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废水污染物年达标排放量的计算方法
每一抄个企业都要在环保局审批一个 “排污许可证”,这个许可上表明了该企业污染物一年的排放总量,至于怎样计算,各地都有不同的方法。必须条件有:根据生产工艺,企业在设计时首先要做《环境影响评价》,这里面已经明确了这个项目的所有对环境的影响,在企业建设时也必须遵照这里面的规定去做,否则,你的那个“排污许可证”是领不到的,在国家“环保一票否决”的规定下,你也就不能生产。
那么,这个排放量是怎样计算的呢?环保局每年都向企业发放一个“三废”排放报表,这个表格需要企业自己根据实际消耗,终点填写产品产量、能源消耗等。然后环保部门更根据检测数据进行计算。当然,这个报表不是这么简单,其实也是一个复杂的计算过程,如果企业弄虚作假,他们会看出来的。
❷ 知道废水的总排放量和各污染物的浓度和评价标准,怎么计算各污染物的排放量
废水排放量Q,污染物实际排放浓度C,污染物排放标准(浓度)S,污染物排放量W
研究:W=QC
管理:W=QS
规划:视情况使用二者之一
❸ 总氮和有机氮去除率计算
将出水凯氏氮和氨氮制数据对调。
[解]:
1、求进水总氮和有机氮浓度:
进水总氮=40mg/L
进水有机氮=40-30=10(mg/L)
2、求出水总氮和有机氮浓度:
出水总氮=9+4+20=33(mg/L)
出水有机氮=9-8.2=0.8(mg/L)
3、求总氮和有机氮去除率:
总氮去除率=(40-33)/40*100%=17.5%
有机氮去除率=(10-0.8)/10*100%=92%
(3)废水总氮排放量怎么计算扩展阅读
总氮氨氮水中各种形态无机和有机氮的总量。包括NO3-、NO2-和NH4+等无机氮和蛋白质、氨基酸和有机胺等。
有机氮指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动物性有机物的含氮量一般较植物性有机物为高
先测试总氮和氨氮的浓度,如果浓度差值不大,建议直接用氨氮去除剂处理,这样氨氮处理下来了,总氮也会随之降低。
❹ 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物产生量怎么计算
排污系数,即污染物排放系数,指在典型工况生产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实用订单为原料等)所产生的污染物量经过末端治理设施削减后的残余量,或生产单位产品(实用单位原料)直接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量.当污染物直排时,排污系数与产污系数相同.
这个理解了就行,不需要什么公式的.具体你看你们单位的数据.什么废水污染物生产量等等的
常用的排污系数
烧一吨煤,产生1600×S%千克SO2,1万立方米废气,产生200千克烟尘.
烧一吨柴油,排放2000×S%千克SO2,1.2万立米废气;排放1千克烟尘.
烧一吨重油,排放2000×S%千克SO2,1.6万立米废气;排放2千克烟尘.
大电厂,烟尘治理好,去除率超98%,烧一吨煤,排放烟尘3-5千克.
普通企业,有治理设施的,烧一吨煤,排放烟尘10-15千克;
砖瓦生产,每万块产品排放40-80千克烟尘;12-18千克二氧化硫.
规模水泥厂,每吨水泥产品排放3-7千克粉尘;1千克二氧化硫.
乡镇小水泥厂,每吨水泥产品排放12-20千克粉尘;1千克二氧化硫.
物料衡算公式:
1吨煤炭燃烧时产生的SO2量=1600×S千克;S含硫率,一般0.6-1.5%.若燃煤的含硫率为1%,则烧1吨煤排放16公斤SO2 .
1吨燃油燃烧时产生的SO2量=2000×S千克;S含硫率,一般重油1.5-3%,柴油0.5-0.8%.若含硫率为2%,燃烧1吨油排放40公斤SO2 .
¬排污系数:燃烧一吨煤,排放0.9-1.2万标立方米燃烧废气,电厂可取小值,其他小厂可取大值. 燃烧一吨油,排放1.2-1.6万标立方米废气,柴油取小值,重油取大值.
【城镇排水折算系数】 0.7~0.9,即用水量的70-90%.
【生活污水排放系数】采用本地区的实测系数.
【生活污水中COD产生系数】60g/人.日.也可用本地区的实测系数 .
【生活污水中氨氮产生系数】7g/人.日.也可用本地区的实测系数.使用系数进行计算时,人口数一般指城镇人口数;在外来较多的地区,可用常住人口数或加上外来人口数.
【生活及其他烟尘排放量】
按燃用民用型煤和原煤分别采用不同的系数计算:
民用型煤:每吨型煤排放1~2公斤烟尘
原 煤:每吨原煤排放8~10公斤烟尘
一、工业废气排放总量计算
1.实测法
当废气排放量有实测值时,采用下式计算:
Q年= Q时× B年/B时/10000
式中:
Q年——全年废气排放量,万标m3/y;
Q时——废气小时排放量,标m3/h;
B年——全年燃料耗量(或熟料产量),kg/y;
B时——在正常工况下每小时的燃料耗量(或熟料产量) ,kg/h.
2.系数推算法
1)锅炉燃烧废气排放量的计算
①理论空气需要量(V0)的计算a. 对于固体燃料,当燃料应用基挥发分Vy>15%(烟煤),计算公式为:V0=0.251 ×QL/1000+0.278[m3(标)/kg]
当Vy
❺ 氨氮排放量怎么计算
氨氮排放量=0.568克/吨*37650. 43吨=21385克=21.4千克专
BOD排放属量=4.4克/吨*37650. 43吨=165662克=165.7千克
SS排放量=34克/吨*37650. 43吨=1280115克=1280千克
❻ 第一次全国生活源手册里面排放污染物只有cod与总氮.其他污染物怎么核算
中国环境污染到什么程度了呢?让我们来看看下面一组数据。
2007年,我国查明的各类源头废水排放总量2092.8亿吨,废气排放总量637203.7亿立方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化学需氧量3028.9万吨,氨氮172.9万吨,石油类78.2万吨,重金属(镉、铬、砷、汞、铅,下同)0.09万吨,总磷42.3万吨,总氮472.9万吨;二氧化硫 2320万吨,烟尘1166.6万吨,氮氧化物1797.7万吨。其中,浙江、广东、江苏、山东和河北省工业污染源数量居前5位,分别占全国工业源总数的 19.9%、17.1%、11.8%、6.1%和 5.1%。在产生严重工业污染的行业中,全国有非金属矿物制品18.4家、通用设备制造污染源14万家、金属制品12.3万家、纺织业10.7万家、塑料制品业8.8万家、农副食品加工业8.3万家、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8.2万家。
工业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产生量:化学需氧量3145.35万吨,氨氮 201.67万吨,石油类 54.15万吨,挥发酚 12.38万吨,重金属2.43万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38.5亿吨,综合利用量18亿吨(其中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2124.44万吨),处置量 4.41亿吨(其中处置往年贮存量1964万吨),2007年贮存量15.99亿吨(其中符合环保要求贮存量12.11亿吨),倾倒丢弃量4914.87万吨。
农业源中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流失)量:化学需氧量1324.09万吨,总氮 270.46万吨,总磷28.47万吨,铜 2452.09吨,锌4862.58吨。种植业总氮流失量159.78万吨,其中:地表径流流失量 32.01万吨,地下淋溶流失量20.74万吨,基础流失量107万吨;总磷流失量10.87万吨。种植业地膜残留量12.1万吨。
上述数据节录自2010年2月6日新版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这个报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联合公布,可谓权威之数据。然而,从这些枯燥的数据中,我们依然不能了解我国生态环境的“庐山真面目”。因为,毕竟统计数据有不全的地方,甚至一些数据,还会有失真的地方。全国污染源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07年12月31日,时期为2007年度,普查对象是我国境内排放污染物的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内容包括各类污染源的基本情况、主要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数量、污染治理情况等。从上述普查的部分结果我们隐约地读出:从工厂烟筒、排污口、矿山、城市消费场所、养殖场、果园乃至农田排出来的各类污染物,已经使得重现当年我们的“碧水蓝天”成为奢望了。
❼ 已知总氮浓度12.8(mg/l),废水排放量45892(m³),,怎样计算 排放量(T)用什么公式
12.8*45892*1000mg,再换算成你需要的单位即可
❽ 生活污水排放量计算公式是
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 指城镇居民每年排放的生活污水.用人均系数法测算.测算公式为:
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城镇生活污水排放系数×市镇非农业人口×365
❾ 工业废水排放量的计算公式
你也废水排放量的个计算公式,这个计算公式来说的话,他有自己的装备的计算工资的,你只要按照这个套公式就可以的
❿ 污水总氮标准
法律分析:目前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要求,总氮浓度排放标准一级B要求为20mg/L,一级A为15mg/L。北京市综合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总氮排放低于15mg/L,一级A总氮排放低于10mg/L。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表一要求总氮小于20mg/L。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四十条 国家促进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使用。
企业应当优先使用清洁能源,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工艺、设备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污染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第四十二条 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医疗废物、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光辐射、电磁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明确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重点排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监测规范安装使用监测设备,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保存原始监测记录。
严禁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