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地下车库污水泵房作用,产生的污染有哪些
地下车库车库污水泵房的作用主要是排出排入地下车库的的污水的作用版 ,具体做什么用要看泵房的权主要功能
一般地下车库的污废水主要来源于车库的地面冲洗,洗车废水 还有有卫生间的还要排水卫生间的废水,车库冲洗和洗车废水的的污染主要是含油,一般排出也不需要设水泵房 直接通过潜污泵集水坑排出,对于含油的废水最好通过隔油池处理
地下车库可能还放有其他工艺水泵房 给水泵房 中水泵房 污水处理泵房等等
『贰』 污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水面标高及池底标高怎样算出来
污水来处理构筑物的设自计水面标高及池底标高不是土建计算出来的,是给排水专业根据当地管网条件,确定进口污水泵站(粗格栅)的池底标高,根据选择的泵的扬程流量等指标和处理工艺依次确定后续构筑物的标高。并汇总总图专业平衡土方等指标。
污水处理 (sewage treatment,wastewater treatment):为使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叁』 地铁里怎么排水
地铁管道中有一个排水系统,每个地铁站下都有一个相应的排水系统。
1、使用平台附近的游泳池将其集中存储。 水池仅用作缓冲,并有一个螺旋泵将所有污水泵入并泵入城市污水管道。 污水分别存放,厕所为厕所,普通污水为普通污水。
2、类似于洪水堤防的排水系统。 使用洪水控制时,外部水位高于内部水位。 通过重力难以实现自然排水。 然后,使用同一台螺杆泵将水和其他污物一起泵送到大坝上。
(3)如何看地铁废水泵房长宽高扩展阅读:
排水系统的排水方式:
1、直接排掉进水管:
这种排水方法是高架桥面的一种相对简单的排水方法,适用于桥梁下无交通的情况。 桥面板上的雨水通过桥面板的水平和纵向坡度收集到雨水出口。 雨水出口连接到水平排水管(对于空心板)或垂直排水管(对于连续梁),以直接在桥下冲洗雨水。
2、进水口沿桥墩与排水管和落水管的连接方式:
这种排水方法是在排水管进水口直接排水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排水管和落水管。 桥面甲板上的雨水通过排水管排到桥下的排水口或排水口,这适用于通过桥下的车辆。
3、防撞栏杆加排水道的排水方法:
对于在桥下通过的车辆,为了确保排水系统的维护和清理工作的便利,通常在高架桥的防撞壁外部浇铸一条排水通道。 横截面尺寸通常为30cmx SOcm。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排水系统
『肆』 如何进行污水处理厂的高程计算及平面、高程布置
污水处理厂
平面布置及高程布置
一、污水处理厂的平面布置
污水处理厂的平面布置应包括:
处理构筑物的布置污水处理厂的主体是各种处理构筑物。作平面布置时,要根据各构筑物(及其附属辅助建筑物,如泵房、鼓风机房等)的功能要求和流程的水力要求,结合厂址地形、地质条件,确定它们在平面图上的位置。在这一工作中,应使:联系各构筑物的管、渠简单而便捷,避免迁回曲折,运行时工人的巡回路线简短和方便;在作高程布置时土方量能基本平衡;并使构筑物避开劣质土壤。布置应尽量紧凑,缩短管线,以节约用地,但也必须有一定间距,这一间距主要考虑管、渠敷设的要求,施工时地基的相互影响,以及远期发展的可能性。构筑物之间如需布置管道时,其间距一般可取5-8m,某些有特殊要求的构筑物(如消化池、消化气罐等)的间距则按有关规定确定。
厂内管线的布置污水处理厂中有各种管线,最主要的是联系各处理构筑物的污水、污泥管、渠。管、渠的布置应使各处理构筑物或各处理单元能独立运行,当某一处理构筑物或某处理单元因故停止运行时,也不致影响其他构筑物的正常运行,若构筑物分期施工,则管、渠在布置上也应满足分期施工的要求;必须敷设接连人厂污水管和出流尾渠的超越管,在不得已情况下可通过此超越管将污水直接排人水体,但有毒废水不得任意排放。厂内尚有给水管、输电线、空气管、消化气管和蒸气管等。所有管线的安排,既要有一定的施工位置,又要紧凑,并应尽可能平行布置和不穿越空地,以节约用地。这些管线都要易于检查和维修。
污水处理厂内应有完善的雨水管道系统,以免积水而影响处理厂的运行。
辅助建筑物的布置辅助建筑物包括泵房、鼓风机房、办公室、集中控制室、化验室、变电所、机修、仓库、食堂等。它们是污水处理厂设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建筑面积大小应按具体情况与条件而定。有可能时,可设立试验车间,以不断研究与改进污水处理方法。辅助建筑物的位置应根据方便、安全等原则确定。如鼓风机房应设于曝气池附近以节省管道与动力;变电所宜设于耗电量大的构筑物附近等。化验室应远离机器间和污泥干化场,以保证良好的工作条件。办公室、化验室等均应与处理构筑物保持适当距离,并应位于处理构筑物的夏季主风向的上风向处。操作工人的值班室应尽量布置在使工人能够便于观察各处理构筑物运行情况的位置。
此外,处理厂内的道路应合理布置以方便运输;并应大力植树绿化以改善卫生条件。
应当指出:在工艺设计计算时,就应考虑它和平面布置的关系,而在进行平面布置时,也可根据情况调整构筑物的数目,修改工艺设计。
总平面布置图可根据污水厂的规模采用1∶200~1∶1000比例尺的地形图绘制,常用的比例尺为l:500。
图1为某甲市污水处理厂总平面布置图、主要处理构筑物有:机械除污物格栅井、曝气沉砂池、初次沉淀池与二次沉淀池(均设斜板)、鼓风式深水中层曝气池、消化池等及若干辅助建筑物。
该厂平面布置特点为:流线清楚,布置紧凑。鼓风机房和回流污泥泵房位于暖气池和二次沉淀池一侧,节约了管道与动力费用,便于操作管理。污泥消化系统构筑物靠近四氯化碳制造厂(即在处理厂西侧),使消化气、蒸气输送管较短。节约了基建投资。办公室。生活住房与处理构筑物、鼓风机房、泵房、消化池等保持一定距离,卫生条件与工作条件均较好。在管线布置上,尽量一管多用,如超越管、处理水出厂管都借道雨水管泄入附近水体,而剩余污泥、污泥水、各构筑物放空管等,又都与厂内污水管合并流人泵房集水井。但因受用地限制(厂东西两恻均为河浜),远期发展余地尚感不足。
图2为乙市污水厂的平面布置图,泵站设于厂外。主要构筑物有:格栅、曝气沉砂池、初次沉淀池、曝气池、二次沉淀池及回流污泥泵房等一些辅助建筑物。湿污泥池设于厂外便于农民运输之处。
该厂平面布置的特点是:布置整齐、紧凑。两期工程各自成系统,对设计与运行相互干扰较少。办公室等建筑物均位于常年主风向的上风向,且与处理构筑物有一定距离,卫生、工作条件较好。在污水流人初次沉淀池、曝气池与二次沉淀池时,先后经三次计量,为分析构筑物的运行情况创造了条件。利用构筑物本身的管渠设立超越管线,既节省了管道,运行又较灵活。
第二期工程预留地设在一期工程与厂前区之间,若二期工程改用别的工艺流程或另选池型时,在平面布置上将受一定限制。泵站与湿污泥池均设于厂外,管理不甚方便。此外,三次计量增加了水头损失。
二、污水处理厂的高程布置
污水处理厂高程布置的任务是:确定各处理构筑物和泵房等的标高,选定各连接管渠的尺寸并决定其标高。计算决定各部分的水面标高,以使污水能按处理流程在处理构筑物之间通畅地流动,保证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
污水处理厂的水流常依靠重力流动,以减少运行费用。为此,必须精确计算其水头损失(初步设计或扩初设计时,精度要求可较低)。水头损失包括:
(1)水流流过各处理构筑物的水头损失,包括从进池到出池的所有水头损失在内;在作初步设计时可按表1估算。
表1 处理构筑物的水头水损失
构筑物名称 水头损失(cm) 构筑物名称 水头损失(cm)
格栅 10~25 生物滤池(工作高度为2m时):
沉砂池 10~25
沉淀池: 平流
竖流
辐流 20~40 1)装有旋转式布水器 270~280
40~50 2)装有固定喷洒布水器 450~475
50~60 混合池或接触池 10~30
双层沉淀池 10~20 污泥干化场 200~350
曝气池:污水潜流入池 25~50
污水跌水入池 50~150
(2)水流流过连接前后两构筑物的管道(包括配水设备)的水头损失,包括沿程与局部水头损失。
(3)水流流过量水设备的水头损失。
水力计算时,应选择一条距离最长、水头损失最大的流程进行计算,并应适当留有余地;以使实际运行时能有一定的灵活性。
计算水头损失时,一般应以近期最大流量(或泵的最大出水量)作为构筑物和管渠的设计流量,计算涉及远期流量的管渠和设备时,应以远期最大流量为设计流量,并酌加扩建时的备用水头。
设置终点泵站的污水处理厂,水力计算常以接受处理后污水水体的最高水位作为起点,逆污水处理流程向上倒推计算,以使处理后污水在洪水季节也能自流排出,而水泵需要的扬程则较小,运行费用也较低。但同时应考虑到构筑物的挖土深度不宜过大,以免土建投资过大和增加施工上的困难。还应考虑到因维修等原因需将池水放空而在高程上提出的要求。
在作高程布置时还应注意污水流程与污泥流程的配合,尽量减少需抽升的污泥量。污泥干化场、污泥浓缩池(湿污泥池),消化池等构筑物高程的决定,应注意它们的污泥水能自动排人污水人流干管或其他构筑物的可能性。
在绘制总平面图的同时,应绘制污水与污泥的纵断面图或工艺流程图。绘制纵断面图时采用的比例尺:横向与总平面图同,纵向为1∶50-1∶100。
现以图2所示的乙市污水处理厂为例说明高程计算过程。该厂初次沉淀池和二次沉淀池均为方形,周边均匀出水,曝气池为四座方形池,表面机械曝气器充氧,完全混合型,也可按推流式吸附再生法运行。污水在入初沉池、曝气池和二沉池之前;分别设立了薄壁计量堰(、为矩形堰,堰宽0.7m,为梯形堰,底宽0.5m)。该厂设计流量如下:
近期 =174L/s 远期 =348L/s
=300L/s =600L/s
回流污泥量以污水量的100%计算。
各构筑物间连接管渠的水力计算见表2。
处理后的污水排人农田灌溉渠道以供农田灌溉,农田不需水时排人某江。由于某江水位远低于渠道水位,故构筑物高程受灌溉渠水位控制,计算时,以灌溉渠水位作为起点,逆流程向上推算各水面标高。考虑到二次沉淀池挖土太深时不利于施工,故排水总管的管底标高与灌溉渠中的设计水位平接(跌水0.8m)。
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地面高程为50.00m。
高程计算中,沟管的沿程水头损失按表2所定的坡度计算,局部水头损失按流速水头的倍数计算。堰上水头按有关堰流公式计算,沉淀池、曝气池集水槽系底,且为均匀集水,自由跌水出流,故按下列公式计算:
B= (1)
=1.25B (2)
式中Q--集水槽设计流量,为确保安全,常对设计流量再乘以1.2~1.5的安全系数();
B--集水槽宽(m);
h0--集水槽起端水深(m)。
高程计算:
高程(m)
灌溉渠道(点8)水位 49.25
排水总管(点7)水位
跌水0.8m 50.05
窨井6后水位
沿程损失=0.001×390 50.44
窨井6前水位
管顶平接,两端水位差0.05m 50.49
二次沉淀池出水井水位
沿程损失=0.0035×100=0.35m 50.84
二次沉淀池出水总渠起端水位
沿程损失=0.35-0.25=0.10m 50.94
二次沉淀池中水位
集水槽起端水深 =0.38m
自由跌落=0.10m
堰上水头(计算或查表)=0.02m
合计 0.50m 51.44
堰F3后水位
沿程损失=0.002810=0.03m
局部损失==0.28m
合计 0.31m 51.75
堰F3前水位
堰上水头=0.26m
自由跌落=0.15m
合计 0.41m 52.16
曝气池出水总渠起端水位
沿程损失=0.64-0.42=0.22m 52.38
曝气池中水位
集水槽中水位=0.26m 52.64
堰F2前水位
堰上水头=0.38m
自由跌落=0.20m
合计 0.58m 53.22
点3水位
沿程损失=0.62-0.54=0.08m
局部损失=5.85×=0.14m
合计 0.22m 53.44
初次沉淀池出水井(点2)水位
沿程损失=0.0024×27=0.07m
局部损失=2.46×=0.15m
合计 0.22m 53.66
初次沉淀池中水位
出水总渠沿程损失=0.35-0.25=0.10m
集水槽起端水深 =0.44m
自由跌落 =0.10m
堰上水头=0.03m
合计 0.67m 54.33
堰F1后水位
沿程损失=0.0028×11=0.04m
局部损失==0.28m
合计 0.32m 54.65
堰F1前水位
堰上水头=0.30m
自由跌落=0.15m
合计 0.45m 55.10
沉砂池起端水位
沿程损失=0.48-0.46=0.02m
沉砂池出口局部损失=0.05m
沉砂池中水头损失=0.20m
合计 0.27m 55.37
格栅前(A点)水位
过栅水头损失0.15m 55.52m
总水头损失 6.27m
上述计算中,沉淀池集水槽中的水头损失由堰上水头、自由跌落和槽起端水深三部分组成,见图3。计算结果表明:终点泵站应将污水提升至标高55.52m处才能满足流程的水力要求。根据计算结果绘制了流程图,见图4。
图3 集水槽水头损失计算示意
-堰上水头;-自由跌落;-集水槽起端水深;-总渠起端水深
图4 污水处理流程
污泥流程的高程计算以图1所示的甲市污水处理厂为例。该厂污泥处理流程为:
二次沉淀池--污水泵站--初次沉淀池--污泥投配(预热)池--污泥泵站--消化池--贮泥池--运泥船外运
高程计算顺序与污水流程同,即从控制性标高点开始计算。
甲市处理厂设计地面标高为4.2m,初次沉淀池水面标高为6.7m。二次沉淀池剩余活性污泥系利用厂内下水道排至污水泵站,计算从略。从初次沉淀池排出污泥的含水率为97%,污泥消化后经静澄、撤去上清液,其含水率为96%。初次沉淀池至污泥投配池的管道用铸铁管,长150m,管径300mm。设管内流速为15m/s,按式(3)
式中—输泥管道沿程压力损失(m)
L—输泥管道长度(m)
D—输泥管管径(m)
v—污泥流速(m/s)
—海森-威廉(Haren-Williams)系数,其值决定于污泥浓度,见下表:
污泥浓度(%) 值
0.0 100
2.0 81
4.0 61
6.0 45
8.5 32
10.1 25
可求得其水头损失为:
m
自由水头1.5m,则管道中心标高为:
6.7-(1.20+1.50)=4.0m
流入污泥投配池的管底标高为:
4.0-0.15=3.85m
图5 投配池及标高
污泥投配池的标高可据此确定,投配池及标高见图5。
消化池至贮泥池的各点标高受河水位的影响(即受河中运泥船高程的影响),故以此向上推算。设要求贮泥池排泥管管中心标高至少应为3.0m才能向运泥船排尽池中污泥,贮泥池有效深2.0m。已知消化池至贮泥池的铸铁管管径为200mm,管长70m,并设管内流速为1.5m/s,则根据式(1)可求得水头损失为1.20m,自由水头设为1.5m。又,消化池采用间歇式排泥运行方式,根据排泥量计算,一次排泥后池内泥面下降0.5m。则排泥结束时消化池内泥面标高至少应为:
3.0+2.0+0.1+1.2+1.5=7.8m
开始排泥时的泥面标高:
7.8+0.5=8.3m
式中0.1为管道半径,即贮泥池中泥面与入流管管底平。
应当注意的是:当采用在消化池内撇去上清液的运行方式时,此标高是撇去上清液后的泥面标高,而不是消化池正常运行时的池内泥面标高。
当需排除消化池中下面的污泥时,需用排泥泵排除。
据此绘制的污泥高程图见图8-5。
『伍』 求地铁车厢大小资料
我国地铁列车根据“体宽”可分为A、B、C三个型号,以A型列车宽度最大,载客量最多。中国新下线的列车最大载客量为2460人;每辆车长度为22.8米,宽度为3米。以DKZ5型车辆为例: 车辆高度(最大处):3695mm 车体宽度(最大处):2800mm 客室地板面距走行轨顶面高度:1100mm
A型车 基本尺寸:长22m、宽3.0 m、高3.8 m
B型车 基本尺寸:长19m、宽2.8 m、高3.8 m
C型车 基本尺寸:长19m、宽2.6m、高3.8 m
『陆』 地铁给排水设计中,废水池的有效水深怎么定的,超高报警水位如何确定
废水采用自流排走 确定废水池的储存时间 不同城市 有不同规定 南方城市偏大版 北方城市偏小 具体不列权 然后废水池水深=容积/面积,容积=长x宽 但是长宽没有具体要求 要你根据总体确定。
废水采用水泵提升后排走 计算设计水量然后选泵 确定泵的运行时间及周期 但是泵每小时启动次数不能超过5次也就是说 最短收集废水时间是15分钟 然后校核下泵的流量 保证废水池有效容积大于最大泵5分钟的流量 如果泵的启动次数频繁 建议超高取高点 至少500 然后超高报警水位取泵的启动水位+100
『柒』 请问地铁的下水系统是如何设计的
地铁的排水分为压力废水以及溢流水,压力废水部分通过废水泵房提升至泄压井,然后再接入市政污水管线,溢流水属于重力自流型废水,一般都打药,所以也只能接入市政污水
『捌』 地铁是如何实现给排水的
地铁管道里有排水系统,并且每一个地铁站下边都有对应的排水系统。
1、利用在站台附近的水池将其集中存放,水池只作为缓冲,有螺旋泵,将所有的污水泵上去,并泵入城市排污管道内。这些污水是分开存放的,厕所的是厕所,普通排污的是普通排污。
2、类似防洪堤的排水系统,当防洪使用的时候, 外水位高于内水位了,就很难实现自然方式依靠重力排水,然后也是使用同样的螺旋泵,将水以及其他污物一同泵上去,饶过堤坝送出。
(8)如何看地铁废水泵房长宽高扩展阅读:
一、地铁的优点:
1、节省土地:由于一般大都市的市区地皮价值高昂,将铁路建于地底,可以节省地面空间,令地面地皮可以作其他用途。
2、减少噪音:铁路建于地底,可以减少地面的噪音。
3、减少干扰:由于地铁的行驶路线不与其他运输系统(如地面道路)重叠、交叉,因此行车受到的 交通干扰较少,可节省大量通勤时间。
二、排水系统排水方式:
1、进水口接泄水管直接下排方式:
该种排水方式是较为简单的高架桥桥面排水方式,适用于桥下无车辆通行的情况。桥面雨水通过桥面横纵坡汇集到雨水口,雨水口接横向排水管道(空心板时)或竖向排水管道(连续梁时)将雨水直接冲淋到桥下。
2、进水口接排水管和落水管沿桥墩下排方式:
该种排水方式是在进水口接泄水管直接下排方式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定的排水管和落水管,桥面雨水通过排水管道排至桥下排水沟或排水口内,适用于桥下有车辆通行的情况。
3、防撞栏杆外加排水槽的排水方式:
对于桥下有车辆通行的情况,为保证排水系统的维护和清通工作的便利,常在高架桥防撞墙外现浇一条排水槽,断面尺寸一般取30cmx SOcm。
『玖』 为什么广州的地铁站里没有设公共卫生间
1.广州地铁站并非没有公共厕所,但如厕难是不争的事实。关于广州地铁站公共厕所的配置情况,准确的说法是:截止2012年11月14日,广州地铁线网内自建厕所有16个,车站50米范围内厕所有73个,覆盖线网70%的车站。虽然“广州地铁站没有设厕所”的说法欠缺准确,但如厕难确是不争的事实,答主也有过深刻体会。上面引用的南都报道有很详细的描述,总归来说,问题在于:有一些(16个)地铁站站内有公厕,但无明显标识,多数地铁站附近场所有公厕,但站内多无指引。有的地铁站站内站外都找不到公厕,或者附近公厕十分隐蔽难找,例如离沥滘站“最近的厕所在城中村内一菜市场里,从沥滘出口出来需步行约15分钟,且路窄拐弯多,隐蔽而难找”。
2.历史原因导致广州地铁站内配置公共厕所少当初规划修建广州地铁时,站内不配置厕所,是借鉴了香港的做法,也有技术难度大等原因(官方口径)。这样做节省了建设和运营成本,但似乎只是学了人家的形式而已:香港地铁站上盖建筑公厕密集,地铁站内不设厕所也没关系。但广州的情况可就不一样了,现在站内多无厕所,附近公厕难找到,目测是城市规划出了问题。
3.公共厕所并非地铁站内的标准配置,但在国内乃至亚洲城市几乎算是标准配置地铁站内不一定要设公共厕所。纽约地铁的厕所几乎全部关闭,德国柏林、法国巴黎的地铁均设在站外。(但不代表附近公厕难找。)
『拾』 涨知识 地铁是怎么排水的
车站内来废水收集和排放流程如下自: 各类废水→排水地漏→轨道排水明沟→主废水泵站→压力检查井→市政污水系统。
车站冲洗水排水量为 4L m/2次, 计算面积为站厅站台层公共区域, 一日一次, 每次按 1h 计算; 结构渗漏水通常设计标准为 1Lm/2日, 计算面积为车站内表面积; 消防废水按一次消防水量 100%计算。
车站各类废水均由设在站台层、站厅层和有用水点的房间内的地漏收集, 通过排水立管排放至轨道两侧的排水明沟内。站厅层排水地漏设在车站主体内侧排水浅沟内, 相互间隔约 40m, 此外车站出入口进站处应设置截水沟和排水地漏; 环控机房、保洁间、污水泵房、废水泵房、茶水间等有给水点的房间也应设置地漏。站台层地漏主要排放公共区冲洗废水, 与站台边缘相距 2.5m 以上。