.2.12 采用液位控制水泵自动开停时,泵池内最高液位和最低液位之间的有效容积应根据水泵每小时最大启停次数确定,可采用(5.2.12-1)式计算:
式中: VEff——泵站有效容积(m)
Qp——泵站最大一台泵的泵送流量(m/h)
Zmax——水泵每小时最大启停次数。
当利用集水池的进水流量和每台水泵抽水之间的规律推算时,可采用(5.2.12-2)式计算有效容积:
Vmin=TminQ/4 (5.2.12-2)
式中 Vmin——集水池最小有效容积(m)
Tmin——水泵最小工作周期(s)
Q——水泵流量(m/s)
3.2.13泵站竖向高程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泵站最高和最低水位之间的有效高度,由泵站有效容积和平面尺寸确定;
2 泵站最低水位到泵坑底部的距离应大于配套水泵最小停泵高度;
3 多井筒设计的并联泵站宜采用相同的最高和最低水位;
4 雨水泵站和合流污水泵站集水池的设计最高水位,应与进水管管顶相平。当设计进水管道为压力管时,集水池的设计最高水位可高于进水管管顶;
5 污水泵站集水池的设计最高水位,应按进水管充满度计算。 3.3.1 用于预制泵站稳定分析的荷载应包括:自重、静水压力、扬压力、土压力、泥沙压力、波浪压力、地震作用及其它荷载等。其计算应遵守下列规定:
1 自重包括泵站结构自重、填料重量和永久设备重量;
2 静水压力应根据各种运行水位计算。对于多泥沙河流,应计及含沙量对水的重度的影响;
3 扬压力应包括浮托力和渗透压力。渗透压力应根据地基类别,各种运行情况下的水位组合条件,泵站基础底部防渗、排水设施的布置情况等因素计算确定。对于土基,宜采用改进阻力系数法计算;对岩基,宜采用直线分布法计算;
4 土压力应根据地基条件、回填土性质、挡土高度、填土内的地下水位、泵站结构可能产生的变形情况等因素,按主动土压力或静止土压力计算。计算时应计及填土顶面坡角及超载作用;
5 淤沙压力应根据泵站位置、泥沙可能淤积的情况计算确定;
6 风压力应根据当地气象台站提供的风向、风速和泵站受风面积等计算确定。计算风压力时应考虑泵站周围地形、地貌及附近建筑物的影响;
7 其他荷载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
3.3.2 预制泵站可能同时受各种荷载进行组合作用。用于泵站稳定分析的荷载组合应按表5.3.2的规定,必要时还应考虑其它可能的不利组合。
表3.3.2 荷载组合表 荷载组合 计算情况 荷载 自重 静水
压力 扬压力 土压力 泥沙压力 波浪压力 地震作用 其它荷载 基本组合 完建情况 √ - - √ - - - √ 设计运用情况 √ √ √ √ √ √ - √ 特殊组合 施工情况 √ - - √ - - - √ 检验情况 √ √ √ √ √ √ - √ 核算运用情况 √ √ √ √ √ √ - - 地震情况 √ √ √ √ √ √ √ - 3.3.3 各种荷载组合情况下的泵站基础底面应力应不大于泵站地基承载力。
土基上泵站基础底面应力不均匀系数的计算值不应大于本规程附录A表A.0.1规定的值。
岩基上泵站基础底面应力不均匀系数可不控制,但在非地震情况下基础底面边沿的最小应力应不小于零,在地震情况下基础底面边沿的最小应力应不小于-100kPa。 3.4.1 设计泵站时应将可能同时作用的各种荷载进行组合。
3.4.2 泵站沿基础底面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应按(5.4.2-1)式或(5.4.2-2)式计算:
Kc=fΣG/ΣH (5.4.2-1)
Kc=f′ΣG+C0A/ΣH (5.4.2-2)
式中Kc——抗滑稳定安全系数;
ΣG——作用于泵站基础底面以上的全部竖向荷载(包括泵站基础底面上的扬压力在内,kN);
ΣH——作用于泵站基础底面以上的全部水平向荷载(kN);
A——泵站基础底面积(m);
f——泵站基础底面与地基之间的摩擦系数,可按试验资料确定;当无试验资料时,可按本标准附录A表A.0.2规定值采用;
f′——泵站基础底面与地基之间摩擦角Φ0的正切值,即f'=tgΦ0;
C0——泵站基础底面与地基之间的单位面积粘结力(kPa)。
对于土基,Φ0、C0值可根据室内抗剪试验资料,按本标准附录A表A.0.3的规定采用;对于岩基,Φ0、C0值可根据野外和室内抗剪试验资料,采用野外试验峰值的小值平均值或野外和室内试验峰值的小值平均值。
当泵站受双向水平力作用时,应核算其沿协力方向的抗滑稳定性。
当泵站地基特力层为较深厚的软弱土层,且其上竖向作用荷载较大时,尚应核算泵站连同地基的部分土体沿深层滑动的抗滑稳定性。
对于岩基,若有不利于泵站抗滑稳定的缓倾角软弱夹层或断裂面存在时,尚应核算泵站可能组合滑裂面滑动的抗滑稳定性。
3.4.3预制泵站基础底面应力应根据泵站结构布置和受力情况等因素计算确定。
1对于矩形或圆形基础,当单向受力时,应按(5.4.3-1)式计算:
Pmaxmin=ΣG/A±ΣM/W(3.3.4-1)
式中:Pmaxmin——泵站基础底面应力的最大值或最小值(kPa);
ΣM——作用于泵站基础底面以上的全部竖向和水平向荷载对于基础底面垂直水流向的形心轴的力矩 (kN·m);
W——泵站基础底面对于该底面垂直水流向的形心轴的截面矩(m)。
2对于矩形或圆形基础,当双向受力时,应按(5.4.3-2)式计算:
Pmaxmin=ΣG/A±ΣMx/Wx±ΣMy/Wy (3.4.3-2)
式中:ΣMx、ΣMy——作用于泵站基础底面以上的全部水平向和竖向荷载对于基础底面形心轴x、y的力矩 (kN·m);
Wx、Wy——泵站基础底面对于该底面形心轴x、y的截面矩(m)。
3.4.4 设计扬程应按设计流量时的集水池水位与出水管水位差和水泵管路系统的水头损失以及安全水头确定。在设计扬程下,应满足泵站设计流量要求。
3.4.5平均扬程可按(5.4.5)式计算加权平均净扬程,并计入水力损失确定;或按泵站进、出平均水位差,并计入水力损失确定。
H=ΣHiQiti/ΣQiti(3.4.5)
式中H——加权平均净扬程(m);
Hi——第i时段泵站进、出水运行水位差(m);
Qi——第i时段泵站提水流量(m/s);
ti——第i时段历时(d)。
在平均扬程下,水泵应在高效区工作。
3.4.6最高扬程应按泵站出水最高运行水位与进水池最低运行水位之差,并计入水力损失确定。
3.4.7最低扬程应按泵站进水最高运行水位与出水最低运行水位之差,并计入水力损失确定。 3.5.1 预制泵站的抗浮计算,应满足下式要求:
(3.5.1)
式中
——抗浮力;
——抗浮稳定性安全系数,应按5.5.2条的规定采用;
——浮托力标准值,按第5.5.4条确定。
当不满足式(5.5.1)时,可采取井壁下端四周浇捣混凝土配重或锚杆等方法解决抗浮问题。
3.5.2 预制泵站抗浮稳定安全系数应按(3.5.2)式计算:
Kf=Σv / Σu(3.5.2)
式中:Kf——抗浮稳定安全系数;
Σv——作用于泵房基础底面以上的全部重力(kN);
Σu——作用于泵房基础底面上的扬压力(kN)。
3.5.3 预制泵站抗浮稳定安全系数值,不分泵站级别和地基种别,基本荷载组合下为1.10,特殊荷载组合下为1.05。
3.5.4 地下水对预制泵站筒体壁作用的标准值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 预制泵站筒体壁上的水压力按静水压力计算;
2 水压力标准值的相应设计水位,应根据勘察部门和水文部门提供的数据采用。对于可能出现的最高和最低水位,应综合考虑一段时间变化及工程设计基准期可能的发展趋势确定;
3 水压力标准值的相应设计水位,应根据对结构的荷载效应确定取最高水位或最低水位。当取最高水位时,相应的准永久值系数可取平均水位与最高水位的比值;当取最低水位时,相应的准永久值系数应取1.0。
4 地下水对预制泵站筒体壁作用的压力,应按(3.5.4)式计算:
Fw,k=γwhw (3.5.4)
式中
Fw,k—地下水对预制筒体壁作用的压力标准值(kN/m²);
γw—地下水的重度(kN/m³);
hw—地下水设计水位至基础底面的距离(m)。 3.6.1预制泵站选用的地基应满足承载能力、稳定和变形的要求。
3.6.2预制泵站地基应优先选用自然地基。标准贯进击数小于4击的粘性土地基和标准贯进击数小于或即是8击的砂性土地基,不得作为自然地基。当预制泵站地基岩土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能指标较差,且工程结构又难以协调适应时,可采用人工地基。
3.6.3只有竖向对称荷载作用时,预制泵站基础底面均匀应力不应大于预制泵站地基特力层承载力;在竖向偏心荷载作用下,除应满足基础底面均匀应力不大于地基持力层承载力外,还应满足基础底面边沿最大应力不大于1.2倍地基持力层承载力的要求;在地震情况下,预制泵站地基持力层承载力可适当减少。
3.6.4预制泵站地基承载力应根据站址处地基原位试验数据,按照本规程附录B.1所列公式计算确定。
3.6.5当预制泵站地基持力层内存在软弱土层时,除应满足持力层的承载力外,还应对软弱夹层的承载力进行核算,经深度修正,并应满足(3.6.5)式要求:
Pc+Pz=[Rz](3.6.5)
式中:Pc——软弱夹层顶面处的自重应力(kPa);
Pz——软弱夹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kPa),可将泵站基础底面应力简化为竖向均布、竖向 三角形颁和水平向均布等情况,按条形或矩形基础计算确定;
[Rz]——软弱夹层的承载力(kPa)。
复杂地基上大型泵站地基承载力计算,应作专门论证确定。
3.6.6当预制泵站基础受振动荷载影响时,其地基承载力可降低,并可按(3.6.6)式计算:
[R']≤ψ[R](3.6.6)
式中:[R']——在振动荷载作用下的地基承载力(kPa);
[R]——在静荷载作用下的地基承载力(kPa);
ψ——振动折减系数,可按0.8~1.0选用。高扬程机组的基础可采用小值,低扬程机组的块基型整体式基础可采用大值。
3.6.7预制泵站地基终极沉降量可按(3.6.7)式计算:
S∞=Σ(e1i-e2i)/(1+e1i)*hi (i=1,n)(3.6.7)
式中:S∞——地基终极沉降量(cm);
i——土层号;
n——地基压缩层范围内的土层数;
e1i、e2i——泵站基础底面以下第i层土在均匀自重应力作用下的孔隙比和在平均自重应力、均匀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的孔隙比;
hi——第i层土的厚度(cm)。
地基压缩层的计算深度应按计算层面处附加应力与自重应力之等于0.1∽0.2(坚实地基取大值,软土地基取小值)的条件确定。当其下尚有压缩性较大的土层时,地基压缩层的计算深度应计至该土层的底面。
3.6.8预制泵站地基沉降量和沉降差,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分析确定,满足泵站结构安全和不影响泵房内机组的正常运行。
3.6.9预制泵站的地基处理方案应综合考虑地基土质、泵站结构特点、施工条件和运行要求等因素,宜按本规程附录B表B.2,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换土垫层、桩基础、沉井基础、振冲砂(碎石)桩和强夯等常用地基处理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 123的有关规定。 3.7.1 预制泵站钢筋混凝土的施工中,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且不宜低于200kg/m。
3.7.2 预制泵站筒体坚固,纤维缠绕玻璃钢的强度,应完全抵抗腐蚀、撕裂和其他破坏力,并永久防水。
3.7.3 预制泵站外部材质应力和荷载应采用FEA进行计算,有限元模型采用轴对称模型,外压力作用于泵站的圆柱周面,大小等效于水压的1.6倍。
3.7.4 泵站顶盖结构设计应根据泵站埋设的位置确定,顶盖结构强度应能承受顶部最大荷载。
3.7.5 埋设在道路上的泵站,顶盖高度应与周围地坪齐平,并根据道路荷载来复核顶盖强度,泵站井筒侧壁不应承受道路荷载。
3.7.6 预制泵站采用自清洁底部设计,减少泵站沉积。
『叁』 城市排水系统规划包括哪几个方面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与城市给水工程规划之间关系紧密,排水工程规划的排水量、专排水处理程度和属受纳水体及排水出口应与给水工程规划的用水量、回用再生水的水质、水量和水源地及其卫生防护区相协调。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的受纳水体与城市水系规划、城市防洪规划相关,应与规划水系的功能和防洪的设计水位相协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排水制度。确定是它有合流制合流还是分流制度。合流制使用条件:街道和街坊建设比较完善,必须用暗管渠排除雨水,但街道横截面比较窄,地下管道多,施工复杂,管渠的设置位置受到限制时。分流制是:用不同管渠分别收集和输送各种污水、雨水和生产废水的排水方式。
(2)划分排水区域,估算雨水、污水总量,制定不同地区污水排放标准。
(3)确定排水管、渠系统规划布局,及主要泵站的位置。
(4)确定污水处理厂位置、规模、处理等级以及综合利用的措施。确定是重要建筑物、一般建筑物、较重要建筑物,日处理能力是多少。
『肆』 如何确定农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规模
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的确定是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版内容之一。为了使规权模确定更加合理,基于水量样本的分布特征,在考虑拟建污水处理厂服务区域日用水量小时变化周期性的基础上,考虑一周内小时水量变化特性,提出利用模糊识别理论对水量样本分布进行识别,以分布隶属度因子修正日用水量预测的日周期自回归模型,从而建立计及日用水量波动的周期自回归复合因子预测模型。该方法在污水处理厂环境影响评价中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的确定具有有效性和实用性。
『伍』 关于污水厂设计处理量的确定~~求大师指导!
X变化系数1.2
『陆』 如何确定污水处理厂总规模
按照用水定额260和总人口7万人确定了日污水排放量,然后日污水排放量要乘以1.47的变化系数,最后得出2.68万立方米。希望能帮助到您!
『柒』 关于市政污水泵站设计的几点认识
随着人们对城市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居住环境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城市建设中保证污水的正常排放对于保证城市生活正常进行有着积极意义。市政建设在不断的改进,污水泵的建设也越来越多,设计也越来越科学严谨。
关键词:市政污水;污水泵站;设计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开始关注生活的空间,对居住环境有了进一步的要求。
污水泵站的一般规定
1、明确近期污水量和污水泵处理污水的能力,然后综合考虑污水泵站是一次建成还是分批次建成、规模大小以及具体选址。
2、在设计分流排水系统时,应该考虑是将雨水泵与污水泵分开建设还是在同一建筑里建设,但是应该使水泵、集水池和管道分开管理;
3、蓄水池和排污机器在同一建筑物里的时候,应该建筑防水墙将二者隔开,避免出现漏水、渗水现象;
4、在设计污水处理泵站时,要充分考虑建成后对环境的影响,而且要保证泵站在地下的建筑物保持干燥,做好相应的防水措施。
『捌』 如何确定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标准与处理规模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里有
进水标准首先需要水样采集。
如果没有一般取COD
300-500,内BOD
200-300,SS
100-200,NH3
50来设计。
处理规模容按照200L/人*天和当地人口以及当地规划人口增长计算。
『玖』 污水厂设计是按长期规划还是短期规划
污水厂设计是按长期规划还是短期规划是根据甲方需要确定的,并不是设计人员版考虑的。但不管是权哪种情况都要预留扩建的空地。
1、如果甲方要求按长期规划设计,就必须按长期规划设计,但他可能分期建设。所有设计的时候要构筑物要分两组或者两组以上设计同时还可以满足检修的要求!
2、如果甲方要求按短期规划设计,只可以设计单组构筑物,当然需要和甲方沟通!
所以说不管怎么说,在设计过程中看现场(设计要留有余地)及和甲方沟通非常重要。别到时候设计出来的东西不符合甲方要求,即使你设计的再好也是失败的作品!
希望对你有帮助!
『拾』 您好!请问污水处理厂大,中,小型分类的依据是每天处理量是多少处理厂选址如何确定
根据我国的实际抄情况,大袭体上可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污水处理厂。
规模>10×104 m3/d的是大型污水厂,一般建在大城市,基建投资以亿元计,年运营费用以千万元计,目前全国已建成十多座,最大的是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规模达100×104 m3/d。
中型污水处理厂的规模为(1~10)×104 m3/d,一般建于中、小城市和大城市的郊县,基建投资几千万至上亿元,年运营费用几百万到上千万元,目前全国已建成几十座,正建的有上百座,今后一段时间还将大量增加。
规模<1×104 m3/d的是小型污水处理厂,一般建于小城镇,基建投资几百万到上千万,年运营费用几十万到上百万;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目前这类污水厂刚刚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的小城镇出现,今后会越来越多,最终小型污水厂的数量将超过大中型污水厂。
参考。
处理方法:化学法,物理法,生化法等等。
大型城镇污水处理厂一般采用生化法,如活性污泥法及其变形等等,具体工艺eg.A2/O,AO,SBR,BAF,氧化沟,MBBR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